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科技相结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与科技相结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与科技相结合

农业与科技相结合范文1

[关键词] 农民 科技培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98-01

一、当前农民培训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国家为了促进农业的持续增长,先后组织了了一系列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等,通过培训使农民掌握了科技养殖、科技种田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觉悟高、善经营、懂科技的农业科技带头人;在这些人的带领下推广了一批新科技、新成果;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活动是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农民获得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但是我校通过多年的培训工作也发现了农民的培训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民对科技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以往的农村政策中政府只重视抓农业的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由于以往的政府或者培训机构对农民科技培训重视的力度不够,只重视农村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造成了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注重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的现象,同时也造成了农民不愿意参加科技培训对科技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这种情况严重的制约了农业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在农民科技培训的实践中,许多农民对参加科技培训的事情不重视,参加科技培训班的学习要等到村干部上门挨家挨户的通知后,他们才不情愿的去学习,有的农民甚至认为参加培训班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耽误了自己办正事要求给予自己一定的经济补偿,如误工费、食宿补助、来回的路费等要求,使科技培训的目的变了味。

1.1农民自身对科技培训认识不足

对于政府组织的科技培训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1.1政府组织的培训内容不符合当前农民的迫切需要,听课人员的文化水平差别大,部分人员培训后没有熟练的掌握培训内容;

1.1.2培训人员的授课水平有限,讲课内容理论、专业性较强、专业术语多授课内容不通俗易懂,这样的培训当然不能使被培训人员有所收获,还有些培训人员由于准备不充分,讲课内容脱离当地生产实际、指导性不强,使农民难以在生产生活实际中进行操作;

1.1.3学校自身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对培训工作的准备不足。

2.政府投入不足

2.1财政投入不足

与前些年相比虽然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民科技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与庞大的农民群体与众多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相比,这些资金显得比较微薄。

2.2授课教师尤其缺乏

尤其是缺乏一些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资深专家,科技培训的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大部分教师知识老化,讲课内容实践操做性差,没有接受过在培训授课方式落后。教师的这种现状已经成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阻碍,制约着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没有充分的挖掘利用科技培训资源

目前农民科技培训的场所主要是田间地头,以及培训班进行培训,科技培训的资源缺乏且资特别是组织的村级培训,缺乏固定的培训基地、优秀的师资力量、以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等问题严重,使培训达不到满意的质量与效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不到有效发展。

4.科技培训的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农村科技培训教学中运用的培训的手段主要是以电视、V C D等为主,教学手段落后,在农村由于受资金、观念等条件限制而不能使用多煤体等先进教学设施,受这个条件的限制大量新的科技信息与科学技术成果不能及时掌握运用,农业科技水平也不能够很快提高。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也不能被有效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应对方法

1.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形式

创新形式、改进内容,能够吸引农民主动参加科技培训,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只有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形式,,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我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实用、实效的原则,根据实地调查农民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做到理论讲座与现场传授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经验交流与专业考察相结合;通过多种培训方式让农民理解、掌握培训内容,加强培训成效。

2.培训内容要注重联系实际,增强培训的实效

在举办科技培训班时要坚持实用、实效、实际的原则,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培训的内容是目前农民最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特点,进行不同专业技术的培训,在生产技术上为农民答疑解惑,由于农业生产的时效性要求,在举办培训班时要结合农时培训,是培训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农业技术人员要下到农村中去,了解农民的需求,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并在农业生产中及时给予农民技术上的指导,增加培训的针对性;调查农民的实际需要培训内容要与学员工作内容和就业趋向相结合,根据培训对象的要求,在培训内容上做适当调整。

3.改革培训方法

农业培训要受到农民的欢迎还要提高培训的效率,就要传统的授课方式,从形象直观的角度、本着易于接受的教学原则,改革新授课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把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吸引授课人的注意,将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因人施教对不同知识层面农民的培训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如果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就要适当减少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多举办实践教学,让农业技术人员主动参与农业生产走到田间地头进行农民进行现场农业技术指导,以弥补培训人员论方面的不足,实现理论与实践培训相结合,从而使农民的实际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达到我们举办科技培训的目标。通过举办这样的培训班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4.培训后的跟踪调查活动

为了加强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反馈,开展确实有效的措施进行跟踪调查活动。对农民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建设性的意见,调查可以采取入户调查、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形式。通过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培训的效果,对农民反映的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仔细研究、认真解决,跟踪调查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信息的交流,及时了解农民所需所想,使培训双方形成良性互动,提高培训效果。

三、结语

农民是农业的基础,一个国家的农业如果农民的素质低下,这个国家的农业也不会发达,所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一批觉悟高、善经营、懂科技的农业带头人,是我国目前的紧要任务,在这些新农民的带领下使我国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逐渐摆脱过去单一的农村产业链条,引导我国农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是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农业与科技相结合范文2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农机 农艺 结合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16-01

1 农机农艺之间的关系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化种植,随着农业机械装备的不断发展,种植方式多样化的转变。在探讨农机和农艺相互关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农机离不开农艺,农艺也离不开农机,农机是农艺的实现载体,农艺是农机的服务方向,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未来的农业发展将是结合现代的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起来的新型产业。因此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农机和农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结合所带来的高效作用,促进农业现代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2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必要性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给农机农艺相结合带来了居多的挑战。农艺的不断进步,必然要求发展新的生产工具;而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又巩固、充实和完善了先进的农艺技术,推动着农业生产向前发展。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水平支撑着农业的发展,不同生产环节的生产要素的投入,对机械化工艺的需求更加迫切。如何选择更适合的技术工艺路线,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的探索,推进种植模式的转型升级。

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促进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水平,让农机装备在各生产环节充分展现了机械化作业所带来的优势;农机与农艺融合加速了农艺技术的发展,农艺技术的提升有利于农业种植实现科学化、现代化;农机与农艺的融合确保了两者的协调发展,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确保了农艺技术的实施,农艺技术的提升推动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它们共同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现代农业生产注重农艺与农机的共同发展,农艺为农机提供技术的支持,农机为农艺提供高效的劳动生产率。两者之间属于同等地位的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共赢,才能促进农业现代化高效发展的进程。

3 如何实现农机与农艺有效相结合

3.1 加强组织领导

农机农艺想要实现完美的结合,首先要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为农机、农艺工作者和农业工作者建立相关沟通、相关配合的平台,定期进行工作联系、交流、会商,统筹协调解决农机农艺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合力推进,共同提升。

3.2 加强农机农艺科学研究

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应考虑到农艺技术的实施,农业部门在制定农艺技术实施方案时应考虑到机械化种植的可行性。农机的设计制造要适应农艺技术的要求,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也要方便农业机械作业。研究部门应协调农机和农艺技术人员进行结合研究,让农机适合农艺技术,让农艺技术配合农机。农业技术人员更要注重研究适合本地区的农机农艺相结合技术,加强试验合作,找出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农机装备,找出最适用的科学技术种植路线。推动本地区农业高效、有序地发展。

3.3 确定适合的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

现有的农业机械装备各式各样,种植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能盲目地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生搬硬套,要寻找适合当地耕作的农机装备和技术路线。(例如: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中可选的农机装备、技术路线很多,但只有适合当地耕作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的农机和农艺技术人员要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找出适合当地种植模式的机械,同时对农业装备进行适当的改进,让两者互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3.4 加强培训引导,加大示范推广

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有效地引导学员在农业生产中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培训、实践操作、现场会等手段将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技术传授给农民,为学员提供科学的指АMü宣传报道、演示会让农民朋友了解、熟悉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应用推广到农业生产中。通过种植大户的带头示范,逐镇开展示范推广。

3.5 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农机农艺融合需要广泛的推广才能让农民所熟悉,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加强示范基地建设,让周围的种植户都能看到两者相结合所带的效益,实现高产、高能、高效的预定目标。示范基地的建设需要逐镇逐村的建设,已达到全覆盖的目标,让大家眼见为实,主动地参与进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文.农机与农艺结合探析[S].现代农业科技,2010,(19):220-221.

[2]李志伟.浅谈农机与农艺结合问题[S]. 中国机械,2015(18): 84-85.

[3]胡绪琴.农机与农艺结合初探[S].科学种养,2013(9).

农业与科技相结合范文3

我县自2000年引种西兰花;2001年引种无籽西瓜、礼品瓜;2002年引种韩国白玉春萝卜、日本铁杆巨葱;2003年引种大蒜、胡萝卜;2005年引种大蒜、荷兰芸豆以来,经过科技引导、典型示范、市场销售等环节。逐渐形成规模连片种植、栽培技术更加科学规范,许多外地客商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我们利用青花菜、礼品瓜销售的大好形式,不失时机地顺利与客商、企业签定了一些市场行情好,价格稳定及适合鲜销、加工的其它类蔬菜品种订单生产回收合同,为我县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蔬菜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上半年所抓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利辛菜办上半年主要工作重点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扶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坚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搞好绿色食品认证工作。

1.对我县王人,汝集,中疃,望疃,江集,孙集,原创:双桥,张村等八个乡镇的科技示范园区进行调查研究,摸清部分示范园区由盛到衰的原因,然后菜办通过科技帮扶,寻求订单,项目支持等措施来帮助这些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园区恢复生产,重振示范园区优势,提高整体辐射带动能力。

2.做好全县夏季瓜果蔬菜的田间管理工作,在电视台《淝河农苑》农业节目中继续具体介绍农业实用技术,并在孙集镇刘郢村建立西瓜(礼品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

3.加大与正规科研院校,单位合作力度,把农业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4.宣传和做好我县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

5.继续商讨如何开展农副产品检测工作,农委将写报告向政府争取一部分资金购买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并安装运行,开展日常农副产品检测工作,让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菜。

6.健全信息网络,为农民随时提供信息。

7.进行全县种菜大户调查,建立菜农生产档案。

8.积极开展订单农业生产,为农产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9.菜办将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不搞形势主义,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生产与市场相结合,调整与行情相结合,把我县蔬菜产业稳步向前推进。

三,存在问题

1,农民土地持有率下降(土地的合理与不合理开发),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拥有土地是进可攻退可守。

2,单产提高的空间有限。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空间有限。.市场价格不稳,销路不畅。面对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挫伤菜农的积极性。生产资料上涨,成本提高。

3,设施落后,品种老化,技术欠缺。

4,菜农到城里卖菜时,车辆管理部门要行车证、驾驶证、养路费。由于农民的车辆平时不用,只有到城里卖菜时才到路上跑,所以大多数都没有相关的手续。

5,政策支持的空间有限

6,自然因素。气候的不缺定因素,影响蔬菜的生产

7,非农产业的收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8,生产成本加大,农业效率增长缓慢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和要点

我县有些乡镇蔬菜生产落后、温室大棚闲置、农业科技园区关闭或转型、农副产品找不到销路、科学技术得不到推广、蔬菜面积不能稳定。为此利辛县蔬菜办公室根据省蔬菜办公室和我市农副产品管理办公室有关文件指示,我县以抓好书记的米袋子、健全县长的菜蓝子的工作任务为重点,我们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寻求订单、科技帮扶等措施,加大菜办的工作力度,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我们将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不搞形势主义,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生产与市场相结合,调整与行情相结合等方法进一步做好我县蔬菜产业化工作。

1.协调农业生产的三大关系即:市场---技术---管理

(一)产品要有市场和订单,既农业生产要把农产品通过订单的形式销售出去,把产品变成货币。

(二)要把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把农业科学技术及时运用到农业生产上。

(三)生产操作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操作管理,要把农民的一般经验管理水平上升为科学管理水平。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经营

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原创: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教为手段、以农民家庭生产经营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通过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生产、农科教结合,把农业的产加销、贸工农诸环节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农业与科技相结合范文4

关键词:农民;职业教育;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3-0154-03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民职业教育,不仅要开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也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农民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1 蓬莱市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

山东省蓬莱市按照“学历教育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农时培训与常规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技术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田间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了以农业广播学校为主体、技术推广机构共同参与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格局,全面深入地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1 培训形式

蓬莱市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开展的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针对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所涉及的技术要求而开展的一种教育培训方式,包括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培训等。二是以农广校为主体开展的农民学历教育培训与技能培训,是针对农民所掌握的农业生产技术现状和文化程度而开展的大中专学历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三是以农业项目实施单位为主体开展的项目培训,是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而对项目区农民开展的专题培训。其中农广校以其完善的体系优势、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和灵活办学的机制优势,已成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实施主体。

1.2 培训成效

蓬莱市农广校是全国农广校四级办学体系中的县级基层校。建校30年来,始终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坚持“稳定中专,向两头延伸”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全国农广校的体系优势,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向下延伸农村,开展农民培训,向上联合有关大专院校开展联合办学,举办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现已发展成农民教育培训、大中专学历教育、转岗培训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模式,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截止2011年底,已累计毕业中专学员3 836人,大专以上学员1 143人。

2002年,蓬莱市农广校加挂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子,从而使全市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了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整体运作的轨道。组建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讲师团,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导产业、农民需求、农业项目,先后组织实施了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培训、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创业培训等。截止2011年底,共完成新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 0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5 100人、农民创业培训500人、职业技能培训获证578人、绿证培训获证1 943人。每年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50多场次,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

2 当前农民职业培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是师资力量亟待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教师知识来自大学学习和日常自学,没有外出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对现代教育理念、方法和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

二是基础条件建设缺位。农广校现有的校舍、设施等大多是建校之初建设的,多年来缺乏基本建设项目支持,年久失修、设施陈旧,硬件条件、教学手段亟待改善。

三是培训任务繁重。农村劳动力结构、农业生产主体发生深刻变化以后,现行农民教育培训目标任务、教学模式、办学路径、方式方法、管理制度、教学质量都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四是投入不足。农民培训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一方面,公共财力有限,无力全面顾及;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思想保守,不愿自己承担教育培训费用,造成总体上农民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3 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对策

根据农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需求,采取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常年性培训与季节性培训相结合、提高培训与普及培训相结合等方式,既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更要立足于更新观念、传播普及知识,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根据农村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现代农业的高度组织化,把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办到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中,加快培养职业农民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农民职业教育深纵发展。

要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主攻培养生产经营型、技能服务型和农村发展带头人三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着力培养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农机能手、动物防疫员、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1 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政府统筹,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育的财政投入,把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政府采购、学校培训、农民自主选择”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组织、法律、政策、投入、师资、资源“六到位”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真正纳入“有领导、有机构、有场地、有内容、有特色、出实效”的正常运行的机制中,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3.2 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由农业、人社、教育、科技、发改、财政、广电等涉农部门负责人组成,日常办事机构设市农业局。联席会议负责审查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教育培训资金;指导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综合协调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研究解决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3 改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条件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硬件建设,体现农民培训的公益性、社会性特点,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一是建设标准化培训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固定课堂”。二是配备“农业科技直通车”,建设“流动课堂”,将农民所需的教学资源送到农村,培训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互动性的现场讲解,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三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村级站点建设,依托村级站点平台,组织农民收看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广在线”、山东农村远程教育网等网络视频,建设“网上课堂”。

3.4 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关键。首先在全市范围内选拔各方面专家、技术人员、农村能工巧匠组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讲师团,建立师资库,实行动态化、规范化管理,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开展教师培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通过选送教师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能力与水平,逐步建立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学、教研组织体系,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开展教学能手评选和优秀课件评比,组织公开观摩课,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3.5 创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采取集中培训与进村入户、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常规培训与特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与内容,让农民学到知识和技术,学到掌握市场信息的途径,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从就业型向创业型、从身份型向职业型、从经验型向知识型、从单干型向组织型、从受体型向主体型的彻底转变。

3.5.1 开展学历教育培训 依托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百万中专生计划”,组织农村青年、村两委成员、后备干部参加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大力推进送教下乡,完善半农半学、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为农民创造方便的学习条件,确保培训效果。

3.5.2 围绕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培训 配合国家在农业领域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对项目区的农民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在项目立项时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培训,通过招投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等方式确定培训机构,按照项目方案开展培训,为国家涉农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3.5.3 开展阳光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行业,选择有一定就业规模、有规范的操作技术要求、有稳定的就业岗位的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要制定培训规范、考试考核规范,按照培训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技能鉴定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农业与科技相结合范文5

一、“3353”模式基本内容

“335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即“围绕全县三大主导产业,制定三个阶段系统培训模块,做好五种结合,进行三项考核”。根据建平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省百万亩设施农业大县、建平县畜牧肉羊发展大县实际,确定以种植业、设施蔬菜和肉羊养殖三个农业主导产业为培育培训对象;根据培训产业的不同,按照农时季节,实行半农半读、分三个阶段分期学习:第一阶段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阶段,主要授课内容有:《现代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与会计》、《新农村政策法规》、《市场信息化》,本阶段培训为8天。第二阶段为本专业实用技术培训、田间课堂、观摩学习、知识竞答、经验交流、到企业或基地考察学习,让学员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补充理论知识的不足,本阶段培训为6天。第三阶段是技术跟踪指导阶段,在培训一年的时间里农广校教师将会继续分区域、分产业、分层次进行后续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切实解决学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升科技素质。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采取了集中授课和田间课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异地培训与进村培训相结合、专家讲座与技术指导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等五种培训形式开展农业系统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都要经过理论考试、技能测试、毕业考试三种考核方式,合格后发给新型职业农民结业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所学专业的中专学历毕业证书。认定后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二、“3353”模式主要保障措施

1.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县长为组长,县农经局、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畜牧局、县人社局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农经局副局长为组长、农广校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实施小组。小组的成立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及研讨会,制定优惠政策,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2. 扩大宣传,遴选学员和教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舆论宣传,调动农民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创业增收的积极性,激发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根据建平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省百万亩设施农业大县、建平县畜牧肉羊发展大县实际,确定以种植业、设施蔬菜和肉羊养殖三个农业主导产业为培育培训对象;将符合以下条件的农民确定为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选拨对象:一是劳动力年龄在18~60周岁内的本县从事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业主。二是在本县种植、养殖规模经营在两年以上并符合相关规定的农民。

建平县农广校把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申请表》、《辽宁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登记表》发放到全县26个乡镇,让符合以上条件的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的经营业主,到所在乡镇农业站、畜牧动检所领取表,填好后由乡镇农业站、畜牧动检所报送县农广校。审核遴选后确定为培训学员。

为确保教学效果,建平县农广校在聘请教师、专家时严格把关,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有一定职称、资质的人员作为培训教师,成立一支专业高效的培训师资队伍。所聘教师在有理论知识的同时,都是在本行业某些实用技能上有专长的人,为了拓展选修课程,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针对性地外聘沈阳农业大学的教授讲师来授课,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培训的实效性。

3. 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材。根据培训班特点,分产业分班次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表,按照农时季节,实行半农半读、分段学习、分期实践、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异地培训与进村培训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开展培训与跟踪服务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农业系统培训。管理参照农业创业培训方式进行,实行班级管理,每班50人,确定1名班主任,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组织开班仪式、点名签到、维持课堂纪律、组织现场观摩、有奖竞答等等有关教学工作。集中室内培训8天,专业实用技术培训、田间课堂、观摩学习、知识竞答、经验交流、到企业或基地考察学习累计6天,后续跟踪服务1年,所有学员全部参加了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并有80%以上学员自愿参加农广校中专班。

建平县农广校还精心组织农业中心、畜牧局、设施农业发展中心的专家学者,结合三大产业,编写了《玉米创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新技术》、《建平县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东北细毛羊良种繁育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等培训教材及各种典型材料汇编10余种,这些教材,针对性强,因地制宜,通俗易懂,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奠定了科学的技术基础。

4. 优化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法。一是积极推行多样化培训方式。玉米产业因为相对集中,规模较大,推行了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培训课程“三进村”;设施蔬菜产业规模经营的大户分布全县各个乡镇,相对分散,因此统一组织到农广校培训室进行集中授课;对企业拉动力强的养羊产业实现校企联合培训,其中2013年县农广校与建平金旺羊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训养羊产业50人。二是完善农民科技书屋、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该建立农民长期学习的主阵地,县农广校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为项目区农民科技书屋送去了1000余册实用图书和2000片科技光盘。从而使职业农民学习经常化、便利化。学校还本着“教学有设备、下乡有工具、学习有场所、实习有基地”的目标,根据不同产业建立建设示范实训基地,组织职业农民现场观摩,实践实习,现身说法,示范操作,使职业农民的科技意识、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得到一步步的提升,为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奠定了物质基础。

5. 完善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使职业农民培训形成长效机制。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国家级试点工作,建平县加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第一节课制度、班主任职责、农广校职业农民培育学员守则、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及条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计划、资金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和对培训合格学员的跟踪服务制度及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制度等等,使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了有序化、制度化、系统化。同时加强了培训档案管理工作,把学员登记表、培训台账、学员培训档案、教师授课和培训效果评价表、跟踪服务卡;签到簿、考卷、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表、培训班总结、试点工作总结、各种活动的图片及影像资料全部整理归档,做到了学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电子化。

三、“3353”模式特点

“3353”在培训内容设置上,重点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以重点技术为主,选取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新技术进行重点培训,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培训手段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既有专家讲授,手把手教学,又利用现代音像设备、媒体教学,学员可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在培训方法上,注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采用三式(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三重(重需要、重实践、重技能)、三动(动脑、动口、动手)的培训方法培训学员。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面授、田间课堂、现场观摩、有奖知识百题竞答、外出考察、实训基地实践、实习等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这些培训模式、培训方式方法的运用为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农业与科技相结合范文6

一、“点单配菜式”培训。 既谓之“有的放矢”培训,又谓之“按需分配”培训,农民“点单”,学校“配菜”,扎实培训,效果明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培训实施以来,既激发了农民学员的参训热情,又能使参训农民学有所用,深受广大农民学员的欢迎与赞赏,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农广校这种“点单配菜式”培训模式,曾在《农民日报》农民培训专版——业界点睛专栏刊登。

二、“三段式”培训。即把每次培训分为三个时间段,先播放农民需求的技术光碟,再请专家通过教学课件对参训学员开展理论培训,最后将学员带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践指导。这种“三段式”培训法深得参训农民学员的喜爱。农广校这种“三段式”培训模式,曾在《农民日报》农民培训专版——集训广角专栏刊登。

三、“互动式”培训。农广校在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中,根据畜禽养殖特点,在授课时采取“互动式”方式教学,充分调动养殖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学员问,教师答。 二是教师问,学员答。 三是用活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直观可感,边讲边问,边问边讲,通俗易懂,讲学互动,氛围热烈,效果显著。

四、“五个结合”抓培训。一是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相结合。首先为参训农民作理论培训,然后将参训农民带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怎样提高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怎样适时施肥、治虫,现场解答参训农民提出的问题。这种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受参训农民欢迎,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参训热情。二是阳光工程培训与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相结合。两条横幅一起挂,科技培训到农家,这种培训方式效果很好。 三是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相结合。这种培训方式,能够确保阳光工程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阳光工程培训与送科技下乡活动相结合。现场解答农民朋友对农业科技方面的咨询,并现场向农民朋友免费发放科技培训资料。五是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开展阳光工程农药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及农村经纪人培训等,可根据其涉及面广、人员分散等特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通过集中培训(以县为单位)节省培训时间,又可通过电话咨询、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有的放矢的分散指导,从而使广大参训学员都能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收到事半功倍的培训效果。

五、突出“三个字”抓培训。一是狠抓一个“实”字,即坚持对农民培训能够指导生产、推广技术、增强技能的实用性的东西。二是凸显一个“新”字,即培训教案教材内容及时更新,培训教师的知识及时更新。三是注重一个“近”字,即能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能突出本地特色,能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

六、多元“激励”抓培训。一是用贴近需求的实用技术激发农民参训热情。二是用专家通俗易懂的讲授激发农民参训热情。三是用发放农业科技实物激发农民参训热情。四是用“以奖代补”方式激发农民参训热情。

七、建立“根据地”抓培训。一是建立油菜制种培训根据地,以此促进油菜制种产业化。二是建立食用菌培训根据地,以此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三是建立蔬菜培训根据地,以此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化。四是建立茶叶培训根据地,以此促进“中国茶乡”绿茶茶业产业化。五是建立优质稻米、小麦培训根据地,以此促进“贡品农业”产业化。

随着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模式必将会不断创新。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这是农广校的神圣使命,也是农广校的光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