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待网络暴力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待网络暴力的看法范文1
1.1正确对待网络,树立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对学生好比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带给学生大量的科学信息又可以使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荒废学业。尤其是中职生处在向成年人过渡时期,他们在思想上有着幼稚和单纯的一面,又有着成年人独立的一面。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一些不法份子,利用学生的善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因此,要加强对中职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1.2学会关爱身边的同学,抵制校园暴力。学生们正值青春少年,情感丰富,有着对成年生活的向往,叛逆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冲动。人生经验的缺乏和人生目标的模糊使得他们易聚易散,矛盾丛生。一些学生自小家庭离异,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与社会不良青年联系密切,哥(姐)们义气严重,成帮结伙,打架斗殴。我们需要及时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关爱其他人的安全,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2.学校安全问题的特点
2.1突发性。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比如打架事件的发生是由一些口角的争执开始的,由于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力比较强,但控制能力较成年人弱,思想具有冲动性,遇事情不冷静,思想方法比较简单,看问题比较片面,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暴力行为,酿成严重后果。此类突发性事件难以预防,需多加强学生道德教育。违规用电或电路老化造成的火灾也属于突发性事件,但此类事件如果做好了事前的安全设施排查与更新,就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2危害性。事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轻者损失财物,重者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无论是暴力事件还是灾害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是学校或家庭的教育不力造成的。家长的溺爱和打骂,学校的专制、粗暴简单的语言教育以及安全管理的疏忽都是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
2.3低龄化。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对学生心灵的冲击,已经使很多学生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尤其中职生的年龄大多在15—18岁之间,思想品德的形成处在过渡期,具有可塑性。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身心发展的加快,但思想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识别是非能力不强,加之过重的学习压力,促使稚嫩的心灵发生扭曲或是心理错位,从而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
3.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路格局与实施
3.1完善安全制度关键在于加强层级综合治理。涉及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校园安全隐患有十几种,比如来自学生间的暴力、欺诈、吸烟、食品卫生、失火、触电、溺水、中毒、运动中的伤害、集体活动间的拥挤等等,这些都时刻威胁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广大教职工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1.1统一思想,完善措施,层层抓落实、整改和防范,利用教职工大会宣讲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纠正少数老师对安全教育的麻痹意识和侥幸心理以及没有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的错误思想。
3.1.2建立校园安全管理网络,明确事故安全责任,做到学校领导亲自抓,学管人员主要抓。无论是辅导员(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或是普通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学校安全工作中,做到人人有责,形成学校的安全工作网络保障体系。比如在领导的统领下①由教务处及科任老师建立教学管理安全网,保证课堂教学环节的安全管理。②由学工处和辅导员(班主任)建立生活安全管理网,加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进行安全防范能力、自救自护、心理调节等方面的教育。③由学校保卫处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防范。做好夜间巡逻以及对外来人员入校园的查询登记工作,防止治安案件的发生。
3.1.3明确安全责任,调动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带头作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人人参与的工作。其中,辅导员(班主任)是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生力军,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往往也是发现问题及协调问题的第一人。辅导员(班主任)责任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落实程度的好坏。我认为班主任(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最需要做的①经常宣传学校安全制度和措施,做到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时刻向学生敲响警钟。②要从细处管理,不仅要注意学生上课时间的安全,还需注意学生课余时间以及在寝室内的安全。③善于观察自己的学生,一旦发现什么异常,要及时与同学沟通,从心理解决问题,获得学生的信任,消除隔阂,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时期。④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安全工作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宣传口号不能只挂着口头上,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而应脚踏实地完成教育工作。定期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宣讲学生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引起每个同学的足够重视,防范于未然。⑤配合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如配合学生安全员和校卫队的队伍建设,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知识竞赛,做好学校安全大检查工作等等。
3.2让安全意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扎根于学生心中,减少安全事故。对于安全教育问题,虽然学管人员和辅导员(班主任)每时每刻都在强调,但安全事故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对于老师的安全教育经常是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今天说的话可能当时记得,可过了两天就忘了。如何把安全意识扎根于学生心中呢?我的看法有下面几点。
3.2.1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学校有关部门利用课外时间、团会、校会、升旗仪式安排师生共同参加安全知识的培训学习,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这样不仅增加了老师的责任心,又使学生学会了自身的安全防范。
3.2.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利用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进行。如组织同学收听广播、收看法制节目,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辅导员(班主任)可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辅助点评,引领正确的话题方向。
3.2.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在校园内可张贴宣传标语,在涉及到安全隐患的地方设置警示牌。定时定期的集中组织力量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后要及时清除。执行好消防、交通及保卫制度,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学校集体活动管理等。
3.2.4通过游戏、模拟现场、亲身体验等更贴切的方式进行教育。如在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开展了死亡教育,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死亡过程的方式来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消除学生对死亡的好奇心,大大减少了校园的自杀率。
对待网络暴力的看法范文2
关键词 文明 暴力 环境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hool Violence
LIN Fengjiao
(Fujian Changle Vocational School, Changle, Fujian 350200)
AbstractSome years ago, school violence seems a distant term, but it happens frequently nowadays. School violence is not a chance phenomenon, its appearance has its deep-seated causes and necessity of the factors.
Key wordscivilization; violance; environment; education
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近期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发生,在校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得现在的孩子在遇到矛盾与纠纷时,他们宁愿放弃正规渠道、而采取如此极端的暴力行为?这种极端行为的背后,是否隐藏了更深层次的教育隐忧呢?
笔者在XXXX从事德育工作多年,今结合XX侨乡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就校园暴力的成因和对策谈谈看法。
1 成因
1.1 外部的原因
(1)社会环境:暴力文化的腐蚀。随着网络信息文化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目前,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实际上并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的规定。一方面,青少年在影视文学作品、音象制品、小报小刊中,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到这些场面;另一方面,这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校学生几乎人手“一机”,而“机机”上网又使得这一现象变得随时随地都能实现。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厅2010年6月8日发表了《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指出:“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有3.84亿网民,其中,未成人占三分之一,未成年人已成为中国网民的最大群体,中国手机上网人数达2.33亿。”而未成年人大多是以手机上网作为主要手段的,这就使得未成年人比大人更容易“触网”。
(2)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结果。这些年来,或许是迫于升学压力的缘故,普通学校大多一味地强调语、数、英“文化课”的成绩。而职业中专学校则苦于就业无门,因而,则更多地走“专业课”的路线,忽略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许多学校在德育课师资配备上的“随意性”,和德育课课时安排的“偷工减料”。很多学校遇到德育教师缺乏时,就由其他学科的老师来担任,在遇到课时紧时,德育课安排一课时,松时,则安排两课时。
与此同时,这些年来,国家教育部也没有出台过比较正规的法制教育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这就造成很多学校想进行此类教育时,却愁于没有正规的教材,即陷于“等米下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很多学校都是等到发生暴力事件了,才记得要去请一两个专家做一、两场法制方面的专题讲座,殊不知,到那时,早已是“亡羊补牢”,犹已晚矣!针对这种情况,福州第十中学的副校长刘榕华认为:学校的法律教育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他说:“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学校的法制教育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也没有教材和师资。它只能依托于思想品德课进行课时十分有限的粗略讲解,大部分的内容还偏重于安全教育。如何构筑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值得深思。”
(3)家庭教育:“足球效应”的尴尬。目前跟多地区的“留守子女”现象严重,这些青少年大多寄居在亲戚、朋友家,在教育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些亲戚、朋友平常出于各种原因,对这些孩子疏于管理,但一旦遇到问题,就互相推委,逃避责任。这就使得一些急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为今后的教育,留下了很大隐患。
花朵般美好的年华,不向往光明,却趋附于黑暗;不追求和平,却崇尚武力,这其中固然有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孩子们自身,则是关键。
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刘清龙认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个人主观因素才是他们走向犯罪的根本所在。”
有人说,一个内心充满爱的孩子,对邪恶必定有种自然的厌恶和反感,他对暴力的拒绝也会是坚决和顽强的;一个有法制观念的孩子,往往会将犯罪行为归于恶劣行经,而把它扼止在萌芽状态;而一个有修养的人,面对伤害和不公,不是冲动地去泄愤和报复,而是用克制和宽容去化解那些可能引发的恶果。
1.2 内部原因
1.2.1 性格上的缺陷:浮躁冲动
据笔者调查发现: 70%以上的留守孩子在很小(部分在出生不久)的时候,父亲就离开了家,而30%的孩子在快升中学时,母亲也离开了自己。这些孩子长期寄养在亲戚、朋友家。这些亲戚、朋友不能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严格要求他们;同时也不能象父亲、母亲一样,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这就使得这些孩子自小养成孤僻的性格,心理极度压抑。所以,一有机会,就想炫耀、发泄。而另一些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的孩子,又会出现“无原则的溺爱”,这又很自然地养成这些孩子“争强好胜,惟我独尊”的个性,稍有不顺,就冲动易怒,暴力倾向一览无余。
1.2.2价值观的扭曲:崇尚武力
近年来,“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黑道原则,正悄然盛行。“拜把子、称兄道弟、以多欺少、以大压小、以强凌弱”,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价值观。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在今年世界儿歌日(3月21日)报道:“现在许多孩子们的口中,少了阳光、单纯的美丽童谣,却不时地蹦出这样一些带有恶搞、暴力色彩的“灰色儿歌。”这些儿歌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学业压力的繁重;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学生充满悲观、厌世等不健康的价值观。灰色儿歌的盛行,令不少家长感到担忧。山东荷泽的学生家长朱长文对记者说:“小孩子唱儿歌的越来越少,唱流行歌曲和改编后的“灰色儿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歌曲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1.2.3爱心的流失:冷漠无情
如果大家有去观察,就会发现:现在的孩子,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情,越来越残酷。不知是因为感受太多的爱、还是因为失去太多的爱的缘故,他们对爱已经失去应有的反应,而是更多地去寻找一种感官上的刺激。看到别人受伤害,他们不是从内心里涌起一股同情、怜悯,而是在享受一种变态的。
2 对策
2.1 社会环境的改善
社会要有可操作的、限制性的规定,尽可能地减少或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一方面,国家要加强对网络游戏、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等信息文化的管理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检查和监督,取缔一些屡教不改的黑网吧,从源头上切断暴力文化对孩子心灵的腐蚀;《中国互联网》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始终把未成年人放在互联网信息安全的优先地位,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信息圆,积极推进“母亲教育计划”,帮助家长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绿色通道,举办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内容的各种展览;24小时免费开放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设施;开展如;优秀文学作品、优秀影视作品等内容的热播;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等。
2.2 学校环境的优化
学校对德育学科除了在课时安排和师资配备上,加以重视外,一方面:要设专人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法制教育的教材。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分阶段、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宪法》等法律基础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另一方面:学校还要注重“软环境”的建设,定期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专题教育。例如: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尊重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学会感恩、学会爱人,学会用宽容和理解去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作为班主任,还要充分利用校刊、班刊、主题班会等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文明交往、礼仪规范的教育,杜绝校园暴力的滋生和曼延。
2.3 家庭教育的改进
父母对孩子除了物质的给予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情感上给予足够多的抚慰和关爱。除非有迫不得以的原因,否则,不要在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时期离开孩子。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吃和回头路可走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摘要中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成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同时,家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无定法,从来没有一种教育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世界上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孩子,任何生搬硬套的教育方法都是不足取的。所谓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也必将被淘汰。所以,家长一定要彻底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尽量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民主气氛,“严而不紧,松而不散,松紧有度的家庭教育氛围更能够适应孩子的成长”。笔者认为教育孩子就象放“风筝”,一方面,我们要尽量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把风筝线的一头牢牢地拽在手里。当风筝偏离方向时,我们可以随时进行调整,让它往健康的方向飞行。在教育上也从来没有捷径可走的。《未成人保护法》摘要第十二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人职责,抚养教育未成人。”家长要坚持学习,努力找到一条适合孩子自身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
2.4 学生自身
2.4.1 学会忍让与克制,保持一颗善良、豁达的心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矛盾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普遍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所以作为德育老师,要充分利用哲学课课堂教育学生: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所以要正视矛盾,要化解矛盾,不能化解时,还要学会包容矛盾。当我们遇到矛盾纠纷时,要保持冷静,要学会克制。雨果说:“知道在适当的时候约束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苏格拉底还说:“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怒气”。培根也说:“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因为,冲动是魔鬼,它可以在顷刻间,摧毁你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2.4.2 加强道德法制方面的修养,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就是人们的行为底线。可“无知”却往往成为孩子们频繁“触网”的“理由”,好多孩子在受到法律制裁时,都悔不当初。列宁说:“什么是刑法的政治目的呢?是对他人的震慑!但是,这种震慑往往是在学生“触网”之后,试想,如果这种震慑能够提前,那许许多多的悲剧就有可能被“胎死腹中”。(下转第32页)(上接第12页)
因此,青少年学生只有现在认真学法,才能做一个懂法的人,也只有懂法,才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也只有守法,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的严重问题,已被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未成年人能否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预防犯罪,从大的方面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兴衰;从小的方面讲,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影响到青少年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拒绝暴力,让我们举起森林般的手。
参考文献
[1]福州晚报.2010-03-21.
[2]朱力宇,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3]张伟.《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4]福州晚报.2010-05-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人保护法
对待网络暴力的看法范文3
由于改造城中村以及征用城市周边的农村土地,我国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新富群体——农民拆迁户。地处城乡结合的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中心学校,正在饱尝因拆迁带来的班级管理问题。教师应与时俱进,帮助学生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趋势出发,通过不同方式开展中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帮助学生确立科学、合理、健康的价值观。
关键词:
新富群体; 因地制宜; 班级管理
随着拆迁工作的不断开展,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中心学校的学生虽然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开展拆迁中学生班级管理工作。
一、在语文知识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值得阅读的优秀文章,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很大。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依靠教师空洞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美文。在欣赏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学到语文知识,还能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情感。优秀文章的熏陶感染,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教学《勇气》时,按照《新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的要求,笔者采用讨论和辩论的形式,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沉浸到作者创设的意境中,促使学生懂得“凶残和暴力吓不倒人民,非正义的战争终究会失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笔者会有计划地开展班会、辩论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养成的时期,在他们逐渐走向成熟时,对一些社会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再加上面对升学的压力,所以笔者开展的主题班会主要是以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或减轻升学压力等内容为主。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
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阻止学生上网就是让学生拒绝现代文明。十四五岁的中学生,一方面,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理;另一方面,他们排斥心理较强,对什么都有着逆反心理,因为拆迁致使家境陡然的改变,更会妨碍他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针对家长经常反馈周末孩子在家喜欢用手机上网这一问题,笔者举办了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为主题的辩论会,通过正反方的辩论,使学生认识到上网、玩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待网络暴力的看法范文4
新《还珠格格》——“燕儿翩翩飞”,于7月16日晚在湖南卫视高调亮相,在博得极高关注度的同时,也招来了许多争议。
在这个言论自由的时代,对于新《还珠》的看法,有很多已严重失衡,缺乏理性客观,有的甚至恶语谩骂。这样的行为虽不同于现实生活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但借助网络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或事进行讨伐与攻击,就演变为一出“网络暴力”。
因此,被“网络暴力”的新《还珠》,引来口水和板砖纷飞,“山寨”、“雷人”、“狗血”的评论不断。类似“新《还珠》太坑爹,演员不光丑,还全是畸形……”这样带有贬斥性质的言论,数不胜数,有过之而无不及!
笔者认为,新《还珠》倒不全是缺点。观众不接受,甚至遭遇“网络暴力”,就因“情有独钟”!因为“情有独钟”,赵薇版的小燕子成为人们心中的荧屏经典,代表着最爱、惟一。当我们真心爱一个人、喜欢一件事物就会害怕失去,怕喜欢的人老去,怕那个“爱”被替代;害怕喜欢的事物消逝,害怕被改变。当新的事物或人出现,也许因为出现得并不那么完美,外加人们的畏惧心里,所以我们总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也许,鸡蛋里是真的有骨头,但更多时候,它可能就只是一根刺,一根咱们心里的“刺”!我们被迫用挑剔、抗拒的心态,维护着心中惟一的最爱。所以,对于新生事物,人们总有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在这种时候看见的就只是缺点和不足,忽视了优点和进步。于是,害怕、不屑经过网络环境的发酵,就达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成为谩骂、讥讽,这就是所谓的“网络暴力”。
若要客观评价新《还珠》,前奏拖沓、演技稚嫩、情节雷人确实存在。但拍摄技术、手法上的创新、故事的丰富性也有进步。毕竟,当今的技术和投资都是过去年代无法比较的。所以,希望大家用宽容的心态,对待这些年轻的演员,给他们一定的发展的空间,是好是坏也要看完再定夺!
(据《新民晚报》)
声音
“我既然有胆量威胁你,也有本事让你痛苦”
——南京一高校学生逼老师给高分,否则报复全家,老师坚持原则不让步。
“跟买彩票一样,总想中一次”
——四川一警察辞职当煤老板后又结伙盗墓,被抓后称盗墓像买彩。
“我是女人啊”
——温州女孩与帅同事开房过夜后怀疑怀孕,同家人去报警后才知“帅哥”系女性。
“孩子现在年龄大了,要上学了,实在养不起了”
——南京50岁男子受托“代养几天”朋友的双胞胎,结果两年后朋友仍不见踪影。
“给我往死里打,打死了我黑道白道都有人”
——弟弟与叔叔为房基发生纠纷,陕西丹凤县卫生局一副局长打死亲叔。
“有件事想和你谈谈”
——黑客攻击湖南宁远政府网,留言请政府“听听百姓意见”。
“之所以不送,不是不想救,而是怕好心办坏事”
——南京公交司机拒将发病老人送院,停车等救护车半小时,老人不治而亡,公交公司如此解释。
“要准备公开考试了”
——英国35岁母亲一夜失去1992年以后的记忆,醒来以为自己仍是备考中学生,首相仍是梅杰。
“冤有头债有主,不要再拿摊主或者顾客来出气”
——广西男子因纠纷到市场泼粪,无辜摊主哀求。
“女儿,爸爸偷东西了,对不起你”
——湖南株洲贫困男子为给女儿凑8000元学费偷汽油被抓。
“对我的处理可以通报批评,为什么一定要免职呢,这是不正常的”
——安徽一县物价局副局长上班打麻将丢乌纱,申诉称处罚太重。
“你让我出名了,我想着咋能有个法也让你出名”
——郑州一小孩手术后失明,消息见报后,记者回访时医院如此回复。
“如果我当时人在国外读书,再怎么烂的大学只要回来,俺都是正宗海龟”
——乐嘉首谈“学历门”事件,称做公众人物代价太大。
“不是说分居6个月就自动解除婚姻关系吗”
——长沙女子与丈夫闹矛盾离家出走,12年后与他人结婚,被前夫告重婚大喊冤枉。
“那赶快给我数数,从1数到100”
——重庆女子遭遇抢劫谎称有心脏病,劫匪让其数数静心。
“仔细一看,才知道落下的是一名男子”
——重庆男子与女友争吵后跳楼砸伤邻居,邻居称太吓人了。
“下跪,扇耳光……任你处置,不收取任何费用”
——武汉一大学生为为完成毕业论文发帖求虐待,声明“施虐者”必须是女生。
“60岁比较小,70岁满地跑,80岁不算老,100岁精神好”
——武汉一群老头老太建聊天群相约“闪玩”, 互称男生女生。
最在乎的事
每做一事,最好只追求一个最在乎的目标,其余都可让步,这样达成目标的机会才高。比方:做这事,最在乎是学经验,那就别计较钱;做那事,最要紧是钱,那就别计较面子。以此类推,若做一事,又想学经验,又要赚得多,又要有面子……如此美事,有得等啊。(据蔡康永微博)
事实如此
我很平静。只不过我说话比较直接而已。事实就是如此:人民群众一边怀疑媒体,一边对媒体上编造他人的事情都深信不疑。媒体在中国社会的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过程里,罪孽不亚于其它部门。只不过他们掌握笔杆子和话筒镜头而已。有朝一日让各部门掌握了媒体,你看看怎么清算吧 。(据黄健翔微博)
民族文化遗产在脸上
前几天和一40几岁的老美女聊起她女儿,我说,你们母女都很漂亮,不过女儿长得更洋气一些,你这位母亲虽说漂亮,还是有点土气。可这位母亲愤愤不平地说:“我女儿哪能跟我比,我脸上还有民族文化遗产……”(据聂圣哲微博)
男性发育密码
敢言挑战
格桑哈吉全国上市6年来 ,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效果,男性普遍证实:服用3周期增粗一倍、长度增加6-9cm、提高1小时。
即日起凡服用格桑哈吉3周期,如果没达到你满意长度、粗度和时间,我们将无偿赠送两个疗程确保你达到满意效果!
格桑哈吉没有最好的广告只有最好的疗效,无效的产品是无法生存的, 格桑哈吉在男性增长产品中保持6年全国销量第一,就足以说明一切!
一位老顾客说:以前服用了好多号称外国的进口产品,用时有效,不用就更糟!后来才知那些都是。用了格桑哈吉真不一样,强劲的能量和营养让我身体每一个细胞都有跳动感觉,3个疗程下来,足足增长了8cm,增粗2cm,犹如核弹状态,插入时老婆的紧紧包裹着我的玉茎,每抽拉一次她那种迷离享受的眼神和大声的让我更加勇猛,一小时雨点般的,老婆的飞溅,粗大的每次都能探到花心,她颤抖的身体和尖叫让我很有成就感。
格桑哈吉真不一样,想增大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权威保证安全可靠
格桑哈吉是唯一含有特有天然植物“叶薯蓣”精华成份的男性产品,纯天然活性营养物质, 安全无副作用,心脏病、糖尿病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人群都可放心服用。 健康群体服用迅速提高性生活质量。
每盒都有独立的3.15质量防伪认证编码,电话查询真伪,效果有保证、质量更有保证!格桑哈吉为细胞发育增长,发育后不回缩,3周期即可,不需多用以免过大对女阴道造成撕裂,期间请务必关好门窗。
格桑哈吉用于:纤细、短小、包皮过长、老年萎缩; 阳痿、、疲软无力、缺乏、性生活无; 前列腺肥大、增生、尿频尿急、尿等待、尿无力、阴囊潮湿;失眠多梦、手脚冰凉、腰酸腿软、体虚盗汗。
中国医药研究院监制、香港高科药业出品
本广告长期有效,节假日不休全国邮政快递满意服务
让男人天天爽到底
服用格桑哈吉30分钟在温馨、怡人环境下,立即,硕大无比,圆润饱满硬如金刚。面对白嫩的双乳和玉体,轻轻分开双腿,慢慢插入草木郁葱,轻抽慢送1小时以上,一浪高一浪,时她如小嘴般温热的吮吸,让你玉茎的精华瞬间喷发,立刻醉死欲仙,一飞冲天。
后依然高傲挺拔,稍作休息,格桑哈吉的强劲能量可以让你继续2~3次。让她的玉体在你的身下尽情喘息和,性事完毕后飘飘欲仙的久久萦绕不绝,并且身体无任何疲劳感。
阳痿、当天消除,只需两个疗程就可根除;腰膝酸软、手脚冰冷等症状12小时改善;小便频繁、夜尿频多、眼花耳鸣及前列腺炎、肥大增生用药3疗程康复。3疗程稳定增长6-9cm,增粗一倍。
科学发育方能安全持久
男性器官要想完美发育,除了供应专用营养和能量还要保证其供应持久性,和壮阳药只会让你用时有效,不用身体垮掉。
格桑哈吉专用发育因子“叶薯蓣”精华能让每个海绵体细胞吃饱喝足,细胞发育的圆润饱满,即使普通状态下器官也硕大无比。
同时特有核能缓释供给法,停用后男性器官旺盛能力依然保持20年。一粒格桑哈吉所含营养和能量是普通胶囊和丸剂的50倍。在发育方面普通产品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所以格桑哈吉只需3周期,就能给你一个粗壮硕大器官。
特惠价
137元/盒 购4盒送2盒购6盒送4盒
赠品与卖品相同3盒1周期36次量
定购
对待网络暴力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网络;网络成瘾;道德意识;青少年健康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们用来获取信息和娱乐的工具中它是使用最广泛和最适用的,网络的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在网络出现和它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为处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相当多的困扰。“网络成瘾”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甚而有人对此深恶痛绝,投鼠忌器。如何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处理好网络与学习的关系,利用网络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来进行有效的学习是现在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笔者认为防范是关键,在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整个过程中,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教育,采取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策略和培养青少年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增强青少年对网络中不良信息抵制的能力。如果到发现问题时再来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到时即使对症该如何下药?药量应是多少?未免是药三分毒,既耽误了青少年的学业,也让家长们元气大伤。下面我就青少年上网时该采取哪些有效防范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求和关心此话题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以分享。
很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片面的认为:“网络成瘾”的罪魁祸首是网络。并提出假设,如果没有网络会如何如何,于是乎更加否定了网络对生活的正面作用,放大了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程度,于是对孩子说网络是致命的病毒,这是不合乎事实的。应该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网络于生活于工作的作用。上网我们分为娱乐和实用功能两种。实用即工作的需要,用一些软件工具来达到完成工作的目的。即人有相对的主控及意识,工作完成之后便会关上电脑,不会没有时间概念的留连网络。而娱乐很显然的,它包含了音乐、游戏、等等,特别是游戏,其中庞大的游戏角色及虚拟的人物战争,满足很多人杀戮与英雄主义情结。当然和现实一样,游戏中甚至也有对等的夫与妻的婚姻关系。处于这样的游戏当中,游戏者坐拥虚似的财富与荣耀,嫣然一个旷世的君主。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游戏者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弥补了其在现实中感受到的挫折感。越沉迷网络越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越格格不入因而越沉迷,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网络对青少年造成太多负面的影响,我们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为青少年的学习保驾护航。
1、强化青少年道德意识规范的培养,用道德来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其能够自觉遵守相关的道德准绳,具有强烈的是非判断能力,这种境界是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最终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家长和我们都应该在生活学习的点滴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拥有强烈的道德意识规范下的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1年11月向社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家长应尽可能的多花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把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孩子指指点、掌掌舵。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极不稳定,对待问题的方法还不成熟,特别是在连续遇到挫折,极大地伤害了他们自尊心的时候,缺乏经验和处理问题能力的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偏激的措施,以至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或有甚者从此变得意志消沉、思想堕落,生活学习一度的不得志驱使他们走向网吧寻求虚拟空间赐予他们思想上的某种满足,进而走向偷窃、抢劫、吸毒的犯罪道路。家长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思想动向,站在成年人的高度,用成年人的智慧在事态发生之前洞察事态即将发生的原因,找出问题产生的病灶,将其彻底清除在萌芽状态。一旦惨剧发生,为时已晚,再追其原因,已于事无补。另外,家长应该适当转变传统的严父慈母的角色观念,现代教育理念中慈父严母的理论观点受到的支持率更高。在和孩子相处的整个过程中母亲和孩子待的时间更长,和孩子相处更多时间的母亲在生活学习中更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提出更多更严格的要求。父亲的角色不应该只是孩子的长辈,更应该是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和孩子打成一片并不是什么坏事,这样既可以增加父子感情又能拉近和孩子之间交流的距离。
3、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尽量避免接触大型单机及网络游戏,小游戏可以益脑,大型暴力游戏和黄色游戏对青少年有百害而无一利。可以一方面控制他们使用电脑的时间,另一方面使用相关的软件来阻止他们对某些特定游戏及网页的访问,并及时弹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和他们进行人机互动,通过正确的人性化的引导,把他们对电脑游戏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对信息处理相关技术进行思索和研究上,以实现青少年求知欲积的正面迁移。
4、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经调查,失足于网络的青少年,每个人都有自己从接触网络到沉迷网络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经历和体验,其中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是由于好奇心作祟,在接触网络后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基本没有任何束缚的广阔的网络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哪些可以访问,哪些是绝对不能碰的,乱了方寸,闯入了。还有大部分是由于枯燥的学习氛围、窒息的竞争压力和少得可怜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找回自我,而网络的沉迷无论是对于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来说都是具有一样的诱惑力,正因为青少年其自身的年龄及其阅历的有限更凸显了网络的趣味性,因此沉迷的机率也就更大。一旦陷入很难再回到原来的学习轨道。现实中人要受舆论和伦理的约束,需要检点自己的言行,而在网络上没有现实制约,就会为所欲为,其行为也不会受到追究。网络中那些不健康的内容,青少年有可能为其熏染。如果培养学生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就可以让学生得到认可的途径增多,获得快乐的途径增多,释放压力的方式增多。要知道,一个某方面或各个方面都得到大家认可的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他的肩上自然而然的多了一些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要给青少年生活上太多的压力,给他们一个放松的、愉快的、健康的、人性的成长环境,生活的意义还有很多很多,那么网络还是唯一的逃遁吗?(宣威市第二中学;云南省;宣威市;655404)
参考文献:
对待网络暴力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创新理念;网络德育;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12013)09-124-02
一、网络德育的含义
网络德育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国内有许多学者较早直接提出网络德育(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命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层面解释了网络德育。大致有如下三种:第一,网络德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将其意识形态、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等,通过网络技术对网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形成体现一定社会和阶级意志的思想道德社会实践。第二,“网络德育”不仅仅指“道德教育”,而是“大德育体系”下的德育,包括在网络环境下的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第三,网络德育是根据教育学、传播学原理和思想道德的理论,利用互联网对计算机使用者进行的道德教育。
针对上述网络德育含义的表述,课题组认为,网络德育是利用网络进行的道德教育和针对网络的道德教育。它属于现代德育的范畴,是学校德育的延伸,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应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网络德育是利用网络进行的道德教育。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人,其中,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网民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结构特征,青少年学生占26.7%。如何在虚拟网络中开展道德教育。首先,利用互联网本身在技术上实现的快捷、方便、广泛、开放的特性,以及使用者自主性的独有特点,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其次,要正确认识网民的道德心理和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心理。最后,要立足网络广泛性特点,造就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的德育客体,把所有网络使用者都纳入到网络德育的对象范围。
2.网络德育是针对网络的道德教育。针对网络进行的道德教育,就是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方式,使网民者在网络中成为一个规矩的信息者和理性的信息接受者。为确保减少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广大德育工作者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引导青少年理性看待互联网汇聚的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以及在网络中传播来自西方的声音和意识形态等丰富的网络信息,去除糟粕,吸取精华。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优与传统媒体的德育载体:拓展德育时空,实施自我教育和隐性德育,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达到发挥网络环境潜在的教育功能的目的。三是充分利用网络特点,关注网民的发展,主动性调整和充实传统德育内容,注重对网民的价值观、国家意识、民族精神、传统道德文化、心理健康和正确识别信息等教育与培养,使其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具有道德选择与判断力的公民。
二、创新网络德育工作理念
1.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主动进入网络舆论阵地。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时,具有信息量大、即时、便捷、互动等优势,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和创造网络资源,主动进入网络舆论阵地,为德育教育搭建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网络平台。一方面,学校等教育部门可以利用局域网络资源优势,建立德育教育的专门网站,开辟时事新闻、校园文化论坛、心理咨询、法制宣传、就业知识等板块。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充分利用BBS、微博、微信平台空间,适时监控、浏览网站、贴吧信息,搜集、整理学生在贴吧内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对不健康内容进行正面引导和疏导,对学生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报送有关单位答复和解决,让德育网站和贴吧真正成为学生自由交流并有益于学习、生活的良好空间。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自发创建的网络交流空间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创建富有特色的BBS、微博、微信等交流空间。学生可以利用这些交流空间,反映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和看到的问题,发表对某些事情的观点、看法和建议,把学生创建的交流空间真正办成一个有建设性的网络空间平台。
2.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现代社会已步人手机时代,手机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会成为有害或垃圾信息的传播工具。因此,青少年在利用手机或网络进行自我个性张扬时,会出现在理性认知和实际选择上的背离。曾经发生的“职校门”、“扒衣门”等校园暴力“门事件”视频,给人们又一次敲起了安全警钟。针对这实际问题,学校应及时对教师进行新型媒介技术教育培训,并将新型媒介素质指导教育引入课堂,帮助青少年成为新型媒介的主动使用者,正确有效地运用新型主流媒介,合理正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因此,社会、教育机构和德育工作者要重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