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方式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方教育方式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方教育方式的特点

西方教育方式的特点范文1

目前电磁发射已成为兵器发射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人们对电磁发射技术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其所做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化。[1-4]研究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逐步融入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已明显融入到以电磁发射技术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因为这些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离不开电磁发射实验研究,所以对其开展电磁发射实验教学必不可少。

电磁发射实验教学不同于电工电子、电机学等其他电气课程的实验教学。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电磁发射实验教学是借助脉冲功率电源对电磁发射器放电,利用脉冲大电流来驱动电磁发射器工作的。不仅实验系统复杂,而且实验中还涉及高电压和大电流,从而使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为此,本文对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电磁发射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探讨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防护问题。

一、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的特点

1.复杂性

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的特点之一首先在于其复杂性。之所以说其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系统的复杂性;二是电磁发射实验教学准备的复杂性;三是电磁发射实验教学操作实施的复杂性。

尽管电磁发射实验原理简单,但是实验系统却非常复杂,主要由发射器本体实验装置、脉冲功率电源及高压充电系统、控制系统、测量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构成,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目前,电磁发射实验用脉冲功率电源通常是由脉冲电容器搭建而成的,其中涉及高压充电系统、开关及触发控制系统。高压充电系统主要用于向脉冲功率电源充电,使其具备实验所需的初始储能;开关与触发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充电完毕的脉冲功率电源向电磁发射器(负载)放电。测量系统主要用于对脉冲电流、放电电压以及弹丸速度等实验量的测量。安全防护系统主要用于确保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安全。

电磁发射实验教学准备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准备好电磁发射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是不容易的。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同,实验过程中的测试量会不同,所需测试方法和手段也会有所差异。教学实验开展之前,将整个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系统调试准备好,使其处于完好、可用状态,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不仅如此,而且在每次发射实验之前,还需对整个实验系统的电气连接情况进行认真、仔细检查,所以相邻两次发射实验之间的时间间隔也较长。

电磁发射实验教学操作实施的复杂性在于单个实验人员是无法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任务的。在电磁发射教学实验操作实施过程中,通常需要实验指挥员、实验控制员、实验测量员和实验安全员等多个不同角色。实验指挥员要密切关注整个实验过程,并按预先制定的实验流程,及时下达实验指挥口令,切实履行实验指挥的职责;实验控制员要依据实验指挥员下达的实验口令,完成脉冲功率电源的充放电控制(即发射实验控制)和安全泄放控制的任务;实验测量员要全面负责实验量的测量,包括实验前的测量准备、实验后的测量数据记录和存储等;实验安全员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监督,发现异常状况和事故苗头,要及时报告并排除故障。这些实验人员需各司其职、密切协调、相互配合才能确保电磁发射教学实验工作的顺利实施。

2.危险性

电磁发射实验教学因需用脉冲功率电源向电磁发射器放电,以脉冲大电流驱动电磁发射器完成发射功能,所以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高电压、大电流所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实验中的高电压、大电流不仅会对实验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且也会对实验教学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图2为电磁发射实验教学过程中因脉冲大电流流过电感器时由脉冲电动力的作用而导致电感器爆炸后的实物照片。爆炸产生的碎片若打在仪器设备和实验人员上,则可能会直接损坏仪器设备和杀伤实验人员。此外,电磁发射实验教学中的电气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实验人员绝对不能靠近带有高电压的实验设备,避免遭受电击。

3.不确定性

尽管每次电磁发射实验教学开展之前均对整个实验系统进行调试和电气检查,并已确认其处于良好状态,但是真正实验过程中有时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高压充电系统异常不能对脉冲功率电源进行充电、触发控制系统故障不能有效控制已充电的脉冲功率电源向负载放电等。甚至,还有可能因发射实验累积作用的结果,导致实验过程出现发射器或实验装置被破坏等。

二、电磁发射实验教学安全防护对策浅析

通过对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特点的梳理与分析可知,开展电磁发射实验教学是比较复杂的,且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开展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完善实验安全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为确保电磁发射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电磁发射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性。

1.加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

实验安全是确保教学实验顺利实施的关键。[5,6]在电磁发射实验教学开展之前,必须对相关实验人员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教育要结合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的特点展开,使所有实验人员要了解整个实验环节,特别是要弄清整个实验过程中容易忽视的操作环节和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因为此时脉冲功率电源仍处于高压带电状态,如果实验人员稍有不慎碰到脉冲功率电源的高压端,就会发生触电亡人的重大事故。再有,发射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对脉冲功率电源进行泄放和安全接地处理等。要教育实验人员,在实施教学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与检查工作,不要着急,一定要有耐心,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不要开展发射实验。

2.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

在电气课程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实验人员疏忽、违规操作或误操作引起的。[7]电磁发射实验教学虽然不同于电工电子、电机学等其他电气课程的实验教学,但其本质上仍属于电气学科领域。此外,其实验教学过程中涉及高电压、大电流,比普通电气课程实验教学更为复杂,安全隐患更多。因此,在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按着人员分工、各司其责、密切协同,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教学的安全。

3.实现高低压隔离,确保实验人员远离高压带电实验设施

由于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系统中高电压与低电压并存,为防止实验系统中的高电压窜入低电压系统,烧毁低电压电路,甚至危及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应采取光电隔离等技术措施实现高电压系统与低电压系统的电气隔离,确保实验人员远离高压带电实验设施。

4.布设防爆隔板,保护实验人员和实验装置

脉冲功率电源向电磁发射器放电过程中,因脉冲电流很大(常达数十kA、数百kA)会使电磁发射器及脉冲成形电感器上产生很大的脉冲电动力。为防止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系统中某些组件发生爆炸所带来的危险,应在实验教学系统周围布设防爆隔板,以保护其他实验装置和实验人员。

5.完善泄放和安全接地系统

电磁发射实验教学系统具有可靠的泄放装置和安全接地系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当实验教学系统中的触发控制系统发生意外故障时,实验人员可以通过泄放装置对带有高电压的脉冲功率电源放电。此外,当电磁发射实验完成之后,一定要通过安全接地系统使实验系统安全可靠接地,从而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一定要保证泄放和安全接地系统可靠,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否则不应开展发射实验。

6.设置实验警铃及警示牌

在电磁发射实验教学区域设置实验警铃,在实验系统周围适当位置布设标有“高压危险”、“正在实验请勿靠近”等字样的警示牌。实验警铃声响起意味着马上要进行发射实验,从而提醒实验人员及时撤离实验发射现场;警示牌的作用在于提醒无关人员不要在实验时随意闯入发射实验区。

西方教育方式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中西文化; 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73-001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人际交往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修身、治国、平天下)这种文化注重和谐,中国人强调稳重、含蓄、伦理道德、友好谦恭、人情面子。

二、西方文化人际交往的特点

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物质的,西方的物质文化是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哲学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维,他们强调自我、张扬个性,交往时强调坦率、真诚。

三、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

西方文艺、科技等迅速崛起,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增多,媒体网络给中国人民展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我们吃着肯德基,穿着阿迪达斯、耐克,手持i-Phone4听着hip-hop、玩愤怒小鸟、切西瓜的这个年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青少年的价值观与上一代相比,变化很大。圣诞节、感恩节在中国盛行,商场的促销海报,街头巷尾的热闹气氛,可见民众对西方节日的接受和认同。除此以外,中国的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每年呈几何数量递增的出国留学人数足以证明我国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对国外文化或教育环境的向往。更别说各种外语,尤其是英语在中国的流行程度了。

四、中国文化在西方

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近期统计表明,其青少年犯罪率为6.9万件/天。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消除冲突,促进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冲突双方需要的不是报复,而是宽恕、忍让和反省。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虎妈”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这样的教育方式让西方人触目惊心,却让两个女儿的各方面都很卓越,作者用“中国妈妈”指代不同于西方观念的育儿方式,认为西方人对孩子的宽容超过了对孩子的教育,恰当执行东方的严格家教方式更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而这一观点在崇尚自由和尊重儿童个性的美国,引发了一场大争论。有美国读者评论说,蔡美儿的做法是虐待儿童,但也有不少美国家长表示,西方人应当借鉴这种严格的管教方式,并坦承自己也是“虎爸虎妈”。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近期中国香港“狼爸”以中国的教育方式送三个孩子进北大,引起热议。“虎妈”“狼爸”也许方式值得探讨,是非功过难以评说,但他们总是有亮点的,所以在西方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笔者观点:

中国的文化中宣扬礼义廉耻、道德规范、尊老爱幼,在人与人交往中有礼有节。而在接触国外文化后,传统人际关系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呈现出民主化、开放化、理性化、功利化等特点;在当代中国背景下,人际关系还显示出了网络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等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时,少了不少繁文缛节,效率提高不少,现代中国人尤其是女性一改传统的羞羞答答,在各种场合也是落落大方、挥斥方遒,绝不输男性。

西方教育方式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1―0129―03

一、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定社会制度的产物。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秉承了资产阶级一贯坚持、标榜的“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以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统治地位,保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另一方面,在社会规范教育、权利义务教育、品德教育、公民宗教教育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

西方国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般不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称,但并不是没有“政治性”色彩,恰恰相反,这些国家的思想教育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西方的现代教育是从宗教中分离出来的,它承担着各专业学科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人生观、人生准则、社会准则等方面的教育上,尽管受到社会高度普及的理性文化与宗教的精神提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目标始终是爱国主义精神。例如:美国学校教育主要注重从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文明市民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传统教育的诸多做法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对历史上象征性人物的宣传和介绍。对于历史上成就突出、贡献巨大的人,社会以多种形式彰显其功德,用以激励世人,引导青少年。再如:英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以及勇敢、诚实、无私的优良品质,树立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信念。英国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往往在宗教教育、道德教育的名目下进行,教育内容“集中于制度及程度上的认识”,强调要“培育青年对当前的制度有认同感,并认为英国议会制度是唯一可认同的政体”。20世纪70年代以后则开始注重“启发”人们的“政治理念”和“对争论性问题的探讨”。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来自于以洛克和卢梭为代表的“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因此,多数西方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多关注对学生进行信仰的塑造和日常行为养成,而不是道德课程的考核成绩,很多学校有严格的学生行为守则却没有严格的道德课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注重通过自由教育、博雅教育和普通课程中内涵的理性道德因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施加影响。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均蕴含着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自然科学给人以宽广的心胸,历史可以使人认识世界与民族关系,地理可以养成人对环境的正确态度,体育可增强人的竞争、合作意识。通过各学科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与对接,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显得更加生动和贴切。

二、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方法的产生是基于对研究对象的一定认识和实施改造的愿望。方法的本质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历来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政治家的重视,从古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同宗教紧密结合,用宗教的方法进行教育;二是强调权威管理和教育,突出权威教育的方法;三是从多学科、多渠道研究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教育方法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主张传授和灌输,认为思想、道德及政治等价值观的形成,需靠外部力量的作用,包括口号、誓言、信条、准则和誓约。其二,鼓励人们学习和了解价值观念,注重启发式,强调激发内在的主动性,包括利用各方面的活动进行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的日益显现,促使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特别是方法上作了较大的调整。比如,新加坡政府已经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使其在公民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具有战略地位。美国的州立大学普遍规定,必须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才能获得学位,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由于西方青年在思想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多样性,教育者非常重视运用渗透、暗示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使教育对象受到有效的教育。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学科理论辅助教育,创造优美、轻松的环境氛围,设计生动多样的活动环境,让教育对象在崭新的教育方式下受到一般环境条件不能受到的濡染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在当代西方国家高校已经成为主流。

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探索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最具特色之处就是多样性和综合性。其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有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宗教等,尤其是试图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融合上研究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以哲学和心理学的水融来指导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种教育方法在国民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都得到贯彻,成为当代西方思想道德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

三、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西方教育方式的特点范文4

(一)地理环境方面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自两河流域产生和发展了古代文明,虽然东部临海,我国古代时期仍属于封闭的大陆社会;在这种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往往依赖于土地,习惯于长久的定居,而不愿忍受颠沛流离的迁移式生活。同时,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又加剧了人们对土地的依赖。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性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稳定的生活也导致了稳定群体的产生;农耕为主的生产劳动也造成了封闭的群体和部落,群体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来往与交流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渐渐丧失了创造性和自主性,也逐渐造就了封闭内向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国家的古代文明起源于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不单单依赖于农耕劳动,更多地依赖于海洋,繁荣和兴盛的海上自由贸易使得人们更加开放与包容,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契约式的社会文化。同时,海上贸易的不确定性导致了生活状态的不稳定性,适应了具有开放性与探索性的生活后,人们往往不再依赖群体的支持和帮助,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目的。因此,西方民众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个人权益不可侵犯,但是会互相尊重对方的权益。这种思想意识慢慢造就了西方社会开放外向型的传统文化。

(二)生产方式方面

我国古代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的生产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稳定,也相应地促进了人们对群体的依赖性,人们以稳定的生活为最大追求。另外,安稳的生活使人们聚集在一起,群体性生活造就了群体性的文化心理,即个人必须服从集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内部有统一的言行标准和方法原则。“求同”心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们的个性在集体中往往得不到体现,集体也不太注重个体的权利与利益[2]。西方社会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开放型的海洋文明,自由贸易的发展使得人们喜欢探索和冒险,勇于尝试新鲜的事物。因此,西方国家的工商业和航海业起步较早,人们更加关注自然和客体,群体观念与家庭观念没有中国社会深厚。另外,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很早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在社会经济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造就了人们民主平等的思想观念。西方社会普遍认为公民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尊重每一个人的看法、思想及观念。可见,西方社会提倡个性与自由。

(三)道德观念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代表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主张“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是人们强调的重点,等级制度的色彩非常明显。权利与威望往往属于地位较高的人,地位较低的人只有听命与服从,在教育中表现为教师往往是权威、正确的,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西方社会在古代时期就比较重视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每个人都可以行使权力;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更加重视平等自由的生活。现代西方社会最重要的特点便是“人人平等”的民主观念,任何人都不会拥有绝对的权威。不仅如此,古代时期思想家、哲学家的教育观念也存在十分明显的东西方差异。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苏格拉底则认为,一个人想要成为治国的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政治、伦理、雄辩术、算数、几何、天文、音乐都成为必修的科目;亚里士多德更是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提倡应用和实践,以及对生活有帮助的知识。

二、东西方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一)统一与多元的差异

中国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由稳定的生产劳动产生了稳定的生活方式,群体式生活造就了群体式心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事物都有约定俗成的标准,每个人都需要遵守这个标准;为了群体的延续,集体利益必须高于个人利益,群体内部必须具有统一的思想和习惯,否则就会产生混乱,不利于群体的稳定和发展。与之不同,西方文化是一种个体文化,由开放的贸易和生活造成了开放型社会,多元性是西方社会一个明显的特点,每个人的尊严与价值都得到体现,人们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统一与多元的差异也存在于教育思想中,中国的教育活动需要统一的教科书、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往往希望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在要求的范围之内,优秀学生的标准在于是否听从老师的教诲,这样一来,无疑束缚了学生的天性和自由的发展。曾经有西方考察团参观了我国优秀的幼儿园,当他们看到孩子们手背身后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时深感疑惑和不解,他们难以想象中国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使儿童变得如此呆板,儿童本应处于天真活泼、自由灵动的状态。西方国家的教育强调个体主义,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天性和自由发展,学生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拥有的尊严与权利。因此,西方社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此,西方社会的教育模式自然且灵活,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下能感受到轻松与自由,也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

(二)稳定与创新的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虽然等级制度有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稳定的社会文化也在社会的早期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伴随着近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一味追求安定与和谐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西方传统文化中处处体现着探索和冒险的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就以此为基础。我国传统文化中“稳定”特征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尤其体现在教育内容方面,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教材只是在汉朝的董仲舒时期和宋朝的朱熹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也仅仅体现在经典内容中增加了学者的个人理解。此外,中国传统教育的内容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至清朝末期,政府迫于无奈才将实业教育充实于传统教育内容之中。西方教育理念鼓励个体的创造性,支持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看法;教育重点不是基础知识,而是培养创新意识,因为,基础知识的缺陷可以弥补,一旦缺失创造力则难以弥补。因此,西方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遥遥领先于中国,从诺贝尔奖的获得数量上可见一斑。但是,基础知识薄弱也使西方国家的教育问题凸显,如青少年的辍学率和犯罪率上升,因此,西方社会也着力于研究如何在培养创造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

(三)权威与平等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因此,每个人的地位和角色都有明确的限定,下级必须听从上级、晚辈必须服从长辈;秩序与权威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人平等,“人权”观念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西方人坚信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这一观念也渗透进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等级观念也充分体现在中国的教育思想中,“尊师重道”观点中教师被塑造成不容置疑的权威形象,学生即使有不理解、不赞成的想法和观点也必须服从教师,学生的自主性和判断力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难以获得良好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盲从、缺乏探索和创新意识。西方教育追求平等的文化心理,教育理念为师生平等,强调建立“平等、民主、对话”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发挥导向和指引的作用;教育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个性和独创性的人才,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三、结语

西方教育方式的特点范文5

英国David King的《商务社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正是基于我国当前的时展要求和对外开放交流的大环境,对中国商务社交方面的英语教育展开了系统科学的研究梳理。该书不仅通过社交知识的普及为英语的广泛传播提供了良好途径,而且还能够将英语学习与生活社交实践相结合,既保证了著作的学术价值,又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就我国当前商务社交与英语教育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学者的著作成果不可谓不丰,研究层次不可谓不深,但是该书却将这两个领域相互联系,通过社交知识的详细阐述来传播西方文化和语言教育特点,填补了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中的一大空白。它运用社交实践与语言知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使内容阐述丰富详实,而且知识渗入更加有效。该书主要包括11个方面,其中正文主体含有六个层面,分别为Unit 1 Opening a conversation开始交谈;Unit 2 Making conversation将交谈继续下去;Unit 3 Building rapport建立良好关系;Unit 4 Entertaining招待与宴请;Unit 5 Making arrangements预约会面;Unit 6 Leave-taking告辞。这六个方面将英语教育与商务社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既对商务社交的一般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叙述,又达到了在此过程中提高学习者英语学习水平和运用能力的目的。

总体来看,该书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该书是西方文化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总结,有利于西方文化和英国语言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是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根源的一个良好途径。该书为读者提供真实的商务谈判场景,对商务活动的六大领域进行概括性的分析总结。这既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也是一种文化的交锋。中西文化在商务礼仪中就显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而这种文化特征上的不同也是作者想通过本书告诉我们的。可以说,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商务礼仪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而商务礼仪的不同特点也可以追溯到文化根源的差异。通过该书,我们不仅可以对西方商务礼仪文化及语言文化有一个详细了解,更重要的是作者让我们了解到了不同文化的表现特征和发展特点,是我国走向世界、转变思想观念的一个重要起点。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商务社交》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文化意识,其次是增强读者关于商务社交方面的技巧认识,从而使读者掌握两方面能力。在论述的过程中该书主要针对读者自身不同的特点,对其英语学习和商务社交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准确定位,指导读者先学什么,后学什么,为读者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在论述细节上,《商务社交》遵循从“情景”引入到“语言呈现和演练”,再到“巩固练习”的行文顺序,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有效的语言演练和技巧练习,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的快速突破,可以说是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宝典。这种以实例为教学内容的语言教育模式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作者还注重对社交礼仪的教育普及,对社交过程中的一般步骤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每一个步骤的解析中都提出了很多技巧性的社交知识,而这些社交知识的普及都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即以选项的形式来获得与读者交流的机会,每一个问题后面都会有很多不同的选项。通过不同的选项,读者会意识到自己用英语进行社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获得超越理论的个人思考与认知,这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之一。通过这种独具特色的论述方式,该书不仅使读者有了选择的余地,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及特点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而且还能够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比起以往单纯说教式的理论论述,这种尊重读者思考能力的独特方式更能获得读者的好感,也使商务社交技巧及英语教育理论更能够深入人心,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西方教育方式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通识课程;现代西方哲学;教育价值

一、值得深思的思想现象

在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进程中,从“尼采热”、“萨特热”、“弗洛伊德热”到“海德格尔热”、“后现代思潮热”等等众多热潮在不同时期曾经风靡一时,成为思想文化领域引人注目的思想现象和文化现象。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一直都对思想界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也属于大学课程中受关注度较高和具有重要思想影响的课程。而今,无论是对于哲学专业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还是对于自然科学专业的大学生,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是比较受欢迎的课程,甚至成为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流行文化”。

那么,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为何在大学生中具有如此大的思想魅力?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于大学生而言,究竟具有何种重要的教育价值?这是值得深思的教育现象和思想现象。

哲学作为思想中的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就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而言,它是西方社会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存在的反映和时代精神状况的表征。在这个意义上,它之所以受到重视和关注,乃是源于其所表达的西方社会的现代性问题与当代中国现代化转型所存在的问题的相互关联。它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想诊断与理论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中国知识阶层的心理与情感共鸣;对于传统的批判与省察以及对于人类社会未来的思虑,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转型时期的青年学生在思维方式上要达到的探索性具有一定的契合点。所展示的“理论主题的现代性、思想方式的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达手法的新奇性”,对于在思想深处想要摆脱绝对主义意识宰制和价值框架束缚、寻求解决现代性思想困惑的中国青年知识阶层而言自然具有思想上的吸引力。这是因为,一方面在社会现代化变革时期,思想上的变革呼唤着思想空间的开放与各种思想间的争鸣与互动。另一方面在思想解放的历史进程中,本土性的文化传统在新的生活状态下亟待得到反思和创新,计划经济所塑造的“高度统一性”的“绝对意识”以及教条主义的的影响已经成为思想解放的障碍。客观地说,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引见和传播及其所带来的思想论争,激活了处于遮蔽状态的思想问题,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敞开了人的主体性与超越性、人的真理追求与价值尺度、人的存在价值与层次说为特征的精神分析学说的神秘;以否定一切真理,摧毁一切价值为目的的后现代思潮的叛逆等思潮的影响,在价值观念――评价的尺度和标准、思维方式――思想的倾向和方法、审美情趣――生活的感觉和趋向、终极关怀――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指向等方面,产生着极其复杂和深远的思想影响,成为值得进一步关注的思想现象和教育现象。在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已经普遍成为面向各学科学生开设的重要课程。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特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必然具有自身鲜明而深刻的特点。在笔者看来,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具有如下特点:在思想问题上,现代西方哲学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在现代性的层面上敞开和凸显了“人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人的问题可以说一直是西方哲学隐蔽的主题。在西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理论形态中,人的问题遭到了遮蔽。众所周知,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思想开始了古希腊本体论哲学的思辨化倾向,此后的西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就是抽掉了人的感性存在的抽象形而上学。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的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经中世纪经院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以来的近代哲学所强调的主体性思想虽然是通过理性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方式来表达,但归根到底是要追求终极性的人的本体存在。在这种观念的抽象中,人的问题也被抽象了。那么在现代西方哲学那里,追求绝对存在的本体论问题遭到消解,人的问题浮出思想的地平线。应当说,人的问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彰显的是人的生存处境与社会生活结构形式的转变所蕴含的内在思想要求。正如[德]M・兰德曼在《哲学人类学》中所说的那样:“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有疑问的;他不再知道他是什么并知道自己不知道。由于不能确定自己的道路,由于自己有疑问,因此,他以无比的忧虑研究他自己的意义和实在,研究自己来自何方、走向何方。”对人的问题的理论自觉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普遍自我意识。人的生存的异化与物化问题、人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问题、人的价值选择标准与尺度问题、人的意志与潜能问题等等,成为现代西方哲学关注的思想问题。尽管我们习惯于把现代西方哲学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想主流,似乎人的问题仅仅在人本主义的思潮中得到自觉和明确的把握,其实,透过思想的表象并着眼于思潮发展的趋势,就可以看出科学主义思潮所蕴含的对“人的问题”的科学化理解及其在自我反思中越来越敞开的人学意蕴。就总体的思想状况而言,在学派纷呈、思潮林立的现代西方哲学中,人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被思想家们研究、论说及其把持着,成为贯通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一根主线。就意识而言,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于人的问题的自觉把持的确表征了人的问题的严峻性和现实性,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症候。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不同于传统西方哲学之处最为重要的表现是在思维方式的变革上。这种思维方式的变革集中体现在从追寻世界本原,脱离现实生活实践从而在观念领域加以抽象的单一的自然世界或精神世界转回到人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即从探寻人的感性存在的抽象形而上学转向探寻人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之意义的思维方式之变革。与此相对应,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在总体上表现出极其强烈的批判性、反思性的思维方式。传统西方哲学是追求终极性的存在和绝对真理的,也是自我中心主义的,它的思维方式就是“要么是,要么不是”,这种理性至上的观念造成了独断性,使哲学灵魂――批判性的精神处于被削弱的境地,即使在传统西方哲学中有某些怀疑和批判的影子的出现,但是却只是为后来独断论的出现做出思想铺垫而已。现代西方哲学看到了这种困境,更多强调的是理论的反思性和哲学的批判性,用相对主义的观念看待一切事物的价值:真,是相对之真,真理只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善,是相对之善,是一种价值尺度的追求过程;美,也是相对之美、过程之美以及意境之美,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开始用一种中介的态度对待事物,将一切对极性的追求作以相对性的理解,这正是批判反思性的思维方式的本质所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批判性,集中在“本体问题的消解性”、“人生问题的多元性”、“人类问题的模糊性”问题上。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家那里,哲学中的本体论也被理解成为一种承诺,因此,哲学的价值不再是追求这种终极价值和终极意义,而成为

了为现实存在作论证的工具。哲学不再是指引人前进的火把,而成了治疗疾病的良医。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对人生问题的理解,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形容:从“没有选择的标准”到“没有标准的选择”。对于人生的多种问题,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思潮那里没有确定的答案,尼采一声高呼“上帝死了”,从此,上帝真的死了,而人活了过来,重新成为宇宙的主宰。继尼采之后,现代西方哲学依照自身的惯性走向了一个无信仰的时代,人生在每一位思想家的眼中,具有不同的色彩:人生或是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摇摆,或是形成自己本质的过程,或是追求眼前时下的体验,或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统一。这种多元化的人生观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生意义的丰富性和终极意义的丧失。哲学究其本性来说是用个人的智慧求解人类性的问题,然而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那里,对究竟什么是人类性的问题再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己从长期固定的状态向更为灵活的状态变化,人们认为这种人生活意义等众多现实性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问题,特别是伴随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与哲学能够进行良好的对话,这对于摆脱教条主义的的束缚,彰显哲学的现代性品格及其真理性,挖掘哲学的当代价值,反思和省察中国传统哲学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思想品格及人类性意义,发挥着重要的参照性、历史性的思想作用。实践证明,永远只能在与各种非思想的相互对话、论争、批驳以及相互借鉴、吸收和补充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是一切思想包括理论自身在内的人类认识发展的辩证法。正因如此,理论界对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学术研究才从最初的“批判模式”发展到“对话模式”,在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良好的对话中,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也越来越成为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以标榜存在先于本质,主张人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应张扬自己个性的存在主义的肆虐;以鼓吹人生是一场悲剧只有在细节上才有一点喜剧的意味的悲观哲学的焦虑;以渴望统治、追求权力、发挥权力和重估以往价值为标志的超人哲学的狂放;以潜意识理论和人格三类性的问题是以普遍性、必然性、根基性和统一性等代名词来压抑人的个性、独立性和丰富性,永恒绝对的东西被当作教条被抛弃了,人们对理论的兴趣逐渐淡漠,更加重视现实。于是人们不再过问这些问题,而是普遍追求个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人类性这一具有更大普遍性的问题变得模糊了。总体而言,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于人的问题的思考所形成的思想观点虽然彼此有别,但是就整体性的思想风格而言,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呈现出极其强烈的批判性与反思性的思维特质和思维方式。

应该说,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于人的问题的理论自觉以及思维方式的批判性、反思性特征是需要辩证、具体的分析的。我们需要以与时俱进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对其进行历史地分析,以实事求是的思想态度进行科学的评价,力求发挥和实现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的教育价值。

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课程的教育价值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其问题意识与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与教育价值。我们应该也必须将现代西方哲学诸思潮特点中具有启发性和积极意义的一面应用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的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理论,都是人类认识史的结晶,它汇集着人类智慧的思想成果。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作为人类性问题与时代性精神的理论表征,对于大学生直面当代人类的生存境遇,省察人与社会的存在性问题,拓宽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所蕴含的思想空间是广阔的,对人的问题的思想诊断也具有歧义性,各种思潮之间的矛盾与争鸣构成了“厮杀的战场”,具有强大的思想撞击力。对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学习,可以在深邃的层面上了解和洞悉西方社会的文化精神,感受西方文明智慧的思想魅力,确立人类性的意识,提升自身的人文品格和现代性的文化教养。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对人的问题的敏锐自觉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反思性的思维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在[英]布莱恩・麦基编的《思想家――当代哲学的创造者们》一书中,曾经这样说:“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进行检验,将它们束之高阁,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教条,想象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对于大学生而言,葆有生机勃勃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的反思精神无疑是重要的,这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在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中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的反思风格以及执着不懈的求真意识,恰恰是大学生所需要确立的一种精神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