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范文1
论文摘要:从语言和社会历史角度探讨了阿多诺大众媒介批判理论的生成原因,仔细分析了他对大众传媒批判的主要内容,揭示其批判理论存在的缺陷,并对它进行了反思,从而挖掘出阿多诺大众媒介批判理论研究的价值。
在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中,阿多诺的媒介批评理论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尽管他没有对大众传媒进行专门系统的论述,只是在对文化工业进行批判时,把现代大众传媒当成了他的一个基本的切人口,但他对大众传媒的批判是非常尖锐的。仔细阅读《启蒙辩证法》和他1963年写的《文化工业再思考》,就会发现电影、电话、收音机、无线电广播等等都进人了他的批判视野,而且这一切是与他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分不开的。
一、大众传媒批判理论的生成原因
阿多诺出生于德国,从小受到德国古典语言的熏陶,由于希特勒的极权统治,他和法兰克福学派其他同志被迫去了美国,在那里大众文化简易、直白的表达方式强烈的冲击着他的习惯性话语,这给他造成了很大的痛苦,正如他在解释为什么离开美国而要返回德国时所说:“返回德国的决定不是因为简单的主观需要和思乡病,这些因素是微不足道的。也有客观原因,这就是语言。赵勇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整合与颠覆:大众文化的辩证法》中引用这段话的时候,把语言归结到印刷文化中批判主体的生成原因,认为语言把他构造成了批判话语生产者。实际上,语言也是构成他对大众传媒产生批判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语言是与其思想分不开的,卡西尔在他的《语言与神话》中说道:“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组合和关联我们的经验材料,因而造成完全不同的理解模式。两种语言的词汇决不可能相互贴切,锚株不差,也就是说,它们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思想领域,阿多诺在去美国以前一直是使用德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在德语的领域中孕育了他真正的自由思辨能力,然而当他转移到了美国以后,他遭遇到了语言上前所未有的尴尬场面。美国大众文化通俗、直白的表达方式深深的影响着阿多诺所故有的思考和思想,于是他站在了传统型知识分子的立场,对产生这种大众文化的根源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他从大众文化的语言的视角出发,把大众传媒纳人了他的批判视野。他认为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帮凶,大众文化通过大众传媒制造了当时语言上的“灾难”—人不能自由自主的思维;媒介中那种图式化、直观式的表述,使“个体”语言逐渐沦落成了“大众”语言等等。可以说,语言思维上的障碍造就了阿多诺对大众传媒产生批判,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语言只是建构阿多诺大众传媒批判思想的一部分,而绝不是唯一的因素。要想全面考究阿多诺大众传媒批判理论生成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视野。
我们从阿多诺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传统的统治结构是把人的基本需要和高一层次的需要(体育、娱乐)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把资本剥削增加到最大的限度。然而,今天的统治结构变成了使大众的各种需要和资本需要相一致,废除基本需要和第二层次需要之间的差异,从而使统治增加到最大限度。可见,当时资本主义在物质层面上的统治已经被文化层面所遮掩了。阿多诺认为文化之所以能够成其为统治者的手段,主要是他们利用了大众传媒这个文化传播工具,大众传媒造就了大众,刺激了大众观念上的一种虚假的需要,把社会统治阶级的规则内化为自我的典范。另一方面,当时希特勒统治集团利用无线电广播大肆进行法西斯主义煽动,鼓吹种族优劣,残酷的迫害犹太民族,使得阿多诺和法兰克福学派迁移美国。“带着这样一种精神伤痛和思维模式来到美国,阿多诺在打量这个高度发达的的资本主义国度的大众文化时,不可能不带上一种冷峻、阴郁甚至仇恨的目光,也不可能不用他那种既成的思维模式去整合那些在美国人看来是引以自豪的东西。”而“美国人看来是引以自豪的东西”不仅包括了大众文化,也包括了大众传媒,正是因为美国发达的大众传媒使大众文化无处不在,使得阿多诺把故有的法西斯主义的仇恨情结转嫁到对美国大众文化、大众传媒的批判。
二、大众传媒批判理论的主要内容
阿多诺对大众传媒的批判主要夹杂在对大众文化批判之中,但只要我们认真去分析,就会发现阿多诺对电影、电话、广播等电子媒介的批判是非常尖刻的,同时对大众传媒的性质也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首先,阿多诺认为大众传媒是统治者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统治工具,带有很强的霸权性质。“大众传媒这一概念是专门为文化工业打磨出来的,它已经把重点转到了无害领域。它既不存在一个首先关心大众的问题,也不存在一个传播技术的问题,它存在的只是一个使大众自我膨胀的精神的问题,一个他们的主人的声音问题”。在阿多诺看来,大众传媒的“主人”是掌握着政治权利、有着经济实力的统治阶级,大众传媒不是为大众而存在的,它只是统治阶级控制大众的精良武器,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在《启蒙辨证法》中,阿多诺说“《文化工业》一文阐明的是启蒙意识形态的倒退,这一点在电影和广播里表现得十分清楚。在这些传媒里,启蒙主要表现为制作和传播的效果和技术的算计;而就其具体内涵而言,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为对存在者和控制技术的权利的偶像化。也就是说,大众传媒使大众从神话的世界苏醒过来,却又使他们走进了另一个技术理性主义创造的神话。统治阶级正是利用了媒介来制造偶像化。标准化模式的电影、电视节目等不断重复的打击大众的耳目,使他们放弃对现实的深层次的思考,以为荧幕看见的都是真的,认为电视里那些明星跟我们大众一样是个凡人,他们的成功也不过是偶然。马尔库塞在讨论大众传媒时也看到了这一点,“在这里所谓的阶级差别平等化显示了他的意识形态功能。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游览同样的娱乐场……那么这种同化并不意味着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那些维护现存制度的需求和满足在何种程度上被下层人民所分享。大众传媒把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制度巧妙的隐藏在了电视节目里,让大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上层阶级的意识形态。阿多诺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资本主义大众传媒形式上虽然是企业,本质上却是为现存的社会制度辩护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其次,大众传媒成为了资本利润的生产机器,完全资本化了。阿多诺看到了大众传媒与一般的商品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为资本家营利的。在《启蒙辩证法》中他列举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电影院是为极权的康采恩进行营业的,无线电广播中所宣传的商品也是如此。人们用50个铜币可以看到百万富翁所看到的电影,用10个铜币可以买到一块口香糖,而出售这些电影和口香糖的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富翁,他们通过推销这些商品而更加强大和富有起来。大众传媒帮助资本家实现了商品的利润的回收,资本家通过媒介愚弄了大众,使自己的财富越来越多。在资本主义商品制度下,一切东西都纳人到了市场交换的轨道上,大众传媒也毫无例外为价值规律所统摄。阿多诺说:“文化工业的产品到处被使用,甚至在娱乐消遣的情况下,也会被灵活的消费,文化工业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经济上巨大机器的一个标本。文化工业的一切产品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它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投射到大众传媒之上,从而披上一套漂亮的外衣销售出去。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大众传媒的主体虽然是人,但是从业人员却没有什么主体性,他们只是被资本家雇用的奴隶,是实现资本利润程序上的一个操作员。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证,他们必须依靠强大的资本,因此,大众传媒必然受资本所操纵,为实现资本利润服务的。
最后,大众传媒使艺术丧失了其独立自主的个性。“在阿多诺看来,现代艺术以凌乱破碎的图景体现了否定的辩证法,宁愿极端的丑,不要虚假的美,以‘反形式’来反讽装扮出来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甚至用孤立来保卫自己的个性,以自身的无意义来显示有意义。他认为文化工业通过大众传媒这种生产渠道,制造了虚假的个性,“从即兴演奏的标准爵士乐,到用卷发遮住眼睛,并以此来展现自己原创力的特立独行的电影明星等,皆是如此。阿多诺还认为,艺术的个性从来没有实现过,而且要想取得个性的进步,实际上都是以牺牲艺术的个性为代价的,“所有电视节目所提供的含蓄的信息促进了对个性的压抑,并助长了与现实的同一。传媒技术使每个事物看起来是自由自在,非常的与众不同,其实它是将偶像化的东西普遍化了。大众传媒使艺术丧失个性还表现在,它改变了以往的艺术生产方式,使艺术创作进人了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标准化、统一化的艺术生产,使得艺术的固有性质发生了改变,大量的技术复制品淹没了艺术的唯一性、权威性,也让艺术从过去的神堂跌回了人间。艺术创作者从创作出他的艺术作品后,就与作品产生了分离,而进人到了一个模式的机器生产领域。通过复制,艺术作品维护、肯定了现存的生产程序,从而扼杀了对艺术异在的、超越的批判。艺术因此而缺乏对自身的反思,无法取得个性化的创作。再说,艺术工业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通过媒介批量的生产,其内容循环固定,格式化到人们在看艺术节目时候就知道下一个节目是什么了。阿多诺正是认为在媒介时代,艺术的自主性没有了,所以他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上,为维护传统的艺术形式而对大众传媒展开了批判。
三、对大众传媒批判理论的反思
阿多诺对大众传媒批判理论是丰富、驳杂、极,具特色的,同时,其理论也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体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特点和局限性。首先,阿多诺是一个极其悲观主义者,有着很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及情绪化的理论偏激,他只看到了大众传媒所带来不利的一面,却没有辨证的看待媒介这一现代文明工具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如阿多诺认为电视信息只是统治阶级的宣传工具,一切节目都是被控制者已经制定好了,观众所拥有的权利就是要无条件的接受它,而且认为电视图像直观的、客观的表述,抹杀了观众思考的能力。我们应当辨证的来看待这种现象,电视节目固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一面,同时,电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休闲的选择方式,大众在选择电视节目的时候,有绝对的自由权,他可以避免那些政治意识强的节目,而去选择那些娱乐、轻松的频道。而且大众也并不是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电视产品及其所期许的意识形态内容,他们在观看时,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我们在讨论媒介作用的时候,既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也要了解其有利的一面,以便我们更好的利用它来为大众服务。
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范文2
关键词:德育;大众传媒;职业教育;校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愈加迫切。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输送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进行职业院校德育研究,关系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在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品质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过去,德育工作主要由学校、家庭和社会来承担,现在开始向大众传媒倾斜。大众传媒以其涵盖信息丰富、传递信息快捷、展示信息多姿多彩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
学生在滚滚而来的信息面前,所接受的不仅是信息、知识,也不仅限于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还以其潜移默化的渗透力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着深刻影响。大众传媒对学生德育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作用。
大众传媒中当前更多呈现的是流行文化,包括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实用主义文化等。在当前,消费文化、商业文化对学生已构成潜在侵蚀,使其兴趣与观念发生了改变,偏离了健康和主流的文化价值观,进而导致道德的缺失或失衡。作为引领社会的文化潮流和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媒体没有提升文化品位、培育文化的土壤,社会健康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形成自然是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的中途,因而同实际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1]部分媒体的不当呈现或者误导,让学生无形中混淆了视听,失去了正确判断的能力,对于道德、价值观等原则问题则模糊了界限,出现了理想信念认识上的偏差等问题。而大众传媒在此时却没有及时、准确地给学生提供好的高质量、有水平的鉴别标准,相反,当大学生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念、被媒介所传播的理念改变之后,加上主观意识难以轻易改变的因素,将对传统德育工作构成新的挑战。
校园大众传媒具有环境监督、组织协调、文化传递、休闲娱乐等功能,对学校的发展、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是是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代校园大众传媒有两类:一类是印刷传媒。报纸、杂志和书籍都属于印刷传媒。一类是电子传媒。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国际互联网等属于电子传媒。电子传媒是新兴媒体,但发展迅速,影响广泛。由于互联网具有互动性、共享性、形象化、趣味化等特点,能够集视听功能于一体,深受学生的欢迎。“进入网络传媒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空间、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受众本位意识增强,拥有新的时空观,传播者和受众随时可以进行角色转换,受众的接收指向更加明确。这些变化引起了传统受众群的解体。”[2]近年来,大众传媒在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品质形成过程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和优势,对于职校德育工作具有着重要意义。
(一)构建校园大众传媒网络
要构建和完善校园大众传媒设施,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学习、休闲、就业等需求,订购相应的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传媒。要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媒介,张贴诸如《学生守则》、《公民道德纲要》等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宣传张贴画、宣传标语。另一面要积极推进校园大众传媒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电子技术,建立校园广播站、校园信息网。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构建具有职业院校自身特色的传媒网络,使各种现代化设备相互配合,形成网、站、库一体化系统,覆盖于整个校园。要加强管理,构建和完善校园大众传媒软件条件。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大众传媒的领导,使之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符合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校园大众传媒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加强各类人员的培训。特别要选好和利用好校园大众传媒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使大众传媒真正为学校发展、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
(二)提升校园大众传媒品质
要不断提升校园大众传媒品质,要宣传科学理沦、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行为和高尚品质,激励广大师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为推进职业院校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文化氛围。要实施有效控制措施,提升大众传媒品质。一是学校监控。学校监控是校园大众传媒控制的最有效形式。校园大众传媒要由学校党委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学校各基层部门订购各种报纸、杂志、一书籍,要有归门管理部门提出指导性原则。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播放的内容或设置的栏目,要经过管理部门审批。学校要建立奖惩机制,对传播健康、积极、文明信息,为学生塑造理想人格、净化心灵发挥积极作用的校园传媒,要给予奖励;;对形式或内容违反传播规定的校园传媒,要进行处罚。二是师生监控。师生监控是对校园大众传媒的有效制约途径。广大师生可以通过预馈、反馈等形式制约校园传媒。预馈就是师生在信息传播前对传媒提出要求。反馈就是师生对已经传播的信息进行意见反映,校园传媒进行相应的调节。广大师生也可以直接通过社会舆论实施制约,校园传媒如果发表了错误言论,发表了有害于学生成长的言论,师生可以直接给予指责和反驳。三是自我监控。这是校园传媒机构及从事校园传媒工作的教师和学生对自己实施的约束。自我监控可以通过检查执行校园传媒规定,通过制定和遵守传播职业道德,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观念来实现。
(三)净化校园大众传媒
校园大众传媒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总体上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有的大众传媒受经济利益的趋势,丧失了大众传媒应有的职业道德操守,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这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市场经济对文化的渗透导致某些文化产品生产者价值观扭曲,将追求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视作唯一目的。二是不分良荞,将西方文化观视作文化繁荣的济世良策。致使一些粗制滥造、内容庸俗、格调低下的文化产品通过一些大众传媒迅速辐射。职校学生还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是非观,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种负面冲击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不言而喻,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适时开展大众传媒净化工作,引导大众传媒欣赏。要加强学生自律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可以针对社会热点话题,通过开展讲座、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促进学生是非观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使学生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做到在信息洪流中,良荞分明,取其精华,为己所用。要抵制外国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保护民族文化,阻隔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低级庸俗内容的涌入,净化校园德育传媒环境。要积极倡导正确的传播理念。要求传播主体把握好服务方向,正确处理大众传媒在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方面的关系。要求传播主体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自律性,从现实思考未来,从眼前虑及长远,从个人关注社会,不断提升自己的需求层次和精神境界,使自己的传播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力。要求传播主体在传播文化信息时,应当以高雅、严肃文化提供的价值、意义、伦理、信念、理想为其精神依托,并将这种精神内涵注入其中,使这类文化信息真正成为能使人们的感官与心灵合为一体的精神食粮。
总之,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作用和优势,努力构建校园大众传媒网络,提升校园大众传媒品质,净化校园大众传媒,对于开展职校德育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范文3
关键词:高中历史 大众传媒
1、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书刊、报纸、电影、电视、广播、录音、录像带、光盘、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构成的大众传媒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当前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大众传媒广泛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刚好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1]。
2、大众传媒的概念
在书写工具问世以前,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语言、手势、图记、烟火等方式进行的,受到时间和空间上地限制。当新闻传播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开始成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不断变化,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效果也越来越大,这就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在大众传播的发展过程中,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电脑与互联网的运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们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大众传播的新时代,使得大众传播的辐射范围迅速扩大,影响程度不断加深[2]。
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现在,人类文化在经过口语传媒文化和印刷传媒文化两个阶段之后,己进入大众传媒文化阶段。大众传媒文化的产生是传媒文化发展史的伟大变革,其实体是大众传媒。所谓大众传播媒介,也称大众文化传媒,是指有组织的传播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向广大受众进行信息符号的复制和传播时所凭借的传播手段、工具、途径和渠道。
3、大众传媒的分类
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有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印刷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等;电子媒介有电影、电视、广播、磁带、光盘、国际互联网络等。
(1)报刊: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报纸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
(2)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新闻传播工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
(3)电视:利用电子设备传送活动图像的技术,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
(4)互联网: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链接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人们常把网络媒介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
除上述四项之外,还有众多传播载体传递社会信息,充当教育媒介,在此就不再逐一论述了。
4、大众传媒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4.1大众传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就我国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况而言,“我教你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是主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模式更是不符合教学的发展趋势。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要求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老师不应该在课堂中唱独角戏。大众传媒凭借其广泛性和多兀性的特征刚好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一方面,从大众传媒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来说,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可以离开课堂,以信息和舆论的形式,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受众在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将传媒直接引入课堂的教学环节之中,作为一种情景诱导的教学工具,大众传媒会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这种应用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单向传播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平等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育改革,实现教育最优化带来新的契机,从而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4.2大众传媒在高中历史课外学习和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历史教学的影响贯穿于课堂内外。历史的沉淀是厚重的,教科书提供给学生的只能是历史的框架而无法展现历史广阔的外延。45分钟的课堂时间无法全面地呈现历史的整体性和鲜活性特征。大众传媒凭借其丰富多元的形式,以其无所不在的影响,时时处处感染着受众,弥补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有限性和狭隘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赏影视作品、浏览网页的体验即是大众传媒寓教娱乐的过程,其中相关的历史知识在无形之中便转化成了观众的史学积累。
另外,历史是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借鉴,历史教学担负着传承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的重要责任。社会发展需要全面地展现历史,深入地研究历史。本轮课程改革不仅注重大历史的描绘,同样注重各地区的特色史学教育。每个地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回忆,都存在有别十他地的特殊之处。所以乡土教学方兴未艾,校本教材的开发接踵而至。历史教学工作者除了奔走于图书馆、档案馆查找地方志之外,反映某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的报纸、书刊、杂志,作为一种历史资料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尤其是近代以来,广播影视技术的发展为当代社会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图片、音像资料更是很好的史料素材。纷繁复杂的史料素材如何收集、整理,得益于计算机数字化的应用便可实现由繁化简,由难变易。
可见,大众传媒的历史教育功能可以弥补历史课堂教学的空白和不足之处,二者有效地结合方能相得益彰。
5、结论
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大众传媒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符合现代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由之路。在一些学校,多媒体设备、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等已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给历史学科的大众传媒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改变了以往教师靠粉笔一一板书的单向线性传授模式。历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各项传媒信息有机整合,学生的主体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传媒用动态的演示活化历史、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延长记忆、存储时间;抬升认知水平。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大众传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定会口臻完善,发挥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范文4
关键词:大众传媒;新闻传播;影响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引导下,我国的传媒行业也在进行逐步优化和改进,大众传媒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在此基础上,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地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新闻传播以其真实性、广泛性、时效性的显著特征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大众传媒和新闻传播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实现的新闻传播是目前重要的新闻传播途径,而新闻报道又是大众传媒所传播的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新闻业、传播业的发展。
一、大众传媒的特点分析
大众传媒其实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现如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传播媒介,在大众群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就概念上的大众传媒来讲,其自身包含两层不同的意思:一层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比如网络、报纸、电视等等与传播技术相关的媒体;另一层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传输的组织或者机构,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不论是指哪一层面,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自身的发展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在有效地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帮助人们及时有效地掌握相关的信息,使人们更好地应对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新闻传播的特点分析
新闻传媒是大众传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时、有效地传播相关新闻,是体现新闻传媒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新闻的题材是通过层层筛选,不断提炼,最后通过社会舆论、价值体系、社会影响各层次筛选过后的定向总和,新闻传播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环境、社会风气。新闻媒介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其传播的内容对人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引导着人们朝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新闻媒介要能够满足传播的条件,其自身也必须具备基本的素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网的传播规律,同时要拥有独特的信息结构体系与传播渠道,构建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在具备这些基本前提条件后再进行新闻的传播。总的来说,新闻传播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律,在满足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传播信息。
三、大众传媒在新闻传播中的影响分析
大众传媒有其自身特定的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新闻传播以其自身的特征,加快了大众传媒的进步速度,二者在很多方面是可以互相推进的。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大众传媒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而言,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只有辩证地看待这种影响,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研究利用大众传媒推进新闻传播发展的方案。
(一)大众传媒对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其自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传承文化、舆论监督、大众娱乐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这也是大众传媒成为现如今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原因。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要想了解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借助于大众传媒的这个载体。大众传媒提供各类新闻,让人们可以快速了解各方面的人和事,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新闻、各省市发生的各类大型事件,这其中有正面新闻,弘扬社会文明,传承国家文化,当然也包含了社会中存在的丑恶事件。就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大众传媒还是组织人民群众的有力工具。大众媒体通过对获取的新闻进行筛选,选择利于培养人们某方面特质的新闻进行传播,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引领社会的风气与风尚,可以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全民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从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二)大众传媒在新闻传播中的负面影响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大众传媒在推进新闻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新闻传媒逐渐呈现出商业化气息。收视率直接关系到节目的名气、经济效益,这也是现如今各大节目争相提高收视率的关键原因。新闻节目整体上来说影响力比较大,对大众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但也由于受到商业化气息的影响,新闻传媒对信息资源没有过滤就进行传播,极有可能引起信息污染综合征。目前大众传媒普遍存在“有偿新闻、虚假报道”的现象,为了追求内容的轰动性、刺激性,很多时候会人为造假新闻,模糊了大众的视野,甚至引起了社会的恐慌。这种不良行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极大的阻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甚至扭曲人们的认知,进入道德伦理的误区,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大众传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在推进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需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新闻的本质出发,成为建立与维护媒体与群众友好关系的纽带,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业.浅谈网络技术时代的文学传播与创作[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3):38-41.
[2]王泽庆.多媒介的文学传播与互文阅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02):73-76.
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范文5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环保观念
1调查的背景、目的及方法
自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至今已20年。正在走向利益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中国,环境问题已上升为全民性的社会问题。这不仅影响到我国的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生存环境的恶化对每一个公民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对此,我国已经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硬性要求,但最终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将环保观念融入每一个公民的价值体系,使自觉地保护环境成为一种习惯。
大众传媒在对环保观念的宣传上扮演了“话语权威”的角色,它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趋向和价值取向,尤其对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表现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大众传媒通过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媒介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对环保观念的宣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选取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处于从家庭和学校过度到社会的年龄段,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担当重任,对国家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砥柱中流。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他们是大众传媒的主动受众,报纸、电视,电影、杂志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形式无不在各个方面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环保观念。
对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环保观念的影响”进行的实证研究,将是我国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重要的一方面——环保课题,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者和实践者大学生联系起来,探求大众传媒对他们环保观念的影响,以期从中发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提供一定的建议。为此,本课题组组织力量于年4月-年6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进行了一次比较详细的“关于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环保观念的影响调查”的定量研究。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选取了南京地区的6所高校——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1份,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为大学一至四年级(一年级占23%,二年级占31%,三年级占24%。四年级占22%)各专业的本科学生,其中文科类(包括经济管理及外语类)占44.4%,理工类占38.1%,艺术类占17.5%;男生448人,占总人数的51.5%;女生423人,占总人数的48.5%。本次调查对象的大学生们来自全国不同的省市自治区,学校包括重点大学、非重点大学以及职业学院,综合性大学、文科类大学、理工类大学以及艺术类大学,学生专业范围广泛,并且他们分布于4个年级,性别比例较均衡,因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的媒介接触情况
调查中发现,广播是这几项媒体中使用频率最低的,42.8%的被调查大学生从不使用广播,89.8%的每天使用广播时间少于30min;由于绝大部分高校学生宿舍内并没有配备电视,有26.6%的被调查者在校从不使用电视,报纸杂志和网络成为了他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最主要手段,对报纸杂志的使用时间基本在2h以下;由于网络集合了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在大学生中应用极为广泛,有97.6%的被调查者每天使用网络;而手机由于随身携带,并且可随时随地上网,加之手机报等形式的信息平台的开通,更使其颇受欢迎,使用频率也较高。见表1。
2.2大学生接受环保观念宣传的现状
2.2.1接受环保宣传的途径
在对“您通过哪种途径接受到的环保宣传最多”问题的回答时,42.3%的人选择了“学校教育”,40.3%的人选择了“大众传媒”,10.1%的人选择了“家人及朋友”,7.3%的人选择了“其他”。由此,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是大学生接受环保宣传的最主要途径。
2.2.2接受环保宣传最多的媒介
对于“您在哪种媒介上接收到的环保宣传最多”问题。66.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电视”,15.1%的选择了“公交地铁广告”,7.0%的选择了“报纸杂志”,5.6%的选择了“网络”,2.4%的选择了“书籍”,2.1%的选择了“手机”,1.1%的选择了“广播”。虽然大学生在校电视拥有量不大,但电视仍是大学生接触环保宣传的最主要途径。见图1。
2.3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环保观念具体的影响作用
2.3.1大众传媒较其他影响因素而言作用较小
对问题“下列对您形成环保观念起最大影响作用的是哪项”的回答中,41.4%的人选择了“公民自身”,26.0%的人选择了“学校教育”。21.2%的人选择了“大众传媒的宣传”,10.9%的人选择了“国家政策”,0.7%的人选择了“其他”,见图2。
此外,对于大众传媒的影响,有22.7%被调查者表示“有很大影响”。72.0%的认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5.2%的认为“没什么影响”。
而在对问题“在逐渐接受过大众传媒对环保观念的宣传之后,您会”的回答中,36.8%的人回答“做什么事一定要环保”,60.4%的人选择“想起来的时候环保一下”。2.8%的则承认自己仍“想不起来环保”。
2.3.2大众传媒中电视的影响作用最大
在各类媒体对环保宣传作用大小的调查中,电视、网络、报纸名列前三名:78%的被调查者认为电视在环保观念宣传的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大,34.9%的人认为网络所起的作用排第二,30.2%的人认为报纸作用排第三,而手机作为最灵活的媒体,却有49.1%的人认为手机对环保宣传所起的作用最小,见图3。
2.3.3大众传媒中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认可度高
在对“哪种宣传方式最有效”进行调查时,27.5%的人认为“负面批评报道”最有效。18.2的认为“正面宣传典型事件和人物的新闻”最有效,54.3%的认为“正面公益广告”最有效。并且,受众对部分优秀的环保公益广告评价较高。对于“大众传媒中环保公益广告怎样”的问题的回答中,19.1%的认为“现在的公益广告只是单纯地说教,太死板”,41.3%的认为“一般,不好不差”,有39.6%的认为大众传媒中的环保公益广告“都很有创意,令我印象深刻”。
在调查中,被调查者填写了印象最深刻的环保公益广告。“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的广告在所有被调查者中的提及次数为12次,“超级玛丽”游戏主题的公益广告“你能过儿关”、南京市公交车移动电视播出的倡导“绿色地球”的公益广告在各大省级卫视播出的,女孩帮助没有将易拉罐投进的男生放进垃圾箱等等都被提及了多次。主题上,24人提及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方面的公益广告,10人提及保护森林资源、少用一次性筷子的公益广告,5人提及垃圾分类回收的公益广告;而在所有被调查者有印象的公益广告中,央视的公益广告被7次提及,而没有任何地方媒体被提及。
但有87.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大众传媒中,现有的公益广告很少。
3总结及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出部分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建议:
3.1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成就突出,但仍需提升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是大众传媒宣传环保观念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本次调查显示,它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不少优秀的公益广告已经在大学生受众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广告在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对环保的宣传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央视作为国家的领军媒体,对环保的宣传力度更居于各媒体之首。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众传媒中环保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在一些方面仍有待提高。
首先,由于大众传媒对于某些主题的强调和突出,受众对于一些提及率高的环保问题,接受程度和记忆程度很高。但对于现状同样堪忧但媒体宣传力度小的环境问题,则缺乏认知和关注。因而,在今后的环保公益广告制作时。可依据我国当时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或针对最严重的不文明行为来设计,使其更符合时代特点,以此来增强受众对一些现状严重的环保问题的重视。
其次,今后可以以央视为领军,各级媒体可在保障媒体收支平衡的条件下,制作大量符合当地实际环境状况的高质量公益广告,最终达到公益广告独具创新性、受众乐意接受、宣传效果好的目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进一步挖掘公益广告的潜力,扩大公益广告的宣传效力,为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2进一步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升大众传媒的影响力
根据本次调查,在所有宣传环保问题的传播途径中,学校教育的接受程度最高,大众传媒其次。而对于大学生环保观念影响作用最大的,既不是“学校教育”也不是“大众传媒”,而是“公民自身”。对于目前“大众传媒在环保宣传上的努力如何”的调查结果显示,95.1%的认为媒体宣传有所缺乏,媒体作用的发挥仍然很不充分。因此,大众媒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环保的宣传,充分挖掘媒体的社会功能,帮助实现倡导环保的社会氛围的营造。
此外,媒体的公信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了价值观传播的效果。调查显示。只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媒体值得信赖,而83%的大学生受众对于大众传媒持“有时可信,有时不可信”的态度,另有8%的人认为媒体是虚假不可信的。
若提高媒体信息的接受和认可程度,需从媒体自身出发。确保信息传播的各环节的真实和高效,树立良好的媒介形象或许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因为在任何事业都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只有强大的公信力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也只有以坚实的公信力做后盾,才能产生更大的媒体影响力。
3.3网络媒体在环保宣传作用上的缺失现象不容忽视
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范文6
【关键词】戏剧;大众传媒;时代;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44-01
一、关于戏剧艺术的概述和分析
戏剧艺术在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在我国的艺术长河当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能够给观众带来非常多的乐趣,并且对观众也能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戏剧的发展需要长时间沉淀,需要逐渐进入到成熟阶段,并且更加多元化。戏剧艺术在表演上是非常丰富的,在形式上也呈现出多种形式,有角色的分析也有舞台的虚拟。对于群众来讲,传统性的戏剧一般都是在节日当中出现,也出现在婚嫁还有传统节日当中,因此在农村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不断积极融入到民间的戏剧氛围当中,让农民对戏剧产生更多的情愫,这已经成为戏剧发展过程的主要方式。
二、大众媒体对戏剧产生的影响分析
大众传媒的时代已经来临,也被广泛的应用在多种探索结果当中。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大众的文化水平有非常大的提升,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多方发展,传媒也日渐丰富,扩展了范围,并且新型传媒介质的出现也让戏剧艺术得到了多方面的变化,从整体上看,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也非常多。新型传媒介质的出现给媒体内部注入了较多生机,也让传统的舞台束缚感被冲破,一些数字化的事物进入到传播媒介当中,例如,数字化电视还有广播以及网络等等媒体。一些观众在家里就能够通过数字化电视欣赏更多的节目,还能搜索自己喜欢的戏曲片段,戏曲的观看更具有针对性。在微博上、微信上还有各个网站当中能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够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多方面的满足。[1]
戏剧文化和其他类型的文化相对比,群众基础较大,并且集中在老年人,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戏剧的发展是不利的。戏剧文化要想在大众传媒时代得到更多发展,就需要迎合网络传播的需要进行多方面创新,进行更多更大的变革。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也让戏剧文化的传播范围得到了拓展,戏曲文化的发展能够有非常大的技术支撑力。在传统的戏剧艺术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让戏剧的精华得到体现。[2]
三、戏剧的发展和生存
(一)拓展戏剧的商业发展空间。戏剧是一种传统的民族艺术,在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了非常多的体现,如果从文化保护的方面来看,需要做好多个方面的艺术保护工作。在大众传媒时代,戏剧的发展还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要想迎合挑战,就需要不断满足文化方面的需要,让民族艺术能够得到多方面的传承,在这其中还需要进行更多探索,要不断创新,让舞台的表现力得到增强,让群众能够得到解放,这也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在大众传媒时代,戏剧不断发展,在现代化当中也有很多缺点,缺少对戏剧创新的了解,舞台上的艺术也缺少审美标准的考虑。在现代化的戏剧作品当中,缺少对现代化审美标准的考虑,这样很多现代化戏剧作品就在观众的心中没有了更多的震撼性效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商业发展空间,结合现代化的审美标准,并且进行艺术表现形式多方面拓展,才能够让现代化的审美更具有情调,强化戏剧变革的历程。[3]
(二)创作观念的革新。戏剧的发展过程中,体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传统的戏剧在创作的观念、体制上已经呈现出落后的方式,并且在大众传媒时代当中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这样很可能会被淹没在传统艺术文化当中,原有的体制被束缚,需要充分的使用网络手段进行创作内容的丰富,不断对创作观念还有相应的体制进行改变,强化学习,提升商业宣传力度,关注舞台上的交流感,不断提升戏剧在多媒体时代当中的发展。[4]
综上所述,本文对戏剧在大众传媒时代的生存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过程中要对戏剧的多种形式进行指导分析,不断强化戏剧在创作方面的想象力,提升商业价值,提升戏剧的发展空间,让戏剧能够有更多年轻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戏剧的发展才能够有更为广泛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莎莉.作为戏剧演出新语汇的多媒体--以英国1927剧团的创作方式为例[J].演艺科技,2015,14(2):55-59.
[2]李帅.谈戏剧创作中的多媒体[J].大众文艺,2016,22(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