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1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在科学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下,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尤其是后现代课程理论所构建的“新课改理念”,对于解决传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积极意义。后现代教育思想反对整齐划一的秩序性、同一性,倡导“什么都可以”的开放性,倡导张扬自我的个性和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对研究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实施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个性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学校体育 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在科学主义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下,学校教育教学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尤其是后现代课程理论所构建的“新课改理念”,对于解决传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积极意义。在此许多体育工作者已经逐渐在体育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传授方法和途径发生改变。并且许多教育理论者更加侧重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知识的建构性、个体价值平等性和道德领域内的公平性等观点。这样为了使体育学这门科学走在时代前沿,体育工作者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产生深刻的改变,从根本上使接受者个体对体育知识意义的关注焦点发生转移即从关注知识的外在作用向关注知识的内在意义的转移。同时,这种转移也突破了教授者的观念、价值体系和世界观的根本变化。要求体育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或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是学生的评价体系、考核方向上都要进行调整,以便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基本特征

(一)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起源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原仅指称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来指称哲学、文学、艺术、美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的思潮。现代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以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进入现代主义社会为背景,以反思批判或否定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趋向、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为基本特征,以一种新的话语、新的形式阐释世界为特点的文化思潮。它的主要观点就是强调世界自身的多样性,反对、否定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二元论、本质主义、理性主义、机械主义、父权制等。西方一些学者们选用后现代一词来描述现代还未退出人类发展的舞台,而崭新的社会状况还未到来之时的生活间隙时期的感觉,开始对现代教育进行多方位的反思,逐渐形成和发展为后现代主义教育潮。

(二)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关于后现代特征这个问题,学术界也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王宁在其《后现代主义:从北美走向世界》一文中,在肯定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具有某些相通之处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二者间的对立。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是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它看到的不仅是现代教育给人类带来的积极效果,也看到了现代教育事业已显示出的消极响。其主要特点如下:

1.反中心性

传统哲学被基础所规定,而且也被“中心”所规定。从方法论的角度,基础主义是一元决定论的学说,而不是多元决定论学说。一元决定论必然导致对“中心主义”的文化理念的肯定,而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坚决反对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人应该平等地来看自己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这就有效地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为人与人的不平等关系的打破以及人与人平等、尊重关系的重建提供了依据。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和教材处于中心的地位,成为教学的权威,这种教学权威实质上反映了教育的霸权性和压迫性,对知识的霸权、对学生的压迫。后现代教育者认为,要使教育关注边缘文化、边缘学科以及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就必须去除这种教学权威。

2.反权威性

后现代教育思想倡导对任何“自明之理”的质疑和否定,对一切合法性、真理性的东西进行批判和质疑,不要迷信前人的权威。提倡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批判和反思,认为批判本身包含着肯定,从而用更广阔的视野和多样性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以往不言自明的存在。对前人得到的成果要质疑的学习,质疑的接受。

3.反同一性

后现代教育思想反对整齐划一的秩序性、同一性,倡导“什么都可以”的开放性,倡导张扬自我的个性和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后现代教育思想体现在教育观念是寻求各种各样的“不同声音”,不是寻求把教育上的所有东西都变得具有“同一性”,而是强调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教育者应该是不同声音的倾听者,应该是不同文化的聚集者,应该是文化矛盾的协调者。教育不应只受一个声音的摆布,应该在不同的思想、文化中汲取营养。教育不应该是差异、个性的压抑者,而恰恰应该是其倡导者和协调者,即课堂应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所。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育的目的、过程、组织结构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应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4.反模式化

后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超越现代的、非线性的、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反对机械化、模式化、秩序性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后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旧课程内容不再作为绝对客观的稳定不变的知识体系,课程目标不再是完全预定的,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

二、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

随着后现代教育主义思想的不断深入,我国原有的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学术竞争力不强,科研队伍不强硬,严重影响着体育教育质量。其主要表现为: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改革;路径;方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41-01

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要进行教育改革,必须以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为首要目标。教学模式与教育技术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犹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一样,它们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我国学者韩晓玲等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而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计算机计箅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在此基础上进行。

2.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

3.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环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基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

4.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共同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新树立自信心;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消除了在应试教育中由竞争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必须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型教育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是观念问题。陈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教育的功能定位于训练记忆和人才选拔。这种定位,在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还不十分发达的产业时代,如农业时代、工业时代,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

但是,到了信息时代,这种观念就显得十分不适应了。信息时代的最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信息属性日益突出,信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因此,教育的功能也必须由训练记忆和操作技能,转变为训练信息的检索能力、利用傳息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必须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环境,除了社会和学校的教育改革氛围之外,主要指的是学校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环境和条件。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必须是非常便于教师和学生直接应用的。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设施锁起来,更不应当将这些设备和设施当作展品和陈设,只是在有人参观时才展示一下。现在在一些学校存在着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只是在上研究课、公开课时使用的现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是开展教学改革的基础和推动力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也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因此,创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 电化教学 开放式

一、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探索电化教学的规律

1.多媒体技术利用多种媒体的介入,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创设情境,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我爱我的家乡》的作文时,先让学生听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然后再播放事先拍摄好的展示家乡风貌的短片,使学生在欣赏音乐和图像的过程中领略家乡的美好。

2.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基本特征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

3.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具体化。如教师在讲授《范进中举》一文时,可以彻底改变以往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段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范进、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范进中举》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中,正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把知识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而且可以增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智力的开拓和思维的发展。

5.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的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和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更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教学该如何面对这种形式的改变,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教师还可以将课件做到校园网的资料库中,学生在阅读课利用微机进行阅读时,既可以复习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又照顾个性发展的需要,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恰当运用,找准使用的最佳切入点。语文教师在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慎重,要合理。吸引学生的不是课件,而是教学的内容,不可滥用感官刺激的东西,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老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机展现给学生,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2.注重实效,保证使用的科学性。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决非是简单地将现代媒体引入学校或搬入课堂了事,它还应当指导和驾驭教育技术实践效果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之中。教育技术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契机。它对教师的要求比传统媒体教学型的教师更高,因为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技巧,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二者缺一不可。后者对于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来说,是个重大而又关键的挑战。

3.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 现代化 发展策略

20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未来发展,形成新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学会学习”的五大教育支柱观念已经深入到职业教育机体。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对世界职业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应以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积极主动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对教育现代化及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解

教育现代化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对传统教育全新的超越和诠释,是教育的一种整体转换运动,标志着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教育全民化、教育终身化、教育开放化、教育科学化、教育法制化、教育多样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必须塑造人的现代素质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既要按照教育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运作,但更要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具体地说,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提高就业者素质为目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因此,要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化要求不相符的原有教育观念、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实现由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变,使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成为提高众多劳动者素质、加速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人力资源发展的保障。

2.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树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观念,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经济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担负着技术应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众多的科学技术专家、研究人员,而且还需要更多的受过良好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3.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是现代化建设中提升大量技术人员的科学素养、提高产品质量、提供高服务效益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职技术培训、实现技术人才现代化的基本保证,直接影响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是确保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的保障。

二、教师队伍现代化是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最终落实,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富有开拓性的教育实践。教育中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要培养出现代化的人才,教师必须先实现现代化。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展开,不可避免要反思并重构教师角色,即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国际教育所倡导的与学生合作、对话的转化。教师角色现代化转变的基本特征为:

1.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要了解和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并能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建构主义学习”“情境教学”等学习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尝试和发现,不断构建新的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及与学生的关系,要有新的思考,使自己的工作和思维方式与时代相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教学设备为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条件,虚拟、仿真的实验或多媒体教学演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具有现代的职业教育精神。现代职业教育精神是指教师的时代职业意识、思维活动和基本的职业心态,同时还要表现出对现代技术的关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彰显教育个性。教育个性是教师在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较稳定的教育精神和心理特征,体现在教师对职业技术教育形成独特的感悟和独立的见解,并能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二是重视人的人格魅力及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能将先进的职业思想、科学技术,成功地传达给学生。三是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创设出适合学生发展职业能力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

3.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及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现代化,要拥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知识不断得到优化。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重视人文素质的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教师基本能力的表现,也是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专业技术知识应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了解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创立、构建,以及与其他专业技术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要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策略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教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高等职业技术职校教师的人文素养、专业素养、现代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及高尚的情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1.重塑灵魂工程师,打造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典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了解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自身的示范和感召作用。一是重师德修养,塑教师风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应该是彰显人性美德的表率,为人师表,与人为善,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要用人类科学技术文明充实和培育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要具备高尚的技术职业道德,即尊重科学技术,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职业技术教育及教育事业,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对业务精益求精,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二是铸时代形象,塑灵魂之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与各行各业教师一样,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人类的形象大师。现代化教师应有时代特征,形成内在修养与外在风范的和谐统一,追求人类科技进步,做科学技术的捍卫者,做学生走向科技道路的导航者。

2.陶冶情操与心智,从基本素养方面打造全新的现代化师资队伍。一是以教师的人文素质推进教育现代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内涵一直处于弱势,办学时间不长,文化积淀不足,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缺乏人文知识氛围,那么培养出的人必然缺乏丰富的想象力,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这种状态对于培养学生的现代职业精神和积极人格极为不利,将导致教育对象人格的失衡,导致竞争意识不强和发展动力不足,更难培养出具有创造潜能的人。丰厚人文知识的底蕴与积淀,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二是以教师的价值观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决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传递,教师现代化要从人文价值观的高度来把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重视育人工作,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要以建设现代化和谐校园,发展现代化和谐文化为基础,实现多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和谐,培养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5

一、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进步过程

世界范围内,对现代化的研究有经济特征学派、政治特征学派、科技特征学派、思想心理学派以及多维综合学派。要准确地把握现代化看来不可专注于某一个角度。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阿·英格尔斯在《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一书内也认为,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体系,是由不同的系统构成的;整个社会结构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服务四个基本方面。一个社会是否是现代化的,要用系统的观点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我国社会学家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中阐述道:“我们所说的现代化,乃是社会主义形态的一种高度发展的文明形式,它标志着一个历史时代的全部特征”。总而言之,社会现代化虽然是个综合的社会体系,但它的基础是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

社会的现代化对现代教育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具体地说,主要有如下十点:

(1)实施普及义务教育。英文中在educa-tion(教育)前面所冠的形容词obligatory,其含义为义不容辞的、必须的、义务的。所以这里的义务应当理解为带有强制性的,也就是必须实施接受的意思。义务教育准确的定义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顾明远主编《教育辞典》第1卷,第69页)。1619年诞生于德意志魏玛邦的义务教育,到19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普遍实行,尔后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目前义务教育已成为世界多数国家普遍实行的教育制度,年限一般在5年到12年之间,可见义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2)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之上,构筑起职业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完整体系。

(3)职业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

(4)成人教育高度发展,终身教育思想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思想,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贯穿整个教育体系。

(5)教育事业法制化,实现依法兴教、依法治教、依法施教。也就是说,从教育思想到办学、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都有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的标准,以教育法制化为手段推进教育现代化。

(6)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高等教育走向“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之路,职业教育走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之路。

(7)教学内容丰富而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各有侧重地设置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组成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8)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采用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声像教学与电子计算机教学。

(9)在教育教学管理上,采用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制度。

(10)形成完整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社会现代化对现代教育提出的十点要求,大多与教育体制相关,特别是前五条的内容,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2.教育现代化给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现代化,一般是指经济与教育相对落后的国家,采取一系列改革与发展政策,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争取达到现代教育水平的过程,以及最终使得教育高度发展,满足本国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教育向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水平的转化。教育现代化的水准并无一个绝对的尺度。由于教育本身具有较为复杂的属性,如有社会性、生产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等等,因而有的教育规律具有世界性,有些规律依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因社会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民族传统等方面的区别,不可能划定全世界统一的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现代化,现阶段可以参照经济中等发达国家教育所达到的教育现代化水准,结合我国物质、观念、制度、传统等若干层面的实际状况,确定教育的具体目标与各个主要项目的内涵,在实践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教育现代化。

具体地说,教育现代化给现代教育提出如下七点要求:

(1)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要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起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等,为教育现代化奠定思想基矗。

(2)教育目标的现代化。教育要使社会成员具备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现代人所应有的素质。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

(3)教育结构的现代化。建立起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功能齐全,效益优良,结构优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4)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要建立完善教育法规体系,加强管理手段与制度的现代化建设,为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提供法律上与条件上的保障。

(5)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学内容反映现代科技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教材,建设优秀的教材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6)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视听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进行教学,扩大施教范围,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7)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现代化。以先进的教育科研方法与教育实验手段,揭示出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教育现代化对现代教育的七点要求,涉及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思想基储价值观念、管理原则等问题,故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1.教育制度、教育体制、教育机构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这两个概念是隶属与包容的关系。教育体制是指教育机构设置及其管理权限与有关制度的总合,而教育制度是指整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教育体制包容教育制度,而教育制度隶属于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其中就包括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但是教育制度改革有其自身具有的更深刻的内涵,教育制度的创新必须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条件。教育机构指的是进行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场所和从事教育管理及研究的机关。教育应当做广义的理解,所以教育机构应当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如中小学、职业学校、高等院校、职工学校等)、学前教育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辅导站)、成人教育机构(如职工大学、干部管理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成人考试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如国家教委、省市教委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如教科院、教科所、教育教学研究室等)。我国的现代教育制度,就是符合我国国情与现代教育的要求,为实现现代化教育服务的教育机构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6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 作用

一、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

21世纪,社会即将跨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新领域不断增多,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计算机的普及和Internet网的崛起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社会高速发展,相应地给人类带来了种种潜在的威胁。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社会,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人们必须不停断地学习,人们的道德素质也必须不断地提高。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因此转变思想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

人的基本素质体现在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个方面。所谓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三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体发展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要从根本上改革应试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但涉及端正教育思想,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估机制等一系列艰巨复杂的工作,而且需要经过若干年长期不懈的努力,因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学校教育的现代化。但是,在我国短期内不能普及高等教育,升入高等学校的只是少数学生。由现行的传统教育模式过渡到现代教育,怎样才能更快捷呢?著名学者南国农先生所指出的,必然是传统教育―电化教育―现代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有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先进的教育技术(如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收效迅速等特点,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它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最优化为目的的。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目的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和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并且通过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我们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这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际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为素质教育的推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现代教育技术有如下作用。

(一)教育形式发生变化。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在校学生,更面向整个社会。教育机构向受教育者提供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及各种类型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二)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式真正改革。

计算机存储信息量大,运算速度快,存取方便,使用灵活,使得教学内容可以多样而丰富。学生可以选择讲课生动的老师来讲课。另外,现代教育方式还根据个别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它成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

(三)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电视丰富的画面表现力同计算机高超的数据处理能力相结合,能把摸不着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神秘浩渺的宏观世界直观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心理学实验表明,视听结合学习,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另外,学习者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来操纵控制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属于教学手段范畴,它必然要和一定的教育形式相结合,为特定的教育目的服务。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现代教育技术怎样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改变传统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双主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但如果就这样,并没有达到从根本上有效地加以改变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充其量是辅助教学而已。其生存空间处于众多矛盾之中,其发展有赖于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教育改革而言,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而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学改革,应该说,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师思想的一场革命。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此举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任务更加繁重,工作难度将加大,教师的指导作用将进一步加强。教师是组织课堂活动的鼓励者及合作者,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双主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动者,而教师是组织、引导者,其教学目标要求教育过程采用过程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如,运用媒体创设情景,为师生的交流提供共同经验;运用媒体分析事物的特征,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和评估等学习活动,变强迫式教学为诱导思维式教学,激励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单向传播为双向教学方式,保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

(二)加强教育硬、软件资源的建设。

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局域网、internet、仿真技术、广播电视网、幻灯、投影、录音、语言实验室等。从传播理论来说,各种媒体都有自己的独特功能,没有优劣之分。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立足现有的教学媒体,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各种教学媒体利用率。同时,搞好媒体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的应用设计,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资源的教学效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合理选择线性或非线性教学设计模式。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以获得教与学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益,推进素质教育。

(三)优化课前准备、课上操作。

课前准备,课上操作会影响教学质量。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教育心理学的原则,按照注意规律来精心设计、制作好电教软件。不论哪种设备,摆放位置要合适,显示器屏幕要调亮,调清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演示内容,这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另外,对教学过程要设计好,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线,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交织、协调发展,根据媒体交互性强的特点,开拓教学信息交流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交流研讨的机会,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变式教学,调整角度,让学生辨析。同时,让学生制作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是大有好处的。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很多理论上的东西变成了现实,也使我国国民教育变为现实和可能。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主要看这个国家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和终身教育的情况。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由于各方面原因,国民文化素质基础较弱,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只有发展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的水平,才能完成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小丽.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电教,2001,(三):11.

[2]候器.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中小学电教,1999,(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