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1
关键词:格式合同;概述;利弊;现状;规制
一.格式合同的理论概述
关于格式合同,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规定不同,但大都将其称为格式合同,又称定型化合同,制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因此,对于格式合同的非拟定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而言,要订立格式合同,就必须全部接受合同条件;否则就不订立合同。现实生活中的车票、船票、飞机票、保险单、提单、仓单、出版合同等都是制式合同、格式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时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二.格式合同的利弊
格式合同具有其它合同不可比拟的特殊功能,广泛应用于市场交易的各个领域,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节省缔约成本,加速了交易的进行,改变了传统条件下一个合同的订立必须经过反复要约和承诺方能成立的非经济行为。
(二)格式合同可以预先分化风险,维护交易安全,预测潜在的法律责任,将风险转移给第三人,这是格式合同的安全价值,这一特性适应了市场交易的需要,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
(三)对于不特定当事人具有公平的价值,在现代商品交易与交换合同中,公平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倡导公平与谴责不公是法律的价值所在。
格式合同虽然具有节省缔约成本,预先分化风险及公平性等优点,但是它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由于格式合同的本身特点对合同自由原则相对限制,违背了契约自由原则。其次,在实践中某些格式合同不公平不合理规避法律更有甚者出现了“霸王条款”,直接损害相对人的利益,造成利益失衡,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问题。再次,格式合同往往制定利己而不利于相对人的内容,格式合同具有预先拟订性和单方决定性,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几乎很少考虑相对人的利益,而这往往成为垄断和强制压迫消费者的工具。
三.我国格式合同发展现状
在我国格式合同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格式合同以其自身的特征与价值,被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涉及公用事业、出版业、银行业、保险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然而,我国某些行业诸如公用事业建立的过程中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应由企业通过订立一般合同进行的交易而由某些行政机构制定规范表现出来,借助垄断强买强卖,格式合同成为维护行政商业垄断排斥竞争的工具。我国格式合同具有十分浓厚的政治特色,他们往往利用自己的经济政治优势地位订立合同,制定一些利己的条款,甚至自己出台相关后果的处理措施,更有甚者被冠以法规的名号,并作出利己解释,致使许多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合同往往能够在垄断部门的规范中找到根据。
四.我国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
我国针对格式合同的一些问题也作了专门性的立法规定,尽量对其诸多流弊加以限制,具体表现在:
(一)《合同法》第39—41条对格式合同作了详细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遵循公平原则确定权利义务;对于违反第52、53条规定或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免责条款的效力作出了限制。该法第2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否则无效。
(三)《海商法》第44条规定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作为合同凭证的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的条款,违反《海商法》第四章规定的无效。第126条第1款规定:海上旅客运输合同中含有免除承运人对旅客应当承担的法定责任的条款无效。
(四)《保险法》也规定了有关免责条款的无效问题。第30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收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五.思考与建议
尽管我国格式合同起源与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但仍然存在立法体系的滞后以及我国法制体系的不完善的问题,法律对格式合同的有关规定零散不系统,很难形成一个专门有效地规范格式合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立法体系。对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发挥工商行政部门或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对危害法律法规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形,从重从严处罚。充分重视和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的维权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代表消费者利益,依靠群众积极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二)制定专门规范格式合同的法律法规。我想如果专门制定格式合同的法律规范,一方面标志着我国的立法建设确实是比较完善了,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飞速运行而平稳。
(三)与实体并重,严格规范订立程序。 如果在订立格式合同时让特定的机构或法院司法机关介入,由主持公道的部门把关,订立的格式合同就不会从形式上损害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利益,严格限制免责条款订立格式合同,严格把关,多重审查。
参考文献:
[1]陈小君主编《合同法学》
[2]李永军著《合同法》(第二版)
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2
关键词:垄断;反垄断法;法经济学;经济学基础
前言
在当代社会中,经济和法律开始了较为全面的渗透和融合,法经济学逐渐兴起。法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主要是用微观经济学理论,以及运用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法)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以及未来发展的学科。运用经济学研究、分析、评判法律问题,带给我们更多新的启示。垄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经济问题,而反垄断又是一个法律势在必行必须规制的问题,法律与经济的融合在反垄断中有很充分的体现。因而,在反垄断法中,处处体现着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垄断的社会损失
市场竞争是否有效率,关键在于边际收益是否接近边际成本。为了使利润最大化,经营者必须高效率的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最有价值的利用资源。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是合理的经济学假定,这是市场机制正常有效运转的结果。只有竞争均衡出现时,市场中的资源才得以优化配置,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才能达到最大,社会总财富才能达到最大。如果市场中出现垄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寡头们会通过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的手段攫取垄断利润,从而造成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小于自由竞争的收益,不仅增加了社会成本,也减少了社会总财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损失。
(一)生产者剩余的损失
如果仅仅限制产品价格而不限制产量,垄断成员为了增加利润就会竞相扩大生产规模,这样垄断价格就难以维持,所以数量垄断总是与价格垄断联系在一起的,寡头们通常在维持垄断价格的同时减少产量。产量的减少会造成生产者剩余损失,导致社会得到的产品达不到它应当得到的数量;而垄断高价又同时引起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压低互补品的消费量,导致互补品需求量下降,生产互补品的行业也会萎缩。
(二)消费者剩余的损失
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分两种情况:第一,部分消费者放弃购买垄断产品转而购买廉价的替代品,这部分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无法从垄断者的垄断利润中得到弥补,这是社会净损失。同时,消费者购买廉价替代品刺激其他经营者利用稀缺社会资源生产劣质产品,花费了更大的成本。第二,垄断者提高价格后,部分消费者仍然购买垄断产品,消费者多付的价款,转化成了垄断者的垄断利润,此时社会财富总量并未减少。但是在此种情况下,以垄断利润的形式获得有利可图的转移支付这种机会,会把真实的资源吸引到销售者谋求垄断的努力和消费者避免支付垄断价格的努力中去,在这些努力中所消耗的资源的成本,其实是获取垄断所造成的损失,这也是垄断的成本。
(三)其他损失
除了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之外,垄断还会造成其他的社会损失。为了获取垄断地位,经营者可能会利用投资游说立法机构和管制当局;为了维持垄断地位,经营者也可能采取广告等非价格竞争形式耗费资源;虽然从长期来看,垄断能促进创新,应当鼓励,但经营者很可能滥用垄断势力造成反效果。垄断造成的这些损失,虽然不是现实的、有形的物质财富损失,但是整个社会的实际收入会低于自由竞争情况下可能达到的潜在收入,这一损失长时间累积也是相当巨大的。
二、反垄断法的法经济学分析
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再到对垄断行为进行限制,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经济学为反垄断法提供了很多理论基础,比如交叉需求弹性理论为如何划定市场提供了经济学的思路;供给和需求理论支配了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条件下的市场均衡;效用最大化理论解释了垄断者在博弈过程中将会如何抉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使得我们在反垄断法的制定、实施过程中能够寻求到最佳点,更容易找到最适合反垄断法实施的方式。
(一)反垄断法上垄断概念的经济学分析
垄断一词来源于经济学,在经济学中,垄断通常是指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的联合独占市场。这种联合的或者独家的企业,控制着某一个甚至几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在该部门的经济活动中占统治地位。经济学中的垄断是一种利弊兼有的经济现象,判断垄断适度与否,应该比较它带来的利弊大小:如果垄断没有导致市场结构失去有效竞争或者有可能失去有效竞争;垄断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没有导致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垄断符合国家利益和广大消费者利益的需要,这些垄断就不应被认为是过度垄断,而是适度垄断。
反垄断法所禁止或者限制的垄断,理所当然应当是经济学中的过度垄断。经济学的概念,决定了反垄断法的对象。但是反垄断法规制的重点应该在于过度垄断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结合经济学基础,从反垄断法的角度,我们可以分析垄断的含义:垄断主要是指以单独或合谋以及其它方式,凭借其经济优势,限制、支配他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一定范围内限制竞争的有效展开,违反规模经济的要求,损害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学中的垄断,侧重于判断市场的状态;反垄断法中的垄断,侧重于市场状态下经济主体的行为。构成反垄断法中垄断的要件是:以特定的行为和方式--单独、通谋或其他方法,达到特定的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了有效竞争的开展,违反了规模经济的要求,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二)制定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基础
市场经济条件下,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都有相似的经济学基础,即经济自由主义和经济民主主义两大经济学理论基础。经济自由和经济民主相辅相成,反垄断法对经济民主和自由的保护是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在于:自由、公正、竞争的市场既是自由的,又是民主的,反垄断法在维护自由、公正、竞争市场的同时,就维护了经济的自由和经济的民主。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始于亚当・斯密,他主张建立一种使"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这个机制归纳起来,就是一种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式。他在《国富论》中提出著名的"垄断弊害论":垄断将导致产量减少、资源浪费和效益降低,破坏"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这一观点迄今仍支撑着现代微观经济学对垄断的基本看法。新自由主义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基本特征是推崇市场经济的作用,倡导国家应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主张给私人经济活动充分的自由,同时它也强烈反对各种经济力量对竞争的禁锢,以避免效益损失。这样,经济自由主义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制定反垄断法的重要经济学理论基础。
经济民主主义以经济机会均等和经济平等为主要内容,其基本观点是:为了实现经济上的民主,国家必须尽可能的保障企业自由,为企业提供开业的平等权利,并尽可能的保障企业之间无论大小、强弱都平等的拥有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垄断势力以及垄断力量的滥用全部或者部分的取消了相关市场中的经济机会均等和经济平等,是违反经济民主的,国家应当以法律为手段,对垄断力量予以有效的控制。因此,经济民主主义同样成为了制定反垄断法的重要经济学理论基础。
(三)对我国《反垄断法》的经济学思考
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经济垄断,而我国存在行业壁垒、地区壁垒、政府限制交易或者强制交易、政府专有交易等垄断行为,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垄断,这些垄断都有政府"行政力量"在背后支持,于是中国学者借用了行政垄断这个概念。我国传统上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反垄断法》是在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台的,竞争不充分使得《反垄断法》在某些领域的生存基础先天不足。我国同样也存在经济垄断,但是行政垄断较之更为严重,更亟待解决。
行政垄断在我国已经根深蒂固,许多垄断行业基本上都是在政府的直接或间接庇护下生存的,因此他们会采取各种措施对抗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各种反垄断政策,以保护自身的利益。相比于经济垄断,我国行政垄断的数量和危害程度都更大,但08年实施的《反垄断法》仅简单的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此外,没有任何其他针对行政垄断的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垄断有抑制作用,也利于抑制行政垄断数量的增加。但是,要想彻底的解决我国行政垄断的问题,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光靠《反垄断法》想要对行政垄断进行有效规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不能期待这部法律能单独解决行政垄断的问题,它只是一部有关微观经济的法律。
三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反垄断实践中的冲突解决
现今的反垄断的实践过程仍充满了冲突,比如许多学者主张大部分甚至完全废除反垄断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实施反垄断法或相似的反垄断政策;在经济学家和法学家越来越提倡采用"理性原则"时,根据"本身原则"来执法的情况还是到处可见;即使在同一套法律或者同一份反垄断案件的法庭判决内,仍然常常找到自相矛盾或含糊不清的论据。利用经济学的成果,可以调解反垄断在实践过程中的冲突,通过对反垄断司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使这些冲突能够在诉讼和抗辩过程中自发的得到解决。
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美国判例的趋势表明"本身原则"无法识别哪种商业行为是肯定有害的,然而根据"理性原则",试图通过考虑某种商业行为的综合社会效果来判断其是否有害,也不能解决问题。原因如下:
第一,反垄断诉讼中的不同角色,对所谓的社会效果,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而反垄断法的目标本来就是多元化的。如反垄断法的立法者会担忧低价对垄断竞争的小企业造成伤害,也担心歧视性定价的问题,他们还担心高价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然后他们对高价的担忧主要是认为垄断性定价会造成财富分配不公,而不是担心垄断性定价会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保护竞争者免受低价的伤害与保证消费者免受高价的伤害--这是不相容的政策目标。
第二,司法会出现两种错误,一种是把本来是促进竞争的行为错判为反垄断违法;另一种是把本来具有反竞争效果的行为错判为合法。法庭如果把本来是促进竞争的行为错判为反垄断违法,即错杀了无害的商业行为,会对社会造成持久的伤害;法庭如果把本来具有反竞争效果的行为错判为合法,即放过了有害的商业行为,这种错误可以由市场力量来纠正,不如第一种错误造成的损害严重,所以重要的是第一种错误。在实践中,法官的出错率是比较高的。
由上可知,在反垄断的司法实践中,"理性原则"仍然是一套含糊不清和自相冲突的诉讼程序,不可能得到很好的适用。此外,司法过程会出错,错杀无害的商业行为这种错误会由于法律的强制力而放大它对促进竞争的商业行为的抑制,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解决反垄断实践中的冲突的方法:为了慎重起见,反垄断司法的"理性原则"应该解释为让反垄断的原诉人承担这样的举证责任,即证明其控诉的经济学基础不仅是逻辑自洽的而且是具有现实性的。
结语
反垄断法应当以效率为优先的价值目标,同时兼顾公平,这在我国现阶段尤为重要。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有效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提高社会总体福利,需要竞争和企业这两个工具。反垄断法的目的是使企业经营的结果与竞争市场运转的结果协调一致,即企业运转的结果符合自由市场运转的结果。在法学和经济学逐渐渗透和融合的今天,运用经济学理论解决反垄断法的制定和实施问题,在我国的反垄断法实践中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兆丰.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
[2].关立新,杜江.反垄断法: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解析[J].商业研究,2008(8).
[3].尹德洪.反垄断法的法律经济学分析--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6).
[4].高桂林,肖彦山.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和法理基础[J].广西社会科学,2005(12).
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3
论文摘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国的体育事业更加蓬勃的发展,商业赞助也大逐步渗透到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之中。本文通过采用调查访问、 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起源、 成因 、现状以及利弊,就如何利用好商业赞助,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学校与商家的双赢进行了初步探索。
1 研究目的
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刘健宏曾说过:”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有校园文体活动的今天.”学生青春 健康 活力 积极向上的形象和潜在的巨大消费能力吸引了众多商家的关注.商家以赞助学校体育为主要突破口,大举参与学校体育活动,并且已演化成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到全国性的cuba 、 wcuba小到普通中小学学校的运动会都有商业赞助.商业赞助已经成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商业赞助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学校拿赞助就要付出代价.如何利用好商业赞助,把商业赞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实现学校与商家的双赢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访问法:随机抽取了几所学校进行调查访问
2.2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商业赞助体育和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因特网收集了相关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3.1 赞助的定义
在现代营销理论中,赞助被理解为赞助者(多为企业)和被赞助者(多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之间以支持和回报的: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等价交换”为中心,平等合作,通过促进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发展使双方共同获益的一种商业行为.赞助不同与捐赠,赞助是附加回报条件的有偿商业活动。
3.2 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1852年,美国的一家铁路运输公司向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划船队免费提供了运送服务,并大力宣传此事,借以吸引上千名体育迷搭乘该公司的火车去观看比赛,于是最初现代意义上的体育赞助出现了.可以是商业赞助体育是从赞助学校体育开始的.自从1984年美国奥委会没花政府一分钱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商业赞助体育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且还不断升温.学校体育也随着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从开始时的实物逐步发展到实物和现金,赞助的规模越来越大。
3.3 商业赞助学校体育的成因
3.3.1 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大潮不断涌向社会的各个方面.体育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在国际上已被广泛的认可并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有评论认为体育营销将是21世纪最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之一。
3.3.2 赞助学校体育成本低.赞助竞技体育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千万,赞助学校体育范围较小的话几百或几千、几万就足够了.并且赞助者多是生产年轻人消费品的企业,学生是主要的目标人群. .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必然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
3.3.3 学校体育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由于经费不足,学校体育很多活动无法开展,处于等米下锅的局面。
3.3.4 国家法规的支持鼓励.1995年颁发的<<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发展体育事业,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
3.4 商业赞助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
现在商业赞助学校体育影响最大的就是361度赞助cuba 、 wcuba、百事赞助高校5人制足球赛等。各大学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健美操大赛等大大小小的体育活动几乎都有商业赞助。中小学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学校体育活动相对少,商业赞助还只是零星出现。可以说商业赞助学校体育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5 商业赞助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推动
学校经费不足是长期困扰学校体育的老大难问题,许多好的体育活动均因经费不足而无法实施,从而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发展.商家的赞助,正好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学校体育设施也得到了改善.同时丰厚的奖品,高额的奖金,吸引了众多高水平的参与者,体育活动规模扩大,影响面增加,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3.6 商业赞助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
破坏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导致了学校体育的商业化倾向.学校的修身养性,钻研学问,学习知识的地方.商业赞助的介入带来了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广告,与学校的氛围格格不入.商业赞助带来了丰厚的奖金或奖品,更容易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一旦超过了度,有些学生的认识观 价值观就会产生了偏离,变成一切向钱看,惟利是图。
3.7 加强管理,规范商业赞助行为,实现组织者与商家双赢
3.7.1 加强管理,把商业赞助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萨马兰奇曾说过:“我们并不阻止商业化,因为商业化对体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要避免的是将商业利益置于体育之上。”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鼓励赞助学校体育,规范赞助行为,严格控制进入校园产品广告宣传,努力帮助赞助者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氛围的有机融合。学校不能为了赞助,失去底线。
3.7.2 规范赞助行为,保护赞助商利益。学校在制定政策法规时,在偏重自己利益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商家的利益。学校注意保护商家的利益,他们的赞助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报,才能提高他们赞助学校体育的积极性,促进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如果学校拿了赞助后,就对赞助者不管不问了,不仅赞助商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并且学校的氛围也得不到保障,学校与赞助者的合作将以失败告终。
3.7.3 实现学校与商家双赢。学校要不断提高学校体育的组织水平,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校知名度得到提升,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还可以让商家达到树立品牌形象宣传推广产品的目的,真正让学校与商家各得所需,实现合作双赢。
4 结束语
商业赞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商业赞助。不能只看到它的弊端就全盘否定,也不能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就完全拿来主义。学校要全面权衡商业赞助利弊,在保证学校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商业赞助,促进学校体育健康、 快速、 有序发展,实现学校与商家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赵婷婷.大学市场化趋势与学精神的传神. 高等教育研究
[2] 苏义民.体育赞助的组织形式与对象的确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3] 黄柯.论体育赞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4] 郭孝锋.商家赞助学生活动现象透析. 中国青年研究
[5] 陈颖川.商家赞助校园体育的影响效应. 体育科研
[6] 胡济群.体育公益赞助与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文化导刊
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4
关键词:绿色设计;天人合一;节约资源;人本主义
在科技突飞猛进、工业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能源和环境正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两个最大的问题,人们对于自身生存问题的越来越关注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土地沙化,森林砍伐,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能源枯竭,物种灭绝——工业技术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生存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各地域关注环境,防止污染,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呼声日高,这种生态主义意识反映在设计领域,就是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设计。包装又是设计领域较大的行业,因此,包装设计首先要融入到绿色设计中,以人为本,简约包装。
当今社会提出万事要以人为本的口号,因此我们在做包装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所设计的内容、所选择的材料对人类的利弊大小,对消费者的价值有多大。包装——在带动经济增长、优化人类生活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多少危害呢?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些数据。据《世纪流论坛》(中国经济出版社)上海1997年资讯,每天产生1600余吨生活垃圾,其中含有大量的包装垃圾,如纸箱、纸袋、塑料袋、玻璃瓶、金属盒等。上海因工业废水污染,上海市郊40%的粮食,80%的猪肉,20%的水产品,36%的蔬菜受污染的程度超出了国家标准。
城市污染引起多种影响,直接引起发展居民的多种疾病,如肺癌是一种明显与大气环境有关的疾病,近20年中,北京,上海的肺癌死亡率增长了20%。
据《环境与发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提供的大量资讯,遍布农村成千上万的小造纸厂、小水泥厂、小化工厂、小制革厂、小焦碳厂等放出的有害气体、粉尘、废渣、废水使渔业减产,鱼虾绝迹,农田受害,在淮河两岸,大运河两岸,污染随处可见。
其次,万事万物都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相互统一。人类在伤害自然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伤害。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自然对于人类是多么的珍贵!只有适应了自然,自然才能更好的回报人类。通过大量的污染数据,作为一个设计者,我们可能正在联想身边的包装污染,及我们所设计的作品给人类带来的损害。污染是人类造成的,自然也一样反作用与人类,这是简单的逻辑。因此,在人类生活日趋富裕化,社会生产发达化,经济高度繁荣化的同时,人类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们包装设计也要追求人性化,简约化,以人类生活的方便快捷为基础导向,一切设计理念都要以人为本,将人本主义放在首位。因此,我们在做设计和选材的同时,必须首要考虑到节省资源和资源再利用等问题。
针对于严重的生态污染和危害、资源缺乏等问题,全世界都开始了反污染的行动。主要表现在垃圾资源在利用和节约资源两方面。科学家们研究出了城市垃圾分拣过筛法,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回收再利用,或转变成其他物质在利用。其中,纸、木片、棉麻可直接回收利用。因此,我个人认为现今最具有价值的包装材料应该是纸、木片、棉麻。采用这些材料不仅节约资源,而且节省生产工艺成本。现今的设计者往往不去考虑包装的副作用,所以在设计时选择材料只从美观和经济效益出发,再加上现代数码技术,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包装越来越繁杂,越来越浪费,更有甚者是出现了产品包装成本比产品本身成本更高的现象。如现今的名牌月饼包装盒,有的内包装用铜盒,外包装用硬纸板,大多才用烫金等繁琐工艺,浪费资源,美观却不实用,多数产品本身不外露,不符合产品包装的基本要求。鉴于上文提到的污染数据,我呼吁设计机构及设计者们从事设计之前,多考虑一点包装的副作用,反复推敲慎重选择材料,以最节简的材料,最使用的价值,最美观的设计将产品呈现给消费者们。
现在一些包装设计作品只注重材料与工艺制作的奢华,而忽视设计价值的实用贴切,这也是脱离人本主义的一种表现。
包装设计还是应该遵循“实用、美观、经济、环保”的原则。尽管我国的国民经济有所提高,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包装设计还是应该将实用放在第一位。实用就是讲究功能,包装装潢设计应该在实用功能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在考虑表面装潢和工艺制作效果。只有内在实用功能与外表装潢艺术效果以及工艺制作上表里如一、实用贴切、相得益彰才称得上是一件优秀的成功作品。
当我们极力想设计出优秀的包装作品时,一些反污染的激进组织已开始了反包装活动。在看过相关报道之后,我作为一个专业设计的设计者,对此作以深刻反思。其实,我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可以将许多实体包装省略掉,而更换成可更节省资源的实用设计。譬如,我们可以设计出可以反复使用的买菜折叠袋,将其代替塑料袋,这样我国就可以减少2/3的一次性装蔬菜的塑料袋。同时减轻了白色污染,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回收在利用的工序。
我想设计师们在引领时尚的同时,更可以引导生活,引导市场消费,改变生活。在设计领域中的“3R”原则是绿色设计的指导思想,属于方法论的范畴Reduce减少,指的是数量的减少、面积的减少以及使用上的各种减少,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在各个环节上的减少,来达到节约能源及原材料的目的; Reuse回收在利用既是将用过的、或是已被淘汰的产品的全部或一部分回收后应用于另一合适的结构中,重新使用,以减少浪费、增进节约; Recycle再生的意思,既是将完全报废的产品、经过在加工,形成新的物质材料源,达到资源再生的目的。“3R”的实质思想是要求人们不要过分索取大自然的资源,要有节制,也不是说不用资源,而是有一个限度,即合情合理得运用,从而达到与自然的最佳的状态。“3R”原则第一点提到的就是Reduce减少,可见减少的重要性。因此,在注重设计简约的同时,更要注重减少。当生活无忧时,人们便要开始注重回归自然追求纯真。所以,现代设计要以精简为主,开始恢复古时的味道,很多思想都要以“回归意识”为主导观念,以“人本主义”为生活概念。
总而言之,强调“以人为本,简约包装”就是重视包装设计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如污染,疾病等;强调“以人为本,简约包装”就是要减少甚至禁止产品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的消费误导,只注重表面装潢效果,材料的奢侈,而夸大产品功能,夸大体积,不注重使用价值等。
我只希望设计者们能将人本主义、绿色设计,融入到自己的设计理念中,将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融于一体。设计出简洁、完美、实用的包装设计作品,设计出可以代替具有污染性包装的优秀作品,给人类一个美丽简洁的世界。
参考书目:
《世纪流论坛》中国经济出版社 刘苍劲 编著1998-4-1
《环境与发展》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环境保护局宣教司 编著2000-6-1
《生态文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宗超 编著1997-5-1
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5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效果;有效策略
一、采用“讨论式对话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讨论式对话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或者教材衍生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归纳总结,教师再因势利导。例如,在学习“货币”这节时,笔者让学生讨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利弊,比较分析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孰好孰坏,有的学生觉得通货膨胀好,有的觉得通货紧缩好,笔者就让学生开展了一个小小的辩论赛,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激烈的辩论中,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各种利弊慢慢浮出水面,然后点评学生辩论中观点的正确性,最后得出结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各有利弊。
二、联系实际生活,活化教学过程
高中政治教材中谈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真理,故政治教学中更应贯穿这个过程。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理论来源于实践的道理,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活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拉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理论之间的距离。比如说,在讲授“价值规律”的时候,可以举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比如菜场早中晚的菜价可能不一样,中秋节前后的月饼价也可能不一样,还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回顾我国最近十年来物价的变动,这些都是价值规律的体现,这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高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教学与时俱进
目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十分广泛,把多媒体灵活运用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贯穿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色彩、形状等特性向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示事物的多样性,以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例如,在学习“货币”这节时,教师则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古今中外的货币样式,让学生进行鉴赏,并向学生解释货币之所以能够购买货物,是因为它在中间起到了“等价交换”的作用,相当于一种“介质”,所以才会产生各种不同版本的货币。再比如说,教师在讲授“多民族国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少数民族的相关视频,以了解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最后联系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介绍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宗教制度,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制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中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给学生的感觉较为抽象,难以理解。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情况,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进行举例或类比,把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高中思想政治哲学的主要知识为唯物论、辩证法、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等。唯物论与唯心论主要是围绕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展开争论,老师只要告诉学生,一本书不管自己看不看得到或想不想得到,它就在那里,而不是自己想有就有,也不是自己想书在哪里书就在哪里,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并接受唯物论。而辩证法中的转化关系也容易让学生混淆,不知道为什么可以转化,也不知道何时可以转化,教师就可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学生最渴的时候需要喝水,在最饿的时候则需要吃饭补充能量,而在吃饱喝足以后需要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所以很多东西在不同情形下,其重要性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一定要辩证地看待问题,避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发生。内因与外因则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没有学校,只靠学生的努力很难优秀地完成各方面的学习,但是如果只有学校,而学生不努力学习、不认真听讲,那也起不到有效的效果,所以,一个优秀的学生是自身的认真努力加上学校教师的悉心教导而共同促成的,说明内因与外因都很重要,从而引出事物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便于学生记忆。而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则是“积少成多”的关系,如果学生一天学习一点知识,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成为才学出众的人,再者说,一种食物存放的时间一天天增加了,等到了一定时间就从好的食物变成坏的了。教学中,教师如果把抽象难记的思想政治理论简化为学生学习中、生活中常见的关系,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并且能够轻松地刻画在脑海里,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效率。
成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和工作中受用一生,故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理应“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认识并接受各种理论,做到学以致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让学生对话题进行讨论,多联系实际生活,灵活使用现代化教学,把思想政治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鼓励支持学生把所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俞霞蓉.也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7).
[2]郭春霞.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效率[J].山东文学,2009(S1).
消费主义的利弊范文6
书让你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缤纷;书让你在浩瀚海洋中尽情畅游;书点燃希望,让你在无穷无尽的人生漫漫路上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一直像帆一样将你这只小船送道路的终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部知识1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
(1)含义: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2)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其他主要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
3.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生产决定分配。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部知识2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2)来源: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2.国家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3.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4.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
欠税(超过纳税期限)
骗税(税收优惠政策,集中在出口退税)
抗税(用暴力或威胁)
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部知识3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
自发性:为了眼前利益(排污、制假售假)或为了不正当利益。
盲目性:生产经营者 “一哄而下(上)”。
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时间差,必然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4.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一,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第二,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第三,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部知识4神奇的货币
1.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世界货币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2)通货紧缩:货币升值,物价下跌。
4.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将会使进口上升,出口下降,外向型企业失业率上升,外汇储备下降。
高中政治必修一全部知识5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买方市场:价格低。
卖方市场:价格高。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价值量越小。
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该商品价值量越低;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低,该商品价值量越高。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需求量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2)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也有影响。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