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风险因素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火灾风险因素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火灾风险因素分析

火灾风险因素分析范文1

1、设备运转风险:最常用的设备砂轮机、台钻、手提电钻、自动套丝机、切割机、车床、抽油机等。

2、用电安全风险:所有电动设备,特别是电焊机、切割机、车床、电动套丝机、抽油机等。

3、工具使用风险:主要有钳工、管工、管路安装所用的锉刀、钢锯、榔头、管子铰板等一系列小工具。

4、训练项目风险:如焊接训练、管路安装、抽油机操作、外线电工训练。

5、高空作业风险:外线电工高空线路安装、大罐量油操作。

6、火灾风险:用电器火灾、易燃气体(乙炔气)火灾。

7、人员拥挤踩踏风险:室内训练。

二、训练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1、安全预防。一是建立了技能训练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二是建立《技能训练危害因素评价及控制台帐》;三是训练区域摄像视频监控。

2、安全教育:一是技能训练部主管、专职安全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二是指导教师结合训练项目进行的专项安全教育和标准操作训练流程教育;

3、安全检查:一是实行“7S”管理,实训前对设备、用具安全确认;二是训练操作中的不定期安全检查;三是视频监控整个训练过程系统检查。

4、采取安全保护装置。对现有实训设备,运转部分安装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以避免学员错误操作。

如钳工防护网、外线电工保险带、抽油机防护栏、灌区防护栏等、焊工用电多级控制,电工室单路电路控制等。尽管有以上措施,并不能说明训练中的安全隐患就已消除,还需要经常性的发现新问题隐患、制度更新完善、控制措施的经常性坚持。为此我们还需要做好:

1、你所在岗位有那些安全风险?是否有风险控制措施?应立即建立那些控制措施?

2、实训现场的哪些环节存在比较明显的事故隐患?也就是经常性的开展危害因素调查及辨识,如岗位及作业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潜在危害事件(危害因素导致的事故、事件)描述、形成事故原因分析、可能造成影响等。

3、哪些设备有必要加装安全保护装置?例如车床、气瓶、刀具等危险设施。钻床、砂轮机操作的安全隐患。

4、训练中如何防范学员违章?违反操作规程、安全意识差、麻痹大意、误操作、劳保不符合要求;学生的好动、好奇、恐惧、心存侥幸等心理状态导致事故。

5、如何解决指导教师相对数量偏少,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安全监管不到位、巡视指导不够问题?

6、应急处理预案应优先考虑到哪些方面?你对应急预案了解多少?经常性学习与演练各类预案。

7、如果出现事故,如何防止事故扩大化?有安全装置就一定安全吗?

8、设备管理隐患问题:设备故障导致事故、保养管理不到位。此外,场地布置、电路老化、消防设施配备等安全隐患。

9、组织“岗位安全风险识别、安全经验分享”活动,通过寻找自己岗位上的风险源、风险点来有效消减和控制我们训练工作中的风险,通过安全经验分享既帮助他人,又提高自己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从细小处入手,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抓好安全,既为他人安全,也为单位安全,更为我们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安全。

火灾风险因素分析范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分析;评价

引 言:随着轨道交通项目的快速发展,在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影响范围广的特点,所以简单的风险分析和规避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必须要树立风险管理的理念。

1 风险管理概述

关于风险管理的内在含义,有着很多不一样的观点。但是风险管理和所有控制系统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涵盖了三个必备的要素:其一为管理目标;其二是资讯搜集及解释;其三是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有学者研究表明:风险管理目标对风险而言,风险是存在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从客观上的分析,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将风险降至最低,并且风险能够以数理统计为基础,进而加以测度[2]。此种思维模式极易被采纳。从主观上分析,管理的目标讲究与风险同生共存,并将风险当作是人们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社会背景下进而加以构成的。在不同的人及不同的背景下,风险也是有所不同的。虽然此种观点看起来较为抽象,但是从目前关于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来看,对于风险管理当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而言,无论是客观上的因素,还是主观上的因素,都是必然存在的。并且,想要使风险管理能够日益完善,就并且充分融合这两方面的观点,以此使风险管理的应用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风险分析与评价虽然逐渐被重视,但是还为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目前的评价分析方法大多是借鉴铁路工程经济评价或者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这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均与城市轨道交通实际不符,另外针对项目安全的评价研究也较少。本文是针对影响项目安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并对典型风险给予相应的评价方法。

2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2.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

(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4)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

(1)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

(3)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

(4)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

(5)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

(6)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3 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的分析评价与对策

3.1大客流输运模拟评价

本评价主要针对典型地铁突发大客流情况下的进出站控制、售检票、疏散通道、行车组织等措施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和验证。

评价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利用基于个体的人员动力学模型,建立地铁车站疏运模型,设定客流量时间曲线、进出站通道、闸机、售检票模式、限流方案等,对最大极端客流和实际客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现阶段国内外针对大客流输运公认的模拟软件为人员动力学模型Legion进行模拟仿真研究。Legion模型为人员疏散的矢量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个体行为(agent-based)和矢量连续空间(Vector)解析,能够兼顾人员个体行为描述、人员规模和空间区域三个方面,可适用于大规模大区域的人群模拟仿真。模型以每个行人个体为单位,行人的每一步在行走平面路线和方向上都通过计算机算法计算,即每个行人个体有决定自身行动的决策权,在决策时考虑周围环境(建筑及障碍物等)和与其他行人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信息交流,做出相应的决策。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人群疏散行为、疏散时间、疏散策略与技术等。

3.2人员疏散模拟分析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般采用人员疏散速度来衡量,可以通过人员疏散模拟来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BuildingExodus模型,即模拟人员疏散的精细网格模型。该模型针对大型空间及大量人群逃生设计,适用于模拟大型超级市场、医院、电影院、车站、机场航站楼、危险建筑物、学校等场所。可输入各种人员行为特征(如逃生人员生理、心理、行为属性),及火灾危险特性(如浓烟、温度、毒气危害属性)等逃生影响参数进行模拟,以展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较佳化人员逃生模拟结果。Exodus输入紧急情况下有关人类行为的各种信息,资料来源包括火灾的影像记录、已公布的调查报告和与受伤害者的交谈资料等。在建筑空间充分利用前提下,以拥挤人群、内部存在座椅等障碍物与设有警报设备等状况下进行疏散模拟。

3.3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对火灾风险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 火灾动力学模拟)评价方法。FDS一种火灾驱动流体流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其原理是火灾的场模拟计算,场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求解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空间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模拟方式,场是指状态参数如速度、温度、各组分的浓度等的空间分布。场模拟的理论依据是自然界普遍成立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以及化学反应的定律等。火灾过程中状态参数的变化也遵循着这些规律,因而可以用场模拟方法求解火灾过程。FDS通过大涡模型对连续方程、动量、能量方程以及压力收敛方程进行求解,可得到温度、压力、气体成分、可见度等参数的空间分布。

火灾风险分析采用大涡场模拟模拟软件FDS version 3进行数值模拟,对车站隧道火灾情况进行模拟,其分析评价内容为:

(1)针对典型站台和通道结构,研究火灾的发生和发展,获得站台的通道内不同局部位置的温度和烟浓度分布等;

(2)研究不同传热状况(辐射、对流、导热等)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热效应和作用区域;

(3)火灾条件下烟气的动态扩散和传递特征,获得烟气在站台和通道内的分布规律和对人员的影响;

(4)火灾、烟气条件下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的人员疏散模拟;

(5)基于对典型站台和通道内火灾和烟气的发生、发展、扩散和传递的规律的研究,获得防范安全事故、人员疏散和救援的操作预案。

4 结语

总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系统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生产建设和运营风险的多变性。因此,我们应不断深入研究风险管理方法和标准,总结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价经验,持续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为建设和运营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邓云峰. 城市轨道交通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5(3).

火灾风险因素分析范文3

山东省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50余家,临时零售3万多个;从业人员5万人。由于山东烟花爆竹产业存在企业规模小、比较分散,安全基础薄弱,特别是非法生产现象严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仍然存在。同时,一些生产经营的企业安全基础薄弱,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对烟花爆竹企业的安全监管并不十分完善。因此,加强对烟花爆竹行业风险加以有效的防范与控制对于减少伤亡事故,建设平安山东具有重要的意义。

烟花爆竹行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第一,违章使用明火。烟花爆竹行业严禁烟火这一规定可以说人人都知道,但却时有发生。

第二,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较差。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普遍穿的是化纤衣服,如果发生静电放电火花,就会引起爆炸事故。穿硬底钉鞋踩到散落在地上的黑火药摩擦力可能引燃起爆。

第三,工作台不规范。大多数厂家使用的石板工作台,并在工作台上放塑料薄膜,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静电火花而造成爆炸事故。

第四,厂房不符合规范。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太近,爆炸事故的冲击波会导致邻近的建筑物损坏及人员伤亡。第二是未采取防雷技术措施,存在工房、仓库设计不规范。

第五,作业时环境温度高。夏季气温高,药物操作危险性大。

非法生产烟花爆竹。在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户中,农村个体家庭式作坊占了绝大多数,而他们正是烟花爆竹爆炸事故的频发地。

二、储存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

第一,自然环境。如地震、泥石流、洪水、飓风、雷击、野火等可能造成储存仓库的破坏、坍塌,从而引起火灾或爆炸。

第二,潮湿或高温。烟花爆竹在潮湿时可能产生易燃气体,引起爆炸。

第三,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没有坚持“三轻”,即轻拿、轻放、轻扫,“四勤”即勤打扫、勤检查、勤冲洗、勤运走,“五不准”即不准击、不准碰、不准推、不准拉、不准拖的规定。

第四,堆放不规范。对于化学药品、烟火药、半成品、成品没有根据它们的性质分类、分库堆放。对性质和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没有同库储存。

三、运输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

第一,厂区内运输采用手推车,不得使用三轮车、畜力车、翻斗车、各种挂车。手推车未装防护栏,药物易掉落引起事故。

第二,存在非法运输。

四、燃放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

第一,烟花爆竹发生爆炸,可能导致附近建筑物破坏,造成人员伤害和建筑物受损。

第二,由于燃放场地环境、净空条件差,周边存在易燃物,产品质量不合格,出现冲底、冲头、冲射、倒筒等质量问题。引燃周边易燃物,引起火灾。

第三,产品质量不合格,出现炸筒、低炸、殉爆、熄引、散筒等质量问题;人员未按说明燃放,距离燃放处过近:燃放时固定不稳造成倾斜,抛射物击中人体。

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生产环节中控制风险的主要措施

第一,在选择花爆竹安全技术措施时,应优先防止烟花爆竹事故的技术措施;如果不能消除事故,应尽量采取降低烟花爆竹风险的技术措施。

第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烟花爆竹企业建立厂级、车间、班组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第三,加大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的力度,清理整顿烟花爆竹行业。对现有企业全部按国标进行整顿,严格按国际改造工房和生产工艺。整顿验收不合格的,不准生产,并吊销生产许可证。

第四,强制烟花爆竹企业保险。对企业的财产和职工进行强制保险,以减轻企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后给社会带来的严重经济负担。

第五,规范操作流程,按国家标准建设厂房并定期维修。

二、燃放环节控制风险的主要措施

第一,不去购买违规产品和劣质产品。

第二,严禁对人、窗燃放,以免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第三,要远离可燃物燃放,避免酿成火灾。

第四,在农村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注意周围环境。

三、运输、储存环节控制风险的主要措施

第一,物品人库必须认真检验,性质不明的原料,不合格的产品和废烟火药,潮湿火药或干燥过而未摊开晾的火药,均不得人库。仓库保管人员应熟悉和掌握保管物品的性能,防火防爆的预防措施,灭火的基本方法,认真遵守规章制度,搬运操作做到轻拿、轻放、不推、不拖、不撞,不摩擦,确保安全。

第二,严禁非法运输,改善烟花爆竹内包装和外包装。厂区内运输采用手推车,不得使用三轮车、畜力车、翻斗车、各种挂车。

火灾风险因素分析范文4

【关键词】训练;安全管理

近年来,长庆培训中心员工培训迅速扩大,原来操作训练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经历了较大的改进和拓展,超出了传统校内实习的形式和内容。为了适应训练需求,中心投资了几千万建设了实训基地,完善更新实训设备,建成了15个单体工位训练室和6个流程区、1个综合训练室,各类训练成倍增加,与此同时,操作训练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探索建立健全训练安全保障体系,如何使训练中的隐患得到及时治理,训练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消减和控制,是每个参与操作训练指导人员的重要工作。作为陇东员工安全训练教学实训基地,训练基地发生事故的类型、产生事故的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以及事故的应急处理都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旦发生事故,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对学生、教师、单位,甚至对公司的负面影响都是特别明显的。因此,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显得特别重要。

分析训练安全风险,全员参与风险识别,杜绝训练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的最大风险在基层,在一线各岗位,而对安全风险最有识别能力、最有防范经验的也是一线人员,开展安全风险识别,提出安全防范措施,一线员工最有发言权,理应是安全风险识别活动的主体。

一、训练风险分类

陇东员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主要用于油田员工和学生安全技能操作训练,并承担油田主体专业采油、采气、油气集输、井下作业及与之相关的管、焊、钳、车、电工等初级、中级、高级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由单体工位区、流程区和多功能综合训练厅三部分组成。

根据现场实际,主要存在以下几类安全风险:

1、设备运转风险:最常用的设备砂轮机、台钻、手提电钻、自动套丝机、切割机、车床、抽油机等。

2、用电安全风险:所有电动设备,特别是电焊机、切割机、车床、电动套丝机、抽油机等。

3、工具使用风险:主要有钳工、管工、管路安装所用的锉刀、钢锯、榔头、管子铰板等一系列小工具。

4、训练项目风险:如焊接训练、管路安装、抽油机操作、外线电工训练。

5、高空作业风险:外线电工高空线路安装、大罐量油操作。

6、火灾风险:用电器火灾、易燃气体(乙炔气)火灾。

7、人员拥挤踩踏风险:室内训练。

二、训练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1、安全预防。一是建立了技能训练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二是建立《技能训练危害因素评价及控制台帐》;三是训练区域摄像视频监控。

2、安全教育:一是技能训练部主管、专职安全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二是指导教师结合训练项目进行的专项安全教育和标准操作训练流程教育;

3、安全检查:一是实行“7S”管理,实训前对设备、用具安全确认;二是训练操作中的不定期安全检查;三是视频监控整个训练过程系统检查。

4、采取安全保护装置。对现有实训设备,运转部分安装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以避免学员错误操作。如钳工防护网、外线电工保险带、抽油机防护栏、灌区防护栏等、焊工用电多级控制,电工室单路电路控制等。

尽管有以上措施,并不能说明训练中的安全隐患就已消除,还需要经常性的发现新问题隐患、制度更新完善、控制措施的经常性坚持。为此我们还需要做好:

1、你所在岗位有那些安全风险?是否有风险控制措施?应立即建立那些控制措施?

2、实训现场的哪些环节存在比较明显的事故隐患?也就是经常性的开展危害因素调查及辨识,如岗位及作业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潜在危害事件(危害因素导致的事故、事件)描述、形成事故原因分析、可能造成影响等。

3、哪些设备有必要加装安全保护装置?例如车床、气瓶、刀具等危险设施。钻床、砂轮机操作的安全隐患。

4、训练中如何防范学员违章?违反操作规程、安全意识差、麻痹大意、误操作、劳保不符合要求;学生的好动、好奇、恐惧、心存侥幸等心理状态导致事故。

5、如何解决指导教师相对数量偏少,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安全监管不到位、巡视指导不够问题?

6、应急处理预案应优先考虑到哪些方面?你对应急预案了解多少?经常性学习与演练各类预案。

7、如果出现事故,如何防止事故扩大化?有安全装置就一定安全吗?

8、设备管理隐患问题:设备故障导致事故、保养管理不到位。此外,场地布置、电路老化、消防设施配备等安全隐患。

火灾风险因素分析范文5

关键词:钛白粉 氯化法 安全因素 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TQ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10-01

1 概述

钛白粉又叫二氧化钛(TiO2),呈白色,属于无毒的无机颜料,白度和光亮度都比较高,主要应用于橡胶、化纤、造纸、涂料等行业。目前,行业内钛白粉主要采用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生产工艺,其中硫酸法三废排放较多,对环境污染严重且产品质量不高。随着全球环保法规日益规范,国外很多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投建的钛白粉企业基本上都采用氯化法生产钛白粉。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产量在百万顿以上的钛白粉生产厂家约有80家,75%以上为中小企业。相对国外,我国钛白粉产业集中度偏低,布局也不合理,多数厂家仍使用硫酸法工艺。在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趋于严格的情况下,钛白粉企业的环保治理成本增加,加上硫酸法生产的钛白粉在功能、适用范围等方面无法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因此,氯化法生产钛白粉是未来我国钛白粉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国家化工基础产业持续创新、不断升级换代的必然结果。但同时氯化法生产钛白粉中的氯气(或液氯)毒性、腐蚀性都很强,操作过程易燃、易爆等安全隐患较多,对生产人员的操作规程要求严格,因此每个企业都需要学会识别氯化法生产钛白粉的危险因素,并掌握规避和防范的措施和方法。

2 氯化法生产钛白粉的工艺流程

氯化法生产钛白粉主要包括氯化、氧化和后处理等三个主要的工艺工段,细分的话可分为原料准备――沸腾氯化――固体杂质除去(纯化)――粗四氯化钛的冷凝――氯化尾气处理――四氯化钛的精制――氧化――二氧化钛表面处理――过滤和干燥――汽流粉碎――产品包装等11个步骤。

2.1 氯化阶段

主要使用沸腾氯化炉(通常用钢制成,衬有耐火材料并罩有外部水冷套)。高钛渣或金红石矿等富钛料经粉磨后,按照工艺要求将石油焦、氯化钠和钛渣等原料配料,进入混合仓搅拌后,使用压缩空气风力输送进入高温的沸腾氯化炉中;氧化工序返回的氯气从氯化炉底进入,在1000℃左右的温度下连续进行氯化反应;经过高温化学反应、旋风分离和逐级冷凝后,滤除泥浆得到粗制TiO4。TiO4经除矾、蒸馏等工序后,除去四氯化硅等低沸点杂质,得到纯度相对较高的精制TiO4。

2.2 氧化工段

主要使用氧化反应器。精制TiO4经蒸发预热后,与预热的氧气、晶型转化促进剂、成核剂等物质以不同方式输送至氧化反应器。氧化反应的主反应通常在1350~1850℃进行(氧化反应本身引发温度在800℃以上),反应生成的TiO2随反应器出来的气流在循环氯气的作用温度骤降至680℃以下,随后沿程管路继续冷却至190℃,利用分离器和收集器从氯气在将TiO2分离出来,载经脱氯工序处理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2.3 后处理阶段

主要包括打浆、研磨、化学品制备、表面处理、过滤洗涤、喷雾干燥、微粉碎等工序后,出来的TiO2成品通过输送机进入料仓,然后使用包装机进行装袋,最后送往中转料仓。

3 氯化法生产钛白粉的安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3.1 氯化阶段的中毒、窒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氯化炉虽然采用的优质耐火材料,但其使用寿命也是有限的。氯化阶段最初主要采取电加热获取反应热量,反应开始后,氯化反应本身释放的热量足以满足氯化反应的需要,不再需要外部提供热量。此时若温度控制不当,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温度过低,原料中的TiO2不能充分转化成TiCl4,没有反应的氯气通过氯化炉排出;温度太高,氯化炉内材料将受高温融化,氯化炉可能被堵塞。无论哪种情况,在生产装置中使用的氯气或液氯,以及氯化反应中生成大量氯化物、酸雾和夹带的未反应原料粒子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如果设备密闭不严或未经处理就排放,泄露后对身体造成伤害,易引发中毒事故。

3.2 氧化时高达1000℃左右的氧、一氧化碳、甲苯等都是十分危险的易燃、易爆的物质,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氧化反应器中同时存在有甲苯、氧、一氧化碳等易燃易爆气体,若反应容器排气管堵塞,极易引发输送管道或反应容器的爆炸。此外由于电气设备产生故障,操作过程中出现打火或未使用防爆电器,均有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因此,电气设备的防爆也是安全防范的重点。

3.3 触电危险因素分析

由于氯化法生产钛白粉设备复杂,在设备使用和操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不到位、安全防护设施老化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操作人员触电的事故发生。引发触电的危险因素包括电气绝缘损坏或老化、设备漏电、安全距离不够(如户内线路、用电设备及检修时安全距离等)、电工违章作业、电器质量问题或按照不规范,以及建筑结构五防一通不达标等。

3.4 机械伤害和噪声危害因素分析

钛白粉生产过程中,风机、电动机、搅拌机、球磨机等各种机械同时运转。若设备运行中缺少防护或防护不规范,以及检修过程中工具使用不当等都有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此外,各类机械设备运行时振动会产出的声音比较大,长期出于此类环境的人员可能会听力下降,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噪声还会干扰和影响信息的交流,使操作人员不能清晰收到语音信息,容易造成操作失误率上升。建议工作人员如果长时间操作的话,可采取消音、吸音处理和采用独立的隔音房。

3.5 高处坠落危险因素分析

钛白粉生产装置中有很多位置较高的操作平台、斜梯、架空管道等设施,如果在生产操作、检修作业中,不注意安全管理及自我防护,很容易发生坠落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因此检修时,尽量避免上下交叉作业,防止高处落物伤人;必须进行上下交叉作业时,要采取保护措施,同时职工一定要戴好安全帽,防止物体打击事故及由此造成的高处坠落事故。

参考文献

[1] 徐高栋.关于我国钛白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市场规范问题分析[J].中国粉体工业,2011(2):11-14.

火灾风险因素分析范文6

关键词:城市污水管网;顶管施工风险;有害因素分析;施工风险评价;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建设给排水系统中,各个城市对原有的排水系统进行建设改造,排水管道建设工程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城市污水管网工程建设中,为确保既有道路的畅通无阻及道路两侧既有房屋、电力线及供水管道等设施的安全,城市污水干管网通常采用顶进法施工。顶管施工技术在城市污水管网施工中广泛应用,但在建设施工中曾发生多起严重安全事故,如污水管网建设施工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等。本文就城市污水管网顶管施工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施工风险评价,并提出相应安全措施建议。

1.污水管网顶管施工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城市污水管网顶管施工工艺分析

顶管法施工是一种非开挖敷没符道的技术,其原理是在管道的沿线按设计的方案设置工作井和接收井,工作井内设置坚固的后座,接好照明、泥浆管、油管等管线,然后用油压千斤顶将需要埋设的管道缓慢顶进,通过压浆系统使管节周围形成泥浆套,管道在泥浆套中滑行,在顶进的过程中不断控制顶管的方向,边顶进、边排土、边调整,直至将需要埋没的管道顶至接收井内。污水管道顶管施工工作内容:测量放线、工作井施工,设备安装,顶进工作。顶管施工设备有起

吊、供电、供水、供浆、供油等地上设备及井内导轨、洞口止水圈、后靠背、压浆泵、空压机、储气罐、千斤顶等井下设备;顶进工作包括通风、安装管节、顶

进、出土、运土、注浆、测量复核、纠偏等工作过程。

1.2污水管网顶管施工危险、有害因素

在对城市污水管网顶管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使用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类方法,识别和分析危险以及有害囚素。顶管施工中主要危险、有害凶素有:

(1)物体打击。工作井、接收井周边的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可能打击井下作业人员造成人员伤亡事故。(2)起重伤害。吊装设备在吊装过程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打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3)坍塌。在工作井、接收井开挖施工及顶进过程中可能出现坍塌造成人员伤害。(4)触电。工作Ⅸ使用电气设备可能造成触电伤害事故。(5)火灾。操作现场及工地办工、生活场所可能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6)突泥、突水。管道施工段存在的不良水文地质现象未经处置或处理小当,可能造成突泥、突水事故,影响顶管施工人员及管道以上其它管线安全运行。(7)中毒和窒息。顶管施工的地层一般会通过淤泥层,腐烂动、植物体会在地下形成有毒气体聚集体,危害施工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同时由于顶管深度和长度会造成内部空气含氧量降低,对人员造成搴息。(8)地下管线损坏。管道施工段若地下管线未查清,施工中可能损坏地下管线,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

2.城市污水管网顶管施工风险评价

2.1评价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法,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ey)提出的。该方法认为风险值D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的乘积。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越大。评价中,按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对危险性D的影响大小,用分值给予定量化,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等级。评价步骤为:

(1)以类比作业条件分析比较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价小组。

(2)由评价小组成员按照L、E、C分值表(见表l、表2、表3)对潜在危险性作业条件打分,取三组分值集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等级。危险性D分值表(见表4)。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值表 表1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值表表2

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分值表 表3

2.2评价结果分析

城市污水管网顶管施工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评价结果(见表5)。从表5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顶管施工中,中毒和窒息为极其危险事件,触电、突泥、突水为高度危险事件,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坍塌、火灾为显著危险事件。

对顶管施工中的极其危险、高度危险事件应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显著危险事件制定管理方案。

3.城市污水管网顶管施工安全措施建议

依据作业重要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污水管网顶管施工主要安全技术措施:采取超前地质探测,防止坍方、涌水和流砂;设置稳妥的排水系统,及时排走井下积水;加强井下空气监测,加强井下通风。

3.1防突泥、突水

(1)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做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确认施工场地是否存在突泥、突水等不良地质现象,为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技术数据。(2)在施工时,一定要防止泥浆从上层或洞口及其他地方流失,注意观察地下水压力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保证挖掘面的稳定。

风险评价结果表5

(3)要不时检查泥浆的密度和性能是否正常,还要注意进排泥泵的流量及压力是否正常,保证排泥系统正常运行。(4)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处,以确保管道内干燥,并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进入顶管管道。(5)当管道停止顶进时,应采取防止洞口止水圈漏水和防止管前塌方的措施。(6)当顶管前方地下水较大,或碰到流砂时,必须关闭气压舱门,进行气压施工。

3.2防中毒和窒息

(1)采取先进的检测手段,辅以机械通风措施。最好采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强制通风,使有害气体含量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下井。尤其要注意硫化氢等在泥水中没有大量释放,工人下井后空气流量增大,造成井下毒气突然上升。因此,必须不问断向井内强制通风,在施工作业期间定时对其检测。 (2)在下坡顶管过程中,应及时排出管内积水,控制管内的湿度,从而使管道内的含氧量提高,改善施工人员的施工环境。(3)顶进长度超过50m时,除必要的施工间断外,必须不问断通风。

3.3防触电

(1)施工用电要合理布置,用电维护、搭接须配有持上岗证专人。

(2)每台机械设备分设开工和熔断保险,严禁一闸多机。

(3)用电设备须采用接零或接地保护,移动式用电设备均在配电箱内装设保护装置,照明线路按标准架设,不准采用一根火线与一根地线的做法,不得使用保护接地线作为零线。

(4)抽水泵、发电机开关线路及各种机械由专人负责,并随时检查运行情况及电器绝缘状况,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纠正。抽水泵不允许带电移位,开关盒应有防雨水覆盖绝缘保护。

(5)配电装置的柜门处均应有名称、用途、分路标记及内部电气系统接线图,以防误操作;配电装置必须按其正常工作位置安装牢固、稳定、端正;配电装置均应配锁,并由专人负责开启和关闭。

(6)电工和用电人员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使用绝缘工具。

(7)施工现场下班停止工作时,必须将班后不用的配电装置分闸断电并上锁。途中停止作业ld,时及以上时,相关动力开关箱应断电上锁。暂时不用的配电装置也应断电上锁。

(8)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气配置和接线严禁随意改动,并不得随意挂接其他用电设备。

(9)在电气设备和线路周围不堆放并清除易燃易爆物和腐蚀介质,不在电气设备周围使用火源。

4.结论

建设工程施工发生事故,通常是因为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监理单位需认真依法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应就工程实际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找出事故的发生规律,切断事故发生的链条,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和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操作,以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小梅.顶管施工技术应用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3,88(9):119-121.

[2]马博如,王文华,宋文华.顶管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点[J].建筑安全,2007,22(10):7-9.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编.安全评价(上册).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543-545.

[4]陈月忠.注浆法处理管道顶进中的大面积流砂问题[J].铁道运营技术,2002,8(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