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征范文1
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明确“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目标;签订《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编印《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技术指引》,规范各地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要求;开展“大清洁,乡村美”、“美丽乡村,环卫先行”农村清洁工程专项活动……
2012年以来,广东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开展了多项整治行动,使农村面貌得到改善。
多措并举见成效
“2012年以前,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省里应该是正常推行。2012年,省里开始重视,力度空前。”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王提到。2012年初,南方日报推出广东农村垃圾围村系列报道,报道中反映的农村“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人们蓦然发现,曾经如世外桃源般的农村,已经同城市一样开始被垃圾所攻陷。此后,一场席卷广东全省的农村垃圾突围战开始打响。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省政府)结合实际,开始在全省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并且明确了建设“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目标任务,为推动全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行动指南。
7月,广东首次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会议召开,省政府与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政府签订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责任书》,强调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中各地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而且要纳入政府责任考核,同时明确了省有关部门负责政策制定、资金扶持和工作推动等事项。
2013年,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被列入十件民生实事,省政府明确提出“各县(市)全部开工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或焚烧厂,各建制镇建成一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各自然村建成一座以上生活垃圾收集点”的目标任务。
工程建设需要资金配套。根据建设目标,省政府按照地方政府负责、省财政适当补助的原则,安排8.4亿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专项补助粤东西北12个欠发达地级市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补助69个县(市、区)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乡镇垃圾转运站、村垃圾收集点。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2008年以来累计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9.3亿元用于支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对推进“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破解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技术指引》、《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建设要求》、“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机械设备使用技术交流会”等也应运而出,规范了各地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要求,有效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全省还掀起了一股农村清洁活动。2012年,“大清洁,乡村美”农村清洁工程专项活动全面开展,全省共清理路边、河边、池边及公共区域积存垃圾42.5万吨。2013年,“美丽乡村,环卫先行”专项活动推进了农村环卫整治,形成“一县一条示范带”、“一镇一个示范片”。这一年,全省确定建设70多个环卫清洁示范带和1000多个环卫保洁示范片,覆盖了4000多个行政村,覆盖率达25%。
为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广东省人大环资委专门对珠海、江门、湛江3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暗访,并在广东卫视、南方电视台分别进行了曝光,同时印发暗访督查通报。省政府则召开督办协调会,约谈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滞后的17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通过多管齐下,截至2013年9月,全省71个县(市、区)中,已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有33个县(市、区),已开工的18个,“一县一场”建成及开工率71.8%;全省1049个乡镇中已有735个镇建成转运站,“一镇一站”建成率70.1%;14万个自然村已有10万个村建成收集点,“一村一点”建成率71.4%。农村面貌因此得到改善,初步改变了以往“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的窘况。
“农村变干净了,如果再回到以前的‘脏乱差’,群众也不答应。”谈起这几年农村的变化,许多村干部有感而发。
现实难题待破解
“我省农村垃圾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农村垃圾问题严重、农村垃圾管理工作明显落后兄弟省市区的态势仍然未变。全省统一部署的农村垃圾管理工作启动仅两年多,许多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工作措施的适应性和效果有待实践的检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员指出。
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经费问题是制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因素。目前,珠三角以外大部分地区县、镇财政资金紧张,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落后,保证治污工作正常运行的经费难以为继。“我们做过抽样测算,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费用情况:乳源县费用缺口为1802万元/年,兴宁市费用缺口为4174万元/年,德庆县费用缺口为2899万元/年,罗定市费用缺口为5711万元/年。”王提到。乳源县人民政府党组副书记黄寿生就坦言,“建垃圾处理设施相对容易一些,咬咬牙把县的配套跟进就行了,我们需要面对的最头疼的问题是怎样保障运作。目前,乡镇一级中转站还没有找到解决经费的办法,他们没有什么固定收入,运作经费都是靠县里。”
配套资金不足,加上受“重城市轻农村、重发展轻保护”等观念的影响,许多地方都存在“给多少钱,做多少事”的现象,导致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缓慢。截止2013年7月,全省仍有38个县(市、区,占46.5%)未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有21.5%乡镇未开工建设垃圾转运站,有32.2%自然村未建成生活垃圾收集点。一些已建成的垃圾转运站和收集点,由于未能满足密闭要求,垃圾运输车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法律法规及工作机制不健全则使农村环境保护面临尴尬。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条款,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的立法还是空白。广东虽然建立了农村环境保护联系会议制度,但2011年成立至今,只开过一次会议,还没有把该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只有7个建立了农村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绝大多数乡镇还没有设置环保机构、监测网络,执法队伍缺失。
“现行农村垃圾的管理模式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对农村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在业内人士看来,农村垃圾收运处理现行模式的科学性有待检验、完善。由于缺乏减量化和资源化,农村垃圾全部集中“镇运转、县处理”,工作量大,成本高、长期下去政府资金投入难以承受,垃圾填埋场容量也难以承载。另外,以行政区域确定的“一县一场、一镇一站、一村一点”,在一定条件下不利于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规模处理效益的实现。例如一些山区县反映,边远山村距离县、镇较远,垃圾镇转运、县处理不合算,难以实施。
农民群众环保意识仍然比较薄弱,这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有些家庭对自己家里很关注,对外部环境关心不够,有些麻木。”这就导致了两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村民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丢弃,造成垃圾围村、围路,甚至直接倒入河涌,堵塞排水口,使河床垫高、水位提升,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另一方面,村民又强烈反对在其附近选址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出现“选在哪里,哪里就有农民上访”的问题。
问诊把脉破瓶颈
“我觉得钱是一个问题,但是钱不是根本问题,最重要的是机制问题。”对于如何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转变观念是做好农村垃圾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所以必须明确农村垃圾管理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职责,把农村垃圾管理作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垃圾处理。要健全和完善农村垃圾管理体制,稳定农村保洁人员队伍,保障农村垃圾清扫保洁和设施营运经费。要加强人大对政府农村垃圾管理工作的监督,适当时候借助社会力量对农村垃圾管理工作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使成效评价更具客观性、社会性和公信力,更好推动农村垃圾管理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下去。
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路子,是做好农村垃圾管理工作的关键。目前,农村垃圾存在重未端处理,轻减量化、资源化的倾向,给农村垃圾收运和末端处理带来巨大压力。事实上,农村生活垃圾量较小、种类不多,分类比城市简单,而且村民比城市居民更有空间和时间进行垃圾分类。所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该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之路,而且可以走市场化运作路子,不仅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且减轻政府资金投入压力。
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则要充分考虑合理布局和规模处理效益,应该考虑地区差别而不是“一刀切”的分派任务,可以鼓励相邻市、相邻县、相邻镇突破行政区域界限,跨区域共建共享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跨区域处理垃圾的一方向垃圾处理设施所在地一方交纳异地处理经济补偿费用,做到资源整合,实现双赢或多赢。
在运输方面,镇域范围统一镇垃圾转运站建设标准,合理划分垃圾收运范围,确定垃圾运输路线,统筹调配垃圾转运车辆,适时高效地将镇转运站的生活垃圾转运到县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处理。各镇结合实际,统筹制定本镇范围村收集点的生活垃圾运输到镇转运站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指导村庄做好保洁工作,进一步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征范文2
关键词: 中小城市; 餐厨垃圾处理;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TK 6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57(2016)03-0147-03
Abstract: Food waste with rich nutrient has the properties of high moisture,organic matter,grease and salt content.It is easily rotted.Its improper disposal is detrimental to the environment.To find the problems with its collection,transportation,disposal,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a survey of food waste disposal i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of Henan province was conducted.The data was collected via the questionnaires,random interviews,communicating with the managers in catering industry and food waste transport operators.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in this study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s,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ood waste to resource,the market cultivation,and so on.It could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ke policies.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food waste disposal; investigation
餐厨垃圾是饭店、宾馆、家庭等产生食物残余的总称,其具有水分、有机物、油脂及盐分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等特点.目前对餐厨垃圾的处理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和普通垃圾混合后进行焚烧;二是直接填埋,但这容易造成地表地下水和周边环境的污染.此外,餐厨垃圾还会滋生出“泔水猪、地沟油”等,它们进入人类食物链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全社会越来越关注餐厨垃圾的处理,世界各国的城市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寻找餐厨垃圾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1-4].本文从目前国内餐厨垃圾处理的现状着手,对河南省中小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提供参考.
1 调研方法及结果
1.1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在河南省多个地区的中小城市进行,研究人员设计了环保部门调查问卷、餐厅业主调查问卷、垃圾清理员调查问卷、社区居民调查问卷等4个调查问卷分别对环保部门负责人、餐馆从业人员、餐厨垃圾收运工人、普通市民等不同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发放各类调查问卷300余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0余份.通过与本地环保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对环卫工人、普通市民等进行随机采访,就各地区所制定的法规政策、采取的处理措施、市民看法、各餐馆餐厨垃圾产生量、收集运输、处理等内容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对政策制定,餐厨垃圾的产生、处理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1.2 调研结果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了解到河南省各级政府针对餐厨垃圾处理出台了一些制度、政策,并投入了部分资金用于科学研究.这些措施对餐厨垃圾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具体制度政策少、管理混乱、政策执行难、处理手段粗放随意、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2 存在问题
2.1 餐厨垃圾缺乏专门储运设备
目前几乎所有餐厅都将所产生的餐厨垃圾直接储存在后厨垃圾桶中,这些收集容器大都无密封措施,容易孳生和招引蚊、蝇、鼠、蟑螂等害虫,造成饮食环境的严重恶化,进而影响人们的健康;另外,用于餐厨垃圾的运输工具大多为农用三轮车,也不存在密封保护措施,极易引起泄露,影响市容和交通,同时对人们居住环境造成了很大危害.
2.2 餐厨垃圾处理方式粗放、简单
2.2.1 直接倾倒
家庭用户、部分小餐厅、流动摊点将餐厨垃圾中的液态部分直接倒入下水道、阴沟或路边,最终进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由于这些液体中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较高,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家庭用户将剩余餐厨垃圾和普通垃圾混在一起倒入小区公用垃圾桶,由社区卫生清洁人员负责输运清理;部分小餐馆和流动摊点将餐厨垃圾直接倾倒至公用垃圾桶、垃圾池(站)中,由环卫工人收集后和其他生活垃圾混合,最后被运输到垃圾填埋场.由于餐厨垃圾自身存在有机成分高的特点,容易腐烂变质,成为病菌滋生地,对垃圾填埋场的负荷冲击较大,同时严重污染了地表、地下水资源.
2.2.2 承包给郊区农民
一些宾馆、饭店,包括机关、企业、学校食堂等产生的餐厨垃圾较多,餐厨垃圾都被统一放置于后厨垃圾桶,由餐馆自行负责清理.他们自行联系一些近郊的农民或个体商贩,个体商贩再将收集的富含有机物、油脂等营养元素的餐厨垃圾提供给附近地区的养殖户,从而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但是这些餐厨垃圾未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用于养殖业后极易成为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些不法商户为获取利益,甚至将餐厨垃圾中的废弃食用油脂经过简单提炼加工制成劣质油脂(即“地沟油”)后,以非法方式低价出售,使其流入市场,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2.3 制度政策的操作性不强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大多是一些宏观上的制度政策、法规,但由于餐厨垃圾点多、面广,目前又缺乏针对餐厨垃圾处理的具体制度政策,且无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造成餐厨垃圾管理混乱,毫无头绪,导致了处理方式粗放、简单.
2.4 宣传工作力度不大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市民、餐厅业主对餐厨垃圾的概念、储运、处理情况及目前面临的问题知之甚少.经分析后得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了解的途径少.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制定餐厨垃圾处理的制度,一方面也要重视有效的宣传,应该积极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宣传途径,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餐厨垃圾储运、处理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
2.5 资金缺乏
因餐厨垃圾的储运、处理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许多企业不愿进入这个行业.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支出,这给政府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资金缺口较大.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考虑专门开征餐厨垃圾处理费,并遵循“谁产生,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餐厨垃圾产生者开征垃圾处理费.这不仅可以弥补垃圾处理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餐厨垃圾污染问题的重视,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推动垃圾的减量化,同时还可以吸引一些企业参与到城市生活垃圾的储运、处理工作中.
2.6 处理技术单一
目前我国成熟的处理技术相当缺乏,餐厨垃圾处理以制作有机肥为主,存在制作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其他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正在逐步发展中.
3 建 议
3.1 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宣传教育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在餐厨垃圾的产生、储运到最后的处理的整个体系中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政策;同时,要让公众清楚地意识到餐厨垃圾处理关系到每个人,必须利用多种媒介工具,通过不同方式向人们宣传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相关知识,逐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投身到餐厨垃圾处理的相关工作中[5~7].
3.2 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餐厨垃圾资源化的研究、加快技术研发
除了依靠上级政府投入外,各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集思广益,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方法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将资金用于研究开发处理效率高、污染小、资源回收利用好的新技术及新设备中.
3.3 产生者责任主体化
环境管理的通用原则为“谁产生,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餐厨垃圾的处理过程也应遵循该原则.对餐厨垃圾产生者要实行责任主体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强制要求有条件的餐厨垃圾产生者购置生化处理机等设施用于消纳、处理餐厨垃圾;没有条件的可委托其他处理单位进行付费处理[8-10].
3.4 加大力度培育市场
由于餐厨垃圾自身的特点使其不宜使用处理传统生活垃圾的储运、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因此,地方政府要通过制度政策、税收、资金等方式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市场,选择有资质、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承担餐厨垃圾储运设备的开发生产、处理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人才队伍的培养等方面工作,逐步培育市场.在买方市场形成后,餐厨垃圾产生者可自由选择处理单位进行付费处理.
4 结 论
餐厨垃圾是污染较为严重的生活垃圾中的一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其产生、储运及处理实行统一管理.餐厨垃圾处理应切实从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多渠道资金筹集、技术研发等方面做起,同时,各地在选择处理技术方案时应充分结合当地餐厨垃圾的产生源分布状况及自身特点,以保证餐厨垃圾处理方式的科学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吴鸿钧.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及应用前景[J].工程与技术,2000(12):14-16.
[2] 王向会,李广魏,孟虹,等.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状况概述[J].环境卫生工程,2005,13(2):41-43.
[3] 冯思静,马云东,关晓玲,等.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管理经济效益分析[J].环境科技,2010,23(1):75-78.
[4] 黄文雄.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J].建设科技,2002,8(3):90-92.
[5] 张宏丽,陈丽佳.我国新能源产业及核心技术发展探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29(4):187-191.
[6] DONG S C,KURT W T,WU Y P.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using commercial management to solve a growing problem[J].Utilities Policy,2001,10(1):7-11.
[7]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8] 尼姝丽,王述洋,梁素钰.餐厨垃圾循环处理的产业化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1,27(1):7-12.
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征范文3
关键词:垃圾焚烧;BOT;投资;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02年原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意见》, 2004年建设部颁布实施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就此拉开了城市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的序幕。政府开始关注城市垃圾处理企业的经济利益,给予越来越多的经济政策和财税政策的支持。近期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环保部联合制定的《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编制工作,于2011年8月正式启动。面对占环保产业半壁江山的垃圾处理领域,上述规划将列明“十二五”期间,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个人投资在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总投资达到2800亿元。“十二五”期间,要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和预处理技术装备,开发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提高垃圾焚烧发电和余热利用水平;研发焚烧烟气酸性气体净化关键技术设备、二英控制脱除技术设备、飞灰处置和固化技术装备等。“十二五”的环保任务空前繁重,将完成美国二十年的进程。整个环保行业的增长速度将在40%以上。
1垃圾处理企业盈利现状
1.1从经营模式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垃圾处理领域改变了原政府单一的投融资渠道,而走向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对于民营企业投资这类项目而言,投资企业可以与当地政府签订BOT特许经营协议,以BOT的方式进行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并以未来一定时期的收费权(特许经营权)作抵押,向银行融资,筹集项目的建设资金。项目建成后,在特许经营期内,项目公司具备财务生存能力,通过每年垃圾处理费,上网电费等收入来偿还银行贷款、回收投资并获取投资收益。目前国内垃圾发电项目多采用BOT及其变异模式如BOO,BT等,服务期限大多为25~30年左右。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的单位投资成本一般在30~40万元/吨左右,该成本不包括土地使用费、场地三通一平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准备费用。而工程利润目前往往占项目投资总额的40~50%,也就是说用项目总投资50~60%的资金就可获得项目100%的收益,用项目收益权作抵押,一般可从银行贷出相当投资总额70%的建设资金,基本上用银行的资金即可完成全部项目建设,马上兑现10%的工程利润,你不用花一分钱,可获得10%以上的工程利润及100%的业益,这就是城市垃圾处理BOT运营的盈利模式。如下图。
图1 BOT项目盈利模式图解
说明:①投资方注入30%资本金到BOT项目公司;②银行贷款70%给BOT项目公司;③BOT项目公司支付工程款给施工队;④BOT项目公司支付物资采购款给物资供应商;⑤BOT项目公司支付技术咨询费给技术服务商;⑥施工队上交部分工程利润给投资方;⑦物资供应商上交部分利润给投资商;⑧技术服务商上交部分技术服务费给投资商;⑨项目公司运营后的部分利润;⑥+⑦+⑧+⑨总和大于投资商投入项目中的30%资本金。
由于BOT模式对投资企业在融资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只有那些实力强、财务状况好的企业才能参与BOT项目的招投标,竞争的激烈程度远比施工招投标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价格战[1]。另一方面,投资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项目管理优势在项目特许运营期内进行精细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保证在特许经营期内的收入。除归还银行贷款和收回投资外还能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
1.2 从行业角度分析
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给垃圾处理整个行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政府支付给项目运营公司的垃圾处理补贴收人是回收建设运营成本的主要来源之一。垃圾处理补贴多是向固定居民征收。政府每吨垃圾补贴平均在80~100元左右,由项目所在地政府支付,垃圾处理补贴费与地域经济相关,当地政府通常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项目运营公司,故当地财政状况直接影响补贴费多少,地区经济发育不平衡。一般补贴费东南部较高,比如上海、广州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吨处理补贴费高达240元;中西部地区较低,比如一些贫困县市,当地财政已经捉襟见肘,难以承担。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受经济水平的影响与制约,各地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基础不同,产业化发展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相应地,各地政府对于垃圾处理产业化的理解和认识也会有所区别,故对于产业化发展的部署规划及对其政策需求也不尽相同。
2 影响垃圾焚烧项目盈利能力的因素
垃圾处理费,即当地政府支付的垃圾补贴费,补贴价格的形成机制对项目的盈利能力起决定作用。垃圾项目补贴价格的形成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明确政府需求,包括垃圾的数量及质量、处理规模、处理厂的设计、工艺设备、建设和运营水平,以及排放标准等环保要求。二是根据政府要求,测算投资需求、运营成本、其他收入(如发电收入)和投资回报等内容。三是根据测算内容求解单位处理补贴价格。可见,政府需求和成本、收人测算是影响垃圾项目盈利能力的关键。
另垃圾收费制度实施困难重重,其难点是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有关部门新下发的通知中,将生活垃圾处理费定性为经营服务性收费,这样一来,理应由经营者直接向排污者收费。但由于我国现有的住房状况和垃圾收运方式,难以明确事实上的排污者个体,使直接的交换关系无法实现。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承担“人”的责任,通过一定的行政机制,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收费。根据这一特点,主管部门鼓励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统一征收,或由有关单位和部门代扣代缴。这种单一的收费制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将直接影响政府转移支付的垃圾处理补贴费。
此外对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上网电价也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国家发改委规定上网售电垃圾发电项目可享受优先上网,优惠电价。上网电价为投资时与当地政府定好,对于垃圾发电上网优惠电价,发改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已明确规定:2006年及以后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上网电价执行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电价+补贴电价,补贴电价标准为0.25元/度。上网电价中补贴部分已是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计划价格,故上网电价仅与燃煤机组发电标杆电价有关(对于脱硫燃煤型火力发电厂,市场呼吁煤电价格联动[2],即与市场中原煤的供应量,煤价有关)。
建设规模,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以投入产出比衡量,规模经济拐点为最合理的建设规模。但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形地势,地区本位主义,高层协调能力等主客观原因,使规划常背离经济原理。进而影响运营项目的盈利程度。
垃圾运输/转运体系,是物流管理系统,垃圾从产生到收集、回收和处理的整个管理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流过程。尤其是分类收集系统建设,转运站的布局设置,运输路线,运距长短,转运体系的整体规划必须经济合理,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设置多种转运方式,如陆上、水上运输专用工具投入。往往不少垃圾处理企业对收集运输环节,重视不够,投入不够,给后续垃圾处理过程带来诸多隐患。
各种税费政策,如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征收办法。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还有对该类项目风险性评价与控制措施,行业法律环境的建设,都是直接影响垃圾处理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3 整合盈利模式由单项盈利向综合盈利发展
城市垃圾处理投资企业多以BOT特许模式建立项目公司,国内有些投资企业还设想把特许经营模式,以商业连锁模式经营,占领市场,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项目公司为促进盈利正增长,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扩大产品线,建立能够成长的盈利空间。从垃圾项目的补贴形成机制角度为垃圾项目盈利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基础。可从以下三种渠道整合垃圾项目的盈利模式:
3.1 延长项目产业链,扩大收入来源
增收空间的大小取决于投资企业对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把握程度和企业的市场能力,品牌的知名度。增收意味着增加各种可能的收人来源。收人来源:垃圾处理补贴;发电收入(日处理500吨以上可上网发电);发热蒸汽收入(可建桑拿浴所);申请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减排收入,CDM是发达国家为实现其温室气体减排义务而与发展中国家通过项目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通过减少 CO2、CH4、N2O、SF6、PFCs、HFCs六种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而达到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申请CDM减排费是由于垃圾焚烧发电一方面减少了填埋方式产生的CH4,另一方面又代替了一定额度的火电减少了CO2的排放;制砖收入(粉煤灰可制砖);建材收入(建筑垃圾可当建材);废金属回收;废纸压合板收入;有机肥收入;税收减免的收入(如增值税即征即退,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项目公司还需提高与政府的议价能力;提高申请国家专项资金的能力;提高信贷的资信水平。此外,对于部分在国外上市的环保企业而言,美元的贬值,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变化也能够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差额收益。
3.2 有效控制建设、运营成本
控制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投入,详细论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尤其是极为敏感的选址问题,垃圾处理项目用地是国家无偿划拨(项目用地符合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划拨用地目录》中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必须遵循规划与环评同步。厂房、办公等建筑部分建设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性价合理的施工单位。设备投入必须与项目规模,垃圾处理难度相配套,避免资金过高投入。组成项目建设成本监督委员会(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参与)。
加强前期垃圾分类收集的教育和引导,入厂后进行精细化分选,降低后续处理的技术难度和投入成本,运营水平高的企业发电量也较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的运行成本一般为70~80元/吨,项目运营过程设备维修费是较大比例的开支。
3.3 充分利用调价公式获得合理利润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通常调价公式由政府和企业共同主导,因而成为企业获利的重要环节。随着政府管理能力的日益提高,调价公式也更加完善,但对于企业而言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由于在招标时上网电价是假定的参数,因此,垃圾处理费的调价公式首先应与实际上网电价自动挂钩。根据调价公式,煤电价格联动,上网电价标杆部分将随市场原煤价格上涨而同向变化;垃圾补贴往往会随CPI变化,宜采取累进制[3],不必每年调整,但垃圾处理成本并不一定随CPI上升而增加。
结论
通过以上延长产业链,控制成本,带来城市垃圾处理企业内涵式和外延式的盈利增长空间。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垃圾项目的收入稳定,投资企业的收益较为可观。因此,垃圾处理要坚持“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鼓励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改变现存的靠单一收费盈利的垃圾产业盈利模式,才可以刺激和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垃圾转化设施的发展,走产业整合之路,带动关联产业的繁荣。按照资源化的方针,走综合处理的新路子,才能实现综合效益,从而带来垃圾处理事业的整体繁荣。
参考文献:
[1] 管百海,马兰.抓住城市化契机创新大型工程企业的经营及赢利模式[J].建筑经济,2007,(03):55-57.
[2]吕芸.关于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5,(07).
[3]常杪,田欣,陈青,王世汶.城市垃圾处理业的市场与盈利模式[J].环境经济,2009,(08):36-39.
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征范文4
〔关键词〕可循环资源; 固体废弃物; 价格; 价值
中图分类号:F2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4)05-0011-05
资源的价值在于对人类社会福利的改善和提高,Gowdy、Daily和Constanza等[1]的研究指出了资源环境价值的多样性(市场价值、非市场价值等),但同时也认为通过市场交换的价值只是总价值中很小的一部分,其最高级别的价值则是作为稳定人类生命的支持系统。因此,。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挑战之一,就是很多自然资源及环境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存在着巨大的价值,却难以将其市场化。本质上看,只有当资源环境稀缺到一定程度时,产生了经济人所追求的潜在利润空间,资源环境的价值才能与市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目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就是如何通过一些新的方法或者工具给这些自然资源估算价值。
一、可循环资源的界定和基本问题
可循环资源是近些年在资源环境领域涌现的新名词。作为21世纪地球上唯一增长的资源,受到越来越多学科的关注并逐渐回归到主流经济学视野。它与可再生资源有交叉,但又有不同。可再生资源是指通过自然力能够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某些动态的非生物资源,如鱼类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壤等,借助于自然循环或者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不断自我更新,维持一定的储量[1]。而可循环资源起源于循环经济理念,最早的提法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Boulding的“宇宙飞船理论”[2],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具体来说,可循环资源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中产生,基本或者完全失去使用价值,但通过形态转化可以再次投入到生产和消费中去的物质。可循环资源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使人们发现了废弃物中存在的价值,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严峻使得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产生了潜在利润空间并不断扩大。而从失去原有用途的角度看,对可循环资源的经济研究,又被称为“废弃物经济学”。
可循环资源的产生旨在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消耗之间的矛盾。有别于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循环资源的再生利用是一个以分散的废弃物为起点,经过原材料收集处理再到加工的过程,整个流程呈现出典型的逆物质流特点。可循环资源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充当了“分解者”的角色,“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降低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强度及速度。但可循环资源又具有典型的准公共品特征,物品的消费和使用的非排他性和竞争性明显,广泛地存在“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问题,这成为可循环资源再生利用的重要障碍。在价格体系没有合理反映出资源环境稀缺程度时,现有的制度设计极易引致资源配置的扭曲和分工协作的低效。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可循环资源投入市场初期与原生资源相比,缺乏竞争力,市场需求不足。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现有技术和组织模式的局限使得循环型产品和原料的收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第二,现有的资源税费制度设计使得可循环资源的使用受制于原生资源的定价。第三,在对资源环境产权界定不清的情况下,从事可循环资源生产活动的企业无法形成正常的利润回报流和成本分担流。在可循环资源基本丧失了将自身潜在价值转换成市场现实利润可能的情况下,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基本无从谈起。这也是造成我国可循环资源宣传、促进热烈,但实际应者寥寥的重要原因。
市场的失灵和可预期的微弱潜在利润,在巨大的生态需求和环境压力下必然会形成强烈的政府治理责任。但这种宏观设计的着眼点一定是遵循市场基本规律的,任何新生产品市场化前提都是存在着正的利润,对于可循环资源则是要求二次资源的再生处理成本不能大于再生利用的收益。同时,可再生资源的生产根植于资源与环境领域,意味着它的推广和使用会是一项涉及居民户、企业和政府多方主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必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却必不可少的过程。
二、可循环资源的价值和价格
“价值”和“价格”是一对极易混淆的词汇,“价值”在于商品和服务对于人类社会福利的改善和提高,而“价格”却是市场中无数的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价值是商品服务定价的基础,而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很多学者指明了资源范畴的不断扩大和环境等要素对于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大价值。他们将资源和环境为人类的服务分成四类:第一类,传统的资源经济学观点,即是人类从大自然获得物质资源投入到经济生产中;第二类,资源环境系统提供支持人类生存的资源,例如空气、适宜居住的气候。这些对于人类健康和生命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类,自然风光提供的广泛设施服务,包括休闲、风景鉴赏和对野生动植物的观察机会。通常被称为非使用性价值;第四类,自然―生态―经济系统中产生和形成的一种废弃物,它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副产品。Freeman[3]认为“大自然和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着一种垃圾接受者的作用”。也有不少学者补充,自然环境还可以作为一种基因遗传的贮藏室,以助于人类在面对生产活动和其他冲击下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
显而易见,可循环资源就是根植于第四类的资源,废弃物的再循环不仅减少了原生资源的需求,还减轻了垃圾分解的负担。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可循环资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物质;二是指满足消费者使用后的剩余废弃产品。二者都可以进入市场进行流通买卖,但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不同于一般的市场演化,基于可循环资源再利用的产业关联并非天然存在,是不断加剧的资源环境危机和政府治理责任催生出新型环保产品和绿色服务。而可循环资源的生产则是以废弃物为主要加工对象,涉及可循环资源的回收、分拣、物流、加工、资源再生产品制造和贸易、废弃物最终处理等环节。不过,只有规模大、排放的废弃物足够多时,才具备独立的物质循环利用可行性。因为从事资源再生产业还要求相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思路和组织架构的调整,在设备购置、引进和人才招聘方面也需增加支出,这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自有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从本质上看,可循环资源再生利用的基础是价值链条上各环节的技术联系,而市场经济下的利润驱使是根本,消费者和生产者则在市场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目前,可循环资源的定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Ioslovich和Gutman[4]提出的“影子价格定价法”,分别由Nieswiadomy[5]、Tsur和Dinar[6]及Ray[7]提出的“成本定价法”,赵永[8]提出的“CGE模型定价法”,Taylor和Young[9]、Ward和Pulido-Velazquez[10]提出的“数学规划法”,刘秀丽和陈锡康[11]提出的“投入(占用)产出和社会核算矩阵方法”,伍世安[12]提出的“相对比价法”,姜文来[13]提出的“模糊定价法”,Latinopoulos等[14]提出的“特征价格法”及李寒娥和蓝盛芳[15]提出的“能值定价模型”等。其中,影子价格法是最基础的价格模型,但对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成本和环境污染的量化还没有达成统一观点,对产权影响考量得也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它的应用性。CGE模型定价法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分析方法,但由于其相对复杂的系统和再生资源先天的公共品特性,使其在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大打折扣。
可循环资源虽是涉及“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的问题,却是以此为基础的经济系统领域的研究,以探索生态代价和社会成本最小化的经济机制及其可持续发展规律为主要内容。收益成本分析是一种较为普遍使用的简单方法,它强调一项经济活动获得的收益若是超过支出,就是值得开展的,可循环资源也不例外。可循环资源的定价必然是包括生产中发生的各项成本,并获得一定的利润。
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独立的可循环资源统计科目,这主要是因为废弃物的产生与传统产业密不可分。日本经济学家将经济中的传统产业称为“动脉产业”,将“可循环资源”涉及的市场称为“静脉产业”,二者共同构成了社会资源流动的整体循环。总体上看,可循环资源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种类庞杂。本文选择排放量大、影响广的固体废弃物为例,展开可循环资源定价机制的梳理与分析。
三、可循环资源的定价机制
在生态需求和环境压力下必然形成巨大的政府治理责任,可循环资源的外部性和产权问题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规制解决。如Gervais在2002年对英国政府相关政策进行的分类研究[18],Amit等在2003年就亚洲区铜资源的回收利用情况和政府行为提出的政策性措施建议[19],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促进我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20]等,都以此为研究对象。不过已有的研究设计,过多地关注可循环资源的回收、生产和流通等环节,忽视了市场信号的传递与群体行为、治理策略内生化与政策综合化的研究。物质流动是可循环资源再生利用的物理特性,但这些要素的流动必须以价值的流动为必要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循环使用的生产方式必须比非循环使用方式更具效益才会被采纳,增加消费者效用的产品才会被接受。因此,可循环资源定价原则的根本在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尽可能地扩大和保证技术创新主体的利益,消除市场失灵造成的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可循环资源价值流动如图1所示,与传统经济模式相对,伴随一般产品的生产,社会生产中又出现以副产品、包装垃圾和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另一条生产线,涉及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和资源再生企业等主体,资源的范畴被扩充。
图1在杨雪峰和王军提出的循环经济产业价值链[16]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围绕废弃物形成了不同的循环层次和新的买卖双方,即传统企业的废弃物自我循环和涉及不同买卖双方的社会循环,以及传统企业(生产者)与可循环资源企业、中间商与可循环资源企业、消费者与可循环资源企业三种供需结构。这种看似并行的生产方式延长和丰富了原有产业链条,在单向流动基础上补充了物质循环的迂回性,引发资源使用价值的细分。
具体来说,废弃物或者说可循环资源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物质,第二类指的是满足消费者消费后的剩余废弃产品。传统的生产企业以废弃物为副产品,是潜在的废弃物供给方和可循环资源需求方。其中,一部分达到物质循环最低规模的企业自我进行着废弃物的二次利用和处理,同时也向相关组织购买可循环资源或者可再生能源,与原生物资一起配比进行生产。当然也存在完全以可循环资源或者可再生能源为投入要素以及只以原生物资为投入要素进行生产的企业。它们的产品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般消费品或者中间品;而处于商品流通环节的中间商,作为废弃物的供给方提供诸如包装垃圾类物质;居民作为消费者使用着最终产品,是生活垃圾的制造者和供给方;与一般的以原生资源为原材料的生产单位不同,可循环资源企业从事着可循环资源的回收、生产和交易,是废弃物的需求方和可循环资源的供给方。可循环资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传统企业的能源自我循环利用、可循环资源再生利用和可循环资源型产品利用,中间商对诸如废弃包装的二次利用以及生活垃圾参与社会物质大循环等环节共同构成了经济社会的物质流动,实现了可循环资源价值的增值。
四、固体废弃物资源的再生循环定价
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数量较多,符合可循环资源再生利用最基本的规模要求。固体垃圾管理系统主要有三个环节组成:收集、运输和处置(填埋、焚烧或者再生原料开发)。涉及到两大主体:一是市场中的企业,二是政府。但企业又分为传统的动脉产业中的企业和新兴的静脉产业中从事废弃物再生利用的企业。固体废弃物有两个来源,居民户和企业。
从固体废弃物的循环过程来看,首先是垃圾的回收环节。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最初的要价应能够反映处理成本和满足预期的需求结构。第二,回收系统便于产品循环使用,节约原生资源。垃圾回收的成本越低,产品的附加值就越高,企业的积极性就越大。所以在垃圾收集之前涉及到垃圾的分类,这一环节的劳动要么由排放垃圾的主体负责,要么由回收垃圾的主体承担。目前,我国还没有垃圾分类的要求,废弃物的回收环节包括了分类部分的成本。但在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次生产品则有不同的去向。例如,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钢渣可以制成石棉纤维、用作路基填料和基础砂桩压缩填料,也可以基于炼钢渣中含有铁和氧化钙成份,将其用作返回料送烧结和高炉进行有效再利用。但同样需要考虑次生产品的分类整理。其次是废弃物的运输环节。一般来说,运输成本由可循环资源的生产企业承担,废弃物的供给方也有可能负责,但这种情况多是以得到政府补贴或者削减废弃物处理成本为前提。最后,对于废弃物的处置产生的费用,则根据企业所利用的技术和生产出的可循环产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垃圾处理技术或者再生产技术越高,可循环资源的潜在利润就越高。此外,劳动力成本是再循环企业处理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分类和处理废弃物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工作。较高的人力成本将削弱再生物质的市场竞争力。在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地区,再生循环生产发展较具优势。能源动力成本也同样重要。但值得强调的是,废弃物的处理和重新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环境问题,遵守环境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再生循环材料的成本。这是可循环资源定价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与世界发达国家不同,在我国的生产实践中没有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的收费制度,传统产业的企业无需承担处理废弃产品的所有成本,所以在市场上存在使用可循环资源的偏差,即使通过资源的再生利用生产出可再生利用的原材料或者产品,其价格也是非常高的,企业更偏向选用原生资源及其产品。在可循环资源的生产过程中,政府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循环资源的价格组成还要考虑因政府制度设计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和收益。在没有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和垃圾分类制度的前提下,政府通常对废弃物的分类回收环节进行补贴。但补贴的原则是能够合理反映处理的成本和满足预期的需求结构。另一方面,政府对可循环资源生产的支持也可表现在对环保项目的联合投资开发或者对最终产品的税收减免。例如,对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费用,冲减企业营业收益;对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采取即征即退的增值税政策;对经过高新技术处理的废弃物计入增值税抵扣等等。其中,补贴或者税收减免根据对象的不同产生两类模式:第一,对于定价较低的可循环资源生产企业,根据出售产品的数量或者价格进行卖方补贴或税收减免。第二,对于购买价格相对较高的可循环资源及产品的企业进行买方补贴和再出售产品的增值税减免。
五、结论与建议
可循环资源的定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多方主体,不同的定价模式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但这里的定价并非普通意义上的买卖价格,而是包括税费在内的广义价格,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可以通过资源税费、财政补贴和行政罚款等手段影响企业行为。对于资源再生企业来说,消除再生资源的价格劣势是根本。
十报告中指出,我国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这为我国今后的环境资源价格改革指明了方向,合理的环境资源价格应补偿使用资源所带来的全部成本。目前,考虑到可循环资源打入原有市场的难易程度,应先以低价策略为主,通过国家财政税收补贴达到扩大市场分额或者提高使用范围的目的。
具体来说,就是对可循环资源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建议采取以可循环资源企业为主要对象,兼顾使用可循环资源的传统企业利益的模式。第一,对于加快自身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尽可能地降低次生产品的循环利用开发成本。在污水处理、工业废气二次利用和节能减排设备引进方面,除原有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外,对因技术创新而获得的收入增加实行税收减免,并提高企业用于购置节能减排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投资额税额抵免比例。第二,对于资源再生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根据废弃物的供给方是否进行交易前的处理分类,对需要处理但处理成本过高,以致抬高废弃物售价使其大幅度超过原生资源价格的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进行财政补贴或者增值税减免;对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费用,冲减企业营业收益;对清洁生产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采取即征即退的增值税政策;对经过高新技术处理的废弃物计入增值税抵扣之中;扩大营业税免征范围,由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推广到涉及“三废”的主要产业。第三,加快制定流通环节,如包装物使用的统一标准和外观要求的制定,对于促进包装材料和包装物再利用方面的技术研发给予税收减免。
补贴有两种方式,即分别依据回收的废弃物和废弃物的回收率进行补贴,依据废弃物的回收率进行补贴更为有效。不过,由于企业成本的转移性,很难精确地衡量出企业的真实成本。通常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干预下,私人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时候几乎总是选择最为便宜的方式,而这样却有可能提高社会成本。只有消费者承担一部分税收,资源的消耗才能彻底减少,所以需要在源头加紧推行生产者延伸制度和消费者承担的垃圾处理分类制度,并通过产学研和政企合作研发的形式,降低可循环资源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制度环境一定的情况下,技术创新是改变生产函数的主要原因。此外,还需增强循环经济领域关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信息披露,不断通过制度设计扩大市场机制在可循环资源生产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最终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可循环资源价格。
参考文献:
[1]Con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Farber S., Grasso M. Hannon B., Limburg K., Naeem S., O'Neill R., Paruelo J., Raskin11 R., Sutton P., Belt M.,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 1997, 387(6630): 253-260.
[1]杨中艺,肖迪,袁剑刚.再生资源产业研究――产业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
[2]Boulding, K. E. 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A]. Jarrett, H.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C].Baltimore: Johns Hopkins Press,1966.3-14.
[4]中村慎一郎.物学をめざして[M].东京:早田大学出版部,2002.
[3]Freeman, A. M.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Values: Theory and Methods[M]. Washington, DC: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1993. 4-5.
[4]Ioslovich, I., Gutman, P. O. A Model for the Global Optimization of Water Prices and Usage for the Case of Spatially Distributed Sources and Consumers[J].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2001,56(4-5):347-356.
[5]Nieswiadomy, M.L. Estimating Urban Residential Water Demand: Effects of Price Structure, Conservation, and Education[J].Water Resources Journal, 1992, 28(3):609-615.
[6]Tsur,Y.,Dinar, A.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and Implementation Costs of Alternative Methods for Pricing Irrigation Water[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7,11(2): 243-262.
[7]Ray,I. Get the Prices Right:A Model of Water Prices and Irrigation Efficiency in Maharashtra, India[A]. Molle,F., Berkoff,J. Irrigation Water Pric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C]. Oxfordshire: CABI Publishing, 2007.108-125.
[8]赵永. CGE模型框架下微观―宏观相结合的水价研究方法探讨[J].水利经济,2010,(5):38-42.
[9]Taylor,R. G.,Young, R.A.Rural-to -Urban Water Transfers: Measuring Direct Foregone Benefits of Irrigation Water under Uncertain Water Supplie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995,20(2):247-262.
[10]Ward, F. A., Pulido-Velazquez, M. Incentive Pricing and Cost Recovery at the Basin Scal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90(1), 293-313.
[11]刘秀丽,陈锡康.主系数非线性投入占用产出模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71-374.
[12]伍世安.论循环经济条件下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J].财贸经济,2010,(1):101-106.
[13]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9.
[14]Latinopoulos, P., Tziakas, V.,Mallios, Z. Valu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by the Hedonic Price Method: A Case Study in Chalkidiki, Greece[J].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Focus,2004,4(4-5):253-262.
[15]李寒娥,蓝盛芳.一种衡量财富的新思路――以资源能值取代商品价值[J].经济地理,1997,(4):259.
[18]Gervais, C., An Overview of UK Waste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Policy[C]. London: Royal Society for Natural Conservation and Forum for the Future,2002.69.
[19]Amit K, Marlen B., Sabrina S., Kensuke F., Thomas E. G., The contemporary copper cycle of Asia[J]. 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Waste Management, 2003(5):143-156.
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征范文5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于饮水或食物污染及日常生活接触可引起局部 地区爆发流行。加强成批量伤寒患者的治疗与管理,严密病情观察与护理,对减少病情蔓延 ,减少伤员痛苦,提高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一 批122例伤寒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与护理,病人于短期内全部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2例,其中119名为本地一所初中的学生,2名为居住在学校内的小学生,另一名为学 校附近的男性居民;男性80名,女性42名,年龄7~17岁,均以发热待查收住入院;临床确 诊72例,血培养阳性25例,均为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2 护理对策
2.1 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救治小组接到通知后详细了解病员发病地点、发病时间、人数及初步处理情况,医院立即启动突 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以行政、后勤、临床人员组成的应急抢救小组。在全市范围内抽调工 作认真负责、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护士共46人,其中我院43人,外院3人,护师以上20人 ,感染科护士8人。第1组赶赴学校成立隔离病区,及时分诊病人。第2组由护理部直接调遣 ,尽快腾出病房,并由各病区护士长负责,进行急救物资、设备准备。
2.2 全面分诊,妥善安置病人,做好消毒隔离 患者入院后根据隔离病区的病历资料进行分诊,将疑似病历和确诊病历分别安置于两个 病区,按消化道传染病进行隔离。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同时避免受凉加重病情,待病情稳 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餐具、洗漱用品专人专用,谢绝陪护、探视。每日保持室内整洁安静, 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室内地面每日用500 mg/L有效氯喷洒 拖 地2次,门把手、水龙头、床头柜等物体表面用1000 mg/L有效氯擦拭,2次/d,患者粪便用5 000mg/L有效氯浸泡2 h后倒掉。出院患者按终末消毒处理,床单、被罩等床上用品用专用袋 集中送洗衣房消毒处理,患者的生活垃圾通过专业机构统一集中焚烧处理,医护人员接触患 者前后均洗手,通过一系列的隔离防护措施,我院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伤寒。
2.3 密切病情观察严密监护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心率、面色及呕吐物、排泄物的情况,并随时观 察药物疗效和用药后的副作用,观察有无腹痛及肠穿孔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 抢救,作好记录。
2.4 心理护理 患者年龄偏小,无人陪伴,常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针对这种问题,采取心里 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责任护士加强主动沟通与宣教,用亲情式的服务满足患者需求,同时 请恢复期有影响力的患者现身说法,既促进了护患关系,强化了宣教内容,又增强了患者的 治疗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发热的护理 急性期高热患者卧床休息。嘱患者多饮水,采用温水擦浴、热水泡脚,宜做好皮肤护理,及 时更换潮湿衣服及床单被罩,以防再次受凉。如患者体温持续高于39℃以上,可以给小剂量 药物降温。同时注意补充水分,中药汤剂可以频服,忌食生冷辛辣食物,加强巡视,观察体 温变化。
2.6 饮食护理 所有患者的饮食由医院食堂免费调配供给。规范饮食,发热期给予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流质饮 食,如米粥、菜汤、豆浆、藕粉、清肉汤、蛋汤、牛奶、蒸鸡蛋及新鲜果汁等;热退后5天改 用无渣饮食,如软面条、馒头、米粥、米粉等;恢复期改为高热量无渣或少渣不易产生肠胀 气的半流质或普通饮食。逐渐增加饮食量,三餐中间可给两次脱脂奶粉、藕粉或米汤。允许 患者吃少量的水果,但必须去皮去核。充足的水分可使尿量增加。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减 轻毒血症状。水分摄入保持在1500~2000 ml/d,可以用桔汁等水果汁调味,多次少饮,以 防呕吐。
2.7 输液治疗及护理 本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静脉补液、中药汤剂、口服药物治疗。应用喹诺酮类与头孢三代静 脉滴注,促进肠道健康菌丛的恢复和生长,对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考虑与长期用药有关, 进行保肝治疗。患者在输液中应加强巡视,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发 现问题随时解决。
3 健康教育
本组患者大多数为学生,平时身体健康,住院后急于了解自己的疾病及预后。我们就把 有关伤寒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转归和护理进行分类汇总,然后打印成宣传单发 给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为了保证患者的家属不被感染我们定期对患者家属、探视人员进行 座谈会,发放健康教育单,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让家属配合鼓励患者安心 治疗。
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征范文6
关键词:城市;环境卫生;现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cit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City environmental health is a city civilization the window, is the ci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mportant constituent, it must to environ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standing in the angle of the city sanitation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cessary measures.
Key words: City; environmental health; curr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
引言: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就是维护城市无形资产,而抓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不是搞形象工程,而是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民心工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小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环境卫生现状
1、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镇打工、经商、居住,加之部分市民的环卫意识差,乱扔烟头、果皮纸屑、乱倒垃圾、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便溺,在小区、街头、广场、商场、楼道、车站随意散发和张贴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损坏环卫设施,歧视环卫工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现象仍然存在。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力度不够
近几年,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区清扫面积、日产日清垃圾量逐渐增加,但卫生处理费却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难以收取,主要是由于环卫行业“先服务,后收费”的特殊性,无制约权,致使经费严重不足,经常入不敷出,有时还需要街道贴补,制约其发展。某些单位的弃管货物或弃管小区,院内清洁主要依靠社区保洁员打扫,而楼道内的保洁依靠居民自觉义务清扫,社区保洁员严重缺乏,管理不到位,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
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
采取传统的填埋处理不仅浪费了可再生资源,而且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体。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居民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对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就成了各级环卫部门难于破解的一道难题,采取简易的处理技术不仅浪费了可再生资源,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而且破坏土质和地下水源、水体,采用新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需要征土地、上设备,费用昂贵,开支庞大, 地方财政无能为力。
4、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环卫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配置陈旧落后,严重不足,上下水管道老化,经常跑冒,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环境卫生水平;社区垃圾中转站容量小,不能满足需求,影响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清扫保洁工作仍然靠人工这种落后方式,机械化清扫使用率极低,致使劳动强度大,长效保洁存在困难,不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繁华的市中心,商业网点比较集中区域缺少公厕、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存在游人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等现象,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加强城市环卫管理所采取的几点措施
1、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大各级政府对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视及投入力度
(1)发挥主动性,拓宽经济来源,弥补经费不足
一是环卫行业实行承包管理,实行简政放权,让基层负责人独立经营;二是开办环卫服务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经营;三是用市场手段经营环卫设施,按照经营城市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拍卖环卫设施管理权,吸引社会资金按规划统一建设公厕、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形成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主导,既有政府行为、更有市场手段的多元化投资新格局。
(2)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使其机械化、科学化
一是加快机械化作业的步伐。这不仅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而且能提高作业速度和质量,这也是提高城市管理形象所必须的。二是深化垃圾收运方式的改革。居民小区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垃圾经垃圾中转站压缩后运往垃圾处理场处理。
2、加大环境卫生监察管理力度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保洁的不平衡,乱扔乱倒形成的卫生死角,运输的撒漏等方面城市环卫问题时常可见,为了加强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各级领导对城市环境卫生都要十分重视。城市环卫管理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这就要求组织专业的环卫监察队伍,对城区进行日查、周查和月查,并及时提交检查汇总报告。
解决办法:环卫监督检查的内容要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作业规范和考核办法,对城区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考核。每周对城区环卫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反馈,督促整改和提高。每月对城区考核情况汇总报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考核中还根据工作实际和大市区的发展要求,提出各城区加强环卫管理的局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考核中,监察队伍与城区环卫单位要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对发现的阶段性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能够及时下发,得到及时处理,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本着为市民服务、不断净化美化城市环境的原则,根据不同季节,重点加强对不同内容的监管,冬季对清理积雪、煤灰污染,夏季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撒漏、垃圾箱(桶)污染、垃圾车污水撒漏、雨季流黄等方面的监管,对污水撒漏和垃圾死角、野垃圾场等环境问题及时拍下影像资料,及时反馈,督促整改,以取得良好的成效。
3、规范管理、落实责任、严管重罚
工作安排上,上午重点抓卫生,下午重点抓处罚,夜间轮留巡查,实行24小时管理,不留空挡,全面落实责任;主要街道坚决制止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乱泼污水等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严格规范建筑垃圾、工程渣土清运、处理环节。落实《环卫监察人员“八要”、“八不”守则》、《建筑垃圾及渣土管理八项禁令》等有关规章制度,层层签订工作承诺责任书,并要求全体管理人员着装整洁,持证、挂牌上岗,按照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建监察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遵循一敬礼、二亮证、三帮助、四讲理,最后再处理环节,做到热情服务、文明执法)。
三、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1、住宅小区卫生管理
住宅小区保持整洁、文明、安全,小区道路通畅,绿化完好。全面整治小区车库开店(住人)、违章搭建、车辆乱停乱放、无证经营等问题,积极创建文明示范小区。各街、镇、分区负责辖区内住宅小区的管理。各物业公司是住宅小区管理的责任单位,具体实施小区管理。国土房产局要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城管、工商、环保、社会事业、政法等部门协助管理。
2、河道环境卫生管理
河道、水岸要保持通畅、清洁,不得向河道倾倒废弃物和超标准排放污水,水面漂浮物应每日打捞清除。各街、镇、分区具体实施河道、水岸的整理保洁工作。城管局会同建设局(交通、水务)加强河道环卫保洁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建设局(交通)要会同城管、公安等部门加强对码头、河道停船管理,防止河道堵塞和污染。
3、建筑工地管理
建筑工地(包括中心区内市政、拆迁工地)必须按规定设置隔离围栏,建筑垃圾随产随清,废水泥浆不得外流(末经处理不得排入雨、污水管道),工地进出口道路硬化,在工地出口设置车辆清洗设备,运输车辆不得带泥行使,不得抛洒滴漏。城管执法局负责工地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建设单位是工地环境卫生的责任单位,负责督促施工单位做好环卫保洁工作。城管局、交巡警大队依法查处抛洒滴漏行为。
四、总结
总之,城市环境卫生的好坏已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投资条件的重要内容。创造优美的环境卫生环境, 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不仅可以吸引外资, 还可以吸引游客, 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城市的发展也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周卫良;关于加强环卫管理层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