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的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气象灾害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气象灾害的原因

气象灾害的原因范文1

一、充分认识编制《防御规划》的重大意义

我县属于气象灾害多发区。近年来,由于台风、暴雨、雷电、大风、冰雹、干旱、高温、冻害等气象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编制《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是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系统性工作。编制科学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逐步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应急机制,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趋利避害,促进可持续发展。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认真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工作

气象灾害普查是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前提。只有摸清本地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影响程度,才能制定科学的防御规划,提供有效的气象灾害防御服务。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涉及各行各业,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必须加强协调,精心组织。气象灾害的普查由县气象局牵头,县发改、财政、民政、农业、林业、水利、建设、国土、交通、统计、电力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各乡镇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

1、普查时间:普查工作从年9月21日开始,至9月30日完成,相关普查资料应于9月30日前报送县气象局。

2、普查种类:台风、暴雨、冰雹、大风、洪涝、雷电、低温冻害、干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病虫害等气象灾害(含衍生灾害)。

3、普查方式:普查以乡镇为调查大单元,以行政村作为调查小单元。各乡镇要根据本乡镇所辖行政村及所辖企业历史记载发生的气象灾害,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出现时间、灾害损失等,认真填写上报《气象灾害报灾登记表》。县民政、农业、林业、水利、规划建设、国土资源、交通、电力等部门根据气象灾害对本行业造成的影响、掌握的灾害记录、灾害的设防条件等向县气象局提供有关资料。气象局在查阅有关气象灾害记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深入实地进行调查,以确保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切实做好气象灾害影响分析和风险性评估

在做好气象灾害普查的基础上,县气象局要认真总结各类气象灾害的影响区域、影响行业、损失情况、发生原因等情况,做好气象灾害风险性评估,具体分析各类气象灾害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基础设施、人民生命财产等的不同影响。

四、普查工作职责及分工

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普查工作的组织、指导,灾害收集、资料汇总整理、录入建档、规划编制等;认真编写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并以防御规划为依据,切实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的服务工作。

统计局:负责提供各乡镇人口及经济数据。

民政局:负责提供本局收集掌握的分类气象灾种的灾害资料。

农业局:负责提供历年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灾情数据(主要是农业病虫害灾情数据);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地理位置分布;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属性数据(包括致使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受灾的气象条件);对台风、旱涝、低温冷害、大风、冰雹、连阴雨等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林业局:负责提供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历年发生的灾情数据及森林火灾的防御措施;油茶种植的主要致灾气象条件以及主要防御措施。

规划建设局:负责提供城乡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市政规划、城市管理、市政设施建设对气象条件(抗风、防雷)的设防标准及防御措施,提供城区气象灾害等资料。

水利局:负责提供水利工程建设、水利设施对气象条件的设防标准及暴雨洪涝、山洪、干旱防御措施,县现有洪涝易发区、山洪易发区图;历年气象灾害记录等资料。

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的现状以及时空分布特征、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程度分区图以及划分依据、地质灾害防御措施;提供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受灾点居民环境和滑坡的土方量等灾情资料。

交通局:负责提供道路交通对气象条件(道路结冰、雾霾、暴雨)的设防标准及防御措施;历年气象灾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的灾情资料。

气象灾害的原因范文2

为切实做好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责任感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于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根据任务分工,进一步明确责任,周密安排,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开发区)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要认真负责,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新局面。

二、协调联动,全面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

(一)建立事故灾害预警信息机制。各镇(街道、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及时向气象部门传送相关气象灾害信息,气象部门接到信息经核实无误后,按照预定流程,通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进行。

(二)建立安全隐患联合排查机制。加强部门间的联合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以便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重大责任性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气象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以电话、传真、短信等方式,向各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通报预警信息。预警信息主要包括气象灾情的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各镇(街道、开发区)各部门接到预警信息后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根据《市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职责分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行动,尽全力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直至警报解除。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向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提出预警措施和应对方案,气象部门要为事故抢险救援提供及时可靠的气象应急保障。

(四)建立气象灾害调查分析及灾情评估制度。气象灾害出现后,各镇(街道、开发区)各部门要认真开展调查分析、灾情评估工作。仔细查找应急处置工作和应急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处置能力。

三、落实责任,扎实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一)明确责任分工。为切实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各项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交换与共享,各相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责任分工,扎实开展工作,确保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顺利开展。

国土局:负责提供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情况和由气象灾害引发的灾情信息。

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救灾工作;受灾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上报和工作。

水务局:负责提供全市重点防汛部位水文资料,地下水文变化和气象灾害引发的灾情信息。

气象局:负责向各部门提供天气预报、预警、森林火险预报、地质灾害预报等各类气象信息。

安监局:负责提供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相关情况。

气象灾害的原因范文3

关键词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服务;对策;广东阳春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16-01

我是世界上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都较为严重,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都会造成巨大影响。灾害管理是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部门自身职责所在。有效、及时的应急管理可以大幅降低气象灾害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实际防灾减灾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直接决定最终防灾减灾效果。结合目前阳春市气象灾害特点和灾害管理现状,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对社会安全、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影响阳春市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特点

阳春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云雾山脉、漠阳江中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低纬度和中高纬度天气系统共同影响,阳春市气候复杂,天气多变,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出现。

1.1 干旱

干旱天气是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降水量较少或无降水现象,土壤水分在蒸发过程中造成水分失衡,河川流量降低,影响人类正常生产生活及农作物生长发育。干旱天气会降低农业产量,造成人类、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现象。阳春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因而很容易出现季节性干旱。

1.2 暴雨

阳春市是广东省暴雨中心,每年4―6月前汛期,多受锋面、涡度及中小尺度对流天气影响,降水较多;7―9月为后汛期,暴雨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则是热带气旋。汛期暴雨、雷暴、龙卷风、冰雹等天气频繁出现。

1.3 强对流天气

气象学中所指的强对流天气就是发生突然、速度快、破坏力强的灾害性天气。强对流天气主要包括雷雨大风、龙卷风、强降雨、冰雹等。阳春市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出现在春末至夏季,常见的就是强降水、龙卷风和雷雨大风天气。

1.4 台风

台风天气主要出现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中,水蒸气在冷却凝结过程中释放热量发展成为暖心结构。平均每年会有2~3个影响阳春市的热带气旋出现。

1.5 低温冷冻

低温冷冻害就是来自极地的强冷空或者是寒潮入侵使气温不断下降,农作物因外界环境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于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低温连阴雨、寒潮、霜冻等天气都属于低温冷冻灾害。2008年初阳春市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巨大。

2 2016年5月27日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服务

气象部门借助先进科学技术和大气监测手段捕捉和分析突发性气象灾害,肩负着对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的职能。2016年5月27日阳春市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气象局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及时、果断地暴雨灾害应急响应命令,在暴雨天气发生前,全市气象部门进入Ⅱ级应急响应状态,各岗位人员分工明确,在第一时间开展各项应急管理和服务工作,从而实现了24 h应急响应,实时监测、预测预警暴雨过程,并预警信号和信息,完成业务监控、部门联动、信息上报、灾害评估及后勤保障工作。由于气象部门工作得力,预警信息成功及时,从而有效保障了防汛工作的开展,将暴雨灾害的损失降至最低。在对2016年5月27日专题气象服务材料进行批示中,阳春市气象部门天气监测预警和信息实效性得到了上级政府部门充分肯定,上级领导重点强调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服务在科学防灾减灾中占据重要地位。

3 完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服务的对策

3.1 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

科学、完整的应急预案可以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充足的时间支持。阳春市气象部门应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提升阳春市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因当前阳春市的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频繁出现,根据《阳春市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单个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界定多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为防治重大气象灾害提供科学指导。阳春市政府部门还应当制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配套制度,充分发挥应急预案作用,增加气象灾害应急演练[1-2]。

3.2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国家气象灾害预警等级设定标准,并结合阳春市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种类气象灾害预警等级。借助雷达、气象卫星和气象观测台站收集气象信息,整合、分析、评估潜在气象灾害信息,一旦出现气象灾害,政府部门应根据气象灾害预警启动标准气象灾害预警。阳春市气象部门还要与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加强合作,不断拓宽气象信息渠道,加强与农业、林业、电力、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合作交流,完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并积极引进优秀科研技术人员,提升气象灾害观测预报水平,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3-4]。

3.3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建设

加快阳春市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和应急服务平台,对气象灾害实现准确、高效监测,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精准的决策信息,更好地为政府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灾害预报。

4 参考文献

[1] 赵黎.伊犁巩留县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47-248.

[2] 黄莹.赣州市气象灾害防御与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50-51.

气象灾害的原因范文4

[关键词] 农业 气象灾害 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294-01

气候变化及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正面与反面之分。尽管气候变化促进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的发展,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如,南方洪涝严重,北方干旱面积增加,局面地区洪涝、干旱加剧,因为气候变暖的原因,加速了作物提前发育,抗寒性减弱,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不稳定性[1]。气象灾害导致气候变化,必然影响农业生产。为此,分析农业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很有必要,便于后续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气候变化总括

气候变化越大,气候状态不稳定,产生气候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人类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人为因素。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多方面的,因为气候变化原因,尽管促使部分地^粮食作物增产,而由于局部气候恶化,严重影响了国内粮食生产。气候变化主要对我国农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气候变暖产生的旱灾与涝灾,导致农业产量降低,致使农业发展不稳定。分析气候变化给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因气候变化原因对农业气象灾害产生的影响,现实意义巨大[2]。

2 农业气象受气候变化影响

2.1 农业气象受涝渍影响

我国涝渍地区多发于东南与西北地区,涝渍范围小。东南沿海地区受全球变暖及台风的影响,是我国最严重的涝渍地区。涝渍因为季节不同,分为春季、夏季、秋季的涝渍,尤其夏季涝渍造成的危害是最大的。根据涝渍水分不同,分为洪水、涝害、渍害。洪水受大雨与暴雨影响,导致河水泛滥,毁坏农田与村舍等;涝害集中降雨,致使农田积水,损害农作物,很大程度上影响旱地农作物;渍害由于长时间雨水天气,温度低,阳光照射少,低洼地区长期排水不良,导致土地水分饱和,土壤中水分与空气不均衡,致使农作物产量降低。

2.2 农业气象受干旱影响

干旱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国内干旱地区多为西南云贵高原与黄淮海平原等,因为气候影响因素,自上世纪开始,我国降水量北方少,南方多。如,黄河流域一直是比较严重的干旱地区。比方雨少,南方雨少,导致北方与南方出现干旱与洪涝。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黄河断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从这些年比方干旱情况看,我国北方地区旱情加剧,扩大了旱情面积,华东北部地区与华北的干旱面积也在扩大,气候变化下,北方旱情出现了加重趋势。

2.3 农业气象受风雹影响

风雹在我国气象灾害中分布分散且面积广泛,强对气流而产生的一种严峻的气象灾害,出现范围小,强度大,伴随狂风及降水等。我国多发风雹灾害,气象灾害造成了沉重的经济损失,极大影响了农业生产。因为风雹影响因素,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农业生产受风暴影响面积大。青海地区调整了种植结构,拓宽了种植面积,致使受灾面积越来越大。09年江西因为风雹原因,导致农业受灾面积增大,造成了沉重的经济损失,受灾面积6000多亩,造成70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最严重的一次风雹发生于09年的安徽与河南34个县,小麦倒伏面积300万亩,其余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4000亩,造成16亿的农业经济损失。从上述可见,我国多发风雹,极大程度上危害了农业。

结束语: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气候变化存有差异,对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造成不同影响。气候变化下,多次出现农业气象灾害,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要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构建科学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气象灾害的原因范文5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工作原则

二、组织体系

1、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2、主要职责

三、预警预防

1、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

2、预警预防行动

3、预警支持系统

4、预警级别的确定

四、应急响应

1、应急预案启动

2、应急响应措施

3、信息共享和处理

4、应急通信方式

5、重大气象灾害评估

6、信息

7、应急结束

五、后期处理

1、重大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2、灾害保险证明

六、应急保障

1、通信与装备保障

2、技术储备与保障

3、宣传、培训和演习

七、附则

1、奖励与责任追究

2、预案管理与更新

3、解释

4、实施日期

ax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江苏省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和《扬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⑴重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道路结冰、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

⑵本预案适用于高邮市行政区域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警报等应急工作。

4、工作原则

⑴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原则。

⑵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

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⑶应急工作应当坚持防灾与抗灾并举、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⑷应急工作应当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做到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二、组织体系

1、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市气象局成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市水务、民政、财政、新闻、通信、供电、卫生、农林、交通、公安、环保、国土、发展改革、经贸、教育、保险、驻邮部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

2、主要职责

气象部门:负责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及警报,并及时有效地提供气象服务信息;为市人民政府启动和终止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组织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负责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实施增雨、消雾、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具体协调处理在实施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中的有关问题;承担其他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相应职责;完成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水务部门:负责协调处理防汛抗洪工作的有关工作,落实各项防御洪水措施,及时提供并共享水文信息。

民政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灾民的救助与转移工作,组织灾害调查,并做好救灾募捐款物的接收与发放工作。

财政部门:按规定做好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资金保障工作。

新闻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等信息,做好有关广播电视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

通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利用短信等方式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等信息;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各种气象信息传递和报送的通信线路畅通。

供电部门:负责协调电力应急工作,保证重大气象灾害信息传递、报送和重大气象灾害发生现场气象服务工作的电力供应保障,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电及企业生产经营用电。

卫生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灾区伤员的救治和灾区防疫工作。

农林部门:负责协调农业生产应急工作,及时提供并共享农林业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方面的灾害性损失。

交通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抢险道路的畅通,保障交通安全,做好车站、码头等处交通秩序维护和人员安全。

公安部门:负责对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对交通道路等重要地点进行管制,迅速恢复和保证社会治安秩序。

环保部门:及时提供并共享环境资源等信息,做好灾区水源检测、保护等工作。

国土部门:及时提供并共享地质灾害等信息,积极做好有关地质灾害的应对。

发展改革、经贸等部门:调配预案实施后的相关物资,保障市场供应,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地气象服务人员的正常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后在校师生的疏散工作,并迅速恢复灾后正常的教学秩序。

保险部门:负责灾后企业、群众的财产保险理赔工作,保障灾后重建需要。

驻邮部队: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抢险救灾、失踪人员搜救、被困人员解救等工作。

三、预警预防

1、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

⑴气象灾害信息来源

市气象局应当做好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测预报、警报工作,及时提供警报、实况和气象灾害信息。

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应当向市气象局提供气象灾害实况情况。

⑵气象灾害信息内容

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实况,包括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情况、灾害性天气过程实况,以及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气象灾害灾情,包括因气象服务而减少损失的情况等。

凡符合《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规定报送标准的,应当按规定的格式、标准和程序,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有关规定报送上述内容。

⑶气象灾害信息审核

市气象局得到气象灾害信息后,经审核符合省气象局规定上报标准的,由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负责人签发后,在2小时内上报江苏省气象局,并经省气象局确认后,直接上报国家气象局值班室和所属决策服务中心。

⑷气象灾害信息报送

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可以采用业务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传真等方式传递,并通过电话确认。

市气象局应当24小时值班,得到信息后及时审核、处理。

2、预警预防行动

市气象局根据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警报信息,对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并上报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做好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配合准备,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3、预警支持系统

⑴市气象局: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支持系统建设,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气象预报分析处理、气象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为市人民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资源共享。

⑵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和完善本部门互联共享重大气象灾害紧急处置信息系统。

4、预警级别的确定

按照灾害性天气气候强度标准和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定为四级预警:

⑴Ⅰ级预警(红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特别严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

⑵Ⅱ级预警(橙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严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4级。

⑶Ⅲ级预警(黄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较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⑷Ⅳ级预警(蓝色)。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气象局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大(一般)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

四、应急响应

1、应急预案启动

⑴四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Ⅳ级气象灾害预警,市气象局应当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和扬州市气象局。

⑵三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Ⅲ级气象灾害预警,由扬州市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根据扬州市气象局的指令,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

⑶二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Ⅱ级气象灾害预警,由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根据省气象局和扬州市气象局的指令,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

⑷一级启动。在高邮市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Ⅰ级气象灾害预警,由国家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市气象局根据国家气象局、省气象局和扬州市气象局的指令,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并上报高邮市人民政府。

2、应急响应措施

⑴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后,市气象局应当按照规定的应急程序做好应急响应。

⑵市气象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向社会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警报信息。

⑶其他各部门应当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立即做好相应的应急启动工作。

3、信息共享和处理

⑴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服务、灾情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市气象局归口处理,实现共享。

⑵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当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当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⑶重大气象灾害涉及境外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时,应当按有关规定向有关机构报告。

4、应急通信方式

市气象局应当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并将值守电话和辅助通信方式向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市人民政府报告。

5、重大气象灾害评估

⑴市气象局负责组织本市行政区域内所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评估。

⑵重大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及时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⑶重大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可作为重大气象灾害救助、赔偿的依据。

6、信息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启动后,市气象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信息。

7、应急结束

除国务院、省、扬州市气象主管机构按职责决定终止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外,本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终止,由市气象局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和灾情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终止相应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决定终止,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五、后期处置

1、重大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市气象局应当组织专家对重大气象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并报市人民政府。

市气象局应当及时进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技术总结和服务情况、效果分析。

2、灾害保险证明

市气象局应当做好为保险机构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项提供准确的灾情信息证明。

六、应急保障

1、通信与装备保障

⑴以现有的气象通信网为主体,建立跨部门、跨地区,有线和无线、地面和卫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通讯系统。

⑵建立反应迅速、灵活机动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

⑶市气象局应当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现场建立移动气象台或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⑷有关单位应该加强对重要通信设施、传输线路和技术装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养护,配置备份系统,建立健全紧急保障措施。

2、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相关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组织开展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3、宣传、培训和演习

⑴市气象局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宣传。

⑵市气象局应当对本级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组织本部门人员开展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演。

七、附则

1、奖励与责任追究

⑴奖励: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认为烈士;对因参与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⑵责任追究:市气象局以及有关工作人员由于,导致漏报、错报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四十条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后,有关部门谎报灾情或者知情不报,或者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或者拒不配合、阻碍、干涉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制定后,需根据高邮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的进程等情况,及时对本预案进行评审与修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水务、民政、财政、广电、通信、供电、卫生、农林、交通、公安、环保、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经贸、教育、保险、驻邮部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本预案公布后,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并结合部门职责,制定本部门和单位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3、解释

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分为较大、重大、特大、极大四级,具体标准由省级及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

本预案由高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气象灾害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山西吉县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246-01

1 吉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1 干旱灾害

通过对吉县1961―2011年间的降水量进行分析,得出了吉县多年来的平均降水量为543.2 mm,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温度逐年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田间蒸发的速率,因此吉县的年平均降水量根本不能满足农作物正常的生长需要,在近50年间吉县大部分年份的降水量还达不到平均水平,水资源相对短缺,再加上年内的降水比较集中,降水的年际、区域以及季节的变化比较显著,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很容易出现干旱灾害。吉县在春季出现干旱灾害的情况比较常见,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春旱,直接对冬小麦的返青以及秋作物的播种产生影响,如果春旱比较严重再加上前期缺乏底墒,将会使土壤湿度无法与冬小麦的正常生长需求相适应,造成冬小麦减产,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绝收。

1.2 暴雨洪涝灾害

吉县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汛期,即在每年6―9月出现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大。其中6月和9月出现洪涝灾害的概率是全年洪涝日数的18%,而7月和8月是全年总洪涝日数的80%。洪涝灾害经常出现在夏季,并且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征,山区多于平川,北部高于南部,暴雨洪涝灾害多出现在下午至傍晚的时间段内。

1.3 冰雹灾害

冰雹灾害性天气出现时会使农作物的枝叶、茎秆、果实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冰雹天气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近50年来,吉县的冰雹天气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每年的3―9月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冰雹天气出现,其中6―8月出现冰雹的概率最高,是全年冰雹次数的61.9%,其次是秋季,冬季没有冰雹灾害性天气出现,一旦出现冰雹天气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4 大风灾害

吉县大风灾害多发的季节是冬季和春季,尤其是春季大风灾害造成的破坏较大。春季是万物逐渐复苏的季节,此时的温度逐渐升高,土地开始解冻,而此时土壤表层的蒸发速率也开始加快,加速了土表失墒的速率,直接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在大风天气出现时往往伴随有扬尘或者沙尘暴天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大风天气刮起表层土壤造成的。吉县出现大风天气最多的时间段是在每年的4―5月。

1.5 干热风灾害

吉县通常在每年的5月中旬或者6月中旬出现干热风,这个时期正是小麦乳熟期,此时如果出现“热风”或者“干风”极易使小麦出现“高温热害”或“低温干旱”,干热风天气会严重破坏农作物的水分平衡以及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导致小麦籽粒出现干瘪的现象,会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1.6 低温冻害

所谓的低温冻害是指在某一时间段、某一地域内出现的气温明显偏低,对农作物正常生长造成影响的一种天气现象。低温冷害有4种类型,即冷害、寒害、霜冻以及冻害。小麦冻害主要是由于天气条件超过了小麦的抗寒能力造成的,小麦的冻害程度要受到低温持续时间以及降温强度的共同影响,同时也与小麦的品种、播种时间、播种量、土壤类型、水分含量以及营养成分有关,小麦一旦遇到低温冷害将会影响小麦的产量。

2 防御对策

2.1 保护生态平衡,加强建设水利工程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人口不断增多,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开始乱砍滥伐,造成气候变暖现象加剧,使吉县地区极端灾害性事件频繁出现。因此,要对吉县的生态环境加强保护,政府部门应积极倡导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护生态平衡,应不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为了使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应不断提升人类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1-2]。

2.2 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为了提升对干旱、大风、暴雨洪涝、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水平,气象部门应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气象科技两者进行结合,建立起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升灾害性天气发生时间、地点以及强度的预报精确度[3-4];不断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和气象灾害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气象为农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气象灾害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政府部门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2.3 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体系

受农民接受知识教育水平的限制,使农村成为了防御气象灾害的脆弱区,因此气象部门很难在第一时间内将气象灾害信息及时向农村进行传递,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较大。由于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以及防灾减灾能力都比较薄弱,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民还不能完全掌握好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再加上防御气象灾害的组织保障体系还不甚完善,很容易影响农业的正常生长生产。因此,对气象部门来说应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机制,从而提升农民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3 参考文献

[1] 段永生,周元懿.喀什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J].北京农业,2015(12):179-180.

[2] 张潜玉.三门峡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防御[J].北京农业,2014(30):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