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措施范文1

关键词:山洪灾害;山洪成因;山洪防治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3-0159-02

沙井子灌区是一个大型的平原型灌区,位于阿克苏河流域中下游,拥有近100万亩的灌溉面积。该地区在欧亚大陆腹地之中,受到山脉和沙漠的影响,形成了典型大陆性气候。该气候下农业灌区为纯灌溉型。本地区汛期常发生暴雨灾害性天气,山洪、山前洪水较多,由此引发洪水灾害,使当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近几年,沙井子灌区的山洪地质灾害概率呈现逐步加大的迹象,由此,必须对本地区山洪灾害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山洪灾害的成因分析

山洪灾害同气象条件、地形地貌、人为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沙井子灌区而言,突发性局地暴雨是山洪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形成暴雨的原因也是形成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加上地形地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山洪灾害的形成更起到了促成的作用。

1.1 山洪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降水

沙井子灌区所处位置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区,降水比较集中,并且分布不均匀,而且降水集中在7~9月,这一时期的降水量可占到全年平均降水的80%。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高原槽和西北气流的影响,加上沙井子灌区的地形条件比较复杂,在沙井子灌区的北部山区易形成暴雨。暴雨持续时间短、雨量大、降水不容易下渗,因而汇聚到一起,形成洪流。其次,夏秋之交容易出现连阴雨天气,连阴雨天历时长,没有地表径流,但却有十分充足的时间形成达到一定厚度的饱和土层,若此时发生较大强度的降雨,就非常容易发生山洪灾害。

1.2 山洪灾害发生的基础因素——地势

沙井子灌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缓慢倾斜,北部依傍的天山支脉哈拉铁克山最高海拔2278米,南部灌区地势较平坦且低,相对高差悬殊。由于地形的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变化比较显著,有很大的水平差异,气象灾害多种多样。地形地貌使洪水势能强大,促使降雨所产生的径流直接顺坡而下,汇集到沟谷,快速形成洪峰,诱发山洪灾害。

1.3 山洪灾害发生的加剧因素——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决定了灌区的地层岩性与地形地貌,而地层岩性对山洪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沙井子灌区的地质构造主要为石炭系灰岩、泥灰岩、二迭系灰岩、砂岩、页岩,还有第四系的松散沉积层、冲洪积砂卵石、黄土状亚砂土。这些岩层受河流的下切作用,形成峡谷,遇到强降水的冲刷以及长期的水土流失的影响,导致地层的褶皱发育比较普遍,地层平均倾斜30°左右,更容易加剧山洪灾害。

1.4 山洪的特点和危害

山洪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季节性,一般在汛期发生较为频繁;其次是具有突发性,其水流速度快且水量集中,水流中时常夹杂着碎石泥沙;再次是具有群发性,一般来说,一个地方山洪发生之后会导致其连带地方山洪的爆发,因为水流的冲击力大,地质结构复杂,最后,其带来的冲击力极大、破坏性极强,它不仅会对其周围房屋建筑和桥梁公路等造成破坏,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同时,山洪灾害对植被和农田造成严重破坏,对国家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比巨大的。

2 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沙井子灌区地形地质条件、暴雨特点、经济状况、交通和通信条件、人员分布等实际情况,防治山洪灾害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由于防洪工程措施在全国各地都有比较成熟的做法,在沙井子灌区可以结合实际引入先进的工程经验,本文不再赘述,着重分析一下非工程的山洪防治措施。

2.1 强化灾害防治意识

要加大对山洪灾害防灾、避灾常识的宣传力度,强化全民的防灾、避灾意识。由于沙井子灌区人口比较密集、居民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山洪灾害的防范意识也比较淡薄,要降低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必须提高居民山洪灾害防御意识,树立牢固的山洪灾害防御思想,对电视、广播媒体加以充分利用,并结合采用宣传册、广告牌等宣传措施,真正实现山洪灾害防御思想深入人心。

2.2 评估灾害区段级别

在沙井子灌区由防汛指挥部牵头,组织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对沙井子灌区内遭灾严重的地段和区域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调查研究,依据不同的遭灾区域地理、水文、地势、局域气象以及居住人口等因素,对其成灾的几率和遭灾可能性进行分析,实行山洪灾害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划分分级的警戒区段,在特级、Ⅰ、Ⅱ级警戒区划界立标,并对其建设、生产和居住进行严格控制。

2.3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由于当地居民很难明白山洪灾害的发生与人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因为山洪灾害频发而放弃对环境的破坏,所以要在根本上扼制居民破坏环境的行为,必要时可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强制。因此,必须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健全和完善,尤其要保证山洪灾害的重点防治区段内的移民搬迁、退耕还林、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能够严格执行。

2.4 完善灾情防治机制

气象部门应当加强区段内的强降水监测工作,保证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加强气象部门同国土、水利部门的会商联动,利用电视、广播、电话、短信及电子显示屏等媒介,使气象灾害的预警信息以及可能出现的山洪灾害信息传递到乡镇与气象信息员的手中。险情来临或者山洪初发的时候,监测责任人或者先发现的村民要立即通过预先设定的鸣锣、电话通知、村村通喇叭、拉响警报器等信号,迅速报警,并同时报告给当地的政府与防汛部门,方便政府与防汛部门向下游更大的范围立即施放警报、通讯报警、广播通知等,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工作。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沙井子灌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原因等是形成山洪灾害的重要原因,山洪发生具有突发性和群发性,且跟随季节而变化,破坏力极强。而局部强降水是山洪暴发的关键性因素。其中,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是客观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不可控因素。而局部强降水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主要也取决于客观的气象条件与地势特征,通过人为活动短期内难以施加干预。

因此,在沙井子灌区的山洪灾害防治的问题上,应当加大对人为因素的管控力度,通过对“人”的因素的管理,促进对环境因素的优化,以期改善自然环境,减少山洪灾害发生的几率。在施行长期防护措施的同时,注重短期措施的有效性、反应灵敏性,实现对山洪灾害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写组.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R].2005.

[2] 李万寿.湟水水系古今述略[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世才.祁连山区域山洪灾害综合防治措施[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7,(4).

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措施范文2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农作物品种 适应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66-01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云南地区,主要以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为主,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农业损失,农作物减产,对人们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改善这种不利的局面,进行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

1.干旱的影响

由于气候变暖,导致降雨量减少,温度上升,恶劣的干旱情况,对云南的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作物在生长时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恶劣的干旱天气使得降雨量减少,作物在生长在整个生育期得不到充足的水分,从而降低了农作物产量。特别是云南省楚雄地区,由于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养。气候变暖直接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制约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低温冷害的影响

低温冷害和重霜期延长,这是云南冬季农业所要面临的主要气候因素。冬季农业开发是提高冬季农作物产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而冬玉米、冬马铃薯、冬小麦、冬油菜等农作物需要温暖的生长环境,低温冷害和干旱改变了作物的生长环境,对耐寒性强的作物也有一定的影响,直接降低了作物的产量,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冬季农业增效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研究

气候逐渐变暖,耕作制度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极端的气象灾害逐渐增多,因此农作物的品种应该越区种植,大力推广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栽培技术,从而有效地降低气候变暖带来的不良影响。

1.适应性栽培技术

1.1冬小麦的适应性栽培研究

冬小麦是云南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冬小麦的适应性栽培技术,首先,应该培育和选择一些适应性强、品种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来应对干旱及低温冷害的影响。在云南地区,应该选择一些耐高温的早熟品种进行栽培。其次,在栽培方式上,应改变过去的大群体、大播量的栽培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半精量机播的方式,保证个体和群体能够协调生长,做到苗壮苗匀。再次,要加强冬小麦栽培的后期管理,在春季要注重三喷,就是喷保护剂防止青枯,喷药防止害虫,喷肥攻粒。抓住云南有限的冬季降雨,及时进行施肥,在冬小麦的灌浆后期和乳熟期,要及时的进行麦黄水浇灌,防止冬小麦出现早衰青枯的现象,从而有效地提高产量。

1.2玉米的适应性栽培研究

玉米的适应性栽培,主要就是要注重适时早种植。小麦收获后,接着种植的玉米经常会因为后期热量不足或受低温冻害影响而难以达到完熟。因此,要使玉米能够达到完熟,从而有效地提高产量,海拔在1900米以上的地区小麦收获完成后,就应该马上进行玉米播种,争取利用有效积温,提高玉米产量。海拔在1900米以下的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在5月中下旬播种,防止干旱或雨季推迟影响出苗。另外,要及时定苗、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争取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有效地避免低温冻害的影响,从而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1.3水稻的适应性栽培研究

1.3.1合理的选择水稻播种期

水稻是云南地区的主重要粮食作物,气候变暖对水稻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应该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有效地避开倒春寒的影响。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只有温度稳定在10摄氏度的时候,水稻的播种环境最合理。根据研究,在北纬26度附近的区域,海拔1900米以上,应该在三月下旬播种;北纬25度至26度之间,海拔1800米至1900米的区域,应该在三月中旬播种;北纬25度以南的区域,海拔1800米以下,应该在三月上旬播种。从而有效的避开倒春寒的影响。

1.3.2选择最佳移栽期

对于水稻移栽来说,应该选择最佳的时间,能够充分的利用到温度、光热等资源。当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上的时候,移栽后的水稻成活率比较高。因此,选择合理的时期,进行水稻移栽,能够充分利用温度高、日照多的时段,加快水稻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

三、极端气象灾害预防

气候变暖对于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极端的气象灾害越来越多,并且呈现出复杂的分布,难以预测,对农业大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因此,对这些气象灾害进行有力的预防,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及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技术;第二,建立完善的防灾抗灾体系,强化人们的防灾意识;第三,加大投资,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第四,加强气象预测、提高人工对天气的影响能力,有效控制气象灾害防治措施。

结语

总之,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降低,因此,进行农作物品种的适应性栽培技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以及冬季农业开发进行适应性栽培研究,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值产量,降低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还应进行气象灾害的防治工作,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双向的保障,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与产量。

参考文献

[1]杨晓光,刘志娟,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Ⅵ.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的可能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1(08).

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措施范文3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16

1 当前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况

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球的气候整体呈现异常态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气温持续上升,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气温方面。根据《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资料,2016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0.81℃,其呈现高低温异化,极端气温事件出现频率增加。

降水方面。全国平均降雨量达730mm,较2015年偏多13%,且降雨多为暴雨等极端降水,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除了气温、降水的变化以外,2016年国内的台风、强对流等气象灾害也呈现多发态势,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 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关联影响

气温升高、降水异常和极端天气增多等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适宜农作物病虫害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导致病虫害的种群数量、种类和发病时间发生较大的变化,整体呈现爆发态势。

气候变暖导致病虫害的存活时间延长。近些年,气候的持续变暖导致暖冬现象极为明显,给予病虫害适宜的生存空间,延长了病虫害的存活时间,加重了病虫害对越冬农作物的侵染。部分病虫害甚至能够安然渡过寒冷的冬季,在低温环境下保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导致其地理上的危害范围不断拓展,危害程度不断加剧。

降水异常导致病虫害的危害性增强。一般来说,降水稀少是有利于大部分害虫的繁衍的,如玉米粘虫等,在干旱高温的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形成极为庞大的种群数量,对玉米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然而,降水增加同样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连日降雨也会导致农作物病害呈现高发态势,危害性加剧。

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发生变异。在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以生物链的形式存在,当气候发生较大的改变时将促使生物种群发生变异,形成新的病虫害类型,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其危害性和危害机理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常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效果降低或失效,造成病虫害的迅速蔓延态势。

3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具体预防措施分析

建立高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机制。农作物病虫害并非突兀发生,其发生和蔓延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如温暖干燥的气象环境将导致青椒白粉虱的发病概率大幅增加。所以,应该加强对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特征,重点监测农田中可能发生的农作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的爆发征兆,及时采取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保护区域内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机理,应该从如下方面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注重农作物品种的选择,积极培育并选择具有较高病虫害抵抗能力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性;深耕灭茬,改变病虫幼虫的生存环境,提高农作物害虫的死亡率;科学施肥,适当增加氮肥的施肥比例,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加强药剂的合理应用,选择合适的药品种类和施药时间,取得最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借助生物链理论进行病虫的防治,降低病虫的数量。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支持力度。整体来看,国内农作物病虫害呈现高发、频发态势,危害性不断加剧,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研发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防治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的联系,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收集农作物病虫害的第一手资料,宣传和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发挥技术的先进性,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4 结束语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气候恶化将进一步加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和危害性将不断加强,这对农业生产是极为不利的。农技科研人员应该加强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病虫害之间的关系分析,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规律,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可防可控,将因病虫害发生导致的农业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冯金蓉.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及区域动态预警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6(04):91-92.

[2]赵敏琦.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作物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J].文摘版:自然科学,2015(02):108.

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有害生物;主要天敌;郴州烟区

中图分类号 S43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119-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烟草上发生的病、虫、杂草、药害、生理病害。

1.2 调查方法

对烟草常年发生的10种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与年度普查,系统调查设0.1 hm2观测圃,对其他有害生物的病、虫、杂草害进行普查,调查其发生的基本情况,鉴定种类并拍摄。

2 Y果与分析

2.1 本地病、虫常年发生危害情况

本地烟草常年主要发生的病虫有烟蚜、小地老虎、烟青虫(含棉铃虫)、斜纹夜蛾、蜗牛、蝽类、蝗类、烟草花叶病、烟草野火病、烟草青枯病、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马铃茹Y病毒、烟草蚀纹病毒病、气候斑病等,2014年度10种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总体为中等偏重,重发的为烟青虫(含棉铃虫)、烟草花叶病、烟草野火病,各年度间病虫发生特点与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别(表1、2)。

2.2 田间杂草调查情况

通过调查,田间草害种类繁多,以菊科、禾本科种类最多,其次为十字花科、大戟科,主要的草害有20种,其中恶性杂草2种,为空心莲子草和裸花水竹叶,从发生数量和查获频率来看,以铁苋菜、稗草、空心莲子草、牛繁缕为最多、最普遍,发生数量占10%以上,发生频率占60%以上。

2.3 病、虫、草、药害种类普查名录

2.3.1 虫害29种。分属于2门、3纲、6目、19科中。

(1)无脊椎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烟青虫;夜蛾科,小地老虎;夜蛾科,斜纹夜蛾;夜蛾科,棉铃虫;尺蛾科,尺蠖;螟蛾科,烟草粉斑螟。半翅目:蚜科,烟蚜;沫蝉科,赤斑黑沫蝉;蝽科,斑须蝽;蝽科,稻绿蝽;盲蝽科,烟盲蝽;缘蝽科,稻棘缘蝽;缘蝽科,暗黑缘蝽;缘蝽科,稻缘蝽;缘蝽科,瘤缘蝽。直翅目:蝗科,中华短额负蝗;蝗科,东亚飞蝗;蝗科,中华稻蝗;剑角蝗科,中华蚱蜢;菱蝗科,菱蝗;蝼蛄科,东方蝼蛄;螽a科,螽a。鞘翅目:丽金龟科,铜绿丽金龟;金龟总科,蛴螬;窃蠹科,烟草甲。

(2)无脊椎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巴蜗牛科,灰巴蜗牛;柄眼目:巴蜗牛科,同型巴蜗牛;柄眼目:蛞蝓科,蛞蝓。

(3)环节动物门环带纲。单向蚓目,蚯蚓。

2.3.2 侵染性病害14种,分属于病毒、细菌、真菌、遗传病、生理病害。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烟草野火病;烟草普通花叶病;烟草黄瓜花叶病;马铃茹Y病毒病;烟草蚀纹病毒病;烟草蛙眼病;烟草青枯病;炭疽病,烟草黑胫病;猝倒病(Pythium spp.);烟草空茎病;烟草赤星病;烟草破烂叶斑病;烟草根黑腐病。

2.3.3 遗传病害。1种,白化病。

2.3.4 气候病、天气灾害。包括3种,分别为日灼病、冰雹、气候斑点病。

2.3.5 缺素症。2种,缺钾症,缺镁症。

2.3.6 药害。2种。除草剂药害:二氯喹啉酸药害、草甘膦药害;抑芽剂药害:二甲戊灵、仲丁灵药害

2.3.7 草害。110种,分属于被子植物与蕨类植物2个门、34个科中。

(1)被子植物门。菊科:野莴苣;鳢肠;藿香蓟;狼杷草; 白花鬼针草;山莴苣;大狼杷草;艾草;苍耳;鼠曲草;裸柱菊;泥胡菜;一年蓬;苦荬菜;苏门白酒草;薄公英;野茼蒿; 秋苦荬菜;刺儿菜;野塘蒿。禾本科:鹅观草; 距花黍;早熟禾; 牛筋草;千金子; 白茅;马唐;筒轴茅;光头稗; 铺地黍;狗牙根.; 狗尾草;两耳草; 双穗雀稗; 看麦娘;画眉草; 长叶雀稗;荩草;淡竹叶。豆科:鸡眼草;葛藤(Pueraria Lobat)。苋科:皱果苋;青葙;空心莲子草。商陆科:商陆。马鞭草科:马鞭草。大戟科:千根草;斑地锦;铁苋菜;叶下珠。蝶形花科:鸡眼草。葡萄科:乌蔹莓。莎草科:香附子;扁穗莎草;水蜈蚣;异型莎草;日照飘拂草;碎米莎草;红鳞扁莎;聚穗莎草。木贼科:节节草;问荆。茄科:龙葵。酢浆草科: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鸭跖草科:鸭跖草; 裸花水竹叶。天南星科:半夏。十字花科:荠;弯曲碎米荠;弹裂碎米荠;广州G菜。毛茛科:茴茴蒜。伞形科:茴香;变豆菜;蛇床子;积雪草。大麻科:草。蓼科:水蓼;酸模;杠板归;酸模叶蓼;扁蓄;何首乌。石竹科:牛繁缕。唇形科:荔枝草;风轮菜;益母草;紫苏;夏枯草;细风轮菜。景天科:垂盆草。玄参科:北水苦荬;陌上菜。紫草科:附地菜;匍茎通泉草。锦葵科:赛葵;苘麻。马齿苋科:马齿苋。旋花科:田旋花;裂叶牵牛;菟丝子。荨麻科:苎麻;三角形冷水花。雨久花科:鸭舌草。蔷薇科: 覆盆子;蛇莓。藜科:灰灰菜。

(2)蕨类植物门。里白科,芒萁属,芒萁;凤尾蕨科,金钗凤尾蕨。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烟田10种主要病虫进行发生动态的系统调查和发生趋势分析,能有效指导大田病虫害防治。通过2011―2014年连续4年的调查,已鉴定的种类达161种,其中虫害29种、侵染性病害14种、遗传病1种、气象灾害3种、缺素症2种、药害2种、草害110种,分属于4界、6门中。

4 参考文献

[1] 周孚美,肖秀柏.耒阳烟区烟草有害生物调查研究[J].作物研究,2013(6):640-643.

[2] 李旭,高崇,修景润.延边地区烟叶生产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6(17):93.

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措施范文5

关键词:冻害;预防;补救措施;中后期管理

2009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多年罕见的低温冰冻灾害,加上部分小麦种植技术和品种选用不当,不少麦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开春后是否仍有冻害,也未可知,因此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以保证小麦全面丰收。

1小麦冻害可防可救

据笔者调查访问、查阅有关资料及亲身经历,小麦冬季冻害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只是有些年份程度较轻,影响不大而未被重视。春季冻害,历史上也不少见,如1953年4月12日淮北地区突遭寒潮,所有麦田均遭严重冻害,不少老农至今仍记忆犹新;再如1995年3月中上旬和4月初的3次寒潮,也使部分麦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无论受害早晚或程度轻重,只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以补救,都可获得较好的收成,千万不要轻易毁掉[1]。

2冬季受冻麦田的补救措施

冬季小麦冻害,根据受冻程度可分为2种:第1种是严重受冻,主要表现为主茎和较大分蘖被冻死,但小分蘖仍有活力,且大分蘖基部还有小分蘖、刚冒出的蘖芽和潜在的蘖芽,只要管理措施得当,仍可发育成有效分蘖。这类麦田,在土壤解冻后要尽快补水、追肥。有积雪的田块,可在化雪时撒施或趁雨天撒施。土壤墒情不足的,要开沟条施或打洞穴施,施后浇水,使肥料尽快被吸收利用。一般可用尿素120~150kg/hm2+磷酸二铵30~45kg/hm2。土壤基础肥力较差且底肥用量偏低的田块,适量多施;反之,酌情少施。第2种情况是部分叶片冻死,主茎、大分蘖苗心仍有活力。这类麦田可在土壤解冻后追施尿素75~90kg/hm2+磷酸二铵15~30kg/hm2,施用方法可参照上述办法进行[2]。

3春季麦田防冻及受冻后补救措施

3、4月,小麦已先后完成春化和光照2个生育阶段,抗寒能力明显下降。这期间,我国冬麦区,特别是作为小麦主产区的黄淮平原,倒春寒天气常有发生,因此小麦发生冻害的频率和受害程度都比冬季大,应特别注意防范。

(1)对生长过旺的麦田,开冻后要及早镇压,控制其生长发育,避免过早拔节,降低抗寒能力。

(2)注意收听、收看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在寒潮到来前一两天给麦田浇水,使土壤导热能力增强,田间温度提高,对预防春季冻害有很好的效果。

(3)在寒潮到来当日晚6~10时,气温降至4℃以下,即有可能出现霜冻。此时可在麦田上风处,每隔10m左右堆放1处烂柴碎草,点火熏烟,要求做到只见冒烟不见明火。此法在20个世纪50~60年代的淮北地区农民常有使用,对预防和减轻冻害有不错的效果。

(4)寒潮过后立即浇水施肥,追施尿素150kg/hm2左右,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使总茎数达到900万个/hm2以上。

(5)在起身拔节期喷施壮丰安,一是可以适当抑制生长发育,提高抗寒能力。二是可以控制第1节生长过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4受冻麦田的中期管理

受冻麦田由于主茎成穗减少,提高分蘖成穗率并使其形成大穗,成为中期管理的主要目标[3]。因此,在管理上要有促有控,即促有效大、中分蘖快速生长,控制小分蘖生长和蘖芽冒出,并使之尽快枯死,以免与有效分蘖争水肥、争阳光。

(1)群体略小、个体较弱的麦田,尽早浇水追肥。

(2)群体较大、麦苗较旺的麦田,及时中耕划锄,必要时可喷洒50%的矮壮素3750~4500mL/hm2,对水成500倍液,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控制旗叶和倒2叶过长,使小麦株型紧凑。

(3)喷施叶面肥。用尿素7.5kg/hm2、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450~600kg/hm2。受冻较重麦田,隔7~10d再喷1次。将肥水尽量喷在大苗叶面上,促使大、中苗快速生长,抑制小苗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4)如春季遇有连阴雨,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渍害。

(5)注意病虫害防治。中期虫害主要是麦蜘蛛和麦蚜,用2.5%的敌百虫防治。病害主要是锈病、白粉病,可用50%的粉锈宁1500~2250g/hm2对水900~1125kg/hm2喷防。

5受冻麦田的后期管理

受冻麦田虽然前期做过一些补救措施,但较正常麦田,其穗数与穗粒数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而采取措施增加粒重就是取得理想产量的重要手段[4],千粒重每增加1g,产量即可增加150kg/hm2以上。

(1)中期发生的一些病虫害,由于防治不彻底或其他原因,后期仍有可能发生,要注意及时防治。

(2)浇好扬花、灌浆水。扬花、灌浆期是麦粒形成期,水分不足籽粒退化,同时又是根系衰退期,适应能力降低。此时既不能缺水,又不能浇水过多,可浇跑马水,使土壤含水量占最大持水量的70%~75%。

(3)有脱水现象的麦田,可再进行1次叶面喷肥。

(4)预防干热风。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这时正是我国冬小麦进入灌浆和乳熟期。受干热风影响,作物水分蒸腾旺盛,根系所吸收的水分远远满足不了这种天气条件下小麦大量需水的要求,致使小麦早熟、瘪粒甚至青枯死亡,造成大幅减产。群众有“小满不满,麦有一险”的谚语。所以干热风是小麦生育期的一种主要气象灾害。预防的主要措施是:①浇好麦黄水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田间湿度;②喷磷酸二氢钾500倍液1125~1200kg/hm2;③喷石油助长剂225mL/hm2或三十烷醇300mL/hm2,以减少叶面蒸发。

6参考文献

[1]王丽,赵绿源,李莲娜.冬小麦冷冻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09(23):25.

[2]王东海,许进堂,李新会,等.河南省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09(10):23-25.

农业气象灾害防治措施范文6

关键字:灾害;严重性;土木工程;作用

中图分类号:S9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disaster consist of natural and man-made, it has great harmfulness to human society, has a very serious impact on peopl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the damage degree of disaster, it has exceeded the maximum human life can bear. This paper analyzed on the disaster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the rol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Chin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disaster; severity; civil engineer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产生的灾害给予了人类深刻的警示和教训。我国作为灾害多发的国家,导致灾害产生的因素包括人为和自然的。灾害在人类生产活动中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是人为还是自然的灾害都会导致人们经济损失和身体伤害,在人口稠密地区,其破坏力就更为强大了,一旦产生灾害,损失程度便会非常高。桥梁工程、房屋建筑等作为承载体,其在防灾减灾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因而也就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

二、灾害的分类

(一)人为灾害

在人为灾害分类里面又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工程经济灾害,比如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爆炸、塌方 、有害物质失控等;生态灾害,例如环境污染问题、人口压力问题等;社会生活灾害,比如战争、恐怖袭击、瘟疫、交通事故等。上述灾害全都属于人为灾害。

(二)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包括地貌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天文灾害、生物灾害等,例如我们较为熟悉的火山喷发、泥石流、山体滑坡、水土流失、地震、洪涝、风灾、干旱;陨石撞击、有害动物造成的灾害等天文灾害,上述灾害全都是自然灾害,同时这些灾害在我们生活中也较为常见。

三、分析灾害的严重性

在进行灾害分类时,我们可以得知,灾害包括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两种,因为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也会对我们生活造成不同的影响。下面就灾害严重性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而让我们能对灾害影响有正确的认识。

(一)对人们生产生活发展产生影响

灾害不仅会造成人们经济的损失,同时还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尤其是会对人们的生活秩序产生影响,某些严重自然灾害会导致社会设施的严重摧毁,特别是某些基础工程,不仅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同时还使得人们正常生活秩序被破坏。某些自然灾害的产生,例如地震等会对土木工程设施、交通电力、工业、农业等产生严重的破坏,由此来看,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二)造成人们生产生活的损失

灾害的产生必然会造成人们生产生活的损失,除开经济损失,某些灾害还会导致人员的伤亡,摧毁家园,使人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这便是灾害对人们生活产生的最为严重的影响。

四、在防灾减灾中土木工程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一个灾害多发国,不管是地震灾害,又或者是旱涝、台风、干旱等一系列灾害都会时常发生。面对突然而至的灾害,土木工程在其中的作用便开始凸显出来,针对自然灾害多发这一状况,必须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尤其是土木工程的建设,它是现如今我国进行自然灾害防治最为重要的工具。土木工程建设在抵御各类自然灾害中都起着异常重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防护性

土木工程防护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就桥梁抗震性角度而言,在对桥梁加以设计之时,需对桥梁抗弯连接予以加强,此种连接方式在进行侧向力抵抗,尤其是在纵桥向反应上,可以产生超静定潜力。在强震的作用下,假定柱底是弯曲固结的,那么在制定位置便会形成一个附加耗能位置,此种连接方式在纵向反应里面便会导致柱形成双向弯曲,使得给定柱钢筋含量和截面尺寸的纵向抗剪力增强。作为土木工程的一环,桥梁工程在遭遇地质灾害致使,其抗震作用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而其中抗弯连接又是桥梁抗震极为重要的一环。

(二)超前性

超前性指的是在灾害差生前建设土木工程,以桥梁工程为例,最近几年桥梁事故层出不穷,针对如此状况,加固桥梁便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使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得到提升,需以混凝土耐久性作为基础。在对混凝土加以施工之时,需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最低强度等级、最小水泥用量、最大碱含量、最大水灰比等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配比数据进行分析,如此一来便能够将桥梁加固工作做好。

(三)基础性

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过程所建设的设施全都具备基础性。土木建设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很大,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土木工程的项目建设里,主线便是公路桥梁。针对不断产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分析便可得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是非比寻常的。在灾害产生之前,在灾害频发地区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重要。尤其是公路桥梁建设,就某些偏远地区来说,它们是防灾减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设施,并且能确保在灾害产生时能第一时间取得与外界的联系。由此便可得知,基础土木设施建设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灾害防治工作应当未雨绸缪,而在这个过程中土木工程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而提升,更应该对土木工程进行合理的使用和设计,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有效促进作用,最终达到保障人民和国家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伟.灾害的严重性及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