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的感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从众心理的感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从众心理的感想

从众心理的感想范文1

通讯作者:唐红兰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为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195例行PICC置管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均采用BD公司安全型经外周静脉穿刺PICC导管,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较高,达91%;对照组为75%。结论 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侵入性操作PICC置管术成功率。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老年肿瘤患者; 依从性;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Influence of mental intervention on dependence of the elder patient with tumor after periphery insertio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TANG Hong-lan,ZANG De-hua,ZHANG Xu-hong.Suqian people's Hospital of 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 Group,Suqian 2238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Influence of mental intervention on dependence of the elder patient with tumor after periphery insertio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Methods 195 elder patients with tumor after PICC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97 patients were in observation group.98 patients were in control group.PICC from BD company were performed in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ccepte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systema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Results 91% in observation group had good dependence,75% in control group had good dependenc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Conclusion Effective nursing could improve dependence of patient with PICC and puncture achievement ratio.

【Key words】 Mental intervention; The elder patient tumor; Dependence; Periphery insertio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由于其留置时间长、能够安全地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和保护血管,在降低肿瘤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减轻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在临床普遍应用[1]。但PICC穿刺法有别于一般留置针穿刺,置管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8月开始对PICC置管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住院进行化疗的老年肿瘤患者195例,男103例,女92例;年龄35~85岁;病程6个月~6年;肺癌78例,食管癌30例,胃癌8例,乳腺癌12例,骨肉瘤4例,脑肿瘤10例,鼻咽癌28例,直肠癌13例,肝癌1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年龄、性别、用药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使用化疗药物、营养免疫支持等综合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看到医嘱后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1.2.1 认知干预 针对患者及家属对PICC置管知识的缺乏,责任护士带上宣教手册与他们面对面地交谈、沟通,包括PICC的优点、作用、置管目的、PICC导管的材质和置管操作全过程及导管的日常维护等。将PICC的安全可靠性、临床可行性和实用性详细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如有可能请已行PICC的病友介绍经验和体会,以解除不必要的顾虑,使其认识到置管的价值,认识到为化疗置管与应用化疗药物治疗疾病同等重要[2],从而以科学的态度、良好的心态配合置管。

1.2.2 心理干预 根据患者合作程度及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激发其正。(1)置管前安慰鼓励患者,减少其对置管疼痛、置管失败的担心,告诉患者疼痛只是进针时瞬间的感觉,送管无痛苦。(2)置管过程中教会患者使用放松疗法,嘱其做深呼吸、肌肉松弛,分散患者注意力,可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或与患者交谈其感兴趣的话题,如询问患者子女的学习、工作情况,同时给予赞美其子女的业绩,让患者感觉到子女是他们的骄傲。(3)穿刺全过程患者均呈清醒状态,因此,穿刺者间应尽量用专业术语交谈,随时观察患者表情,主动询问有无不适,一方面分散其注意力,另一方面给予心理支持。

1.2.3 行为干预 (1)穿刺前半小时指导并帮助患者热敷穿刺上臂血管,饮用一杯热开水或热牛奶,以使血管扩张,提高穿刺成功率。(2)安排舒适的和必要的配合方法,穿刺时动作轻柔、送管速度适宜,确保置管成功。(3)规范操作流程,如消毒范围、进针角度和手法以及置管后的包扎和导管的维护等,告之置管后护士会认真填写PICC维护手册交给患者,同时耐心细致地逐步进行讲解并作示范操作,使其易于接受和掌握。(4)操作完毕,床边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达预期后,指导患者如何进行置管侧手臂活动,预防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发生。

2 结果

2.1 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穿刺时无痛觉为0,1次穿刺成功率为75%,送管时发生血管痉挛包裹血管的15例,导管异位10例,观察组穿刺时无痛觉为50%,一次穿刺成功率91%,发生血管痉挛包裹血管的3例,导管异位1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置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置管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6.11,P<0.01

2.3 观察组干预前后PICC置管依从性比较 见表2。

表2 观察组干预前后PICC置管依从性比较 n(%)

3 讨论

3.1 依从性是指患者求医后其行为与临床医嘱符合程度,为遵守医嘱的行为活动[3]。PICC导管长度几十厘米,它是一项有创操作,建议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并使其接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患者存在很多顾虑,护士首先要改变患者的观念,全面做好健康指导,它是以临床判断能力和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的[4]。认知干预就是要使患者明确PICC置管的安全性、优越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对治疗有信心。

3.2 心理护理应贯穿全程,共性化心理护理做到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对待特殊患者则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每个阶段对患者的积极配合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患者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相辅相成。

3.3 导管维护是决定PICC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目前笔者所在医院患者出院后置管维护手段有3种:一是来院护理;二是就近医疗单位,更换敷料时与笔者保持联系;三是家庭自我护理并随访。对二、三类人群出院前,笔者采取针对性培训,通过培训使患者及家属能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另外特别强调开展定期电话随访,及时沟通联系了解患者在家情况,让患者享受全程、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3.4 对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要求

3.4.1 护理专业技能 加强PICC置管术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顺利开展PICC置管术的主要措施。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开始选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2009年参加权威性护理学会机构举办的PICC专业技术培训班,获取POCC操作资格证书,通过传、帮、带,目前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已有3人是具备PICC操作资格,全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PICC导管维护技术。

3.4.2 心理学知识 加强护理人员对医学康复心理和社会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并针对老年疾病和肿瘤疾病特点,注重学习老年心理卫生、肿瘤疾病心理学等知识,充分尊重患者对治疗的选择权,让患者主动接受PICC置管术,尽量做到首次化疗疗程就能置入PICC导管。

3.4.3 心理素质 善于理解和同情,富有友善和耐心,仪表稳重,镇定自若,具有这样心理素质的护理人员颇受患者欢迎,有利于良好护理关系的建立,也能帮助患者理解和接受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和家属在充分了解和信任基础上签订置管同意书。因此,应该提高自我的调控情绪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基层医院患者绝大多数文化层次低,经济收入低,对PICC置管的依从性差,笔者针对这一现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充分尊重患者对治疗的选择权,让患者主动接受PICC术。通过上述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组86例能顺利完成置管过程,按时维护导管,护理干预同时还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优质服务模式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干预方法简单,护理人员易于掌握,临床效果显著,对推进PICC置管与导管维护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广大护理人员推广和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汪素萍,钟小青,潘年妙,等.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较研究.护理学杂志,2005,5(8):45-46.

[2] 代艺,徐伟,喻姣花.早期护理干预预防PICC致静脉炎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8,6(10):56.

[3] 丁小丽.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缓解期巩固化疗依从性的影响.临床护理杂志,2007,6(4):47-48.

从众心理的感想范文2

一、网络环境下的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国内外时事新闻的条件,学习新的知识,辅导课业,在线聊天,联络各地朋友,掌握及时咨询。网络已经成为了中职院校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有的学生上网时间长,另一些则较短。当前,中职院校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充满了孤独寂寞。他们的思想主流需要肯定,调查表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及道德水平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他们往往缺乏理想,注重实惠。面对体现个性、具体、现实的目标,他们多选择不去追寻以往远大的理想,这样虽然能减轻心理压力,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学习,但应重视到他们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缺乏生活的动力、得过且过、格调不高。如今,信息科技飞速发展,中职院校学生要增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丰富自身,不迷失于网络的大环境,与时俱进。

二、网络环境下的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新策略

(一)完善网络德育课程的内容

网络课程的完善要软硬兼施,拓宽校本德育课程内涵。网络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要营造一种校园“硬环境”。良好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的构建对德育教学工作非常重要,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通过网络资源环境,中职院校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和目标,整合并优化校园网络德育资源。德育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短片内容,如安全知识、民俗风情、生活百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涵盖了动画、纪实和专题等。中职院校学生通过观看的方式,牢牢掌握了大量的知识,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拓宽了视野,还能实现修身养情、修身养性的目的,受益匪浅。德育课堂要通过赏析评说的形式提升中职院校学生的德性修养。网络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中的修身是时间非常少的欣赏课,但却奠定了德育教育的基础,所以,观片指导工作很重要。老师在德育校本课程上要针对这些特定的主题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品德和思想教育,相比较其它形式、其它场合的德育,网络校本德育提升了班集体正确的舆论倾向,促使中职院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形成了有关学生广泛的思想交流,产生了相互碰撞的火花,基于学生的从众心理让他们观看短片、交流心得、写下感想,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促使身心素质不断提升,在无形中熏陶学生,让他们获得启迪,从而实现修身养情,修身养行、修身养德的目的。

(二)建立网上心理咨询的平台

从心理咨询师的层面出发,希望了解心理咨询者的有关信息。管理与维护数据库和动态网页时,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分类心理咨询类型,通过独立或者以团队方式探究学生的表现症状,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相比较传统的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具有更加庞大的隐性信息,从而获取丰富的资料。此外,面对所有的记录沟通,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多种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有助于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稳定。中职院校学生登录管理模块,接受各种心理咨询。在专家信息模块中,首先提升了网站良好的外部受众形象,进一步降低中职院校学生对网络心理教育工作者的抵触情绪;其次,详尽的专家信息为中职院校学生制定了明确的网络心理教育方向;最后,网站心理咨询平台具有规范化的特征。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心理百科模块为中职院校学生提供详尽的心理知识文字意见。一方面,将自我调节心理的机会提供给一些轻度的心理失衡者;通过在线咨询模块,为中职院校学生和网络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是一种非常直接有效的方式,与传统的一对一心理辅导有相同的地方。网上答疑模块进一步提升了在线咨询的水平,是一种灵活恰当的方式,提升了在线服务的质量。案例分析模块定期将视频会议课程提供给心理咨询者,使他们慢慢进入到案例分析中。当咨询者遇到问题,通过留言互动模块可以将问题解决,实现帮助别人的愿望,这是一种补充的案例分析模块,也是一种灵活的操作方式。网络为咨询师和咨询者提供了跟踪治疗的方便,让咨询师及时掌控咨询者的恢复状况,实现最终的优化服务。

(三)培养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

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质量取决于系统各个要素作用的发挥。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网络知识武装自己,主动掌握教育。当今是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网络、多媒体技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网络技术集文字、表格、图形与一体,相应验证及分辨信息;在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掌握信息动态,将着眼点放在网络教育上,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知识,形成自身特有的本事,为新一代网上教育工作者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信息教育,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信息素质。针对汹涌的网络信息,广大中职院校的学生要提升自己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面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要具有甄别能力,有效遏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只有中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正视网络,不断探究,探索新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担当党和人民交付的重大责任,更好地促进中职院校学生顺利地成才。

从众心理的感想范文3

关键词:中学生;道德冷漠;现象;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257-02

心理学认为,冷漠是对人或对事不关心,对一切都不在乎,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道德冷漠是指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个体在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而在特殊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一种不作为的道德现象。直接表现就是面对他人的痛苦时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漠然。这种冷淡与不关心既可能是一种主动的责任推拒,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道德麻木。主动的责任推拒表现为,我们不是不同情他人,而是我们能力有限,爱莫能助,只能选择冷漠对待。无意识的道德麻木,是我们在“身经百战”后,已经将冷漠培养成我们的人生态度。即在面对道德问题时没有反应,意识不到道德问题的存在,体会不到道德的召唤。

一、中学生道德冷漠现象:一种消极的文化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网上充斥着这样一些新闻,济南一女孩因母亲没给她买新衣服,而与母亲发生争执,对母亲大打出手。一男孩在课堂上打老师,其他的学生在一旁尖叫欢呼,甚至有几个学生蹦蹦跳跳。听到看到这些令人震惊的消息,有谁相信这是本应最善良的学生在面对朝夕相处的父母老师时,做出的事。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但当孩子们失去了天真和善良时,教育工作者对此作何感想?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审视我们一贯采用的德育方法,仔细探究他们为什么会道德冷漠?

二、中学生道德冷漠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其社会属性,人类始终生活在与他人,万事万物的交集之中。因此我们的思想行为,是受各种诸如文化,制度等复杂的因素影响。首先,人们在传统的家庭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判断行为是否道德,完全依据是否有利于自己圈内的成员,将关爱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不愿对圈外的成员投递感情,采取“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有一位修女特蕾萨曾说过,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我们把家庭的圈子划得太小了。其次,如今中国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建,原本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开始动摇,传统的道德体系不断被瓦解,而新的价值观念,道德体系还没有健全。人们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的约束,在断层中无规可循。再次,网络迅速普及使得人们越来越少交流感情,同时网络道德建设的欠缺,使得人们可以以虚拟的身份做出违规行为,面对无数的诱惑,有些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泯灭良心,频频出现各种失范行为,道德底线处在崩溃的边缘。道德危机的加剧使人们互不信任,感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漠。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加大,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学生在智育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德育水平的提高却是平平。首先学校进行的德育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简单灌输,致使学生轻视德育甚至敌视德育,认为是考试强行需要的,只要拿高分,不需要身体力行。其次德育进行的方式主要是填鸭式灌输,知识本身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加之现实生活存在的失范现象与不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面对课本中提倡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很难认同,更不可能内化为一种品德。再次,教师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教师的职责不光是教书,更要育人,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教师本身就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他们在要求同学品德高尚的同时,自己却不能够做出榜样,甚至做法与说法背道而驰,导致学生迷茫、手足无措。最后,虽然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各省市也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应试压力非但没有减小反而日益加大,他们每日被无数的作业考试缠身,根本无心无意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的领路人,成长中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父母家庭教育意识形态的反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事事替孩子安排好,只要成绩好,其他一概都不要求,使得孩子只知道被爱,而不知如何去爱别人。

家庭教育方式也与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发展,民主、信任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培养品德优良的孩子,但过分严格或放纵的教养方式就容易培养出有敌对心理的孩子。比如有的家长不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与孩子沟通,一旦孩子没拿到高分,就会用尖刻的语言奚落孩子,甚至拳脚相向,伤害孩子的心灵。有的家长甚至把自己的冷漠思想灌输给孩子,告诫孩子,只要保护好自己,千万不要做好人多管闲事。

(四)中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的原因

从总体上看,中学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的特点;道德情感表现丰富、强烈,但又好冲动;道德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渴望独立自主行动,但愿望与行动经常有距离。在此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依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虽然中学生道德发展已经真正到了自律阶段,他们不仅仅是服从权威,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作出判断,具有关心和同情心的品质,但还不成熟不稳定,当成人心口不一时,当周围充斥着道德冷漠的“病毒”时,他们由于其自身免疫力还不足,必然容易受到影响,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突,他们就会滋生不满和失望的心理,显得无所适从,唯一的做法就是从众,服从现实,对人对事冷漠。

三、道德冷漠心理需要共同关注

道德冷漠对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危害极大,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不信任,孤立自己与社会的联系,使整个社会缺乏“人情味儿”。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同时也是最容易塑造的一类人群。分析学生道德冷漠的原因,最终目的就是扭转冷漠“病毒”侵蚀学生心灵这种状态。

(一)社会要重视人文教育

斯坦福大学校长查理·莱曼就曾说过:“人文科学是守护精神家园的科学,它赋予我们的行为以意义、以价值,赋予社会经济发展以精神动力。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被誉为“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在一次演讲中也指出,“文化的重大功能始终是保持事物的稳定,平静和不变,……文化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指出人类生活的不变的或经常性的特性以揭示其意义。”

近些年来,人们片面追求科学而轻视了人文,相对于科学而言,人文精神尊重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追求善和美。人文教育则具有文化传承与心灵塑造的功能,可以培养社会主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净化社会主体的心灵,规范社会主义的道德行为,提升社会主体的道德情感,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和修养。片面追求科学忽视人文的结果就是拜金主义充斥人们的头脑,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除了利益没有情义,信任、关爱、公平、正义被猜忌、自私、狡诈、冷漠所替代。因此社会要用人文教育唤起孩子的良知,使他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不被周围不良的因素影响,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学生的德育

教育是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的基础,学校德育具有系统性等特点。中学生心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但同时可塑性也极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必须利用其优势,抓好德育工作。

第一、加强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学校要将德育列入各项教育之首,从选择培训德育教师到安排德育课程上,都严格要求。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同时开展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道德意识,抓住平时的德育机会,进行道德实践。

第二、发挥榜样的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中学生开始挑战权威,开始有独立的思想,如果教师一边道貌岸然的讲大道理,一边做着不合理的事情,他们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那德育课开得再好,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相反,如果教师言行合一,学生自然心服口服,不仅会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

第三、与家庭教育结合。德育原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校教育要和社会影响相统一。如果学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德育,到了校外,学生被不一致的思想影响,学校的德育将功亏一篑。因此,学校需要把德育工作延伸到校外,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三)父母要教会孩子做人的基本知识

前面分析了父母的过度呵护与关爱和不当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孩子冷漠的原因。那么针对上述原因,笔者提出下列建议。第一、有原则有分寸的爱孩子。让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参与到家庭奉献中来,学会感恩,让孩子明白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自己不能一味的索取,付出爱才是最幸福的。第二、制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关心孩子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重要是在心灵上给予他们爱护。家长不能总是以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多和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内心,增进亲人间感情,鼓励他们多和同伴相处,多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勇敢、善良、有爱心。

参考文献:

[1]奥本海默.真知灼见[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