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

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范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大洼恒丰村镇银行风险管理,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承受度和风险应对策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的有关规定,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我行经营活动中与我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包括信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本制度所称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基于事实的信息进行分析,就如何处理特定风险以及如何选择风险应对策略进行科学决策。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

各部门为我行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责任机构,具体职责:

(一)对我行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识别;

(二)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辨识评估出风险等级并将中、高风险以书面形式上报我行管理层,上报内容应包括:风险发生地、发生原因、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拟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三)

执行审批后的风险应对预案,并及时反馈风险的应对、解决结果;

(四)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控,发生变化时重新评估,并根据新辨识评估的风险等级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

年中、年度对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进行总结。

第四条

我行企划部门为我行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组织机构,具体职责:

(一)负责制定我行的风险评估方案;

(二)负责组建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三)负责审核风险清单、应对预案;

(四)拟定我行风险评估报告,上报我行管理层。

(五)负责建立经营环境监控体系,切实监控并记录内、外部经营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以修正风险识别与评估。

(六)负责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求各具体部门定期提供数据,进行指标分析;

对于超过风险预警值的指标,应确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五条

财务部门的风险评估

(一)负责建立流程识别和应对会计法规、准则、制度的变化,评估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二)负责建立沟通渠道和流程参与我行业务操作流程的变化,评估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第六条

我行管理层主要职责为:

(一)审定我行各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职责;

(二)批准风险应对预案;

(三)研究、确定我行重大风险事项及应对预案;

(四)审定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我行风险管理方面的报告,并报董事会审议。

第七条

董事会负责审议我行管理层提交的我行风险评估报告报告,批准风险管理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章

风险评估的频率

第八条

风险评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评估的频率。

第九条

当出现下述情况时,应考虑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一)企业经营模式发生重大变动;

(二)企业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发生重大变动;

(三)关键人员变动;

(四)企业所适用的会计准则发生重大变动;

(五)购并的发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等等涉及到复杂的会计处理要求的事项发生;

(六)其他。

第四章

控制目标的设定和传达

第十条

企业董事会应当按照战略目标,设定相关的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与资产安全完整目标,并根据设定的目标合理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第十一条

我行董事会应定期更新和修正我行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风险管理目标;

第十二条

我行管理层应向各部门清晰传达了我行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如通过工作准备会等),并进行目标分解。

第十三条

我行企划部负责风险评估方案的制订,风险评估方案须经我行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后执行,风险评估工作由企划部组建风险评估小组负责风险评估的具体工作。

第五章

风险识别

第十四条

我行各部门应当根据风险评估方案的要求,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第十五条

我行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时,可以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咨询专业机构意见等方法识别相关的风险因素,特别应注意总结、吸取企业过去的经验教训和同行业的经验教训,加强对高危性、多发性风险因素的关注。

第十六条

各部门及子我行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本我行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

第十七条

我行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十八条

我行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六章

风险分析

第十九条

我行各部门应当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因素,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确定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标准。具体如下:

表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程度

描述

说明

I

大致确定

事件可能在多数情况下发生

II

可能

事件有时可能发生

III

可能性不高

事件只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

IV

罕见

事件仅在很少的情况下发生

V

极不可能

事件极少的情况下发生

表二:

风险的后果或影响

程度

描述

说明

1

微不足道

没有经济损失

2

轻微

轻微经济损失

3

中度

可以得到控制,经济损失不大

4

高度

经济损失较大

5

灾难性

经济损失巨大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依据风险的重要性水平,运用专业判断,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对企业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确定应当重点关注的重要风险。

风险程度定性分析表

可能性

后果

微不足道

1

轻微

2

中度

3

高度

4

灾难性

5

大致确定

I

C

C

D

E

E

可能

II

B

C

C

D

E

可能性不高

III

A

B

C

D

E

罕见

IV

A

A

B

C

D

极不可能

V

A

A

B

C

C

注:

E

=

极高;要立刻停止有关工作,直到风险减低。在风险减低前有关工作须完全禁止进行。

D

=

高风险;要停止有关工作,直到风险减低。如有关工作现正在进行中,须提供有效监控及紧急应变程序。

C

=

中等风险;须规定有关管理职责及指引把危害控制,或在可行下进一步减低风险,如有关风险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应作进一步危害评估及加强控制。

B

=

可接受的风险;按正常运作程序管理,在不影响成本下可作进一步改善。

A

=

微不足道的风险;无须作任何行动,按惯常运作。

第七章

风险汇总及应对预案

第二十一条

企业各部门应当根据风险分析情况,结合风险成因、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承担、风险管理和风险分担经营。

第二十二条

我行各部门应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编制风险清单,并制订相应的应对预案,风险清单、应对预案须报我行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审核后,报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第八章

风险评估报告及执行

第二十三条

我行风险评估工作小组负责编制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经我行总经理办公会审核后,报我行董事会审议。

第二十四条

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风险评估的范围;2、风险评估的方法;3、风险清单;4、风险应对预案;

第二十五条

各部门应根据董事会批准的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实施,对风险应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反馈风险应对、解决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六条

内部审计部门(或协同风险管理部门或小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具体部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整改情况,形成检查记录。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我行章程的规定执行;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我行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我行章程的规定执行,并及时修订本制度,报董事会审议通过。

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由我行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自我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大洼恒丰村镇银行

二〇一五年十月十六日

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范文2

关键词: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

前言

近些年来,盾构法逐渐在地铁工程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该施工方法进行的过程中却存在沉降风险、不可预测的地质风险、障碍物风险以及其他作业风险等,都可能会给盾构法的施工造成影响,对此,必须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本文主要对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1 地铁盾构法施工中的常见风险分析

1.1 沉降风险

在使用地铁盾构法施工的过程中,会引起施工位置周围土体的沉陷、松动,直观的表现出了地表沉降的现象[1]。然而,盾构法施工时周围土体的沉降,将会对附近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如,建筑物倾斜、裂缝、地下管线开裂、坍塌等现象时有发生。从物理学的角度上来分析,沉降风险的存在,主要是地铁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对地层土地造成剪力破坏,从而产生沉降风险。

1.2 不可预测的地质及障碍物风险

众所周知,地铁盾构法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一方面要了解施工地区的地质情况,而另一方面则是要了解地下存在哪些障碍物,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规避这些风险[2]。但是,在实际地质勘测的过程中,由于地质勘测的困难,不能完全保证地质勘探的全面性、真实性、可靠性,很难预测穿越地层的地质情况以及障碍物,从而为地铁盾构法施工埋下了不可预测的地质及障碍物的风险,甚至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1.3 其他作业风险

在地铁盾构法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常见风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作业风险,例如,换刀作业风险、盾构机压气作业风险、隧道内运输作业风险等。无论是哪种风险的存在,都将会对盾构法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质量隐患等,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由于地铁盾构法的施工位置是在地下,一旦发生故障造成的影响极大。

2 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2.1 积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

通过以上对地铁盾构法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分析了解到,当前地铁盾构法施工中存在多种风险因素,任何一项风险因素都将会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为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识别,及时发现风险、规避风险,进而有效的避免或降低风险对施工带来的影响[3]。首先,应加强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的评估,打破传统风险评估的单一方式,要以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式对盾构法施工的风险进行联合评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确保评估过程中发现施工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全面提高风险评估的合理性、科学性。其次,要准确的识别地铁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采用经验数据分析、实验论证、专家咨询等方式来识别地铁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便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盾构法施工中涉及到的地下水状况、沿线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穿越的地下管线等,这些具有特殊性的因素,在盾构法实施时也应制定具备特殊性的如辅助加固法、施工方法、盾构选型、施工管理等条件进行改进,有针对性的做好风险的规避及应对方案。另外,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盾构选型、隧道施工过程、水文条件、重难点施工环节、施工技术等,并将其综合起来,并列出盾构法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清单,确保清单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而有效的提高施工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2 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

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的管理主要以预防为主,当然,也有一些风险是我们无法预知的,这类风险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等特征,而在风险发生时,为了避免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风险应急预案,才能有效的做好风险的处理工作,因此,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当然,应急预案的建立应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如图1所示)[4]。首先,相关管理部门的人员应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以往发生的风险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于在类似风险发生的情况下,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部门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灵敏的反应能力,这样才能及时察觉到风险,并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的降低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带来的损失。

2.3 加强对地铁盾构施工风险管理

通过以上对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可预测因素以及不可预测因素等,同时,对应的风险也存在可预知风险和不可预知风险等两大部分,为了避免风险对施工带来的损失,必须做好地铁盾构施工的风险管理工作[5]。首先,应对地铁盾构施工进行全面的分析,例如,施工周边环境、地质因素、施工目的、施工技术要求等,通过全面的分析才能更好的完善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确保地铁盾构法施工的有效性,有效的规避了一些可预知的风险。其次,应对可能引发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的各项因素进行管理,从而有效的规避风险,例如,施工进度、施工技术、施工成本、施工人员、施工质量等,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才能切实有效的做好地铁盾构施工风险管理工作,从而有效的规避或减少风险对地铁盾构法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应用地铁盾构法在施工的过程中,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不仅包括大量的施工材料,还有多元化的施工技术以及多岗位的技术人员,任何一项因素都有可能给盾构法施工带来影响。另外,地铁盾构法施工环境,如地质地貌、周围环境、建筑设施、地下管线等,都可能会引发地铁盾构施工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对地铁盾构法施工的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以上几部分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地铁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应用的过程中,对控制和规避风险有着极大的作用,从而有效的降低了风险带来的损失。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铁行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为城市带来更便利的交通。然而,在应用地铁盾构法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却由于我国地铁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的现象,使得出现一些风险对施工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对此,必须将施工风险管理有效的应用到地铁盾构法施工中,从而有效的提升地铁盾构法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对推动地铁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晶,谭跃虎,王鹏飞,江巍.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风险分析与控制[J]. 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2] 周红波,何锡兴,蒋建军,蔡来炳.地铁盾构法隧道工程建设风险识别与应对[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4(03)

[3] 陈自海,陈建军,杨建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06)

[4] 龚彦峰,胡威东,梅江兵.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法区间隧道技术总结[J]. 铁道标准设计. 2013(11)

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范文3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分析 风险管控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概念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它强调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风险按性质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两类。纯粹风险,是指有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如各种形式的天灾人祸。投机风险,是指既有可能带来损失,又有可能带来机会的风险。如股票投资,既可以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也可能使投资者遭受重大的损失。对于经营管理者(风险承担者)来说,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往往同时存在。

二、企业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利用分析工具对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可能的结果进行量化后进行的分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测算、风险评估及风险决策等。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企业在风险发生以前,通过感知和分析等方法,对自身面临的或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因此,风险识别不仅仅是要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更是要识别风险的特征和类别。其实质上是对风险进行定性研究,企业要准确识别与实现组织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识别主要收集和分析的信息包括风险源、风险因素、风险敞口(风险暴露)和损失可能等。目前实践中主要采用专家调查法。

(二)风险测算

风险测算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方法,估计和预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风险测算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能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佳防范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风险测算常用的方法有重现期方法、直接积分法、蒙特卡罗方法等。

(三)风险评估

企业应根据既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通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此环节主要是应用概率论来判断和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险等级。

(四)风险决策

决策过程是从可供选择的行为程序中辨别和选择适当程序的过程。对于纯粹风险,必须尽可能规避,因为它对企业有百弊而无一利;对于投机风险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风险应对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企业可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险应对策略。

三、企业风险管控措施

(一)建立严格规范的企业内控制度,从制度上防范风险。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授权审批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制等。

(二)注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及重要指标,主动调整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目标任务,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预判。

实务中常常以报表为基础,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展开对企业盈利能力、流动性、资产管理及成长性分析。

(三)建立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价制度。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价是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的评价,既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某些具体的项目、机构或事件的控制过程进行评价。企业可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价方法一般有三种:促进小组研讨班法、调查法、管理部门分析法。

(四)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及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战略的统领作用,科学安排企业年度筹资、投资、经营、收益分配等现金流计划,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范文4

一、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理论探索

根据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借鉴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科学预警管理模式,笔者将预警体系按照功能特点构建为信息源系统、预警分析体系和反应系统。

1.信息源系统。信息源系统的功能是负责收集、储存、更新和补充预警体系所需要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实质就是信息数据库。信息源系统的输入端是监测、统计等得到的有关预警数据和信息。信息源系统的输出端是可供提取的有效数据和信息。信息源系统是食品安全预警体系运行的初始端,也是体系进行分析、决策的基础依据源。

2.预警分析体系。预警分析体系是整个预警体系的关键与核心部分,其功能将直接影响食品安全预警的质量。预警分析体系的输入端是信息源系统,输出端是安全风险的分析信息。

一般的预警分析体系包括指标模块和分析模型模块两部分。指标模块主要是设置食品安全风险危机的评价项目,并从相关因子中选择出能超前反映食品安全态势的领先指标。分析模型模块可以借鉴美国预警体系的风险分析模型。它主要是理论与分析方法,通过数据和限定条件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分析结果。

3.反应系统。反应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按预警分析结果进行预警应对。反应系统的输入端是预警分析给出的结果,输出端是预警决策指令。食品安全信息通过分析一般有两种结果:正常和异常。针对正常结果反应对策就是常规监控,针对异常结果反应对策就是危机控制。需要进行预警决策。预警反应系统主要是针对第二种有危机状况的应对,应对的基本构成有报告制度、信息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度等。

二、当前构建上述预警机制存在的困难和对策

困难1:由于食品本身存在品种多样性、物性复杂性等特点,要长期保持信息源数据的完整性、统一性非常困难。

对策:食品种类繁多,安全标准也各样,若要将食品的各种信息都输入数据库不现实,也没有这个必要,这就需要确定一种共性指标,我们可以考虑以食品安全标准的主要参数作为共性指标,如可选择防腐剂含量。二氧化硫含量,菌落总数含量等。一种食品一般只有1-2个检测参数,这样工作量就少了很多。前期我们也可以确定某种或几种重要的或特殊的食品进行安全预警研究,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找出一些规律来,然后查找不足,逐步推进。

困难2:预警分析模型较单一,由于数学模型本身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局限,从而使实际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难以达到及时和准确。

对策: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专家团队为补充。工商部门由于担负起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时间还短,现今一大短板就是缺乏专业人才,2007年,农业部就成立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分别来自多个部门涉及多门学科。成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学术咨询智囊团,而卫生部、质检总局等国家职能部门也分别组建各自的专家咨询队伍,浙江省还组建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就达120人。工商部门也可以考虑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相当实践经验和资深专业知识的专家群体,利用专家们的实际经验、专业知识积累和科学研究成果及其智慧,参与预警分析、判断和评估。遇到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可由相关专家组成的团队来处置,以弥补数学模型本身的局限性。

困难3:源头数据如何获取?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如果有问题,往往是生产环节就已经产生了。而生产环节的信息,工商部门无法获取。源头数据是否能够获取是预警机制成败的关键之一。如果只是截取流通领域检测或已经发生安全事故后反馈的信息,预警的功能就可能大打折扣。

对策:针对这个问题,当前正在开展的一票通就是为了保持流通链畅通从而获取源头数据的,但笔者认为一票通工作信息化水平不高,可操作性不强。在此,笔者设想可以建立一个多部门数据库的共享平台,这里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欧盟最近建设的“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就是一个涵盖了25个欧盟成员国,欧洲经济区的挪威、冰岛、列支登士顿,欧盟委员会及健康和消费者保护总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以及食品监管局的大体系。网络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大大促进了彼此的交流,起到了对食品和饲料安全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积极效果。对此,我国也可以建立一个共享平台供多个部门交换数据,从而为预警体系提供更加强大的食品安全数据支持。

三、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理论与工商当前工作的具体结合

(一)枸建多渠道的信息源系统

我国的食品监管模式与一些欧美国家不同。我国现阶段采用的分段管理模式,势必造成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来源多样化,有时甚至同一种商品在不同领域要被多次抽检,建立一个多渠道的、各部门配合默契的信息源系统则是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

1.通过监督抽查、定期检验、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等措施主动采集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可以工商部门的“四位一体”食品快速定性检测体系为基础,将检测车、检测点的监测数据联网输入数据库,成为工商部门的第一手食品安全监管数据。

2.建立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库共享平台,通过平台获取食品安全监管数据。随着食品安全风险产生的根源和风险表露特征的复杂性。以及食品贸易市场的扩大化,实际上,要确定问题食品的归属管理将越来越困难,食品安全信息跨部门跨省市的通报和交流越来越必须,这要求有一个平台实现各部门的数据交换。也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二)构建模型分析与专家支持的预警分析体系

预警分析体系是整个预警机制的核心,它设置的是否科学、可靠决定了整个预警机制的成败,根据情况的不同,笔者设想了风险分析模型和专家评估两套分析方法来对食品安全数据进行预警分析。

1.设置指标模块,确定评价项目和参数。指标模块是风险分析模型得以运行的前提,在试验阶段,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常见食品的安全标准参数作为评价项目,比如各种添加剂指标、二氧化硫含量、大肠菌群含量、甲醛含量等等。并确定评价项目的限值,从而作为评价食品是否合格的标准。

2.运用风险分析模型对信息源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得出分析结果。风险分析模型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信息源信息中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看其评价项目的不合格率是否已经超过设备的限制,没超过则继续监控,超过了就预警。例如,我们需要对泡菜的二氧化硫含量进行预警,首先在指标模块中设置了80%作为限值f这个数字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然后对信息源中的100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果其中超过20个数据是食品不合格信息,则系统会预警,显示当前市场中泡菜的整体质量存在问题,反之则继续监控。

3.以专家评估作为模型分析的补充,增强整个预警机制的可靠性。再严密的数学模型也有其局限性,而有时复杂的食品安全形势也不是一套程序可以解决的,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专家团队为补充,既可以参与预警分析、判断和评估,预测食品安全发展趋势,也可以处置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三)构建快速灵敏的反应系统

反应系统是整个预警系统的保障,没有反应系统的纠偏和协调,预警系统就成了花架子。反应系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各项反应对策,对预警系统的警情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化危为安,对此,笔者设想可以建立分流制度、报告制度以及应急预案。

1.依托12315投诉举报分流平台,将警情分流。由各所查办。这个反应对策主要是对下,且涉及的区域较小,主要是针对那些影响较小,覆盖面有限的警情,由预警系统依托12315分流平台进行分流,让工商所进行预警响应,并负责行政干预,直至警情消除。

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范文5

这次地震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种衍生式灾难?对我国企业有哪些借鉴?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首位获得国际认证的业务持续运作专家(CBCP)、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汪琪。

应对衍生灾难很难

“由于日本是一个地震、海啸等自然灾难多发的国家,因此,日本在灾难预防及BCP(业务连续计划)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日本政府和企业在此次大灾难中有条不紊的应对措施和应急处置素养,汪琪给予了肯定。他认为,在灾备意识培养方面,日本具有一套政府主导,企业、个人,包括社区、学校等广泛参与的防灾救灾培训以及防灾演练体系,这使得日本政府和民众在应对一般性灾难时能够比较从容应对,这是令人赞叹和钦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据介绍,在政策制定方面,日本很早就已开始以业务连续性计划为主导的应急预案与恢复预案的制定。而日本很多企业也都有灾难恢复预案。因此,整个防灾御灾体系使得日本政府、企业、民众能够在此次地震、海啸灾难发生后坦然面对。

那么,为什么这次地震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处理起来又如此复杂呢?汪琪从专业角度解读说:“这是一场衍生式灾难(Rolling Disaster),而不是一次性灾难。”

汪琪指出,这次地震所引发的衍生灾难――海啸的破坏力是空前的,海啸引发的不仅是大量人员伤亡、建筑物损毁,更主要的是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核辐射危机。日本东电公司福岛核电站原来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时,只考虑能够抵御3米多高的海啸,而实际地震引发的海啸高达十几米,远远超出了福岛核电站风险评估时预计的海啸风险防范范围,从而引发了此次核辐射危机。实际上,核辐射危机可以归结为“一场失败的企业风险评估引发的全球性危机”。

从预案制定或技术角度来看,应对地震、海啸、核辐射等衍生灾难是非常难的,因为在灾难真正发生之前,我们很难想像得到这场灾难所带来的衍生灾难究竟有哪些、有多大的破坏力。对地震所引发的海啸、火灾等衍生灾难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业务影响分析,制定适合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是对每一个企业CIO提出的严峻挑战,CIO们在应对这种衍生式灾难预防问题时是否就无能为力了?

有备无患

“并不是无能为力,关键在于如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汪琪强调,每一个威胁、每一个紧急事件,它所带来的这种冲击和引发的衍生灾难,我们都要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在未来对它加以防范,做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汪琪建议,中国的行业、企业,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银行、证券、保险、电力、交通等重点行业企业,制定针对多灾难场景的全应急预案、全恢复预案非常重要。这些行业企业应该从日本地震应急处置过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对此,汪琪提出了几点改进方向:首先是系统备份范围问题。很多行业企业虽然做了灾备,但只是对核心系统进行了系统备份,一旦发生灾难,其恢复能力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承载全面的业务恢复能力。

其次是预案完整度问题。在很多企业中,虽然做了应急预案,但一般都是针对总公司、总行、总数据中心的应急预案,而且针对各种突发性灾难的预案偏少,只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没有扩大风险防范范围,也没有向分公司拓展,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范文6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 科研设计阶段 工程施工阶段 风险因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中国筑坝数量位居世界领先水平,截止目前已超出8.9万座。水库大坝的修建为国家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但存在风险隐患的水利水电工程却对沿线生态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此外,水利水电工程风险因素涉及到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行阶段,那么制定的风险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其中工程规划阶段应偏重风险识别与规避;工程可研阶段应偏重风险分析与防范;工程施工阶段应偏重风险监测与控制;工程运行阶段应偏重风险管理与应急。

一、水利水电工程规划选址阶段的风险识别与规避

(一)风险识别

工程规划选址阶段的最大风险主要由巨型滑坡体及自活动断裂所致。工程规划选址一旦出现偏差,后期采取任何弥补措施皆无法转移或规避既定的风险,其中以活断层上方建坝为甚。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福克河流域的奥本坝,该大坝因误建在活断层上方而被迫全面停工。

(二)风险规避措施

1.工程规划选址阶段必须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此乃最大化规避或降低风险影响程度的必然要求。例如:汶川地震灾区的沙牌水电站及紫坪铺水电站与地表破裂带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2km、8km,从而把水电站整体震损控制到最小程度。

2.工程规划选址阶段必须识别源自库岸滑坡的超标准洪水及源自库内巨型或大型滑坡的库中坝风险。例如:阿尔卑斯山区瓦伊昂河流域的瓦伊昂拱坝因托克山坡体下滑而全部损毁。

3.坝址尽量避开存有严重地质风险的河段,即工程规划坝址应远离活动断裂带及滑坡体。针对无法避开地质风险地段的坝址,尽量不要设置高坝大库,以免工程受到山体水文地质条件改变的影响,由此把风险损失及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例如:汶川地震灾区某两座小型水电站因唐家山堰塞湖而完全损毁。

二、水利水电工程可研阶段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一)风险分析

可研阶段必须对工程存有的一切隐性与显性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对一切风险的级别做出评估,由此提高所选坝型及枢纽布置格局的合理性。研究证实,对工程可研阶段风险的分析可防范风险;对建筑物设计的优化可降低风险;对设计标准可靠性的把握可控制风险;对运行调度方式的编制可管理风险。由此可见,加强对工程可研阶段风险的分析可提高工程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风险防范措施

1.就地质风险防范而言,挡水建筑物的布置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与地形条件的适应性,其中混凝土拱坝风险防范应偏重坝肩抗滑稳定问题;混凝土重力坝应偏重深层抗滑稳定问题;深厚覆盖层上当地材料坝应偏重地基渗透稳定问题及不均匀变形问题,同时必须重视坝基的防渗设计。

2.就洪水风险防范而言,水利水电工程应尽量选用混凝土坝,即通过坝身泄洪可有效防范工程结构布置风险。如果覆盖层深厚,最好选用当地材料坝,此时必须尽可能增强泄水工程的泄流能力,而工程结构布置必须考虑到泄洪消能区对挡水建筑设施的冲刷作用。

3.就地震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而言,高山峡谷地区最好采用地下厂房布置方案,而进厂与上坝交通最好采用隧洞方案。此外,必须对地面建筑工程上方边坡工程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探分析,同时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以免变形岩体及危岩体影响到建筑设施的安全。例如: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纳伦河流域的托克古尔水电站,因可研阶段未考虑河流两岸坝肩岩体卸荷对坝体的影响,致使原工程施工方案及总体布置方案无法通过审核,从而对工程施工进度(该工程最终耗时达17年)与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监测与控制

(一)风险监测

工程施工阶段偏重对风险的控制,而一系列控制措施的实施旨在保障工程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及控制工程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工程施工阶段通常需全面落实设计阶段指明的一切风险防范措施,由此实现对风险的控制。众所周知,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控制是工程施工阶段必须重点把握的风险,但目前多数建设单位皆执行一套“重进度、轻质量与安全”的施工方案,此乃我国多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由主观意识及客观存在所致的重要原因。

(二)风险控制措施

1.工程开挖施工阶段,往往出现一系列源自可研勘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地质条件不相符的客观风险及源自参建单位“重开挖、轻支护”的主观风险。由此可见,水利水电工程开挖阶段必须坚持“动态设计” 原则,同时结合施工开挖的实际地质条件及安全监测资料,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动态调整。

2.大坝填筑或混凝土浇筑阶段,工程风险开始向质量风险、内部风险、隐蔽风险转化,且期间产生的风险具有很强的不可逆性。由此可见,如果大坝填筑阶段(以混凝土浇筑为甚)施工质量风险失控,则后期补强与运行期间处理工作皆难以正常开展。

四、水利水电工程运行阶段的风险管理与应急

(一)风险管理

如果工程施工阶段风险因素未被完全规避或控制,其必然会再次集中出现在水库大坝运行阶段(以大坝运行初期为甚)。据国际调查资料显示,全球接近1/2的溃坝案例发生在工程运行的前5年,接近1/3的溃坝案例发生在工程运行的第一年,其中工程施工阶段及投入运行的第二年也存在溃坝现象。此外,如果工程规划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皆非常完美,但工程运行期间的保养与维护亦是必不可少的。

(二)风险应急预案

1.大坝风险管理要求必须明确责任的主体,即建立健全风险责任制。水利枢纽工程风险责任制的核心应为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即根据隶属关系,自下而上依次落实水库管理单位、水库主管部门、同级政府的责任人,同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2.大坝风险管理要求事先制定工程常见风险应急预案,同时建立健全风险等级报告制度,由此确保风险损失被降至最低。应急预案通常由运行机制、监督管理、组织体系、应急保障等部分组成。此外,报告制度必须明确事故的程序、主体与时限;阐明工程事故的具体地点、时间、原因、影响;针对事故基本情况制定并实施处理办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风险管理往往能为工程质量与安全提供保障性措施;理想的风险管理要求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风险因素,由此规避原本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及减轻或转移已经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而为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由此可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芬花.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2]赵华.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风险分析[J].电力学报,2008,04:348-349.

[3]周建平,杜孝鹄,崔明远.水利水电工程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的思考[J].中国工程咨询,2012,05:21-23.

[4]蒋娜娜.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前期补偿资金管理和监督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