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从众心理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从众心理特征范文1
文/陈芸
抑郁引起的睡眠障碍,最典型的表现是“醒得太早”。如果连续两周每天凌晨三四点、甚至两三点就醒,醒后脑子很清醒,想着一些不必要、不开心的事情,越想越烦躁,然后苦苦等到天亮,就可能是抑郁的前兆了。这是因为,抑郁症具有“晨重夜轻”的特点,患者醒来时情绪最低落、心情最不好。
如果成天“睡不醒”、困倦嗜睡,白天也老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愿意做,也要警惕是抑郁导致的动机缺乏。还有一部分睡眠问题,可能是由其他心理因素导致。比如焦虑的人常会“睡不着”、入睡困难,从开始上床到真正睡着超过30分钟;神经衰弱的人时常“睡不香”,睡得不踏实,感觉似睡非睡,一点小动静就会醒;而躁狂通常会让人“不想睡”,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白天也不疲劳,并且自我感觉良好。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总是睡不好,则要加以重视,不要靠安眠药或喝酒“催眠”。最好到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就诊。
凑热闹源于从众心理
什么原因使得人们爱凑热闹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奇心是基础。它促使人们对未知的事物一探究竟,是求知的动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从众心理是凑热闹的直接推动力,这是因为,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容易受到身边的人影响;另一方面,在社会群体中,如果太特立独行,会感到孤立,失去社会角色。其次,凑热闹会让人们有与周围人谈话的资本。
此外,有趣的是,无论凑的热闹是好是坏,这一行为似乎都能给人带来正性的心理强化。比如有人结婚,邻居们都会凑过去看新娘子,看过之后有人会暗暗鼓励自己:他长成那样,都能找个这么漂亮的媳妇,我得加油找个更好的。反之,凑去看坏事,比如哪里汽车追尾了,围观者会得到极大的安慰,觉得自己虽然买不起车,但拥有平安健康,已经很幸福了,更能体会和珍惜现有的幸运。
老年抑郁障碍的特点(之六)——抑郁症性假性痴呆
文/许天红
老爸是不是痴呆了?他最近几个月变得糊涂。有人问“谁是列宁、秦始皇?”他很长时间才说:“不认识,听说过他们,想不起他们是谁了。”“100-7=?”他长时间地算着,最后沮丧地说:“算不清了。”按说老父亲也是个大学毕业生,退休才几年,退休前又是搞统计工作的,不至于这样。有时我再问他:“早上吃什么饭了?”他慢慢地说:“可能吃了。”近来老父亲经常哭泣,有时说:“脑子不转了,什么也记不住了,活着没劲。”走路说话都慢,去神经内科检查没问题。
抑郁症性假性痴呆是一种可逆性的认知功能障碍。所谓可逆性,是说经过抗抑郁治疗,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认知功能。
从众心理特征范文2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人;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及相关群体在一特定时期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社会心理既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情绪、习惯,也会促成一定的社会风气。社会心理的形成不仅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密切关系,也受到人们生活其中的传统社会文化的制约,尤其是受到其生长的自然与传统人文环境的制约。因此探讨中国人社会心理,除了要以当今社会环境为基础外,也需要参照传统人文环境的因素,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答案。
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影响主要有那些方面呢?
一、自我观念的双重性
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政治,人们的政治c社会生活往往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许多古代中国人信仰“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信念。这种思想既是儒家的人生哲学,也包含了道家的“慎独”精神在内。这种双重性表现在主观幸福感上:一方面,中国人的人伦、道德观念占据重要地位,人们往往将遵守人伦道德看成人的一种价值评判,一种自我人生价值完成与实现的需求。另一方面,当社会生活或者政治上失意后,则以道家独善其身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其信念也趋向于自我的满足。这样,双重性的自我评判标准导致人们在主观幸福感上的追求与西方文化下的人格模式不同,其个体的认知程度也不同。在当代,虽然已处于法制、民主的开放环境中,但是传统文化毕竟会对人们思想有所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一些人心灵深处,既注重“大我”,即兼济天下,心怀祖国的性情培养;也注重小我,即独善其身的主观幸福与满足感。这种个体自身的内在感受,正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主观性个人感受。
二、注重自谦、自爱、含蓄、内蕴
古代中国人强调宗法血缘、团体主义,因此个体出头被看成是不好的倾向。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对于敢于出头露面好打抱不平的人,社会往往予以非议。所以,传统文化以适应、顺应外在环境为主导,将自制看成一种重要的人生品质。它使人们在各种场合,都注意克制自己的情感、个性、意愿,不暴露自己的真实的人生取向。长此以往,许多人就自然将这种自我克制作为一种人生理念。这在当今社会中也有表现。例如部分人在公共场所注意克制自己的情感、个性、意愿,不暴露自己的真实价值取向;在平日里喜欢与小同乡、老同学、亲戚朋友交往。在他们看来,这种圈子里更易于获得安全与自我实现感。注重自谦、自爱、含蓄,是一种好的品质;但是过于注重情感克制,将自己封闭在一些小圈子里,亦是与当代开放的社会环境不适应的。
三、传统文化强调“和”“合”,将顺应大流,获得周围人认同看着是人生崇高境界
在儒家思想中,“和为贵”就是人生哲学的一种基调。《礼记・中庸》曰:“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将“中庸”之道看着是人生最高境界的。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和”是个体达到成功的基本素质。但是当这种社会心理达到极点,就容易形成强烈的“从众心理”,并且在这种“从众心理”中获得一种主观上的认同感与满足感。主张“和”“合”、和谐,是一种好传统。它可以聚集起集体力量,去征服自然,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但是,它也使部分中国人易于在群体舆论与行为压力下,采取从众行为,不讲原则,喜好迁就,乐于做一个好好先生。
四、重人情,好面子,将保持面子和人情看着人生重要内容
从众心理特征范文3
关键词:原型化;动画形象;设计应用
对动画形象的相关研究文献搜索中发现,大都是从动画形象设计者的角度出发,分析如何设计优秀的动画角色、如何利用优秀民族文化等等;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较少受到社会化烙印的影响,对世界充满着丰富的感性想象;而对于陪伴他们成长的动画片,个性鲜明的动画形象不仅成为最好的成长同伴,也成为儿童消费的一大法宝。因此,动画形象如何与儿童产品结合产生良好的广告效果,成为商家乃至设计者们尤为重视的内容。结合儿童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发现,人类存在以来积累的集体无意识的“原型”记忆在儿童早期对形状、色彩等视觉认知上表现得较为直接。
1原型与原型化的动画形象
弗莱结合人类学和心理学将原型改造成为文学中的原型,建立起“文学原型”的概念。在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里,原型可以是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可以是物体,甚至是某些抽象的过程、阶段。例如水,象征创造的神秘性,净化与救赎,繁殖与生长;太阳,象征创造力,自然界的法则,时间和思想;而抽象的圆圈可以象征整体,统一、无限之神,以原始形式存在的生命,意识与无意识的联合。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原型在我国神话原型中并不存在,即使是同样存在的,也会表现为不同的外在形式,如弄臣多表现为享受者、小丑,情人多表现为小天使、感情女J性和魅力女Jl生。因此,结合具体的中国儿童品牌市场,更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更合适的神话原型理论,对儿童品牌市场将有更切实的意义。
2动画形象在儿童品牌中的运用优势
品牌原型是品牌中存在的大量反复出现的代表企业的形象符号,本文所研究的品牌中的动画原型是来自于儿童品牌中的具体动画形象,这些形象具有某些共同的属性,可以归结为更简单的形象符号。通过追溯这些符号的内涵,我们可以结合前人研究总结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型系统,通过对广告中动画形象展现出来的基本特质来找到与其对应的原型。
(1)动画形象具有专属性。动画形象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视觉形象,作为代言人出现在儿童V告中能够赋予产品专属性,不会导致由于代言多个产品而出现混淆。大白兔奶糖作为一个成功的广告案例从产品名称、包装设计到广告代言,都贯穿了大白兔这一动画形象,最终将“大白兔”与“奶糖”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给消费者一种奶糖只有“大白兔奶糖”的专属概念。
(2)动画形象具有持续性。动画形象作为儿童品牌的代言人能够保持其持久的魅力,前提是因为动画形象的假定性使其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并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一种符号化的视觉标识。白雪公主作为经典的动画形象,自上世纪诞生以来就在观众心目中保留着“可爱女神”的符号特征,其代言的服装、玩具等产品为商家们带来了无数的利润。
(3)动画形象易于被大众接受。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寄托了创作者们对完美的追求,无论是在动画形象的个性还是在外型上都堪称完美,因而也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儿童产品的使用者虽然是儿童,但是其目标消费者主要是家长,因此,相较于受众面较窄的明星形象做儿童广告的代言人,动画形象能够更容易被儿童及其家长接受。
3同品牌在实体店与电商的不同设计策略
3.1从儿童消费心理角度看
儿童的消费心理是指儿童在选择和购买产品时呈现出的行为特征,主要受到自身感知心理特征的影响。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学前期及学龄过渡期儿童(4-8岁)主要的心理特征有:感知、记忆与思维的直观形象性,注意的无意性,意志的不稳定性,情感的易变性和冲动性,以及行为心理上的模仿性等特点。因此,其在选择和购买儿童产品时通常表现出以下消费心理:
3.1.1非理性心理
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是建立在直观表象的形式基础上,缺乏对事物的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对儿童产品的注意和兴趣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外观因素上,如新奇有趣的外形、活泼生动的图案、鲜艳跳动的色彩等。并且,根据对儿童品牌消费心理特征的实验研究我们了解到,2-7岁的低龄儿童品牌心理较为模糊,因此在他们只从商品的直观印象上来决定是否购买此商品,而不注意商品的品牌和质量等。因此,在人流量大的商场里设置的巧虎实体店,大大的巧虎玩偶形象凭借醒目的色彩和外形便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孩子向父母要求购买的请求。即使家长不会立刻决定购买,从实体店取走的宣传单也会成为品牌再次拉拢用户的机会,宣传单上巧虎欢快的形象引起孩子注意,扫描宣传单上的二维码,进入巧虎官网,是非常细致的网站形象设计,不仅有产品体验,更有以巧虎为主角的游戏版块,以及深受孩子欢迎的“巧虎博客”、“巧虎生日送祝福”等,用多种动态化巧虎形象和互动化巧虎游戏吸引孩子。
3.1.2从众心理
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行为的认识及调节能力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缺乏独立的判断分析能力,因此在行为上表现出很大的模仿性、从众性。反映在其消费行为上,儿童在选择吃、穿、用、玩等方面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同龄人的态度。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整齐划一的背着印有他们喜爱的动画形象的书包,也常看到小朋友们在商场里被穿着可爱玩偶服的促销人员所吸引。巧虎实体店也会定期为会员举办一系列活动,一方面回馈用户维护良好的品牌美誉度,另一方面人流量大的实体店,通过巧虎形象的表演更可引起孩子注意,出于从众心理希望父母可以购买。
而当一位小朋友通过巧虎官网玩游戏看节目,或者玩巧虎玩偶被同龄孩子看到,也会央求父母购买,父母在经介绍购买产品后,可获得礼品奖励,礼品从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到娱乐用品均为幼儿适用的巧虎形象商品。品牌巧妙地利用了实体店与电商的各自优势实现了把握潜在消费人群。
3.1.3求奇心理
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决定了儿童的消费行为容易受到感情的影响。少年儿童具有天真的心理特点,在他们用丰富想象力构建的童话王国里,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他们通过不断的观察、触摸去完成对这个世界的全面感知,在这一期间巧虎形象的新奇与可爱、包装和功能都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求新、求奇的心理特点。
3.2从儿童视觉心理看
在儿童的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经验尚未成长完全时,对广告的理解主要从其最易感知的视觉语言开始。对于这些呈现在儿童广告中的视觉语言,儿童会产生其独特的视觉心理,对于低龄儿童来说,主要影响来自色彩知觉心理和图形知觉心理。
3.2.1儿童色彩知觉能力
色彩是儿童感知世界的开始,儿童在欣赏和观看儿童广告时、在商场看到巧虎玩偶时,他们获得的第一视觉效果是对象所呈现的色彩,因此,巧虎的形象设计采用了红、黄、蓝三种纯度、明度高且鲜艳的色彩;无论是实体店或是电商都非常吸引人,电商形象设计侧重动态展示,在实体店中可以拿到屏幕里的巧虎形象,从触觉上大大增加了孩子的满足感和愉悦感。
3.2.2儿童图形知觉能力
从众心理特征范文4
关键词:老年人服装;审美变化;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 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44-01
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老年人的服饰审美变化和倾向,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必然植根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因素。在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价值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背景下加以考察,后续的设计研究才有意义。
一、老年服装消费调查及发展前景
1.中国人口老龄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催化作用,占世界老龄人口五分之一。在我国60以上的老年人口增速3.2%,相当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3倍。因此,21世纪的中国老年市场将是世界最大的老年市场。
2.银发经济的兴起。在老年消费需求中,34%为服饰穿着,33%为医疗保健,33%为其他消费。围绕着老年人群体开发并为之服务的经济活动,就是老年经济。人口的老龄化,必然导致老年经济的兴起,这是历史的必然。
虽然老年人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老年的服装市场发展情况却不令人满意,老年服装一直是中国服装市场的冷门,是亟待开发的一块银色领域。
二、 老年人生活特征和审美趋向
(一)老年人生活特征
老年人服装设计要想符合老年人的口吻,首先应深入了解一下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对服装的审美需求,因而形成一定的着装心理,这种心理的形成有复杂的成因,包含了老年人生理心理因素。
1.老年人生理特点。人过中年特别进入老年以后,人们在皮肤、体态方面必然会发生变化。在体态上,中老年人的颈部脂肪增厚,有皱纹,呈现颈粗的形象。在肤色上,老年人的皮肤表面的色素沉积更加明显,肤色逐渐变深,并且在脸、颈及手等部位也出现深色斑迹。
2.老年人生活习惯。所谓生活习惯,是指现实生活中不同群体的生活式样或类型。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服装消费行为,消费者的生活面貌、角色地位、健康状况、社交活动和工作等各方面都会不同的影响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和选用。
3.老年人的审美趋向。爱美是人的天性,对服饰类的寻求也是出于本能。这种寻求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得到强化与丰富。寻求理想的着装形式是对服饰美的最基本的构想,求美,也就成为着装心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年人对美的追求和表达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二)从众中追求个性表达
在社会生活中,其中一种为求同从众的方式。可概括为两种:盲目从众和有意从众,就是在生活的群体中,看见周围人穿什么自己就加以效仿。盲目从众者一般在服装上没有个人的主见,不懂艺术鉴赏,认为着装随大流是天经地义的。有意从众的着装者,又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其一,着装的从众行为是被典型的服装吸引,而引起的从众着装。及少数的着装先行者选择的某类服装,得到认可并加以追随。其二,着装的从众行为,往往是迫于某种社会和团体压力所致。这种团体内部对着装者的着装行为所构成的无形的压力,足以使着装者引起注意,并采取服饰上的随大流方式去迎合大众。
三、老年人服饰审美变化对我服装设计的影响
(一)服装造型结构的多样化设计
老年人服装造型设计既要符合服装的流行趋势,又要美化人体,体现出老年人的气质和个性美。服装结构设计是款式设计的继续、延伸和发展,将款式设计的结果演绎成合理的空间关系,是再塑造服装外形美及创建结构美的重要环节,是款式设计和工艺设计的过渡环节,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案例1:下面是我为一位老年人单独设计的外套,此款特征:无领,中长袖,麻料,穿着舒适。花色深沉却有看点,图案为鱼纹,吉祥图案,令人接受。前后错落,一高一低,视觉上可以拉长人的身形。内部结构,以人为本,利于活动又不失时尚。
案例2:下面是我为拂瑞思高端服装定制设计一系列旗袍变异服装,本系列总共24套(草图中展示12套),以“绿幽”为主题,汲取了中国书墨酣畅寄怀的文心画意。每一套隐约透露出中国传统旗袍的影子。裁剪上,强调小钟型、H型等结构轮廓,将点、线、面的纯粹与极致表现寓意于珠子、提花布材面料上。
在材质上,我选择丝绵和欧根纱等面料,缀以雅致的绒纱以及水晶、珠子等配料,呈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 ”、墨点飞花、心字填花等经典团花刺绣或现代几何图形,演绎了层次丰富的锦绣情怀。
在色彩上,运用灰白、绿色和黑色,看似很难搭调的颜色,但通过服装结构的演绎,呈现出悠远的水墨意境。
24套成衣正在陆续制作当中,截止时间2015年9月10日,这里只展示2套。
(二)发展老年人服装品牌的优势
目前,很多服装企业一般低估了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高估了开发老年市场的困难和风险。尽管这几年一再呼吁开发所谓的“银色市场”,但只见呼声,不见市场的实际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是现在着手开发老年品牌,竞争压力小,市场占有率高。加上由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特殊,市场周期长,消费习惯,老年人始终对新产品不太放心,而对老字号的产品都情有独钟。
某个产品一旦拥有了一定的消费群,那么市场的先机谁就是最大的赢家,创建老年服装品牌,并把它发展壮大才是当务之急。
(三)老年人服装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发展前景
1.价格。老年人消费是理智和成熟的,他们一般把品质和实用性作为选购产品的第一目的,而把品牌放在第二位。他们会综合性的把握品质与价格,不能以牺牲产品的质量来追求廉价,同时老年服装性价比要高,品牌的产品价格要合理。
2.卖场选择。大商场的信誉度好,老年人认为那里商品质量能得到保证。社区设立服饰用品店,因为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不愿外出,他们喜欢就近购物。
3.发展前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部分服装消费观念比较前卫的老年人,他们认为老年人更应该重视穿着打扮,他们喜欢穿流行时装,而且舍得在穿着打扮上花钱,喜欢穿能显现自己的个性,使自己看起来更有魅力和显得年轻的服装。在市场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将不断地更新,他们和年轻人一样享有追求时尚享受生活品质的权利。
四、结语
追随老年人服饰审美的变化,在服装造型结构设计上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适应老年人审美需求和健康需求的服装,并且加大老年服装产品的宣传力度,使老年人及时便捷的获取服装商品信息。希望我的想法能给有意发展老年服装品牌的服装企业、设计师以启示。我们不仅要大力开发老年服装市场,更应倡导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服饰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星.服装流行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2]杨以雄.服装市场营销[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从众心理特征范文5
双曲线贴现
有两笔钱,一笔金额较小,一笔金额较大些,金额较小的钱可以马上到手,金额较大些的钱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兑现,有不少人宁愿选择金额较小的而放弃金额较大的。这就是双曲线贴现。在人类的各种研究中,有很多与决策有关。我们知道,一个决策从开始提出到最终拍板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二选一的决策中,时间的推迟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举例来说,有不少人宁愿今天只拿20美元,也不要一年以后的100美元。因为他们认为,一笔钱现在取比将来取更稳赚。也就是说,同是1美元,今天的价值比明天的价值可能会更大。假设银行现在的利率是9%,一个理智的人是不会在意现在取91.74美元,还是一年后取100美元的。但是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二者之间相差多少我们才会选择取现而不去等待?你愿意一年后取100美元,还是现在取50美元?或者现在的金额更少呢?你的临界线是多少?
嘿嘿。好好思量其中的奥妙吧。
承诺升级
承诺升级是指人们对已经显露败象的事情继续坚持下去。我们这一生做过许多决定,有些决定是错误或者考虑欠周的。按理来说,我们应该放弃这些失败的决定或者从其反方向进行着手。然而事实上,有的人不但强迫自己继续坚持自己的选择,还会投入更多。举个例子:你用大半辈子的积蓄去做一单生意。6个月后,很多迹象表明生意会失败。从逻辑上讲,你应当想方设法缩减损失并终止这单生意。但事实往往是这样,由于你已经把半辈子的积蓄投了进去。你会决心硬撑到底,并投入更多的资金希望能扭转局面。
所以,有时候及时而果断地抽身而退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又称从众心态,是指倾向于放弃自我意见而随大流,以此来感到安全和防止冲突;投资者莫名其妙地随波逐流、追涨杀跌便是其心理特征。羊群心理最普遍的形式是“从众心理”,主要来自于同辈的压力。羊群心理很好地揭示了时尚之所以可以流行的原因。服饰、汽车、嗜好、风格这些种种都能得到一些群体的共鸣,并引发时尚潮流。
在当今社会,那些看上去平凡无奇,或如何都不能与酷、流行挂上钩的事物却能得到许多人的追捧,就是归功于羊群效应。例如跳伞裤、宠物石、胭脂鱼、锥形胸罩等等。
从众心理特征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特征;自我意识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一个独特的重要群体,其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 对当代大学生各方面的特征尤其是心理特征进行专门研究,可以增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心理特征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其积极的心理特征有:智力发展成熟、情感丰富强烈、意志的目的性和坚持性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个性基本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发展。其消极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求知欲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理想与当前现实的矛盾、自尊与自卑的矛盾。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
一、自我意识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
一方面,大学生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发展自己,经常把自我分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找不到真实的自我。随着自我评价能力的增强,大学生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自主性和强烈的自信心,同时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是一旦自尊心、虚荣心得不到满足,自我评价就会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知识、能力和经验等不足,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还不善于正确处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立足现实做好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不善于倾听不同意见,难以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常常自命不凡、刚愎自用;还有的大学生不能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缺乏自信、妄自菲薄,一旦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或遭遇到某种挫折,就容易对现实产生不满,自暴自弃,甚至行为失控。
二、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随着校园生活的日益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也变得丰富多彩。大学生的情感发展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简单到丰富的渐进过程,呈现出层次性、递增性的特点。例如:大一新生思乡情重,集体观念淡薄;富有理想,充满希望和激情;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道德感、友谊感、美感、荣誉感和理智感等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逐步成为其情感世界的本质和主流;渴求得到别人的认同、关注,表现出高度的自信。但是,如果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的强烈刺激,大一新生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又可能从冷漠突然转为狂热,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这种情况常使大一新生陷入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之中,感到十分苦恼。大二、大三学生一般对大学生活已经适应,情感比较稳定,独立性、主动性得到发展。大四学生临近毕业,情感又呈矛盾性、复杂性,一方面眷恋大学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又要脱离大学集体生活,开始做工作前的心理准备。故从入校到毕业,大学生情感波动性逐渐减弱,稳定性日趋增强。
三、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
大学生多数已能自觉地逐步确定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制订实施计划,排除内外障碍和困难去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其意志的自觉性、坚韧性、自制性和果断性都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处于意志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其意志发展水平又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和坚韧性品质虽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意志果断性的发展却相对缓慢。这主要表现为:虽然能独立迅速地处理好一般学习、生活问题,但是在处理关键性问题或采取重大行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优柔寡断、动摇不定或草率武断、盲目从众的心态。
四、自我表现欲望强烈但表现方式存在偏差
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希望通过多种途径(如体育比赛、歌咏晚会、演讲等)来表现自我,从而博得别人的好感。大学生渴望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精神生活,他们努力通过各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来展示风采、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但由于自我意识不成熟,他们在自我表现的方式上存在一些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