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风险管控的认识与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风险管控的认识与理解范文1
【关键词】 井工煤矿 高危环境 实现零事故
随着煤炭生产现代化的发展的今天,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井工煤矿的事故虽然有所下降,但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各类不同事故究其原因,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人为因素所造成,它不同于地震、海啸等人类无法抗拒、无法预报的自然灾害。井下的五大自然灾害是井工矿特有的自然灾害,我们安全管理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首先要管控好五大自然灾害,怎样消除管理和人为的缺陷因素,其基础是清楚认识到危害的因素和实施有效的管控手段。
1 井工煤矿高危因素再认识
1.1 系统性危险因素的存在与过程管控是井工煤矿高危性的具体体现
由于井工煤矿作业系统和环境是人为形成的,这个环境中的所有人员都共用这个系统,经过对这个人为形成环境中的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的管理与控制,经过供风等形成的环境中的氧气、空间、适宜人员生存作业的环境,这个环境中每个因素都互相关联,把每个人联系在一起,他们共用系统中的氧气、空间等各种资源,一旦这个环境中某个因素受到破坏,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系统中的每个人均会受到安全威胁。同时每个危险因素,都由不同岗位人员控制,如果某一岗位某一危险因素失控,即会造成系统灾害发生。说明只要我们处在井下这个系统中,每个人自己的安全是自己掌控不了的,掌握在系统中或系统外其他人的手中,系统中其他人的安全也掌握在你的手中。
我们每一个井工矿员工,不论职务高低,一入井口,就进入到一个高危环境中,井工矿这个高危环境安全是非常脆弱的,可以说是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大祸,造成群死群伤系统灾害的发生,如目前机械化矿井皮带长度都有几万米,每隔1.5米就有4个托辊,在生产过程中一直在高速运转着,难免有个别托辊轴承损坏,在不能及时更换运转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高温热源,如果浮煤清理不及时,极容易产生火灾,形成系统性灾害,影响系统中人员的安全。一个正在井下运行的无轨胶轮车,如果发生自然,在井下风量大的巷道内,即使车上或周围有灭火器材,由于空间所限,人员也无法接近车辆进行灭火,在着火点如果煤壁没有进行喷浆隔火处理,一场大的系统火灾瞬间就可形成。一个高瓦斯矿井,一辆车或一个人通过风门时没有关闭风门离开,就会造成风流短路,局部区域就会瓦斯集聚,在井下大功率设备随处存在的情况下,摩擦、撞击火花随处可见,瓦斯爆炸灾害瞬间就可以产生等等。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通风在井下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危险,每个人的不规范操作、管理,都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这就是我们井工矿的高危性和安全全管控的难度。
1.2 形成高危环境的因素
形成高危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井下系统是一个受限空间,需要人为供给稳定的氧气,通风系统需要稳定可靠,通风系统是否可靠,直接威胁到系统安全。
(2)五大自然灾害“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的存在及其安全预控是否到位直接威胁到矿井安全。
(3)引发系统灾害的因素遍及系统人、机、环、管各个方面。
井下系统中,每个环节、每个因素、每个人员如果管控不到位,都可能引起系统性灾害事故发生。
1.3 不能正确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导致高危源及五大自然灾害和系统的稳定性得不到有效控制
1.3.1 对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理解不全面,现场落实不到位
一些人认为,安全和生产是相矛盾的二个方面,在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的时候,由于企业效益的关系,总是偏向于生产。但实际情况是安全第一是井工矿煤炭生产的需要,是煤炭生产的前提条件,我们生产内容的80%以上是安全管理问题,一通三防、顶板管理、地质防治水、设备管理、辅助运输管理、安全六大系统等,均是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安全与生产的区别只是安全监管与安全工程具体施工的区别,职能不同,其目的是一致的,关乎安全的每一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不能正常生产,而实际情况一些单位面对安全考核不能给予应有的考核力度,这方面神东公司安全考核的权重已经占绩效考核的35%,具体体现了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
1.3.2 由于安全第一认识不到位,重大隐患控制不到位,导致一些井工矿安全安全事故频发,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分为初期生产安全管理时期(1953-1978年)这一时期经历了经济困难时期、安全管理技术发展初期,由于安全投入不足,加上当时安全技术研究上为初级阶段,技术上支撑力度不够,井下隐患和五大自然灾害及通风不能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表现在当时安全管理目标为指标形式,说明人们对灾害的控制能力没有足够的把握,对隐患的控制没有可靠的措施和技术手段来预防控制,灾害处于不可控状态,人们对安全管理没有十分的把握,这个阶段,对井下一般事故的发生认为是正常的。第二阶段为安全生产的发展阶段(1979-2002),这个阶段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井下灾害的认识和管控能力逐步增强,安全技术研究迅猛发展,监测监控在井下得到广泛应用,瓦斯、地测防治水安全管控研究取得突破,支护技术和材料(锚杆、锚索)支护方式的改变为及时控制顶板提供了条件,防控措施能够做到有效到位,井下安全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产量稳定持续增长。这个时期,安全管里认识逐步提高,逐步认识到安全管理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井下作业环境安全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安全,更关系到煤炭生产的正常进行。第三阶段(2003-2006)生产与安全管控发展速度不均衡阶段。由于现代化生产机械的应用,煤炭产量突飞猛进,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还停留在过去的管控基础上,安全控制能力、范围与机械化开采速度不相适应,开采速度大于瓦斯、水、顶板安全控制范围,这个阶段,全国范围内,发生多起瓦斯、水灾、顶板事故。安全管理主要是过去的经验管理为主,没有形成系统化安全预控模式。第四阶段为与现代化开采相适应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应用(2007-)。在这个阶段,神华集团由于在煤炭生产现代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对井工矿安全认识已经比较全面,提出了安全零死亡、安全零伤害理念,率先提出并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这一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科学的适应了现代化煤矿安全管控的需要,为企业高产高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3 由于安全与生产关系不能摆正,导致设备故障不断,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安全管理是生产的前提,这是井工矿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是自然规律所要求的,他不是行政口号,是自然规律,不尊重自然规律,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如综采工作面如果工程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安全方面管理的不好,造成工作面起伏不平,煤壁里出外进,支架不成直线,那工作面就会出现漏顶,片帮,溜子负荷增大,那溜子运转就不正常,不是哑铃销子断,就是链子断,或者是电机烧,造成生产不正常,同时,给检修班造成突发性机电事故增加,打乱了计划检修秩序,本来检修班按正常检修,按计划更换易损件、按服务时间重点部位检修等,由于质量管理跟不上,打乱了计划,该检修的检修不了,该更换的更换不了,处于被动,严重影响生产。所以,机电管理人员一定要关注工程质量,机电事故的追查一定要联系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保证正常检修的重要一环,而生产管理人员一定要关注检修,是保证正常生产的关键,这二个方面是互为条件的、因果关系的、统一的整体,不是对立的个体。
1.3.4 生产产量大于煤层解放的安全储量,安全管理失控
我国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火灾事故、透水事故及顶板大面积垮落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大都是由于安全超前投资不足、重大隐患治理不到位,可以控制的安全储量不足以完成生产产量,导致安全失控,发生事故。如高瓦斯矿井抽采达标储量和速度小于开采速度;存在水害的煤尘疏放水范围小于回采范围,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超前泄压措施不到位,导致灾害的发生。
2 安全零事故管控措施
2.1 正确认识井工矿的高危性
只有切实认清井下高危的自然条件,人们因为对安全的需要,才能主动地进行安全作业,才能自觉地接受安全管理,才能要求严格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这是安全管理重要的基础。
2.2 煤矿的五大自然灾害“水、火、瓦斯、煤尘、顶板”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是井工矿特殊条件下时时刻刻都存在的灾害,在井工矿全生命周期中,我们只能时时刻刻控制,不能消除。且引发灾害的条件很多,每个人的操作、每个人的管理都需要严谨细致,在井下的每时每刻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我们的安全制度和措施才能在现场落地生根。
2.3 过程管控比结果管控更重要
利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实现动态达标,实现动态管控。井工矿的高危特点就是危险时时刻刻存在,不只是某一时刻,所以过去质量标准化验收管控的只是一个结果,对过程监管失控,对灾害控制也处于失控状态。
目前,由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形成与应用,给安全动态管控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工具,为实现现场动态达标管理提供了可靠管理体系。
2.3.1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由人的关系的管理向现场管理的革命性转变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由于录入权限大众化,每个管理人员都有录入隐患问题的权力,考核结果由系统自动生成,相当于每个人都有参与考核打分的权利,避免了过去体制下由少数人控制考核的情况,为了提高考核成绩拉关系走后门,减少处罚提高效益,把精力耗费在关系上,同时大大减弱了现场管控力度。现在由于系统提供了人人参与考核的平台,现场的问题如果和某单位关系好的管理人员不录入考核,如果不及时整改,但其他管理人员也会及时录入系统进行考核,彻底消除了关系考核带来的弊端,被考核单位只能通过加强现场管理来提高考核成绩获得效益。
2.3.2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考核实现了危险源的全过程管控,夯实了安全管理基础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的连续记录跟踪功能和自动预警功能奠定了全过程管控的基础功能,通过矿领导职能科室带班跟班动态巡查;矿领导职能科室管理人专项检查巡查,专检人员跟班盯防的动态检查,定期步行检查发现隐患除现场盯防处理外,升井后及时录入本安系统进行进一步跟踪落实,实现了全过程零漏洞动态管理。
2.3.3 本安体系对人的管理以不安全行为管控手段,更加完善了作业行为操作行为的管控,使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有了保证,进一步提升了对人的危险因素的管控
过去对人的安全管控是以“三违”的形式进行管理,种类简单,粗放,对员工作业行为管控不具体,不全面、不严谨、不系统。现在,以不安全行为为管控手段,是对每个工种的每个操作,分段全过程进行辨识管控,系统的规范了每个岗位每个工种的管理行为、作业行为和操作行为,使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有了管理保障。
2.3.4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每一部分都与效益挂钩参与考核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落地的关键
2010年4月, 随着神东公司各单位效益工资以五型绩效考核作为考核结算依据,本安考核占在五型绩效考核中的系数加大,各单位本安系统考核进入实质性应用落地阶段,柳塔煤矿坚决执行公司要求,在过去的试运行基础上,加大本安信息系统考核在本单位五型绩效考核所占系数,本安信息系统考核占五型绩效40/%的系数, 矿内各单位以此比例结算绩效工资,本安信息系统考核得到各单位前所未有的重视,录入本安系统的隐患得到了及时整改,各单位纷纷出台内部管理制度,把每一条且把每一条隐患都落实到现场具体管理人员和具体职工,隐患整改效率显著提高
2.4 切实把握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达到安全与生产的和谐统一
2.4.1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充分条件,没有安全环境,生产无存谈起,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安全是生产的充分保障
管生产的前提要管好安全,管生产不是一定要管安全,是必须要管安全,管安全就是管生产,生产施工过程90%以上是安全施工,就连采煤面管理顶板的支架占综采设备比例也相当大,动态达标工作所占比例也很大;掘进面顶帮管理占掘进作业量很大比例,加上通风、瓦斯管理,动态达标管理,比例相当大,一通三防、地质防治水、动压防治等等。所以在这个特殊环境下,不管安全不要说不能保证人身安全,就是生产不可能正常的。
2.4.2 生产以安全为前提,产量以安全为保障
以安全预控能力计划产量;以风定产;以治理瓦斯能力定产;以治理水害的能力定产;以治理火灾的能力定产;以治理地质矿压能力定产,以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定产。否则安全就是失控,事故就会发生。
2.4.3 精细化管理
安全投入要以安全预控需要为前提,降本增效,精益化管理的前提是在高危控制下的基础上进行的,精益化管理是在高危环境下的精益化管理,不是在地面工厂里的精益化管理,他是有安全条件的精益化管理,有了安全保证后才能谈到精益化管理。很多井工矿管理者由于对自然不重视,违背规律做事,结果事与愿违,酿成事故。
3 零事故是可以实现的
(1)零事故可以实现是因为井工矿的事故是可预见的,不同于地震、海啸等不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井下可以预见的五大自然灾害目前的管控技术与施工措施已经过关,管理经验也已经较为丰富,水灾预防提出“先治后采、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十六字方针;瓦斯治理提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十六字体系,还有先进的支护技术的应用,六大安全保障系统实施,已经能够做到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应用实现了动态达标管理,实现了全过程管理,对井工矿整个系统有了安全管控办法和安全管控能力。
(3)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支持和应用给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4)对自然环境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了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思想,形成对安全管理高度统一的认识,促进安全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
4 结语
只要管控到位,就可以不发生事故,就能实现零伤害。用零伤害安全管理的目标实现井工矿安全管理的目的――多出煤,达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管控的认识与理解范文2
【关键词】人员;管控
1 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观原因
(1)新入矿员工对作业环境不熟悉,且有尝试、创新的想法,往往不能按章作业,造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个别劳务工文化程度低,从事一些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时,对此项工作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
(3)工作时间长的老员工,因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长且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思想比较麻痹,总认为自己一直这么干也没有发生事故,久而久之养成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
(4)个人不能认真参加安全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对不安全行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认识不足,在具体的作业中随意发生不安全行为。
(5)图省事、怕麻烦,侥幸心里作怪。偶尔的一次不安全行为估计也不会发生事故的心理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6)作业过程中思想开小差,心思没有用在工作上,导致作业程序不规范,发生不安全行为,甚至造成事故。
(7)作业地点流动性大的员工,由于违章隐蔽、查处难等实际情况,发生不安全行为。
(8)单岗作业人员主观安全意识松懈,睡岗、脱岗类不安全行为时有发生。
(9)外委施工队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应付、凑乎的思想导致不安全行为发生。
2 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客观原因
(1)由于经济利益的趋势,总考虑要完成生产任务才有效益,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特别在设备抢修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类不安全行为。
(2)作业环境(条件)较差、设备不完好、安全设施不齐全等因素形成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客观条件。
(3)安全培训不到位,员工技能和安全意识得不到有效提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井下各作业场所点多面广,各级管理人员客观上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5)对不安全行为的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对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并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6)班前会组织得不好,员工对作业场所情况了解不够,对相关要求掌握不到位,上岗后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7)缺乏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增大了员工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可能性。
(8)管理不到位,证件或防护用品不能及时更换,造成一些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9)当班工作安排不合理,任务过重,完成不了,简化程序,不按章作业;或任务过轻,员工有过多的富余时间做其它事情,造成无组织作业,发生不安全行为。
3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采取的主要措施
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执行力、强化各级领导、业务部门人员监管职能、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改善作业环境、消除设备、设施缺陷、教育员工自我约束,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
(1)规定各级管理人员查处不安全行为的责任和指标。查处不安全行为从矿领导、各级业务管理人员人人头上有指标,各级人员查处“不安全行为”次数超过规定,给予适当奖励。
(2)根据每月安全例会上不安全行为的分析报告,对频次多发、重大等级的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3)通过不安全行为曝光来警示员工。矿及区队分别设立不安全行为曝光亮相台。
(4)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事故案例的学习宣讲。以身边的事故或未遂事故为切入点,通过员工自己讲解,能更好的掌握记忆,便于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5)定期组织观看三维仿真安全动画片,通过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感受,加深员工对不安全行为的认识和理解,达到杜绝不安全行为发生的目的。
(6)矿按季度组织召开不安全行为座谈会,了解不安全行为人员的思想动态,深刻剖析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原因。
(7)按季度开展无“不安全行为”人员摇奖活动。
(8)按季度开展“本安岗位明星”达标考核活动。
(9)不安全行为纳入对区队、个人绩效考核中,根据已发生的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等级,对应扣除分数进行考核。
(10)执行全员风险抵押制度。风险抵押考核指标除与事故、重大安全隐患挂钩外,重点将不安全行为纳入抵押考核指标。
(11)开展“创建无不安全行为区队、班组”活动。
(12)班前、作业前各单位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4 不安全行为的预防措施
4.1 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
(1)加大针对性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
(2)建立月度培训考核机制,推动三级培训的良性运行。
(3)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手段定期举办不安全行为人员培训班和高危群体培训班。
4.2 积极改善作业环境
主要是不断改进作业现场条件,对巷道顶、底板、水、粉尘、噪音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
4.3 提高设备、设施完好率和可靠性
(1)对设备、设施要不断升级,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安全可靠度。
(2)持续开展设备设施消缺消缺活动,实现设备、设施本质安全,使员工不易产生不安全行为,而且即使违章,也不易造成事故。
5 不安全行为的过程管控措施
5.1 调动班组、区队主动管理不安全行为的积极性,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1)将不安全行为纳入对区队、个人绩效考核中,根据已发生的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等级,对应扣除分数进行考核,通过奖罚措施调动现场管理人员主动抓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2)执行全员风险抵押制度。风险抵押考核指标除与事故、重大安全隐患挂钩外,重点将不安全行为纳入抵押考核指标。考核除对发生不安全行为员工进行考核挂钩外,同时将本班发生的不安全行为与班组长、带班队长挂钩,全月发生的不安全行为与队长、书记挂钩。严格兑现奖罚,实现区队、班组对不安全行为的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
安全风险管控的认识与理解范文3
(一)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机制不完备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合理是我国企业的普遍问题,由于缺乏《公司法》所要求的运行机制,也给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形成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对自身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认识不够深刻。一部分煤炭企业的管理层对自身的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还有一部分企业对财务风险预判错误,对风险的估计不足,也就导致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具体针对煤炭企业来说,很多企业都缺乏较为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对于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也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撑。首先,一些煤炭企业的风险责任模糊,内部风险管理控制制度不完善。即便有些煤炭企业设置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制度,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与评价机制,这些规章制度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得到彻底的落实和贯彻,执行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其次,煤炭总体行业的财务风险较高。客观来说,煤炭企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普遍存在,如果一旦发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不少煤炭企业都会由此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煤炭企业资金管理不科学
目前,煤炭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样问题在煤炭企业逐步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会逐步显现,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会给煤炭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总体来说,煤炭企业的资金管理存在资金管理分散、利息支出过于庞大,企业层级和数量过多、财务成本快速增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首先,煤炭企业的下级单位较多,这些单位常常存在多头开户的情况,导致企业难以真实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给内部资金的调动、调剂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资金配置效率较低,闲置和短缺现象往往同时存在。由于资金管理较为分散,再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资金监控管理制度,导致对资金流向缺乏控制,资金管理难以形成统筹规划,财务成本逐步增高。其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煤炭企业大多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金回笼管理系统,应收账款控制力度薄弱,三角债问题普遍存在。最后,缺乏科学、全面的资金预测和控制手段,这样不仅不利于煤炭企业进行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将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困难。
(三)大部分企业负债比例较高,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企业负债资金占资金总额的比重构成了企业的负债规模。如果企业的负债规模过大,那么一旦收益下降,利息费用的支出却不断增加,将会十分容易导致企业失去偿付能力,甚至濒临破产。众所周知,财务风险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负债比例过高,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近些年来的大量兼并、重组等活动,给不少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资金金额不合理的情况也愈发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负债比例大幅度超过安全范围,据不完全统计,不少煤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70%,这样的比例无疑给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敲响了警钟。其次,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可以说,资金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偿付能力,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二、提升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的措施
(一)强化煤炭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大多数都是依靠煤炭主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继续加强煤炭产业发展的同时,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为企业找到更宽广的发展道路。鉴于此,很多企业开始逐步上马一些非煤炭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力、物流、装备制造等领域。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是一把双刃剑,在带动企业走全面发展道路的同时,也会催生一些新的财务风险,企业需要面临的种种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的等等,都将给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带来新的挑战。针对这样的现状,广大煤炭企业必须有意识地强化自身财务管理各项体制和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只有完成了这项工作,企业才有可能在发展历程中及时识别一些关键的财务风险,找准问题的主要矛盾,对症下药,在源头上遏制住风险的进一步扩大。要想实施良好的财务管控,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在股东大会、董事会、企业章程中约定好相关条款和具体的制度安排,将集权与分权完善结合,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公司整体的财务管控职能,同时也调动企业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积极探索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逐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将企业的筹资、投资、资本运作等问题实现统一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具体来说,针对一些大型、特大型的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集团财务公司模式,促进企业内部资金的统一管理。对于一些由于客观原因未能设立集团财务公司的大型煤炭企业来说,可以建设内部结算中心模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一个有效统一管理。针对一些规模较小,不具备建立集团财务公司和内部结算中心条件的煤炭企业,可以考虑结合银行对客户的系统支持模式,通过一定的改良,实现企业内部对于资金统一管理的诉求。
(三)优化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
负债比例过高是引发财务风险的本质,企业在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时候,就极易陷入财务困境,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带来严重影响。鉴于此,广大煤炭企业应该防微杜渐,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有意识地降低负债比例,控制资金成本,杜绝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具体来说,煤炭企业应该充分借助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所采用的贷款方式可以不仅仅局限在银行贷款上,还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资金,通过走“融资组合”的道路解决煤炭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有效地降低整体融资成本,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煤炭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确定自身的资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使得债源分布较为平衡,保障企业负债的偿还时间分布较为均匀和平衡。可以说,较为合理的债务搭配将有效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三、结语
安全风险管控的认识与理解范文4
关键词: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风险管控;有效性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各大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逐渐扩大,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电建集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力度,才能提高电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新时期背景下,施工单位要想充分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就必须充分做好财务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财务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希望对提高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的有效性的奠定坚实基础。
一、工程项目公司简介
某电建集体设计研究院,属于世界500强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在我国西南地地区组建并开展工作,1957年正式成立,主要经营在水利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和市政、道路交通工程的勘察、设计、科研、咨询、总承包等领域,具有国家颁发的专项资质证书40多项,也是我国对外承包商会组织评选认定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领先型企业。
二、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现状
在市场经济日臻完善和平稳发展的发展背景下,国家对电力、水利、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各类市场的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导致电建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而且在新时期背景下,“生态、绿色、环保、和谐”的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对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整改对策,来抑制资源的浪费,但取得的效果甚微,就目前某院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有效性而言,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在运行管理中要同时兼顾管理工程项目,但并没有预制配套制度,也没有制定出与之相符的管理组织结构,经常发生问题后难以找到责任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项目财务风险,不利于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2.缺乏对市场调控的整体把控,工程材料价格变化不定,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工程结算的难度,既浪费了资源,同时也挤占了工程投资额度。3.一味追求施工进度和成本,忽视了项目工程设计变更对投资控制的主体影响,也没有对工程设计变更进行科学合理的准备,从而为项目投资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4.索赔事故发生以后,责任难以辨识,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索赔的难度,甚至无法得到相应的赔偿。再加上在施工中没有成立专门的索赔机构,使得工程施工现场混乱无序,增加了索赔的进度和难度。
三、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失灵原因分析
1.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缺乏完善的制度。某院开展各项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生产运营各项经济活动的效益积累,任何工程项目建设或者修葺都必须有充分的资金才能确保其质量和使用寿命,而工程项目施工的工期普遍比较长,大约在1~3年,而且建设完成以后,需要和其他设备设施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发挥出应用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工程项目改建中,必须充分做好项目管理相关工作,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把工作重心放置在经济利益上,而忽略了投资管理,但对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效益而言,公司管理者投入的精力相对薄弱,因此机会忽视项目管理制度的健全工作。同时,从业人员对工程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度不足,工作中重视现场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导致很多风险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2.缺乏科学合理的物资管理。电建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企业,而物资投资所占的比例将近是75%以上,大量工程实例表明,物资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发生的概率。就此工程而言,虽然制定了物资管理规范和制度,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实际上,导致工程物资临时采购多和积压问题频繁发生,大大降低了物资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物资出库时缺乏系统科学合理管理和核算体系,导致现场工程材料十分混乱,进一步增加了工程项目风险管控的难度,在实际运行过程物资出库缺乏科学合理的交接手续,导致物资浪费异常严重,大大增加了工程施工成本,实践表明,如果物资交接手续不能在第一时间办理,就或者工程物资监管力度不够充分,就无法衡量和判定施工单位使用工程物资的具体情况,就会引发一系列工程材料浪费,同时因为设计单位工作进度不匹配,就会增加工程物资招标采购的难度,除此之外,如果工程物资市场供需不平衡,就会增加施工材料的价格,但施工单位迫于施工工期的压力,只能采购昂贵的材料,从而增加项目工程建设的成本,不利于集体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3.设计变更管理力度不足。由于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不能进行科学合理处理工程变更,就势必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项目设计费用不足总投资成本的1%,但是对工程造价和成本的影响度高达75%,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要求切实做好工程项目风险管控的实效性机就必须高度重视设计变更问题,提高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的主要措施。但某院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在实践中往往会忽略此环节的控制,没有充分做好工程设计变更换季的前期准备工作,完全由设计单位全权支配工程设计变更,施工单位对变更控制掌握度不足,是导致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失灵的主要原因。4.工程索赔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程项目施工施工发生工程索赔非常常见,也是增加工程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缺乏在科学合理索赔流程,从而经常发生索赔难以落实到实际位置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工程项目施工成本。
四、提高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的措施
1.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应当立足企业实际情况。大量工程实例表明,要想强化风险控制意识,就必须把“风险迁移效应”引入风险管理体系中,通过控制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风险来达到降低整体风险的目的。相关研究表明,多数企业建立的风险管控系统往往存在大而空、流于表面。这样的财务风险控系统并没有基于企业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和分析,往往选择复制其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模式,而且还要强化流程风险控制意识,并且把“风险迁移效应”之间引入风险管控实际运行过程中,所谓“风险迁移效应”指的是为达到降低整体风险的的目的,就必须充分把握每个经营环节的风险来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2.做好工程项目财务风险防控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步,确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风险评价标准,根据建筑工程主体针对的不同项目风险,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通常情况下,既要对单个风险事件进行评价,也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进行评价,分别称之为单个评价标准和整体评价标准。第二步,确定风险评价时的工程项目风险水平,同样也包括单个风险水平和整体风险水。其中整体风险水平是综合了所有风险事件之后才能确定的。当工程项目整体风险水平确定以后,需要和整体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因此,必须确保整体风险水的确定方法和整体评价标准的原则和方法相互适应,才能确保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质量。第三步,把建筑工程项目的单个风险水平和单个评价标准、整体评价标准和整体风险水平进行系统综合对比,才能确定风险发生后损失能否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才能确保风险防范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作为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同时,还需要采用科学的检测和防控工作。第二,选择科学合理的财务预警模型。施工企业经营种类不同,业务特点不同,其中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有利于某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便充分掌握工程项目的财务情况。明确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分析存在安全的具体原因,有利于提高财务风险管控的科学性。3.切实做好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应该采取的措施。由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周期比较长,而且需要的资金数额比较大,资金回笼时间比较久,因此,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风险监控,具有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综合风险评价法施工项目施工管理中最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具有简单、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识别和评价相关风险因素、可能发生风险的环节、列出详细的风险调查表;第二步,邀请风险评价相关的专家或者权威人士对可能发生风险的因素和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概算和评价;第三步,汇总整体风险水平。同时施工单位重视工程项目的资金预算工作,并定期对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审查,同时,要重视合同风险分析防控,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对相关的施工合同内容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及时对工程变更情况、工程材料价格变动等进行分析,最大限度上降低施工成本,对合同中存在的不平等。第二,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具有灵活、简单、容易理解,而且具有一定精度的特性,其总体思路是:把相对复杂的风险问题逐步细化,分为多个层次和多个风险要素,并对相同层次的各种要素进行对比、判定和计算分析,从而获得不同方案风险的水平,进而为风险防范措施提供数据依据,和综合风险评价法有很大不同,其主要特点是:能够细化工程风险评价因素和权重体系,确保风险评价更加真实合理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的具体内容,确定财务风险系数,评估如果发生财务风险以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并根据损失的具体情况,为财务风险管控部门提供相应的信息和资料。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要根据提交的报告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综合核查,然后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适的应对策略,工程项目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充分做好风险转嫁工作,施工企业要切实提高工程项目风险衡量的准确性。并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力度,根据各个项目编制年度资金预算情况,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的应收账清收制度,把相关责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好责任分配工作。4.完善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为确保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的有效性,某院要根据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的实际情况,建立多维度动态财务风险管控制度,从制度建设层面来为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施工单位要切实做好内控制度建设工作。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并建立健全监控制度,根据风险防控要求和相关规范开展工程项目风险监督管理工作。当财务风险管控制度建设完善以后,就应当规范财务风险管控制度实施流程,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控制度的执行效力,把相关工作落实。第二,建立多维度动态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对工程项目建设及时跟进,并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一财务信息口径,并且把相关的财务信息及时归纳整理,存档如案。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健全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确保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相关工作能顺利进行。第三,把静态财务风险分析和动态财务风险管控相互结合,根据财务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财务管理系统,把工程项目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控相互结合,严格控制项目成本,对项目成本的主要组成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最大限度上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风险和财务风险,确保施工单位能过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做好工程项目验收环节的财务管控工作。竣工验收阶段不但要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也是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工作的环节。竣工验收环节存在财务风险:竣工验收不规范,虚报项目投资完成额、竣工决算失真等,其防治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风险转移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主要的风险防范措施,其主要原理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转移,转移对象是承担风险的主体,比如:保险公司等。但是并不能行之有效减少风险的的危害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不确定风险因素多,工程变更的因素也比较多,因此,签订施工合同时,可以提出由发包方承担的要求,以最大限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损失;第二,对于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工艺比较复杂的施工环节,必须通过转包和分包的方式把风险转移给他人;第三,落实保险政策,保险是转移风险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在施工前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保险费用在,就可以把建筑施工中遇到的大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才能从根本上达到躲避风险的目的,目前为止我国保险的形式主要有合同转移和工程保险两种方式。第二,相关实例表明,建筑工程索赔即是一种权利的索赔,也是一种动态反应的过程,如果不能对工程索赔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就会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施工效率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而相关合同条件的变化和外界因素的干扰,是进行工程索赔的主要原因。因此,工程索赔必须贯穿工程想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尤其是在施工环节,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第三,内审部门要先行审核工程竣工决算,然后根据施工企业内控规范的要求,并委托相应资质的中介机进行审计,凡是通过审核项目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6.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需要工程项目流程所有人员参与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在落实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业务人员的性能和作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提高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的效率,就必须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把最新财务我风险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落实到每位工作人员身上,才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财务风险管控当中,才能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分析了某院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方面的工作,充分肯定了财务风险管控在工程项目中取得的成绩,也充分分析了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通过对某院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改进措施的研究,有效解决了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制度、物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降低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如果不能相关风险进行及时防范和控制,就识别会增加施工时间、浪费不必要的资源和金钱,甚至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通过行之有效防范措施,才能把风险控制在萌芽当中,从根本上减少建筑工程项目的损失,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能高效安全的完成。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作者:王世明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铁俊.浅析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控[J].会计师,2016,11:28-29.
[2]刘艳荣.略谈BT项目的财务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J].金融经济,2016,12:176-177.
[3]覃山力.浅析我国境外承包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管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5:91-92.
[4]崔志强,叶明.试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J].会计之友,2014,30:34-36.
[5]陈锋.基于风险管理的电网企业工程财务管控探析——以H电网公司为例[J].财经界,2017,03:119-122.
[6]高安荣.基于风险导向的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管控研究——以M公司为例[J].财政监督,2017,06:94-100.
安全风险管控的认识与理解范文5
近年来,管道工程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上不断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安全管理局面持续好转。但是,由于管道工程具有点多面广、管理人员分散的特点,一些企业受人员素质、HSE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
一、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1.有些单位的领导责任和属地管理落实不到位
有些单位的项目和机组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却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参与不多、监督落实不够,把安全工作全部交给安全人员负责,未能发挥单位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和领导监督作用。一些单位的干部员工头脑中虽然都有属地管理的概念,但主动履责意识不强,管理成效不明显。
2.安全管理要求和规章制度执行落实不力
有些单位的员工队伍整体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不高,对制度规定缺乏敬畏心,“凭经验、嫌麻烦、想当然”的心态加上工程进度和企业效益的驱动,使他们经常忽视一些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安全制度,一些重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得不到认真贯彻落实。
3.先进的HSE理念和工具方法未得到有效应用
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对管道局近几年大力推行的“管工作管安全”、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工作前安全分析、作业许可、安全目视化等HSE理念和工具方法重视不足、应用不够;有时这些单位虽然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但大多是应付了事、流于形式。
4.安全员配置不到位,现场安全监督乏力
有些项目部在确定人员配置时,只考虑降低成本,严格控制人员总量,未按照管道局《施工现场HSE管理岗位配备标准》配置安全管理人员,有的安全人员还兼职其他岗位的工作,导致项目安全管理力量不够。由于安全员责任大、压力大,容易得罪人,许多具备HSE管理能力的人员不愿意从事安全工作而改行转岗,安全人员队伍不够稳定。
5.现场管理粗放,风险辨识管控不力,工作决策和变更管理随意
有的项目现场属地负责人(机组长)随意任命,未进行能力评价就上岗,能岗匹配达不到要求;不按方案规范施工,甚至无方案就施工;高危作业时不配备监护人员;外雇人员疏于管理;施工设备带病作业;风险辨识和评价流于形式,只有安全员等少数人员参与,造成员工对岗位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认识不清;关键岗位人员、设备设施、材料等发生变更时,不按《变更管理程序》履行变更手续,随意安排调配。这些问题从多方面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6.HSE培训、健康体检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些单位HSE培训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更多的是依赖管道局和上级组织培训,而单位岗位员工安全培训抓得不好、不及时,有施工任务时没时间培训,没有施工任务时也不舍得在培训方面投入。
二、安全管理解决对策
1.持续推进基层站队
HSE标准化建设要加强安全工作的监督指导,将机组长和项目安全负责人作为企业安全工作建设骨干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单位和项目双管齐下,以点带面促进HSE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进一步完善建设标准和考评细则,规范考评程序,确保质量达标。总结分析已达标基层站队的经验,树立典型样板,组织宣传学习。不断提高基层站队HSE标准化建设达标率。
2.进一步强化
HSE风险管控按照五级风险防控机制(工作前安全分析、安全观察与沟通、作业许可、直线培训、安全经验分享)定期开展全面风险识别活动,及时更新HSE风险数据库,进一步评估局级风险,完善和局级风险管控方案,并将风险与行政责任挂钩。健全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继续推动HSE“两书一表”在风险管控中的应用,通过严格的检查和审核,提升员工的岗位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工程单位要组织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及时更新风险数据库,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方案和“两书一表”的编制与落实,对关键作业或岗位要形成作业指导卡。进一步梳理非常规作业活动,落实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班组岗位要组织开展全员“写风险”活动,按操作步骤、设备单元、属地区域辨识危害、评估风险、制定措施,实现风险控制措施与岗位职责健全、操作规程完善、HSE检查表制修订、应急处置卡和岗位需求型HSE培训矩阵编制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管理。要全面加强管理,做好工艺、设备和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的风险辨识和管控。
3.扎实抓好HSE教育培训
要将安全培训与业务培训紧密融合。组织编制HSE岗位培训标准,建立健全员工HSE培训档案,推动建立HSE培训师使用机制。开展HSE培训课件编制辅导,推动培训授课方式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参加HSE培训,带头讲授安全课。各级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严格落实HSE培训主体责任,完善HSE培训矩阵,要组织有经验的员工参与编制培训课件,鼓励并培养机组长、技术骨干等基层管理和技术人员成为专兼职培训师。培训要采取分专业、多方式、小范围、短课时的需求型培训模式,采用互动、交流、讨论等授课形式,积极主动组织开展基层岗位员工安全培训,严格培训考核,确保培训质量。
4.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要认真制定安全监督计划,对重点项目、自揽工程、分包商施工等进行巡视监督;对高危作业等关键环节,分包商、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节日前后、换季等重要时段进行专项监督。主要检查现场违章和隐患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防控措施以及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提前安全风险防范预警和措施。要从“查人、查物”向“查管理、查深层次问题”转变,找准根源,彻底整改,全力杜绝同类问题反复发生。
5.大力推进高危作业管理禁令实施
要全面推动有关高危作业管理禁令的落实执行。对违反禁令的要一视同仁,严肃处理;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进行严厉追责。确保基层管理者和岗位操作者人人了解禁令、敬畏禁令、遵守禁令。要加强禁令执行情况检查,对违反禁令的情况必须按要求严厉追责、严肃处理。
6.认真开展
HSE管理体系审核与考核审核是查找HSE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管道工程建设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要严肃对待外部审核。要以问题为切入点,认真查找管理原因,举一反三,从完善和改进制度流程、落实职责、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整改,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参与、主动介入、高度重视和支持。
7.持续强化应急能力建设
要持续修订各种应急预案,并强化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要对标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执法检查的7项内容,开展应急管理监督检查。继续推动“一案一卡”在基层的实践应用。完善应急预案备案审核工作,组织局级应急物资的登记备案。要实现重点岗位全面持“应急处置卡”上岗,同时通过集中培训、自主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通过模拟训练和实战演练,检验“一案一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推动基层岗位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
8.突出加强分包商安全管理
安全风险管控的认识与理解范文6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票据业务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间、银企间的结算和融资功能的作用越来越大,并对社会融资总量和融资结构产生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资金需求的增加,票据业务的发展得到提速。而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和利益驱动,票据业务泡沫的膨胀速度正在加快,风险种类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近两年在票据业务领域爆发的骇人听闻案件给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发展敲响了警钟。由此加强对票据业务风险的认识必将进入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给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正确认识票据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创新的不断变化,使银行金融服务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催生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改善了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融资渠道的拓宽,积极支持了中小企业融资和实体经济的发展,缓解了企业债务拖欠,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但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样也催生了票据风险及票据案件的演变和加快,已由过去的利用一般虚假交易,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假商品交易合同,关联企业串通等方式在银行承兑或贴现套取银行资金,演变为现在的直接成立公司,票据中介等形式直接违法办理票据业务,实施金融票据诈骗,而且大有逐年上升的态势。票据风险的深层认识和有效防范已迫在眉睫。通过案例,进而认识、分析现阶段乃至今后时期票据风险防范的必要和迫切。
案例一:浙江省杭州市900亿元非法经营票据贴现案。2012年7月10日至11日,杭州市警方展开集中打击金融领域非法经营票据贴现犯罪活动。对31个票据贴现窝点实施收网,共抓获涉案人员254人,冻结涉案账户4个,冻结资金1.6亿余元,查扣用于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107份,票面金额9.4亿余元。查抄非法贴现的承兑汇票复印件3车,公章386枚,增值税专用发票2箱,以及大量用于开展非法票据贴现业务的账册资料等凭证。经初步核查,该案件涉及的非法经营额达900余亿元,是迄今为止浙江省涉案金额最大的非法票据贴现案件。
案例二:福建省厦门市243亿元非法经营票据贴现案。2012年7月11日,厦门市公安局成功侦破一起票面总金额高达243亿元、涉及八省市的特大非法经营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案件。经公安部门查明,自2012年3月以来,犯罪嫌疑人牛某、宋某等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以福建经略投资有限公司名义,专门从事替他人非法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截至案发,犯罪嫌疑人牛某等人已非法替150多家企业办理贴现面额高达人民币243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涉及福建、浙江等八个省市,犯罪分子从中非法获利1000余万元。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当前票据诈骗案件仍处高发势头,商业银行票据风险防范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票据业务潜在风险的多样性、复杂性、多面性已给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和巨大损失。银监会已将票据融资风险作为信贷高速增长中关注的六大风险之一,进行重点监控。因此提高对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必要性的认识,已成为当前及今后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正确认识票据风险防范的紧迫性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世界地区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今年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政策的转变,生产方式的变更,经济发展的主动降速,客观上带来了社会资金面,企业现金流的更加趋紧,尤其是生产方式的转变,给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商业银行在这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业务发展中的风险管控更加显得紧迫。
首先是商业银行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下,如何在调整自身结构的同时,清醒认识和认真分析票据业务增长中的泡沫和潜在风险显得紧迫。在主动化解风险,抢占先机,赢取时间上要增强紧迫性,尽可能把不良资产降低到最低限度。
其次,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发展中,在客观分析市场走向,研究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研判票据业务运行轨迹,分析票据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上要增强及时性。正确对待发展与效益的关系,规模与总量的关系。正确把握市场、客户的需求,及时掌握票据业务的变化规律,掌握潜在风险可能发生的领域,以便更好地及时消除和化解风险。
再次,商业银行要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风险管控的措施上要增强紧迫性,筑牢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与之相辅助的还要加大对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风险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票据业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增强票据业务人员对票据风险防范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内部风险。
三、正确认识外部监管与票据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随着近几年票据业务的快速增长和票据犯罪案件的增多,央行、银监等部门一方面积极支持票据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票据业务的监管力度。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维护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安全。因此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票据业务监管与票据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首先,商业银行要正确处理好外部监管和自身业务发展的关系,积极配合外部监管部门加强票据业务管理,消除外部监管部门只检查、罚款、找刺、挑毛病等误区,全面理解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其次,商业银行要正确对待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提供相关信息、资料,及时反映票据业务领域可能发生风险隐患和案件线索,配合监管部门分析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一道化解票据的风险。同时还要积极整改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纠正错误,真正做到依法合规经营。
再次,外部监管部门要加大票据业务的监管力度,制定可行的监管措施,重视票据风险程度,督促商业银行限期整改纠正票据业务中的违规行为。坚持预防与检查相结合,坚持监管与支持相结合,坚持查处与纠正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导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票据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形势和环境,面对票据业务发展中风险频发、利益诱惑的态势和驱动,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票据业务属于低风险业务的认识,切实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提高票据业务风险的预警和认识级别,树立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既是要务也是生命线的认识。实现票据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协调统一,在票据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中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和审慎性监管原则。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要始终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与理念,依法合规经营,办理的票据业务必须严格遵循《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框架下,端正经营行为,稳健发展业务。强化内部风险防范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严格遵守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签发、承兑、贴现、审核等相关内控体系。监管部门要强化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检查,尤其是对票据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安全性进行检查分析。严格管控“表内表外、场内场外”,防止风险发生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二是坚持票据申请人资质审查原则。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和办理票据贴现中,对票据申请人资质的审查是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第一道关口,更是票据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票据风险产生和票据泡沫膨胀的主要原因往往就是对票据申请人审查环节出现遗漏和疏忽所致。在办理业务中不仅要审查申请人的资质,还要审查其关联单位的相关资质。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完整,把好客户资格准入关尤为重要。审查票据申请人还要加强对投资公司或贸易公司类客户的严格审查,这类公司往往是空壳公司、皮包公司、票据掮客、非法票据中介等,一旦签发票据和贴现成功,将会给银行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是坚持贸易背景及业务需求真实性审查的原则。商业银行票据融资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求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背景。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必须审查票据申请人以及关联单位、关联交易的真实背景。要加强商品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发运单、发货单等资料真实性的审查,确认票据业务用途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防止票据“空转”和“一票多贴”产生的票据风险。严格控制承兑规模和贴现总量,关注并分析客户办理承兑业务的真实需求,承兑总量对应的交易总量与企业基本需求是否一致,所签购销合同是否符合其经营能力及经营规律。尤其对小规模公司做大单业务、交易商品与业务范围明显不符等可疑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严防不法分子以套现融资为目的,以伪造购销合同等方式骗取银行承兑汇票和替他人贴现。
四是坚持规避、缓释风险的原则。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发展中,切不可以贪大而不顾自身实力超常规发展票据业务,更不能以低风险、流程短、易审批、高收益为由,盲目扩大票据业务。应坚持和发挥票据业务在规避、分散、缓释、转移风险方面的基本功能,使之真正成为缓释和降低金融风险的工具。商业银行要控制自身的票据规模,控制承兑和贴现总量,适度把握表外业务收益,提高票据业务的准入门槛。票据业务要真正发挥对企业间、银企间的结算和融资的功能,有效实在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坚持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平衡的原则,在满足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合理的收益,实现票据业务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五是坚持风险预防、隐患化解的原则。商业银行要充分认识票据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充分认识票据业务风险存在的长期性、隐蔽性和突发性,更要重视票据风险的危害性。加强风险预防和隐患化解相结合,才能有效控制票据风险的产生,进而促进票据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从本质上讲,风险预防与隐患化解是票据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内容上看,风险预防和隐患化解是票据业务发展不可缺失的条件。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到风险预防和隐患化解的重要性,认识到产生风险带来危害性的本质,才能把握票据业务发展的方向。正确处理票据业务速度与规模的关系,票据风险预防与隐患化解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掌控风险、预测风险、化解风险、消除风险。
注释
{1}数据来源于中国人银行的2012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