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1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
引言
进入新世纪,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企业经营管理面临这很多新问题和挑战。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实现自身发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创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性和适应性较强等特征,企业经营管理方式需要不断地进行观念创新、制度和组织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环保观念创新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式和需要。
一、创新的概念和分类
创新亦称革新,是指事物和认识向前发展变化的的过程,是我们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和深化。创新作为学术概念最早出现在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一书中,创新(Innovation)被定义为在生产体系中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熊彼特将其分为五个部分:新产品的引入、新生产方法的引入、新市场的开辟、新原材料的获得、新组织形式的产生。可以看出,熊彼特在讨论这个概念的时候没有对其内涵进行精确定义,而是很宽泛地在使用这个概念,但是,创新这个概念基本上涉及广义的技术创新和狭义的组织创新两部分。
由于这种概念的定义比较宽泛,在使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误解。比如有时候会把创意误认为是创新,有时候也会出现偏重组织制度改革,忽视技术创新这种偏见,还会出现偏重技术,忽视技术人才的错误认识。这些问题都是没能全面把握创新概念造成的,也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认识误区,这是我们在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工作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创新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型。创新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比较宽泛的概念,据此可以推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创新应该包括:意识和文化、产品和服务、制度和组织、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其中意识和文化的创新是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指导思想。组织和管理等创新是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基础和重点,是研究创新方法的重要部分。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时代对技术发展和知识爆炸提出的挑战,应该从产品研制、市场开发、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建设、人事培训等方面来提高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内容
从狭义上理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现代管理理论和创新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适应、对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对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的组合,来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一般包括渐进式和突发式两种类型,前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对创新因素进行有意识地累积,后者是一个突发式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是外部条件的刺激导致内部结构突变,进而产生创新动力,并在此推动下实现创新。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经常出现的技术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前者包括成产作业管理、质量品质管理、机器设备改进升级等方面,后者主要包括科学的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理念创新、企业经营战略和理念创新、组织架构和人事制度管理创新、管理沟通和管理架构创新等方面。
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活动不仅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还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经验。
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成功与否可以从表面上理解为产品是否适销对路,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高回报,并使企业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这些目标构成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同样,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对这些目标的实现也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能保证企业有正确的经营方向,进而采取正确的经营方式和措施来开展经营活动,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向跟市场需求和消费导向不一致,跟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脱节,那么无论企业多么努力都不可能实现经营目标。因此,科学合理的经营方式能保证企业经营的正确方向,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方式能够统一经营管理思想,协调企业发展同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步伐,使企业经营和宏微观经济形式相协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短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因此,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能够使企业内部各个部分和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产生协同效应,发挥规模效益,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益。
再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方式,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
因此,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要在现有经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方法,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思维,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有的丰富内涵,对企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方法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实力,提升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措施水平,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观念,提高创新意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只有改变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观和创新的观念来指导管理,实现以创新应万变,通过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应对市场变化,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适应复杂多变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
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是企业面对的主题,也是企业经营管理面对的主要问题,企业要想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生存发展下去,除了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还要练就一身硬功夫,只有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只有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才能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其次,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制度,构建鼓励创新的组织结构。制度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只有制度允许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那么这样的制度才能促进经营管理创新的实现。在鼓励创新的制度下,势必出现相互学习的支撑体系,体系内部的员工之间也会形成相互的竞争机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竞争来实现制度所要求的创新。由此,通过制度鼓励和员工参与,实现制度和创新的良性循环,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为组织内部提供学习竞争的外部动力,推动组织内部的能力提升和结构优化,推动组织的自我成长发展。这种富有创新竞争意识和创新经验的组织,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也会发挥重要的能动作用,肯定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提供重要的支撑。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对企业发展战略、内部管理沟通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创新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要求企业重视发展战略的创新,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要格外重视全球发展战略创新,在重视全球资源开发和配置的基础上,对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进行创新配置,基于国际分工体系进行战略调配。同时,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利用新兴电子商务平台扩展国际销售体系,适应信息时代对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在内部管理机制上面的创新,要集中在沟通协调和人事管理方面。在部门分工日益精准的今天,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于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人员的管理效率。所以,在部门沟通之间要注重效率和精度,尽量简化沟通环节。在人事管理方面,要尽量使用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既重视员工的参与性积极性,又关心员工的个人需求和价值追求,正确做到员工追求和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致,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也要通过合理的竞争实现知人善任,让有能力的创新人才得到展现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第四,创新环保理念,推行绿色化经营。当今社会的环保需求日益高涨,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创新工作中,要不断强化绿色环保理念,通过内部的高度重视顺应消费者对绿色环保的需求,从而占领新兴的绿色环保市场。
五、结语
创新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崭新话题,也是一个不变的话题。企业经营管理自身的特点需要创新来支撑,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也需要创新来不断推动和完善,只有在创新的推动下,企业经营管理才能实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适应发展多变的市场环境,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经营管理带来飞跃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亚玲.当代企业的创新管理[J].河南科技,2009(6).
[2]吴焱,刘云彤,焦黎.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初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3]杨晓燕,刘诗卉.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初探与分析[J].企业导报,2010(5).
[4]毛跃军.浅论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J].经济师,2012(4).
[5]陶炼.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6]赵秀川.论我国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与创新思维[J].中国商界,2010(4).
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2
关键词:现金分红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 企业价值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了多道现金分红的“催急令”,例如在2012 年5月9日正式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提升上市公司的分红积极性,强化上市公司的回报意识。从我国上市公司 2011年年报披露情况来看,一半以上的的上市公司提出了现金分红方案,现金分红上升趋势明显。传统的盈余管理研究以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为主导,忽视了实际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通过应计项目调整来改变会计利润的,由于应计项目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其增减变动情况并不改变现金流量水平。但是,应计项目盈佘管理并不是盈余管理的唯一方式,企业管理者也存在着实际活动盈余管理。
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盈余管理方式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现金分红行为降低了企业现金流量水平,在信贷配给和外部融资约束下,企业管理者有动机采取各种手段来缓解现金流量压力而实际活动盈余管理可以改变现金流量状况,在现金分红导致公司现金流量短缺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有动机减少实际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来缓解现金流量的降低幅度。而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的减少或“做低”如同一把“双刃剑”,虽然可以增加现金流量水平,但是造成企业利润的降低。而企业业绩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企业管理者的薪酬水平、职位和声誉将严重受损,此时企业管理层又会采用应计项目盈余管理通过应计项目的调整来改变会计利润。 可见,为了现金流量压力的缓解和业绩水平的提升,实际活动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所呈现的“一减一增”现象,本质上是企业管理者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反映,盈余管理方式更具“共谋”特征。虽然现金分红行为具有信、号传递功能,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但是实际活动盈余管理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最终影响着企业价值。因此,不能忽视盈余管理方式在现金分红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中介作用。基于此,经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现金分红公司显著减少了实际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增加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方式,现金分红行为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在现金分红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中盈余管理方式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现金分红降低了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增加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的程度
企业现金分红行为造成现金流量水平的降低,而实际活动盈余管理能够改变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同时在信贷配给和外部融资方式的限制下,企业管理者 有动机减少实际活动盈余管理来缓解现金流量的降低幅度。例如,在销售操控中,为了销售资金的迅速回收,紧缩信用条件和压缩收款周期等,使得每单位销售收入产生更高的现金流量水平;在生产操控中,异常降低产品的生产规模,减少原材料采购范围和程度,避免现金大量流出。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减少或“做低”实际活动盈余管理来提升现金流量水平,因此现金分红行为将 造成企业实际活动盈佘管理程度的降低广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的减少或“做低” 行为如同一杷“双刃剑”,虽然提升了企业现金流量水平,但是造成销售收入的 降低和规模效应的萎缩,对企业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企业业绩不仅是考核企业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依据,而且是订立新契约、评价契约执行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果企业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企业管理者的薪酬水平、职位和声誉将严重受损。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通过应计项目的调整来改变会计利润的,由于应计项目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其增减变动情况并 不改变现金流量水平。企业管理者为了缓解实际活动盈余管理做低行为对企 业业绩的影响,将有动机增加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综上分析,信号传递理论认为,现金分红是企业获得市场认可的有效途径。迫于证监会等资本市场监管方面的压力,企业管理者具有现金分红的强烈动机。“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分红意味着大量的现金流出,造成企业较大的现金流量压力。为了减轻这种压力,企业管理当局有动机降低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程度,缓解现金不足对契约目标的影响。但是,随着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程度的降低,企业业绩水平也将随之下降。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为了满足报酬契约动机、债务契约动机或监管动机的需要,企业管理当局存在着机会主义倾向,从而通过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来达到企业业绩的目标水平。从表面上看,为了缓解现金流量压力并保持相应的目标业绩水平,现金分红降低了实际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增加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但是,从本质上看,盈余管理方式所呈现的“一减一增”的态势,更是企业管理当局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是为了平衡现金流量压力和达到目标业绩水平所进行的一种主动调控行为,盈余管理方式具有“共谋”的特征。
(二)现金分红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现金分红是企业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企业未来盈余稳定增长的事前信号,有助于降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利润而言,现金是收付实现制下的产物,现金分红是企业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出,因此现金分红是向外界传递企业内部信息的可靠信号模式。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阻碍着外部投资者对企业内部信息的了解,而现金分红向市场传递了有关企业未来预期盈利和业绩的信息,现金分红程度越高暗示着企业盈利预期越好,更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者。研究发现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现金分红的发放及其程度显著正相关,如果公司中断现金分红或者降低现金分红程度将造成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在手之鸟”理论从投资者风险规避角度分析了投资者对现金股利与非资本利得的偏好,认为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而不愿将收益留存于企业以获得再投资的资本利得,企业现金分红越多,企业价值越大。根据成本理论,企业现金分红行为有助于缓解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成本。现金分红不仅减少了企业管理者超额消费或过度投资的程度,而且增加了外部融资的可能性。企业管理者迫于资本市场监管的压力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将全力以赴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看出,企业的现金分红行为反映了企业未来前景的良好预期,减少了成本,对企业业绩和价值具有提升作用。
(三)盈余管理方式对现金分红与公司价值具有中介作用
为了粉饰会计利润,企业管理者有动机进行实际活动盈余管理活动。实际活动盈余管理是通过主观调整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构造经济业务事项来实现,在本质上显著不同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决策。实际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属于明显的短期行为,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悖,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程度的增加将对公司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企业管理者为了提升利润水平,通过销售操控方式降低信用条件、增大价格折扣幅度,虽然刺激了消费者提前消费的欲望,但是将未来的销售收入人为地提前到本期确认,不利于未来业绩的提升。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的增加将对公司未来业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再融资企业为了迎合融资门槛的要求,显著增加了实际活动盈余管理程度,上述行为给企业带来了不良的经济后果。可见,实际活动盈余管理行为负向影响着企业价值。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是对应计项目进行调整达到粉饰会计盈余的目的,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影响程度要低于实际活动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增加了当期会计盈余中所包含的管理当局对未来盈余预测的私有信息,使得当期会计盈余能够提供有关公司未来超常盈余的信息,提升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和企业价值。投资者对企业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缺乏识别能力,从而造成企业股票价格的上涨和企业价值的增加。有学者指出中国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配股发行价格,往往存在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由于投资者不能有效识别盈佘管理行为而高估了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3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这个强大的生产力存在于各个专业人才头脑之中。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企业聚集了大批人才,非常积极地挖掘了这些以人为载体的知识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知识管理就是将企业内的核心生产力进行具体化、关联化、系统化的管理,从而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生产动力体系。因此,如何对企业内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成为了决定企业未来发展速度和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哲学研究方法入手,阐述了其在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系统、完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
哲学研究方法;企业知识管理
0 引言
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健康的经济,健康的经济需要健康的企业个体。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他的盈利能力。每天都有人在创业,每天都有企业倒闭。所以怎么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甚至长盛不衰,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保持核心竞争力。我们这里讲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生产力。
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真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东西,就是能够创造价值的东西。对于皮尔士来说,知识是内嵌于求知实践中的东西,这种求知实践就是探究活动。知识又分为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个人知识存在于各个专业人才头脑之中。如果一个企业能将这些无形的个人知识进行收集、探究和整理,从而汇聚成具体的,标准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加以科学的管理,就能为企业维持有效的运营和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一个成功的知识管理,倘若上升到哲学层面,借用皮尔士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具有知识,是为了确定信念。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每个人最为生存个体,具有知识是为了确定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而获得最终成功的信念。
1 知识管理的意义
1.1 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益
汽车制造行业中,德系汽车企业享有良好的口碑。从汽车产品的客户群定位、研发、实施、生产制造、市场投放,都遵循着一套,科学、系统、严谨、成熟的流程。这个一整套流程,其实就是知识管理和知识的实践运用。实践知识的是员工。不像电脑,数据可以通过优盘传输到另一台电脑里。而人脑积累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他所学到的必然是前人所积累沉淀下来的、当下正在被运用的知识体系。这里讲到的运用,不仅仅局限在单个个人身上,而是广泛的运用,即团队的实践运用。倘若各个部门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知道自己在整个项目中所处的位置,不知道兄弟部门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该为兄弟部门输出什么,或者从兄弟部门获得什么,就会出现信息的不对称,工作进度不协调,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互相扯皮的现象。
要保证一个企业的高效运营,首先,团队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一致的,知识体系必须是一致的。其次,只有做到各个专业部门的知识水平相当,才能达到整个团队在各个环节“使用同一种语言”在沟通。做到以上最基本的两点,才可以保证每个部门在每个环节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职,使得项目各节点达到无缝连接;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从而获得高效的经营效益。
1.2 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个企业的发展毕竟不能一直依靠个别英雄的单打独斗,而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如果一个企业因为一个天才的离开导致这个公司的停滞不前,那说明企业的管理体制有问题。如果企业有稳固的知识管理体系,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知识管理的存在和有效运行,打破了依靠“超级英雄”的束缚。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有准确、具体、标准的工作内容描述和专业技能要求,无论哪一个岗位出现人员变动,这个岗位的继任者都会通过知识管理体系明白自己的职责,就能按照岗位要求发挥其专业技能去完成工作,保证企业各个环节不脱节的正常运转。
严谨、稳定的知识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能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文化,避免了为谋取私利而假公济私现象的出现,也为各个专业人才发挥创造力、加快企业技术更新、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机会,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2 哲学研究方法在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中的指导意义
2.1 哲学研究方法
十七世纪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人文主义教育家认为:为学生学习全部学科的正确表述提供指南,关注各部分知识之间的传递,强调要把知识视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而方法是用来勾画知识整体的。2.方法是一套技术,或分解,或组合,用以发现必不可少的原则,去产生科学的三段论,也就是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所描述的那种三段论,并完成其证明。逻辑和几何学上解决问题的技术使这种方法论思想成为可能:按照常规,一步步地解决宏大体系中的个别步骤,零打碎敲的。
自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已经将方法作为哲学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方法乃是体系的方法,是建筑术。
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利用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去指导实践中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所以特别要强调的是哲学研究方法中的:
分析与综观
比较与关联
体系的建立
分析就是to break up,to loosen。即将单个研究对象从整体中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的探究。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资源条件,可以将整体分裂成不同规模的单体。综观就是在研究完单体后再将单体回归到整体进行完整的考查。
在分析实践经验的时候借助比较、概括、抽象化来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康德批判哲学是通过其所谓“建筑术”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而他所理解的建筑术,就是指使单纯聚集的知识成为一个系统学说的方法。
若将以上三种哲学方法运用到企业知识管理上,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就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2.2 我国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根据世贸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得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此发表谈话时就指出: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产品质量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的确,部分中国企业为了抢到出口货单,盲目追求数量,压低成本,不注重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的升级换代,没有开创新型业务模式的理念,更忽略了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再加之中国的人才市场流动性很大,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企业里不断有员工来,师傅带徒弟,边学边干,边干边走,知识的传递在不断的人员交替中部分流失,部分被保留起来了。所以应该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将知识稳固在企业中通过知识管理保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是公平公正的,于是在面临新境遇的时候,这些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不思进取的企业无法适应新境遇,只能一味地打价格战,就被逐渐淘汰。
3 我国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建议方案
3.1 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的专业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体系是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换句话说,知识的管理就是对运营流程的管理。企业是以销售为龙头,拉动企业的原料配给、生产安排、物流协调和资源调配。因此,销售部门就必须具有对前端市场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敏感性。对市场的认知包含市场供需信息、竞争对手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市场过去的发展历史、关键细分市场、自己企业在其中的份额、服务对象和表现都应该被搜集、记录、分类保存起来。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也是销售部门搜集、分析和研究的对象。
每个兄弟部门都在价值创造链条中发挥自己专业的作用,所以对每个专业部门的知识管理具体内容都因岗而异。销售在获得市场需求后将信息及时传达到企业内部,采购部评估原料的备货状态,提供采买的时间和成本,因此,采购部门的知识管理就必须包含:1.对生产原材料的技术和加工工艺的理解;2.对原材料价格走势、成本构成的专业知识和控制能力;3.对每个相关供应商生产加工能力的掌握、产品质量的控制。4.对现有供应商的风险管理;5.对新兴原料技术、工艺发展趋势的了解,并具有开拓新兴供应商市场的能力。在采购部确认企业原料供给正常后,生产部门安排生产,并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这就需要对产品本事和加工过程每个步骤的深刻认识、专业技能、经验积累。成品下线后物流部门按照客户需求分别进行仓储和运输管理。待成品交付结束后,信息给到销售部和财务,完成收款,项目完整结束。
没有一个企业可以靠一个产品、一个技术长盛不衰。所以对新技术的掌握、新产品的开发、测试就格外重要。技术部门承担着企业的未来。从概念形成、研发计划的制定、正式开发、成品测试到产品正式,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对技术材料、路线、方法和具体实施的专业知识。过往的经验、竞争对手的动态、发展趋势都需要纳入到研发的知识管理中来。
3.2 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的矩阵式知识管理体系
企业中各个专业部门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与此同时,要有对兄弟部门的了解。这就是矩阵式知识管理。企业的运营是一环扣一环的,所以上一环的输出就是对价值创造链的下一环的输入。如果不知道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闭门造车,就会造成工作环节的不连贯。科学合理的矩阵式知识管理能帮助企业每个部门都明确自己在价值创造链中的位置,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联,从而明确自己对团队整体的影响,从而严格要求本部门的产出,为下一生产环节提供合格、及时的输出。从团队精神的建设来讲,科学合理的矩阵式知识管理能团结各个专业部门,提供换位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增加兄弟部门之间的信任,加强彼此的配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哲学研究方法对对企业内部知识实行科学、系统管理对企业核心生产力的维护和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现实,我国的生产型企业需要建立和加强对企业核心生产力进行具体化、关联化、系统化的管理,通过知识管理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生产动力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敏.《分析哲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4
【关键词】企业 经营管理 方式 创新
企业经营管理可以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统经验管理阶段到科学管理阶段,到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特别是二战以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这都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了市场调查与预测,开展民主管理、应用运筹学、实行系统管理等,促进了管理学在思想内容、组织方法、形式手段等方面更快发展。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选择。
一、搭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
(一)提升部门管理水平
第一,寻求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企业部门管理者可通过帮助高层管理者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站在高层管理者或企业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满足高层管理者的需求及期望等方面来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信任。
第二,有效的沟通管理。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即企业部门管理者必须要能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而且要了解员工的个人特点,并针对不同的对象,合理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要达到有效的沟通,企业部门管理者还可以运用标杆管理的方式,例如通过了解其他企业内部的做法,或是将调查方向与市场竞争力作结合,以加强对高层管理者或其他部门管理人员的说服力度。当然有效的沟通也常以推理的方式来进行,所以企业部门管理者必须以数据作为沟通的支撑,或是运用一些特定事件,再以数据或资料来辅助说明。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运用,来掌握必要的信息。另外,企业部门管理者要达成有效的沟通,还需抓对时机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找对沟通的窗口,掌握住小团队的关键人物,以及适当的介入游戏规则的制定等。
第三,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注重长期培育的文化理念,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塑造企业独特的个性,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在员工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必须把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计、长期坚持、认真维护、全员参与,使企业文化成为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建构文化训练管理制度。企业要有一套文化训练管理制度来强化和引导员工行为。除了集中培训以外,企业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制度,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使企业文化达到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企业执行力的目的。
(二)办公自动化的推广使用
办公自动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是指将现代化办公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实际上,凡是在传统企业中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机器、新设备从事办公业务,都属于办公自动化领域。在行政部门,习惯上将办公自动化称为电子政务,而企事业单位则习惯叫OA。办公自动化涵盖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学、系统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办公自动化,能更好的优化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既能有效的提高办公效率,又能提升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企业担任着“上为组织分忧,下为员工解愁”的重要职能,承担着救灾救急、双拥优抚、社会福利、社会责任等重要工作,因此必须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员工为本、为员工解困、为员工服务的工作宗旨,更快、更好地解决组织与员工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从企业的管理任务入手,采用面向过程的方法,基于工作流理论,深入分析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构建起一套符合企业日常办公需求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实现企业日常办公的信息化管理,规范企业办公流程十分必要,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一)思想上重视企业管理工作
企业要在思想理念上高度认识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思想理念层面的重视是开展企业工作的基石。如果员工不能够从思想层面对于企业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认识与认同,那么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无法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自然也就无法取得管理成果。因此,企业管理工作的创新,必须从思想层面提升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工作的认识,尤其应该纠正对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错误认识。为了摒弃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应当在工作过程中将其与生产、服务工作加以结合,还应当倡导一种全员参与的模式。另外,组织也应当重视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益,将其落到实处,并且持之以恒,从战略层面给予规划。
(二)创新管理工作的载体与工具
企业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的载体与工具对该项工作进行支持,从而真正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见性。也就是说,在时代不断进行变迁的条件下,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应当不断的进行创新,并且紧密结合具有创新理念的员工培训、先进组织文化创造等内容,运用新的方法与工具来确保管理工作的落实有效性。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之下,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自身的工作方法,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从而极大的丰富工作的路径与空间,在紧密结合实际条件的情况下,赋予企业员工参与到工作中来的机会,为员工的长期、快速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确保员工能够从日常工作与挑战性工作的结合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管理工作载体与工具的选择,必须要考虑管理实践、充满活力等相关内容,这就需要做好如下两项工作:首先是管理工作载体务必要符合组织日常经营活动的要求;其次是管理工作应当与组织战略决策进行很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小洁.浅析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09(24).
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5
一、缺乏正确的意识和有效的防范组织。国外很多企业都设立了风险管理控制部门,部门人员基本上都企业的主管或者风险顾问所组成,所以国外很多企业在面临的风险时的反应速度和效率都非常高,由此最大化的避免风险以及将风险损害降到最低。而在我国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风险管理控制部门,我国企业认为风险是无法预测更无法管理的,建立风险管理部门也不会存在实际的意义,所以干脆不去建立。而一旦出现风险,企业根本无法立即应对风险。不仅如此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型的阶段,各种不确定因素会给企业带来更多风险。
二、企业的生产经营盲目扩大,缺少长远打算。目前很多企业在实际的经营中只将目光放在经济效益上,或者说只将目光放在短期的经济效益上。企业在未经研究和分析的情况下,针对所谓当下的热销产品进行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就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逐渐加大。
三、企业内部控制不到位。目前部分企业都能都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内部控制不到位就会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逐渐增大,而风险所带来的后果根本无法估计。
四、企业针对赊账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为了拉到生意,增加产品的销量就会才采取赊账的方式来销售产品、建立客户关系。但是企业的这种赊账销售就会造成企业大量的账款回收困难,甚至出现死账的现象,造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情况。而对于企业来说,在未对客户的信用进行细致的了解就盲目的赊账,最终只能造成大量的资金无法回笼,而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就会随之变弱,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只能起到阻碍作用。
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首先企业的领导层要深刻的认识到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只有领导层先树立的正确的风险意识,在企业的决策上才能更加全面。其次领导树立了正确的风险意识之后,就应该通过培训和教育将意识树立在每位员工的脑中,让员工深刻的意识到风险到底会给企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由此树立员工心中正确的风险意识。
除此之外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第一,规避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风险的发生是存在可能性的,所以企业针对风险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避免和回避,由此才能最大化的降低风险的损害。
第二,分散风险:当企业预测到将要来临的风险是无法避免和回避的时候,企业应将风险进行分散,分散到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业务中,由此保证风险的损害相对降低。
第三,转移风险:面对无法避免的风险时,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
第四,控制风险:在面对风险的时候,要重视风险因素的变化,防止出现风险恶化的现象,并且最大化的将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应该根据竞争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以及市场的要求来建立合理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由此让企业的内部可以做到科学管理、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等。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可以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去。不仅如此,国外的很多投资机构都很看重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否完善,所以国外投资机构会选择将资金投给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更完善的企业,而资金对于企业的发展就不言而喻了。
三、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与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对于企业控制风险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在进行组织设计的时候,应保证信息可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保证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以及不同人员的权责清晰,还应保证组织机构内部存在风险机构。
四、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应很对客户的赊账条件、形成日期、还款日期、欠款数目等信息做好原始记录。并针对赊账客户中超过信用额度的客户进行掌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企业应针对赊账客户的经营能力、实际情况、偿还能力以及信用度等进行分析和实时的监督。对于赊账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是那些金额大、时间长并且经营状况不是很良好的客户,要防止这些客户的赊账变成死账、坏账。
五、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企业来说,外界的市场和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如果企业的技术和生产跟不上变化,那么企业倒闭的命运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由此就能增加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6
关键词:手工模拟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一、引言
管理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理论抽象的特点,实践类课型是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与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的发展发向。目前,实践类课程在高校受到高度重视,尤其在管理类专业中,各种实践课程,如:认知实习、实验、实训、模拟等得到普遍开展,但培养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二点,第一,由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抽象性与非显性,这类实践课程并未真正营造出近似于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与经营状况,学生难以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解决问题,因此,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大打折扣。第二,这类课程设计往往强调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割裂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学生在实践课程中,不能也不需要运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去处理复杂的实际问题,这样,导致了学生认识上出现偏差,其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并符合管理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研究平台,这是拥有管理类专业的院校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1]。
企业模拟经营管理实训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基于ERP的沙盘模拟课程。沙盘模拟课程在国外被称为simulation课程,是通过仿真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而进行的一种实践课程,具有实战性、直观性、竞争性、团队合作性、娱乐性等特点,在国内也被称为“沙盘模拟”、“模拟经营管理”、“商业模拟”等。Simulation课程可以分为物理沙盘(board―based simulation)和软件模拟类沙盘(software simulation“电子沙盘”)两大类。无论是物理沙盘,还是电子沙盘,都是利用计算机控制平台来设置各种参数,从而模拟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学生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软件自动计算这些决策所带来的结果,并对结果自动进行分析,以财务报表与财务指标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这样反复的操作与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开展“沙盘模拟”实践课程教学,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如何在手工操作下,非计算机模拟的全仿真企业模拟经营管理实训问题,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还非常少。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基于手工方式下的企业模拟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手工模拟),对其设计思想、实施方法等进行研究。
二、沙盘模拟方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现有沙盘模拟课程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设置企业市场需求、财务状况、生产能力、技术能力、营销状况等。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决策,软件自动计算这些决策所带来的结果,并对结果自动进行分析,并以财务报表与财务指标的形式反映出来。软件模拟方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效果,但软件模拟也存在着重大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完成过程分析与结果计算,学生未实质参与企业经营全程。由于计算机软件按照一定的计算模型,对企业经营参数进行设置,对决策的过程进行计算与分析,对结果最终确认并以各种报表与指标的形式反映,学生实际上并未参与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仅仅是作决策,换句话讲,计算机完成了应该由学生完成的工作。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有系统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也不清楚企业管理各职能的内在联系,对经营结果产生内在原因并不知晓,因此,学生往往随心所欲的作出决策,而这种决策基本上是盲目的,实训变成游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企业模拟经营环境简单,缺乏应用训练价值。企业模拟经营实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键在于高度仿真企业经营环境,使学生能在类似于真实的情况中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与决策。这样,才能通过“实战”训练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质进行综合培养。而现有计算机软件模拟过于简化的处理了企业的客观环境,简单的几个指标未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学生在这种非企业经营环境的环境中,根本没有真正去分析与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的实践也就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模拟实践也就缺乏相应的应用训练价值了。
(三)实训规则与程序固化,限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由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限制,采用计算机模拟企业经营的前提,就是对相应规则进行固化并简化处理。在这种一成不变并简化处理的规则下,学生只能机械地按照计算机的规定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处理实际问题,实际上成为计算机的一部分,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知道,在企业实际经营工作中,经营环境复杂多变,新的问题与矛盾层出不穷,恰恰需要创造性的解决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为规则与程序的固化,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模拟实训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手工模拟设计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手工方式的企业模拟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实际企业为平台,根据企业某一时期真实的经营状况,在对其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组织、技术与质量状况、行业竞争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并对决策的结果进行手工计算,以预测财务报表与财务指标的形式来反映决策结果。
这种模式是以“真实企业+模拟决策+手工计算”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真实企业”就是通过公开的企业的经营资料,如某上市公司年度经营报告、财务报表、资本结构等资料,对企业的产品市场需求量、财务状况、生产能力、技术现状、销售情况、人力资源、投资项目等进行分析与梳理,提炼出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各种指标。“模拟决策”就是对市场开拓、销售、厂房交易、设备交易、产品技术投资、产品加工、原材料采购、筹资、运营、设备折旧、投资、人员招聘等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进行分项决策,最终形成综合性的决策。决策按照相应规则进行,经营规则依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来制定,尽量避免人为任意限定。“手工计算”就是根据各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与经营规则,利用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对各项决策结果进行手工计算,并形成各种综合指标体系的统计表。以此来表明决策结果,其决策结果又成为下次决策的基础与依据。
图一 基于手工方式的企业模拟经营管理实践模式
基于手工方式的企业模拟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仿真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并对其经营与管理活动进行模拟决策,利用手工计算方式对决策结果进行计算。这种模式进行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从战略的高度,全面的审视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手工记录与计算每一个过程,如,制作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弄清资金流、实物流、产权流、信息流的来龙去脉,深刻理解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逻辑联系,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与应用能力。由于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具有极强的体验性、互动性、竞争性、实战性、综合性、有效性等特点,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
四、手工模拟实施方案
(一)企业经营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手工方式的企业模拟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方法能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就是构建全面反映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状况的指标体系。由各种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要能准确、全面的反映企业某一时期的经济管理现状,这是进行手工模拟实践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指标体系应能综合反映企业内部、外部的实际状况,应该能通过一定的计算程序或确定方法加以明确。各指标与各类模拟决策内在逻辑关系应该明确,并能通过计算确定。例如,企业决策是增加某产品产量,根据决策与结果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商品库存”指标或“产品销售量”指标必然增加,而且增加量是可以计算或加以确定的。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应明确。例如,“销售量”与“产品价格”两个指标增加,那么“应收帐款”或“现金”就必然增加,其增加量是可以计算或确定的。
构建企业经营管理的指标体系应该从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考查,分为企业外部环境指标与内部环境指标两大类,外部环境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状况与政策环境状况,一般来讲可以设计这样一些指标:市场产品需求量、市场竞争程度、行业发展程度、国家扶持力度、税负水平等。有些指标可以直接计算,例如“税负水平”就可以根据国家现行税收政策与法规来计算,有些指标需要综合评定来确定,例如“国家扶持力度”。企业内部环境指标主要由:财务指标、生产指标、销售指标、人力指标、管理指标等类别。无论是外部指标,还是内部指标,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总之,应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结果与状态,形成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
(二)手工模拟的实施程序
为了使手工模拟实践教学顺利的开展,必须预先确定程序,按步骤进行实践。手工模拟可分为:选定企业、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指标、数据分析、模拟决策、结果计算、数据反馈几个阶段。
选定企业即选取某实际企业作为解剖对象,可以考虑选取信息公开,透明度高,行业内典型的企业,如某上市公司。这个阶段应该由指导教师来完成。收集资料即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收集企业某时期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资料,应包括:年度财务报表、股本结构、人员构成、生产能力、经营战略、行业评估、市场需求等内外部全部资料,资料收集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最为核心的资料就是财务报表。分析资料与形成指标即根据收集的资料对应已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并计算确定各指标值,量化表达企业整个经营状况。这个工作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评价并指导修改。数据分析与模拟决策即根据指标对企业盈利能力、债务水平、行业地位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方案进行决策,这个过程应该由学生以团队方式来独立完成。结果计算与反馈即根据决策计算各指标值,把已更新的指标作为下次模拟经营的起点。教师应对决策及结果进行分析点评,帮助学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五、结论
企业模拟经营管理实训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的发展发向。本文通过分析,指出了基于软件的沙盘模拟方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一种“真实企业+模拟决策+手工计算”的手工模拟的企业模拟经营实践教学方法,即以原型的企业为平台,根据企业某一时期真实的经营状况,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并对决策的结果进行手工计算,以预测财务报表与财务指标的形式来反映决策结果的实践教学方法。经过长期实践,这种方法实用、灵活、简便,能系统的培养学生经营管理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成等.基于ERP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3):136
[2]陈朝晖.ERP沙盘模拟对抗教学方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