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范文1
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CNNIC:2014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而在其中,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半年度增长率为9.8%。与2013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2.5%,因此互联网金融消费的趋势势不可挡。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超过了20%。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学历,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信息传播的速度也比较快,并且其自身的素养和知识层次,决定了他们将是潜在的高收入阶层,将会是未来的主流消费群体。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高校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心理产生的影响,结合高校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衍生品了解程度、使用情况、自身感受等情况,研究得出高校学生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刺激下产生的消费行为特点及对策,更好地帮助高校学生合理消费,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引导社会青年消费倾向,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基本状况及特点分析
本研究分别对以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湘潭大学为主的长株潭地区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进行了专项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7份,有效率87.4%。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消费的情况可分为使用网络购物和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两种。我们再进一步对其消费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互联网金融在当今高校学生中的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一)消费水平趋于中等,但存在个体差异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购物的金额大多集中于200元以下及200~500元,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是比较理性的,在购买商品时,大部分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用途,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每月生活费在600~1000之间的大学生参与网购的人数最多且相对频繁。而生活费越高的学生相对应的网络消费金额也越高。由此可见,网购的消费频率和消费水平与生活费存在正相关,生活费较高的学生,网购的概率更大。
作为网络购物主要消费主体的大学生由于还没有独立的能力,多数依赖家庭的资助,因此对商品价格的关注度更高,在大多数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平均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网上商品更加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满足大学生对商品物美价廉的需求。而价格的指向性也受家庭条件、购物需求、自我要求的影响,呈现复杂性的趋势。往往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会不那么考虑选择价格最低的商品,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还有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往往大家也会更追求其质量保障。
(二)消费结构基本合理,呈现多样性趋势
随着网上购物平台的快速发展,所售商品也是琳琅满目。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网络消费中,网购服装、饰品、化妆品等装饰性用品居于首位,占到25.64%,其次是学习用品,占到20.02%,餐饮位于第三位,占到17.03%,然后是交通及通讯占16.59%。
消费的多样性是由于需求强度的不同和需求层次的多样性而产生。作为年轻消费群体,大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尚性,潮流化,消费行为多元化、个性化。网络购物正迎合了大学生这种追求自我与个性的特征,将全国乃至世界潮流汇聚在一个互动平台上,为大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选择空间,提供了极其便捷的购物渠道。当今社会足不出户已能够做很多我们过去想象不到的事情,网络消费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网络购物,还可以网络订票、网络订餐定外卖,甚至还可以购买网络课程。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极快的信息更新速度使网上的商品具有极好的前瞻性,引领了大家的时尚观念,迎合了大学生们多样化选择商品的需求。
(三)消费认知相对理性,仍存在盲目消费
大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显示,29.58%的学生选择互联网消费的原因是支付方式便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网购的轻松便利。24.81%的高校学生是对商品有需求,22.2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
而为了更好地促进消费,各种购物类网站会通过多种感官冲击、多种宣传方式使消费者产生物美质优的商品大减价、大折扣、礼品多、机会难得、机不可失的购物急迫。因为大学生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购物观的过渡时期,思维相对单纯,情绪易受到外部环境刺激而产生并不理性的购物冲动。
(四)消费投资尚不成熟,理财意识较薄弱
调查显示,67%的人没有投资过互联网金融产品,在从未投资过的学生群体中,大多表示原因为没有多余的钱,还有一些人是由于不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认为其风险未知。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消费及投资理财观念还是趋于理性的。
而其余正在投资或投资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学生中,大多数投资金额为200~500元,而选择投资金额较大的往往也是每月生活费较充裕的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女生较男生而言选择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额度相对较小。
在投资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学生中,27.51%的人是出于好奇、尝试的心理,28.36%的人认为其投资门槛低,收益率高,能够在有多余的钱的时候创造额外的收入。而在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目的中,43.22%的人是为了方便购物,他们大多把钱放在了余额宝,与淘宝账户能够直接连通,当人们需要消费时,钱能够直接转出。
三、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基础影响行为方式
从经济因素来讲,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普遍增多,大学生从家庭取得的经济资助也有所增加,部分学生通过兼职也会取得一部分收入,但相比较有固定收入人群而言,经济支付能力十分有限,即有效需求有限,加之不同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各种生活必要支出,大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是处于温饱略有结余的状态。
在购物时大学生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因为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不多,由于这笔钱主要用来支付饮食和日用品开销,所以大学生花钱是很谨慎的。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不仅方便快捷,可选种类丰富且新颖,而且网络商品价格定位往往比一般店面更具吸引力,根据合理投资的理念,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在大学生经济支付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降低支出,于是网络购物的优势显现出来,价格指向性的购物特征引导大学生更加倾向于网络购物。
(二)思想易受周边环境影响
大学生适应时代性强,在网络横行的当今,各种门户类网站,购物类终端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购物观念。大学生思想又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每个大学生都会属于某一参照群体,学校、班级、宿舍等不同的参照群体都会激发大学生一定需求,同学与朋友之间生活习惯的相互影响,也让网络购物在大学生中盛行且呈现的网络消费地点也相对集中。
从另一个方面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购物群体,对其现在消费观念的塑造将影响大学生以后消费的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发掘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环境决定其消费特征。
(三)自我意识与个性化需求旺盛
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时期好奇心十分强烈,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喜欢标新立异。网络消费正好符合大学生富于想象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可以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满足自己的需求,由此以更多的表现自我。他们能够在网络上更好的挑选及对比各种各样的商品,从而对个性化消费提出更高的要求,挑选与众不用的商品。网上交易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空间,买家与卖家之间仅仅通过屏幕沟通,出自个人消费意向的积极行动,消费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商家提出要求,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想法行事,在消费中充分表现自我。
从心理因素来讲,大学生购物观念还不够成熟,购物心理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具有消费的不稳定性和消费的情绪性。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大学生对待网上购物的态度往往抱着一种尝试心理,受传统思想影响,他们通常认为网络购物并没有传统购物方式安全,但是又由于年轻人强烈的好奇心与开拓精神,他们会在一定额度内尝试进行购物。
四、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引导对策
(一)社会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很多行为方式是受周边环境的熏陶所形成的,因此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会对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性的消费观念起着很大作用。当前,由于网络消费有着与传统消费不一样的特点,很多传统消费的法规往往不能在网络消费过程中同样适用。因此,政府机构应该根据网络消费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网络执法的力量,加大对网络非诚信行为监管和制裁,切实保障广大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随着大学生网民群体的不断增长,各类网络交易网站的访问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还应建立政府、交易网站、网络消费者三位一体的舆论监督体系,加强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相互交流,既大力推崇积极的网络营销行为,也让非诚信行为得以曝光并得到应用的惩罚,为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环境。
(二)互联网金融行业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
高校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金融的前提基础条件就应该是正确认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和危害。这方面需要学校进行正确的引导,更需要互联网金融参与的各个体系在运营过程中,有更多的制度保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例如,甄别互联网金融产品时,首先要考虑所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实际情况与产品的预期情况是否一致。在目前市场规则不健全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誉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投资情况,还直接关系到其今后的发展。选择互联网金融产品时,通常选择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在行情变动中,能够掌握经营主动权,保持稳定的收益额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此外,经营经验较丰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早已为周围的顾客或消费者所熟悉,拥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一批忠实的顾客,大多成为学生投资消费的首选。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时,应根据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征选择收益性稳定、信誉较高、安全性较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科学合理地购买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另外,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学习互联网金融技能,并与互联网金融业务同步更新,使其能在高校学生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资时给予帮助和技术支持。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正确的知识体系去作为未来社会活动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在运行方面需要重视高校学生这一主体。
(三)学校应加强设施建设引导大学生网络消费
我国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快速,但是,在整体运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高校学生社会经验少,消费观念超前,容易造成消费过程的风险。高等院校作为在校大学生的直接管理和教育单位,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引导。
首先,是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站和网络系统的建设,实现让网络进社区、进宿舍、进实验室,逐步实现校园网络一体化;大力建设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教育功能的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为引导好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搭建良好的硬件平台。
其次,是加强学校软件设施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消费道德观,针对本校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通过校园宣传和班级自学等方式普及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在学校里开展关于真假网络消费方面的座谈会、关于网络消费维权方面的知识竞赛;举办专题的培训介绍有关消费者权益的知识、真假商品商标的鉴别技巧等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还可以开设与投资、消费、理财有关的课程和专题讲座,辅助开设互联网金融学、消费经济学、低碳消费常识等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规避风险,实现大学生网络消费教育和管理规范化。
(四)家长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互联网金融理财观念
互联网金融较传统金融更加简易、快捷,容易操作,在调查中发现当今大学生更加能够接受互联网金融的方式。大学生运用互联网金融进行理财,是高校学生自我观念的进步。要保障这项活动维持在正确的范围内,需要家长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榜样,根据实际情况教导子女。家长是子女最好的老师,由于特殊的亲情关系,更利于消费文化的教育。首先,家长要率先垂范,杜绝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其次,要更新观念,“适度供给”,帮助子女培养合理安排预期收入和支出的意识。最后,家长应把自己勤俭持家的行为言传身教给子女,把自己合理的互联网金融理财观念及成功的理财案例传授给子女,让子女深刻体会到科学理财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同时使其熟知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相关内容,并掌握一定的理财技巧,引导其合理地进行理财活动,避免年轻人投资时所存在的盲目性。
(五)学生应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一方面,大学生要做好生理准备。要让投资理财活动有所收获,相关的知识储备必不可少。大学生自身应从书籍、身边的案例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在进行投资理财活动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易于操作的项目入手,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戒骄戒躁,避免盲目投资与唯利是图。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大学生基本没有收入来源,是纯粹的消费者,所以大学生要摒弃盲目从众、攀比、享乐、奢侈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养成一种精打细算的消费习惯。学会编制预算和记账,在每月消费支出前,根据自己可供消费支出的多少及对不同消费方面的偏好程度,合理规划并记录消费情况,并做适时调整。同时,大学生应尽早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性,并为之做好准备,把重心转移到相关学业上来,有计划的扩大投资消费。
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范文2
引言
网络消费是指人们通过互联网来满足和实现自身需要的过程,目前在校的近三千万大学生几乎都是网络消费用户,其人数和消费规模都呈逐年增长态势,他们的网络消费行为不仅代表着这类群体的消费特点,还将影响未来消费市场十至二十年,因而大学生旅游网络消费也将成为未来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山西省大学生旅游网络消费行为特征
本文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山西省各大高校的在校生,共回收有效问卷204份。其中,204位受访者中男、女生分别占33.82%和66.18%;年级分布中专、本科占44.11%,硕、博士占58.88%;月均消费较高,以1000元以上为主,占66.18%;年出游次数上,大多都在1次及以上,占97.06%;平均每次旅游支出大多在600元以上,占74.24%,山西省大学生旅游网络具体消费行为特征如下。
(一)旅游网络消费意向强烈、态度积极,以省时省钱为主要动机
91.18%的受访者有旅游网络消费的意向,77.94%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消费方式重要,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认可网络消费方式且消费意愿强烈。且他们选择网络进行旅游消费的动机主要集中在“节约费用”(70.59%)、“操作方便”(69.12%)和“节省时间”(66.18%)上,这说明大学生旅游消费对价格、时间较为敏感,且认为网络这一销售渠道的价格较为便宜、快捷方便。
(二)影响旅游网络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品牌
受访者对价格、品牌、广告、消费者评价和支付安全5个网络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价格、品牌、消费者评价、支付安全、广告。表明山西省大学生在进行旅游网络消费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价格水平和消费平台的品牌评价,而认为网络广告宣传最不能影响其消费决策。
(三)通过网络重点获取景点、食住行等相关旅游信息
山西省大学生主要利用网络收集旅游景点(91.20%)、吃(80.59%)、住(85.72%)、行(78.24%)和游览线路(77.15%)方面的信息,而对旅游目的地的娱乐(38.40%)和购物(37.23%)关心较少;在获取信息的性别差异上,除游览线路和娱乐活动,女生对旅游地的各方面信息的关注度都大于男生。
(四)旅游网络交易时最担忧售后质量和信息安全问题
受访大学生认为旅游网络交易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售后质量无法保证(69.12%)和产品/服务、个人信息的安全无法保障(60.29%),而对价格偏高(33.33%)和支付安全性不高(31.58%)的问题并不担心,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通常认为网上购物能够节省一定的旅游成本,且随着网络交易模式的不断完善,支付安全逐步得到保障。
二、山西省大学生旅游网络消费发展对策
(一)开拓创新针对大学生市场的旅游产品
根据消费惯性,忠实客户会带来4-6倍的收益。旅游网站可专门设计青年大学生专题,重点突出性价比,进行潜在客户培养。此外,最重要的是推出适合学生的旅游产品,如根据美术系特点推出“写生游”、针对旅游管理学生推出“见习游”、针对园林专业推出“郊外园林游”等;同时结合学生都有学生证的特点,在门票和用餐上减少支出。这样,才能慢慢培养出自己的客户,从而实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目的。
(二)通过互联网营销提升旅游网站知名度
电商时代,互联网营销是极具爆炸效应的,因此提升旅游网站知名度可以进行以下尝试:1)热点营销:时时把握社会热点,进行互联网活动的策划。例如,旅游电商可以利用大学生对美食的火热需求,抓住“吃货”特性,针对大学生推出类似于“吃+游”组合策略。2)互联网媒体营销:“微信点赞”送旅游、微博转发有奖等新式社交媒体营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对于电商知名的提升有很大帮助。3)互联网跨界营销:如携程网可利用其较高的知名度,跨界或者以跳转链接的方式进行学生旅游的品牌推广,提高知名度。
(三)提升旅游网站的信息安全性
提高旅游网站的信息安全性,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技术方面,首先要加强主机本身安全,做好安全配置,及时安装安全补丁程序减少漏洞;其次要用各种系统漏洞检测软件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扫描分析找出能存安全隐患并及时加修补;最后,在商务交易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的安全性。2)旅游电商社交化,商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社交化十分突出,电子商务网站要抓住这个特点,推出自己的社区,吸引用户,从而消除青年大学生进行消费时心理上的疑虑。
(四)针对大学生消费需求完善旅游网站服务项目
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范文3
关键词:沈阳市;大学生;消费行为;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198-02
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一个特殊群体,也融入了旅游的大潮中,旅游成为很多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学生旅游市场数量庞大,大学生旅游消费正在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随着大学生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其旅游行为越来越受到旅游经营者和研究者的关注[2]。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孕育着庞大的消费市场,其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3]。
一、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采取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设计共包括三部分:第一,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它包括大学生的性别、来自地区和就读专业;第二,大学生的旅游需求认知和资料搜集;第三,大学生的旅游购买决策。调查时间为2011年9月,研究选取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医学院等沈阳市内的六所高校进行调查。调查方式是将300份问卷随机发放到大学生手中,现场填写、现场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234份,回收率78%。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本次调查的样本选取了沈阳市六所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该样本包括了不同性别(男43.6%、女56.4%)、不同专业(文法23.5%、理工38.5%、管理经济23.1%、医科生物5.1%、艺术及其他9.8%)和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城镇56.8%、农村43.2%),随机性较强,因而保证了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二)不同细分市场条件下的消费行为差异分析
以列联表分析法检定,按照专业、性别和来自地区分组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有无显著差异,并分析其旅游消费行为差异的规律(下列分析中大部分为多选题,样本百分数之和大于100%)。
1.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细分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显著差异分析。(1)动机。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主要集中于观光休闲(50.4%)、缓解压力(45.3%)和增长知识(37.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男生选择探险(16.7%)、交友(18.8%)的比例也较高,而女性更倾向于观光休闲(59.5%)。从专业角度看,艺术体育(30.4%)、医科生物(33.3%)专业大学生选择探险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可见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更具有挑战意识。从地区角度看,农村地区(48.6%)大学生选择增长知识的比例高于城镇(33.6%),可见农村地区学生由于过去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求知欲更强。(2)获取信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于网络(48.7%)和亲朋好友的介绍(44.4%)。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大学生(7.6%、11.8%)选择电视电台和旅行社的比例低于女性(28.2%、19.8%),可见女性更喜欢和外界沟通。从专业看,文法和经管选择旅行社和电视电台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专业,这主要源于文法和经管类学生女生偏多,同时也证明文科专业学生更喜欢和外界沟通。(3)出游方式。大学生出游方式主要集中于自主安排(54.1%)。从性别角度看,女性(28%)选择旅行社的比例要高于男性(10.8%)。从专业角度看,文法和经管选择旅行社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专业,这同样源于文科专业学生女生偏多。(4)结伴方式。大学生结伴方式主要集中于同学朋友(52%),其次为家庭成员(30.3%)和情侣(29.9%)。从地区角度看,农村地区的学生(16.8%)选择家庭成员的比例大大低于城镇(40.6%),更倾向于选择同学、朋友(59.3%)和情侣(31.7%),这主要因为农村生活水平低于城镇,因而全家出游的可能性较低。从专业角度看,艺术体育专业大学生(17.4%)选择与家庭成员出游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专业,其他专业均在30%以上,可以看出该专业学生个性较强,不愿与家人同行。(5)交通方式。大学生出游所选择的交通方式主要集中于旅行团包车(47.4%)和利用公共交通自行安排(45.3%)。从性别角度看,男生(13.7%)徒步旅行的比例要远高于女孩(1.5%),这一方面是因为男孩体力更适合徒步旅行,另一方面是男孩的性格更喜欢挑战。(6)出游天数。大学生的出游时间集中于2~6天。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大学生(60.1%)选择出游时间在四天以上的比例高于女性(25.5%),“一日游”、“二日游”女生的出游率要高于男生。从来自地区看,城镇大学生(64.3%)选择出游时间在四天以上的比例高于农村(21.3%),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大学生受经济条件的限制。(7)旅游项目。在出游项目的选择中,大学生的选择各有不同。从性别角度看,男性大学生选择爬山登高(63.1%)和野餐露营(46.7%)高于女性。从专业角度看,文法和经管专业学生比较喜欢风景类(60.3%),理工科学生喜欢爬山(58.1%)等运动性强、刺激性强的活动,这主要源于文法的学生大部分为女性。
2.基于人口统计变量细分的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无显著差异分析。 (1)出游范围。大学生的出游范围主要集中于省内(53%),其次省外游(32.9%),学校所在城市周边的出游比例仅占11.5%,国外游的比例则更低。可见,不是距离越近出游率越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喜欢中长途旅游,到外地去走走看看,换一个全新的环境放松自己。(2)出游时间。大学生出游时间主要集中于暑假(53.8%)和“五一”、“十一”小假期(44.4%),周末占20.1%。主要原因在于暑假时间长,且气候适宜出游。“五一”、“十一”期间天气较好,适宜出游,且属于在校期间,方便结伴旅游。(3)餐饮类型。餐饮方面以经济实惠为主,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地方美食(68.8%)和风味小吃(47.4)。可见,价格便宜是大学生追求之一,但是特色不能少,这体现了“90后”大学生是最有个性的一代。(4)住宿类型。住宿方面以经济实惠为主,其中旅馆、招待所占60.7%,星级酒店和宾馆占26.7%。这反映了大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对住宿要求并不高,但很向往舒适生活。(5)纪念品类型。大学生购买的纪念品主要集中于名优特产(50.2%)、工艺品(30.7)和风味食品(22.7%)。这和其他的消费群体差异较小,这三类纪念品是旅游者购买频率最高的,主要是因为它们经济实用。
三、开发沈阳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出游范围以省内为主,喜欢自行安排旅游行程。所以,在产品设计上,旅行社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以省内游为主,突出灵活性。调查显示沈阳市大学生出游范围以省内为主,而且喜欢自行安排旅游活动。因此,旅游企业在设计旅游线路时要以省内为主,同时为他们提供多样的产品组合供其选择,让学生亲自参与整个旅游行程的安排,适应大学生旅游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第二,推出个性化旅游产品,树立个性化品牌。不同群体旅游行为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了其各自在旅游活动中的偏好问题。当代大学生是崇尚个性、崇尚自由、崇尚独立的一代,喜欢表现出自己的特立独行。调查表明从大学生性别、专业和来自地区三个角度出发推出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旅游产品是非常必要的。
2.价格策略。调查表明,经济是限制学生旅游消费的较大因素。企业要在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上赢得优势,必须在保障旅游产品质量的同时,使产品的价格定位符合大学生的旅游需求。所以,旅行社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选择经济实惠的交通方式、住宿设施和餐饮类型。旅行社应尽量节省成本,使大学生花尽可能少的钱,享受超值的服务。如住宿可选择青年旅舍,设施齐备简朴,即可满足大学生的物质生活需求,还便于大学生之间交流 [5]。第二,做好淡季旅游产品的低价格促销。寒暑假及非假日的空闲时间是学生们特有的时间,旅游企业应好好加以利用,推出优惠的旅游线路,刺激大学生购买,引导大学生消费,使旅行社和大学生双赢。
3.渠道策略。调查表明,大学生出游方式主要集中于自主安排,喜欢自己参与旅游行程的安排。所以,渠道安排方式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第一,设立校园。目前很多旅行社在各高校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大多数旅行社采取简单的低价策略,服务跟不上去,很多是“一锤子”买卖,旅行社应采取措施,留住客户群。一方面,赋予校园一定程度的决定权和自,让他们参与旅游项目的策划。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大学生旅游市场,在降低价格的同时,不能降低服务质量,企业重在培育市场,留住长期顾客群体 [6]。第二,建构高校旅游网络。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网络。将来的旅游产品的预订方式将是手机、互联网、呼叫中心三者并存,但是手机和互联网将会占主导地位。鉴于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高利用率和高依赖性,旅行社应与高校合作建立旅游网站。
4.促销策略。调查表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于网络和亲朋好友的介绍。因此,旅行社除了要建设好网站之外,还有注意在校园内做好宣传,通过同学间的口碑宣传,打开旅行社的知名度。具体方式如下:第一,消费者教育。旅行社可通过举办一些专门的培训和宣讲教育活动,让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旅游消费知识、旅游常识和旅游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增加他们对旅行社的好感,培养其忠诚度,提高旅行社的认知度。第二,赞助校园活动。旅行社可以赞助或举办校园内一些有新闻价值的活动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第三,推出奖励旅游。奖励旅游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旅行社可以每年可拿出一部分利润用来奖励表现突出的大学生,这种方式对于培养潜在顾客的偏好和忠诚度很有好处;另一种是赠送免费产品和服务,在淡季时提供一些免费的游览项目,促进大学生的重复购买。 第四,差别化促销。调查表明女大学生选择电视电台和旅行社的来获取信息的比例也较高。
参考文献:
[1] 邢昊.大学生旅游者旅游消费行为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10):68-69.
[2] 陈顺明,王兆燕.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市场开发建议——以长沙市高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41-144.
[3] 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97-300.
[4] 柳静,赵敏燕.昆明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与开发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2):67-71.
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苹果手机 消费心理
1 大学生苹果手机消费现状
众所周知,在手机更新换代如此频繁,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苹果手机系列在我国一上市就掀起了抢购热潮,五六千元的价格并没有让广大消费者望而却步,还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对苹果手机的热情更是高涨。苹果手机自从上市以来就在市场保持了经久不衰的态势,极大地冲击了手机市场,让其他品牌倍感压力。最低价格的苹果手机在美国定价199美元,约占其人均月收入的6%;在我国,合约机的定价大约在5800元人民币,约占人均月收入的174%。多么震撼的数字对比!据调查,大学生拥有苹果手机的比例约为8%,而大学生作为没有收入的群体,购买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尤为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2 大学生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市场营销学认为,消费者对商品的客观需要引发购买动机,动机决定其购买行为。众所周知,不同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各有不同。那么,大学生购买苹果手机又是出于一些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
2.1 彰显鲜明的个性
To be best.To be first.To be different.——这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理念。如果可以就做到最好,不能最好也要最先,不能最先至少也要与众不同。这也从心理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品牌独特、有个性商品的喜爱。在购买商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时,需要表现出独特而有魅力的个人风格以期能够为自己代言。而实现的渠道就是购买有特点的商品以及为所选购商品进行风格迥异的装饰,以此达到其最独特的生活理念。而苹果手机具有独特的个性,恰好满足了大学生消费人群彰显鲜明个性的特征,使得苹果手机在大学生这个消费市场具有了极强的竞争力。
2.2 追赶时尚与技术的完美统一
苹果手机之所以一直受到“果粉”的热捧,其根本原因是自身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尤其是独特的siri技术,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拨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方式,你只需把想拨打的人的姓名“说”给它,系统就将智能筛选出你所拨打的对象;同样,你只需将想要发送的信息“说”给手机,就能将短信内容发送成功。当代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多种多样,大多数身为“果粉”的大学生都具有彼此相似的消费心理特征: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对青春时光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喜欢尝试不同的新事物,不放过任何一闪而过的奇思妙想。具体的表现方式就是紧追时代潮流变化,愿意主动花时间去了解时尚变化趋势,在与朋友的交流中主动提及时尚,彼此分享感受。在此种心理的影响下,能够带来新鲜使用感受的苹果手机,必然成为大学生热衷的产品。
2.3 前卫心理和享乐主义
随着西方先进文化传入中国,西方文化的开放性、超前性也成为了我们当代的文化特征之一,这也使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选择、消费观念等等方面受到了西方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的学生更喜欢享乐,享受个性的品牌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愉悦,这也就促使了他们为了使用苹果手机而超前消费。
2.4 炫耀心理
炫耀心理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间,因为苹果手机在中国价格不菲,所以使用苹果手机的学生会在其他同学中显得与众不同。追求名牌,攀比炫耀的心理在他们心中作怪,使这类大学生认为一定要赶上所谓的“苹果文化”,才能显示自己的“格调”。他们重视的并不是商品的性价比,只要能够满足虚荣心,他们就乐意购买。
3 大学生购买苹果手机的心理分析
3.1 品牌价值的影响力
一个品牌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股票价格上,而且体现在消费者的意识里。产品是由厂商生产的,而品牌却是由消费者口口相传成就的,正所谓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除了包装、价格、品质之外,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消费品对自己精神需求的满足感,尤其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心理。这就要求品牌在个性、品味、形象等方面要做到独特和新颖,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消费意识的精神需要。每次苹果新品时,在苹果专卖店排起的长队便是对苹果这个品牌的价值最好诠释。
3.2 出色的营销
3.2.1 未曾营销先造势。消费者普遍存在对产品新鲜感和更好的操作体验的追求心理是商家在营销中最值得利用的。如何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兴趣,以至于成为在大众言谈话语中的话题,是商家用心经营的重要一步。苹果公司会将其产品宣传成标志时代意义的物品,吊足了顾客的胃口。
3.2.2 饥饿式营销。新品不断问世,即使已上市热销产品的销量再好也要为新品让出货架,这是苹果手机饥饿式营销的成功运用。这充分利用了消费者追赶新品的心理,配合苹果的品牌价值,大大促进了苹果手机的销量。
3.2.3 口碑营销。微博、微信、人人、QQ等社交应用的iPhone客户端的开发,也大大促进了苹果手机的广告力度——iPhone客户端的独有标识。各路明星以及名博博主很大一部分都用iPhone信息,对于这些明星和名博的粉丝,iPhone又一次给了他们深深的印象。
3.3 追求个性与追求认同
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人希望与众不同,但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一方面,消费者追特求新的消费观念促使他们选择iphone。毕竟,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款个性、能带给自己精神享受的超值手机。苹果品牌本身鲜明的个性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选择的态度。另一方面,好的品牌在多数人心中都会留下好感,因为大家更注重产品的本身价值,而苹果又能符合人们心中的价值,所以它成为人们无可替代的品牌。这就是人们在选择苹果手机时的消费心理,既能符合自己的个性,又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4 大学生苹果手机消费带来的思考
随着苹果手机的代代更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了“果粉”,由此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一方面,对于赶时髦、爱面子的大学生来说,苹果手机的出现让他们的虚荣心更加膨胀,有了相互攀比的心理。因此,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消费观,做到理性消费。我们应当提倡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不同而理性选择,合理消费。
另一方面,苹果的成功也让市场中的其他竞争者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营销理念。这个成功的案例告诉营销者应该意识到现在社会的需求和追求是什么,人们追求的价值又是什么,并且应该注意把握好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企业品牌的打造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站在市场营销理论的观点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这种目标,最为重要的一环是精准把握目标市场当前的消费热点,设法满足或者引导其需求方向。主动创造市场需求,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和期望。
参考文献:
[1]胡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心理科学期刊,2012.
[2]王晓,孙振宇.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来自网络).
[3]段思岚.苹果手机的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11(2).
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
自教育制度改革以来,高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攀升,一个庞大的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的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日渐形成,大学生旅游市场正逐步成为中国旅游市场的新亮点,因此在充分调研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的可操作性,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而确立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
1.旅游消费水平较低
大学生仍属于消费一族,他们的日常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大学生在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还是非常大的。所以旅游消费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现阶段仍是属于奢侈消费。他们渴望外出旅游,但由于经济来源的制约,消费能力不高,因此,他们一般对旅游的条件要求不高。
2.旅游时间比较集中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因此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旅游。而他们的闲暇时间主要是周末、法定假日、寒暑假,大约有170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7%。其实大学生的时间不仅于此,有人经过统计分析得出大学四年时间可以读完3.3个本科,可见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
3.出游方式呈现多样性
现在大学校园内通过网络寻找一起出游的同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出游,都选用AA制,不但能拓宽自己人际交往,在选择上又有更大自。另外假期单骑远征、情侣自助游等其他的旅游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出游方式的多样化反应了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明显。
4.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产品、新消费和新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或朋友等相关群体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情绪易波动,从众心理显著;同时,由于市场集中,群体间联系广泛,旅游信息传递迅速。他们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尚不稳定,消费需求具有较大弹性和可诱导性;他们感性消费、个性消费、群体消费、社交娱乐倾向明显,因此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相关的产品推销。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
1.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规模巨大
自1999年教育制度改革以来,在政府要求之下,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这几年的招生人数以每年高达30%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年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己经达到1508.6万人。根据教育规划,高等教育到2007年将进入大众化阶段,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将达到15%,到2010年达到20%。庞大的大学生消费市场已逐渐成为旅游企业必争的重要阵地。
2.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强烈
虽然大学生已经从繁重的高中课业中摆脱出来了,进入了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但是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教室、食堂和宿舍的三点一线。枯燥的生活和他们所面对的压力使得他们有着强烈的出游愿望,渴望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使他们的身心彻底放松,消除忧愁与烦恼。并且自古中国就有教育旅游、认知旅游的存在,以及“行万里路,破万卷书”的古训,使得当代大学生一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就迫不及待地背上书包走出校园去体验行天下的感觉。
3.旅游设施的日趋完善
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基本能满足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中青年旅馆、大学生旅游网等与大学生旅游市场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市场的肯定,如第一家青年旅馆于1998年在广东肇庆七星岩景区建立以后,相继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各大城市开设了100多家分馆,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网络体系。这都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景点门票价格相对较高,部分大学生有跟旅行社旅游的愿望,但一般的旅行社都以团体报价,灵活性较差。
三、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战略
1.确定营销的层次,来提高品牌影响力
大学生对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产品的提供商知之甚少,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极易造成其对品牌的依赖性。因为在他们看来,品牌意味着品味、安全系数高,服务产品、服务态度好这样的既定价值性判断。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谁能越先成功打造自己的具有良好口碑的优质品牌,谁就能越早形成自己的竞争比较优势。
2.注重产品价格比
产品提供商,必须在充分估计到此种条件下,设定一个比较客观理性的收费标准,杜绝定价过程中虚高虚低等商业欺诈行为。市场需求的不同,决定了产品的价格高低。不同销售状态下,同一产品可能产生一定的价格差。因此产品提供商,必须根据时节的不同,及时的调整价格。这样有利于盘活闲散资源,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客源,创造更多的利润。
3.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品宣传推广方式
在校园的广播台、电视台对在校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有着较为强大的影响作用,而且比一般的校外媒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因此产品提供商通过给其提供赞助的方式,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会起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镇.我国大学生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J].利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
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范文6
1.论大学生社会学
2.当代大学生网恋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3.大学生就业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4.大学生社会学课程设置刍议
5.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6.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变量分析——基于越轨社会学主流话语的理论整合
7.农业院校社会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8.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9.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学分析
10.大学生“宅”生活热的冷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
11.当代大学生厌学的社会学分析
12.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会学探析
13.健康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宅族”健康问题研究——基于对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
14.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大学生消费研究
15.大学生失业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16.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17.大学生犯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18.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学探析
19.身份认同背后的情感与理性——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调查的社会学分析
20.大学生社团社会学角度之考察
2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学解读
22.越轨社会学视域下大学生犯罪防治对策研究
23.影响大学生体育人口形成的多因素社会学分析
24.大学生就业难:一个社会学的审视
25.大学生兼职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26.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社会学解析
27.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社会学审视
28.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
29.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
30.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31.大学生犯罪原因之社会学浅析及预防对策
32.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社会学浅析——以江苏地区大学生为例
33.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34.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内涵、发生要素及发育过程——基于社会学视角的释读
35.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困境解读
36.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信息查询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37.社会资本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社会学思考
38.消费社会学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
39.大学生就业功利化的社会学分析
40.大学生“偷菜”热的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
41.大学生兼职动因的社会学分析
42.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社会学探析
43.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44.大学生课堂冷漠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45.大学生消费新趋势的社会学分析
46.社会学视野中我国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介入
47.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48.大学生网恋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49.组织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社团特征分析与引导策略
50.对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运动的社会学分析
51.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社会学透析
52.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53.大学生体育课堂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54.从社会学角度探讨新时期贫困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及对策
55.网络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研究
56.关于实现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社会学分析及对策
57.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学管窥
58.越轨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社会学解析
59.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60.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社会学探析
61.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越轨行为分析
62.横向学历对大学生毕业去向影响的社会学分析——基于对2010级本科毕业生的调查研究
63.论兼职大学生“弱势群体”身份及其特殊保护——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64.在社会学教学中培育大学生积极的社会心态
65.大学生医学社会学问题问卷调查与分析
66.大学生社会使命感状况浅析——基于社会学公选课的调查
67.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分析
68.普通高校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的动机、特征及社会学分析
69.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社会学思考
70.社会学视域下农村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研究
71.法社会学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预防及应对机制
72.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研究
73.大学生“毕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一个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74.从劳动社会学的视角探析大学生观念教育
75.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社会学思考
76.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竞技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77.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高校扩招走向的社会学反思
78.从社会学角度浅析当前大学生学习状况
79.关于当前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的社会学思考
80.大学生角色期待与行为引导——基于角色扮演的社会学分析
81.当代大学生犯罪原因的社会学分析与预防策略
82.社会学视角下大学生猝死问题的思考
83.大学生考试诚信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84.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研究及培养对策分析——以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学为例
85.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与高校扩招走向的社会学反思
86.高校大学生参加学校管理工作社会学探析
87.大学生“御宅族”生活的调查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
88.大学生道德越轨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89.社会学知识的高校普及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
90.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的动机、特征及社会学分析
91.当代中国大学生考研动因的社会学分析——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92.社会学视野:大学生心理障碍剖析
93.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学习心理的社会学分析
94.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
95.以社会学视角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关注贫困生成长,从“心”开始
96.对当代女大学生爱情观的社会学解析
97.贫困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社会学透视
98.社会学理论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研究
99.从消费社会学看《布拉格的大学生》中人的异化
100.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101.论强化大学生社会调查内容的教学——基于《社会学概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
102.苏北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103.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学校预防——以社会学为视角
104.当代大学生考证热的社会学分析
105.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
106.高校体育与大学生社会理性的社会学透视
107.如何看待大学生的思政课逃课——用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方法分析
108.大学生缺失游戏精神的社会学分析
109.食品安全意识与行为的社会学研究——以某大学在校大学生为样本的分析
110.大学生自杀成因的社会学透视
111.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学分析
112.90后眼中的网络——90后大学生网络偏好的社会学成因质性分析
11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学解读
114.同辈群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社会学研究
115.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社会学探析
116.激情与理性间徘徊——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社会学解读
117.大学生体质下滑的社会学透析
118.社会学视域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119.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120.边缘人与漂浮者:关于大学生社会位置的一种社会学阐释
121.大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学分析
122.苏北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123.大学生党员的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对大学生党员角色的社会学解读
124.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社会学研究
125.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证热
126.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127.南京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社会学调查分析
128.情景逼迫:一种柔性暴力的生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失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