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政治文化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政治文化的发展范文1
摘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从理论到实践,都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要注重大学正确思想的树立,以及完人格的塑造。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核心,将茶文化与大学思政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思想道德水平,总之茶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以及思政教育素材。当代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茶文化的丰富思想内涵,更好的为教育教学的服务。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教育;大学生意识
当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日渐增加。而茶文化能够洗涤人们的心灵,在遇到苦难或者是一些烦恼时,喝一壶茶,从头进行思考,就会将一切烦心事都抛开,身心放松。茶文化在高校中的融入,能够帮助很多的大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老师在整个思想政治的课程授课时,要将茶文化的这些益处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茶文化有兴趣。能够自主进行一些茶类活动,能够在适当的时候将自己的压力进行缓解。这要求高校思政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茶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以及思想意识塑造的整合。帮助大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理解吃力
在很多的高校中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都会发现学生在对于思政的内容和理论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或者是很多的学生对于一些思政内容根本就不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虽然高校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个很高的理解能力,但是因为其理解能力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些思政内容时,理解会感到吃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将一些思政理论内容直接拿到课堂中,并没有进行一些相应的解释,使得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进而造成学生对思政学习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最终教师在思政教学中没有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教学活动多停留在课堂上,缺乏课外实践活动
一般情况下高校中开展思政教育都是在学校的课堂中进行,教师对一些思政内容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进而使得思政知识能够对学生产生一些影响,期望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以及行为表现上对自己进行约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因为思政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思政教育只依靠课堂教学是不能够将其魅力充分展示出来的。所以教师应该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应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对一些思政内容的理论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进而能够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1.3教学素材多依赖课本,缺乏课外素材融入
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应该将课堂这个主战场充分的利用好,将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随着经济的进步,一些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会将多媒体作为辅助工具,但是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课件中的内容也都是对教材内容的一些转述,并没有结合实际添入一些课外的素材,使得学生在熟悉多媒体课件之后就会对思政教学感到乏味。教师应该认识到思政教育不单单是对思政内容的知识的理解,还是学生对生活中一些事物产生新的认知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将一些生活的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对课堂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
2茶文化在高校中的德育教育功能应用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引入茶文化,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茶文化对思政教育能够产生哪些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茶性对高校的德育教育的启迪功能
茶性在高校的德育教育能够发挥一定的启示作用:
2.1.1茶主要有这样三个特性,首先,其生长在土中,却是不蔓不枝,洁身自好。其次,茶具有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自然清冽不妖娆。最后,茶具有很多的功能,但是它一直低调的存在。茶的这些特性对于现代的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良好的启示作用。在这个付出要求回报的时代,学生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只是一味地索取,并没有任何的回报,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将茶的这种低调奉献的茶性对学生进行宣传。
2.1.2在我国茶树多数分布在多台风的江浙一带,或者是一些名山山顶。茶本身具有的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对高校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2.2茶道对高校的德育教育的静心功能
首先,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道也形成了一种具有一定特点的文化,茶道中对于茶具以及茶饮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严格的要求,体现其精益求精的品质,将茶道的这种精神在高校的德育中进行引用,使得学生养成一种精益求精的品质。其次,茶道中追寻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追求。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应该将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到高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使得学生能够平心静气,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后,茶道中的这种茶礼对高校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茶道能够帮助学生放下手机,敞开心扉和身边的人多些交流,进而能够在思想和情感上不在孤独。
2.3茶德对高校的德育教育的升华功能
茶德是整个茶文化中的一种核心精神,茶文化中的这种“廉美和敬”的茶德能够使得高校中的德育教育产生一定的作用,不会拘于形式。在这种茶德的影响下,学生的精神和思想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感染,进而能够使得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得到一定的升华。
3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的实现路径探索
3.1明晰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目标和价值
首先,在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中的思政政治教育之前,应该知道茶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其次,应该让学生对茶文化中的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进而学生能够成为茶文化的传承者。再次,要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悟茶文化中的内涵和魅力,进而使得茶文化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创新起点。最后,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应该将茶文化进行良好的传输,使得学生能够对茶文化进行弘扬,同时还应该适应时代以及学生的发展要求,使得茶文化能够在不断的优化创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有所提高。茶文化对思政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明确茶文化对其产生的价值中,首先应该意识到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所具有的非功利性的价值。其次,应该意识到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价值。最后要使得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够与茶文化相联系,使得茶文化的人文价值充分得到体现,进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和思想的健康成长。
3.2创新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手段和方法
将茶文化引入到思政课堂中之后,增加一些课外的教学活动,因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些简单的课堂教学能够讲解清晰,所以应该开展一些具有茶文化性质的思想政治活动,比如,在学校中开展一些茶文化的知识技能大赛等,还可以将一些茶文化的知识做成一个视频文件,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使得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播手段能够被不断的创新。
3.3丰富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容
第一,高校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到更多的课程中,使得茶文化的内容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更多方面。比如,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关于茶的实践活动,参与一些茶艺表演、茶艺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第二,高校中在开展专题活动时,可以将茶文化融入进去,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一些类似“品茶论友”的专题辅导活动,使得学生不仅在思想上能够受到很大的启发,还能够在心理上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3.4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在高校中,教师在将茶文化引入到思政教育中进行教学时,还应该将茶文化进行合理的引入,使得二者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组合,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还能够使得学生进行良好的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紧的抓住实际,使得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相符合,在新时代下,教师还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优化,结合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教学手段进行丰富,结合多媒体等信息工具,及时对学生进行了解。
3.5丰富教学的形式
高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是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人,另一方面是要学生能够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能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思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能够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进而使得教学更加轻松简单,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只有感到到教学的实质时,才能够发挥其主观性。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思政教育中引入茶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的形式,还能够使得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有一个更好的践行。通过带着学生参观一些茶文化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在丰富茶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结束语
茶文化背景下,进行大学生思政教学以及思想素质培养,是当代茶文化传承发展的需求,也是大学生思政教学创新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大学思政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法与理念,重视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创建更加和谐、更富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格。
参考文献
[1]谌明举.论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7(2):189-190.
[2]张慧芳.网络视阈下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3):28.
[3]李文英.思政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8):59-60.
[4]郭文娟.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走进现代精神文明———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J].大学教育科学.2017(2):I0003.
政治文化的发展范文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当前,网络文化方兴未艾,为我们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提供了新的途径。重视并发挥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可以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呈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充分重视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具有开放、迅捷、扁平化等特点。基于互联网形成的网络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更迅捷地传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息。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使党和政府的信息层层下达,使群众的意愿层层上传,信息传播受到一定局限。互联网是分布式结构,依托于互联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信息可以实现全方位、跨时空、多形态的传播。其次,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素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基于资源共享理念而形成的互联网呈扁平化形态,具有内在的平等性。网络文化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广大网民在民主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民主意识,提升政治参与能力。再次,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效率。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主要是通过定时定点会议、传递文字材料等途径进行政治参与,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而网上论坛、网上投票、网上调查、手机短信等“在线参与”快捷方便,大大提高了民主参与的效率。
积极探索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实现途径。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积极探索其实现途径。当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探索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建立社情民意的网络资源库。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愿所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社情民意的网络资源库。网络资源库的建立应定位准确、设计科学,畅通信息采集渠道,及时整理分析信息,以便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建立网络平台。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需要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对相关信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政治参与的水平。这就需要党和政府建立信息的网络平台。平台应以党和政府网站设立的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栏目为主导、以商业网站为补充,同时积极发挥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三是建立网络交互平台。应重点建好两大平台:党和政府与普通群众的交互平台,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与普通党员、群众的交互平台。
努力消除网络文化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消极影响。网络文化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在看到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消极影响。比如,网络信息的无限性可能导致民主的非理性,网络传播的盲目性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数字鸿沟可能造成政治参与的不均衡性,等等。因此,发挥网络文化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前,需要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加强网络立法。网络信息传递的无序性和网民政治参与的非规范性,迫切需要网络立法加以规范。我国已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但随着网络发展,这些法律法规的部分条文已显滞后。应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确保网络文化有序发展。二是缩小数字鸿沟。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方面存在差距,造成民主政治参与的不均衡。因此,必须抓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普遍服务政策,普及网络信息技术教育,以缩小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创造机会均等的网络平台。
政治文化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文化产业;财政;税收;发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2
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经济衍生物,它始终围绕着“文化”这个核心内容进行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成熟与进化,它已经发展成一个具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集生产、销售、经营和管理为一体的复杂的产业群。文化产业是一个系统结构,它是文化市场、文化生产、文化消费等相关要素的集合与互动,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相当密切的联系,不断从以核心产业向周边产业延伸,以核心产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文化产业是指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从广义上讲,传媒、影视、娱乐、旅游及音乐、戏剧、艺术博物馆等都是文化产业璀璨的一员。因此,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业等在内的产业系统,有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朝阳产业。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正是直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产业,是促进人民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还可以把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建设融入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维护国家文化和文化安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发展产业文化有利于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文化产业是一种知识经济中的新型产业形态,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成为整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文化产业具有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低投入、高回报的优点,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文化消费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消费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特别是文化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经济增速放缓时,文化消费需求反而有可能增加。因此,在我国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消时,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扩大内需。
二、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覆盖面不均,偏向性明显
近年来出台的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大多倾向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鲜有专门涉及民营文化企业的内容出现。如财税[2014]84号和财税[2014]85号中享受优惠的市场主体基本上国有性质的单位或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不均等,对民营文化企业税收扶持不够,不利于公平竞争,也不利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二)税收优惠政策亟需整合
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条块分割,较为零散,且各地区税务机关执行口径不统一;另外政府各部门缺少配套跟进措施和“组合拳”,不能形成合力。
(三)政策不完善,投资渠道较少。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扶持和保护。虽然提出建设“文化强县”目标,但没有实施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由于缺乏稳定的预期,目前我国民营资本资金投资渠道少、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政府财政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税收的支持。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工具,有着独特功能。开展政府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活动,不仅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增加当地政府经济收入,通过有效发挥地方税收与产业发展的客观联系,实现本地区经济稳定发展。而想要有效认识地方税收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就需要结合该地区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
(一)树立科学开发、稳步开发原则,坚持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尤其是地区特色发展,不能一味追求地方税收,而忽视了开发的质量和基本要求。实现地区特色文化的科学发展,首先要优化地区产业发展的结构,结合该地区独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资源,协调开发以旅游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带动各行业发展,是非常好的产业发展突破口。
(二)完善税收政策,推动地区产业发展升级
税收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和有效手段,通过合理利用税收手段,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帮助。通过对优先发展的产业降低税收或补贴税收,对重点产业形成积极的引导作用。而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有效利用,为我们发展地区特色经济提供了重要指引。而实施规范的税收政策,能够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
(三)创新融资方式,增进资金供给能力
首先,政府应放宽文化产业融资政策,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和外商投资,拓展利用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方式和空间,发挥直接与间接融资的作用;鼓励文化产业的金融介入,完善融资手段。在投资来源上,鼓励企业、个人、境外资金兴办文化企业。其次,鼓励文化产业公司利用信贷、保险、证券等多层次金融市场资源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研究制定文化产业的多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措施,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发展的配套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督促评估机制、高效的金融服务和考评机制,发挥好文化产权交易及相关服务功能。
(四)依托项目,加大文化产业基础建设。
我国的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革命文化遗存丰富,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因此,要借助政府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加快综合文化项目建设,启动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产业朝着综合性、多样性发展。
(五)创新机制,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对有潜力人才派到省内外名校进行重点培养,并纳入到各级职业教育培训范畴,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县、乡、村三级文化人才培训体系,建立一支集表演、创作、艺术教育、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并用好现有文化产业人才,建立与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人才选拔、使用、激励机制,为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六)加大宣传,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应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交易、促销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民族旅游推介、招商等节会,全面展示民族特色文化魅力。加大对民族风情旅游项目的宣传和投资力度,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品牌和精品项目。并完善充实文化产业项目库,在五年内,力争再推出三个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产业品牌项目,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多彩、魅力、活力。
四、小结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必定为文化产业注入更多的新生的资本。因此,文化产业急需政府财政对文化产品的大力支持,并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只有多方共同合作,才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范围不断扩大,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瑛.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为例[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24(3).
[2]任建业.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D].河南大学,2014.
[3]张扬,高本山,谷艳波等.关于开封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J].地方财政研究,2008,(3):49-52.
政治文化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江苏沿海;政府;职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050-02
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着力强调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指出通过有效途径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文化产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然而,由于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政府、企业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怎么做,政府的职能是什么,怎样才能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江苏沿海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1.文化产业总量不足,产业主体弱小
我国文化产业不发达。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平均在10%左右,美国占到了25%,且其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达43%左右,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例还不到4%,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不足3%,这不仅仅是经济的问题,更是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问题。而江苏沿海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文化产业总量不足,在GDP中所占比例偏小,规模企业不多,经济效益不高,集约化生产欠缺,总体缺乏竞争力。如连云港市,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业比重过大,而文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全市GDP所占比重很小。文化服务业发展滞后突出表现在文化创新和内容生产能力严重不足。
2.优秀文化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运用
江苏沿海地区文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没有充分开发运用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比如连云港,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大约在1万年以前,古朐山即现在的锦屏山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而有历史记载的,连云港的前身海州朐港早在秦汉时就开始同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往来,素有“海道第一程”、“海上丝绸之路”之称;历史文化遗迹、名胜古迹颇多,有国内迄今发现的首例具有内外城双重结构的史前城址“藤花落”,被誉为“东方天书”的将军崖岩画,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孔子曾到此登山观海留下文化遗存“孔望山”,秦始皇四次东巡,三次到此并立石建有“秦东门”,徐福寻求不老仙药自此东渡扶桑;历史文化名人荟萃,最早的当数徐福了,还有汉代历史人物如项王手下大将钟离昧,刘邦爱将糜竺等,海州石棚山西麓,立有安汉将军糜公墓碑,他的家乡关里村留有“益州院”、“糜竺井”等遗址;文化氛围浓厚,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儒林外史》、《镜花缘》都与海州、花果山有着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坡、石曼卿、沈括、李清照、吴承恩、李汝珍、吴敬梓、朱自清等文人高士、诗家骚客的遗迹使人流连忘返。
3.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江苏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相对欠发达,以及人们对文化产业的不重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远未建立。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制约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大众的文化消费水平不高,这有待于政府的积极引导;文化产品、服务和要素市场建设滞后,这有待于政府正确的管理与调控;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还不够高,这也有待于政府科学的决策与积极的作为,打破文化行业条块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和城乡分离的格局,构建完善而充满活力的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近年来,处于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等四大国家战略机遇的连云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如何构建文化市场框架体系,完善和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种种缺憾与弊端,进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市场自身发展规律,对文化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真正建立起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与社会发展进步协调一致,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市场体系十分必要。
4.文化体制和政策环境存在缺陷
对于江苏沿海地区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文化体制和政策环境不够科学,不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甚至起到了阻碍作用。一是由于思想认识的问题,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政府扶持、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致使制约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二是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存在一定的难度,文化管理体制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经济形势和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文化投融资、市场准入、国资监管、事业单位改革等关键领域的突破阻力很大、障碍重重;三是政府职能没有进一步改变,应对新时期文化建设改革的能力不足,不能够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意义
1.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内容不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离,政府负有把握大方向的责任。首先,通过宏观规划,加强对文化产业重点领域的战略倾斜,确立其战略地位,明确文化产业发展主次,扶持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同时防止具有负面社会价值的文化产品在市场上流通,保证文化市场建设的健康方向。第二,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第三,通过政府的引导,发展特色文化。江苏沿海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特色文化资源,但由于经济欠发达等种种原因,致使丰富的文化资源得不到保护、开发和利用。政府应根据本地特点,适时介入,提供政策扶持,推动本地区文化产业实现从零散到规模、从无序到规范的发展。第四,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保障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一个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的文化市场能有效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政府通过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相关法规建设与完善,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全面、稳定的环境,直接影响文化市场的发展方向。
2.政府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速度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了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了公共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双加强”和“双促进”,到目前,市场取向比较明显,“分类改革”正在推进。就江苏省而言,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者,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江苏沿海地区在此方面也做出了尝试,但目前为止,改革的力度不是很大。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起来,长期以来把文化当作事业看待,轻视其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苏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现阶段必须强化政府责任,积极推进文化管理机构改革,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3.政府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积极探索,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文化产业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科学化;同时,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文化、公安、工商、消防、卫生、环保、安全监督、城市管理等职能部门切实履行文化市场的管理责任,必要时可采取联合行动方式,依法整治文化市场;对文化市场管理人才进行教育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三、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
1.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师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政府的首要职能是制定本地区的规划与政策,并对本地区文化产业进行宏观布局。江苏沿海地区政府要真正重视起来,把文化产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实施步骤;并且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配套、服务政策、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规建设,制定适合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法规,营造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法制环境。
2.文化产业发展的监管员
政府首先要管理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发展宏观布局以后,政府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能。要创新思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企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由过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实现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管理转变,改进文化管理方式,创新文化管理手段,推进文化政务公开,完善文化行政许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文化行政管理效能。要运用法律手段、政策手段来规范文化市场,使文化市场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要运用行政手段干预文化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正面引导和对非法经营活动的取缔和打击,使文化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要通过政府行为,运用各种手段,正确引导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引导文化市场的消费走向和审美取向,从而推动文化市场在有序中繁荣发展。其次,加强监督。严把市场准入关,做到从源头上严“管”,建设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加强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创新文化监管方式,建成文化技术监管平台,全面提升文化监管能力。
3.文化产业发展的服务员
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的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政府着力加强自身的服务功能,对于完善文化市场体系、规范文化秩序、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一,政府要畅通文化企业审批程序,简化审批环节,完善金融服务,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扶持一些治理较规范、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文化企业;第二,加强对文化产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指导,推动形成本地区的文化品牌;第三,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给文化企业提供有益参考;第四,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第五,为社会提供大众需要的、社会发展应有的、非竞争性的、能促进人发展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如图书馆、幼儿教育、科技体验馆等等,而提供享受性的文化产品,让渡给市场去做,政府不要去与民企争利;第六,打造文化发展平台,扩大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第七,建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完善城乡一体的文化物流配送网络;第八,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完善其职能,充分发挥文化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行业组织的监管力度。
政治文化的发展范文5
为保证广安大街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做好拆迁居民安置工作,经市政府同意,将部分开发企业现有的拆迁房源作为广安大街拆迁专项用房(以下简称专项用房),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专项用房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扶持政策,即土地行政划拨,2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
二、专项用房专项提供给广安大街市政工程被拆迁居民选购。被拆迁居民如要享受本市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可购买专项用房或经市政府批准上市的经济适用住房,并凭所在区政府出具的证明到开发企业购房。
三、专项用房价格由市物价局会同市建委按经济适用住房定价原则审定。开发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变相提高价格。
四、市建委、计委、规划委、国土房管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专项用房的工程质量、审批手续等项内容进行审核,并督促有关开发建设单位按要求完善。崇文区政府和宣武区政府根据审核结果,对专项用房的价格、质量、配套情况等项内容进行认定,满足拆迁居民入住条件的房源,由区政府分期分批公布。
五、被拆迁居民凡购买区政府公布的专项用房,具有经济适用住房产权。产权发证部门依据购房合同和购房人付款凭证,在30日内颁发产权证。开发企业负责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六、广安大街拆迁工作完成后,开发企业将购房人证明和销售合同报区政府核准汇总,开发企业凭区政府出具的证明,统一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办理土地划拨及有关费用的减半征收手续,并可按京财税(99)1201号《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税收政策的通知》,享受有关财税减免政策。开发企业购买的拆迁房源专项用于广安大街拆迁的,按照被拆迁居民实际购房面积免收开发企业购买房源发生的有关税费。
七、对于部分房屋已交纳的土地出让金等费用,由征收管理部门退还或在开发单位后续建设项目中抵减,已享受返还或免收政策的开发项目,不再抵减。
八、专项用房的物业管理费用执行市京价(房)字〔2000〕163号《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办法(试行)》规定的经济适用住房物业管理收费标准,并按规定的期限收取。任何单位不得以拆迁安置为由,一次收取长期的物业管理费和供暖费等费用。
政治文化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企业思政工作;文化建设;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066-02
一、 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员工,因此,文化建设更是一项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的活动,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好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为企业文化建设一个坚实稳定的思想基础,可以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构建一个共同的思想观,为企业的发展积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的呈现。
(二) 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意义就在于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以及政治理念的水平,通过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职业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搭建一个企业与企业职工不断进行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让企业更了解员工,也可以让员工更贴近企业。然而,企业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托企业的理念和氛围,先进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一)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经济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具有生产经营实力,更要具有文化软实力。企业凝聚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可以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责任意识,增进与企业之间的文化联系,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创新性变革
一个企业进步的关键在于不断与时俱进,迎合日益更新的市场需求。创新性的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企业的创新性变革需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成果提供保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创新性的理念,还可以为企业员工做通企业改革的思想工作,让企业创新性变革更加科学顺利地进行。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为企业进步营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企业与企业员工共同进步的重要前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还可以为企业发展搭建一个优良的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可以有助于企业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理念,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从而可以在企业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为企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过于形式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更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在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有利于企业与企业职工共同进步的企业精神。当下,我国很多企业精神的凝结过于形式化,没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多停留在一些口号式的标语,无法起到激励企业员工、促进企业进步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企业的形式主义作为,对企业精神的构建是一种反作用。因此,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中应该立足本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特点,制定科学实用的发展计划。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缺乏创新性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是照搬先前已经存在的发展方案,没有与时俱进,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经验,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具有创新性的发展模式。除此之外,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完全复制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发展方案,脱离了自身发展的需求。甚至只是运用一些不符合时展需求的老旧的理论成果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更不利于企业的综合发展。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两极分化
国内存在一部分企业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找到一个发展的平衡点,甚至存在严重的两极观念,有的企业过于注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存在错误的思想,认为两者的融合发展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一切问题,为企业带来直接性的经济收益。还有一些企业忽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只需要注重提高生产水平,只有生产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这两种极端都不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也不能为企业实力的提升注入活力和动力。
四、企业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需要制定统一的目标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而服务。因此,两者都需要在目标上立足于企业的发展,不能偏离企业发展的原则,从不同的方面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过程中应该借助优秀文化的引导作用,确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目标,坚持我党的文化方针,不断融入到企业文化的体系中去,并得以贯彻落实,真正地将理念深入到企业职工的观念中,形成一个有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体系。
(二)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为我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保障,有利于企业各项文化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完善权威的法律制度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来说也是一种监督与制约,假如在两者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违背原则的行为,可以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制止和处理,有助于不断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方向,可以为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三)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之下就是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企业职工的人本主体地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及时了解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职工认同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才能得到企业职工的参与和支持。进而不断贯彻对职工的人本管理,帮助企业制定更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职工的责任感,真正地凝聚企业力量,不仅有助于企业的稳定,更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