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较宽的专业面,较好的创新精神,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虽然很多独立学院提出培养具有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但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并未真正体现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独立学院的特点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试图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之路。
二、独立学院的特点与《西方经济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是1998年以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扩张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办学时间短,办学体系不成熟,教学管理建设滞后于招生规模的扩大速度,且独立学院教学对象具有其独特性,这都使得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建设进展较为缓慢,在教学模式转变、教材建设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
1、独立学院教学对象独特性与课程性质的矛盾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产物,对我国高等教育作了有力的补充,缓解了国家高校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境,而独立学院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独立学院教学对象的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习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差。近年独立学院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平均低于二本30-50分,从客观上看,独立学院学生的高中知识基础总体比较薄弱;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佳;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从主观上看,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整体上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没有涉猎课外知识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但是他们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此外,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正因为一方面学习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独立学院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后不自习,经常迟到、早退的现象较为普遍。(2)家庭条件优越,自我意识强烈。独立学院学生普遍为“90”后,他们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此外,由于三本的学费较高,这就使得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生活优裕。由于时代和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同时在遵守纪律、团队合作等方面意识较差。(3)思维活跃,综合素质高,在学习基础薄弱,自我意识强烈的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在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力、交往能力上优势突出,综合素质较高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有过接受特长教育的机会,思维敏捷活跃,具体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同时愿意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能力强,敢想敢做,富有灵感和较强的主观创新意识。
上述提到的独立学院教学对象的独特性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性质产生了较大的矛盾。《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连贯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性质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应用数学的能力,要有对一些现实的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而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明显偏重于实用,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关注也集中在应用前景上,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轻视比较常见。同时,他们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偏重于感性认识,这种学习态度、知识结构特点和思维方式,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如经济学案例的分析),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如经济学公式的推导)。因此,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掌握。大量学生学完本课程,只是通过机械记忆记住了几个基本概念和某些原理,谈不上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更不用说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看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成就,以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现有教学材料的矛盾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为:培养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来说,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是: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而经济学恰恰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连贯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这就产生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本身性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表现是独立学院缺乏适用、规范的教材,教材是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又一关键因素,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或教学理论的提出,都必须通过教材才能付诸实施,也只有通过教材才能得到检验和论证。目前,国内各高校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讲授的是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部分,大部分独立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没有自编教材,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由国家教育部推荐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教材,如广外大南国商学院选用的教材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这套书可以算得上是国内同类教材中的优秀之作,它理论结构完整,层次条理清晰,难度相对适中,是一套较合适的初级教材。但是,这套教材的缺点也很明显,其数理性强,案例较少,语言不够活泼,个别章节甚至有些晦涩难懂,这就很容易让基础较差的独立学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阅读的兴趣与耐心。如果教师在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就会令学生感到经济学毫无使用价值,不但对学习经济学毫无兴趣,而且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
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2
关键词:意识形态;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21-02
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在高中教育阶段以政治经济学为核心,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当代大学生重新审视世界的窗口。如何辩证审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而非完全颠覆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议题。大学生作为思想意识可塑性较强群体,如不能正确审视西方经济学的作用和地位,很可能造成其偏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随附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而高校教师对西方经济学的教材编著及课堂施教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将从高校群体着手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展开探析,以期为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助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一、当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概述
(一)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1.西方经济学补充并完善经济学。高校开设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使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接触新的理论知识,从而有效补充了经济学的不足和疏漏。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学与时俱进的步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参考。西方经济学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服务,其本质上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等,均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3.深化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只有更好地了解对方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有利位置。只有在了解西方国家经济政策及其理论依据、经济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负面影响
1.经济学边缘化。高校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先入为主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学地位受到动摇,作用遭到削弱,位置边缘化严重。自1990年以来,国内高等院校的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逐步由经济学向西方经济学过渡,国内学者不自觉地陷入一系列误区,只承认西方经济学的实用性而否定其阶级性,承认其科学性而否定其价值观判断[1]。在对经管类专业高校大学生的调研中,团队共发放5000份调查问卷,回收4908份,回收率为98.16%。当同学们被问及“在你心中占据主要位置的经济学理论学科是什么”时,共有3922人选择西方经济学,比重高达79.91%,而认为经济学更重要的只有986人,只占到调研主体的20.09%。调查发现在现有大部分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完全采取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判断,阶级性明显。当面对“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选择一个关键词”问题时,有2317人选择了“市场经济”,占到总调查群体的47.21%;选择“社会主义”的为1585人,为总人数的32.29%;选择“中国特色”的人最少,只有1006人。
2.西方价值观抬头。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许多理论的前提假设中排除一切必要排除的因素,且在西方经济学中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群体,即人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非奉献和贡献社会的,这完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2]。它以理性的经济人为假设前提,极力宣扬市场万能论,私有制永存,应最大化减少政府作用等观点,严重背离中国国情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政策。调查中,对人生和职业规划中,有41.54%的大学生选择了考取公务员,只有11.92%的群体选择了自主创业。在选择薪酬与社会贡献方面,选择后者的只有22.37%。表明当代大学生中奉献思想、贡献主义意识淡薄,安乐主义、拜金主义抬头。
3.西方经济家崇拜兴起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全盘西化,缺少与中国的实际国情介绍而完全肯定西方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科学理论发展方面更是完全剥离[3,4]。在调研中,面对“请选出你心中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时,面对四个备选选项: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吴敬琏,高鸿业,选择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的只有17.36%(高鸿业)和3.26%(吴敬琏),而选择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占据了被调研总体的79.38%。在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同时造成了对西方经济学家的崇拜,从而助长了西方价值观在高校的扩张。
二、经济学教学负面作用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因素
教师的思想状态,常常决定了他所教授的学生的思想取向。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其老师。高校课堂是高校教学的主要阵地,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学学习观念,即以马克思经济学为主体,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的学习观,由此造成在大学生接触西方经济学初期就在其与经济学之间摇摆不定,在西方经济学教学阶段结束之后大学生的经济学根本位置遭到动摇,或无所适从,甚至在教师群体中已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二)教材因素
西方经济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经验总结,其产生与发展就深深植根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土壤中,其主要目标就在于企图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合理性。中国高校现行教材编著内容严谨详尽,但其中对西方经济学阐述中缺少联系我国实际,缺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介绍,缺少我国杰出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杰出贡献,而是全盘西化,使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接触到国内实际,未能形成为振兴中国而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思想路径,国内完全意义上的西化教材进入高校课堂应当引起思考,此外,国内高校西方经济学教材中不乏西方著作版本,只经过简单翻译之后就被高校定做必修和重点教材,这同样是导致西方经济学占据主流思想的一个重要缘由。
(三)课程因素
基本原理(其包含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二者同属于必修课程,但是所规定的学时却差别巨大,西方经济学在大学课程中分设两门课程,即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者的学时分别可以达到60个,而经济学只隶属于基本原理的一个分支,课程开设只给出15~20个学时。大学课程设置暗示了孰重孰轻,从而又在默认状态下肯定了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从而动摇了经济学的重要位置和对于我国的特殊意义。
三、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1.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教师队伍建设。要着力做好教师工作,尤其是教师的思想工作。必须加固和重塑经济学在教师思想意识中的主导位置。在高校,能否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看教师作用的发挥。教师的思想状态,常常决定了他所教授的学生的思想取向。高校师资队伍自身思想信仰有偏差,更甚者有的老师自身已经使西方经济学在其意识形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高校应研究加强对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培养,特别是有关思想政治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融合于日常的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尤其是西方经济学教师。多与社会接触,对国情就会更了解,对老百姓的愿望就会更了解,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也会更了解,切实增强身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对西方的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有一个科学的态度。
2.改革西方经济学教材。在进入高校通道方面,作为高校经济类及其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读本,西方经济学课本应当接受审批,之后才可以进入校园作为必修课本。在出版西方经济学教材方面,第一要取精华,去糟粕。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关阶级价值判断性的观点进行取舍,如完全理性经纪人的表述方面要反衬阐述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之处。第二要扩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表述,体现出西方经济学是工具,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才是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3.改革课程设置。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适当压缩西方经济学课程时间,扩大经济学课程时间,在高校师生当中形成经济学为本的基本思想。在高校课程开设方面应将基本原理细化,分别开设政治学与经济学,将马克思经济学作为单独的学科可以很好地与高中时期的课程衔接,而不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经济学完全是过时的、不适用的经济学的观念。
4.教学方法改革。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更好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更要结合我国的国内形势国际形势作出分析和判断,增强大学生对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更好地认识到西方经济学的工具性与经济学的根本性。
参考文献:
[1]刘国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经济研究,2005,(10):4-11.
[2]植凤英.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教育文化论坛,2013,(01):28-31.
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每天能够接收到的信息非常之多,无法全部真正理解和记忆,很多信息转瞬即逝。碎片化信息大都是一些事实的集合而非逻辑推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因此对问题的分析是片面且不严谨的。信息碎片化不仅对年轻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而且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产生冲击,影响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碎片化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冲击
1.信息碎片化的表现。海量的信息大多是将旧有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网络将这些信息粉碎后以一种简单化、直接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碎片化的信息虽然极大地扩充了我们的阅读量,提高了我们的阅读效率,但是信息的快速更新也容易导致人们分散注意力,搜索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标题式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简单、快速甚至跳跃式的阅读方式,使得我们丧失了深度思考的功能,甚至引起信息焦虑症。信息焦虑症首要的表现为浮躁,所有的信息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过眼云烟;信息焦虑症的另一个表现是注意力与海量信息的矛盾,我们在生活的各个间隙获取信息,人们以一种“轻重量”的社会姿态参与活动,随便通过社交网站和微博讨论问题,发表看法,这种交流没有经过大脑的深思熟虑,而是接受碎片化信息后的随机反应。
2.西方经济学的特点。目前大多数高校讲授的西方经济学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对象为总体(国民经济的活动整体),分析方法为总体分析,主张需求管理,认为除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外,还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当干预庞大的体系和不同的派别虽然丰富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但过多的争议和相互对立的观点也会使作为初学者的学生产生很多困惑。西方经济学在排除一些非主要的因素和现象的基础上,运用抽象的方法,建立自身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随着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深入,数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因此,西方经济学内容和方法数学化倾向非常明显。虽然数学化只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化,但大量的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使得西方经济学显得更为晦涩难懂。
3.信息碎片化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冲击。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各类信息指数式增长。Twitter(推特)每天平均产生超过3亿条消息,Facebook(脸谱)每天扩散的信息接近40亿。大学生还没有能力将这些海量的信息碎片进行整合和利用,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的学习。浩瀚无边、丰富多元的碎片化信息能够极强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上课时不愿意听课,形成“每个人都在讲,每个人都在听”的“杂市式”教学模式,严重冲击了课堂教学秩序。
二、信息碎片化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由于西方经济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使得教师不得不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直接讲授给学生,采用最为陈旧单一的讲授法进行课堂教学。这种讲授法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和教师基本没有互动。学生很容易丧失兴趣,对枯燥乏味的经济学原理不明就里、稀里糊涂,不但不能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问题,甚至连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也不能够掌握,完全背离了我们的教学目的。虽然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但多媒体教学并不能解决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弊病。
2.理论与现实脱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大多抽离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与我国的国情具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好的例证。尤其是一些严谨的假设与现实情况大相径庭,令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性产生极大的怀疑。学生很难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差异统一起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构建经济学的逻辑思维方式。而且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多,不同理论之间的结论还有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抽象理论内涵和实质的理解与把握。
3.背离学生学习初衷。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之初抱有很强的功利心,认为西方经济学与创业致富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学好了西方经济学就能快速致富,或者能够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但随着对西方经济学的深入学习,严谨的假设、枯燥的理论和大量的数学模型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令他们认识到西方经济学只是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创业致富的关系不大,背离了学生的学习初衷。这种精神上的失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4.考核方法以应试为主。闭卷考试是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主要考核方法,考试成绩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必须牢牢掌握书本知识。闭卷考试的出题范围有限,大多数题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核,对于那些运用西方经济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考核比例有限。基于学生对分数的重视程度,应试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考试之前的突击学习成为一种通用模式,因此学生对经济心理实验法、案例教学法和经济模拟教学法等创新性考核方式不感兴趣。
三、应对碎片化信息,打造“互联网+”的教学模式
1.手机进课堂,转变教师角色。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手机已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一种必需品,手机进课堂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场移动互联网的革命中,教师应该顺应大环境的改变,转变角色,从课堂的教学任务、教学信息中心、知识中心和资源中心的角色中退出来,演变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练和导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进而形成“互联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
2.利用网络,实现碎片化教学模式。教育部办公厅2015年公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为纽带进一步加强教学和管理,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和教育系统之间的联结和互动。利用网络,整合各种碎片化信息,构建西方经济学碎片化教学资源平台是提高教学过程信息化的重点。首先,应该利用现有资源,将学校自主建设的经管类实验室与网络公共平台结合起来,打造西方经济学理论学习平台;其次,整合各种公共网络平台,教师利用微博、微信和QQ等工具广泛传播的功能,将公共网络平台应用到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当中,突破讲授式教学的局限性。
3.改革考核方式,探索碎片化考评模式。对西方经济学的考核由出勤、作业、测验、课程应用论文和期末考试五个部分组成。在每一个理论模块结束之后,要进行一次专项知识点训练。专项知识点训练以客观题为主,便于手机等便携式智能终端的浏览访问,及时作答;定期测验以主观题为主,通过电脑等便于输入的终端设备完成。通过这种定期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碎片化学习进行监督和鞭策。课程应用论文每个学期需要呈交多篇,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在封闭的网络环境中完成,充分利用现有的经管实验室的软硬件支持,实现一人一卷“无纸化”考试。
综上所述,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构建西方经济学碎片化教学资源平台,实现碎片化教学和碎片化考核的有效融合,将碎片化信息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冲击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认知能力,系统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4
Abstract: As a new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level in som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is no excepti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teaching orientation of western econom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its own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the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advantages of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teaching reform proposals.
P键词: 职教本科;西方经济学;课程创新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western economics;curriculum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256-03
0 引言
职教本科生是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出现的本科生群体,他们来自技校(技工学校)、中专(中等专业学校)或职高(职业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中学),经过单独对口统一考试合格后,进入一些地方高等院校接受本科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
西方经济学作为职教本科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地方本科院校职教本科财经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对于职教本科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并没有针对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但实践技能相对强的职教本科生的这一最大实际,而是照搬普通本科的教学设计,或者在职教专科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简单增加教学内容与课时。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效果的偏差,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严重偏离了职教本科的培养目标。
1 基于培养目标的职教本科西方经济学教学基本定位
1.1 职教本科不同于普通本科
职教本科与普通本科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全日制本科层次。但二者的区别,不仅在于生源不一样,而且在于培养目标不一样。高等职业本科是2014年国务院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应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解决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迫切问题。职教本科教育则区别于过去的普通本科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毕业之时即具备一定工作能力,毕业生以其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和劳动力上独树一帜。而我国普通本科目前仍主要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所以在培养目标上,职教本科培养的是适应经济实践和生产实践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而不是传统的理论型、学术型或研究型人才。
因此与普通本科相比,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上,职教本科教学的侧重点不在于过多的理论假设和模型推演,而在于基本概念与经济实践的融合讲解、基本原理在经济实践中的应用分析等。
1.2 职教本科不同于职教专科
从上述也可以看出,职业本科教育既重视理论塑造又重视实践训练,一方面通过扩大理论视野、丰富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论素养、培育严谨的理论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让他们形成比普通本科生更强的工作适应能力、持续的操作能力及创新素质。而职教专科主则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一般性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特别是面向车间及生产线的操作性人才。所以,职教本科在课程设置上,应在专科课程技术性、实操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适当加强理论思维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让学生在全面的理论知识的武装下,具备强适应性,避免因理论知识的不足而形成的思维局限,从而在毕业之时,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并在此后的职业生涯中拥有可持续的创新能力。
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上,与职教专科相比,职教本科教学的侧重点不在于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的简单介绍和基本原理的简单应用,而在于经济学范畴的较深入理解,并让学生掌握专科阶段可能未深入理解的西方经济学原理,从而既避免职教专科生单一的模仿执行状态又避免普通本科生的理论与实践可能脱节的现象发生。
2 职教本科生在西方经济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知识水平底,对数学内容难以接受
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也不例外。职教本科生在中职院校没有接触过西方经济学这门课,但西方经济学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而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大一第一学期都学过“微积分”这门课,但到第二学期问他们具体学习了什么内容,很多同学都说不上来了,总的来说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他们已经忘得也差不多了。所以现在一些西方经济学教材的内容,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职教本科生来说很难理解,所以需要对职教本科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的补缺补差。
2.2 对大学教学方式变换不适应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讲究教师主导的“满堂灌”,同样一门课安排课时多,许多知识点教师反复精讲,而且大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都在课堂中进行,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大学教育,特别是大学本科教育提倡的是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因此大学教育,特别是大学本科教育,相比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而言,教学内容更多,教学进度也更快。因此至少对大学一二年级的职教本科生而言,由于他们仍然喜欢填鸭式学习和题海战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均已根深蒂固,故对大学的授课模式很不容易适应,也不愿主动改变。
2.3 对西方经济学学习难以提起兴趣
西方经济学虽然名为经济学,但其实很抽象,与经济实践并不直接“融会贯通”,特别是微观经济学部分。因此多数学生普遍有这样的心理:西方经济学如此抽象、晦涩难懂,与我所学的专业没什么关系,与我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没什么关系,而且,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好坏也不影响我今后的生活,所以听不懂就听不懂,顺其自然吧。也有的职教本科生,囿于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局限,认为自己知道怎么做就行了,不用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能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就足够了。
3 职教本科生在西方经济学学习中存在的优势
3.1 对经济实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职教本科生来源于中职学校,他们在中职阶段学习了一定课时的专业课程,有的甚至参加了一定的生产生活实践,因此,相比较于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对经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感觉和感性认识。而西方经济学作为财经类课程,作为对经济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如果学习者具备一定的生产生活经历与经验,无疑有助于学习者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所以说,相比较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职教本科生学习西方经济学乃至其它财经类课程,在可接受性这一点上,是有一定优势的。
3.2 思想较为活跃,学习思路较为开阔
同样源于他们的学习与接受教育的经历,他们较之于普通高中毕业生,较少经受应试教育的训练,虽然在基础理论以及数学训练上逊色于普通高中毕业生,但正由于较少经受应试教育思维固化的影响,他们思想较为活跃,学习思路较为开阔。
据笔者的观察以及与他们的交流,了解到他们之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显得较为沉闷,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基于自己出身(学校)的自卑心理。而实际上,当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形成更贴近他们的教学氛围时,他们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感觉”就会被适时激发出来,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 职教本科“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4.1 因人制宜,改进教学手段
职教本科生虽然来自中等职业学校,但具体来自技校(技工学校)还是中专(中等专业学校) 或者是职高(职业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中学),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学习者不同的个性,开展课堂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而且如果辅以良好的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因为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而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内在动机发挥作用后的学习成就感。
笔者在一次西方经济学的期末考试后,与职教本科生交谈时得知,他们中大部分之所以西方经济学考得较差,固然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但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手段的落后:有些西方经济学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僵化呆板――先讲概念,再展开原理,接着画出图形,最后进入课后练习(有的甚至连课后练习都没有),套路固定,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教师为中心,基本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学和考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实际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并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西方经济学学习热情。
4.2 发挥经济学的实践性,增加授课的趣味性
西方经济学体系包含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类,其中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所涉及的有关消费、生产、经济政策等知识,职教本科生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都已经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知识。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认为以上相关章节内容,他们较为感兴趣,但同时也觉得教材编写过于抽象,从而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笔者建议,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开场白宜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与辩论,再开始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此外,西方经济学教育中存在很多的知识点,教学大纲中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穿插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引导的过程回归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畏难和急躁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4.3 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改变教学模式
“互联网+教育”以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空间的泛在化以及学习内容的丰富化等特点使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的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微课、MOOC、精品资源在线课程、网络公开课等各种优质在线教学资源,使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渴望现代教学手段能对他们的专I或非专业学习带来一定的帮助。在面向职教本科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大学教师应结合职教本科生兴趣广泛、喜欢寻求变化的特点,及时利用“互联网+教育”提供的的时代机遇。
笔者在实际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就发现利用了互联网视频和音频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效果某种程度上远远超过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的课堂,从而提升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加林,王晓军,周发明,李晚芳,彭分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五个三”教学改革体系创新研究――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3(23).
[2]刘生,李桃.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体系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3]彭现堂. 关于高校经济学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9).
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5
关键词:经济学 教学 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前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中,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等理论课程,构成了大学本科院校经济类的核心结构,这些学科的教学也一直是国内外财经类高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国内外一直不乏研究者,目光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或者课程的设置上。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多样,就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社会、来自教育部门、教育政策等因素。本文着重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教学体会,分析了如何合理的调整学习,以便提高诸如西方经济学之类的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
二、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定位
西方经济学专业主要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西方主要国家流行的经济理论以及根据这些理论制定的经济政策。在西方国家,该课程是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相应的,在国内的高校中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西方经济学也已经占据了专业必修课的基础地位。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简介
经济学是一门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变换的学科,西方经济学也不例外,它的主要内容基本是统一于现代主流的经济学之下。包括全面深入的研究考察各个市场主体的决策性质和规律,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等问题。从目前的教学安排来看,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在本科教学中,通常分为两个学期进行学习,作为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有一定的难度系数。
1.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
西方经济学源于对经济现象的诠释,经济学理论从经济实践中抽象和分离出来,而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加入了一些前提条件、假设和假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学家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理论与经济实践背离的瑕疵被发现出来,于是对条件假设和假说重新认识和重新设定,这是经济学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见西方经济学从起源到后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没有离开过经济实践活动。
2.图形和数学模型结合
为了更为透彻的分析经济问题或者预测经济发展趋势,西方经济学经常运用数学工具建立经济模型,运用模型中参数的变化说明经济趋势或者经济原理。但是数学类的经济模型只能从数值方面考察经济运行的结果,难以解释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于是西方经济学常常辅助以图形或者单独运用图形来说明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图形与数学模型的结合,要求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既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又要有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西方经济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在我国,大多数本科高校,尤其是独立院校,在制定经济类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通常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具有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功能应定位于服从培养应用本科人才的专业知识基础,并由此来组织教学的各项工作。
三、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高
由于课程安排西方经济学作为专业必修课,通常是在大学一年级或者二年级进行学习。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学科。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理论体系日益庞大,授课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知识多,课程难度较高。除此之外,对逻辑推理的要求也较高。由于此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由几百年来无数的西方经济学家在经济理论上的杰出贡献综合而成,理论体系宏达,并且不同的章节中理论之间存在递进性,推演性强,因此对学生要求高,需要始终全神贯注。因此课程本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高。
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真实情况并不理想。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课前没有预习,或者课后复习时间不充足,在某章节学习中产生了困难,继而会选择放弃或者跳过。当前面的理论没有学习好时,后面的理论因为前后理论的依次递进关系,就会变得更难理解和掌握。久而久之,无法理解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便在学习上失去了信心。
(二)课程的实用性相对缺乏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西方社会的市场经济,其教科书上讲述的例子大多是西方社会的经济现象。而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许多现实的经济现象不同于西方社会。因此,许多学生觉得西方经济学离我们很远,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另外,作为纯理论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对于刚进大学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抽象,尤其是在微观经济学部分,大量的经济模型与理论部分,相对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难以协调应用教学手段
传统的理论性课程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由老师帮助学生树立规范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帮助学生后期的学习,以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按照这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难免会出现沉闷的状态,学生也会表示需要加入应用型的知识以更好的理解知识与活跃气氛。
伴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改革,经济学的课堂也加入了多媒体的使用。根据前面的介绍,西方经济学的课程除了重要的理论模型之外,还需要大规模的数学推演。如果把全部过程都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点是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随之而来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即没有老师亲自示范理论的分析与公式推导过程,学生通常无法很好的理解经济理论的形成思路。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中,需要做出协调。
四、提高目前教学应用性的几点设想
(一)介绍经济学的最新发展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活跃程度,“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目前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驱使他们自觉地学习和研究自己的专业课程。经济学又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相当紧密的科学,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的演变,并随之产生一些新的理论和词汇。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介绍经济学的最新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另一方面可以保持与前沿科学的紧密性,从而扩展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例如当一些经济学的学生或者当今的年轻教师群体,在他们学习GDP这一概念的时候,还没有提出绿色GDP这一概念。随着社会发展,这些学生己经毕业进入社会,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要,并且逐步进入了经济研究者的视野,绿色GDP概念就自然而然的被提出来。如果在学习期间教师用了探究的教学模式,引入介绍这些新的进展,那么接受过这样的训练的学生将更容易理解GDP的概念,并且很快地、自然而然地学会在考虑经济问题时加入环境保护这一因素。如果只是靠知识的灌输,那么学生在遇到新问题目的时候,往往对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上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二)联系实际,引进案例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案例是不可或缺的。实际上,各类经济学教材或专著中也不乏非常经典的案例。有些原理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例如,著名的科斯定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牛群到毗邻的谷地里吃谷”的故事来阐述;外部性原理则可以通过米德的“蜜蜂与果园”的例子来阐述;公共物品则可以通过“灯塔”的故事来阐述。这些例子已成为经济学中经典的例子,具有了不可替代性,给经济学留下一个永恒的传统,使经济学诗意盎然。但是,仅仅分析这些经典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西方经济学与中国本土经济相融合,适当地引进一些现实中的案例以及贴近现实生活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例如引用“谷贱伤农”的现象来解释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不同弹性的商品产生的不同供求变化。这是因为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来分析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帮助解决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或者提出一些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针对西方经济学中不同的原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则可以从现实情况着手,一步一步分析,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过程可以由老师和学生一起互动完成。有的则可以先阐述原理,然后让学生分析现实案例,这样通过从具体到一般或者从一般到具体的演绎与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合理调整考核方式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仍然为应试教育,对于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这种应试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另外,大学中现有的考核方式,期末卷面考试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行考试方式仍然以开卷和闭卷考试为主,尤其是闭卷考试,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产生扭曲,为了考试而学习,而忽略了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和吸收。
西方经济学核心理论课的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所以应该重视这些课程的学习,更应该重视教学与考核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闭卷的考试方式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尤其是重视基础知识,让学生熟记知识点,为以后学好专业课打下基础。但是,教师也应重视学生的平时成绩,认真记录学生的平时的表现,并实施教考分离,合理分配平时、期中和期末分数的比重。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杜,1996
[2] 张丽华.甘理案例教学法[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杜,2000
[3] 张红岩.《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
[4]吴方.例教学在产业经济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池州学院学报,2009(2)
西方经济学的原理范文6
关键词:西方经济思维方式;中国经济;社会体系
由于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东西方的国家在,文化观念、行为习惯、政治体系、民俗风情等许多领域都存在着差异。东西方人们思维模式是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而思维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思维方式的不同从根本上导致了东西方经济思维的不同。我国一直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发展道路,多年来许多经济学家以哲学代替传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思维方式逐渐进入我国经济学的研究理论中,西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不但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学的发展,也对我国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1西方经济思维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是运用西方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建立的经济学范式,与东方经济的发展状况有着一定的不同,因此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西方经济思维是以线性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方式为基础,具有线性、抽象性以及片面性的基本特征。经济学包含的领域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最为重要。微观经济学主要以研究家庭、厂商以及市场调配为主要经济资源,以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模式和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主;宏观经济学则是以研究整体国民经济的经济资源运用状况为主,以整体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总量分析为思维方式。
2西方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发展
2.1科技进步推动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水平也得到了提升,这就使人们的思维模式不断地更新。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到经济学这一学术理论,标志着经济学的产生,被当时的人们用作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到17世纪末,随着牛顿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的提出,人们开始着重对经济学的实际经验考察,转变了以往形而上的唯物主义思维模式。19实际随着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得到人类的证实,以马克思的经典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为代表,人们的思维模式开始转变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模式。20世纪以来,人们通过相对论以及量子物理理论的知识,对经济学的思维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从一般均衡到非均衡、稳定均衡到动态均衡、线性模型到非线性模型等。
2.2多种学科交叉促进创新改革
经济学是集多种学科为一身的交叉性学科,经济学的思维模式需要多角度研究问题,结合多种学科理论,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1)数学与经济学。1838年法国学者古诺层发表了《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将数学逻辑思维运用到经济学发展之中。在随后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更是离不开数学逻辑思维模式,统计学的思维方式结合经济学理论知识产生了计量经济学,使经济学的实证思维得到了完善。
(2)伦理学与经济学。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是经济学发展中的基本目标。社会伦理学中的“公平”概念,能够帮助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真正做到满足每个人的基本经济需求,达到经济学的最大价值。
(3)法学与经济学。有效的法律制度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领域和谐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要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复杂的经济活动,保护产权知识和契约效益,保证企业以及国家的财产安全,维护市场的发展秩序。
(4)心理学与经济学。心理学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有人活动的地方就能运用到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在经济学中,心理学与经济学交叉产生了“心理—行为分析方法”,改变了传统理性人假设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对行为的心理形成动态进行分析。
3西方经济思维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启迪
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研究始于西方,我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之初都借鉴了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西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对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起到引导的作用。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体系深入发展,人们开始依据的发展理论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优点,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西方经济思维始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以维护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根本目标,与我国经济状况从根本上存在巨大差异。那么,如何将西方经济学的借鉴价值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坚持实事求是为原则对西方经济学进行理性分析。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理性客观的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分析,西方经济学虽然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同时也蕴含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与分析,适当的加以借鉴,避免对西方经济思维产生依赖,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发展。
(2)结合我国国情对西方经济思维进行借鉴。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处于起步期,需要对经济体制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相关观点、理论以及政策,从而适应全球经济化大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发展。
(3)西方经济思维模式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仍需加强改革创新,这种改革必须建立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国情基础上,照搬西方的经济政策体系,必定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但是西方已经成型的经济管理体制仍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可以借鉴的范本,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的宏观把握可以参考西方经济发展的经验,从而减少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4总结
西方经济学虽然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实质理论学说,其研究对象也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但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仍然可以借鉴它的优缺点,建立有特色的社会经济发展体制。因此,西方经济学思维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借鉴作用,将马克思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相结合,能够使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管德华.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建设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