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范文1
1 数据分析
1.1 贵公司近期希望招聘什么类型的员工
问卷中,有3份选择应届毕业生,比例为4.2%;有33份选择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比例为45.8%:有27份选择两者都有考虑,比例为37.5%;有9份选择不招聘员工,比例为12.5%。
所有接受采访的公司都表达了对员工经验的重视。这里的经验不只包括工作经验,也包括社会经验。因为有经验的员工不仅工作能力较强,更重要的是熟悉业界环境,在开拓业务方面要明显胜于应届毕业生。
1.2 贵公司希望招聘什么学历的员工
这一多选问题中,有44份选择大专,比例为61.1%:有46份选择本科,比例为63.9%;有7份选择硕士生,比例为9.7%:没有公司选择博士。
大多数公司愿意招收具有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的毕业生,部分公司则明确表示不会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司不愿招聘高学历员工,其理由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这些公司规模较小,研发能力有限,本身的业务限制了对招收员工的学历层次的要求:另一方面,本科生的起薪要比专科生高,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选择专科生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普遍表示大专生一般比本科生更加吃苦耐劳,勤奋敬业,而且跳槽的情况也要少得多。而本科生则往往心高气燥,缺少敬业精神。也有一些企业表示对员工的学历并不重视,他们招收员工只看能力。一些经理表示,公司的核心开发人员并不会从应届毕业生中选取,他们需要的经验丰富且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途径是从别的公司直接挖人才。
1.3 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贵公司的年薪是多少
对这一问题,有14份选择15000元以下,所占比例为19.4%;有22份选择15000元―20000元,比例为30.6%:有9份选择20000元―25000元,比例为12.5%;有3份选择25000元以上,所占比例为4.2%,还有24份不愿回答,所占比例为33.3%。
采访过程中,经理们大都表示基本薪金并不高。对于销售人员主要采取提成制,而对于技术人员,则是根据其工作能力、工作时间和工作业绩发放奖金。因此,对于能力强的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工资会有较快的增长。但总体来说,郑州市工T企业的年薪在20000元左右,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属于偏低的水平。对于就业功利化思想越来越浓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郑州软件企业起薪较低对他们缺乏吸引力。但对一些学生来说盲目涌向沿海城市就业,不仅增加了就业成本,而且也失去了许多就业的机会。
1.4 贵公司主要使用什么开发工具
统计数字如上表所示。.Net已经成为中小型企业非常欢迎的开发平台,而Java、C/C++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远没有在大型企业中多。在我们调查的网络企业中,典型的开发环境是Windows2003 Server+.Net,而在网站开发方面,大多数公司采用Asp/Jsp,少数公司采用Php。总体来说,郑州市IT企业的软件开发技术与国内主流技术是保持一致的。由于一些公司并不具有研发能力或接待调查的管理人员非技术出身,因此16家(22.2%)公司并没有做出回答。为了对比,图中列出了2004年CSDN网站公布的2万多份程序员的第一开发语言的调查统计结果。
1.5 如何评价应届毕业生在贵公司中的作用
对这一问题,选择潜力很大的33份,比例为45.8%,选择一般的39份,比例为54.2%;选择贡献很大和不知道的0份。
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社会经验都显得不足。因此,总体工作能力和对企业贡献十分有限。但还是有许多公司对大学生的潜力给予充分肯定,因为大部分公司认为大学生的基础理论是比较扎实的,随着经验的积累,能力会有迅速的提高,对企业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这说明,企业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质量总体是肯定的,对毕业生是寄予厚望的。
1.6 贵公司在招收员工时有无学校的差异
对这一问题,选择只看能力,不看学校的46份,比例为63.9%;选择既看能力,又看学校的26份,比例为36.1%。
所有接受采访的企业均表示不会注重学校的差异,而是要看毕业生的能力如何。这相对以前的“唯文凭论、唯学校论”而言应该是一种进步,说明现在的企业已经更加务实与成熟了。同时,也反映出各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人才规格趋同,没有特色,没有品牌。
1.7 贵公司招收员工时如何对待IT认证
选择只看能力,不看认证的16份,比例为22.2%;选择既看能力,又看认证的42份,比例为58.3%;放弃回答的14份,比例为19.4%。
IT认证林林总总,公司认为适用才是最好的。认证可以加重求职的砝码,但决不是走向成功就业的敲门砖,关键还是毕业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一些公司经理建议学生选择在市场上有影响、可信度高的认证,不要见认证就考,认证不是越多越好。公司认为,IT认证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他们甚至对一些认证的价值和获取渠道表示质疑。大学生要在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思维基础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1.8 贵公司新员工培养周期为多长
这一问题,选择1―2月的30份,比例为41.7%,选择3―4月的36份,比例为50%,选择5―6月的6份,比例为8.3%。
所采访的公司中,其培养周期主要是试用期。在试用期内看员工的总体表现是否满足岗位要求。而在这一时期内,一些规模较大或对工作技能有特殊要求的公司,还会有专门的培训。
1.9 您认为现在的应届毕业生缺乏哪些素质
这一问题允许多选。选择专业技术的30份,占41.7%,选择团队合作的12份,占16.7%:选择交际能力的22份,占30.6%:选择敬业精神的34份,占47.2%:不愿回答的7份,占9.7%。
调查中,相当多的公司认为所列各项内容大学毕业生都很缺乏。用一位经理的原话来说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对于专业技术,现在的毕业生往往只有理论,而对真正实用的技术却知之甚少,动手能力极差。对于团队合作与人际关系,由于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在这方面缺乏也是必然的。而对于敬业精神,则应十分重视。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负责任地频繁跳槽,甚至不履行劳动合同而提前离职,造成企业不少损失。与此密切相关,这也引起一 些公司对大学毕业生的不信任感,从而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敬业精神和专业技术是企业最看重的素质。而在以低端开发和销售为主的公司中,则更看重员工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1.10 贵公司在招聘员工时注重应聘人员的哪些素质
各公司回答比较集中的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语言表达能力,与客户、同事的沟通能力,形象、气质:个人业务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理论基础、发展潜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开发能力、操作能力,等等。
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包括了方方面面,最重视的是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1.11 您认为大学计算机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对这一问题,各公司的主要意见有:各个学校办学没有特色:专业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陈旧;专业方向不明确,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离:传授的知识太多太杂,不深不细;不注重实践教学,课程讲授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2 思考探索
2.1 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设点数和在校生数都位居全国各专业之首。计算机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现。本科计算机教育中,单一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设置下的单一的培养规格,难以满足众多领域的社会需求。由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供求结构性失衡,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因此,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
高校要避免办学定位和学科的同构化。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背景、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应各不相同。研究型大学重点培养科学型的计算机学术人才;科研教学型(或教学科研型)大学应立足培养工程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教学型大学,尤其是地方大学、新建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主要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复合型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区域IT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形成,当地高校应瞄准IT人才市场变化,建设有自身特色的计算机专业。随着工T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剧增,计算机专业与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相近专业间挤占就业岗位现象更加突出。由于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因此计算机专业教育应突出自身的特色,着力培养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市场走俏的专业人才。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要与大众化教育下的多规格人才需求相适应,面向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单位,培养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学生也应根据自己的基础、志向、兴趣、能力,结合所就读学校的类型、区域,进行学习规划和职业设计。
近年来,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呈递减趋势,而到企业从事计算机应用和技术开发的比例逐年增加,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高校不仅要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而且要面向行业、企业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现在人们在思想上,对企业将成为吸纳计算机技术人才的主要用人单位的趋势认识不到位,在人才培养上缺乏应对这一趋势的全面准备。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的联系,加紧进行人才培养的结构性调整。
企业对大学教育的意见中,最多的就是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缺少理论,而是缺乏实际的工作能力,往往是什么实用的技术都不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如今的大学教育主要是知识教育,而职业化教育的功能却极为薄弱。虽然说大学并不是职专、技校,不能说为了毕业生就业就大搞职业化教育,但是既然大学生毕业后要面临就业,那么在大学教育中进行一定比例的职业化教育就是必要的,但是现在高校对学生职业化技能培养的忽视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高等计算机专业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适当地加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极为重要,也是极为迫切的。
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是国际上IT应用人才培养的共同规律。而在我国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绝缘”,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学校应在不违背教育部专业课程设置规定的前提下,结合IT行业和用人企业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要突破实战项目缺乏,实训基地短缺的瓶颈,进行开放式办学。学校师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和项目实战,企业可以选派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学校传授最新技术,双方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合作培养企业实用人才。软件学院、独立学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把国际流行的IT软件培训方案直接引进教学过程,或将著名IT企业的资格认证直接融入教学。追踪IT行业主流技术,培养集学科、技术和产业思维于一体的国际化的行业、企业应用技术型人才。
2.2 就业工作
IT人才市场是买方市场,面对蜂拥而来的求职大学生,用人单位通过推荐、笔试、面试、培训、试用等程序层层筛选。现在的大学生不但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的需要,而且综合素质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一方面缺少社会经验,具体表现就是处事能力差,与同事、客户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往往缺乏敬业精神,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甚至缺少职业道德,不负责任地频繁跳槽。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设计、IT企业调查、模拟招聘会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竞争思维、危机意识、务实态度。学生也应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专业实训、工作实习,等,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专业经验。
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城市IT产业发展迅猛。但由于种种政策限制,加之这些地区的IT人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地处中小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到沿海地区就业的成本越来越高。我国60人以下的IT公司占IT企业总数的65%,它们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全球IT业重心正转向服务,巨大的服务市场将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中西部地区IT企业人才需求的重点是本科生和专科生,这就给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机会。IT市场上起薪连年大幅下降。但是,许多毕业生往往用多年以前的工资水平,用沿海地区IT企业的薪金水平来衡量自己的就业薪金。不切实际的薪金期望,人为地为自己择业设置了障碍。因此要引导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立足当地,到中小城镇、到企业、到基层、到急需人才的地方和单位去就业。
3 结束语
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范文2
1 引言
在告别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的进程中,越来越需要既懂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全球兴起,现代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向农业领域渗透,对农业的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就我国整体范围看,农业的发展速度较缓慢,远低于工业的发展速度,农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作为培养跨世纪农科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对农科大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2 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针对我校和其它兄弟院校的调查研究,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1)重视不够。因为,这些学生是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些领导、老师认为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计算机方面知识。如会上网、聊天、打字排版就行了。在将来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学这么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在农业科研中怎么能充分利用好计算机这个工具,提高科研项目的速度和质量。对学生来说,意识不到计算机的作用,意识不到计算机是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计算机知识是解决未来工作中面临问题的钥匙,而是仅停留在文档处理、表格处理的认识水平,对编程等认为“高深莫测”,缺乏信心。
2)所学计算机课程较少。进入90年代,各高职院校基本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最多60个学时,到目前为止,我校大多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和学时还是这个情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现在世界真正进入了信息时代,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等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农科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么一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在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根本不够用,距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要求相差甚远。
3)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大家都知道因材施教这个道理,在农科高职院校里,要根据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相关的计算机课程。
4)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每年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学生是对口生,有的学生是普招生,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知识,有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极少数学生学的计算机比较好,不少学生一无所知。
5)目前农科高职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缺乏连续性和层次性。在学校三年时间根据不同的专业应连续不断地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分层次进行教学。
3 提高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设想和策略。
3.1领导、老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需要校级领导的充分重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加大投入, 筹集资金,改善计算机设备条件,淘汰使用多年的机器,及时补充新设备。(2)加强管理、资源共享,学校机房众多,由于涉及多个系部,因此难以统一协调管理,设备使用和人员工作整体效率低下。一方面是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个别系部教学实习资源充足,设备无法发挥作用,有些系部甚至购买的计算机多年未投入使用。而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超过一定时间不用造成巨大浪费。通过制定协调的政策,开放全校机房,统一调配,可以优化管理全校资源,使利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的新设备能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使用效率,把设备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教师必须认识到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是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要转变这些旧观念,就要走向社会,深入农业企业搞调查研究,参与农业企业的生产工作,我校一位教师就是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结果开发出了一个养猪管理方面的软件,这位教师并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足以证明了,随着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大发展,愈来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既具有本专业方面的技术知识,又比较懂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人。
要达到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除领导和老师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对在校学生来说,由于没有深入到专业研究,仅处于专业学习阶段,难以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停留在知道专业需要计算机理论和基本技能。知道相关内容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用,需要学到什么程度。许多同学只重视一般的键盘操作,他们误认为打字速度快就是计算机操作熟练,而往往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和训练,把软件编程看作高深莫测。部分同学计算机基础较差,学习跟不上,对学好计算机缺乏信心。针对在校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科研企业去参观。组织这方面的专家到学校去做报告和讲座。
3.2增加开设课程门数和学时数
我们要到农业企业去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增加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加大计算机教学的学时数,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的,增加开设“猪博士”管理软件的学习、“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专门针对于现代养猪场开发的)软件”的学习和“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的学习。同时建议每个非计算机专业都要学习一下《信息检索》这一门课。信息检索具有三大重要意义:1) 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2) 节省研究人员的时间;3) 是获取新知识的捷径。同时,增加上机学时数,让学生多上机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3因学生基础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高职农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现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和形式上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学生入学后统考一下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根据统考成绩将学生分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进行编班上课,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等级高的即基础好的班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等级低的班级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学习,学习进度慢一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模式,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现状及规律,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3.4要保持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连续性。计算机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学校安排的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预定要求。此外由于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问题,学生普遍反映低年级开始上计算机课时,学生很难将计算机与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高年级进入专业课时,有了将计算机与专业问题结合的机会和需要,但却发现计算机知识仅停留在表面和能够应付考试,与解决问题的要求相去甚远。
鉴于此,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应结合专业的课程进度保持连续性,积极研究教学安排与专业的结合,使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教学融入整个专业教学课程。结合专业课程的进展,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在其他课程中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穿插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保证三年大学学习中计算机学习不断线,使学生认识到并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层次性。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曾提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三个层次”,对农科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计算机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根据“三个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和指导计算机基础教学。
第一层次为计算机文化基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具备计算机的一般通用认识基础。
第二层次为计算机技术基础。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需要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一些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工具的基本技能。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课程,例如我校的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可选《养猪场信息管理系统》、《现代化养猪生产管理软件》、《Access数据库》等。
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层次的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例如猪生产与疾病防制专业教学课程选择《vb.com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总之,应当结合专业需要和特点组织相关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体现连续性和层次性。
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操作使用 计算机专业应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为将来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计算机应用教学已成为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高数、英语等课程一样,成为一门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课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高职公共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已适应不了时代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现状,对计算机应用教学有更新的认识和准确定位。
在信息技术影响社会生活的今天,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要求更高更多。而许多高职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仍停滞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阶段,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更新的认识和准确定位势在必行。
一、课程设置问题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计算机应用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这里的“技能”包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用技能和学生在自己本专业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技能;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教育模式来看,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能力模块可以划分为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和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两个模块。其中计算机操作使用模块是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而计算机专业应用模块是计算机在各专业中的应用课程,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开设。
(一)计算机操作使用模块
计算机操作使用是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普及性教育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必须以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使用水平为出发点,教授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常用软件使用、办公文件的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另外还应该了解一些有关计算机文化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中,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摒弃传统的计算机原理等属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范畴的教学内容。对于这些非计算机专业普及性教育不需掌握的东西,可少讲或不讲。
(2)放弃程序设计语言等程序员或计算机专业人员任务内容的教学,作为普通的高职学生,现阶段应该掌握的是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使用而不是软件的设计的基本原理;
(3)在迅速掌握操作系统的的前提下,掌握办公软件等实用软件的熟练操作。
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立以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主的原则;
(2)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3)突出实践技能(实用性、操作性)的原则。
在教学目标上,应达到:
(1)学会使用操作系统(程序), 具有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
(2)学会使用一些应用软件来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例如,学会使用word进行图文排版,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等等。
在能力培养上,要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
(1)具有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素质,即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具有不断获取信息技术新知识和形成新技能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计算机专业应用模块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计算机在一些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应有针对性开设一些计算机应用课程。
各专业的计算机专业应用的教学,应该学习并掌握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并结合相应专业课程进行实习、设计或实际应用,为这些课程安排一定时间的计算机应用课程设计或课程实习。例如机械专业开设的Auto CAD,除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之外,还应结合专业课程进行针对某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更好地把计算机应用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
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的原则;
(2)计算机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目标上,应达到:
(1)学会使用一两种本专业常用的设计或制作软件, 具有熟练操作使用软件进行简单设计或制作能力;
(2)具有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习惯与能力。
二、计算机教师的重新定位
在进行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时候,也应注意到对计算机教师的重新定位。在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最初阶段,计算机教师作为公共课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没有一个既定的考核标准,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地位。现今,计算机应用教学已经像高数、英语一样,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成为高职院校的文化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重要性,对计算机教师进行重新定位,是对计算机教师工作的肯定,有利于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计算机应用教学的开展。
三、计算机应用教学层次问题
高职的计算机应用教学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等方面着手;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应集中在计算机操作使用和计算机专业应用两个层次。
在计算机操作使用的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师应该使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尽量增加学生上机操作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流于形式。在计算机操作使用的实际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的综合操作水平和使用能力。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日益频繁的今天,更要求学生在学会一两种软件的操作使用的教学中,既然要培养具体软件的操作使用技能,掌握常用软件使用的方法,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的综合素质。
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职业规划
【中国分类号】G23.58
在21世纪经济迅猛发展的大前提下,计算机的发展成为各行各业实现商业价值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在这种大方向的引导下,市场对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国家对于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然而,从近几年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效果却不容乐观。
1.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社会逐渐向一种信息对等的方向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加,然而由于很多原因导致了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是如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社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认识不足
传统的文化教育模式导致了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一种偏见,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知识技能以及学习能力不足,高职教育只是为了解决一些学生没有学上的问题。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才会在竞争中赢得胜利,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更愿意认同那些来自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在选拔人才上把学历作为门槛,那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可能还没有参与战斗就被拒之门外。在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初入职场的过程中并不顺利,而想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1.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对于学生的整体实力培养不足
在强大的市场压力和竞争压力之下,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能不仅仅是成绩,一个好的职场人同样需要更多的自身因素作为支撑。在当前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模式主要放在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和特长的挖掘。要想取得在职场中的胜利,单纯的智力因素是不够的,企业在最终选拔人才的标准上看重的是一个人综合实力的体现。很显然,当前的高职教育并没有将这一项作为学生敲开职场大门的钥匙。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式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对技能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培养来弥补自身专业上的不足,为毕业生进入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1.3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这是当前所有毕业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他们往往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步入社会上受到挫折之后就会打消自己的自信心而放弃自己最初的目标,他们往往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2.如何解决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2.1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思路的革新
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个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同时更要发掘本专业的服务发展的新方向。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未来的高职教育必将是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首先要清楚这一点,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转变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为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因此培养某一领域的专门性技术人才应经成为当前教学思路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中可以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网络运营和管理能力,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另外一方面,计算机的发展也应用到了媒体广告的制作上,各种软件更新速度之快,各种创意在市场上涌现。高职计算机专业也可以在这方面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学习动画制作,广告制作以及影视剪辑等等,这一方面主要是为市场提供应用型人才。如果高职院校可以认识到这一点,相信在未来学生的职业生涯上无疑是有益的。
2.2学校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就业指导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即将毕业的时候都不能准确的选择自己的工作,造成了大多数人在毕业找工作是的迷茫焦虑。高职院校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适时的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就业指导。通过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及不足来准确的定位,同时,学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在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入一些就业指导课,或者请专门的讲师为学生讲座和答疑,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等。
2.3学生要认清自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职业规划意味着学生能够对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进行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同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在认清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的同时,分析市场的需求,了解大的就业环境,根据自身特点以及行业需要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将来的就业择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2.4高职院校注重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
高校要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正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参考企业的用人标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培养适应性强的技术性人才。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合理的安排课程,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可以结合专业设置一些人文素质课程,同时引入实例教学让学生参与到项目当中提高自身适应企业的能力。在保证专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适用性人才。
3.结语
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今天和计算机专业趋于饱和的大形势下,高职院校与学生需要在共同的努力下克服当前的困难,掌握良好的知识技能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刘延萍,赵娟.关于提高计算机实践教学质量的思考[D].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编译程序;编译技术;编译原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4-0061-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化,几乎所有专业的研究与应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化浪潮对高等教育也带来非常直接的变化,各专业课程设置无不将计算机知识教育作为其课程设置的组成部分。几乎所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要求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而一些和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如电子信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设置上与计算机专业更是大量重叠,计算机知识教育在各专业中的渗透程度日渐加剧。
1 计算机专业面临的新挑战
在计算机知识正在成为各专业基本教育内容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受到很大的挑战,以往在软硬件知识和应用能力上的独特优势似乎在逐渐弱化,与具有特定专业背景的学生相比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由此也引发计算机专业到底学什么、专什么的现实思考,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业优势体现在哪里?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技术性、工程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并有其基础理论支撑的科学体系。计算机也是一种使用工具,但那种把工具使用等同于计算机专业的狭隘认识,其思维实际上和十多年前认为“会用计算机打字就是会用计算机”如出一辙。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优势应该在于:通过系统的专业原理性知识的学习与训练,熟练掌握基本的应用技能,并能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为此专业基础课程的熏陶必不可少。而编译原理就是一门介绍这种原理性知识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
2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的原理性学习课程中,编译原理主要承担了语言实现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介绍。人们借助计算机减轻自己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完成一些人类无法进行的危险、高难度工作。然而所有这些工作都必须借助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来指挥计算机。非机器语言程序功能的实现必须由翻译程序来完成。正是有了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汇编程序等翻译程序,人们才可以使用自己习惯的语言将需要计算机做的事情描述成程序,并通过这些翻译程序的工作让计算机理解并执行。可以说,没有翻译程序,计算机不可能象今天这样得到如此广泛的普及,网络也不会有今天这样大的吸引力,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将会是另一个样子。
包括编译程序在内的翻译程序承担了实现语言的功能,它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形式语言、自动机理论等语言定义、翻译与实现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计算机理论的精髓,可以让学生从实现的角度重新审视软件的开发,有助于学生对软件的真正认识,对于今后从事应用软件、语言开发平台、编译系统甚至操作系统开发等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编译原理是许多课程的一个综合性的实践,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语言基本单位的定义和作用的理解。例如,编译程序使用的一些数据结构和算法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相关知识的典型应用;编译程序对目标代码的存储组织与分配功能的实现原理又与“操作系统”的相关内容相互渗透;编译程序对中间代码的优化功能的实现则是数学、逻辑学、结构程序设计和优化理论的综合应用和专门化。因此,编译的原理性研究、学习和实践,可以多角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编程调试及综合应用能力,有助于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另外,编译课程中介绍的知识也是后续许多课程的基础。所以,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
尽管经过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大量努力,大量的工具软件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至于人们只需要通过若干次点击鼠标左键就可以方便地完成很多工作,但这并不是说所有问题都已经解决,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工作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去完成。如果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也只会“点击左键”,很难想象他们会开发出更好的工具,或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专业理论基础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洞察力。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是非常快的,系统的理论基础可以让学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可以让他们在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编译原理”课程应该是计算机专业必须的重要基础课。
3 编译技术的应用及需求
编译原理课程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它所介绍的知识是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也在于编译程序所使用的一些原理、方法和技术在非编译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例如我们常用的文本编辑工具的实现,涉及到的字词、语法正确性等内容就是编译里介绍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技术的具体应用;又如现在大家上网必不可少的搜索引擎,在处理用户输入的查询要求、对文档资源的特征分析、提取与描述等工作中都用到编译的相关知识:一些特定的应用也可以用到编译中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用正规表达式描述网络上某种信息的特征等。
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大量开发,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搭建适合的交叉编译环境的工作日益重要,急需掌握编译器构造相关原理、方法和技术的从业人员。这不仅说明了编译知识的生命力,同时也给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编译课程设置带来了新的要求。
现实告诉我们,目前的问题不是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编译原理课程,而是该如何改进编译原理的内容与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4 国内外编译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
我们查阅了国外一些著名的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研究了其中与编译相关的课程安排,发现他们对与编译相关知识的介绍是非常重视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与编译相关的课程就有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Programs,Computer Language Engineering(包括基本概念、编译器的功能和结构、基本程序优化技术、理论和实践的交互作用以及使用工具编制软件),Mulfithreaded Parallelism:Languages and Compilers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学院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中,涉及编译的课程有Implarnentation ofProgramming Languages,Programming Languages and Compilers, 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等:英国剑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与编译相关的有Compilerconstruction和Advanced compiler design等。
可以看到,这些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有的设置了专门的编译课程,有的虽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但在不同的课程中都安排了专门的内容和相关的知识,不管课程设置的方式如何,编译在其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分量。这足以说明国外在培养计算机专业的人材时,是非常看中其对编译相关知识的掌握的。
在国内,多年来编译原理一直是各校特别是教育部所属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曾经也是计算机专业硕士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现在某些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硕士生入学面试和博士入学考试还必考编译原理。编译原理课程在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材培养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系统软、硬件,更需要编译原理课程继续发挥作用。
5 关于我国计算机专业编译原理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般认为,编译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最难的课程之一,它是数据结构、语言、算法和软件设计等知识的综合体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确实会有一定难度,但这正是教师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如果让学生认识到了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并辅之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不难的。
为此,我们思考了新形势下编译原理课程所涉及内容的教学及课程设置的改革问题,如果必须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模式,我们建议在编译原理课程的设置上,可以考虑采取以下两种模式:
(1)课程分解式将编译原理课程根据内容分成两门课:一门为必修,可命名为“编译技术”,主要介绍一些为满足基本应用而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方法、技术,以达到语言实现理论基础介绍的目的;另一门为选修,可命名为“编译理论”,主要介绍偏重原理性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方便有进一步深造需要的学生学习。
(2)内容分解式
可以不单独设置一门编译课程,可将课程的内容根据其深浅,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及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相关性等分解到不同的课程中去,使学生在不同课程的学习中逐步掌握相关知识。
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 教师培训 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 教学设备
21世纪的计算机及其应用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也是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方面。许多技工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相关专业,但是其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社会上对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趋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反过来导致招生难,同时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影响,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致使学习兴趣大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在毕业时由于掌握技能不足错失好的就业机会,导致就业出现困难,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在报名上计算机专业时,对该专业认识不足,比如说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对学生有哪方面的素质要求等等。例如广告设计专业,对学生美术素养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具备一定美术素养,在以后的学习中则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对选择计算机专业比较盲目,或是听从家长安排,自己对此没有深刻认识,结果在学校学习时,遇到一些理论性强专业课的时,由于并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以致跟不上,学不会,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二、教学设备和内容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
计算机专业是目前各种专业中,知识变化最多,更新最快的一个专业。但教学设备不足和教学内容老化现象却比较普遍。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不到当今社会计算机相关行业正在使用的最新的知识,技术和设备。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关行业,就会出现很多设备没见过,没用过,不会操作,更不会维护修理的情况。或者是学生在学校里面学习和实验的内容与社会上的企业所需要的内容脱节,只会单一的照着课本模仿制作,不会丢开课本进行创作。只会完成老师具体要求的作业,而不会有创新。
三、教师培训与社会需求脱节
要想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学习到计算机行业内最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那么计算机教师首先就要掌握这些。而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老师在学校时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工作后很少进入到计算机相关企业、行业去进行学习,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所教的东西难免和社会所需要的脱节。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要求,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我们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已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题,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来培养学生。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使学生明确计算机专业定位
学生入学以后,要明确所学专业的定位,包括专业的特点,就业方向,就业前景,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等。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这些,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组织和安排下逐批的进入企业和相关行业中进行实践调查,这样等学生返回学校以后,学习就有了主动性,学习效果就会明显。
二 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注重与企业接轨
要想培养出毕业就能进入企业工作的学生,就需要计算机教师紧跟社会需求,了解最新的行业人才需求。但这也是计算机教师所缺少的,因为很多计算机教师没有在计算机相关行业工作的经验,对计算机行业最新知识和信软件的应用等都缺乏了解。所以对计算机教师的业务培训不应局限在以理论学习和软件操作的基础上,而应当让老师们走进企业和相关行业中去,了解本行业的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且熟悉本行业的相关业务流程等信息。
三 加强教学设备的投入,特别是专业设备投入
计算机教学应当加强专业设备的投入,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就接触到社会上正用的最新的软硬件设备,这样就业时才能和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像多媒体专业的学生在平时学习处理图像,影像的时候,用的素材都是老师给的现成的素材,比较单一没有代表性,使学生局限在其中,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能够配备一些如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从照相,录像等素材采集到用软件进行素材的处理,修饰,最终完成一个作品的过程,那么就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就业时,也更具有竞争能力。
四 进行课程改革,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岗位内涵,而现行课程目标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忽略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因此很难使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知道课本的理论知识不懂实践,或者只会单一的软件操作而不会创造性的创作作品。所以在某些软件课程学习上,如PS,FLASH、AI等需要打破常规教材系统性的教学方式,以模块化或任务型教学方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完成一个小任务或项目,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的就业途径变宽
要想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得到改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校企合作。 可以请一些计算机相关企业负责人到学校作报告,介绍工作经验,让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使学生对以后的相关工作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学校也可以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企业签订订单式培训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招生和就业分配问题。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企业实习,经过考核优秀者可以进入企业工作。这样也解决了学生实习场地和一部分的就业问题。
以上是我对计算机专业现状的几点想法。学校要想使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还需要经常进行社会调查,做好毕业生的跟踪工作,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只有这样,学校培养的人才才会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从而真正做到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