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的起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主义的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主义的起源

消费主义的起源范文1

消费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是现代消费主义在美国产生的经济基础。美国主流社会的生活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勤俭持家被炫耀式消费所取代,中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耽于攫取更多的财富从而更奢侈地消费。

“房奴”则是时下消费主义的突出表现。它出自报道《购房成不能承受之重 31.8%房贷一族成“房奴”》一文,指按揭买房的人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工作赚的钱不是为养老婆、儿子,而是为了养房子。

虽然,一切为了房子的生活多么沉重悲哀,但对于诸多的风险压力,房奴在购房前就心中有数,选择当房奴是心甘情愿的,这也是一种消费主义情结。

沦为房奴谁之过?是自己、银行、开发商、政府、单位、税务部门、学者、媒体……总之,这是全世界的错。但抱怨归抱怨,最后自己还得为房子买单,并且陪上十年二十年,承受巨大的经济与精神压力,这是房奴无法摆脱的悲哀。

住在漂亮的房子里,房奴的幸福感却荡然无存,但唯有幸福感,才能支撑房奴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当现实无法改变的时候,只能改变心态。所以,想想当房奴的种种好处吧――因为养房子更注意身体;为保住饭碗更努力工作;为了省钱节省更多资源;更重要的是,你不仅成为有房一族,还可能因为房子的升值成为有钱人……呵,这简直就是一笔效益可观的投资。

消费主义的起源范文2

“经济法”这一概念早在18世纪就已经在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的《自然法典》中首先提出,而其真正兴起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于民商法等传统部门法,经济法是一项新兴的法律部门,具有区别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独特功能。本文着眼于西方经济法起源的历史背景及其内在要素,试图通过对其起源地详细分析,得到经济法的基本功能,进而揭示出西方经济法起源与其基本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1市场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内在动因

市场经济高效运行的核心条件之一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正是主张自由竞争的古典经济学家的代表人物。斯密的《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斯密认为,只要能保证市场充分自由竞争,国家行政机构的权利对经济的干预就没那么重要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模式并不存在,事实上,市场失灵似乎才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常态。如1873年后,相继五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加速了中小企业的破产,加剧了企业的兼并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主要行业无可避免的被一家或者几家超级企业控制,卡特尔、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出现了。这说明垄断、外部经济效应、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等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都在证明市场自发调节机制存在着客观缺陷。

此外,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还表现在对经济总量无力调节,忽视长期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这一切要求必须借助另一种外在力量去弥补缺陷,而国家干预正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必要手段,正如弗里德曼所说,“自由竞争的存在并不排除对政府的需要,相反的,政府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解释和强制这些规则执行的裁定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失灵构成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在需求,而经济法的产生就是为了确保国家干预的合理性与规范性。因此,可以说,市场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内在动因。

1.2政府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客观需求

由上文论述可知,市场自发调节机制的内在缺陷要求国家干预经济,而国家干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问题又构成了经济法的重要内涵。事实上,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其专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藉此,凯恩斯提出要建立一个以国家干预为中心的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解决就业问题的理论体系。在面对1929一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凯恩斯主张要依靠国家的干预来刺激有效需求,保证整个社会充分就业状况的实现。战后,英国政府发表的《就业白皮书》(1945年)和美国的“就业法案”(1946年通过)都反映了凯恩斯所倡导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至于上台伊始即遭遇自1929 年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的奥巴马政府,更是采取了和平时期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经济干预政策,以至于美国保守政治人物惊呼: 奥巴马要把这个国家推向社会主义!由此也引发了关于政府经济社会职能限度的争论。

国家干预的实现要借助于国家权力机制的运行,而国家权力本身也存在着天然缺陷。例如政府的权利寻租行为、谋私行为以及由于对政府过于依赖而产生的权力膨胀。20世纪70 年代的经济滞胀和经济危机很好的验证了政府的过度干预的严重后果。由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法律体系来监督约束政府的干预行为,厘定政府干预的范围和方式。一方面保证国家干预职能的落实,另一方面也制约国家干预职能的过度行使。正如李昌麟教授认为的那样:“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因此,可以说,政府失灵是经济法产生的客观需求。

2. 经济法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功能

经济法作为规范国家干预经济运行的工具和重要制度载体,应当从单纯地关注市场失灵,转向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均作为自己的调整目标,以保证国家权力作用于市场的及时与适宜。事实上,各国经济立法逐渐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功能,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国家干预。那么由上述对经济法起源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经济法本质内涵,一是经济法为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平衡之法;二是经济法为政府干预和干预政府并举之法;三是经济法-社会本位之法。

基于对经济起源以及其本质内涵的认识,可知经济法具备调节市场主体行为的基本功能、对市场环境进行规制的基本功能、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功能以及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而这四项基本功能也构成了经济法的主体内容。综观现代经济法的内容结构可知,经济法包括了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国有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房地产法律制度、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优抚安置法律制度等。 其中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国有企业法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法等凸显了经济法对市场调节机制的修正,是调整市场经济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证券法、房地产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凸显了经济法对市场环境与秩序的维护和保障,也是调整市场经济主体行为一系列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的内容体现出了经济法是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平衡之法的内涵。税收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的等则凸显了经济法的宏观调控功能,是调整政府干预行为的法律规范,体现了经济法是政府干预和敢于政府的并举之法的内涵社会保险法、有福安置法、劳动保护法等则凸显了经济法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关注,凸显了其服务于社会,追求社会公平与效益的立法宗旨,从而也体现了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的内涵。

3. 经济法的起源与其基本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分析

上文对经济法基本内容、基本功能、本质内涵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归结。那么正如本文所提出的经济法的起源与其基本功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通过本文第一、二段的论述,我们就可以得到相关结论,应该说,经济法的起源同时也构筑了经济法的本质内涵、调整范围、主要内容和基本功能。他们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逻辑纽带。具体的内在逻辑为市场失灵要求国家干预,国家干预的制度载体是经济法,国家干预的缺陷产生政府失灵,政府失灵需要经济法的规范和约束。故,简言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常态存在必然催生经济法,经济法是建立在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之上的国家干预的法律依据。那么,经济法又必须具备哪些基本功能和内容才能与其起源的诉求相匹配呢?这也是本文要揭示的内在逻辑。其所具备调节市场主体行为的基本功能、对市场环境进行规制的基本功能、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功能以及实现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恰恰与经济法的起源和本质内涵遥相呼应。

消费主义的起源范文3

关键词:异化,美国梦的幻灭,消费主义

 

美国著名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被称为“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爵士乐时代的优秀编年史家”,《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的发表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无论在思想意义还是在艺术水平方面,《了不起的盖茨比》都堪称20年代“美国梦”破灭的一首绝唱。小说以盖茨比和美国上流社会的时髦女郎黛茜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并通过严谨的结构布局和崭新的叙述视角,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愧为“爵士时代”的一部巨作。而本文认为,作品最动人心弦的力量还在于,小说中揭示了三种关系的异化: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反映出菲兹杰拉德对现代人处于异化状态的关注。

一、异化

关于“异化(alienation)”概念的起源,各位学者的说法并不一致。有学者认为其起源于基督教的《旧约》,也有认为其是源于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著作,还有认为其源于佛教、伊斯兰教的教义等等[1]。本文探讨的异化是在近论框架下所产生的概念。法文“aliener”和“alienation”,现在通译成“异化”(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它的本意是“转让”或者“出卖”。

近代,在社会政治学意义上使用异化一词的是卢梭。,卢梭将异化概念加以普泛化,他认为,异化就是人的不自由的状态,即依附。而德文的“异化”被黑格尔运用于其哲学之中才获得了深刻的哲学意义。黑格尔是经典异化理论的真正创始人。黑格尔认为,异化指的是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分裂出他的对立面的客体,而客体后来反成为支配主体的力量[2]。

异化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就是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分裂。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迥然相异的诠释。卢梭以“社会契约学说”视之,叔本华以“唯意志论”视之,尼采以“超人哲学”视之,黑格尔以“自我意识论”视之。异化观独得其要,马克思是这样定义异化的:“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3] 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其异化理论阐述为四个方面: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与人的异化。[4] 在哲学视野下,这一理论亦可归化为人与自我的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异化”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并逐步成为贯穿西方文学的基本主题。一些现当代严肃作家的著作中,描绘了一幅幅“社会荒原”的凄凉画面。本文正是采用马克思的异化观,对《伟大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从三个方面,既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异化,进行深入的分析。

二、从人的异化到美国梦的幻灭

“美国梦”源起于殖民主义时期,其代表人物为本杰明·弗兰克林,他的一句 “自助者,天助也”概括了美国梦的本质特征。“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换句话说,人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个人成功,即获取财富。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爵士时代,经济繁荣,许多投机者一夜暴富,成了众人的榜样,因而也赋予了美国梦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然而,这一时代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精神堕落和道德沦丧。人们盲目追求物质生活,享乐主义盛行,财富成为成功的唯一标志。《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向读者展示了荒凉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斥着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并最终导致了盖茨比梦想的幻灭。

人与自我的异化主要体现为:盖茨比梦想的异化。年轻时的盖茨比怀着最为传统的美国梦,以富兰克林为榜样,试图通过自身的勤勉和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他受到了大富翁丹·科迪的影响,开始不择手段的赚钱。上流社会富有而美丽的女子黛西的出现使盖茨比的美国梦有了具体的化身。为了赢回初恋情人黛西的爱,盖茨比通过非法贩卖私酒,一夜暴富,并期望通过财富使自己重拾过去的好时光,运用物质手段去实现精神梦想正标志着盖茨比美国梦的腐败。而“声音中充满着金钱”[5]的黛西,作为盖茨比美国梦的化身,同时也是上流社会虚荣、世故的代表,将车祸嫁祸于盖茨比。硕士论文,消费主义。当他揭开了“梦”的面纱后,才发现它是如此的空洞和虚幻,生命和爱情的失去标志着盖茨比美国梦的彻底破灭。

人与社会的异化体现为:盖茨比借助“炫耀性浪费”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并向上流社会渗透,但是上流社会文化决定了盖茨比最终的失败。硕士论文,消费主义。硕士论文,消费主义。《伟大的盖茨》涉及了“美国梦”主题,美国梦,简而言之就是对成功的追求。硕士论文,消费主义。成功的标志是获得财富和名声,而“到达社会金字塔的顶端便可同时抓住这两者”,因此成功也往往意味着跳脱原有的阶层、跻身于上流社会。硕士论文,消费主义。盖茨比显示了他对上流社会文化的模仿和对自身修养的自卑,而以汤姆为代表的贵族们利用其在教育、教养、审美方面的优势,对欠缺文化修养的暴发户们进行排挤和打击。在当时那个充斥着物质享乐,肤浅和私欲的黑暗世界里,曾经壮志凌云追逐梦想的盖茨比终将以失败而告终。

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体现为:人与人之间只有金钱关系,毫无道德准则可言。盖茨比以各种手段炫耀财富,因为他相信金钱可以买到爱情,买回黛西。由于她是只重金钱而本身没有实际价值的人,她是“金色的姑娘”,她不可能是幸福和爱情的化身,也不可能给盖茨比的生活带来意义和满足。他建议用金钱来酬谢尼克为他和黛西安排了约会,却对默特尔的惨死无动于衷。而他身边的人更为残酷:黛西,如此“纯洁”、“美丽”的女子,居然在肇事逃跑后毫不愧疚,无视盖茨比的命运,而去与丈夫度假;汤姆在谈笑间就借威尔逊之手除掉情敌盖茨比,毫无道德准则可言。

三、异化原因分析

通过对这些扭曲灵魂的描写,菲茨杰拉德表达了自己对人类处于异化状态的担忧。人是不能生活在真空状态的,人必然受到社会影响。在上世纪20年代,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其基本特征是炫耀性、时尚性和挥霍性。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伦理后果是人类的生存危机、社会的消费不公和人成为物的奴隶。消费主义使人成为物的奴隶,丧失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问能力。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而且还有精神的需要; 人不仅应当追求物质的富足,而且应当追求精神的富有。虽然没有物质的满足,人则无以生存,但没有精神的追求,人的生存则无疑是异化的存在。

消费主义者只关注自己眼前的消费和物欲的满足,而没有对未来的长远筹划,更没有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它割断了自身同未来的肯定性关系,“只留下以关心当前的满足来掩盖的自恋人格”,而“当人们随着丧失对人类未来的信心也丧失从前对任何传统形式的宗教性信仰时,就会陷人及时行乐的境地”。[6]一旦人们过分地沉溺于物质财富的占有和消费之中,则必然是精神的贫乏和心灵的空虚。在物欲主义的洪流中,人们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问能力,虽然“我是谁”的呼声不绝于耳,但现代文明所造成的人的孤独、冷漠和人类灵魂的失落,却无法使人找回真正的自我。对于财富的占有和消费,似乎成了人们自我价值确证的惟一形式。硕士论文,消费主义。

总结

综上所述,异化问题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难以逾越的痛苦经历,人的价值观、传统的道德观和信仰等缺失。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的直接原因在于他树立了虚妄的爱情理想,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物质成功来赢得爱情和社会地位,但是在当时那个消费主义大行其道,充物欲横流的黑暗世界里,人的信仰出现了危机,并且产生了三种异化: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使天真浪漫的梦想家盖茨比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铸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参考文献

[1]陆梅林,程代熙编选.异化问题.上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1.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8.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3.

[4]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02.

[5]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09.

[6]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0.

消费主义的起源范文4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s in many aspects, on the one hand is traditional culture transformation for cultural industries directly drives the economic growth, on the other hand, traditional culture penetrated into the character of the local people and become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ngbu Shuangdun cultural relics dating back 7000 years of history, is a new era of HuaiHe River Basin witnessed the civilization. The symbol of the unearthed utensil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Symbolic elements will portray use in modern life, and become a popular recognized one of the landmark cultural identity ,it is conducive to enhance the brand image of the c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关键词:双墩刻画符号;文化产业;开发价值

Key words: Shuangdun depicts symbolic;cultural industry;development value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135-02

0 引言

刻画符号在当今社会已失去了表意功能,但作为一种图案元素则富含更多文化象征意义和设计再创造价值。城市文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剧增,文化产业的开发是城市重新焕发生机的核心问题。以双墩刻画符号为设计的基本元素,将其精华提取出来并加以整合利用,融入产品开发及城市环境设计中,使之转化为文化产业对提升城市文化凝聚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双墩刻画符号的文化内涵

1.1 双墩文化遗址的出土

1985年11月全国文物大普查时,位于淮河流域中游的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发掘出大量历史遗物。其中主要包括陶器碎片、石器、动物的骨、角制品、蚌器等。据考古人员判断,这可能是淮河流域的又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遗址。随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对双墩村进行再次发掘。三次发掘面积共计375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经专业测试认为,该遗址距今约7000年。其中发掘出的六百余件有刻画符号的陶器,见证了淮河中游地区的史前文明。2005年,蚌埠双墩遗址暨双墩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蚌埠召开,正式命名了双墩文化的重要概念,双墩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共同串起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1.2 汉字起源的源头之一

双墩刻画符号自上世纪80年代公布以来,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双墩遗址发掘的刻画符号均出现于陶碗的圈足内,仅有少量符号刻划在碗的腹部或其他器物上。其种类按照刻划形状分类可分为象形、几何形两类。若按照刻划结构分类则可分为单线、双线、多重线符号及组合符号。这些符号反复使用率高、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遗址中均出现。与其他地区出土的成行陶纹相比,双墩刻画符号仅有组合形符号,但总体来说,双墩刻画符号具有一定的表意、计数和简单的记事功能,并具有可解读性,是一种地域性的刻画符号。正像中华文明曾经起源、孕育、形成的长期过程,文字在起源的过程中也曾自不同的地方汇聚于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由于文明形成需要,经一定程度的整合形成文字,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双墩刻画符合可以说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

1.3 淮河流域早期文明的见证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东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在三江营南流入长江,北流入海。贾湖文化、双墩文化、龙虬文化,分别代表了淮河流域上、中、下游的文明。其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淮河流域在数千年前就有了农业和畜牧业,陶器被广泛制作和使用以及图形文字的出现也表明当时在淮河流域生活的人类已脱离了野蛮的低级阶段。它们串起淮河流域文明史,揭示并证实了淮河流域存在独立发展的史前文化体系。淮河上游已发掘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①刻画符号比双墩遗址早一千多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刻画符号之一,但其数量仅为17例分别刻划于14件甲、骨、石、陶器上,而淮河中游地区双墩文化遗址发掘的刻画符号数量多且内容丰富,并通过对符号的解读能够分析出当时双墩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经济状态。双墩遗址的出现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注入新内容,是淮河流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的有力见证。

2 淮河中游文化产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

2.1 文化产业带来丰厚的商业价值

区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通过影响相关区域内的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②文化资源的主要载体包含文化遗产,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文化遗产为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创造良好氛围,适度的开发创新成为文化产业,作为文化资本增强了区域竞争力,形成区域品牌,从而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淮河中游地区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如淮南地区的淮南子文化、古寿春文化、凤阳一带的钟离遗址、灵璧一带垓下古战场遗址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怀远花鼓灯、五河民歌、泗州戏等远近闻名。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加以适度开发就可带来丰厚的商业价值。以蚌埠市为例,蚌埠已建成皖北首个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游乐公园“花鼓灯嘉年华”,它“是一个集蚌埠地域文化、地方民俗风情和现代化游乐设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项目,是集文化、艺术、建筑和科技于一身的一大特色景观。”③民间资金涉足投资文化产业,并伴有科技基础保障,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力量。 “花鼓灯嘉年华”的建设运营带动了蚌埠旅游经济的发展,对丰富市民休闲娱乐生活、展示特色地域文化也起到促进作用。

2.2 文化教育传播价值

文化产业具有经济属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教育传播属性。文化产业在消费价值层面也实现了精神的物质化和物质的精神化的结合。文化产业的文化教育传播属性决定了文化产业制造经营者要对其传播行为和传播内容承担相应的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与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一定的资源整合与再创造后被大众消费,成为连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媒介。一方面传统文化本身得到传播,另一方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正确的道德观念等等。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例如美国好莱坞影片、日本韩国等动漫网游在市场上都占据较大的份额,正义联盟、英雄主义情节、梦想等弘扬正能量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文化精神等等已经对人们以及青少产生年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国,优秀的文化产业对提升传统文化认同感、社会凝聚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传播手段,文化产业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消费,更是一种精神消费。淮河流域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时间洗礼流传至今,如老庄思想、禹会诸侯、霸王别姬等等历史文化能唤起人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节。其次文化资源能够反复利用,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提高文化吸引力等作用。

3 双墩刻画符号元素的开发方式

3.1 双墩刻画符号文化产业的开发

目前已发掘的双墩刻画符号共计630余件,包括大量逼真的象形符号如河流山川、动植物、房屋等,以及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狩猎、种植、捕鱼、编织等。这些符号均可作为设计元素,结合双墩遗址出土的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陶塑纹面人形象开发、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地方文化代表性和辨识度的文化产品。例如传统旅游产品包括蚌埠市旅游地图导览图的设计、旅行团团队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旅游纪念品的产品设计,以及相关文化用品、生活日用品、办公文具、书籍装帧、工艺品、餐具、食品包装、室内设计、主题旅馆、创意产品、(双墩符号创意概念店)。这些制造后直接能被消费的产品同时可与知名厂商合作或与蚌埠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例如从双墩刻画符号中提炼出有代表性的、简洁明朗的动植物符号运用到著名珠宝首饰集团的设计中,也可与蚌埠当地科技龙头产业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最终产品还可运用互联网营销模式,实体店体检及线上销售一体化,最终实现文化元素被大众消费。

其次是遗址公园的建设和开发。以双墩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教育基地、娱乐设施、旅游等一体化的开发利用,通过开展系列讲座、与大中小学开展课堂互动活动,开发展馆内的人机交互设计从而使大众有较高的参与体验等,最终使参与者更多了解双墩文化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当然文化资源的开发也要有度,各地人文环境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复制案例并不能获得成功。应在尊重基础元素的基础上巧妙的融合传统发挥想象,突出地方特色,人群定位广泛、通俗,同时可在互联网上征集方案集思广益,设计建设符合大众审美口味,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和精神需求的作品。

3.2 双墩刻画符号元素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文化元素运用到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中,即强调城市视觉识别系统,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目前蚌埠市结合当地文化元素建设的公共环境有沿淮河风景公园、淮河文化广场等,以及皖北首个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文旅城―花鼓灯嘉年华,蚌埠市博物馆广场的灯具设计就是将双墩刻画符号直接运用到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的优秀案例。

双墩刻画符号在当代社会已失去了原本的表意功能,经过几千年岁月的沉淀,使其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价值和审美功能。将双墩刻画符号视为设计图案元素融入蚌埠市的公共环境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如城市公交站台的设计、城市主干道路灯设计、公交车内外装饰设计、火车及高铁站候车室座椅设计、城市雕塑设计等等。其中候车室座椅的设计可将双墩刻画符号直接镂空在座椅后背,取代传统的简单孔状镂空,从而使其不仅具有透气的功能还具有较高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城市主干道两侧的路灯也可以双墩刻画符号为设计元素,例如将符号图案灯环绕于灯柱主干或将灯柱主干设计成镂空表面,夜间灯光透过符号的不规则线条反射出来。

双墩刻画符号元素运用在蚌埠城市环境建设中,一方面对地方文化起到传播推过的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使城市环境艺术即能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又能体现出本地区的文化特征。从而树立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地域文化认同感和群众自豪感。

注释:

①贾湖遗址,位于淮河流域上游,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其出土的刻画符号距今约8000年左右。

②贾彦宁.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旅游业为例[D].山东财经大学,2015第27页。

③韩玉婷:《“花鼓灯嘉年华”与蚌埠城市形象塑造》载《萍乡学院学报》2015年版。

参考文献:

[1]牛清波.中国早期刻画符号整理与研究[D].安徽大学,2013.

消费主义的起源范文5

书名:极限金钱:世界的掌控者和风险的膜拜者 作者:【英】 萨特雅吉特·达斯

定价:69.00元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萨特雅吉特·达斯的又一部力作,其著作《交易员、枪和钞票》重在阐述衍生品是如何交易的,本书则是从不同的角度,用大量的实例告诉读者信用是如何膨胀的,“数字财富”是如何创造的。在作者眼里,杰克·韦尔奇并不是伟大的CEO,而只是一位传奇的金融作手;杠杆收购也不是在并购浪潮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工具,而仅仅是金融家获取更高利益的手段;私募基金也被打上了罪恶的标签。这些在本书中都被归为金融炼金术的范畴。

 

“世界是个万花筒”,作者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其独特的视角,我们无须过多评论。但需要强调的是,信用膨胀之后我们该如何应对。根据经典的周期理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是经济运行必经的四个过程。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的第六章中专门论述了萧条的必然性。萧条其实是经济进行自我疗伤的一个过程。有了萧条,未来的繁荣才会更健康。我们并不确定“熨平波动”这个说法是否能够证实,至少我们看到政策刺激的结果是——衰退尽管结束得更快,但复苏却迟迟不能实现。在本书中,作者将各国央行的救助行动描述为“军事演习”,所用工具则是“流动性工厂”,可谓形象生动。而恰恰正是这些行为和工具造就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资产泡沫。

 

本书除了阐述以上金融炼金术和政策放任导致了“数字财富神话”外,还从经济视角之外探讨了“数字财富”得以发展和膨胀的根源,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视角。书中总结道:“消费主义利用了深埋于人们内心的焦虑和社会的变革。”这正是债务得以膨胀的人的因素。另外,书中对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的引用可谓贴切而深刻:“消费就是‘追求永远都抓不住的幸福’……人们通过不断地消费拼命重新定义自己。”

 

综上所述,这是一本易懂但不浅显的金融科普读物。它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语言深刻,直指问题实质。例如,书中关于金融的论述,“金融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把现在和将来联系在一起”,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明了金融在跨期资源配置上的重要性。另外,作者在书中还这样写道:“钱是一个关于信任的问题,有信任就有背叛。”通常当我们谈及货币时,会想到它是基于信用的交易媒介,如果将信用转换成信任并得出那更为重要的后半句结论,我们就可以理解危机这种背叛方式是伴随着货币体系所产生的必然现象。本书文字的精彩除了归功于作者的深厚功底,也离不开译者的出色工作,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第二,案例丰富而生动。例如,通过描述银行的起源娓娓道出部分准备金是现代金融的核心;通过介绍以房屋净值为基础发放信用卡,让我们了解到金融创新的力量。在金融学越来越数学化和工程化的今天,我们多读一读故事和案例,从中理出一些大的思路,对防止迷失在数字化金融的丛林是有所帮助的。

消费主义的起源范文6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市场

近年来, 全国挖掘整理了一大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涌现了一批民族传统体育科研成果, 不少地区已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 可以说,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为了更好地发掘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更清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与人们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的关系, 笔者试图探讨如何有效地激活民族传统体育市场, 进一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

一、激活民族传统体育消费的必要性

1.激活民族传统体育消费是时代的需要。一方面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各种竞争日趋激烈, 人们盼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大脑, 消除疲劳, 对娱乐性文化消费需求迫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收入的增长, 我国休闲娱乐的消费支出比重日益增大, 据调查,三分之一用于休闲娱乐消费的家庭逐渐增多。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 健身娱乐市场发展较快, 据统计,北京市5000 多家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年营业额达6个多亿,上缴税金8000万元, 上海人均每月体育消费达100 元以上, 可见体育消费对拉动经济的贡献。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相比, 民族传统体育更多的是娱乐性、趣味性, 更平民化、大众化, 对一般体育消费者而言, 他不一定需要专门的技术训练, 也不太需要苛刻的外部条件, 这为大众参与和消费提供了较好条件。另一方面, 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劳动工作日的普遍缩短, 节假日增多, 我国全年节假日已达114天, 相当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 。节日虽然增多了,但除国庆、春节等少数假日可形成各种外, 大部分节假日过于注重组织性和教育性, 忽视了节假日的灵魂―――娱乐性。当前各地此起彼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风筝节、武术节等多是“节日搭台, 经贸唱戏”, 政府色彩和客观经济的比重太大, 吸引大众的文化内涵和娱乐性明。而现代消费者对闲暇生活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闲暇生活在社会生活方式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生、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演化假日的吸引力是所有关注“假日经济”的人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因此,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市场,拓展人们文化体育消费、健身娱乐消费的空间, 提升和丰富民族传统文化,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花钱买健康, 花钱买乐趣的消费需求, 是顺应时代潮流, 符合时代的精神之举。

2.激活民族传统体育消费是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竞技体育运动在“奥运精神”和“金牌意识”的熏陶下日臻完善。 随着商业体育和体育产业的较快发展, 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而民族传统体育由于缺乏金牌效应和世界冠军效应, 发展相对滞后, 步子相当缓慢,但是, 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背景起源的原因和流传的时间和地区看, 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独特的文化魅力, 很强的娱乐健身作用。一般来说,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起源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源于狩猎与征战;(2)源于农事与宗教;(3)源于婚恋与民俗;(4)源于反抗压迫与崇拜和纪念英雄人物。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质和开发价值,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单靠体育行政部门一家开发推广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采取灵活的机制, 市场运作的方法, 以及各种新奇独特、关注大众的市场营销手段和策略, 引起消费者注意, 唤起消费需求, 激活民族传统体育市场, 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焕发新的生命力, 得到更大的发展。

二、培育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市场

自从实行了5天工作制后, 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怎样引导人们科学、文明、健康的娱乐、消费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目前,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市场开发和消费还非常欠缺, 大力培育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市场理应提上议事日程。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人民群众之中,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高尔夫球、保龄球等体育消费相比, 民族传统体育投入少、价格低、参与性强, 在目前的经济水平下,人们有能力消费, 只要引导得法、运作得当, 民族传统体育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专家分析, 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有可能成为带动整个体育消费快速增长的主流。76.9 %的消费者不同程度的喜欢体育运动,“投资运动, 储蓄健康”、“请人吃饭, 不如请人流汗”等新体育消费观念逐渐流行, 要启动民族传统体育市场, 1.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宣传, 让民族传统体育深入人心、深入生活, 使其从乡村走向城镇、走向机关、走向企业; 2.青少年是体育消费的主流, 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要, 将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引入大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实践, 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骨干力量,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普及。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民族传统体育馆或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 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吸引人们进行娱乐和消费。4.消费者也要不断更新观念,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身能给您带来健康和欢悦的体育消费,发展和繁荣民族传统体育市场。

三、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走向深入的今天,体育事业同样必须大胆走向市场,减少国家负担,寻求自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根据自己的特点主动走向社会、积极参与市场,满足人们“花钱买健康”、“花钱买休闲”的愿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