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土壤污染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土壤污染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污染 修复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121-02
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能源开发和城镇建设飞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不断扩大,愈来愈多潜在性有毒物质排放到生物圈,其中大部分进入土壤圈,对土壤环境和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其中包括重金属。在化学中,重金属一般指密度在4.5 g/cm3以上的金属,而在环境污染研究中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其次是指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镍、钴、锡等。目前最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汞、镉、铅、铬、砷,被合称为重金属污染中的“五毒”。通过食物链,排放到土壤中的重金属直接对生长于被污染土壤上的植物造成伤害以及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按学科分主要分为三大类: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按修复场地分为两种:就地修复和离地修复。本文主要是以第一种分类方法进行有关论述。
1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
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取决于其总量,更多的是受存在形态的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重金属的迁移和生物利用,从而影响其生物活性与毒性重金属在土壤中主要以以下几种形态存在(1)水溶态;(2)可交换态;(3)碳酸盐结合态;(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5)有机结合态;(6)残留态。随环境条件的改变,各形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从而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的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最为活跃,活性大,毒性也最强,易被植物吸收,也容易被吸附、淋失或发生反应转为其它形态。残留态的重金属与土壤结合最牢固,用普通的方法不能从土壤中提取出来,它的活性也最小,几乎不能被植物吸收,毒性也最小。
2 重金属的危害
大多数重金属元素都是生物代谢非必须元素,当其在环境中的存在量和在生物体中的量超过一定标准时便会对环境和生物体造成伤害。
2.1 对环境的伤害
土壤被重金属污染,很难清除,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会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它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2.2 对植物的伤害
通常情况下,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随着其着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到达一定量后,就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抑制新陈代谢,导致植物生物量、产量和品质下降。
2.3 对动物及人体的伤害
重金属通过空气、水、食物等渠道进入动物和体内,产生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等,极大地影响了人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在植物中积累后,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动物和人体中,危害人畜健康,达到一定量后便引发癌症和其它疾病等。某些重金属如铜、钒、可引起人和的生殖障碍;铜、汞可影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铜可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可导致其行为功能改变如学习困难、空间综合能力下降、运动失调、多动、易冲动、注意力下降、侵袭性增加、智商下降等;镉可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等;锰会引起肺炎和其它疾病。
3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3.1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3.1.1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指将某种特定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而该种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后即可将该种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植物修复通常包括:植物提取作用、植物挥发作用、根际滤除作用。植物修复技术因其廉价、就地、绿色、生态、经济的优点而广受关注和期待,但目前植物修复技术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是:多数超积累植物,只能积累一种或者两种重金属元素,而实际情况大多为几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其次是超富集植物个体矮小,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效率低,经济上并不一定合理。因此,能否找到超积累植物是植物修复技术是否能够推广和业化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已发现能富集重金属的超积累植物 500多种,其中有360多种是富集Ni的植物。我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较晚,到目前为止,已陆续发现了锰超积累植物商陆(Phytolaccaceae),As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大叶井口边草(P.cretica),Cd超富集植物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和龙葵,Zn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Sedumalf redii)以及Cu超富集植物海州香薷(Ellsholtziasplendens)和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3.1.2 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
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对重金属的亲和吸附或转化为低毒产物,从而降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或通过微生物来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等其他修复过程。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包含两个方面的技术,即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还原。前者是重金属被活的或死的生物体所吸附的过程;后者则是利用微生物改变重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状态来降低环境和水体中的重金属水平。
3.1.3 重金属污染土壤低等动物修复技术
低等动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的活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者直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以达到修复效果。如张冬明等通过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与环境保护研究所提供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海南省典型的砖红壤为研究材料对砖红壤中Pb的形态研究表明蚯蚓活动降低了残渣态Pb含量,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态、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含量,蚯蚓活动可以显著提高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13]。由此表明蚯蚓能够改变土壤中Pb的形态分配和能直接吸收Zn和Cd,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有开发前景。
3.1.4 重金属污染土壤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通过物理手段用清洁土壤更换被污染土壤或部分更换被污染土壤,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临界危害浓度以下或阻碍污染物与植物根系接触,从而阻碍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物理修复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是客土法。日本神通川地区的镉污染土壤,截至1997年共有646 hm2土地用物理修复方法进行了修复。客土法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好、直接、完全彻底,但也存在实施费用高、客土来源和污染土壤去向难以解决等困难,经济不发达地区难以承受,难以大面积开展修复。
3.1.5 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的化学修复剂或用电化学的方法改变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分布特征及迁移性。一方面通过向土壤中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剂或螯合剂,增加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合植物修复技术或直接清除的方式达到对土壤的清洁作用;另外可以向土壤中加入化学固定剂和稳定剂,减少其向植物体累运输,直接阻断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传递,从而减轻其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再次利用电化学原理和方法,通过电流作用诱导重金属粒子向电极一端聚集,再将其清除。与其它修复方法相比,化学修复方法具有操手段多,效率高,见效快,方便大规模开展修复等优点而在很多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应用。常用的化学修复方法有:淋洗一提取法、固定稳定法、电动法。各种具体修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实施条件和过程,下面分别给予介绍。
3.2 淋洗-提取法
土壤淋洗技术是通过离子交换、吸附与螯合作用将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移到土壤液相中,然后处理其废水,回收重金属和提取剂,或者结合植物修复技术将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出来。淋洗法具有方法简便、处理量大、见效快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重度污染的治理。特别适用于轻质土和砂质土,但对渗透系数很低的土壤效果不好。但是有些提取剂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负面因素:无机酸冲洗污染土壤时,会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大量土壤养分淋失,破坏土壤微团聚体结构;人工螯合剂又比较昂贵,修复成本高,(如EDTA)含有重金属螯合剂的回收上也还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易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冲洗剂最好选择自然来源的,如酒石酸、柠檬酸等,天然有机酸除对重金属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外,其生物降解性也好,对环境无污染。
3.3 固定稳定法
固定稳定法是向土壤中添加一些化学固定稳定剂,改变重金属的形态, 降低土壤污染物的水溶性、扩散性和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它们进入植物体、微生物体和水体的能力,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危害。常用的固定稳定剂有磷酸盐类化合物、石灰、高炉渣、矿渣、粉煤灰、腐殖酸类肥料、有机肥料、氧化剂、还原剂等。受重金属污染的酸性土壤,施用石灰、高炉渣、矿渣、粉煤灰等碱性物质,或配施钙镁磷肥、硅肥等碱性肥料,能降低重金属的溶解度,从而可有效地减少重金属对土壤的不良影响,降低植物体的重金属浓度。同时也可以向土壤中施用腐殖酸类肥料、有机肥料、氧化剂、还原剂等,都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毒性。固定稳定修复法修复过程中土壤结构不受扰动,大部分添加剂便宜易得、种类多可适当选择,适于大面积地区操作。
3.4 电动修复法
电动修复法主要是根据电化学原理及电解池原理,具有类似性质的重金属离子通过电迁移、电渗流或电泳的途径向电极的一端集聚。并通过进一步的处理从而实现污染土壤样品的减污或清洁。这种修复方法具有处理成本低、修复效率高、后处理方便等一系列优点,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但电动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起步晚,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少。同时该方法必须在酸性土壤条件下进行,在调节土壤酸性时会同时带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破坏。
4 结语
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普遍性决定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地域性、不可逆转性和治理难而且周期长等特性又决定修复工作面临重大挑战。上文中介绍的各种修复手段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如能将各种修复方法很好地实现整合,特别是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化学修复方法的整合必然能更有效更经济地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同时寻找和培育大生物量超积累植物,寻找和培育比传统修复微生物修复效果好的微生物,开发新型廉价化学修复剂,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提供更多物质和技术保障,人类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必将成为一件容易的事。
参考文献
[1] 孙铁珩.李培军.周启星,等.土壤污染形成机理与修复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王友保,张莉,沈章军,等.铜尾矿库区土壤与植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418-24221,1997,26(2):259-264.
[3] 周启星.复合污染生态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