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环境整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环境整治范文1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渠道的多样化,尤其是网络对信息传播的贡献,造就了作为一种特殊信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交叉发展。根据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界定,可以把视野放到网络时代到来这个大背景下,来分析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元化交叉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了更丰富的外延,从而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元化,首先就是对载体分类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发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以网络作为媒介,分为网络载体、非网络载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不同,分为不同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城市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农村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党政机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不同,可分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大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显性载体、隐性载体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形式的形式不同,可分为静态载体、动态载体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来源,可发分为官方的、非官方的载体等。根据是否为专门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为课程载体(所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非课程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究竟有哪些具体形态,对其如何进行分类,这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得到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在理论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分类的讨论中,划分标准不一,形成多种分类方式。对众多的分类方式,不一一列举,这里分析诸多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多种多样的分类的分析,探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元发展,以及建立在多元载体彼此交叉发展所产生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体现为多元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加强或负向削弱作用,如何使多元载体交互作用体现为彼此正向加强,这在网络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至关重要。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就是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交叉发展,能否把握和正确导向这种多元交叉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这里包括课堂载体、非课堂载体、显性载体、隐性载体、静态载体、动态载体等等多种载体的交叉发展,交互作用,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有效将这些载体整合在一起,达成一个目的——正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以课堂载体为主要阵地,故,在这里以课堂载体与非课堂载体来分析其交叉发展、交互作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所有载体除了课程载体外都可以称之为非课程载体。这些非课程载体与课堂载体相比,其内容有其独特性,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非课堂载体的多样化及其影响更是前所未有。比如,校园文化活动传输的正面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非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社会环境中不断发生着的微小或重大事件、网络带来的少量信息及其迅速传播等等,都与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作用。比如,以社会所发生的特殊事件为契机,作为案例,进行相关活动,在活动中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影响受教育者。面对大的灾难,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团结一致的精神;面对中日事件,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面对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深刻反思台湾与大陆关系,强调台湾与大陆的共同利益所在,强调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这样一些案例即可以引入课程的学习中,也可以单独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而发挥作用,比如,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深入分析事件的深层次含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则蕴含其中,从而起到加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高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再比如,课程载体与网络载体的融合。结合网络的特点,课程载体可能通过对网络载体中信息的运用以及网络载体的多种形式即时完成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网络作为一个现代社会中信息供给、共享与交换的最大、最广泛的平台,它的内容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性、形式的互动性等等特点,使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给人类社会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以教育主体所倡导的信息去影响进而改变教育客观的观念及行为,从这个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有信息的传播、共享与交换,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传播、共享与交换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共享与交换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意识展开的信息的传播、共享与交换。这就构成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沟通的关键点:一是信息供给、共享;二是信息的互动。有了这两点,网络载体必然成为多种思想政治教育众多载体中至关重要的一种。而二者的交叉发展、交互作用也显得尤其重要。其重要性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是青年学生,而这是与网络联系是频繁、最易受到网络一所流传的各种信息影响的一个群体。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众多载体的整合中,与网络载体的整合其作用最为突出。
二、网络环境下多元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合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整合的切入点、整合的方式及整合后载体的存在形态。前者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后都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1.整合的切入点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携带了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的都可以作为整合的切入点。在从多的信息中,为了讨论的方便,可以把它分为正面的信息和负面信息,正面信息的运用比较容易,正面信息较容易产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里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和思考来自网络环境中的负面信息。这也往往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网络的特点,回避只会更加削弱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关键在于如何的分析这些负面信息,引导学生去客观分析、全面看待这些信息,从而正面消化这些信息,尽量减小其负面作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很好实现课程载体的网络载体的整合,从长远来讲,是从根本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功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青年学生如果能从负面信息的分析、判断、消化中学会一种敏感性、学会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就相当于增强了青年学生长期的一种免疫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面对负面信息的冲击,能够具备判断大是大非的能力,从而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
2.整合的方式及整合后载体的存在形态
网络环境整治范文2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网络正日益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平等性、快捷性、超时空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越来越便捷:而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无中心性、网络无政府主义、网络规范的缺失及越来越明显的数字鸿沟等特点,也使得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面临诸多的挑战。
一、概念界定:公民、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与网络政治参与
第一,公民既是一个法律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在法律上,它指具有一国国籍。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政治上,它指的是有权利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人。公民是共和政体中的现象。根据在民学说,国家权力归于全体人民。
第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在认同现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为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循环、提高执政党和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绩效,通过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个人或者集体意愿的各种有秩序的活动。来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政治行为。其本质是民主与秩序的关系问题。
第三,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意见,进行利益诉求、思想表达等的一种行为。网络政治参与是网络技术与公民政治参与相结合的产物。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一种政治参与方式。
二、网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实现了参与主体的平等性。一是网民的身份的平等。互联网是一个没有中心的虚拟空间,在这里网民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并且网民的身份在这里都是平等的。只要具备法律所允许的条件,任何网民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二是参与机会平等。无论身处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无论你是国家元首还是普通百姓,只要你愿意,就会有均等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政治言论。三是个人和组织的平等。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使其趋向扁平化,一定意义上实现了个人和组织的平等。这种参与主体的平等性极大的激发了民众的参政热情。
2 虚拟政治的兴起,助推了公民参与。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网络的存在形式是无形的,参与主体在网上的身份是隐蔽的,人们之间交流的内容也都以数字形式而存在,形成虚拟主体。这种虚拟性掩盖了参与主体的真实身份,消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可以直言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实际想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参政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全新的参与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利益表达的自由度和利益聚合的力度和速度,具有共同兴趣和爱好、持有相同政治观点的网民短时间内就可以结成兴趣小组,迅速汇聚利益相关主体,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二)消极影响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给公民参与带来很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1 信息真实性缺失。掌握足够的真实客观的信息是公民参与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网络信息的无限延展性和可垄断性。对信息的真实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互联网的即时性、跨越时空性及网络信息的光速传播、高度共享、实时互动使得网络信息成倍增长。信息的极大丰富,使人对信息真假难辨,面对信息无所适从,陷入人云亦云或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
2 网络政治参与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不平等问题,这种不平等学界称为“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主要存在于不同群体、地区之间。群体方面,网民主要集中于学生和企事业工作人员,弱势群体没有网络政治参与的机会或技能;地区方面,东部与中西部存在巨大差距;城乡方面,城镇网民明显多于乡村。另一方面,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着非理性参与的问题。公民在网络中的非理性参与不仅可能侵害当事人的某些合法权利,甚至还可能因为舆论共振效应导致社会不稳定。
三、网络环境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考
1 注重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能力。民主的本性就是公民有权力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实现社会决定国家,这就客观要求公民自觉树立政治主体意识,摆脱“国家崇拜”、“权威崇拜”、“与世无争”等附庸意识的政治思想的影响,逐步改变社会自主意识弱化的现状。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切实贯彻让人民群众自己参加管理国家政治事务和地方政治事务。历史经验表明,理性的政治参与、充分的民主决策是维持社会政治共识和达成社会政治稳定的最根本途径。
2 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没有信息公开。公民就不了解政府决策的根据、形成过程和预期目标,就很难对政府的决策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当前应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网站建设和新闻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主动公开涉及公民切身利益或需要公众参与的事项。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网络环境整治范文3
现代经济时代是一个网络和现实相互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期间网络带给人是前所未有的改变,而对社会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给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而正在接受教育的职高学生们,再者新新发展的网络科技下又有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一)网络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影响观念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时期更加要注重对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正确引导,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高职院系思想政治努力的主要方向。为培养出合格的,有理想有目标的,优秀的社会人员。而互联网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它突破了空间和国界,是一个文化信息大融合的地方。有好的和不好的都在里面,真实和虚拟混杂在一起,人人都可以自由说自己想说的,而且不用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导致了很多人利用某些信息来误导我们大学生,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正常的引导的话,可能会导致他们走上不归路。
2、网络冲击了教师的权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都是在教室里,面对面是传授,都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课堂下听为主,老师是很有很威望。在新时展的今天,我们学生能够随意并且主动的获得大量的信息,传统中课堂教育与教师作为学生获得信息的主体地位受到网络的猛烈冲击,教师的感召权威和专业权威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
3、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互联网的虚拟性使人们能够体验现实无法做的事情,也可以发泄现实的不满,还可以抚慰现实的挫折。互联网的的自由、欢愉与现实生活的拘束与艰辛对比鲜明,很容易让人沉溺沉迷其中,自然就会导致心理发育扭曲,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网络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网络优化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结构在老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都是面对面的教课,老师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资料、备课和讲课讲义,学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面听老师讲课,接受老师对我们的知识。然而网络则是非常的快速,如果把网络和思想政治课相结合,那么教育的成果也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的传播的更加快速,大学生们对于这种传播的方法也会很感兴趣,对知识的学习也更加有主动性,它更加生动的讲述了所要传授的课件,让学生学习的更好,比起以前老旧的方式来说,现在的方式已经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2、网络拓宽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让家长们和大学生们融为一体,网络可以将家长的,社会的融入在一起,党和国家一起作用于我过未来的花朵上,让现代信息教育化和思想教育一起合力,让教育产生飞速的发展。
二、新形势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策
新的环境下和新的网络形式下,留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符合当代要求,自从多媒体信息化建立起来以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想是在平面上插上了翅膀,一下就从平面化的世界走出来,变成了一个立体空间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富有时代性的群里,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要有现在的时代性,要与时俱进。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都要进行适当的改革,要充分利用新时代的网络来进行沟通树立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正确的思想观。网络具有信息周期短,传播速度快如果思想政治观正确的话,就不会出现问题。再者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丰富知识,从生活中的交往与实践去解决新的思想教育问题,最后就是要把被动的学习教育变成主动,改变单向的学习方向将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风融合在一起,将校园网络中的信息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转抽象为具体,转不解为理解,转枯燥为趣味,思想政治教育便显得更有生命力,理论、党的基本政策和路线不再显得那么令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三、小结
网络环境整治范文4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今,网络以其交互性、快捷性、开放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大学生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和扩大交往的重要途径。面对网络自身的不完善和大学生道德素质比较薄弱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认识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掘互联网的优势,才能更有效更全面地开展工作。
一、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网络就是社会的延伸,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网络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网络凭借丰富又快速更新的信息资源和自由平等的交流渠道,对大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大学生对于网络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开放的态度。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教育内容的相关信息以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通过网络上展示给大学生,同时也可以在网上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方式枯燥、脱离生活的不足,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2、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鲜活的思想知识和事实材料,从而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材上的理论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强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头脑中的地位。
3、网络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拓宽大学生的表达渠道,对于一些大家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他们可以比较自由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可以倾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上论坛、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实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疏导和帮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4、网络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与协调。
互联网以其独有的开放性和即时性,打破了时空限制,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互联网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联动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互联网,学生能更多地了解社会,家长也能更及时地了解学生和学校,同时社会也可以更广泛地关注学生。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加大了抵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工作难度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强,易受到外界社会思想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在互联网上交融与冲突。如果大学生在网上得不到先进思想的正确引导,长期遭受不良思想的侵害,就会逐渐丧失正确的立场而误入歧途。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和侵蚀,将会严重削弱我们思政治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2、导致一些大学生道德滑坡
大学生心理不成熟、道德意志力不强,在这个不需要承担责任的虚拟世界里,经常出现不文明的言行,有些人甚至攻击他人网站、制售木马病毒等等,走上了犯罪道路。
3、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产生疏离感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转换过程中,需要进行行为的协调,如果协调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出现心理错位甚至生理失调。从网络上得到的快乐会让人暂时忘记现实中的失意,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网瘾,靠网络麻痹自我,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大学生借助互联网更方便地了解校园外面的世界,但由于社会经验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对社会事件的思考深度,当社会现象与书本理论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以偏盖全地对相关部门的诚意和能力表示怀疑甚至失望,以“打酱油”的心态面对这个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加剧了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进一步导致个体行为冷漠和麻木,对社会缺少责任感,甚至出现了交往障碍等心理疾病。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
面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力,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
高校校园网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奏响网上主旋律。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通过互联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将形势与政策、热点时事、学习参考资料等内容上网,不断充实网络教育资源,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从课堂走上网络,走进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培养
高校“两课”教师和辅导员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线,“两课”教育是主渠道,主渠道与其他渠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但目前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比如一些任课教师只管上课,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了解,导致理论指导比较空乏;辅导员虽然了解学生情况,但是相当一部分人所学专业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不高。高校应加强网络技术培训,引导“两课”教师和辅导员对网络环境下的工作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努力培养出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并且具有丰富学生管理经验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3、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增强网络法制意识和自律意识,在与各种不同的网络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网络道德教育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起在网上开展对于网上教育的不足,必须注意发挥好“网下”教育的优势,二者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网络在给人们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消极的影响,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以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力。
参考文献:
[1]曹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4(2).
网络环境整治范文5
一、网络的内涵、特点和现状
1.1网络的内涵
人们通常所说的网络是指局域网。由LAN再延伸出更大的范围,延伸至国家和世界,则通常被我们称之为广域网,这些网络则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人们平时使用的Internet是有无数的LAN和WAN构成的。因特网除了提供它们之间的连接之外,无需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在Internet 是没有种族,国家之分的,只要连接上去,任何一台电脑都是一样的。网络的出现,拉近了各世界人民的联系,使世界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1.2网络的特点
结合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笔者认为,互联网主要存在如下特点:虚拟性、全球性和开放性、共享性和免费性、多样性,这些都为很多行业或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利好,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利用互联网为教育服务。
1.3网络的现状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连年在上升,发展迅猛。不难发现,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在蓬勃发展,网络拉近了人民的距离,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愿,人们更多地参与到网络生活中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二、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1网络实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主体上的融合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融合,主要是指两者摆脱了年龄、职业、身份地位等一系列的限制,每一主体和客体都可以使用网络,在网络的世界里,自由地查询信息,学习知识,从网络中获得影响,更加主动地成为受教育者。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更自由地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态度传播出去,影响其他的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又变成了一个教育者。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不满的情绪在网络上得到了宣泄;同时又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人们的这两种身份相互交替、互动,实现了感情和心灵的沟通,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有效传播。
2.2网络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里,主要是教师通过讲授来实现的,而网络的出现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网络在吸取传统方式的优点之余,把文本、声音、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源混合在一起,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是视觉、听觉的刺激,在浩瀚无垠的知识国度里,人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就可以查询、获取到需要的知识。
2.3网络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
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人们需要到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时间,接受指定人的教学,而网络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限制。主体可以利用网络完成这样一系列学习。因为网络的出现,实现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学生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在线进行沟通、咨询和交流,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打破了以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限制。
2.4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学生的学习习惯,拓宽了学习的渠道,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学生们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知识等内容,通过视频、语音、文本等多种形式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刻理解,在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的同时,实现同学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刻领悟。
三、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3.1加强技术支持,改善网络环境
网络有其独特的特点,没有人能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但是可以通过改进网络技术,建立健全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国家需要重视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阻止垃圾信息和非法信息的传播。其次,加强对网络方面相关技术的研究,净化网络环境。
3.2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坚持与时俱进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建立一支网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显得尤为关键。对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不但要求他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应当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的进行操作。当今的人们更喜欢在网络上运用QQ、微博、微信等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网络发展的新趋势,笔者认为,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利用好这种网络资源。拓宽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处理群众的思想动态,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3强化的指导地位,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
网络文化的广泛传播,实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了繁荣的景象,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各种社会思潮通过网络的传播,对人们的思想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人们思想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在意识形态的指导性地位。
3.4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咨询
网络引起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现在日益严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堪忧。利用网络可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相比,利用网络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更加有利于尊重咨询者的情感和隐私,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接受利用网络开展的心理咨询活动。
网络环境整治范文6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成人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体系,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成人教育在强调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成人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网络对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像对青少年的影响那样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事实上它对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网络为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网络作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不仅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而且已成为思想文化的一个新领域。它作为人们思想交汇、信息传播、情绪宣泄的平台,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量与质的规定性上来说,都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载体,使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蕴藏着丰富的创新契机。
(一)网络为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信息平台。
网络凭借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自主性强、开放度高等优势深受欢迎,特别是各类学生情有独钟,给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对于教育者来说,掌握大量正确的信息,了解社会的最新知识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必要条件。网络的第一功能是传播信息,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改变了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寻找素材和收集资料较难、信息量有限、教育内容滞后、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的局面。借助网络,成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源中精选有针对性的、最新的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名家高见、典型事例等,作为有说服力的教育材料,充实到教育内容中。这不仅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用事实来说话,增强教育效果,而且有利于成人学生扩大视野、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提高境界。
(二)网络为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有效的途径。
网络上的信息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每个人都可以是网上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是网络信息的提供者。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面小、形式单调等弱点,还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从网上了解人们的真实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在网上正确的思想信息来教育引导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从而提高成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运用网络可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面孔,使其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学生面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先天优势,教育形态将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将教育的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向多元化、现代化迈进。
二、网络暴露了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缺失
网络有其自身的特点,网络空间没有物理边界,网络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无边界”的社会,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发表言论,信息的、传播极易失去控制。有人说它既是信息的聚宝盆,又是信息的垃圾场。在提供快捷信息、拓宽视野、促进交往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现实问题,暴露出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缺失。
(一)成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源提供方面的缺失。
网络的存在和发展消除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地理与时空的障碍,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外,也使世界不同文化的相互对抗与冲突更加激烈。通过互联网,西方发达国家向我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传播所谓的西方文明中心论,宣扬西方的准则、制度、价值观、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实行文化霸权主义,推行“西化”,将西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强加于人,这样就会不可抗拒地影响网民对西方的感受和价值判断。无疑会对我们的主旋律文化,对世界观、人生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我国成人高校由于受办学规模、教育层次、教师水平的限制,信息源方面十分不足,既不能满足成人学生的需求,又不能对学生作出强有力的引导。
(二)成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方面的缺失。
当前,在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中,我国处于弱势文化地位。我们国家的信息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的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及信息量,都还比较慢、比较窄、比较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流量中,我国仅占0.1%和0.05%,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则由美国提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信息流量的优势地位,控制着强大的国际传播网,垄断着国际新闻渠道和几乎整个世界舆论。这样,网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西方大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
(三)成人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育方法方面的缺陷。
传统的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常使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方法。教育者通过课堂讲授、个别谈心、座谈讨论等面对面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发挥教育作用。这些方式的针对性强,反馈及时,听众在现场受到周围气氛的感染,容易产生“剧场效应”,有一定的优越性。而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却面临着新情况。教育者精心准备的教育内容,一次只能对一定的教育对象发挥作用,听众一旦离开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教育的感染作用就会迅速下降。在网络时代,学生一般都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表达思想,博客、校园BBS十分流行,这就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另外,大多数人上网时都是用别名,并未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因此,在网上无法确定其真实身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针对性明显降低。
三、网络时代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网络是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面对网络给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有阵地意识,主动开辟、利用和占领这个阵地,以适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广泛建立和大力推介具有正确政治导向的网站,占领网络阵地。
鉴于当代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学生对信息的强烈要求,各类高校充分丰富和利用网络资源,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第一,从事全国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机构应承建全国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并以各成人高校作为其支撑的网点。各成人高校建立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制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主页,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使各成人高校网站相互沟通,相互链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第二,根据网络特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要切实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从物质上、组织上、体制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注意发挥受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在参与中让学生熟悉、了解并掌握信息社会的规则,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第三,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畴。面对汹涌而来的欧美文化大潮,最重要的就是摆脱那种以“守”和“堵”为先的思想,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掌握未来社会文化信息活动的主动权,抢先占领国际上文化信息的阵地和份额,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四,加强网络伦理建设,调解网络带来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等。网络作为全新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获取方式,必然带来诸多伦理问题,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虚拟道德与真实道德的冲突、自由与责任的冲突。学校要注意监控、过滤、消除可能侵入学校的消极信息,更应充分利用现代各种信息、通讯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
(二)创新成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关注成人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关注成人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需求,摒弃脱离实际的“大话”、“空话”、“假话”和“套话”,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感、可知、可信。要在网络文化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决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文化侵略”;要在网络教育中加强唯物论、无神论教育和科普知识的普及,坚决抵制伪科学的蔓延;要在网络舆论中突出宣传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成人学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的自觉性。
要积极推进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注意环境作用因素,充分重视和利用环境,通过创造有利的环境氛围来实现教育目的。人是环境的产物,周围环境是人的思想观点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人们之间思想、信息的交换更为频繁,周围人们的思想心理状态对教育的影响更为明显。在信息社会,要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必然要从大环境、从整个社会文化规范的建构弘扬方面加以建设,而不能孤立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网络文化已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成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中还较少有人关注“大学生在网上做什么”的问题。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知之太少,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政工干部队伍则显得尤为紧迫。
(四)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上行为。
首先,加强网络管理。采用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和监控,阻止有害信息入侵校园网。其次,加强网络法制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成人高校还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校园网网络管理规章,以严肃网上纪律,规范网上秩序。最后,加强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由于网络信息具有不可控性,网上行为具有隐蔽性,加之目前网络监控技术尚不完备,法律法规和行政手段的约束力有限,要想更加有效地规范人们的网上行为,还必须借助于道德的力量,充分发挥道德和人格的力量在网上的作用。成人高校要加强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倡导网上文明行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网络时代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丰富性等对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从这些新情况出发,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在创造性运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以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王育培.网络背景下高职高专学生思想特点调查分析与建议[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徐卫良.网络环境下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