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垃圾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垃圾的定义范文1
一、垃圾分类的历程回顾和概念解析
(一)北京市开展垃圾分类的简要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前,垃圾分类和废品回收基本上是一个概念。记得小时候,牙膏皮、桔子皮、墨鱼骨等各种可循环利用的物品都可以卖给废品收购站或药店。据北京环卫集团考证,北京日报早在1957年就有“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的报道,这是在正式刊物上最早出现的垃圾分类的概念。
1996年,北京市西城区大乘巷社区在环保组织的倡导下,开始推动以废品回收为主要内容的垃圾分类。2000年,住建部确定北京等8座城市试点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进入政府主导层面,开始“可回收”、“不可回收”两分法的推广。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到2008年圆满举办,北京的垃圾分类一直围绕实现奥运承诺开展工作。
2009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引领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进入新的阶段。面对激增的人口,城市每年需要拿出500亩土地用于垃圾填埋,城市运行不堪重负,同时面临垃圾围城的严峻形势。《意见》中首次明确了采用“焚烧发电、生化处理、卫生填埋”三大成熟主流技术进行综合处理,将垃圾处理结构优化为4U3U3,彻底改变主要依靠卫生填埋处理的方式。
2013年,为改变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同时确立了“全程管理、系统衔接、科学分类、适应处理”的垃圾分类工作基本原则。按照大类粗分的标准,将居民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类。《意见》后,在朝阳区“三街两乡”先行开展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试点,取得了明@效果。2010年以来,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展了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工作,到2015年,先后在3759个小区建立了规范的垃圾分类投放站点,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车,入户发放分类垃圾桶、垃圾袋,在社区招募“绿袖标”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2万余人,宣传、普及和现场指导居民投放垃圾,垃圾分类覆盖人口达到800万人,占比达到可推行垃圾分类小区的80%。此外,在制度建设方面,北京市在2011年创新性地制定了代表国内地方立法先进水平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12年3月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式施行。
(二)对垃圾分类概念的解析
首先,上位法中生活垃圾概念缺失导致垃圾分类方向不明。按照我国固废法中的定义,垃圾为单位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对于生活垃圾则没有明确的定义。参考其他国家对生活垃圾的定义,则包含了垃圾分类的基本技术路径和政策思路。比如德国,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家庭垃圾和其他城市生活垃圾两类。家庭垃圾包括普通家庭生活垃圾、大件垃圾、生物垃圾、可生物降解的庭院和公园垃圾、可回收物(包含玻璃、废纸、纸板、轻质包装材料、金属等);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包括街道清扫的垃圾、餐厨垃圾、市场垃圾、其它混合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不包括矿产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以及二次垃圾(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需要继续处理的垃圾,如飞灰、炉渣、破碎物、淤泥、动物残留物等,不包括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可作为原料或产品的垃圾)。日本对生活垃圾的定义是指日常家庭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废弃物(家庭垃圾)以及商业活动场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商业垃圾),不包括工业废弃物以及法律规定的具有传染性、有毒性、爆炸性等特性的有毒有害的废弃物。
其次,城市管理体制分割导致了对垃圾分类的狭义理解。长期以来受政府管理体制的局限,垃圾管理表现为各自为战的“碎片化”状况。生活垃圾处理由环卫部门负责,废品回收由商务部门负责,危险废物处理由环保部门负责,装修垃圾由住建部门负责,电子垃圾由工业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的执法由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循环经济政策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如此等等。环卫部门发起的垃圾分类工作,多年来在环卫部门的职责范围内打转转,分出厨余垃圾几乎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部。一方面,厨余垃圾的分出率仅有5%左右(开展垃圾分类小区的平均水平),高投入低产出,财政绩效不佳,垃圾分类效用饱受质疑;另一方面,进入终端处理设施的垃圾中几乎没有可用之物。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垃圾分类标准,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就已经达到了资源化率70%的水平。相对于2016年北京市每年872万吨的生活垃圾清运量,20万拾荒大军每年分拣出约500万吨的再生资源,而这部分贡献并未计入垃圾分类效果。
最后,“两网融合”是对垃圾分类的理性回归。从历史发展的进程和垃圾分类概念的国际接轨来看,垃圾分类的主要内容和突出矛盾在于再生资源回收。同时,要从根本上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出路在于循环经济政策方针的落实。从城市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角度看,伴随着国际市场原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疏解非首都功能力度加大,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低、小、散、乱的经营难以持续,需要及时构建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市场,避免可再生资源流入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从战略上保障城市运行安全。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北京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的改革措施中,明确了将原来由商务部门负责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职能划转城市管理部门,职能上的一体化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创造了条件。垃圾分类应是对包含再生资源在内的所有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由环卫部门推动的以分出厨余垃圾为主要内容的垃圾分类系统与商务部门管理的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两网融合”是新时期垃圾分类的应有之义。
二、垃圾分类的问题表现和路径解析
(一)北京市垃圾分类的问题表现
垃圾分类知易行难。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早,先后经历了以废品回收为主的“二分法”,到以厨余、可回收、其它垃圾的“三分法”实践,以及由试点突破到提高覆盖率的管理目标的调整。从环卫部门自身原因来看,一是没有摆脱“放几个分类垃圾桶”的纠结;二是末端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的“瓶颈”始终没有突破;三是“政府推动有余,全民参与不足”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片面追求垃圾分类达标覆盖率,进一步造成了考核标准的偏差,使垃圾分类流于形式,脱离了其应有的社会基础。
从问题表现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垃圾分类关系民生保障、关系城市环境、关系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站位不高、抓手不足、措施不严;二是垃圾分类宣传“最后一公里”环节没有解决好,物业公司等单位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还存在居民不了解垃圾分类方法的情况;三是在社区收运环节存在混装混运问题。分类收集车辆配备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挫伤了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四是再生资源市场低迷,回收人员减少,回收网点严重萎缩,各级分拣集散中心尚未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快递包装、电子垃圾快速增长,给垃圾分类提出了新的课题;五是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不完善,约束性不足,执法难度大,考核体系不够配套,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长效机制。
(二)垃圾分类的路径解析
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分类的问题,需要从路径上明确垃圾分类的三大关系。
一是明确垃圾分类目标和手段的逻辑关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目标,垃圾分类是手段,不能为了分类而分类,本末倒置。北京市在“十三五”时期环卫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垃圾处理的“金字塔”体系。处在顶端的是减量化,即减少垃圾的产生,往下两层分别是再利用和资源化,前三个层级涉及循环经济的范畴,主要措施包括限制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净菜进城、不剩餐、旧货交易、废品回收和垃圾分类等。再往下是热回收,也就是垃圾焚烧或进行生化处理,最后一级是无害化。垃圾分类中的干湿分开,是对后两级垃圾处理的直接支持。
二是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联动的结构关系。以法治为基础,在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中,要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社会宣传动员等手段,打造垃圾分类的环境基础,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组织协同、市民自觉,最终养成全民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在形成行为改善和环境改善良性互动的同时,p少社会整体成本。从其他城市的经验看,采用积分奖励等经济手段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的前期阶段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长期实施将面临效用递减和财政保障的困难。
三是认同末端决定前端、循序渐进的时空关系。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需要时间。特别是终端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生化处理设施需要加快建设,如果只有单一的填埋工艺,垃圾分类难免重蹈覆辙。此外,正规的再生资源收集、分拣、打包、转运、资源化利用等设施需要明确空间布局并加快建设,正规的运营队伍需要及时形成。当前,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萎缩,正是正规企业进入并替代“拾荒大军”的时机,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制定精准的财政补贴政策。
三、垃圾分类的思路探究和措施建议
(一)垃圾分类的思路探究
垃圾分类作为典型的公共管理问题,是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关系中的城市文明,并与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法治精神、环保意识、自律意识等密不可分,是一个综合系统的社会治理工程,必须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家庭、个人等各个主体的积极性,缺一方而不可为。在当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环境短板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更要坚持首善标准,加快构建全行业、全领域、全过程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合作互动的工作机制。坚持“两大原则”、立足“三大属性”、紧扣“四大环节”,通过突破难点、落实责任、建立互信、持之以恒,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提升首都生活垃圾管理水平。
1.坚持“两大原则”,科学制定管理思路
一是“末端决定前端”原则,即前端垃圾分类方法取决于末端设施的处理方式。北京市生活垃圾有机质多,含水量大。一直以来,垃圾分类的技术路线是“资源回收、干湿分开”。近年来,随着末端处理设施的建成投产,北京市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干的垃圾进行工业化机械再分选后,有价值的东西再利用,剩余部分焚烧处置;湿的垃圾主要是生化处理,转化为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到“十三五”中期,焚烧处理能力将达到1.82万吨/日,生化处理能力达到6350吨/日,基本满足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二是“习惯决定效果”原则,即分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分类习惯。垃圾分类是文明进步、公民意识提升的结果。很难想象在环保意识不强、习惯于胡乱丢弃的环境中,垃圾分类能够推行下去。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好的社区都离不开居民的积极配合,自觉分类;少数市民未能很好地支持配合分类,根源还是“怕麻烦”、“图方便”的惰性思维,缺乏自觉意识和内在动力。因此,提升市民的分类意识,要突出抓好宣传发动工作,要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从娃娃抓起,提高垃圾分类知识、方法和流程的知晓率,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是基础性的工作。要采取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抓好领导带头、机关示范,发挥居(家、村)委会、社会组织、环保志愿者等的指导作用,把活动做深、做细,不断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变“要我分”为“我要分”。同时,要加大政府投入,配套完善垃圾分类各环节相应的基础设施,最大化方便居民群众,最便捷地完成分类。
生活垃圾的定义范文2
一是税目39.15下的“塑料的废碎料及下脚料”。其定义是包括明显不能再作为原用途使用的破损塑料物品,以及
制造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刨花、粉屑、边角料等),某些废料可用作模塑材料、清漆基料、填充料等。
二是税目39.01―39.14项下的“已制成初级形状的、单一的热塑性废塑料”。其定义是“不适用于税目39.15的
已制成初级形状的单一的热塑材料废碎料及下脚料”。
归类重点
区分的重点是税目39.01―39.14的“已制成初级形状的、单一的热塑性废塑料”,它应符合以下条件:
成分――单一的热塑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热加工成型时不发生根本的化学变化,因此其制品可以再行软化重新加工
。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硝酸纤维素塑料等。
与“热塑性塑料”相对应的是“热固性塑料”,它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热加工成型时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变化。
用这种塑料制成的成品不能再行软化而重新加工,即使在更高的温度下,也不能再熔而只会碳化。例如:酚醛塑
料、脲醛塑料、密胺塑料等。
例:“聚乙烯废塑料粒”,由于是热塑性塑料,因此应归入税目39.01;“环氧树脂废塑料粒”,由于是热固性塑
料,因此应归入税目39.15。
状态――初级形状
所谓“初级形状”,根据第三十九章章注六的规定是指下列各种形状:
1、液状及糊状,包括分散体(乳浊液及悬浮液)及溶液。
2、不规则形状的块、团、粉(包括压型粉)、颗粒、粉片及类似的散装形状。
例:“聚乙烯废塑料粒”,由于是热塑性塑料,因此应归入税目39.01; “不规则聚乙烯废塑料块”,由于是不
规则形状,因此应归入税目39.15。
必须是已制成的
所谓“已制成”应包括各种加工方法,如:清洗、去除杂质、剪碎、碾磨、造粒及再生等(所谓“再生”是指把
塑料成型中的边角料,或其他来源的废塑料,经过适当处理而使其能用于制造质量较低的制品的物料。也称“再
生料”)。因此,单一的热塑性废塑料经“制成”后是初级形状的,应归入税目39.01―39.14;而本身为初级形
状的单一的热塑性废塑料,如塑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刨花、粉屑、边角料等,应归入税目39.15。
归类注意
出于保护国内环境,国家明令禁止生活垃圾进口。因此,对于“废塑料”的归类应注意:
正确区分废塑料与城市垃圾、生活垃圾,若为城市垃圾、生活垃圾,则禁止进口。
对明显还可作为原用途使用的塑料物品,不能按废塑料归入税目39.15项下。
归入税目39.15的热塑性废塑料若为共聚物,应按共聚物中重量最大的那种共聚单体单元归类;如果没有任何一种
共聚单体单元重量为最大,共聚物应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一个税目。
规范填报
“废塑料”的商品申报应根据《海关进出口商品名规范申报目录》要求报清以下条件:
品名乙烯、聚甲醛、环氧树脂、聚硅氯烷等。
外观(物理形态) 初级形状(液状、粉状、粒状等)、单丝、条、杆、管、板、片、膜等。
来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刨花、粉屑、边角料等,或是次品、塑料瓶经清洗破碎得到等。
生活垃圾的定义范文3
实
施
方
案
第一中学生活垃圾
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目标,不断推进全县节约型社会建设,根据《**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和《**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源头减量制度的实施,在学生中开展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理念灌输及实践,按照**市有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部署,扎实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处置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县第一中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 工作目标
落实强化国民教育基础性作用,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作出积极贡献。引导和强化全校师生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实现从“要我分”到“我要分”的主观意识转化,达到垃圾分类宣传率100%,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100%,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实现生活垃圾从源头减量。
二、实施步骤
(一)
广泛宣传,营造工作氛围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工作,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学校广播、横幅、黑板报、班会课、展板开展大规模的持续深入的校园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人人皆知生活垃圾分类活动并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尽力、人人作为”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投放准确率。
(二)
完善硬件,纳入常规
1、科学调整垃圾桶布点
规范设置统一密闭、统一颜色、统一标识收容设备,将不同分类的垃圾桶合理布点,保证垃圾收集点、垃圾桶整洁、规范、齐全,周围环境整洁。及时添置垃圾分类设施设备,不断完善,使分类垃圾桶做到方便使用。制作明显标识,在分类垃圾桶上张贴,帮助指导师生、家长分类投放垃圾。
2、改造垃圾箱房
对垃圾箱房进行美化提升,明确四分类容器放置区域、张贴分类标识,在箱房上公示物流去向和每日分类垃圾产生量。并建立完善校内生活垃圾分类台账制度,记录生活垃圾种类、数量、去向等信息。
3、引入“绿色账户”垃圾分类激励机制
借助**二泉生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有限公司推出“绿色账户”垃圾分类激励机制,覆盖群体广泛参与的“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数据平台。配套提供具备二维码扫描的身份识别卡;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融合技术,实现垃圾投放的有源可溯;积分管理系统具备积分录入、查询、兑换和管理功能,积分管理系统与积分终端实现网络互连,回收物资、积分等数据应实时上传至积分管理系统。
为了调动全校师生正确分类的积极性,开展“垃圾换积分”回收活动,按标准分类投放垃圾的可累计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成学校办公用品。数据化平台对各办公室、各年级教室回收资源垃圾种类、数量进行登记,并录入积分管理系统,保证数据采集准确可靠。
以“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为理念,引导师生正确对垃圾进行分类,还可获得若干积分换取相应积分及实物奖励。让师生不仅感受到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乐趣,而且也从“绿色账户”兑换活动中得到了实惠。
(三)
明确制度,确保常态长效
1、组织机构
建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日常宣传指导和管理、监督和检查;校党总支、办公室、政教处、总务处等各部门形成合力,全体师生积极参与。
组
长:略
副组长:略
成
员:略
2、明确分类标准
结合《**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分类标准,垃圾分类的社会可操作性和程序可操作性,自治区政府生活垃圾分类宜遵循“大分流,小分类”的原则,其中“大分流”的大件垃圾、园林垃圾、餐饮垃圾和装修垃圾这五类生活垃圾实施专项分流收集收运处理,其他类生活垃圾根据可资源化程度和性质分为资源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其中资源垃圾细分为纸类、塑料、金属、玻璃、衣物。
3、落实定期巡查
建立校园“督导员、宣传员、管理员”三支队伍。发挥“三员”队伍引导、监督、检查的积极作用,将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内,各部门落实专人检查监督分类回收情况,管理到点、到人。
4、规范运输渠道
进一步规范收运行为,结合**县垃圾清运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加强对分类收运人员清运工作要求和作业规范的培训,由专人定点上门回收四分类分类垃圾,大件垃圾等、杜绝收运过程中的混装混运、不文明操作和扰民作业,提升公众对清运行业的满意度。改善分类收运车辆的车容车貌,车身张贴分类标识,接受市民对分类收运全过程的监督。
由**生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有限公司负责在**县第一中学回收的生活垃圾主要为资源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其中未污染的报纸、杂志、书本、纸张、纸板、清空的饮料瓶、塑料瓶、文件夹等垃圾为资源垃圾,电池、灯管、过期药品等垃圾为有毒有害垃圾。
(四)
总结反馈
针对各处室和班级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学校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处室、班级优秀个人(全体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范围,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成绩显著的处室、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实施要求
(一)
生活分类垃圾投放要求
1、办公楼:每层配备容量120升塑料两分类垃圾桶一组(资源蓝色、一般灰色各一个),纸张垃圾箱一个;每栋楼配备容量120升塑料有害垃圾桶1个。
2、教室:每间教室配备容量120升塑料两分类垃圾桶一组(资源蓝色、一般灰色各一个),纸张垃圾箱一个;每栋楼配备容量120升塑料有害垃圾桶1个。
3、公寓楼:每层配备容量120升塑料两分类垃圾桶一组(资源蓝色、一般灰色各一个);每栋楼配备容量120升塑料有害垃圾桶1个。
4、太阳城校区垃圾房要求:配备3分类收集桶,包括一般垃圾4个,资源垃圾4个,有害垃圾1个,消杀桶1个,分类钳3个。
5、总校区垃圾房要求:改造现有垃圾池为垃圾房(一般垃圾桶摆放区域面积不小16平米;资源垃圾及有害垃圾桶摆放区不少于10平米;一般垃圾和资源垃圾摆放区域隔开),于配备3分类收集桶,包括一般垃圾10个,资源垃圾6个,有害垃圾1个,消杀桶1个,分类钳3个。
6、建筑垃圾堆放点:校园内规定设置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用于校园建设产生的建筑装潢垃圾的临时堆放,并由施工方将硬垃圾(包括水泥、沙子、砖块、瓷砖、混凝土碎块等)和软垃圾(包括木花、木屑、碎板、碎木条、软管、墙纸等)进行有效分类后进行袋装化处理,由机关事务管理局联系我公司安排专运车辆上门收运进行清运;
7、大件废弃物回收点:校园内设置的大件废弃物回收点临时堆放点,用于校园建设产生的大件废弃物(废旧课桌椅、电器等)的临时存放,由各班级负责收集到回收点,由专运车辆上门收运进行清运;
(二)
收集时间
1.每天早晨上课前,中午上课前,晚自习前由值日生清理教室垃圾,收入教室垃圾桶内,水瓶和一般垃圾桶装满后,在下午放学铃响后30分钟内送到学校垃圾房,由垃圾分类回收监督员登记后统一存放。
2.纸张和有毒有害垃圾,每天由各班垃圾分类监督员送到教学楼一楼的回收处,放入指定垃圾桶内,由保洁人员处理。
(三)
宣传画面说明
1、办公楼、教室、公寓楼每一个垃圾分类桶摆放点,张贴相应醒目的投放标识、标志。
2、餐厅及后厨张贴垃圾投放标识标志及说明。
3、垃圾房张贴四分类投放要求、投放指南、投放类别。
(四)
清运工作
1、资源垃圾由**二泉生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有限公司根据情况定期进行称重清运,按照市场价回收建立积分档案,并每月初向学校发送电子版档案。
2、有害垃圾桶满后,校方联系公司进行清运。
3、总校区一般垃圾按原有清运人员清运至垃圾中转站;太阳城校区由校方安排人员清运至垃圾中转站。
(五)
图片样式
餐厨垃圾
投
放
点
厨余垃圾
投
放
点
一般垃圾
投
放
点
资源垃圾
投
放
点
有害垃圾
投
放
点
附件:1.具体垃圾回收方法及兑换规则
2.垃圾分类标识及示例
3.**县第一中学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说明
垃圾回收方法及兑换规则
兑换时间:每月一次(具体时间待定)
上门预约回收垃圾时间暂定每周1次(具体时间待定)
具体可兑换规则如下:
分类
物品
回收单位
兑换积分
纸类
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等
1公斤(1000g)
70分
塑料类
塑料瓶、硬塑料等
1公斤(1000g)
250分
金属类
铁、铜、铝等制品
1公斤(1000g)
100分
有害垃圾
电池\灯管\硒鼓
/
/
具体可兑换商品如下(具体商品详见APP积分商城):
物品名称
单位
所需积分
兑换值(元)
中性笔
支
100
1元
中性笔芯
支
50/100
0.5元/1元
抽杆夹/加厚抽杆夹
个
100/300
1元/3元
文件袋
个
100/200
1元/2元
牛皮档案袋
个
100/200
1元/2元
软抄本
本
100
1元
黑皮笔记本
本
600/800/1200
6元/8元/12元
得力胶水
瓶
200/300
2元/3元
橡皮
块
50/100
0.5元/1元
曲别针
盒
200
2元
大头针
盒
200
2元
文件夹单夹
个
600
6元
文件夹双夹
个
800
8元
四组文件筐
个
2000/2500
20元/25元
双面胶
卷
100/200
1元/2元
文件盒3.5CM
个
500
5元
文件盒5.5CM
个
600
6元
订书机
个
1500/2500
15元/25元
订书针
盒
150
1.5元
A4板夹
个
600/1000
6元/10元
A4打印纸
箱
16000/18000
160元/180元
长尾夹(1、2)
盒
1800
18元
长尾夹(3、4)
盒
1500
15元
长尾夹(5、6)
盒
1200
12元
A4彩纸
包
1200
12元
A4封面纸
包
2500
25元
红蓝双头铅笔
支
50/100
0.5元/1元
以上兑换物品会根据广大用户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垃圾分类标识及示例
类别
分类标识
定义
示例
资源垃圾
表示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金属、织物、橡胶、家具、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及其他大件垃圾等。
主要有纸类(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等)、金属(铁、铜、铝等制品)、玻璃(玻璃瓶罐、平板玻璃及其他玻璃制品)、塑料制品(泡沫塑料、塑料瓶、硬塑料等)、橡胶及橡胶制品、牛奶盒等利乐包装、饮料瓶(可乐罐、塑料饮料瓶、啤酒瓶等)、纺织类等。
有害垃圾
表示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生活垃圾,包括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灯管、家用化学品和电池等。
主要有电池(蓄电池、钮扣电池等)、废旧灯管灯泡、过期药品、过期日用化妆用品、染发剂、杀虫剂容器、除草剂容器、废弃水银温度计、废打印机墨盒、硒鼓等。
厨余垃圾
表示家庭、餐饮、机团单位食堂、集贸市场等产生的易腐性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废弃食材、废弃食物、废弃食用油脂等以及家庭产生的木竹、树枝、花草、落叶等。
主要有剩菜剩饭与西餐糕点等食物残余、菜梗菜叶、肉食内脏、茶叶渣、水果残余、果壳瓜皮、盆景等植物的残枝落叶、废弃食用油等。
一般垃圾
除上述类别之外,未能单独收集的各类生活垃圾。
主要有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纸杯、照片、复写纸、压敏纸、收据用纸、明信片、相册、卫生纸、尿片等)、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破旧陶瓷品、难以自然降解的食物残余(大棒骨、大贝壳)、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烟头、尘土等。
首先是资源垃圾,是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和织物等。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瓶、玻璃瓶、布料、毛线玩具、牛奶盒、纸制品等。
其次我们再看一下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弃置药品、废杀虫剂、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及其容器、废水银产品等。大家看图,比如上面的干电池、手机电池、节能灯、过期药品、药品包装、油漆及油漆桶、指甲油、消毒剂等,
遇到此类垃圾,大家千万不可以随意丢弃,一定要投入有害垃圾桶内,由我们分类办公室的专业人员进行统一处理。
第三是厨余垃圾,是指家庭、学校中产生的菜邦菜叶、瓜果皮核、剩饭剩菜、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主要分为这四类:食材废料,剩饭剩菜,过期食品,果皮果核。
第四是一般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的、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混杂、难以分类的生活垃圾,包括废弃卫生巾、一次性纸尿布、餐巾纸、烟蒂、清扫渣土等。
比如下面这些
以上就是**市生活垃圾的四分类,我们罗列出来了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分类图示,希望大伙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共同创造绿色美好**。
第一中学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说明
一、垃圾分类配备说明
1、办公楼:每层配备容量120升塑料两分类垃圾桶一组(资源蓝色、一般灰色各一个),每栋楼配备容量120升塑料有害垃圾桶1个。
2、教室:每间教室配备容量120升塑料两分类垃圾桶一组(资源蓝色、一般灰色各一个),每栋楼配备容量120升塑料有害垃圾桶1个。
3、公寓楼:每层配备容量120升塑料两分类垃圾桶一组(资源蓝色、一般灰色各一个)。
4、太阳城校区垃圾房要求:配备3分类收集桶,包括一般垃圾4个,资源垃圾4个,有害垃圾1个,消杀桶1个,分类钳3个。
5、总校区垃圾房要求:改造现有垃圾池为垃圾房(一般垃圾桶摆放区域面积不小16平米;资源垃圾及有害垃圾桶摆放区不少于10平米;一般垃圾和资源垃圾摆放区域隔开),于配备3分类收集桶,包括一般垃圾10个,资源垃圾6个,有害垃圾1个,消杀桶1个,分类钳3个。
二、宣传画面说明
1、办公楼、教室、公寓楼每一个垃圾分类桶摆放点,张贴相应醒目的投放标识、标志。
2、餐厅及后厨张贴垃圾投放标识标志及说明。
3、垃圾房张贴四分类投放要求、投放指南、投放类别。
三、清运工作
1、资源垃圾由我公司根据情况定期进行称重清运,按照市场价回收建立积分档案,并每月初向学校发送电子版档案。
2、有害垃圾桶满后,校方联系我公司进行清运。
3、总校区一般垃圾按原有清运人员清运至垃圾中转站;太阳城校区由校方安排人员清运至垃圾中转站。
四、图片样式
餐厨垃圾
投
放
点
厨余垃圾
投
放
点
一般垃圾
投
放
点
资源垃圾
投
放
点
有害垃圾
投
生活垃圾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效应;农民生活;Logit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4-6204-03
奥地利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森斯坦·罗丹视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现行资本”,他认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获利能力”[1]。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减少社会收入分配差距[2-5],通过市场扩张、空间集聚和引致创新效应三种影响方式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等[6]。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设施范畴中的一种,其投资也对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业资源的利用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能作用于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城乡差距的消除等[7]。农村基础设施中,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大致有资本密集型、资本延长性和制度基础设施三种[8]。也有学者从投资的角度,将农村基础设施分为生产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以及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三种[9];还有学者从作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将农村基础设施分为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10]。从研究视角看,农村基础设施的相关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供需主体的供给模式、需求意愿及相关制度分析,如王春福[11]基于萨缪尔森公共产品理论和奥斯特罗姆多中心理论提出的公私合作的PPP供给模式;二是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筹集以及建设完工后项目管理等出现问题的研究,如温思美等[12]的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而且长期受多头管理影响;三是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工运行后,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以及农民的满意度研究等,如Antle[13]利用总量生产函数法,针对47个发展中国家和19个发达国家,得到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的农业产出弹性为0.248,张亦工等[14]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检验了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发现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国家动员机制弱化和市场运行机制发育不足的问题。
大量学者虽然研究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但鲜有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农村每天约产生1.2亿t生活废弃物,化肥年使用量为4 637万t,农药年使用量为120万t以上,并以10%的年速度在增长,农膜及秸秆污染严重[15]。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仅着力于加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不顾农村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势必会加剧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抵消农村现有的发展成果。面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挑战,中国农村地区如何在保持已有的发展水平的前提下,解决现有问题,促进新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攻坚的难题。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必须增加投资量并优先对农村地区进行投资[16,17]。中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指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8]。因此,本研究以农村垃圾房和沼气池建设为例,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试图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生态保护的促进效应,旨在获得有利于国家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实证依据。
1 数据描述与变量选择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实际调查,调查方法为随机与抽样调查相结合,样本容量为涉及四川、甘肃2个省的5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24个镇、48个村的共731个农户家庭。调查内容涉及农户家庭在土地和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源禀赋情况、家庭生产经营情况、农村生态环境情况、农户政策响应情况以及农户在各种相关问题上的意愿情况等。
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在种植业上,由于使用了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生产资料,农业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会造成非点源污染。同时,在养殖业上,规模养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畜禽粪便,会造成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二是农民生活。农民在居家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如潲水、洗衣水等),如果不加以合理处理而随意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水源污染;三是农村工业。农村的工业企业由于缺少有效监管,常常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得企业的发展,排放的工业“三废”对农村环境会造成点源污染。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会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立体、交叉式的污染,影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上也会有所成效。如垃圾房的建设可以促使农村地区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避免污染土地和破坏农村村容。沼气池的建设可以便于农户处理家庭生活污水以及畜禽粪便,不仅可以循环利用资源,还可以减少污染。
基于以上考虑,结合课题组调研数据,本研究以样本地环境状况(EC)为因变量,因样本地环境状况是一个具有二元选择性质的因变量,如果样本地环境变差,定义因变量y=1;如果样本地环境没有变差,定义因变量y=0。选定生活污水(潲水除外)处理方式(WWD)、潲水处理方式(LWD)、畜禽粪便处理方式(PWD)、农业生产环境意识(PEA)、工业三废(APS)、废旧电池处理方式(WBD)、沼气池(GH)、垃圾房(RH)为自变量。将样本农户分为四类:有垃圾房和沼气池类别、有垃圾房类别、有沼气池类别、无垃圾房和沼气池类别。设y=1的概率为p,则pi服从一个Logistic分布,本研究建立的Logit模型的方程如下式所示。
1)模型一:有垃圾房和沼气池类别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效应分析
根据模型中的变量,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如表2所示。
运用SPSS 19.0对样本数据进行模型的拟合检验,采用后向逐步剔除Wald法进行运算得到表3的结果。
回归结果表明,垃圾房、沼气池在样本农户中的覆盖比例不高,两者都没有建设的农户占总样本容量的40.36%。在垃圾房、沼气池都同时具有的样本农户类型(模型一)中,回归结果与本研究的研究假设一致。APS符号为负的原因是,一方面在自变量的选项设置上,工业三废(APS)是选项值越大,对保护环境越有利,其他变量的设置则相反,选项值越大,对保护环境越不利;另一方面是样本容量中,只有极少地区有农村工业企业排放“三废”在污染环境。潲水处理方式与环境变差呈现同向变化的关系,这是因为养殖业的利润很低,只有少数农民进行养殖,潲水作为废水直接排放到农田或周围的河流中造成污染。在生活中,农户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废旧电池的处理方式越科学,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环保意识越强,就越能促使当地农村环境质量不下降。对比具有垃圾房的农户类型(模型二)与具有沼气池的农户类型(模型三)发现,垃圾房更能诱发农民对农村环境的保护意识,即农户看到垃圾房的反应就是应将生活垃圾丢在此处,而改变以前随处乱扔的习惯;相比之下,沼气池却不能引导农民的环保意识,绝大多数农民认为沼气池的惟一用处就是产生作为燃料的沼气,却不能想到它对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的降解净化作用。对比垃圾房、沼气池两者都有的样本农户类型(模型一)和垃圾房、沼气池两者都不具有的样本农户类型(模型四)后发现,由于缺乏处理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等保护农村环境的载体,即使农民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对于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处理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3 结论及建议
回归结果表明,垃圾房和沼气池对农村环境保护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这进一步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可行的路径。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以保护农村生态为目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率还比较低,而且种类比较单一;②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认识水平有限,不能分辨一些行为是否会污染环境;③农民对保护农村环境的基础设施的功能认识的水平有限,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已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针对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城市辐射农村、工业技术处理“三废”的方式,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以农村“三废”为工业企业原料,促进资源循环利用;②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建设能满足各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如在干旱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抗旱排涝的沟渠等;③加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宣教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认知水平。一方面有利于农民从行为源头上认识到恰当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用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2] WHITTINGTON DALE, VENKATESWARLU SWARNA.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Potable Water Supply Projects to Househol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 ADB Economic Staff Paper,1994,53.
[3] ADB(Asian Development Bank). Fighting Pover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the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R]. Manila,1999.
[4] KOMIVES K, WHITTINGTON D, WU X. Infrastructure Coverage and the Poor: A Global Perspective[R].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Washington,DC.2001.
[5] CALDERON C,CHONG A.Volume and quality of infrastruct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4,1:87-106.
[6]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3:483-499.
[7] GALE JOHNSON D.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M]. 林毅夫,赵耀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8] WHARTON, C. The Infrastructure for Agriculture Growth,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M].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
[9] 彭代彦.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解困[J].经济学家,2002(5):79-82.
[10] 鞠晴江,庞 敏.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4):89-92.
[11] 王春福.农村基础设施治理PPP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6):64-67.
[12] 温思美,张乐柱,许能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财政资金管理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1-9.
[13] ANTLE J M. Infrastructure and aggregat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ternational evidence[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83,3:609-619.
[14] 张亦工,胡振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增收研究——一个农业财政资金整合的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0-97.
[15] 叶 进,周宏彬.构建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探微[J].农村经济,2009(3):47-49.
[16] TIMMER P. The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A]. EICHER C, STAAZ J.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3rd edition[M]. Baltimore, MD: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8.
生活垃圾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逆向物流 生态环保 经济收益 废弃物 成因 运行
1.引言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例如:“2001年发生了震惊全世界的9.11事件、2004年造成死伤无数的印度洋地震海啸、2009年众多人侵染的甲型H1N1流感”等等。每一次的危机和灾难都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如今的一个巨大的危机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就是环境污染。
近年来物流业物流成本始终降不下来,这也促使每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加强了对物流成本的重视,然而当他们在审视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的同时,也同样应该看到企业结构的不合理对生态造成的成本,这里所说的对生态所造成的成本就是环境污染。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发展逆向物流具有巨大的意义。
2.逆向物流的概念及研究
逆向物流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逆向物流是指:对已经废弃的产品进行再制造、在使用、再循环的过程。 广义的逆向物流是指:除了狭义物流所指的之外,还包括减少资源使用和退货管理等。并且在2003年,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也给出了逆向物流的定义,即为计划、实施、控制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从制造、分销或使用点到恢复点的过程。
逆向物流不论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企业成本控制的角度看,都无疑是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而如今从环保意识和立法的角度来看,逆向物流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在我国逆向物流的研究依然属于一个新的领域,逆向物流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多数文献集中于某个具体的行业或某种特殊产品的个案研究。相对发达国家来说,逆向物流并未引起我国企业的广泛重视,大多数企业的逆向物流意识淡薄,只有很少的企业有自己的产品回收体系。虽然有不少关于逆向物流的研究文献,但具体落实到中微观层面的不多,且往往是问题对策方面的研究。对于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生物来说实施逆向物流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企业实施逆向物流具有巨大的意义。,
国家的宏观政策给循环经济中的逆向物流的发展以极大的空间,但是我国生态环境处于“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状态中,与逆向物流密切相关的废弃物处理现状不尽人意。
3.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废弃物总量也在不断增加,虽然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情况下,废弃物回收率也在不断的好转,然而中国所谓的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很多是一些小企业的粗略加工,造成了二次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全国2005年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576.8万吨,生活垃圾的10%左右被以各种渠道回收再利用,20%左右用于焚烧,其余被填埋或堆放,目前我国600多座城市的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达到1.2亿吨,中国的垃圾已占到全世界年产垃圾的1/4以上。如此高的垃圾量,对我国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次废水的排放量也在与日俱增,严重的污染了河流,土地等等。“三废”污染形势及其严重,污染事件每天都有发生,甚至每分每秒都有发生,如果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要以牺牲清洁的环境为代价,不知道这个“交易”是否值得。有人预测,30年改革期间累积的环境成本就可能高达2007年GDP的1/3。更有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所有的这些都在向我们昭示着环境的恶化的严重性,生态平衡正在被我们亲手摧残着。因此发展逆向物流,刻不容缓。
4.逆向物流的构建原则和成因
4.1构建原则
逆向物流的构建不能脱离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目前已有的物流体系,在原有的物流体系系统上添加逆向物流,完善企业的物流系统。
一般来说,下面几项都应该是企业重点关注的物品回流:
(1)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
(2)产品的包装
(3)使用后的产品即废品
(4)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的产品
(5)来自顾客各种原因的退货。
4.2逆向物流的成因
(1)经济的收益性
在当今社会中,企业面对着日益强大的消费者群体,许多公司将逆向物流看成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武器。逆向物流经济上的动机有两个:一是增加废弃处理费用,通过回收再利用,减少废弃物量节省费用。另一个是通过将再生配件和产品卖给其他消费者或利用在生产过程,以节省原材料的费用。
(2)环境的压力
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环境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使得逆向物流越来越受到实践运营领域和管理研究的共同重视。在很多国家,废品控制已经是一个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一些国家甚至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强调生产企业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责任,或者运用税收政策控制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来促使企业以“循环利用”理念取代“一次使用”的观念。而在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今天,“绿色制造”成为市场竞争的又一武器。
5.逆向物流的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5.1回收
回收是将顾客所持有的产品通过有偿或无偿的方式返回销售方。这里的销售方可能是供应链上任何一个节点,如来自顾客的产品可能返回到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也可能是下游的分销商、零售商。
生活垃圾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居民楼;发电;节能减排
0 引言
分布式电源是促进风电、太阳能等分散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解决能源短缺及偏远地区电力供应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当今能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分布式电源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电源的重要补充,与大电源、大电网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适合分散利用的光伏发电、风电和微小型天然气发电技术的逐步成熟,出现了分布式电源的概念。分布式电源通常指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工业余热余压余气等资源。
综合利用各种清洁能源发电,主要是为了利用分散资源和满足本地用户的能源需求,通常规模小、接入电压等级低。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早有应用,如我国分布式利用的小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
本文分析研究了如何利用居民楼屋顶及排水等系统发电,使局部地区电力能够自给自足,起到了节能减排,资源合理利用的功能。
1 分布式电源的定义
目前关于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容量、接入方式、电压等级、电源性质等相关界定标准方面,国际上还没有通用权威定义。不仅不同国家和组织,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对分布式电源的理解和定义都不尽相同。
国际能源机构(IEA)对分布式电源的定义为服务于当地用户或当地电网的发电站,包括内燃机、小型或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和光伏发电系统以及能够进行能量控制及需求侧管理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对分布式电源的定义为接入当地配电网的发电设备或储能装置。德国对分布式电源的定义为位于用户附近,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的电源,主要为光伏发电和风电。
2 居民楼顶发电系统
居民楼楼顶发电系统主要由分布在楼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小型风电机发电系统组成。当晴天阳光充足时,主要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给居民楼供电;当多云阴天有风时,可利用小型风电机给居民楼供电。
居民楼顶太阳能发电系统通常由光伏组件、组件支架、防雷系统、直流配电柜、光伏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并网变压器等组成。系统中将光伏组件及支架按屋顶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布置,形成屋顶光伏阵列,用于太阳能的获取及光电转换,然后根据屋顶光伏系统的特点将光伏组件进行合理串并联后,接入防雷汇流箱,根据光伏逆变器的容量配置分别接入直流配电柜,就完成了光伏直流电源的汇集过程。直流配电柜的出口按额定功率匹配接入并网逆变器,经过逆变器将直流电流转换为并入电网的交流电流,如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并网电压不相等,就需要经过变压器转换为同步的交流电压后再并入电网[2]。
居民楼顶小型风电机发电系统的小型风机采用额定功率一般在100-400W之间的机型,该机型起动风速低,风能利用率高,体积小,外型美观、运行振动低,安装简单,维护和检修方便。采用新型集电环电源输出装置,克服传统小型风力机迎风时电缆缠绕。风轮叶片采用新工艺经精密注射成型,配以优化的气动外形设计和结构设计,风能利用系数高,增加了年发电量。发电机采用永磁转子交流发电机,配以特殊的定子设计,有效地降低发电机的阻转矩,同时使风轮与发电机具有更为良好的匹配特性,通过在楼顶进行合理布局,能够使机组发挥最大效率。
3 居民楼排水发电系统
居民楼排水发电系统原理是在楼顶排水管道及居民楼屋内下水管道底端安装一个采用超滑材料覆盖的叶轮,当水到达底端时,就会冲击叶轮的叶片,叶片旋转带动潜伏式水流小型水利发电机的转子部分,使转子能在定子中旋转,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接线端子引出,接在回路中,便产生了电流。然后通过导线把电流储存在电容器里。
居民楼楼层越高改排水发电系统效果越明显。人们日常生活中冲马桶的水,那么居民洗澡的水等生活废水可通过下水系统排到居民楼排水发电系统;同时当雨季来临的时候,居民楼顶会储存大量的水,这些水也可以通过排水系统排到居民楼排水发电系统。这些水在高处有很大的重力势能,进入到排水发电系统中就会推动水轮机做功,进而发电供居民日常使用。比如当污水从十三楼的居民家中排下来。1水箱的冲马桶水就约有势能4387.5J,依次推算的话,十二楼约为4050J,十一楼约为3715J,而且这仅仅是一户居民中的一个人用的冲马桶的水,那么居民洗澡的水等生活废水及雨季到来楼顶所存下的水就可产生更多的电能,在一幢楼有很多下水管道及楼顶排水管道,将这些管道里产生的电通过电路传输到一起储存起来,就可以有很多的电可以利用了。
4 居民楼沼气发电系统
居民楼沼气发电系统能够集环保和节能于一体,实现对废弃能源的综合利用。它利用居民生活中的大量有机废弃物(例如:生活垃圾和污水等)经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驱动沼气发电机组发电,并可充分利用发电机组的余热用于沼气生产,使综合热效率达80%左右。
沼气发电系统能够合理利用生活垃圾等,不仅变废为宝产生了电能,同时能够将垃圾分解,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5 结论
本文提出的居民楼发电系统作为分布式电源的一种,围绕居民楼所产生的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不仅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的现状,还能够对环境保护做出一定的贡献,间接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是一种可行的能源利用手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