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的优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媒介融合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媒介融合的优势

媒介融合的优势范文1

【论文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介融合的四大驱动因素: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受众综合性媒体内容、主体性的地位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的满足;传媒行业的激烈竞争演变为合作;国际国内政策法规由控制转为支持。

“媒介融合”的概念,其英文单词Convergenc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有两个意思[1]:(1)线条、运动物体会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2)(用于比喻义)两种事物相似或者相同。

因此,媒介融合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会聚”“结合”,是将不同的媒介结合为一个共同体,是低层次的“融合”;第二层意思才是融合,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为一种,是突破媒介形态的内在的统一,是融合发展的最高阶段。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那么媒介融合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从低层次融合到高层次融合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个媒介之间包括内容、技术、所有权、组织结构、文化等要素的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统一的过程。正如AndrewNachison在“融合媒介”的定义中所强调的:“融合媒介”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2]。笔者认为,这才是“媒介融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联系,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它的产生,是技术进步、受众需求、传媒行业竞争和政府政策等这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数字、网络技术的推动

媒介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的力量是媒介变革的根本动力。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革命,使得传统的媒介边界走向消解,为媒介内容的共享提供了可能。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则是在实施这种共享,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接收到任何形态的信息内容。如在手机上看报纸、看电视、上网。可以说,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媒介间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前提。

二、受众需求的召唤

在媒介发展的进程中,受众的需求是支撑每一个创新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内驱力量。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综合性的媒体内容的需求。网络媒体一出现就带有传播内容多媒体性、信息容量超限性和信息链接无限性的特质,这些特质使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带来了人类信息消费方式的改变——由传统媒介的对信息分割式消费向综合性消费模式转变。可以说,受众对于不同的媒体内容的综合性需求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而被逐步激发的。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主体性地位的需求。在以传统媒介为主导的传播活动中,种种的不便使得受众迫切地需要改变这种不利处境,变被动地位为主体地位。受众对主体性地位的需求,要求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更丰富,接收更自由、无地域性,具有互动功能,这些需求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任何一方都很难满足。网络具有多媒体性、传播范围无限性和互动性,而传统媒介拥有巨大的采编队伍和大量的信息资源,只有传统媒介与网络相结合,才能实现双赢。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现代受众已不满足于信息同质化的大众传播,而倾向于适合小众口味的内容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网络媒介具有易检索的功能,这样,只需要将传统媒介丰富的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加工,受众就能在网上轻松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只有集中各自的优势,相互融合,对媒介内容加以整合和分类加工,再通过不同渠道传播到特定的人群,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信息需求的受众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传播内容和讯息,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要。

三、传媒行业竞争的驱动

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作为两种不同的传媒,必然存在竞争。两者通过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调整组合,最终将形成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经营模式。

1、传媒行业的竞争态势

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作为两大传媒,他们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实力的竞争,通过对媒介受众覆盖率、受众媒介接触时间和媒介经营收入等几个方面的比较,可以了解这两大媒介的竞争态势:

(1)传统媒介的受众覆盖率高于网络媒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传统媒介中,电视的受众覆盖率最高,占96.23%;广播居其次,达到95.04%[3];报纸没有专门的受众覆盖率统计数据,但按照一份报纸的实际阅读人数为3人统计,报纸媒介的覆盖率大约在24%上下。网络媒介的受众覆盖率相对较低,目前我国网络媒介的覆盖率为16%[4]。

但网络媒介是技术上最领先的媒介,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新媒介的逐渐熟悉,其受众覆盖率将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2)网络媒介正在挤占传统媒介的受众接触时间。

根据统计数据,报纸的受众日平均接触时间为39分钟[5],电视为176分钟[6],且呈下降趋势。而网民的周平均上网时间为16.2小时[7],日平均为2.3小时,即139分钟,已经趋近于电视的日平均收视时间,而且呈飞速上升形势。

——网络媒介正在挤占受众原先接触传统媒介的时间,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传统媒介正在流失受众接触的时间。

(3)网络媒介的经营收入赶超传统媒介。从2001年开始,虽然报纸、广播的广告经营额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其广告经营额占全国广告总经营额的比重却变化不大。电视的广告经营额占全国广告经营额的比重虽然在不断增长,但2005年和200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1.87%和21.6%[8],可见电视媒介的广告经营额增长放缓。

而网络媒介虽然起步晚,但是它的经济增长点多,且正处于新兴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总体呈上升趋势。传统媒介不想继续走下坡路,网络媒介也想更加快速发展,那么他们只有合作,才能使双方受益。

2、传媒行业的合作趋势

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各有优劣势,在竞争中合作是他们进行优势互补、战略重组,占据新世纪主导地位的现实需要。

(1)传统媒介渴望与网络媒介共舞。1999年1月9日,在美国举行的“新闻业与互联网”专题研讨会上,美国在线董事长凯茨说:“如果你们观察一下美国在线,你们会发现,我们没有记者和消息来源。但是,每天从美国在线获得他们感兴趣新闻的人,比全美国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总数还要多;在黄金时间,我们的读者和CNN或MTV的观众一样多。”[9]

有学者提出,在网络传播时代,要发展壮大,传统媒介必须具备:一流的新闻信息产品;一个影响面广、可靠的内容系统;一个迅猛增长的市场;与合适的网络媒体整合[10]。许多传统媒介已有品牌、资金和人力优势,但缺失因特网技术。网络传播时代的最大挑战是高成本的传统媒介产品的营销,因此,与网络媒介整合则是其致胜之道。从现实层面看,传统媒介利用自身资源与电信、ISP等有网络资源的单位整合,能快速实现优势互补和战略重组,降低成本,聚集足够的能量抗衡更强的竞争对手。

(2)网络媒介只有与传统媒介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才能实现双赢。网络媒介虽然具有很多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仍然有自己的缺陷。首先,正茁壮成长的网络媒介在不能自己采制新闻的情况下,需要汲取传统媒介的内容、人力资源等养分。原创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媒介的命根,网络事业飞速发展,却并不拥有能吸引大量眼球的内容。网络媒介从诞生起,就从传统媒介获得新闻源。其次,传统媒介长期形成的政治属性和政策优势、机构组织等方面的固有优势都是令网络媒介望尘莫及的,而这些因素对一个新闻媒介来说,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一日千里的网络媒介看到传统媒介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与传统媒介的整合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四、政策法规的支持

很多国家逐渐意识到分割管理对传媒发展的阻碍,便纷纷调整政策思路,开始为媒体松绑。

1、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政府与联邦通信委员会先后制定了许多解除电信媒体管制的政策和法规。如1996年颁布的《电信法》,它放宽了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制的限定,并打破对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1998年1月1日,在新的电信传播法案获得通过后,引发出一场电讯、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跨国、跨行业交叉兼并和产业重组浪潮,电讯拍电影、芯片放卫星、微机打电话、软件播新闻,业务的不断交叉,使美国的电讯、电视、微机、软件、互联网、卫星服务和媒体企业厮杀混战成一团。2003年9月,美国又制订了新的有关放宽广播电台经营的法令,如放宽一个企业经营的电台户数规模从占全国户数的35%放宽到45%等等[11]。

欧盟于1997年《迈向信息社会之路》,规定不同的网络平台都能一同传送电话信息、电视信息和电脑信息和数据,认为网络融合不仅是不同技术的融合,而且是不同业务(包括电信、电视、广播和电脑图像及文本数据业务,以及交互型多媒体业务)的融合,这种融合可以让用户通过地面广播网、卫星网、电缆网和宽带电话线(如ADSL)享用各种宽带数字业务。

2004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广播法》,允许进行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电信公司韩国SK电讯通过开展卫星DMB业务进入广播领域。

2、国内政策的松动

受到国际政策环境的影响,媒介领域的融合化和全球化大潮也波及到中国,对中国广电媒介、电信及互联网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国在1998年曾提出过互联网、电信网、电视网合为一体的设想,但后来因中国电信拆分,导致该设想无疾而终。不过,三网融合始终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并被认为是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十六届五中全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这在宏观政策层面点燃了新的希望火花。

目前看来,三网融合从技术上来讲不存在障碍,从现实必要性上来讲也不存在争议,在以IPTV和手机电视为代表的融合类业务的推动下,我国的三网融合在2006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行业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合作模式,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报刊杂志与网络的融合,到如今的电视、网络和电话三个产业的融合,媒介融合正在从理论向实践跨越,并成为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和重要表现。虽然“融合媒介”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目前都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今天媒介的融合趋势,其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从长远看,媒介融合的洪流是无法阻挡的,不止于内容的融合,更应是从媒介形态、结构、技术、功能、乃至传播方式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也许会出现更加奇特,功能更加全面的新型媒介,但是他们始终是由媒介融合发展而来,传承着各种媒介的优势,同时又会具有某些新的特征。

参考文献

[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陈浩文.再论“媒介融合”。

[3]数据来源:《2007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年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第12页

[5]数据来源:CTR市场研究

[6]根据CSM媒介研究全国127城市收视率调查2006年的数据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1月

[8]数据来源:《2007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年

[9]《双赢》.

媒介融合的优势范文2

关键词:媒介融合;图书出版业;机遇与挑战

所谓的媒介融合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终端和网络传输数字形态信息,使不同的媒体之间拥有了关联性与互换性。从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历史上来看,各类传播媒介的出现对图书出版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也使传播媒介的发展逐渐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而各类传播媒介的出现,压缩了有限的市场空间,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各大传播媒介间的相互融合则不可避免。

1 充分发挥内容资源优势

从人类接收事物的本质上来看,人类对于动态的图像、影音的接收能力比较强,对静态文字的接收能力较弱。因此,人们对现今市场上能提供动态图像、影音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媒介更感兴趣。而原始图书出版业想要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内容方面的优势,通过对业务领域的不断创新,逐步与时代接轨。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我国传播媒体产品在面向市场进行推广时,多数产品会针对客户的需要,在内容的开发上尽量增强产品的功能性与适用性,这也正是传统图书出版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缺少的。因此,要充分发挥图书出版业自身发展时间长、内容资源丰富的特点,就必须将自身的优势与其他媒介的优势相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并充分利用图书出版业在整个传播媒介产业中的地位,促使原始图书出版业向媒介融合时代的图书出版业转型,创造更多内容增值点。

其次,在充分利用图书出版业内容资源的基础上,要不断寻找内容热点,提升图书出版业的“保鲜度”。基于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来讲,“保鲜度”就是指图书内容要始终符合当下热点,对广大读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这也是图书出版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保持内容“新鲜度”的关键在于对图书内容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进行选取。

2 通过媒介融合挖掘内容资源

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寻找图书热点与内容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虚拟网络或者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图书选题的标准。在寻找热点的时候要注意读者重点关注的地方。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图书的要求以及读书的品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选择传播媒介的选择上虽然依旧是以内容为主,但如何利用寻找读者关注的热点内容满足读者的需求,就成为了图书出版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关键。而其中媒介融合就是有效措施之一,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的拓展新媒体的内容资源,使图书出版业通过媒介融合这一方式,来满足市场和人们的需求。

如果说内容资源是图书出版业发展的核心,那么作者资源就是图书出版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图书出版业要在保护好已有作者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开发作者资源。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逐渐兴起,许多网络依靠网络、手机的传播媒介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在读者中十分受欢迎。刨除网络小说自身优势外,网络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图书创作领域不可缺少的群体。因此,图书出版社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新时代作者资源,增强图书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出版社的经济收益。

3 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盗版

在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新传播媒介对市场产生冲击以外,盗版图书的出现,也使正版图书的销量大幅度的下降,并对我国图书出版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盗版书籍严厉打击。以目前的情况看来,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是解决盗版行为泛滥的重要方法,依照目前掌握的信息技术来看,保护技术已经无法对图书的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必须使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确保图书市场正常运行。然而,数字保护技术只是一种保护措施,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盗版图书的威胁,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健全了法律制度,才能消除盗版图书造成的不利影响。

4 积极探索消费市场 创新图书出版业策略

4.1 整合多种资源,选取最优题目

选题对图书内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利用多媒体进行选题成为当今图书出版社较为青睐的方法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选题渠道:(1)报纸图书,通过对报纸中优秀专栏资源的整理来获取最新的热点资源;(2)杂志图书,将杂志的快捷性与图书的文化性相结合,打造选题资源;(3)影视图书,图书与影视的联合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为熟悉,无论是小说翻拍电影或电视剧,还是电影、电视剧的同人小说,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与经济收益;(4)手机图书,手机图书充分利用了手机的便捷性,使人们可以利用琐碎的时间对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是很受读者关注的一种形式,出版社与其相结合,使手机图书成为图书出版的宣传,在选题的同时提高图书销量。

4.2 积极探索市场,寻求战略联盟

在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过程中,媒介融合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上的融合,还要加强图书出版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寻找合适的战略联盟伙伴。跨媒体经营是一种常见的媒介融合经营形态。图书出版业由于自身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因此在寻求战略联盟的时候,不仅可以与传媒产业合作,也可以与传媒产业外的运营商、电子商务产业、信息工程业等其他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在合作实现产业间的优势互补,不断弥补出版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传播媒体的出现,对图书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图书出版业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内容资源的优势,促进各类内容资源的整合的同时为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作者资源与选题资源。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产业间的相互合作,实现产业间的优势互补,使图书出版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媒介融合的优势范文3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媒体;机遇与挑战;转型

一、媒介融合及其动因

(一)媒介融合

美国传播学者、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普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形态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媒介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的一种媒介理念。

(二)媒介融合的动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基础。以科技作为支撑的新兴媒体具有无比快的信息流和海量信息,同时还具有互动性,能够与受众直接进行交流与互动。受众的地位也得以提高,其接收信息的方式从被动转为主动,实现了信息传播由固定终端向移动终端的转变。受众的需求是媒介融合的根本动因。受众是媒体传播活动的中心,处于主导地位,有了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和反馈传播活动才算完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媒体大量涌现并受到大众欢迎,为节省时间,人们已经习惯使用新媒体进行社交、浏览新闻、观看视频。新媒体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有了用户的需求其也就有了存在、发展和完善的动力。

二、媒介融合时代电视媒体面临的机遇

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报纸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综合延伸。在媒介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作为传统媒体,其发展的步伐已远远落后于新媒体,电视媒体需要进行媒介融合以保证其进一步发展。新媒体与电视媒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与服务空间都在不断扩大。电视媒体只要在融合中抓住机遇、转变思路,找到新的增长点依然可以有效地发挥自身强大的作用。

三、媒介融合时代电视媒体面临的挑战

新兴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电视相较于报纸和广播具有视听结合的优势,同时还具有示范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等特点。但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得不到体现。其次,受众可以通过新兴媒体进行碎片化阅读,使得受众的注意力从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兴媒体,传统媒体的生存受到威胁。新兴媒体能够解决在高速运转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时间不充足这一问题,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电视媒体却无法做到这一点。最后,广告是电视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广告主更愿意选择网络媒体对受众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这样既节约了广告成本,又产生了相较于大众媒体更好的广告效果。综上,在媒介融合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四、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时代的转型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电视媒体必不可少,它不仅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基层群众,还能娱乐大众等。同时,新兴媒体受到受众年龄、知识水平、信息接收水平等制约,不能对受众进行全方位覆盖。电视媒体和新兴媒体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两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其综合优势,二者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一)推动技术创新

电视媒体要重视科学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媒介进步的根本保证,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为内容生产开辟广阔的空间。电视媒体进行媒介融合,要顺应新媒体的交互性、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电视媒体要投入资金、技术、人才,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个性化推荐等项目的研究,同时还要对当下的VR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二)积极参与行业竞争

行业内的竞争主要是节目收视率的竞争,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来获得较高的收视率是电视媒体转型的又一策略。之前,电视节目普遍存在内容缺乏创意、形式陈旧,甚至严重同质化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对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不断进行创新才是唯一出路。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并在众多节目形式中脱颖而出。2005年是我国真人秀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代表性的节目有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这些节目都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在内容方面较为成功的当属季播节目《爸爸去哪儿》系列,通过展示明星与子女的户外生存情况,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电视节目创新在内容上要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在形式上要能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三)满足新时代受众的需求

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直接影响媒体的收益。受众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程度、职业、地位以及年龄的不同都决定了受众的信息需求存在差异,电视媒体要依据不同的受众需求进行内容推送。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其共有45个电视频道,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例如,CCTV-2财经频道,满足对经济类信息有需求的受众;CCTV-5体育频道,满足体育迷的信息需求;CCTV-11戏曲频道,满足对戏曲感兴趣的受众的需求。电视媒体也要注重在不同时间段受众接收信息的情况,应将强档节目放在接收情况较好的时间段以保证收视率。

五、结语

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电视媒体应正确看待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电视媒体要有危机意识,抓住机遇,发展自身,按照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市场需求创新技术,积极参与行业竞争,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电视媒体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媒介融合的优势范文4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告设计;创新性;广告创意

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发展与应用,同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也开始实现融合。这也使我国开始逐步进入媒介融合时代,实现了信息传播模式的创新转变[1]。对于我国广告设计行业来说,媒介融合模式使广告设计作品的传播面与影响力显著提高,广告设计作品需要面对更多受众。因此传统广告设计已经很难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效,必须要进行积极的创新。

一、媒介融合时代广告设计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我国广告设计行业也迎来了较多机遇。这主要是因为新媒体模式的全面发展与应用,使广告设计的市场得到了较好拓展,拓宽了广告设计作品的受众面。在这种情况下,广告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也会显著增加,使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更大潜力[2]。立足于这种背景,如果广告设计行业能够积极进行创新探索,丰富广告设计内容与创意元素,那么就可以把握机遇,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广告设计行业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也面临着较多挑战,特别是当前行业内部很多广告设计人员的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在媒介融合时代下依然只能随波逐流,很难进行创新突破。除此之外,当前我国整个广告行业的监管力度也存在不足,使广告设计人员很难保住自己的创新设计产品,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创新转变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二、媒介融合时代广告设计的创新性发展方向

(一)立足于媒介融合实现广告视觉元素创新

对于广告设计人员来说,应该积极了解媒介融合对于广告宣传效果的影响,充分考察广告视觉元素在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创新。结合当前我国社会民众的审美观念来看,大部分社会民众更容易接受创意图形,这主要是因为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社会民众每天接收的信息量非常多,而能够迅速吸引民众目光的内容很少。因此,广告设计人员应该突出创意图形,激发视觉元素创新,使广告投放以后能够迅速进入受众的眼中,并给受众带来较深的印象。在具体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应该实现创意图像和媒介融合的联动,在保证创意图像能够真正吸引受众的同时,也要发挥媒介融合的优势,使广告受众转变为潜在消费者。

(二)通过媒介融合平台丰富广告创意

媒介融合给广告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广告设计人员应充分把握媒介融合带来的便利,丰富广告设计的创新元素。比如奥利奥公司跟天猫商城进行合作,开展了奥利奥缤纷音乐盒的活动。这项广告设计通过媒介融合平台,引入了多项传感技术,将奥利奥放置于形状类似于唱片机的音乐盒上,在使用光感技术以后,放入饼干就可以播放音乐,而在咬一口饼干以后,饼干遮挡面积也会发生变化,引起歌曲的切换。不仅如此,在摆放公仔以后,还会播放天猫广告音乐。这种广告设计方式实现了广告作品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受众在接收广告内容后的整体体验水平,广告设计作品富有创意,并且能够产生非常显著的宣传成效。奥利奥与天猫商城联合开展的广告宣传,使奥利奥产品上线一天就直接售罄。

(三)结合消费者的心理状态明确广告创新方向

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商品整体定位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在媒介融合环境中,消费者能够对商品进行在线评论,广告信息传播也形成了双向传播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广告设计人员应充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使广告设计产品能够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最终提高广告传播的效果。这也需要广告设计人员能够站在消费者层面上思考问题,同时还要通过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平台,明确消费者对于广告设计产品的感知情况与体验水平。事实上,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由于各个社会民众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声,因此广告设计产品最好能够立足于消费者心理状态,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可。通过此种方式,社会民众就会主动进行广告设计内容的传播,使广告设计创新产品能够取得更好的传播成效。

(四)实现传统广告与新媒体广告的合理融合

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传统广告和新媒体广告的优势,并实现两者优势的融合,取得更好的广告创新成效。传统广告的成本比较高,传播面也比较狭窄。但传统线下广告能够给受众带来较好的体验环境与氛围,同时也能够给受众带来更多的温度。而新媒体广告则能够通过大数据等各类技术,进行广告受众的精准挖掘,使广告设计可以结合不同受众群体进行专项创新设计[3]。因此,广告设计人员应该把握这两种方式的各自优势,合理选择广告设计方法以及后续投放方式。一般来说,当前传统线下广告更适合品牌传播,比如网易云音乐在地铁站投放的广告等。而新媒体广告则更适合产品广告设计与传播,比如三只松鼠在抖音等平台投放的广告等。

三、媒介融合时代广告设计创新性的保障策略

(一)激发广告设计行业的创新活力

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行业迎来了较多的机遇。因此,对于广告设计行业内部各个企业来说,应充分把握这些机遇,激发内部创新活力。这也需要广告设计企业能够加强自身对于媒介融合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广告设计创新作品,并对当前我国社会民众的审美变化和潮流文化进行全面探索,逐步明确创新设计的方向,以便取得更好的广告设计创新成果。除此之外,广告设计企业也应该全面贯彻创新驱动战略理念,引导各个广告设计人员充分重视创新元素,真正激发创新活力,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优势。

(二)做好新时期广告设计的监管工作

虽然我国广告设计行业在媒介融合时代环境中具有较好的创新发展前景,但是当前我国广告设计行业整体上还比较混乱,出现了广告设计抄袭等现象。由于我国在广告设计行业法律政策方面的不足,这些行为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法律规范与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广告设计创新成果就无法得到较好保护,容易挫伤广告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主体企业的积极性。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立足于广告设计创新发展的层面,制定广告设计成果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明确广告设计成果抄袭的法律界限。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积极处理社会行业中存在的广告创新设计产品的争议,促进我国广告设计行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4]。

(三)加大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

广告设计创新活动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因此,我国应加强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力度,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职能,促进高校、社会企业等各个主体能够形成教育合力。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体系来看,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使社会企业能够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而对于高校来说,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设计的相关元素,积极在校内开展广告设计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使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够得到较好的开发,从而实现广告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行业迎来了较多创新发展的机遇。对于各个广告设计人员来说,都应该充分明确媒介融合给整个广告行业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要立足于媒介融合传播渠道进行广告创意设计与延伸。在这个过程中,广告设计人员也应该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积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使广告设计创新点能够与社会大众在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的审美点相契合。除此之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在媒介融合时代下做好广告设计行业的监管,利用法律政策保护广告设计创新作品,促进广告设计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新媒体时代MG动画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新运用[J].传媒论坛,2020(6):123-124.

[2]杜翔宇.媒介融合时代广告设计的创新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2):183-184.

媒介融合的优势范文5

[关键词]媒介共生 利益冲突 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原有媒介生态环境。对传统媒体构成冲击,传统媒介秩序发生了改变,不同媒体互相竞争,最后不同媒体根据自身特点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台作伴随竞争的过程。电视、网络属于媒介生态中的共生单元,二者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着竞争。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电视与网络融合带来的问题。

一、电视与网络的共生

1、媒介共生论。共生概念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利提出,作为一种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德贝利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保持某种程度永久性的物质联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生物界,平等的众生之间既有互斥又有互补。对于他们来说,斗争――妥协是共生的方式,而自然环境的改变则会带来共生关系的变化。

长期以来,三大媒体犹如三足鼎立,互相竞争,最终共同朝前发展。网络从出现时大有消灭传统媒体的态势,转而与传统媒体共生共融,掀起了融合发展的浪潮。如同生物界的“共生”一样,现实生活中多层次、多色彩、多样化的传播,就是源于不同的媒体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当原有媒介体系的平衡被新媒介打破的时候,新一轮的媒介大战就在所难免。不过,正如媒介体系的活力,增强了媒介体系的作用;各个媒介通过竞争,各自都不断得到类似生物之间的关系,媒介之间也是既互斥、又互补的。……竞争从整体上促进了完善,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达到新的平衡。”

2、电视与网络的融合存在着必然的趋势,这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电视具有权威性、时效性和高清晰等特点,网络则拥有互动性、个性化和海量信息等特点,电视的优势即是网络的劣势,反之亦然。因此,二者融合的实质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需要。另外技术、市场驱动、政策等的力量也推进着二者的融合。

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从8月8号到16号,央视网等9家拥有奥运转播权的网站,日均访问人数1.38亿,达到中国网民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央视更是通过新媒体转播权的二次售卖获取近6亿元的收入。与此同时,互联网、手机媒体、户外媒体、IPTV等新媒体纷纷在奥运前布局,以期在奥运经济大蛋糕中分一杯羹。

电视利用网络媒介的优点,在八们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提供新闻信息,提升新闻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加收视率和市场份额。斯屈普的一项研究表明,媒介总公司坦帕新闻中心投入使用后的5个月,WFLA新闻8频道的整体收视率比上年同期增长3%。电视与网络融合的另一个好处是通过多种媒体协同效应,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果。通过电视和网络,将新闻搜集的成本分摊给多个信息传输平台和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而广告投放和品牌推广则可以通过跨媒体的运作达到增值的目的。

网络与电视的融合。为网络快速发展提供新的途径。网络可以利用电视的权威性、丰富的媒体资源、强大的创作队伍等优势丰富网络传播内容。电视媒体拥有的资源。声誉、公信力等则丰富了网络资源。

网络超文本链接既是网络新闻传播的最大优势,同时又由于其容量大信息流快速传播导致了信息泛滥现象:如用媚俗八卦新闻提高点击率,导致了虚假新闻的传播,这也是长期以来网络媒体自身的一大软肋。网络与电视的合作可以趋利避害,增强自身的权威性。

3、电视与网络融合的方或。媒介融合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根据不同媒介组织的实际和市场情况有不同的融合方式。喻国明教授认为美国媒介融合的方式有“项目融合型、资源分享型、全面合作型和融合一体型”,这种归纳从宏观的层面提出了不同媒介行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的方法,强调融合过程中媒介行业的管理、文化和盈利模式的发展路径。但是。由于不同媒介之间利益的冲突以及政策限制,融合之路充满重重障碍;朱金玉先生认为电视与网络的融合包括“技术融合、终端融合、网络融合、行业融合和内容融合”。操作层面融合的成功案例来自国外。2000年,美国媒介综合集团投资4000万美元在坦帕市建造了一座传媒大厦,将《坦帕论坛报》、网站3~Tampa Bay Online、电视台WFLA―TV一起搬入办公,虽然这几家媒体有各自独立的人员、办公区域和运作机制,但实行资源共享。内部设有统一新闻指挥台,有专人指挥、协调采访,从而实现了操作层面的完美衔接。

二、电视与网络融合的困难

1、技术之争与市场之争

目前我国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是三个独立的运营网络。它们的传输速率和技术功能以及终端设备各不相同,且互相不能兼容。虽然“三网融合”呼声很高,工作也早已开展,但成效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既得利益的调整是两电融合的难点和焦点。由于两电的主要运营者基本上都是国有单位,又都是各行政机构的附属企业,都存在行政垄断。因此,两电融合不仅仅是企业的合作,更取决于各自主管机构之间利益的重新分配。其次,两电的市场准入壁垒主要是体制上的壁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政策问题。广电的网络完全有条件作为计算机上网的手段,但因政策限制,很难得到ISP经营许可;电信部门的网络在解决宽带接入后,技术上也完全可以传输广电的视频业务,但因政策限制也不能开展。

2、操作层面融合的困难

在操作层面上,电视与网络融合的关键是二者之间要有相似的价值观和组织文化。电视、网络是新旧媒体的代表,二者在组织经营理念上存在着差别。如果只注重形式上的合并,忽视文化和价值观的融合,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网络巨头美国在线(AOL)并购时代华纳后新成立的美国在线,“新旧”媒体的融合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随着网络广告行业开始下滑,美国在线的广告经营额也开始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另外。两家企业的经营方式与企业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也大大增加了整合的难度。从美国在线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尽管广泛的跨媒体平台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通过资本运作、成立跨媒体集团的过程中,其实际效果往往要受到公司整合、企业文化冲突的影响;同时,如何借助于“网络+传统媒体”的新平台真正有效地提高广告效果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我国媒体行业也正进行着大规模的集团化整合,即通过行政这一主要方式,组建广电集团、报业集团,乃至包括广电、报业、出版在内的综合媒体集团。然而,跨媒体的融合,往往面临着业务整合、企业文化冲突、人事冲突等等问题。因此国内媒体集团应特别关注合并后的整台,积极探索如何发挥跨媒体协同效应、如何融合不同媒体的企业文化。当然,在我国当下背景下,要真正实现这些目标显然更加困难。需要更长的过程。

媒介融合的优势范文6

利用媒介融合方式做好纸媒深度报道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和电视、网络等媒介相比,在新闻的时效性上仍然难以形成有力的竞争。但媒介融合不仅是媒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扩大,而是通过信息传播手段的改进,从更多层面满足受众的需求,提升新闻信息传播效果。地市级报纸坚持提升自身新闻传播的优势,让纸媒更好地服务读者,这是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采写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实现新闻传播的独家性,成为纸媒吸引读者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热点新闻事件发生后,受众通过电视、网络等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而对事件有客观系统的认识,多是以浏览纸媒的方式为主。地市级报纸应以区域内的新闻事件报道为主要抓手,关注社会发展新动态,客观报道重大新闻事件,通过和网络以及电视媒体等的信息互动,实现地市级报纸的深度报道,满足读者的需求。

2014年5月,沈阳市统计局了《2013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沈阳晚报》联合沈阳网在报道中对这份报告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以贴近沈阳民众生活的真实的数据为参考,深入报道和分析了沈阳民众在交通、居住、通信等多方面的数据,用鲜明的数字解读了这份报告,也客观地反映了沈阳的社会发展和变化。通过报道对政府报告的详细解读,政府文件的内容不再是枯燥的数字,报纸的内容也更加吸引受众。

媒体的传播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向受众传递社会信息,同时实现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职能。为了实现目标,地市级报纸的信息传播除了要利用好新技术传播效果外,还需要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实现信息的合理有效传播,这就要地市级报纸加强和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的合作。

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就已经提出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只是当时受到传播技术的限制,媒介融合仅仅停留在几种媒介之间信息的互动交流传播。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融入,使得媒体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信息传播朝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融合给地市级报纸的信息传播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地市级报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的地市级报纸,在信息的采集上,加强对信息源的整合,这是保证信息真实、及时并且贴近地方受众的重要方式。

地市级报纸加强信息源的整合,首先要打破纸媒传统信息采集的思路,除记者以及编辑多调查采访外,还需要培养通讯员,广泛寻找新闻线索,新闻记者也要培养自身的全媒体记者素养,广泛利用手机、微博、微信等渠道获取信息源,联合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获取新闻信息,增强地市级报纸信息的多样性。在全媒体时代,记者的素养成为地市级报纸信息采集的重要保障。在新闻传播中,对新闻信息的采集可以说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信息整合的过程。地市级报纸记者拥有全媒体记者素养后,可以利用网络等来搜集新闻线索,也可以利用纸媒的互动板块或者微博,组织与读者的互动话题,吸引读者参与,这样的新闻报道具有较好的贴近性。以沈阳市为例,《辽沈晚报》《沈阳晚报》《华商晨报》是沈阳地区发行量比较大的纸媒,在纸媒的信息传播中,为了适应媒介融合的环境,这几家纸媒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的态势。为了展示各自的竞争优势,这几家纸媒在新闻采编上,利用媒介融合对信息传播进行改革,这对纸媒新闻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地市级报纸版面的创新

纸媒版面设计是将信息从审美的角度呈现给读者的最重要的方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各家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纷纷改进信息传播方式,以求提升媒介信息传播的审美层次,在满足受众信息量需求的同时,增强信息传播的美感。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多媒体融合的步伐,从目前国内形势来看,大规模的媒体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媒体之间的融合主要还是纸媒与网络之间的融合,以及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融合。作为以视觉审美满足受众需求的地方纸媒,做好纸媒的版面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纸媒的信息传播通过文字和图片进行传播,因此进行地市级报纸版面改版创新,就要在版面策划和图片的配搭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在纸媒的版面策划中,图片和文字以交互排版的方式出现,特别是在图片的拍摄上,有的时候甚至达不到编辑的要求。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可以通过报纸美编和记者一同采访的方式,拍摄符合新闻报道文字内容的新闻图片,增强新闻图片的审美意境。《辽宁日报》在版面设计方面,成立了专门的视觉设计中心,让报纸的美编参与到新闻采访中去,更进一步加强了报纸版面设计者和新闻信息采集者的沟通,在报纸版面的设计上就更能形成融会贯通的境界,带来报纸版面设计效果的提升。

同时,国内的地市级报纸大多出版了网络版,这是媒介融合的最初级阶段,对于纸媒来说,可以利用网络的版面,增加报纸的“声音”,让观众感受“有声”报纸的魅力,配上有较强审美效果的新闻图片,这样地市级报纸的新闻传播审美特性就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重视受众的信息反馈

随着传统媒体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地市级报纸利用自身的网络版、微博、微信等渠道,也初步实现了和受众的互动。

为实现地市级报纸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传统的纸媒,多采用在纸媒上留下热线电话、QQ等方式,等待读者主动联系报社,有的更为先进的是利用微博、微信等形式,与受众展开互动,但这种信息反馈与互动的效果往往收效甚微。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地市级报纸加强和受众的互动,还需要有更多的探索,这其中利用纸媒的网络版,并且对网络版报纸的功能进行开发是最有效的方式。借鉴英国《泰晤士报》的经验,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泰晤士报》对网络版的设计,在版面上就比纸媒的丰富,并且通过网络的超链接功 能,为读者延伸新闻信息的阅读,实现对受众的服务性,纸媒还利用网络版,实现与受众关于新闻传播内容的交流,这对我国地市级报纸来说,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