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工作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纪委工作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纪委工作汇报

纪委工作汇报范文1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年四季度,__*镇纪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纪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镇工作实际,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再将第四季度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纯洁性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区纪委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工作中坚持以思想教育、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在岗位作奉献、发展上水平,推动创造争优活动中不断做出新的成绩。结合周一“机关干部上讲台”活动的开展,集中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坚持让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争做引领发展的带头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示范者,让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思想纯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纯洁,使党的纪律更加严明,保持组织纯洁,使执政基础更加牢固,让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力投身于“有机农业镇、生态旅游镇、和谐新城镇”建设。

二、信息宣传工作情况

坚持每月上报镇纪委本月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个月工作动态,做到及时、准确。结合镇纪委工作重点,认真撰写信息稿件,四季度重点对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并在人民网、淄博时空、博山政务网、博山新闻网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廉政文化建设情况

我镇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有:__*村、__学校、__*中心卫生院长等三个。按照区纪委要求,三个单位基本实现廉政警句上墙、文件材料入档、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等重点工作,并顺利过区纪委初检。目前,__*村正在筹建“廉政文化宣传”一条街,街道已确定,下一步将对街道两侧实施粉刷美化,实现廉政警句上墙,全力打造廉政文化新亮点。

四、政见行风和百名中层干部大家评工作开展情况

按区纪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政风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精心组织参加全区百名干部大家评活动,确定镇民政办、司法所、计生办、劳动保障中心和安监站等五个部门参加活动,并及时参加全区百名干部大家评报告会,进一步学习先进经验,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今年四季度,__*镇纪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距离区纪委的要求还有距离,与派出三组各兄弟单位间还有差距。今后工作中, 我们将继续发挥廉洁务实、顽强进取的工作精神,努力推进镇纪委工作再上新台阶。

纪委工作汇报范文2

今年,派驻四组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突出重点抓落实。认真解决各驻在部门、单位在作风方面存在的“庸、懒、散、奢”等突出问题,切实增强转变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严格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的意见》、《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行动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狠抓不正之风,严查有禁不止、顶风违法的不良行为,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突出治理“庸、懒、散、奢”。 一是治庸提升工作能力。重点治理困难面前畏难发愁、束手无策,不用心钻研业务,对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不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搞形式主义、欺上瞒下,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促使机关人员求真务实,增强进取精神,提升工作能力。 二是治懒提高工作效能。着力解决工作标准低、贪图安逸,拈轻怕重、推诿扯皮、应付差事,行政“慢作为”、机关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促使机关人员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工作状态。 三是治散增强思想认识。重点解决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缺失,纪律涣散、我行我素、各自为政,使命感不强,不作为、乱作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等问题。促使机关人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 四是治奢提升廉政意识。着力解决廉洁意识淡薄,不讲原则、不守准则,公款吃喝、旅游、公车私用,迎来送往、讲排场、比阔气等问题。促使各部门、单位勤俭办事,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上。

派驻四组在督导加强驻在部门、单位作风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本组的作风建设,立足本职,与驻在部门、单位紧密合作,促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的开展。

一、 心系群众,坚持工作重心下移。

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维护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产状况的坚强力量。

为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促使教职工人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3月底,派驻四组与教体局相关人员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各学校教职工人员工作作风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和教育收费行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派驻四组将与区教体局联合开展学校规范办学和教育收费等专项检查。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深入推进“123农廉工程”,4月,派驻四组、城东、城西两办精心部署,细化开展社区(村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调研。在详细了解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同时,对惠民等政策落实情况予以监督。为全面了解基层卫生院医疗体制改革落实情况,派驻四组将联合区卫生局开 展基层医院医改落实情况跟踪督查活动。通过对民生工程以及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使各项惠民政策加以深入落实,真正惠政于百姓。

二、 加强学习,强化工作能力。

要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形成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实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 派驻四组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一是向书本学习,四组充分利用每周一集体学习机会,用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理论素质,用讨论学习不断完善人员工作思路。二是向基层学习,四组将每次到基层调研、检查的机会也当作向基层学习的好时机,在督导驻在部门、单位工作的同时,认真总结他们的优良经验,充分学习,为己所用。三是向实践学习,四组每一次工作活动后都做认真的经验总结,找出发光点继续发扬,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加以改进,不断完善工作方法。

三、 加强督导,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做到意识要超前、准备要超前,积极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要始终坚持问题面前不回避、挑战面前不畏惧的原则,迎难而上,共谋发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规定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行动相关意见。春节过后,派驻四组对各驻在部门、单位提出明确要求,积极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各驻在部门、单位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确保有关规定的执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为促使各驻在部门、单位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有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规定。3月19日至3月21日,派驻四组对15个驻在部门、单位进行专项监督检查。检查采取事先不予通知的方式进行,旨在突出本次监督检查的方向性和作用性。检查中,除查看各部门、单位人员的工作作风及人员的到岗情况外,还就公款消费及厉行勤俭节约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纪委工作汇报范文3

2011年是县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的第三个年度。所示范的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和生猪。全县年种植小麦165万亩,玉米120万亩、存栏生猪30万头。项目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促进了农技推广工作扎实开展,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全县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丰收、2011年成为小麦单产千斤县、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作出了贡献,多次被农业部、省农委评为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实施先进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在2010年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实施考核情况全省排序中,县位居全省41个县第一位,2011年5月23日—5月25日,全省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在顺利召开。中央、省、市领导多次到该县视察项目实施和农技推广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一是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农委、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广电局、县畜牧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监管、组织培训、人员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成立专家组。县专家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技术方案(小麦、玉米和生猪生产技术方案),并督促指导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另从项目参与单位县农技中心选聘高、中级农艺师18人,从县畜牧发展中心选聘高、中级畜牧师3人作为项目技术特派员。三是项目联络组,农委科教室具体办公。

(二)遴选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优选试验示范基地。一是遴选技术指导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采取全县统一考试、考核的办法,把服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培训指导经验和较好业绩的同志选进项目技术指导员队伍。从农业综合服务站选聘种植技术指导员80人,从县畜牧发展中心和乡镇畜牧站选聘畜牧技术指导员20人。全县技术指导员按照工作职责,对示范户和工作区域内的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二是遴选示范户。围绕小麦、玉米、生猪养殖等主导产业,遴选1000个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年龄在50岁以下、能长期在家从事种养产业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为保障所选示范户素质高,农民认可,在遴选程序上按照个人申请、村镇推荐、张榜公示、农委审核确定;在遴选要求上,在遴选时做到五不选两优先:即不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主的不选;做其他经营,经常不在家从事种养业的不选;外出打工的不选;自以为是,不积极接受技术指导员指导的不选;图虚名想补贴,不真心示范带动的不选。种养大户和村级植保员优先。三是优选示范基地。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代表类型、分布合理的原则,依托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全县建设10个示范基地,分别是:丰硕种业有限公司、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县麦豆原种场、县水稻良种场、县红耕郎种植专业合作社、县富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县金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县春鑫养猪场。

(三)筛选确定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根据县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的科技、生产需求,邀请了省级推广、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的专家,组织开展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并形成技术操作规范。我县小麦主导品种为:烟农19、烟农5158等半冬性品种;玉米主导品种为:郑单958、中科4号、鲁单951等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套种型、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主推技术:小麦主推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作业、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技术、科学播种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玉米主推免耕机械播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机械化收获、适时晚收等技术。生猪主导品种为: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外三元杂交品种;主推疫病防治、快速育肥、生态养殖、科学管理等技术。

(四)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县政府办下发了县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县农委下发了技术指导方案和小麦、玉米、生猪品种试验示范方案,各试验示范基地制定了具体的试验示范方案,各位技术指导员制定了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同时,县农委与技术依托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签订了责任合同,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了服务协议,明确了各自工作目标、责任、任务,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

(五)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

主动与农业部有关司处站、安农大、省农科院、华东农业大学、省农技推广总站、省植保总站、省畜牧局等单位联系对接,寻求技术支持,聘请专家培训指导,组织协作进行试验示范项目等。如2011年3月3日—3月7日,邀请农科院研究员陈洪俭、安农大博士生导师李金才、厦门大学教授陈猛等专家及县农业专家对全县近300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党校采取封闭教学,集中春训。重点学习了2011年中央1号文件、国家十二五规划、农技推广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机农艺结合与政策法规、生猪生产与政策法规、植物保护、小麦、玉米栽培技术;每月18号例会根据农时季节和当前生产情况对站长和特派员进行培训。另外,在农时关键季节、关键环节,由21名县级科技特派员(种植18名、畜牧3名)对所包乡镇技术指导员再培训。以全省2011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为契机,县18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奔赴所包乡镇,指导农业综合服务站开办田间学校,落实抗旱促春管技术措施,今年以来,对1000户示范户平均进村培训7天,现场指导12次;对400名辐射户平均进村培训5天,现场指导9次;印发技术明白纸30万份,发放种植示范户每户小麦拌种剂10支、化肥50公斤,小麦叶面肥每人50袋;生猪示范户每户冷藏箱1只、畜牧报刊1份;制作发放项目专家、技术指导员胸牌110个、示范户门牌1000个、技术员手册100本、示范户手册1000本、技术书籍1500本、科技入户宣传挂历2000幅、定做示范户、辐射户资料包1500个、竖立试验示范基地标示牌10块;开展广播电视技术讲座7场,电视滚动字幕宣传12次,天天报道抗旱保苗情况,及时提醒农民抓住有利时机,落实抗旱、除草、治虫、分类施肥等措施;利用电话、移动办公平台,向科技示范户、部分辐射户、种养大户、镇、村干部等开展电话咨询和科技短信免费服务,累计发送农业科技信息9次,18000余人次。2万多农户被辐射带动。同时,要求各参与单位和个人及时总结报送项目工作材料和先进典型;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简报、影像、参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好做法、好成果、好经验,带动全县农业发展。

(六)注重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规范扎实做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我们做到了八个统一:1、统一方案设计。根据基地建设要求,我县在优选试验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分类(小麦、生猪)制定了试验示范方案。2、统一技术指导。各基地都聘请了技术指导员,县农技中心和畜牧发展中心对10家基地派驻了技术专家。3、统一示范基地标示牌。4、统一试验示范品种。小麦品种10个:轮选988、淮麦29、洛麦23、烟农19(ck)、山东20、济麦22、郑育9987、良星66、皖麦68、烟农5158;玉米品种10个:隆平206、益丰29、郑单958(ck1)、安囤8号、鲁宁202、弘大8号、鲁单981(ck2)、登海662、蠡玉16、中科4号;生猪品种4个,如外三元杂交品种等。5、统一栽培、管理措施。6、统一调查记载项目,建立田间档案。7、统一组织考评。在关键生产时期,县农委都组织专家、基地负责人、技术指导员相互观摩、交流、考评,同时组织农民观摩。今年以来,共组织专家督查考评3次。8、统一观摩交流。组织农技人员、示范户、周边农民现场观摩培训总计20次,参观人员4000余人,自发观摩人员6000多人次。各基地小麦新品种试验田按照方案要求,规范操作,插标立牌,布局合理,田间调查、记载及时、准确,规范种植和管理措施普遍好于去年;技术示范田总体播种质量较高,生长整齐度较好,病虫草害较少。

(七)强化资金管理,确保使用实效。按照项目实施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具体使用如下: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补贴计2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县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等费用补助;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贴2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猪用疫苗和抗旱等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费用30万元,主要用于10个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以及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补助;聘请专家费用3万元,主要用于聘请技术指导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10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参加集中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资料印刷及工作督查等费用7万元。

(八)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县农委采取电话抽查、入户检查、行政检查、专家组督查指导的办法,确保技术指导员年到户工作时间和技术到位率。目前,已现场实地督查6次18个乡镇,入户调查5次90人,电话调查5次1000人次。县专家组成员对18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和10个试验示范基地实地督查指导4次。如2011年4月15日、2011年5月20日和2011年11月16日示范县项目县专家组成员一行9人,深入到县农业科技示范场等8家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进行查苗情、看记录、量化打分、综合评价,查找问题,拿出措施。

(九)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是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建立了岗位目标制度。明确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是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职能;根据工作需要设岗定责,使每位农技推广人员都能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依责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在乡镇农技人员中全面推行“包村联户”农技服务制,每个技术人员都是农技推广责任人,技术包保2个行政村,联系20个科技示范户,在所包保村建立一个不少于500亩的高产示范田。建立了工作制度。农技人员认真做好每天的主要业务活动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工作小结,年终全面总结;由县农委牵头每月18日召开一次农技推广指导员、乡镇农业综合站长工作例会,协调全县各单位当月工作,布置当前农业生产任务,提供信息资料、回顾小结一月的工作完成情况,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和目标;每个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为信息报送员,将本服务区农业生产中各类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并每十天上报一次;每个农业综合服务站也都对资料进行分类建档,规范管理。建立了人事管理制度。在农技推广体系中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目前全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已全面推行农业职业资格制度,切实提高了在职农技推广人员整体技能素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采用考试加考核的办法,择优录用,三年一聘;实施新型农民科技示范培训工程,每个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抓住关键农事季节,每年在所包村对示范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培训。二是建立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在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上,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如专业技能集中培训,每年开展春季及农闲季节集中培训,依托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师资优势,集中全县基层农技人员封闭式培训,每年对基层农技人员集中培训不少于5—7天。实行关键农事季节培训,每年的秋种、夏种、田管期间,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县培训到乡、乡培训到村、农技人员培训到科技示范户和农户;组织现场观摩会议,通过农事季节的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加快展示新成果,推广新技术的工作步伐。通过学历提升培训,鼓励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学历提升学习,对自愿参加学历学位提升的基层农技人员在时间上提供便利条件,工作上给予照顾,上学期间工资保持不变。三是健立了考评激励机制。我们根据农技推广工作的特性,制定科学可行、操作性强的考核考评办法,从职业道德、工作效率、业务素质、岗位职责、目标任务、服务质量、科技入户等方面,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把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工资晋级、奖励工资挂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行全员考勤,县农委与乡镇全面考核上下班、请假等方面情况,考勤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实行乡镇农技人员“百分”制考核办法,按照主管部门、当地乡镇党委和政府、服务对象“四三三”制比例考核,即主管部门占40%、乡镇党委和政府占30%、服务对象占30%。考核得分在95分以上的为优秀,得分在80—95分的为良好,得分在60—80分的为合格,低于60分者为不合格。年度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存入档案,并作为晋升奖惩的依据。当年考核为不合格的责令待岗限期整改,扣发绩效工资。连续两年为不合格的,实行解聘淘汰制。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给予一定的物质、晋升奖励。四是建立了延伸至村级的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县农技中心及农技指导员、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及农技员、村级植保员及示范户四位一体、相互促进、健康有序的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完善了“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户”、“县有农技推广中心-乡有农业综合服务站-村有技术推广员”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五是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逐步实行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经考试考核由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其行业执业资格。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的任用,需经过竞争上岗程序,经报名、述职、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最终由县农业主管部门征求镇政府意见后聘用,竞争上岗结果报县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实行全员合同聘用,被录用农技推广人员均须与用人单位签定聘用合同,聘用期限为3年。六是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县农业技术推广月例会制度,由县农委牵头,县涉农部门、农技推广单位负责人、农技推广指导员、乡镇农业综合站长参加,协调全县各单位当月工作,布置当前农业生产任务,提供信息资料、培训资源和项目支持,建立科技项目互相参与机制。通过创建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测土配方施肥、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的实施,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及农技人员互相协助,通力合作,建立工作联系,提高全县农技推广工作的统筹协调。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完善了制度,建立了网络。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完善了“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了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

(二)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农技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家讲座、到省级培训基地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三是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技术员和农民零距离接触,他们不仅熟悉了农村情况,了解了农民所需、所想、所求,和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而且经验得以丰富,思想得以升华,才能得以发挥,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成就感大大增强。

(三)提升了示范户能力,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围绕小麦、玉米、生猪等产业,通过全县遴选100名技术指导员(其中种植业80名,畜牧业20名)的宣传、指导与服务,特别是形式多样的培训与“手把手”、“面对面”的“零距离”指导,以及不定期组织示范户开展观摩交流学习活动,开办田间学校等,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特别是示范户和辐射户的科技素质、政策水平及接受能力、发展能力、带动能力。他们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显著增强,配合技术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愿望显著增强。使主导品种(如小麦烟农19、外三元杂交生猪等)和主推技术入户到位率达到98%以上;技术指导员每人指导10户,年进村入户工作180天以上,平均入户指导12次以上,总培育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其中种植业800户,畜牧业200户)。目前,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已推广应用了7项小麦生产技术措施和5项生猪科学生产技术,示范户示范产业增产、节本增收逐年提高,生产效益较前三年全县平均提高16.3%。2011年,示范户小麦平均单产为539.6公斤,较全县小麦平均单产508.4公斤增产31.2公斤,亩节本增效31.5元,亩增收62.4元;示范户玉米平均单产为590公斤,亩增产100公斤,亩节本增效23元,亩增收115元;200个示范户现存栏生猪6.6万头,2010年6月份至今共出栏生猪16.8万头,在前阶段生猪价格低弥的形势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900万元,增收1245万元,户均增收6.8万元以上,头均增收70元以上。带动我县其他养猪场(户)健全疫病防控各项工作,取得间接经济效益8500万元以上。

2010年实现粮食总产124.9万吨,较上年的114.4万吨增产10.5万吨,增产率9.2%。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爬坡,创历史最好水平。2011年大旱之年,县实现了小麦亩产过千斤目标,全县小麦单产503公斤,比上年亩增产33.3公斤,增产率7%。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434.0元,比去年3995.0元增加439.0元,增长11%,项目区农民增收更为明显。粮食单产的逐年上升,与科技贡献率的提高密不可分,科技服务直接到户、到田成效显著,初步建立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机制。

(四)展示了技术,筛选了品种。全县建设示范基地10个(其中种植业8个,畜牧业2个),展示小麦新品种10个,展示玉米新品种10个,展示生猪品种4个,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烟农19、烟农5158,玉米品种郑单958、鲁单981,外三元杂交猪等,为我县确定农业生产主导品种奠定理论基础,尤其是紧凑型玉米品种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对稳定和提高我县玉米产量,抵御自然灾害,作出巨大贡献。两个生猪试验示范基地加强了生物安全措施,健全了污水、污物的处理,通过组织观摩、培训指导,带动全县11个猪场实行了发酵床养殖,16个猪场建立了大型沼气池,增强了猪场实行生态养殖的意识。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节约饲料、兽药、人工、水电等生产成本160万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五)推动了其他农业项目的高效实施。如小麦、玉米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等都是以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为着力点,有些环节则捆绑实施,抓好落实,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小麦高产攻关活动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名;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连续2年被评为先进课题组。2011年被评为全省小麦生产千斤县,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连续2年被评为先进课题组。粮食生产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

(六)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运用农业新技术,对农田进行科学管理,降低了农药、化肥施用量,既节约了成本,又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力农村经济发展。

(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我县今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5家,其中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家,省级3家,市级3家。全县累计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4.2万人,其中农民成员4.0万人,带动5.9万户。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八)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指导、扶持面粉加工企业25家,年加工小麦180万吨;发展优质小麦基地10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8万亩,优质花生基地5万亩,双孢菇生产基地0.3万亩,优质大豆生产基地10万亩,农业产业化取得长足发展。

(九)主要体会。1.领导重视是关键。县委县政府对小麦生产发展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小麦生产,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县六套班子领导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村,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推进,强化组织协调、宣传发动,搞好服务,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2.科学技术是动力。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小麦连续6年丰收,得益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但最关键的还是科技。通过对现有关键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直接推广应用到户、到田中去,有效缓解了不利天气影响,提高了抗灾能力,释放了小麦增产潜力,促进了小麦单产迅速提升。生产实践充分证明,加快现有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依靠科技的增产潜力最大、最持续。3.政策扶持是保障。为发展粮食生产,国家出台了良种良法配套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实施了小麦高产创建、小麦高产攻关、标准粮田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基金、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农业项目,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调动了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小麦生产发展。4.示范带动是手段。我县始终把建立高产示范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抓万亩示范片,乡镇抓5000亩高产示范方,村建500亩高产示范点。在小麦不同生育的关键时期,召开田管现场会,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并让农民现身说法,请专家现场解答,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学得了。通过示范展示,辐射带动面上生产,使无形的技术变成直观的现场,使高产攻关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生产实践证明,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做好工作、服务生产的必要手段。6、制度建设是基础。一是建立了科技服务管理机制。二是建立了科技服务用人机制。三是建立了科技服务责任机制。四是建立了科技服务考核机制。五是建立了科技服务人本管理机制。六是建立了科技服务宣传学习机制。七是建立了科技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八是建立了畅通高效的信息机制。

四、经费执行情况。

按照项目实施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具体使用如下: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补贴计2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县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等费用补助;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贴2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猪用疫苗和抗旱等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费用30万元,主要用于10个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以及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补助;聘请专家费用3万元,主要用于聘请技术指导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10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参加集中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资料印刷及工作督查等费用7万元。

五、问题和建议

财政资金投入量100万元较少,不能满足示范县建设需要。建议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从农田水利建设上突破。进几年,经历了不少不利天气的影响,暴露出小麦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今后小麦生产上,要突出这样一个基本点,就是一定要立足灌溉,改变靠天等雨的格局。靠天等雨的格局不改变,没有灌溉作保障,小麦生产就很难有持续、稳定的增长。要争取国家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按照“旱能灌,涝能排”目标,建设旱涝保收农田。一是充分利用地表水,沿主要河道建立大型翻水站和主干渠道,疏浚大中小沟,各大中沟建立节制闸,提高蓄水能力,做到站渠配套,沟沟相通,沟内常年有水,实现水网化;二是开发地下水,在远离地上水源的地方,利用机井灌溉。要改变灌水方式,变“小白龙”浇灌为移动式喷灌,以节省劳力,提高灌溉效果;三是平整土地,整地做畦,实现畦田化。

二是从农机装备水平上突破。原有的小型农机具已跟不上农业生产的步伐,农机要向大型、多功能方向发展。要加深耕层,旋耕播种时播后镇压。利用农机补贴资金,积极引进秸秆还田机械,禁止焚烧秸秆,全面推广小麦、玉米两茬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三是从管理体制上突破。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改变乡镇技术人员的包村搞计划生育等中心工作的状况,把主要精力用在技术推广上。乡镇每个技术人员包两个村,每村实实在在抓一个500亩高产示范片,示范片抓好了,全村、全乡镇、全县生产就带动起来了。现在村村有广播,有示范户,每个乡镇综合站人员保证每年进村入户技术指导150天,每村每年开展技术培训6次,利用村村通宣传技术15次,现场观摩4次,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从激励机制上突破。一是提高技术人员待遇,保证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交通费和生活补贴(每人每天20元);二是搞好工作考核、评比、验收。制定考核办法,把各村示范片和面上产量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对完成产量指标,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在资金安排上,75%用于交通费和生活补贴,25%用于表彰奖励。

五是从技术上突破。一是选好主导品种,选用半冬偏冬或半冬性品种为主导品种;二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技术,提高拔节肥追施比例;三是科学播种,播后镇压,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四是搞好病虫害防治。要把以上四项关键技术真正落实下去。

纪委工作汇报范文4

在这几个月里,苦涩与欢欣并存,得意与失意同在。虽非一帆风顺,但这个过程见证着我的成长。都说“知识并不代表阅历”,“经历就是财富”。这期间,从迷茫无知到两轮面试,披荆斩棘,进入学生会。从最初对讲台的恐慌到可以比较自信的站在讲台上发表内心感想,我收获了很多,进步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收获了一个团队,得到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温暖,也正因为办公室这个团队,让我大学生活的开始就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从中我知道了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办公室是整个学生会的中心枢纽。工作中的细微差错或拖延都有可能影响整个学生会的正常运作。办公室工作多且杂,需要处处小心,时时留意,甚至需要你做出小小的牺牲,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学期我从事的是比较基础性的工作,比如值班、参加例会,写与上传通讯、通知各部门开会等等,同时也参加了一系列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如国庆迎新生晚会,内训,各部门组织的联谊等等,办公室成员在工作之余也举行了小型的聚餐,从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主任对工作的认真负责;部长的真,对工作的热情;部员间的相亲相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的经验:

1.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前提,而人脉更是以后生活的有力支撑。

2.执行力,做什么事都要注重效率,做到快,准,好。

3.“内抓团结,外塑形象”是打造一个好的团队的准则。

4.铜钱原理:方为做人之本,圆为处事之道。

5.内训总结: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关键在于落实,不找任何借口。

同样的在办公室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也发现了办公室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在此提出自己的一点拙见:

1.办公室物资管理方面有欠缺,应该完善物资借出制度

2.工作安排有时不及时,各部门活动时间上以及工作与学习时间上有冲突

3.应严格工作与例会制度,从思想上提高个成员的工作的积极性。

纪委工作汇报范文5

为迅速贯彻落实全市分片党委书记会议精神,近日,**镇召开班子成员会,就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下半年将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具体工作,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的完成。

一是工业发展锁定目标“抓、建、引”。全年工业目标完成税收任务300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300人,下半年将继续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责任、一抓到底”。一“抓”项目,对今年总投资600万元已新引进的**服饰要加强跟踪服务,确保用工人数达二百人以上,实现税收10万元;对**木业要尽快完成设备引进,确保九月开工投产;对总投资2000万元的**省**肥业有限公司在试运行的基础上,争取年内正式投产;同时定专人对目前在谈的**金属包装和红薯加工等项目要尽快达成投资意向落户**。二“建”小区。加大**工业小区建设步伐,按照小区规划,加快“三通一平”建设力度,做一块醒目的小区招商广告牌,提高小区知名度,积极引导企业落户小区,努力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使之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创业园、镇级财政收入的主来源。三“引”税源。加大招商引税力度,动员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走出去开展招商引税,完成50万元引税任务,确保年初目标如期实现。

二是农业发展围绕增收建板块。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切实抓好“三大板块”建设,即优质油菜种植板块、速生经济丰产林板块和**岗家禽养殖板块,努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下半年,我镇将采取油菜统一供种,实现一个品种当家(即优质品种华油杂14号),油菜种植面积4万亩,扎实创建“油菜大镇”的奋斗目标,为全市创建现代农业优质示范带作贡献。目前,我镇已与华农大联农种业订购了华油杂14号油菜种子三万包购销合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优质油菜统一供种。继续开展以沟权换林权为抓手,以警民互动抓管理为重点,栽满种足滩头沟干坡边,实现三万亩速生丰产林板块。依托**岗养殖协会,继续抓好以养殖大户**为首的**岗家禽养殖小区建设,带动**、**、**等村的农户大力发展家禽养殖业达50家,实现家禽养殖板块50万只的养殖规模。

三是民生民利完善设施强基础。争取各级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力争在今年冬完成通村通组公路建设任务,硬化道路30公里。争取市级支持,计划完成六横沟机挖疏洗工程,保障渠道顺畅,提高抗灾排涝能力和逐步完善水利设施。投入20万元,落实镇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确保城镇配套建设为**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要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活动月,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要加大民生争取力度,切实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确保年底搬进新居。扎实深入开展“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系统)、平安家庭”等各类平安创建活动,强化超前防范意识,切实抓好和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确保全镇社会稳定。积极争取“三改一建”国债项目,努力完成**、**等5个村共83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继续抓好21个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镇环境卫生有明显改观。配合市农村工作队抓好**岗、**、**、**、**5个村的发展规划、配套资金争取、班子建设等工作。

四是队伍建设改进作风优服务。我镇将以镇便民服务中心为抓手,组织机关干部与联村单位共同努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下半年以镇干部培训超市为阵地,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学习超市管理,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进一步发挥党员的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为契机,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阵地,制订学习计划,以集中和分散学习为主,结合其他形式,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力争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真正达到学习之目的,力争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

纪委工作汇报范文6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总体协调,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和高点起步。上半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98.79亿元,占年计划的41.94%,同比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4亿元,占年计划的36.31%,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114.99亿元,占年计划的40.92%,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67.46亿元,占年计划的45.58%,增长7.4%。预测全年生产总值将超过增长12%的预期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主导产业快速增长。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以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抓点示范,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完成农业和农村建设投资3亿元,增长51.1%。人畜饮水、农村沼气池建设、易地扶贫搬迁试点、以工代赈、西山扶贫开发、农村公路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展加速;农村学校、卫生院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加快,扶风、麟游县医院和太白、麟游、陇县3个国定贫困县31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年内可建成投用。1-6月,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28.52亿元,同比增长9.4%;夏粮总产78.5万吨,亩产253.1公斤,分别增长5.8%和3.9%,夏粮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速达到36.04%,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为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5%以上。畜牧业稳步发展,完成产值11.13亿元,同比增长12%;果菜业增效明显,全市果园面积78万亩,产量62万吨,同比增产10.7%,蔬菜面积28.51万亩,同比增长14.77%。

(二)工业经济持续高位运行,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紧紧围绕培育壮大装备制造及加工、金属冶炼及加工、能源化工、烟酒食品、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集群,积极实施工业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项目,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工业增长质量稳步提升。宝光集团、宝商集团、市天然气公司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长岭集团、市医药总公司、北马坊煤业公司等企业重组正在有序推进;陕西开关厂、关中工具厂等5户企业的破产进入法律程序;一次性打包处理了13户企业5.4亿元的债务。1-6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30.32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工业增加值79.09亿元,同比增长20.9%;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8亿元,同比增长25.6%,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4.5%,比去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以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县域工业快速增长,凤县、陇县、扶风等县区工业增速达46%以上。

(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消费品市场逐步升温。旅游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陕西西部物流仓储货运配送信息中心、连锁超市及名优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等重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青铜器博物院、周秦文化主题公园、法门寺舍利塔等项目抓紧实施。1-6月,接待国内外游客463.4万人次,同比增长13.8%;接待入境游客2.1万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综合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15.4%。实施“万村千乡”工程,试点区由去年的5个县区扩大到10个县区,实施企业由2户扩大为7户,建设的近1000户农家店有力地激活了农村市场,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提高了农民消费能力,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加快,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1-6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74亿元,占年计划的50.4%,同比增长13.7%,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增势强劲。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截止6月底,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86个,合同引资119.83亿元,到位资金38.67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54.5%和38.7%。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1-6月,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9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倍。其中出口1.0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倍。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56户,比去年同期多出17户。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3户企业出口额均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外贸指标5月份就超过去年全年水平(2005年全年出口总值为6500万美元),首次突破亿美元,呈强劲发展态势。

(五)深入实施“一加快两突破”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新区发展迅速,1-6月,实现生产总值45.06亿元,同比增长56.9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63.97%;新引进项目23个,完成合同引资45.3亿元,到位资金11.48亿元;蒙牛乳业、阜丰生物二期、烽火通讯、华西制药、瑞海药业等10个工业项目已相继投产。突破蔡家坡成效显著,1-6月,实现生产总值13.6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93万元,同比增长5.3%,完成合同引资6.03亿元,到位资金2.04亿元,产业项目投资2.17亿元;汽车冷弯型材、重型汽车车架总成、陕汽集团新建技改、汽车内饰件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突破西山取得初步成果,累计完成投资8600万元,栽植花椒、苹果和核桃等经济林13.7万亩,开工建设水泥路12条15.6公里,农村砂石路30条180公里,3座渭河大桥全面动工,3座慈安桥建成通车,54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启动;移民搬迁稳步推进,已有8镇21个村1063户4617人全面启动移民搬迁(其中跨镇异地搬迁687户2886人)。六个科技工业基地发展势头强劲,1-6月,实现生产总值10亿元,同比增长38.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完成合同引资15.8亿元,到位资金5.03亿元,引进企业17家,项目23个,其中16个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六)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快城市东扩南移步伐,行政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陈仓大道、福谭大桥建成通车,代马大桥、虢镇二桥、市区小道路改造进展顺利,“四横十纵”城市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城市空间进一步扩展。突出生态环保两大主题,“绿色宝鸡”建设成效显著。完成四旁植树1266万株,平原绿化7.96万亩,道路绿化1.14万亩,渠道绿化1.2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24.44万亩,天保公益林2.1万亩;三北四期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

(七)财政收入高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1-6月,全市财税总收入完成24.27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16亿元,同比增长31.4%;财政支出12.5亿元,同比增长36.1%。全市财政收入的增加额、增幅、完成预算进度的比例均创1996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1.46亿元,比年初增长11.3%,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5.81亿元,比年初增长6.3%,比去年同期提高15.6个百分点。

(八)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占年计划的65.7%,外出务工59.3万人,占年计划的8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5元,增长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98.8元,增长12.2%。全市参加养老保险37.86万人,失业保险32.85万人,医疗保险37.03万人,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9100余人,全市7个试点县区170万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101.9%。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1-6月,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1亿元,占年计划的52.38%,同比增长30.4%,比去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82.2亿元,同比增长37%。投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市经济连年持续高增长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投资建设;蒙牛乳业公司、扶风冀东水泥、施耐德宝光电器、宝鸡石油钢管厂、宝鸡卷烟厂等一大批企业集团的大规模项目建设,实现了投资新的突破;大企业集团的投资,产生了投资“洼地”效应,激活了民间投资。1-6月,民间投资60亿元,同比增长22.7%,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4.5%;房地产开发投资11.2亿元,同比增长33.3%。

2006年全市确定重点建设项目66个,投资10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7.6%。其中建成项目15个,计划投资17.9亿元;续建项目29个,计划投资71.9亿元;新开工项目22个,计划投资10.2亿元。1-6月,全市6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2亿元,占年计划的47.2%,到位资金45.9亿元,资金到位率45.9%,比去年同期上升3.1个百分点。其中15个年内计划建成项目完成投资7.9亿元,29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37.1亿元,2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2.2亿元。中铁宝桥公司高速大号码及普通道岔技术改造、扶风冀东水泥60万吨粉末站工程、陕西华祥食品公司纸箱生产线、华祥公司纸厂1万吨涂布纸生产线、宝鸡移动通信大楼等6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渭滨大道、钛城路、市区小道路工程、宝钛工业园、惠森房地产开发公司左岸新城、宝鸡三迪房地产开发公司巴黎之春开发项目、宝鸡卷烟厂异地扩建技改、陕西有色金属矿山公司5万吨铅冶炼、陕西鑫王公司陇县铅锌矿综合开发、战备公路工程、陇县中学、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等22个项目已先后开工建设。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面临一定压力。工业品出厂价格与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的购进价格出现倒挂,利润空间受到多重挤压。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购进指数为109.5,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4.3,倒挂5.2个百分点,两个指数倒挂直接导致企业产值增多而增加值和利润减少。新上工业项目投产达效滞后。2005年24个工业建成和续建项目,到去年底建成投产的仅7个,占29%;今年27个新上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中,年内可竣工达产或部分达产项目12个,但大都集中在年底,对全年工业经济增长贡献滞后。

2、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因素增加。农膜、农药、柴油、种子等价格涨幅为两位数,而农产品价格涨幅不过百分之一、二,甚至畜禽产品价格还有所下降,农产品与农资价格增幅出现的“剪刀差”,基本抵消了农业税费取消后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3、重大项目建设仍然存在一些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一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影响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总体进度。如宝天高速公路、宝鸡二电厂扩建、麟北煤田开发、法门寺旅游区开发等项目,由于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不能按期开工建设。二是建设环境不理想和征地拆迁困难等问题仍然表现突出。由于征地拆迁及当地农民要求施工等因素影响,渭滨大道、钛城路、公交停车场、宝鸡技校扩建、宝鸡高速客运站、城乡电网改造等项目施工经常受阻,进展缓慢。三是部分项目融资困难,建设资金尚未落实。如城市供水工程、新滨河南路、秦明电子公司心血管介入治疗输送系统、广播电视中心等项目由于融资困难影响工程进度。

4、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一些企业和项目资金出现紧张。国家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按照“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适时调控”的原则,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提高市场准入“一个门槛”。特别是严把土地闸门,加强土地调控和管理,将会使一些项目建设进度放慢;国家加强信贷管理,严格控制贷款规模也会使一些企业和项目资金出现紧张。

四、后几个月的工作措施

(一)全力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确保工业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建立经济运行的旬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制度,对重点骨干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实行重点监测,切实加大对煤、油、气、运的调度、调控和预测预警分析,科学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中小企业加强配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技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资金鼓励企业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效益。三是抓紧工业项目建设。建立重点工业项目现场办公制度和企业问题限时化解机制,帮助新开工项目和新投产项目解决困难、督导进度,使项目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年内完成煤化工工业区的规划编制和论证工作及48万吨煤基合成油项目一期可研;加快建设陶瓷工业园区,尽快形成工业新增长点。四是狠抓“两区六基地”建设。加快“两区六基地”路、水、电、气及文化设施建设,引导集聚产业;坚持对项目进行精心策划、优化包装、大力推介,广泛吸引市外资本和本地民间资本入基地,力争宝石海洋石油成套钻、秦明电子心血管介入系统、宝光施耐德断路器、秦川龙门复式加工中心等7个工业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二)继续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对66个重点建设项目倒排工期,扛死任务,明确责任,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二是进一步加大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对列入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项目,夯实责任,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制度,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争取有一批新的重大项目进入省和国家计划盘子。三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思路。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加大跑省、跑部力度,积极争取中省投资。继续扩大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争取信贷资金给予更大支持。四是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储备。加强产业政策的研究,依据国家生产力布局和产业政策导向目录,研究储备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向、投资大、拉动效益明显的新项目、大项目,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投资支持。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和试点工作。以县区为主,加快完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定性量化目标指标体系和检查考核体系;着力抓好50个村的试点工作,落实政策和资金,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村容村貌改善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使试点村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认真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家园建设和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完成1000公里农村道路和110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任务。二是积极发展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扩大“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沃土工程”的实施规模,抓好农产品绿色认证工作,打造名牌农产品。三是认真实施“突破西山”战略。加强西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确保完成6000人的搬迁任务,年内54所寄宿制学校全面开工建设。同时,认真抓好全市60个扶贫重点村,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四是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抓好畜、粮、果、菜、药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以“一村一品”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业聚集度;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县域工业的首选方向,围绕服务工业强市,大力发展协作配套企业,依托民俗工艺、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幅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着力抓好陇海沿线蔡家坡、绛帐、马家、阳平、长青和虢镇等重点建制镇的开发建设,使其在县域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五是加大市县财政资金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和国债资金,促进农村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加快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完善信息集成、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加快西部物流仓储货运配送信息网络中心、宝鸡集装箱转运站、连锁网络市场、机电产品和工业原材料批发中心、石油储备库等物流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方便快捷的现代物流网络。启动日用品、金属材料、工业品、汽车零配件物流中心和信息网络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二是以关中环线为依托,打造北环线历史古迹、民俗文化、观光农业旅游产业带和南环线自然风光、休闲娱乐旅游产业带。完成周公庙、钓鱼台、五丈塬等景区、市内清真饮食文化一条街、三大遗址建设及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的开发策划和规划设计工作。三是积极筹备办好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创新招商方式,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四是多途径、多渠道大力扶持重点进出口企业发展,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五)加大改革改制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好宝光集团、长岭集团等21户划转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加快市医药总公司、北马坊媒业公司等企业的改制重组,积极稳妥地推进红旗化工厂等3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和关中工具厂等3户企业的依法破产工作,力争年内终结。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切实抓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的组织实施,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估制度。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搞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抓好蔡家坡、汤浴国家级试点镇方案的实施工作,督促指导常兴、法门、绛帐三个省级试点镇方案的实施。继续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