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题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课题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课题方向

计算机课题方向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计算机技术是飞速发展的一个领域,尽管各类高校开办有计算机专业,但是计算机类人才缺口仍然很大,由于社会的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相符,导致出现了以下现象,一方面,用人单位却反映人才紧缺,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很难;另一方面,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时,往往感到工作难找,要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很难。因此,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行业发展

计算机行业是飞速发展的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目前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总是滞后,不能体现专业发展的新技术,因此造成了教学内容陈旧。用人单位反映的最多问题之一是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落后。

2、重理论轻实践,动手能力差

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实践课程仅局限于几个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的实验,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特别是针对职业岗位的实践训练,因此动手能力差,这也是用人单位反映比较多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

3、职业特色体现不够,岗位适应性差

学生要么对职业岗位不适应,要么对职业的适应期较长,不能很快融入企业环境。虽然具备了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但是缺乏适应企业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很难在企业找准自己的位置,影响自己的才干发挥,最终面临被企业淘汰的危机。

二、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由上面分析可知,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对如何推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其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只有把基础知识学好,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好良好的基础,才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不能满足于原有的课程实验,还要加大专题实验,专题实训,特别要重视针对性的职业岗位实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必须开设一些比较新的课程,从而实现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2、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训练,根据计算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本专业应分3G应用技术模块、企业计算技术模块和软件测试工程技术模块等三个子方向

在课程设置上,三个子方向修读同样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这些课程构建了本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是专业核心部分;而在专业选修课上三个子方向各有侧重,以不同的课程设置作为不同的修读方向展开专业技术培养。着重培养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3G应用程序设计、企业ERP应用系统规划设计和开发、软件及应用系统的测试等不同方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下面我们分别以三个方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为例来展开讨论。

专业必修课设置:软件工程、软件代码开发技术、操作系统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形式语言与自动机、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

专业选修课设置:

A.3G应用技术方向

移动通信理论、3G通信技术基础、移动增值业务分析与解读、3G通信通信软件设计与使用、MicrosoftMobile移动应用开发、流媒体技术制作及应用、手机应用开发(JAVAMe)、3G业务技术开发、终端技术开发实践、3G业务与终端技术开发、手机游戏开发实践、3G工程师认证强化训练、3G终端增值业务分析与项目实践、3G工程职业实践。

B.企业计算方向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MFC/C++应用技术开发、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大型数据库系统、ERP技术及项目实践、CIMS技术及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软件设计师认证强化训练、J2EE项目开发实践、.NET项目开发实践、ERP软件项目职业实践。

C.软件测试技术方向

基于MFC/C++应用技术开发、J2EE应用技术开发、软件测试过程与用例设计、LINUX/Windows平台测试技术、数据库应用开发与测试、软件测试工具及应用、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强化训练。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总结

根据以上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我们对20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技术方向)进行了改革试点,近三年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比前几届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我们又邀请了相关用人单位对我们的课程进行了讨论,对学生进行了岗位技能测试,用人单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学生所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看好他们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计算机课题方向范文2

摘要:该文主要介绍计算机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优势,并分析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这对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8-7997-02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 Learning in College Computer Teaching

HUANG Shu-q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Bengbu 233041, China)

Abstra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necessary and the advantage in computer teaching, and analyzes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attention items. It is significant to computer teaching innovation.

Key words: project learning;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mode

传统的“讲解,演示,上机操作”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模拟操作,这种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动性,没有充分体现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也就未能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对此需要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研究性学习正是适合这种要求的一种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科领域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灵活性强,自主性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1 计算机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及优势

计算机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明显的优势,我们从计算机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上来分析其共性。

1.1 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知识更新快是其一大特点。计算机软硬件发展迅速,学到的知识可能也很快就会过时,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要不断的学习。

2)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盲点较多,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

3) 计算机学科操作性强,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使学生感觉像过眼烟云,不能消化吸收,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4) 它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尤其与数学、电子科学联系紧密,知识点多。

计算机课程特点决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理想,需要进行改革。

1.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

开放性是指学生研究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不是固定的;自主性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完全自主的决定学习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自我价值,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实践性是指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究性是指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精神。

1.3 计算机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在的计算机课程采用的教学方式理论课多是“课件+多媒体”,即“讲解+演示”,实验课堂即上机练习,这种形式使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消化课堂上讲的内容,上机练习时往往不知所措,出现理论课和实验课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而采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完全自主的操纵每一步,对每一步都要动脑去思考,去探索,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高校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研究性学习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有极大帮助。所以鉴于当前传统计算机教学方式的缺陷和当前高校的培养目标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具有必要性。

计算机课程的主要使用工具是计算机,这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有力工具,学生借助于图书馆的电子资料和电子期刊数据库,网络等途径可以方便的搜索、收集、整理所需的资料。计算机教育水平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紧密,可以说,计算机课程教育水平提高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手段也提高了,反之亦然。另外,计算机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多,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所以说,对计算机课程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可行性较强。

1.4 计算机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计算机课程的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两者之间有相通性。首先,就实践性而言,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而计算机学科操作性强,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其次,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开放性、自主性,而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计算机课程采用研究性学习有明显优势,效果会更好。

2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2.1 学习目标的设置

研究性学习目标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科学和探索精神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素质。

2.2 课题设置

进行研究性学习,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个性特点设置课题。课题可以由学生自己设置,也可以有老师命题。当然,由学生命题的要由老师把关,考核课题的可行性。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课题的设置要有区别。例如擅长理论推导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算法的课题,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课程比较适合;编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结合社会应用,进行软件开发的课题;艺术修养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网页制作,动画设计等方面的课题。总之,设置的课题要针对不同学生,难度适中。

2.3 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以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和主动性。课题定好后,最好以小组形式进行课题研究,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遇到问题,共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首先明确课题的预期目标和成果形式,制定实施方案,采用什么样的设计方法。确定任务和方案后,查阅搜集资料,对资料整合。对课题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形成结论性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监督和引导作用。可以定时召开课题进展报告会,了解课题进展情况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方向偏差和催促没有积极投入课题研究中的学生。也可以采取其它形式,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2.4 结果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应该多元化,一是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有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二是评价的要素要多元化,可以考虑知识运用能力评价、探究能力评价、分析思考能力评价、综合表达能力评价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单纯靠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三是评价的时间更要注重整个研究过程,而不仅仅是最后。例如在课题设定阶段,考察学生设定课题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考察知识的获取情况、能力的培养情况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题完成后,汇报,交流阶段考察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改进,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的催化剂。

3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播者,而是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作用已经不是传统方式中的中心主体,由传统学生学习的控制者,知识的仲裁者、实施者转换为决策者,引导者,设计者,评价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素质的提高。开展研究性学习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似乎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其实不然,教师要具备因材设定课题的能力,具备课题方向的引导能力,要对整个课题牵涉的学科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对课题前沿问题要充分了解。这些都要求老师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

3) 加强教师的监督作用。由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网络方便、快捷,同时也有更多的诱惑,教师要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监督,正确引导。

4) 课题内容要考证可行性。设定的课题特别是学生设定的课题一定认真审查可行性,否则在做课题的过程中会半途而废,影响课程的学习,达不到预期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范围有两种:一是课堂教学,另外一个是课外形式。这两种形式都有教师使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必将引起各学科教师应用这种模式,这对教学改革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林士敏. 计算机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148-149.

[2] 王亚娟,王兰.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J]. 现代教育,2007(1):104-105.

[3] 程明,崔健,葛亚平. 研究性学习在高校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J]. 中国成人教育, 2006(6):164-165.

[4] 顾娟. 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研究性学习[J]. 职教论坛,2005(11).

计算机课题方向范文3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微机的机型已从8位机为主要机型发展到以32位为主要机型,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几乎是2-3年更新一种机型,机器的价格却大幅度降低。软件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这种计算机软硬件迅猛发展的大环境,大大促进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使得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近两年来,中小学的配机数量、机型、教师配备都有了令人可喜的改观,为开展计算机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面对如此高的资金投入,如何提高计算机教育效益的问题已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深入、健康发展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新兴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的矛盾,了解这些矛盾,并逐步解决这些矛盾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之前提。

一、开设计算机课的学校猛增与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的矛盾

面对迅猛发展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计算机教师供不应求,且有一定的流失。实践证明合格的计算机教师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没有合格的计算机教师,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就没有质量可谈。因此,在领导重视、设备具备、课时保证的前提下,教师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质量的关键。“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曾明确要求:教师培训一定要在配机之前。这样可避免先购机再培训所造成的机器搁置,甚至购了一种机器还没用,就面临淘汰的危险,这是很大的浪费,自然就没有效益可谈。为了教师培训有所遵循,国家教委已制订下发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计算机培训”指导纲要》,对计算机学科教师、非计算机学科教师提出了不同的培训目标,并据此编写了培训教材。但如何将培训工作层层落到实处目前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加大宣传落实的力度,更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

稳定教师队伍也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方面。由于计算机学科不是必修课,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由其它学科改行而来的,这使计算机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师(如课时的计算、职称评定没有计算机系列等)。长此以往导致了一部分多年从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流失。对此国家教委在92年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已有明文规定,并在历次会议的讲话中加以强调,但至今在有些地方没有得到解决。随着计算机教师队伍的迅速扩大,在中小学职称评定中增加计算机学科系列已势在必行,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教师不可能满足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需要,随着计算机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将成为计算机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进行超前的工作。

二、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与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时的矛盾

《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原来的只讲BASIC语言的课程模式向基础知识、基本应用和程序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组合的课程模式过渡。几年来,《纲要》对规范教学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改变了BASIC语言一统天下的计算机课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计算机课仍有很大的随意性,课时保证不了,有的只讲BASIC语言;有的只讲汉字处理、数据库等应用软件;有的在没有其它知识铺垫的情况下,只讲五笔字型等等。这种教学内容随意、课时随意、讲法随意的做法使学生受益少、兴趣小,机器的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当然没有高效益可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计算机学科发展历史短,各方面不规范、不成熟;二是受认识程度、设备、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三是不是必修课,在课程计划中没有计算机课的课时,在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中挂不上号,当然多学、少学没人干涉;四是受考试指挥棒的指挥,计算机课没有评估考核。尽管无论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已耳闻目睹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之迅猛,应用之广泛,但都不得不因升学不考而忍痛割爱。这种状况与社会上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形成很大的反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失去了现代人最应具备的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想方法和能力。

计算机课程是目前中小学实施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渠道,保证课时是上好计算机课的基本前进。从我省课时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出,配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都将计算机课列入课表作为必修课开设,但课程计划中却没有计算机课课时,这是一个矛盾。虽然目前无机少机学校很多,但这些学校也应程度不同的开设计算机课,因此应考虑将计算机课列入课程计划给予一定的课时,并逐步建立考核和评估制度。这对已经开课的学校可促其规范发展、提高效益;对没开课的学校也可促其创造条件开课。

三、辅助教学亟待发展与质量高的辅助教学软件少的矛盾

辅助教学作为计算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它的应用和推广将大大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效益。目前,软件市场上CAI软件琳琅满目,但销售的教学软件大部分是习题集、单元练习、同步训练等书籍的照搬,这种应试教育的软件面孔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激不起太大的兴趣,体现不了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优点。而配合大纲、教材适用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辅助教学特点的高水平的辅助教学软件较少。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是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应用最多的方面,它的发展将极大地提高中小学计算机的利用率,对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手段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将有利于发挥计算机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服务。因此下大力气研究辅助教学的开展,将是提高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效益的重要方面,也是最难的一方面。

四、计算机教研课题多与计算机教研网络没形成的矛盾

计算机教育包括计算机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由于计算机科学和软硬件技术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新东西层出穷,使得学校计算机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都处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发展中,这就使计算机教研工作具有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许多特点:计算机教研面广,知识密度大,新的课题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纲、教材不稳定,这些都给教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就必须加强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力度,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目前国家与各省市之间的教研网络已经形成,但各省与地、市、县级的教研网络还没有形成,个别地市配有专职计算机教研员,少数地市配有兼职计算机教研员,这种状况显然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顾及计算机教育的研究。另外关系没有理顺,各地市主管计算机教研工作有的是教研部门,有的是电教部门,这对教研工作的协调、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教研网络的现状,与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任务和众多的教研课题不相适应。

计算机课题方向范文4

【关键词】 项目;中专;计算机;教学

为达到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的技能能顺利地应用到工作中去,目前首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一般包括项目选择、拟定计划、组织实施、成果评价等四个过程。它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从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职业行为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职校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因而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目前,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一般以面向应用为主,应用有限的几个知识点,就能完成一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任务,因而非常适合使用项目教学法。因此,如何更好地使用项目教学法的问题,就成了中职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项目的选择既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要覆盖所学知识点

选择适当的项目课题是进行项目教学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覆盖所学的知识点是项目教学的基本要求。详细说来,项目的选定一般须满足下列条件:① 能注重理论的渗透;② 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创造能力;③ 完成过程能突出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能力;④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真实需求有直接的关系;⑤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如学习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选定了以“迎奥运,讲文明”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制作课题;学习Excel常用函数时,我选定了“考试成绩轻松统”项目课题;学习PhotoShop时,我选定了“婚纱套照我来做”;学网页设计时,我选定了“个人网站自己做”、 “班级同学录”等制作主题。这些主题均贴近生活,难易适中,能达到上述立项要求,学生积极性高,因而能起到好的效果。

二、制定项目计划时应充分发动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实施计划

制定实施计划是项目教学的核心环节,只有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讨论,让不同的方法相互比较、不同的思想相互争论并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后,学生模糊的认识才能澄清,新知识、新概念的掌握才会更加牢固。

1、引导学生拟定实施步骤,项目任务分解到人。

引导制定计划阶段一般要完成以下四个任务:(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2)学生分析项目要求,分析要解决的问题;(3)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小组的行动计划;(4)学生根据行动计划拟定实施步骤。如在完成“班级同学录”项目时,我将全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由有互补性的4~5人组成,每组推选一名项目负责人,组内每人分担不同的任务:有的负责静态页面设计,有的负责后台数据库建立,美术基础较好的负责页面美工等;该同学录要有能对信息进行增、删、改等功能,完成后要能上传到互联网上;该项目可以用Dreamweaver等工具完成等。这样,方法灵活,可选方案多,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形成。

2、教师提供适当样例与支持是项目得以高效完成的重要前提。

项目实施前,一般要给学生提供几个不同类型的样例,拟定一个完成任务的最低标准,要告诉学生即将完成的项目是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如在“班级同学录”项目中我先给学生提供几个不同风格的样例,引导他们认识到其基本开发过程应是成绩录入成绩修改计算总分排名其他统计;以表格的形式明确给出了评价标准及评价等级的分值范围,并给出了各类样例。这种具体明确的并有样例的学习要求特别受中职学生欢迎。另外,我还给出了互联网上类似网站的网址、寻求帮助的途径、部分同学信息等原始资料等,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必要支持。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引导与组织的作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项目教学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上述要求。

1、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确保。

项目教学在实施阶段的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直接传递给学生,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计划或步骤找到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再是教学中的核心人物,学生主体的地位真正得到确保。

2、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知识的应用背景。

学生在“项目”的引导下,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知识,将知识与其应用背景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样的知识学生才会记得牢,记得清晰,用得活。如学生在“考试成绩轻松统”项目中学到的Sum(求和),Average(求平均数),Countif(条件统计)等函数,学生不仅知道了它们是常用的统计函数,常用于大量数据的求和、求平均值、求满足条件的数据个数等,还牢牢掌握了其应用背景:它们一般用在成绩、工资、科学研究等的数据分析工作中。在后来的财务统计项目中,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运用了。

四、成果评价应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应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和讨论,对学习情况做出评价。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评价应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从同学、老师等多侧面认识自己的成果;评价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别人的评价中得到更多的有益的启发;评价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学生评价的方向性,多用正面的鼓励与引导,努力激发中职学生的成就感。

比如在完成了“个人网站”的项目后,教师将优秀作品进行了表扬与展示。有同学在自评时写道:通过“个人网站”的学习与训练,我知道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概念,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作品相比,在创意、美工、优化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确实,通过总结,我们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反馈总结,这是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一个质的飞跃。说明项目教学法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五、项目教学法在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应用的目的

项目教学法在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应用实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应用、实现了传统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对计算机项目全过程的了解。同时,在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中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项目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为我国一线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项目教学法在中专计算机课程的应用,能够深入分析这一教学方式实施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中专计算机教师针对不足进行相应的改进。同时研究项目教学法在中专计算机课程的应用还能够为中专计算机教师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促进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转贴于 六、项目教学法优势与基本原则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整个项目有进行教学活动方式。通过项目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在目标明确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构建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现代中专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概念基础与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现代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在现代中专计算机课程项目法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同时注重项目内容的选取科学性原则,以项目内容的科学选取实现教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七、项目教学法在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根据中专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目标与应用的基本原则,中专计算机课程的项目教学法应按照情景设置、示范性演示、独立探索、项目确定、协作完成、学习评价等步骤进行。首先,中专计算机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与实际情况创设一个项目教学的环境,为中专计算机项目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然后,教师还要通过与项目相类似的小项目演示帮助学生快速进入项目教学状态,实现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在上述两点做好后,中专计算机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示范项目中的知识点与应用技巧,为学生独立开展项目奠定基础。随后,教师即需要对分组后的学生进行项目指导,帮助学生在所学知识结构内进行社会调查与项目的确定。然后由分组后的小组进行项目的完成。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帮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方式进行资料的搜索与查找,并由小组协作分工实现项目。

在项目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的分析与评价,并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身项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调整学习重点、培养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奠定基础。最后,教师还要对项目教学的最终内容及其实际使用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进行项目的归类与项目结果的应用开发。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针对项目的不同其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项目教学法在中专计算机课程的应用中还经常使用指定项目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由教师制定项目、并对项目重点等做出明确指示,随后根据学生专业技术方向以及特长进行分工。最终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这样的项目教学方式可以是针对教学内容与企业应用的计算机技术、也可以是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等。中专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企业定制的方式开展项目教学。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同时也使学生更早的接触实际工作,为学生毕业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奠定基础。

八、关于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在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除需要注重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以及遵守基本原则外,还要注重项目教学法对教师要求的提高。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对中专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中专计算机教师对所教授的课程有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思路。同时能够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相适应的项目设计,以此实现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另外,在进行项目教学过程中,中专计算机教师还要注重项目的选取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了解并掌握学生毕业后所面向的实际应用需求。通过针对企业需求的能力培养以及知识结构需求进行项目的选取与确定,促进中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另外,在中专计算机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中,计算机教师还要注意对教学过程的调整。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为项目讨论、项目评价、项目教学效果分析等提供充足的时间。同时还要注重保障基础教学工作的开展。以传统基础知识教学与项目教学方式的结合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更好分析项目教学法在中专计算机课程应用的效果,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以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比进行了所教授的两个班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的调查、评价。在采用项目教学法前,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平均成绩与分数离散程度无明显差异。但是在采用项目教学法一段时间后,项目教学法应用的班级学生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试验后,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班级平均分较没有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班级高了5.1分。这也表明了项目教学法在中专计算机课程的应用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加深基础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在现代中专计算机课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协作能力。中专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还为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为学生工作后的信息运用奠定了基础。在面向实际应用及需求的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中专计算机教师应加快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步伐,以此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恪宇,陈伟.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分析与应用探讨.师范教育资讯,2009.10.

计算机课题方向范文5

关键词: 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策略 注意事项

一、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卫生学校开设计算机课程虽然已经有很久,但所学的计算机课程基本上都是以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例如,Windows基础,Office的使用,等等。这样,使得计算机教学与医学专业脱节。另外,学生由于心理和年龄特点,对于计算机的了解似是而非,一些学生仅仅通过上网聊天和游戏这种计算机的简单应用,就以为对计算机很了解。加之计算机课程不属于其专业课程,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没有学习的欲望,重视程度不够。卫生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担负着各级医院的医疗、护理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计算机,如利用计算机对病人进行各种检查、填写病历数据和治疗,等等。由于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医院工作,很少再接触计算机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设法让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到与医学有关的实用的计算机知识。

二、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策略

1.了解医疗单位所需。

卫生学校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即学生毕业后在医疗单位将直接参加工作,很少再进行二次培养。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应该根据目前医疗单位对于计算机使用的范围进行设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快速适应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医疗单位的工作需要。目前,在医疗单位中,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贯穿于整个医院的工作之中,是医疗单位中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它能够准确地随时提供医院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可以为医院工作人员提供相关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我认为,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学习纳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之中,是很必要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现代医疗办公手段,熟悉现代医疗单位办公环境,这为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快速过渡提供了先决条件。

2.针对专业,制定课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医疗中的广泛与深入地应用,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为此,只有我们立足学科知识结构,遵循计算机科学课程间的内在规律,体现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改革实践教学,整合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才能科学地设置计算机课程,使课程设置服务于培养目标。我国的医疗单位中计算机的使用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信息资源管理,其培养目标以医学情报学为主,兼有向医学信息处理方向扩展的趋势;一类基于信息技术应用,其培养目标以信息技术为主,突出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卫生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应针对不同的医疗专业,设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对于不同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侧重点也是不同的。考虑到学生对于计算机初期掌握的程度不同,除了Windows、Office等计算机基础课程必学以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分别设置最优化的计算机课程,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于本专业的实用性计算机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网络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网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网络与教学合二为一。网络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融入教学中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网络内容包罗万象,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窗互操作,扩充了信息量,增加了可操作性。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双向交互。这样既能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又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

网络提供给了教师和学生丰富的可用资源。在现代医疗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操作的。然而,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很难对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讲解和实际操作,只能通过理论进行讲解,这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难于理解。教师和学生可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软件进行模拟操作,能大大加强学生对于现代医疗中常用医疗设备的熟悉和使用。

4.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混合。

由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大多数学生缺少正确的自我评价、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因此,在课堂上,面对着计算机,他们心里想的往往不是学习而是游戏和聊天等娱乐活动,老师稍不注意,就会偷偷地上网打游戏或是聊天,对于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他们明显已经失去了兴趣。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化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化教条古板为灵活创新,使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要学”,刺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高,树立正确的信息素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等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三、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计算机教学改革形式丰富多样,采用哪种改革方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计算机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其次,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不能盲目地多用和乱用,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反复地思考和研究,制定适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大多数卫生学校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可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去医院参观教学,让学生在真实中感受计算机在现代医疗中的使用,体会计算机给现代医疗带来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可通过观察医院中医生的实际操作,现场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认识程度,明确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性。

目前卫生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改革的力度势必影响到将来计算机教育的成果,更会影响到卫生学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以创造卫生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崭新未来。

参考文献:

[1]董大钧.浅谈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沈阳医学院学报,2003-12-30.

计算机课题方向范文6

【关键词】电子商务;计算机课程;人才培养

一、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的设计目标应与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早期,鉴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模有限,电子商务专业中计算机教学的定位比较模糊,往往既要涵盖电子商务行业本身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又寄希望通过大量引入计算机专业技术,使学生具备部分从事计算机类或信息类岗位的能力,以便拓宽就业渠道。

但是近几年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使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需求量和收人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类岗位逐渐成为该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相应地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也不断向电子商务行业本身靠拢;另一方面,行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这对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教学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结构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我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电子商务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应用与管理的技术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在地方基层各级企事业单位、金融及政府等机构从事电子商务运作与管理、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规划、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专业知识结构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专业属性来看,主要由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构成其专业知识构架。要求学生通过四年本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与电子商务管理方法与实施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达到掌握经济管理、网络贸易、网上电子支付、物流管理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系统规划、设计、开发、应用与维护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能力要求

电子商务可分为业务策划、网络运营、网络营销三大流程,它们所需要的计算机能力与技能要求是一样的。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在计算机能力及技能需求上应具备:

①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信息安全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方面的知识;

②掌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建设流程与要素,熟悉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HTML编程等实用技术,掌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策略并准确定义网站需求。

三、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含糊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学校为了拓宽学生就业着想,电子商务专业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计划定位模糊,不仅要涵盖电子商务行业本身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又寄希望通过大量引入计算机专业技术,使学生具备部分从事计算机类或信息类岗位的能力过分强调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知识全面、系统、精深的掌握,造成门类多、科目杂、体系散、主干课不突出、实用性不强。

(二)电子商务专业师资严重缺乏

由于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设立较晚,具备电子商务学科领域相应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造成计算机技术和商务知识的随意和简单的组合。教师缺乏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电子商务实务经验,难免导致教学脱离实际应用。

(三)计算机课程体系设计欠合理

由于我校开办电子商务专业时间非常短,计算机类课程基本都是选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材,与本专业商务案例及应用结合少,重理论轻实践,计算机类课程没有电子商务专业特点,不利于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

(四)实验室、实训软硬件设施不全

电子商务是实践性很强、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的交叉性新兴学科。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针对专业建设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但由于经费短缺及缺乏电子商务专业实际经验等问题,实验实训的软硬件建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与电子商务实际应用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四、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计算机类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定位与作用

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设置计算机类课程,找准并确立计算机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与作用,这对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根据专业需求整合计算机课程体系,调整并重新规划的教学内容,把握课程知识范围与深度和广度;认清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专业的教学侧重点。

(二)建立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计算机类课程作为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撑,其实验条件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到理论教学的效果。构建系统性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平台,运用实验实训软硬件环境,完成各门课程实验实训任务,是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创建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业务精通、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我们在师资建设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①做好师资培训,严把讲台关,使师资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重视师资岗前培训与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采取课程进修、脱产进修或攻读学位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真正使每一位任课教师站稳站好讲台。

②以专业学科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按专业学科归队,进行专业学科与交叉相关学科的交流,加快各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融合。

③抓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④支持鼓励教师搞科研、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教研教改课题,以科研促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⑤引进高学历、业务精、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或学科带头人,创建良好的学术与人才成长环境,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性和研究性学习

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根据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课题或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网站设计、程序设计大赛等; 鼓励并支持学生考取职业资格,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可以获得学历证书,还可以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高级程序员、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和电子商务师等相关证书,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优化,进一步明确了培养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的专业定位,使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能力和专业岗位的结合度更高。通过跟踪调查,学生整体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电子商务行业就业比率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今后,电子商务专业面对行业的飞速发展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还将面临新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