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1
20xx年5月,X街道被列入首批创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名单,市、区垃圾分类办部署创建工作,X街道严格按照《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暂行标准》及《X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评办法》的相关标准、要求,通过建机制抓常态、建队伍抓联动、建设施抓智能、建平台抓参与、建标准抓实效的“五抓五建”工作法,精准施策、高效推进,扎实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在20xx年度全省X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考核评价结果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具体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机制抓常态。一是机制长效化。X街道制定并实施《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垃圾分类工作考评暂行办法》、垃圾分类工作联络人机制等长效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相关单位的职责,以及考核主体、对象、内容、方式、标准和结果的运用等事项,为辖区各行各业推进垃圾分类提供行动指南。二是指引专业化。结合《X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制定工作指引,对物业小区、集贸市场、商务综合体、公共机构、公共场所、文教机构、医疗机构、餐饮机构等八种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精准指导。三是议事民主化。依托市、区、街道三级联席会议,发动各行业单位和群众共谋、共管垃圾分类工作,既增强群众责任感和参与感,又集思广益解难题,共召开联席会议X场次,协商解决垃圾分类工作的疑难点问题X余个。
二、建队伍抓联动。一是组建督导队伍。坚持“街道+行业单位+社区+物业+志愿者”的五级联动和专业服务团队齐头并进,成立一支垃圾分类督导队伍,对X个住宅小区、XX家公共机构、各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督促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履行工作职责,指导规范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二是配备督导员。招募热心居民、环保人士、物业服务人员等作为垃圾分类督导员,配备XX名督导员开展现场督导,并协助街道、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服务。三是组建志愿服务队。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走在前、带好头、作表率。成立X支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推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常态化。
三、建设施抓智能。一是设施全域覆盖。成立由市、区、街道垃分办、城管队员和X环境集团等组成的工作专班,推动落实垃圾屋建设。并将垃圾屋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内容,督促开发商落实新楼房垃圾屋配套建设;对因条件限制无法建设垃圾屋的进行投放点分类设施改造,兴建垃圾分类亭。截止目前,X街道辖区内共建成垃圾屋X座,改造分类投放点X处,已实现分类设施全辖区覆盖。二是创新管理模式。首创在垃圾屋试点安装可视化监管系统,利用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系统,全天候提醒引导居民投放生活垃圾。推广智慧积分系统,引导居民线上注册、扫码投放获得积分,并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充分调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目前共创建居民账户X.X万余个,已实现辖区生活小区全覆盖。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2
X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文件精神,X市X多重举措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X、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措施。成立X市X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主任任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任成员,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
方案同时明确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我社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开展。
X、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召开机关干部大会,宣传动员,讲解、学习垃圾分类的内容、意义、目的。二是结合我社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如LED、宣传栏和张贴宣传海报等多种形式搭建宣传平台,生动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知识,扩大知晓范围和分类力度。
X、投放分类垃圾桶。一是机关大院内:设置一处集中投放点,集中放置四分类垃圾桶,分别为可回收物垃圾桶、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和厨余垃圾桶一套;二是各办公室:设置一个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双拼垃圾桶。三是楼道内:设置一个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桶一套
二、存在不足。
截至目前,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氛围基本形成,应当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有个别工作人员和部分前来办事人员随手扔垃圾现象比较普遍,说明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打算。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3
乡镇城管综合执法中队,是城管综合执法局派驻机构,具体负责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建立统一组织协调、分级负责,责权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工作架构,充分发挥政府对村容环境和店铺经营工作的管理效能。
一、2021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实施10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上半年往利民垃圾场运送生活垃圾640.8吨,规范各类摊群点1160余次,依法整治流动摊点1800余次,整治各类出店经营、占道经营2220余次,劝离流动摊点30余次清理各类横幅广告3400余条,清理破损摩托车占道经营2000余辆。全面排查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运行情况、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成效、各村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边排查边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强化对保洁员考核管理工作,每月对各村考核2次,考核及过进行排名公示,并纳入年终考核。加大垃圾清运力度和清运的车辆调配,合理调度车辆,确保做到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共完成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置量3640.8吨,实现了日产日清、随有随清和100%无害化处理。
排查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工作:各行政村要对所属的行政村屯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是否存在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是否存在违法违规倾倒、堆放生活垃圾问题,排查是否出现新增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和散乱堆放点。
收转运体系运行工作:各行政村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垃圾收集转运台帐齐全,保洁员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核定的人员数量配备、按照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保洁员入户上门分类收集,灰渣土填埋点、可堆肥垃圾集中堆肥点有规范的标志牌,不允许掺杂生活垃圾,各行政村屯不允许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及非正规垃圾堆点。
二、2021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全力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全乡村容和环境卫生管理体制的调整工作,做好过渡期间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严肃各项工作纪律,优化城管队伍管理,统一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成效明显,逐步建立起统一组织协调、分级负责,责杈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工作架构。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angoudy”为你整理了这篇市容环卫服务中心近五年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市容环卫服务中心着力在提升城区环卫保洁精细化管理、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体制、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创新管理,扎实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均有长足发展,使得我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升。连年被评为县直部门先进集体、群众满意单位,2017年被评为省总工会评为“省级工人先锋号”,2018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2019年连续被省住建部门评为全省环卫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环卫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
为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问题,2018年初,县两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工作的实施办法》、《城乡环卫一体化属地考核办法》,强化了对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监管考核,同时明确了镇街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管的主体责任,环卫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环卫保洁公司作业质量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发挥好行业监管和业务指导。2020年下半年,针对农村卫生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分别由2家公司承担,垃圾清运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持续提升这一问题,我们及时对农村环卫保洁体制进行调整。将全县13个镇街分成东西2个片区,分别由2家公司负责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各镇街直接与保洁公司签订合同,保洁经费直接拨付到镇街,镇街负责对环卫保洁工作进行监管,有权根据保洁质量对保洁公司进行奖惩。此举既解决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又形成了互相竞争,提高保洁质量的氛围,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体系更加完善。
(二)城市环卫管理实现了精细化
1、推行湿式保洁、以克论净,开展道路深度保洁
一是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根据《济宁市城市道路保洁标准化分级管理工作导则》,制订了严格的考核办法,由督查考核办公室具体实施。主次干道实行“湿式保洁”,人工全天巡回捡拾,要求达到“五净、五无”,城区道路深度保洁率由62%提高至73%,。
二是采取规范的考核方式。每周抽取各片区不同等级道路,推行“以克论净”。每周考核情况存档,月底汇总后排名,以“红黄兰”三色印发考核通报,考核情况与每月的经费拨付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各保洁公司加强内部管理的积极性,保洁质量大幅度提升。
三是强化考核的精细化。对考核办法再细化,针对公厕设施和保洁管理、垃圾桶的摆放、果皮箱的擦拭与清掏、人行道杂草的清除、路沿石积尘的清洗,均制订了明确的标准,考核人员按照细化的保洁标准进行考核,使环卫保洁精细化落到了实处。
2、创新公厕管理,开发、运行了“找厕所请扫我”微信服务平台
2018年,为了助力全国文明城创建,在完成公厕升级改造的同时,大力提升公厕服务水平,精细设计开发了了“找厕所请扫我”微信服务平台。市民通过扫描张贴在公厕外面的二维码或者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二维码”就可以直接打开“找厕所请扫我”程序。该程序不占用系统内存,无需安装,一次性存入手机后,随用随找,方便快捷。平台涵盖城区全部厕所、城区公共厕所和城区单位对外开放厕所三大板块,直接与导航地图实现共享连接。这一创举得到群众,尤其是来金客商的一致好评,被《农民日报》、《农村大众》、《济宁日报》、齐鲁电视台、济宁电视台、闪电新闻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并且在创城测评中加了分。
(三)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日益提升
2018年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属地化监管以来,各镇街对辖区内环卫工作监管力度明显加大,健全了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各项管理制度,在人员和资金上大力倾斜,配齐了管理考核人员,加大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县环卫主管部门每天对镇村环境卫生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导整改,检查情况汇总后报给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每月对镇街进行排名通报。对排在前3名的进行表扬,对排在后3名的进行批评;对连续3次排在后两名的镇街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在集中考核中排在后10名的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群众对生态居住环境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公厕建设方面:2017年以来,立足高定点定位、着眼高标准规划,投资近800万元,在城区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6座(10箱),高标准公厕7座,增设果皮箱1500余个,并完成了城区所有公厕的升级改造。所有公厕增设了轮椅通道、扶手、缘石坡等无障碍设施和方便残疾人、老年人或孕妇儿童使用的带扶手的坐便器或蹲便器等设施的配置;在显著位置张贴了管理规定、须知等行业规范;在醒目位置设置文明提示标识;配置了面镜、洗手液、手纸、灭蝇灯;新增设地风机60个;安装公厕指引牌120个。
(四)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
2019年8月份,金乡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运行,该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4.5亿元,配套装机容量为1台15MW汽轮发电机组、两台锅炉,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五段顺推”炉排炉工艺,烟气排放、危废处理均高于国标,达到国际最新的欧盟2010标准,设计日处理能力800吨。项目运行以来,共处理垃圾约19万吨,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环卫项目是民生项目,投资额度普遍较大,由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目前欠账较多。
2、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到每一个人,与人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决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过程,不可能短时间内来完成,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三、“十四五”时期工作计划
(一)“十四五”时期任务目标
1、巩固创城成果,进一步完善环卫管理体制,持续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
2、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完善的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
3、建成并运营生活垃圾飞灰填埋项目。
4、完成金乡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后期处置工作。
5、根据实际情况,筹划建设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二)“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
1、统筹考虑,提前谋划,建设完成一批重大环卫基础设施。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5
刘家店镇位于平谷区西北部,总面积35.6平方公里,属半山区镇,下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8777人,保洁员64人。辖区内有小学和幼儿园各一所,卫生院一家。有生活垃圾临时存放处20个,大件垃圾临时存放处14个,镇级装修垃圾临时存放处1个,村级装修垃圾临时存放处12个。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全镇中心工作来抓,强组织、建机制、广宣传、补短板、促长效,全面推进示范片区的创建工作。
二、人居环境与垃圾分类工作。为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细,我通过镇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垃圾分类宣传信息10条,在50多个微信群内进行多次转发宣传,累计受众达6000多人次;累计发送“一封信”3000余份,宣传材料400余份;安装各户垃圾分类宣传栏3300套;安装硬质条幅50条;使我镇垃圾分类工作达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人人理解,人人支持。
为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镇政府投资7万元为14个村配备户外垃圾桶94个,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建立了15处生活垃圾中转站,每个站点每天安排一名保洁员在投放点值守,指导监督垃圾中转投放及分类工作;集中购置大垃圾桶30个,购买电动保洁车13辆,大江电动翻斗车1辆。为全镇各户更换垃圾分类桶3600套,10月30号,全镇3600套新垃圾桶全部进户,开启了垃圾不落地模式。
塑造一支服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保洁员队伍,我们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分批次对保洁进行了培训。10月28日对新聘用的19名保洁员集中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对其余48名保洁员,工作人员入村培训、工作中抽查提问现场解答等方式,解决他们能干事、会干事的问题。另外,我镇实行“层级制”管理模式,将全镇14个行政村划分成四片,60个小网格,实行环卫所长、质量巡查员和片长负责制,一级抓一级,设立环境保洁片长,日常工作实行片长负责制。设立环境质量监管员,对各片开展日常巡查。环卫所长随时检查保洁员的工作情况,这也为我镇推进垃圾不落地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充分调动各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抓好垃圾分类,我镇率先以江米洞、行宫、东山下、凤落滩、松棚、孔城峪6个村为试点,推进垃圾分类不落地工作。江米洞村通过精细管理、强化宣传、科学分类,常态化管控等做法成功地完成了垃圾分类工作,被评为区级垃圾分类示范村。为使我镇各村垃圾分类治理水平迈上新一级台阶,我镇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推广示范村的经验和作法,为及时完成剩余8个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实现垃圾分类示范村全覆盖,主管副镇长王小建亲自带领14个村的书记、环境干部到江米洞村进行观摩学习,取江米洞村之优点弥补本村的欠缺,并探讨发展出适合自己村垃圾分类及环境治理的工作经验。
镇城管分队每周不定期对镇域内餐饮单位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全年共出动286人次,143车次,处罚37起,罚款15790元,起到了发现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的作用。镇环境办、城管分队、特勤大队和村委会加强日常巡查,将每天巡查点位发至镇环境建设群,村干部或本片保洁员及时清理。
三、路灯维护工作。全面提升路灯管理养护上水平,保证路灯亮灯率、设施完好率达标。开展每月定期排查,每天白天与夜间巡查相结合,每月对时控校对调整时间根据天黑时间每月不低于4次调整,合理控制开闭灯时间,提升“亮灯率”。每周对控制箱检查一次,每月对控制箱清扫一次,提升“设施完好率”,白天与夜间维护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路灯及灯饰进行维护维修,并明确了照明设施的维护维修时间。
加强安全生产,确保路灯使用安全。一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观念,强化安全意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特别是在路灯工程施工中,要求全体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二是认真落实安全成产工作制度,重点抓好电工操作和高空作业车的安全管理,维修路灯时严格遵守带电工作规程,全年没有发生任何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安全生产率达100%。三是每月不定时对所管辖的路灯,特别是人流量大、繁华路段的路灯进行检测,检查路灯是否漏电,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及时修复。
四、公厕管理和公路维护工作。坚持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创建指标要求,细化分解,责任到人,使道路清扫率、垃圾日产日清、公厕清掏清扫保洁率达到100%。保洁人员坚持每天对公厕进行消杀,整体消杀每天不少于四次,水龙头、马桶按键、门把手等物品,随时消杀,做到随用随消。确保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等各项工作做到对标达标。
五、存在问题:
1、垃圾不落地工作需优化。我镇是产桃大镇,桃秋时节,百姓早出晚归,垃圾不落地工作是一大难题,再有,在家里存放的破桃烂桃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也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
2、垃圾桶设置需优化。公交车站、村内健身娱乐等人员聚集区、街巷尚未设置固定的公共垃圾桶,果皮、烟头、空矿泉水瓶、零食包装袋等垃圾随手乱丢现象时有发生。
3、垃圾混投现象易发率高。作为生活垃圾分类主体的广大村民,由于受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比较淡薄,大部分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未能合理分离。从政府到社会、到居民家庭,自上而下,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亟待加强。
4、有害垃圾处理需进一步加强。我镇是果品生产专业镇,村民管理果树打药产生的药瓶子、药袋子较多,这类全部属于有害垃圾,因没有专业公司对接乡镇,导致部分有害垃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5、垃圾分类需求资金缺口大。一是我镇目前每天由垃圾清运车将镇域内的垃圾收集后集中送往区填埋场,所产生的车辆燃油、维护费用等占用了很大部分经费;二是在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的同时,在硬件设施方面,如镇域内的公交车站、村内健身娱乐场所等人员聚集区、街巷安装设置固定的公共垃圾桶,也需要大量经费。
6、镇域内路灯工作运转及美化保障资金压力较大,希望上级能够给与更多的资金支持。
2021年工作计划
1、责任落实不放松。细化垃圾分类镇、村、包片人员职责清单、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切实把责任落实到每个领导、每个部门、每个村具体工作中。
2、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不放松。在寅洞、行宫村试点基础上,探索将垃圾分类纳入生态文明积分制,提高百姓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推出垃圾分类“晒丑墙”,切实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分类指导和检查奖惩等规章制度,加强百姓相互监督,逐步形成全面监督垃圾分类的氛围,引导百姓养成分类习惯。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起到积极的应到作用。
3、宣传动员和教育引导不放松。继续通过标语、板报、广播、宣传车等手段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积极营造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另外,我们将在中心小学开展垃圾分类专题片宣传,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深化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加强文明劝导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机关干部开展入户垃圾分类宣传和意见征求及劝导工作,继续培养村民的卫生习惯,降低垃圾混投率。
4、社会参与不放松。在党员干部“五带头”的同时,由党员值守向家庭轮值迈进。深化“户户分类、家家轮值、人人参与”,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和准确率。开展“认桶、包桶”行动,做到 “以桶保站、以点保面,以日保周、以周保月”,形成齐抓共管态势。
5、管理优化不放松。积极鼓励有识之士、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及个人参与垃圾回收再利用工作,整合、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造福社会,减少二次污染,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6、厨余垃圾无害化就地减量处理不放松。我镇“生态桥”项目正在建设中,可以与项目方沟通探索厨余垃圾沤肥等方式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转换成农资,归还于田,使生活垃圾处理不离开我镇就能循环利用。
7、有害垃圾回收不放松。我镇是果品生产专业镇,每年产生的药瓶子、药袋子等有害垃圾较多,不仅破坏生态环境,也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我镇将优化农资售卖企业和个人建立售卖与回收台帐,农民可以用空药袋、空药瓶积分,积分拟兑换生活必需品或者“生态桥”农家肥,然后由专人定期回收农资售卖企业和个人回收的药瓶、药袋等有害垃圾,集中移交区级处理中心。
8、进一步做好路灯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确保路灯设施正常运行,为市民夜间出行方便服务。进一步做好新申请村庄的街巷路灯及老旧路灯线路改造工作,小街小巷路灯照明还有盲区,将结合群众实际照明需求,进一步完善好路灯照明设施,服务广大市民。继续加强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定期开展用电安全知识及操作培训讲座,结合实际操作等方式促进职工技术素质的不断提高。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继续抓好路灯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
9、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完善公路、公厕各岗位职责,使各种制度更趋科学性。每月定期召开队长、片长例会,对照月度考核标准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根据长效管理方案,各部门将工作职责落到实处,使镇域内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高。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范文6
关键词:垃圾分类 节约型学校 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结合国家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北京市政府已向全市市民发出“参与垃圾分类,建设绿色北京”的号召,清运垃圾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大气,而且有碍卫生,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机人类生命安全。
我校作为市级环境教育学校和绿色学校,师生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能源意识已深入人心,并已初步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目前正在进一步提高绿色学校的整体创建水平。
2.研究目标
(1)知识。寻找并理解学校现行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关系,进而明确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技能。通过系列探索活动使学生体会观察、思考、倾听、讨论、想像、交流、统计、推理、分析、决策等技能的运用与培养,发展学生的各种环境保护技能。
(3)价值观。从现实状况入手,通过研究使学生从认识到实施垃圾分类,在构建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理论支撑
本课题以《环境学》《生态学》《绿色学校构建理念》等理论为支撑,通过绿色学校的深入创建,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还要通过学校的环境为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机会,着重加深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创建节约型学校的关系的理解,使学生从小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并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探索实施垃圾分类的有效方法
2.意义
(1)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把在师生中开展节约教育活动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全体师生从过去那种“地大物博”的思想中醒悟过来。在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能、全体师生共建节约学校的同时,借助社会、家长的力量,形成一股学校、社会、家庭携手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力量。从而达到让“节约是福”的歌声唱满校园,并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的目的
(2)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功德之举,是建设绿色家园,建设绿色北京的需要。
(3)是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管理情况。
2.培训、宣传教育情况。
3.垃圾容器管理。
4.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检查监督。
5.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日常检查。
6.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处理办法。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引导学生调查校园内垃圾数量、种类情况等。
(2)行动研究法。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身边发现问题,亲身研究,得到体验,寻找解决垃圾分类的途径。
五、研究的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学校垃圾分类情况(2006年9月)
学校布置各班积极开展“校园浪费我知晓”的调查活动,小调查员们开始观察学校的各个角落,用相机拍下浪费的现象,走访学校的后勤副校长,询问学校浪费水、电的情况……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拉开了“节约,我能行”全校节约共同行动的序幕。在“校园浪费我知晓”的汇报会上,很多同学都表示要从我做起,从小事节约,使更多的同学都有了节约的意识。
2.第二阶段: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明确各自职责(2006年10月12月)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认识,我们成立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育教学、总务后勤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总务处、德育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为组员。通过管理、规划、建设、宣传教育、行动、总结,把握实际、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负责全面协调工作,负责全校师生的宣传动员工作,明确各处室的相关任务;负责资金、场地落实和学校的全面规划。支部、办公室:是核心部门,负责协调、监督各处室的相关工作;负责定期研究、检查、总结等有关工作;整理原始数据、文件等资料;并负责工作总结及各种总结汇报工作。德育处:负责师生环保意识与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系列活动使全校师生树立绿色观念,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开设图文并茂的专栏;校园洁净,教室整洁,卫生无死角,垃圾分类统一处理,不对校园及周边环境产生污染。教务处:负责各学科环境渗透教育,各学科教育中有渗透环境的计划、教案及有关资料。总务处:为活动提供支持与保障,有表格记载。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学校各个管理层面的创建工作,从学校的环境是否已满足了使用者需要,学校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学校的行动对当地环境美化的贡献等方面来评价学校的环境,并就好环境的标准和如何改变学校环境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领导小组根据校情和已有的绿色教育基础制订详细可行的行动计划。
高度重视课题的研究,考虑到此课题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投入,将课题组人员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研究层,由7名教师组成,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挑选出热心于绿色教育事业,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以及敬业精神强的教师担任,他们主要负责在理论的指导下,对课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与研究,并指导其他教师实践研究成果,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第二层次是实践层,包括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主要任务是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用,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确定课题研究模式:确定理论核心―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分工协作―开展课内外活动―总结提高。
(3)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提出鲜明目标。加强校园环境硬件建设,使校园清洁优美、再生资源得以回收和利用。
为提高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相关知识,总务处主任作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参加了北京市市政管委、区市政管委组织的培训,掌握了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组织、指导方法及相关业务知识。
(4)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及实施细则。①垃圾分类:分塑料瓶类、铝箔包类、纸类、废弃物。②回收时间及地点:物品按类分放,不可回收类放垃圾筒集中处理,每周四下午将可回收类交学校废品收购站。③回收收入:各班回收收入充作各班班费。④资源垃圾回收检查:各班资源回收列入整洁竞赛评分,由环保小组每日下午检查,若发现班级垃圾未分类、分类不全,除立即登记,扣除班级整洁竞赛成绩外,并且要求当场分类,始准予存放,废弃物封口丢入垃圾筒。⑤实施要点: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工作。校区划分垃圾整理责任区,依各班分配之整洁区实施。资源回收品,各班各自整理集中于各班存放处,收购站每周四回收一次。树叶、树枝、杂草及木制类垃圾放到校垃圾筒集中处理。一般废弃物之垃圾丢入垃圾箱,每日由清洁人员清运处理。列入整洁竞赛评分。
3.第三阶段:对师生、清洁工进行实施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教育及培训(2006年10月12月)
为提高师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学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对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发动。如:在国旗下讲话时结合学校环境现状,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明确我们做到什么,可以做些什么。学校专设有宣传栏,利用广播、教学网络播放有关知识及录像,采取横幅、橱窗、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宣传形式,教会学生正确科学地扔垃圾,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提高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倡导绿色生活行动,使更多的资源从源头分离出来,正确、科学地收集、处理垃圾,使其尽可能地成为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保护环境,从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垃圾分类小竞赛、可再生废品回收行动,学生不但学到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方法,还增强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环保的意识,提高了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学校增设了分类垃圾桶,师生垃圾分类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各班召开主题班会,黑板报开辟宣传专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利用晨会、思品课等教育阵地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在综合实践课堂上进行区别、分辨,并进行模拟练习,防止学生混淆。另外,学生们用易拉罐或矿泉水瓶两种貌似无用的材料,经过自己的创意,制作成有用的东西体现创新的价值。
我们意识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还远远不够,对广大家长的宣传也是我们肩上的责任。在家长学校的活动中,垃圾分类的宣传也成了一项重要内容,让环保教育从课堂延伸到了社会。
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同学们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环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生活垃圾种类很多,且成分复杂,燃烧排放后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但是,很多生活垃圾通过处理后,能变废为宝,达到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4.第四阶段:研究实施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能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生活垃圾处理实践中去检验,通过反馈进行调整,真正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节约能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的目的(2007年1月至7月)
(1)提倡垃圾分类。学校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统一部署,将垃圾分成三类:一类为废纸、废书、废报、废本;二类为塑料瓶、袋,易拉罐;三类为不可回收利用物品。一、二类垃圾回收,并做好记录,其余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则及时倒掉。增设了几个垃圾分类箱,方便师生。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倡导学生绿色消费。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合理的物质消费方式,尽量限制和减少危及环境与个人身心健康的日用消费品。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不去接受太多的废弃物,增加有限能源的利用。
在全校开展“爱护环境,整洁校园”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全体师生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传播环保的理念。为地球妈妈许下承诺:随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果皮纸屑;从今天开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总之,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绿色环保意识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保护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
(2)建立学生环保协会,环保协会会长与会员层层竞选,学生有了自己的环保组织,他们的环保积极性空前高涨;学校“环保小卫士”也积极行动起来,对分类垃圾桶进行擦拭后张贴分类标识,指导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由保洁员进行收集和贮运。加强了卫生的督促职能和管理机制。每天中午和课间有“校园环境卫生督察队”的巡视,对校园内师生的绿色行动进行监督,成为绿色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随意扔垃圾的学生减少了,促使了各班卫生清扫的更干净、更彻底。
为充分开展环保活动,各班都由同学们自己组织成立了环保小队,他们不但平时坚持学习、搜集、交流、宣传环保知识,而且自觉开展活动,负责班内环境卫生保洁,随时清除污物。
(3)各班也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废物利用,把家里不用的纸箱拿到学校做垃圾分类用,有的班收集可回收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班级对卫生区认真打扫,还要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节约回收,有效控制学校自身资源的污染。这样既保持了教室的清洁卫生,培养了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学校校园环境明显改哪,学生乱丢乱扔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环境卫生意识显著增强,还出现了学生主动捡拾垃圾的现象。
(4)环境教育联系家庭,走向社会。我校坚持环境教育与家庭、社会互动,形成“绿色行动”的合力。我们组织了“我和父母谈环保”活动,让孩子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求孩子和父母利用节假日一同去参观生态教育基地,在基地做一件好事、实事、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等,有的家庭就针对旅游景区内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粘在地上的口香糖、垃圾箱的摆设及垃圾的分类回收等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学生和家长中间开展“为了家园更洁净”“节约能源”活动等,促进家长与孩子的同步发展。
(5)我们还将绿色行动向社区延伸,我们与居委会签署了“为学生提供社区服务活动基地”的协议,使学生能经常搞一些公益劳动、宣传等;我们建立了“红领巾文明街”,进行宣传、实践活动。各种活动的扎实稳步开展,优化了社区环境,密切了社区关系,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扩大了社会影响,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带动了家庭、社区的绿色行动。
5.第五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并着手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题(2007年8月至9月)
六、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研究报告、材料的展示方式:现场活动。
七、研究成果和结论
自从加强了对垃圾的分类回收,这项工作已有条不紊的在进行中。从对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情况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学校环境卫生有了一定的改观,各班的清洁卫生比以前打扫的干净、彻底,多数班级的教室随时检查都是干净、整齐的,楼道卫生保持也比以前好。大多数班级养成了自觉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学生卫生习惯好转,乱扔垃圾的人少了,多数学生养成了把垃圾装入垃圾筒的习惯,学生备有垃圾袋,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垃圾放在自已的袋子里,明显的减少了垃圾乱扔的现象。师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对生活垃圾从源头分类的正确率、容器投放的正确率明显提高,师生知晓率达100%,现支持率达80%左右。
工作成效指标:
1.班级分类情况:80%左右的班级基本能按要求进行分类,但部分班级分类不够仔细。相信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宣传和师生的逐步适应,此项工作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实际投放效果:师生能够将分类好的垃圾投入相应的容器。
3.垃圾减量率:约15%。
4.垃圾资源的利用、分类后可利用物的情况:可回收的送到收购站,垃圾处理后变成的有机肥料,计划用于养花种草。
在市级检查验收中,我校获得了好评,被授予先进单位,平谷区一小的环境教育有了可靠的途径、手段和适宜的方式,环境教育初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绿色校园、绿色生活正逐步深入人心,不仅使师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学校的环境品质得到改善,而且通过学生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带动社区,通过社区又带动社会公众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垃圾分类,环保理念永在师生心中。
参考文献
[1]张益,陶华.国外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垃圾处理处置技术及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