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1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 调查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是经教育部审批,由云南师范大学利用社会投资按新的机制和新的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属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目前在校生达9000余人,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因此该校学生的消费现状基本能够代表全国大学生的一些基本消费现状。2008年5月~6月,由笔者指导学生对本校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消费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样本数为200多人,回收答卷后,经过筛选,选取男110名,女90名,共200名学生的问卷,计算得出本调查报告结果。当然,比起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该校学生的消费金额可能偏低,这与云南地处边疆,经济不发达有关。下面是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一些数据。
1.家庭平均月收入。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10000元占12%,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自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比如有的学生在校期间购买了20多万元的轿车。
2.月平均消费金额。月平均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占8.5%,500元~1000元占73.5%,1000元~2000元占13%,2000元以上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1000元,每月消费金额超过2000元的只占5%,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3.每月的生活费。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占16%,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
4.消费方式。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能省则省的占11.5%,有计划消费的占6.5%,想花就花的占36%,选择其他的占46%。可见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比较随意,缺乏计划性,所以导致钱不够花。
5.每月的饮食开支。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的学生占8%,200元~400元占37.5%,400元~600元占41.5%,600元以上占13%。每月饮食开支在200元以下意味着每天的饮食开支只有6元多一点,在目前学校食堂一个炒肉3元钱左右的条件下,意味着这样的学生每顿饭只能打一个菜,每天只能吃一顿肉。而每月饮食开支在600元以上的学生,除了正常的就餐外,几乎天天买饮料喝。
6.平常购买学习资料的钱。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习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平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7.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在每月与恋爱相关的开支中,选择50元以下的占12%,50元~100元占4.5%,100元~200元占15.5%,200元以上占22%,另外46%的学生回答没有恋爱。由此可见谈恋爱的学生,每月在恋爱方面要比其他学生平均多支出100元以上。
8.平均每月电话费。平均每月电话费支出在3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1%,30元~50元占7.5%,50元~80元占43.5%,80元~100元占32%,100元~150元占10%,150元以上占6%。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50元~100元之间。少数学生远程恋爱,煲电话粥,导致每月话费在150元以上。
9.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大学生每月用于上网的平均消费金额在10元以下的占38%,10元~30元的占21.5%,30元~50元的占29%,50元以上的占11.5%。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只是适当的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并不多。
10.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29.5%的大学生选择吃喝,24%选择旅游,17.5%选择穿着打扮,16%选择上网吧,7%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外出观光旅行,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迪厅,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2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消费状况 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对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受调查者基本情况,包括专业类型、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等;第二,家庭收入状况和自身生活费的数量和来源;第三,生活费的消费用途。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多数学生的平均月花费在一千元左右的居多;生活费的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为主,自身劳动收入极少;消费构成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型消费,依次是娱乐享受型消费、学习型消费。
1 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
1.1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消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消费行为与家庭收入基本成正比,过度开支的状况有一定的存在,过度开支多属于娱乐型消费。当代学生用于消费的开支数目基本取决于家庭状况,是家庭贫富差距的直接表现。
1.2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娱乐型消费所占开支过大,已经超过了学习型消费。这部分消费主要用于旅游、KTV、购买电子设备、上网。当代大学生注重生活享受的特点已经显露。
1.3 当代大学生的缺乏合理的消费规划。消费行为往往与自己的人生规划无关,在对自身的发展及职业规划方面的消费意识极为欠缺,消费知识不足,消费技能欠缺,多属盲目消费,无用性消费,无法保障消费与产出的匹配。
2 造成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下面主要从他们缺乏基本的理财教育、自身特点、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商业氛围的干扰这几方面来阐述一下。
2.1 缺乏基本的理财教育使然。
①家庭教育中缺乏理财教育的内容。长期以来,父母并没有把正确的消费理念纳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来,对子女的零花钱监管不到位,把子女的学习视为监管的首要内容。家长为避免子女学习分心,从不把家庭的经济状况纳入到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来。家庭的消费支出也更多地在往年轻一代的身上倾斜。长期而往,当子女步入到大学阶段之后,父母担心子女的生活质量,把提高可供子女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作为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唯一方式。当他们有了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相对数量较多的生活费之后,盲目和缺乏规划便成为必然的结果。
②学校教育中缺少理财教育的内容。学校将学习文化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的首要任务,之外的一切教育内容都被淡化。高校也缺少有关理财知识的选修课程,理财教育也成为学校所承担的教育功能中的空白点。
2.2 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使然。
①爱虚荣和喜攀比的心理驱使。为了达到羡煞旁人的效果,为了获得他人的赞扬,一些大学生往往对某些特殊商品趋之若鹜,并使其成为向其他人炫耀的资本。在这种畸形心理的趋使下,大学生中的攀比之风越来越强,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②易冲动的年龄特点驱使。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广博的知识面,他们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他们活泼感性,率性而为在消费时追求知识性; 由于对新鲜事物的热衷,在消费时会追求时尚性、潮流化,强调美观大方。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由于个性强烈,,在消费时会情绪行动,即兴即买,冲动性购买往往多于计划性购买。
③生活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艰苦朴素的传统理念在他们身上难以形成真实的体验,以超前消费为代表的不理智消费困扰当代大学生形成理智消费观。
④商业氛围的干扰。今天的莘莘学子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广告的高频度宣传和诱导,面对商家为其量身定做的消费项目,商家常常利用大学生追求新潮和前卫的心理,把他们作为重要的客户群。在大学校园和学生食堂里,处处都可见到商家打出的广告。在商家的诱惑下,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消费的额度也更大,得不到有效控制便会演变成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3 我们应当采取的对策
通过灵活的形式和鲜活的内容对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行为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消费计划,树立科学消费意识,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①利用校内的课堂,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②加强培养当代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宣传,获取家庭和社会的认同。
③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和大学生的身份地位进行再认识,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社会责任。
④规范社会消费行为,避免对当代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总之,我们要理性面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相关原因,进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而理性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方军武.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及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1(17).
[2]王晓戎.大学生消费行为表征与网络消费平台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8(21).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3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状态 原因 对策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由于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在人生、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上具有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的特点。从武汉大学公布的关于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中表明:“90后”大学生,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调研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武汉大学各院系新生中的800名新生,调查内容涉及消费、心理、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该报告是继全社会对 “80后”全面关注后,中国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较为权威的解读,并对相关数据作出了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分析
1.1 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积极、健康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生活充满着向往;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集体利益;注重生活质量,讲究精神追求。但一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理想信念的低层次化、务实化等现象。这部分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社会地位等的追求和占有上面。
1.2 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但感性多于理性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意识,充满创新意识和热情。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在全球化发展和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思想蜕化,贪图享乐,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还有一部分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差,表现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和热情;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出现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志向远大、渴望成才、追求知识和学习热情很高。
1.3 较高的道德认知,但存在知行脱节现象
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当代大学生主流赞赏和推崇有教养的道德行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献爱心,希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信守和推崇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但不放弃有条件下的投机作弊,如考试作弊、拖欠学费、造假求职材料、就业毁约等。
二、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原因
2.1 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内部原因
1)目前的“90 后”大学生多崇尚自我发展、自我成才,发展动机与国家振兴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多,学生过分注重自我奋斗、个人发展导致集体观念淡薄、服务精神不足,只想当主角,不想当配角,担心才能被埋没或者是大材小用。
2)大学生是青年,其主要需求就是成长、成才,对所受教育感到不够“解渴”,要求教育教学改革,但与自我期望相矛盾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由于校园内的文化娱乐手段相对滞后,学校周边的文化即使是低俗文化,大学生也乐此不疲。
3)大学生寄托着家庭希望、社会期望和万众瞩目,在以成败论英雄、以物化论成败的当今社会,担心自己被淘汰,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
2.2 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外部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拼搏进取的精神,敢于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方面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受社会上出现的“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不平衡,使金钱成了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极重要的尺度。
2)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的渗透,迷失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信息传播迅速、集中的今天,东西方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碰撞,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在较量,科学民主精神和封建传统在斗争,大学生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中自我意识、觉醒,当然也存在着迷惑。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对策
3.1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针对“90 后”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利己主义和道德判断的不确定性,诚信意识缺失,公德意识差,自律性差,注重自我,追求现实感受等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当代大学生弘扬社会主流道德观和价值观;加强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更可以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文娱活动之中。校园文化要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精心设计,大力弘扬主旋律,让健康、高雅、活泼、明快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坚决抵制腐朽、消极、颓废的思想渗透和影响。
3.3 发挥高校职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一方面,高校应发挥其管理职能,加强学生管理,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道德奖惩制度, 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给予相应的奖惩。通过奖惩制度的实施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并逐渐使遵守道德规范成为学生的基本需要,使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华为时才做准备,毕业生往往感到很茫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总结
“90 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日趋多样性,而其影响因素也错综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客观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了解和掌握影响这些特点的因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促进“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威.“思想政治教育热点”教学案例武汉大学出版社[M].2009,4
[2]蔡炎武,刘铁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1
[3]王鹏.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探析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4
【关键词】精神文化消费 现状分析 结构特点 对策
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涵义
大学生消费一系列的精神文化产品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即为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根据这一定义,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还含有学习知识文化,课外学习以及参与各式各样的课外,校外活动等。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作用和目标,从大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是其为了满足自身成才的需要而发生的相应消费行为;从学校以及社会方面出发,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从教育意义角度出发,就是为了培养和塑造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积极现状
1.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内容较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一般包括基本生活,学习开销以及扩展交际圈等费用等。随着大学生精神文化的消费,也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以学习,娱乐,网络等机构已成为大学生的一个焦点。
2.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引领时尚潮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敏感自信,追求自我展现,个性独立,追求时尚,好奇新颖,他们追求新事物,新知识,能够快速接受新事物,表现出时代性,引领时尚潮流。
3.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推动力和鼓励性。针对大学生,不管是社会市场所推出的产品,项目,还是网络媒体推出的影视作品及综艺节目,还有少部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项目,这些推动了经济和文明的发展,给予社会各界传递正能量,起到相当大的影响。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多带来的消极现状
1.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侧重于享乐,消遣,忽视才智发展。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家中独生子女,享受宠爱于一身,他们追求自我享受,再加上随着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的不断发展,容易造成他们选择低趣味,低层次,不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
2.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隐含着消费不理性,不健康的问题。当今高校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青年男女们,身心发展还不健全,易受周边环境影响,尤其是他们成长在一个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时代,所以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比较容易做出不合理性消费。
3.学生过于消极的精神文化消费给社会带来弊端。不少非法犯子利用大学生这些非理性的消费心理制造非法市场的机会,比如大学生追求名牌心理,那些奸商就开始仿造名牌,进入市场,所以山寨产品开始在市场叱咤风云,呼风唤雨。
三、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结构和特点
(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结构主要包括
1.教育消费。比如在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深造等各方面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日益更新的知识,快速变化的知识,让让我们觉得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跟上并且适应这个时代,同时,人们也接受了继续学习,继续深造的思想观念。
2.文化消费。一般含有书籍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等方面的消费。近些年来,微博的热门,各地城市的博物馆、图书馆的崛起。
3.娱乐消费。如观看演出,外出旅游,欣赏戏剧等娱乐消费。对于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中的娱乐消费,我们主要是花在旅游,人际交往中,比如KTV,聚餐,社团等等。
(二)高校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特点
1.消费内容的丰富性和对象的多样性。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费对象和形式种类日趋多样化,除了用于基本的生活消费之外,其他的包括学习,恋爱,娱乐,交际,通信,网络等各个方面的费用增加。学习方面各种证件会考盲目参加,恋爱的浪漫招式更是日新月异,另外,娱乐节目也频频更新,交际方式也变得花样十足,而网络业从当初的QQ聊天,电话联系,邮件等方式,增加微博,YY等。
2.消费呈现出很强的层次感。人们将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用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适应于不同的需求,他们既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也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别,所以,精神文化消费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感。
四、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观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消费观及道德观
大学生应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精神文化消费,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知道自己的消费观偏离正轨多远,知道更多的自己。必须正视自己的现状以及身份,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素质, 要增强辨别良莠能力和抵御能力, 建立既体现传统美德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 反对超前消费和不健康的消费;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吧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拒绝盲目跟从,乐于享受,应该提高自身自制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家庭必须严格把关,引导孩子们的消费观
家庭必须严格把关,引导孩子们正确的科学文化消费观。积极和孩子沟通,合理正确培养孩子的消费观。父母可以找个适合且适当的时机,跟孩子们聊聊家里的经济情况,只要孩子们的心里有“一把刻度尺”,相信在进行消费的情况下,就会去衡量与把握。只要父母担起责任,不过分溺爱孩子,积极的去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精神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立彬,杨湄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2]张永胜.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 消费
一、体育消费力的内涵
体育消费力是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范畴。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著作对一般消费力的具体论述,以及大学生体育消费本身的特点,体育消费力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体育消费力是消费者与体育消费资料之间的一种关系。体育消费是以闲暇时间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或消费过程。其次,体育消费需要有体育消费的能力,是指消费者为满足体育消费需要而参与体育与观赏体育的能力。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大脑对刺激物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支配着人的行为。即刺激物大脑思维活动活动脑产生体育消费行为活动。例如,学校体育专选要开设跆拳道,但需要学生自己买道服等。此时,学生在选项时就会考虑体育的消费,自己的体育支付能力,如果感到既能满足自己需求,又感到经济上可以承受,就会选择跆拳道。这时,体育课选项前后“刺激-大脑思维-行为”的过程结束了。
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第一,体育价值观排序。健身、考试、休闲娱乐、社交。
第二,喜欢的体育项目排序。球类、交谊舞、健美操。
第三,体育消费的观点。花钱买健康已被大部分同学所接受,但学生的观念和实际行动有一定的差距。
第四,体育消费方式。买运动衣、买健身器械、参加健身辅导班、买体育书刊、观看体育比赛等。
四、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非理性消费明显
大学生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同时,由于所处年龄段的特殊性,大学生往往自尊心、好胜心强,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确,不能理性地衡量消费价值与成本。强烈的消费欲望和前卫的消费观念同脆弱的承受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倾向。攀比消费、浪费消费、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便是其中的表现,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马太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穿运动品牌在大学生中已司空见惯,耐克、阿迪达斯、美津浓、背靠背等世界品牌在大学生中也相当普遍。但是60%以上的大学生的运动服饰是与做体育运动无关的,只是为了追求时尚和品牌。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
由于大学生消费的非理性,使得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尽合理。作为大学生,其消费理应以满足基本生活及学习为主。但是据统计,在大学生中满足生活安全需求所投入的费用并不是太高。在这一点上,女生更为突出。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饮食消费;有的为了补充其他消费的支出,而选择廉价的饭菜;而男生中也有很多营养结构不均衡。
(三)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一个是月消费8000元不以为然,一个是月消费200元却已超支。有人说这是当今大学生消费的绝对写真。一份来自西安的大学生消费调查显示,等级化和两极化的鲜明特征正成为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丛生的主要诱因之一。针对目前大学生消费的情况,经济学家认为,目前一些大学生的消费意识陷入了误区,许多消费行为都体现了他们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很多学生是进入大学后才开始自主消费的,对于支配手中的钱还存在一定盲目性。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很可能出现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的情况。而且,由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努力适应社会,消费的模仿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例如,学着社会人一样去酒吧、茶馆参加社交活动,学习白领穿着等。随之而来的就是攀比心理,家境好的与家境差的可能消费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严重。在大学生中不乏这样的“新新人类”,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的T恤,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苹果、小米、华为等高科技手机产品,出入高级的娱乐场所,一个月消费几千元是常事。
五、如何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
加强高校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学校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和途径强化体育意识的教育与宣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终生体育观,并运用其指导健身行为,使体育人口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建议在现有开展高校体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能适应21世纪大学生健身需求的有关措施、制度,以开发高校学生潜在的体育意识。
引导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及其结构的调整。由于高校学生80%来自农村和普通工人家庭,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的体育消费,应以经济和实惠性为主,使高校体育多元化。并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可以建立单项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如建立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桥牌、健美操、跆拳道、太极拳、瑜伽等形式的俱乐部,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向着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健康投资,从而达到真正意义的全民健身。
目前,大部分学生仍然趋向球类运动场馆,应正确引导现代大学生⒓佣嘀侄嘌的体育活动,提倡健康方式多元化。因此,校方应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修建体育场馆、体育活动中心等,丰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所与资源。要以长远、整体、创新的观念,导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来建设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的体育基础设施,使其在为大学生提供体育产品之时,以现代化的服务提高效率。同时,使其成为展示当代大学生体育与时代风貌,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趋向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消费的学生,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加体育活动,从而营造一个当代大学生能够耳濡目染的体育气息浓厚的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于振峰.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9(3).
[2] 刘勇.体育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道德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人们物质财富的丰富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了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模式的提升与改变。而这一变化,在当代大学生的物质文化消费领域得到了凸显,并且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家庭及经济背景的不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水平和模式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但毋庸置疑的是,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作为一个没有经济收入的纯粹消费者来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已经与社会公众接近,并且在消费领域中显露出与已有经济收入的新富群体靠近的趋势,而这种高消费的行为出现在了无收入或者低收入的大学生群体中,这种超越于自己学生身份的消费现象值得每个人关注和深思。高校和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理念和行为。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阐述了大学生消费道德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总结了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途径。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在当今经济、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社会中消费的生力军,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和中国青年校园先锋文化有限公司公布的《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表明:不同于一般公众的认知,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他们每学期的平均支出为4819元,而经常性的负债消费的大学生比例超过10%。他们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9000元之间。将大学生在两个假期的消费支出计算在内,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在一万元以上,超过了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这里仅仅是平均水平,由于南北方地区经济的差异,南方一些大学生的消费还要高一些。在学生群体中,这种高消费(不仅是高档消费品,还包括高级消费模式等)已经不是新鲜事。所谓的大学生新三大件(手机、电脑、数码相机)刚刚成为旧事,要求学校为学生开辟停车场的话题又一再出现,当然这里指的是轿车。“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是扮酷,四五千元真大户”。这个流行于大学校园的顺口溜,其实是很多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具体来说,大学生消费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提高自身的能力而再充电不惜钱
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已经不满足于自身专业,为将来在社会中更有竞争力,于是,参加各种各样的可以获取证书的学习班和等级考试或资格考试,而参考书、培训费、资料费、报名费等相关费用加起来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但通常在这样的消费项目上,家长是最支持的。
(二)为“吃、穿、住、行”而花钱不算账
在吃上,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就餐消费已经超越了温饱的标准,讲究气氛、档次和时尚。校外聚餐的费用和名目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是他们最常去的地方。在穿上,普通消费向品牌消费、甚至是奢侈品转变,衣服、化妆品、首饰等单件动辄上千元。因为当代的大学生不再是两个人的独生子女,而是父母和祖父母六个人的孩子。同样,在住上,也不愿住在学校十个人左右的大通间,而是住进了高级公寓。在行上,以往校园简单的“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被打乱,校区的扩大,使得学生的出行必须有相应的交通费的支出,出租车、高级轿车在校园门口越来越多。另外,泡吧、K歌、蹦迪等成人消费在大学生中也广有市场。
(三)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学生的信息费用暴增
在网络市场,最忠诚的消费者就是大学生,宿舍里有时间和照明的限制,而独立自由的的大学生更多的愿意呆在网吧里。学校周边的网吧是不会担心挣不到钱而倒闭的;校园里频繁更换新款手机的学生大有人在,通信费自然不会低。手机、电脑、DV等让工薪阶层购买前都掂量再三的“奢侈品”,如今在大学生中见怪不怪了。
当然,上述这些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表 现了人们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大学生消费的非理性,追求高消费,“贵族化”的趋势不容乐观,这种现象一旦成为校园中的常态,对个人、家庭、社会来说都增加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它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它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亲人间的感情,对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也会带来不利的后果;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在资源巨大消耗的社会中,谋求社会经济,家庭和谐、个人成长的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引导、教育大学生进行适度、适当并合理的消费。
低碳经济下引导、教育大学生科学消费的重要意义
消费道德即消费伦理,是指在整个消费活动中,以善恶为标准来评价在消费行为中的价值取向以及消费者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原则的总和。它一般通过舆论的力量,使人们在知晓善恶、是非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消费传统和习惯,从而指导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道德对人的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消费道德作为社会一般道德的特殊表现形式,其内容无疑会随着人们消费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也会随着社会道德的变化而变化。在日常的消费行为中,在消费的数量、内容和方式上,人们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到道德观念和社会风尚的影响。
低碳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更经济、更讲究生活质量与消费性价比的经济,是一种基于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从生活理念到消费行为、消费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更高层次的消费革新。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虽然持续、快速的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依赖于资源的极大消耗,现行的消费模式下消费者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很严重的,影响了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关系。由于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奢侈消费、挥霍性消费、面子消费、透支消费以及一些不健康的的消费有增无减。造成了大量资源得不到有效使用和浪费,使我国的资源压力不断增大,甚至消耗过度出现结构性危机,这将必然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就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模式,无论是高端消费,还是中低端消费,都有或多或少的非理性成分。从衣食住行到学习、文化娱乐等,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具体行为很多都与低碳经济的基本精神是相违背的。因此,发展低碳消费,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是中国当代大学生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国家、企业和公民的长远利益的最大化。
低碳消费下科学消费道德的引导与树立
(一)培养和树立当代大学生的低碳消费理念
低碳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消费领域的变化并非是自然形成的,经济基础的变化需要经过消费者不断克服长期形成的消费模式、消费倾向惯性,这个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不断引导,近年来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不断理解并接受低碳消费的科学理念,培养文明的低碳消费方式,但仍然有部分人对低碳消费观念还存有疑惑或者不赞成,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个方面应该共同努力,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经济、节能减排、环保生态、低碳消费等科学知识,利用媒体、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引导每一个人构建低碳消费意识,了解低碳消费的内涵,使人人都认识到节约资源、生态环保、低碳消费对自身的重大意义,让每一位消费者回归理性消费,改掉以往不良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适度的消费理念,成就绿色消费、低碳消费。
(二)培养大学生的消费道德从自身做起
低碳消费其实需要的先是一种态度,然后在个体行为的实施上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最后,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定型为一种价值观而最终成为指导个体消费行为的理念。在大学生的群体中,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范围相对简单一些,所以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枝末节做起,改掉不良的消费习惯。如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不购买过多和昂贵的服装;不吸烟、少喝酒;坚持步行上下学,出门少打的;随手关灯,使用环保购物袋,不用一次性餐具;尽量少去泡吧;废旧物品再利用等,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条件下,首选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低碳生活的具体表现,其实它就呈现在我们生活周围。
(三)实现大学生个性化消费和多元化消费的有机统一
在这个崇尚和彰显个性的时代,物质资料的丰富使得大学生是最有个性的群体,自然也是个性化消费的主体,他们正处于社会角色变换最频繁、自我彰显、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时期,以传统模式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去要求他们“节约”消费,显然与他们消费的时尚,消费的青春和活力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财商”,这也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基本素养的要求。“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和能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在消费中,敢用钱并不难,难得是发挥钱财在某一事项中的最大功用,而这种恰恰是生活阅历不深的青年学生所缺乏的。他们往往具备消费的冲动和能力,但缺少消费的合理和适度,即消费理性。常常发生自不量力的消费(也就是所谓的“透支”消费),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财产的统筹安排,实现个性化消费和多元化消费的有机统一,应成为现代大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四)建立健全低碳消费政策与创新的政府导向
低碳消费要落到实处,政府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居民的消费倾向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消费行为的影响,政府部门通过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表率,将部分科学的低碳消费制定为政策,鼓励企业和公民进行低碳消费,对于开发低碳产品,生产和制造节约能源的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在企业贷款、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学校中,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能创造一些更加简单实用并节约资源或能源的产品、方法等也可以由政府或者给予奖励,并予以推广。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建设之栋梁,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培养大学生的低碳消费道德,对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是有着经济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卢嘉瑞.消费主义在中国:表现、危害及治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4)
2.付允,马永欢.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3.苏恩.低碳消费新主张[J].中国纺织,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