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特点;数据挖掘;统计方法;引导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8日

一、调查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攀比和盲目追求之风、奢侈浪费等现象,在淘宝上疯狂购物、买名牌服装和高档手机、化浓妆、穿奇装异服、佩戴各种奢侈品、“双11”疯狂抢购,这种种现象与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严重不符,种种行为将对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不利于整个社会树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观念,将造成整个社会风气的恶劣。为此,通过数据挖掘进行相关的研究。

二、调查数据信息

(一)调查方法及数据来源。本次调查主要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星编辑的调查问卷,通过微信、QQ、微博等方式进行问卷的发放,及时对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二)数据描述。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不同学历的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多数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专科和本科大学生,其中女性大学生占比为63.59%,男性大学生占比为36.41%。

三、数据结果分析

(一)消费现状分析

1、月均消费在500~1,000元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本次调查表示,月均消费在500~1,000元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在500元以下的寥寥无几。显而易见,大学生的消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可能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结果,如学校食堂饭菜较贵,各学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攀比行为,或者其他因素。针对这种问题,大学生应该将消费金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饮食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方面。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饮食方面占较大的比重,学习和服装方面次之,这是生活所必需的。在化妆方面主要是女大学生,所得的平均分为1.49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女大学生应该装扮合适的妆容,而不应该浓妆艳抹,穿奇装异服,应该具有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活力,尽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二)消费观念分析

1、购买商品时关注因素的差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关注的因素各不相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最认可的因素中评分等级最高的为卖方的客流量和卖家的服务态度,其次是外形和价格。由此表明,当代大学生在购物时主要还是考虑卖家的实力,卖家的服务态度是否良好,以及卖家的商品成交数量也是消费群体考虑是否购买该家产品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在注重卖方实际情况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商品的价格是否在其能够承担的水平之内。

2、购买服装时最关注的因素。对于服装的舒适度、款式、面料、价格、品牌等因素按照个人的不同特点对此指标进行评价。大学生消费群体对衣服舒适度最为关注,其次是款式和面料,价格和品牌次之。由此可见,在挑选服装时应该注重衣服的舒适度为首要目标,不能为了追求个性差异化而挑选不适合自己的服装,展现出一个大学生不应该有的形象。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家庭,因此在消费上应该理性消费,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服装并进行合理的消费,不能盲目追求浮夸之风。

3、购买商品时最认可的观点差异分析。人们对购物持有不同的观点,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和差异,多数人认为商品只要物美r廉,便宜并没有什么不好,然而一些人却认为便宜没好货,他们认为价格是佐证商品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一般会把价格放在首位。只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别人有的自己也必须要有,这种消费观念造成了同学之间,舍友之间的盲目攀比,进而大手大脚的花钱,充满着奢侈不正之风。这种观点将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主成分因子分析

通过对性别、所在年级、家庭月收入和家庭收入来源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判断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继而判断信息是否具有重叠性,影响判断的结果,从中得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表1给出了4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从中看出很多变量之间直接的相关性比较强,的确存在信息上的重叠,该结果进一步确认了信息浓缩的必要性。(表1)

表2给出了各个成分之间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只有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因此,SPSS默认提取了前2个主成分,第一个主成分的方差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38.760%,第二个主成分的方差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28.248%,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7.007%,选取前两个水平足够描述消费水平。(表2)

构造函数:

F1=0.000166×性别+0.811276×家庭收入来源+0.835387×家庭收入来源+0.440842×所在年级

F2=0.832265×性别-0.229758×家庭收入来源-0.099961×家庭收入来源+0.611933×所在年级

第一个主成分中,性别变量的系数比较小,其余3个变量的系数都比较大,可以看成是反映这些变量方面的综合指标。在第二个主成分中,除了家庭月均收入的系数较小,其他3个指标的系数都相对较大,因此可以看成是这3个变量的综合指标。进而在描述影响消费的影响因素时可用这两个主成分进行相应的描述与分析,代表了整体的结构信息。(表3)

五、结论及建议

(一)大学生应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大学生们应对自身的消费现状有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少攀比,多考虑自身真实需求。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正确看待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大学生应注重精神消费,提高自身素质。对于尚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博览会等,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拓宽视野,进而做到提高自身素质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要重视思想道德。当前,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诱惑很多,这就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抵抗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就是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而不是盲目追风攀比。

(三)大学生应增强理财意识。自觉学习理财的相关知识,更好地理解理财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规避风险,创造机会盈利,为以后走入社会更好地创造财富做好积累。在实际消费中可以制定消费计划,合理消费,增强理财意识,目前还没有可以投资的相关条件,不过可以虚拟投资,为以后打下夯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梅,琚迎.“90后”大学生的消费调查分析[M].上海: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

[2]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11.

[3]荣海平,武海强.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M].商业经济,2014.

[4]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

[5]李苒.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13.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勤俭节约;现状;对策

勤俭节约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物质文化不断提高的今天,一些大学生一味地追求品牌,生活上出现攀比及铺张浪费等现象。笔者认为,在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当下,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铺张浪费现象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铺张浪费行为的基本状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一系列问题得以显现,在现时代大学生身上则表现为节约意识趋于落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经济上有了更多的自,消费结构及消费品种出现多样化,与此同时,伴随着攀比和浪费的现象。笔者对此进行调研,发现当问及大学生最常见的浪费现象时,“食堂剩饭、不合理网购以及日常水电资源的浪费”高居榜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观念较为薄弱,同时易受身边环境的影响。

二、大学生铺张浪费行为的原因

实地的观察和访问往往能得到最直观的数据。笔者在食堂随机采访到一些剩饭的学生,“其实这样挺浪费,但把剩饭带回宿舍怕同学笑话,没面子。”还有同学表示,“阿姨给的量太多”、“食堂饭菜不合口味”。他们的回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浪费行为的部分原因。通过笔者的实地观察和个案访谈,并加之文献资料的整理,对于大学生的浪费行为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节约思想认识不足,节俭观念淡薄。现时代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对贫苦没有直观体会,对勤俭节约的认识自然变少。加之近些年来社会媒体对勤俭节约的宣传力度减小,甚至个别媒体极力鼓吹人们学习西方国家高消费、超前消费以促进社会需求,这些论调都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导致其勤俭节约意识的淡化。据笔者了解,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树立节俭和储蓄意识,生活费常常超支。

(二)铺张浪费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近年来社会上一些大款挥金如土,一些机关单位或领导公款吃喝,一些个人对自然资源肆意浪费等不良现象和风气,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其对勤俭节约认识的偏差,从而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消费方式,攀比、赶时髦和铺张浪费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三)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我国当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的物质资源虽得到极大满足,但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开始倾斜,导致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容易迷失自我,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四)学校部分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水电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已在许多高校得到应用,声控光控灯、智能化水电设备在现代化的大学校园中应成为常见设备。如今学校大多把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学校的管理除了教学外,还应该包含学生生活方面的管理。

三、改善大学生铺张浪费行为的对策

我国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发展过快导致人心浮躁,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价值观有所偏差,对西方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及本土的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盲目追随。另外,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现时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观念均发生转变。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学会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结合实践调研的成果,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改善大学生铺张浪费的行为:

(一)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学会理财。要改善大学生铺张浪费的行为,首先应当使其增强节约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其次,大力宣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最后,引导现时代大学生学会理财,科学地处理个人财务。

(二)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节俭美德教育。如今,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社交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往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关注热点并及时参与讨论。网络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学校应在校内报刊、网站上大力提倡节约作风,利用网络的强大影响力来增强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通过美德教育,促使学生个人成为可以进行有效宣传的自媒体。

(三)开展特色活动,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采访,大多数学生表示,校园内的文艺活动层出不穷,但关于“勤俭节约”之类的宣传活动却少之又少,即使举办也很难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学生社团作为与学生群体息息相关的公众性组织,应当承担起这份责任,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如举办宣讲会、贴标语、开办跳蚤市场、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带动更多大学生树立勤俭观念。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应该开展相关活动,进行宣传教育。

(四)实行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增强大学生在勤俭节约方面的行动,既需要道德制约,更要有制度保障。实行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一方面,靠制度来鼓励节约行为,利用年度之星评比等方式,以部分带动整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风气;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监督、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切实减少铺张浪费的不良行为,加强对资源浪费的遏制。

(五)加大废品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理念应当贯彻到大学校园的各个领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教学科研,乃至校园行政与后勤集团,只有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获得较大的办学效益,才能真正做到实践上的勤俭节约。

参考文献

[1] 何春玲.高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分析及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报,2009.

[2] 高枫华.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J].宿州学院社会科学报,2008.

[3] 姜晓玲.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及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

[4] 张大方,姜萍萍.当代大学生勤俭观状况的调查与反思[J].大连大学学报,2008.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休闲消费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3-0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拥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作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休闲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存在,更是一种作为精神状态而存在,其自由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它的本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特点是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勇于尝试、拥有丰富的休闲消费方式。大学生休闲消费是除了上课、完成课程作业以外的时间和个人时间的活动,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并且缺乏科学教育的引导,致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休闲消费认知差、休闲消费道德失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全面的发展。所以,关于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文教育的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一、休闲消费的概述

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快速的提升。同时,人们的休闲消费习惯心理也悄然发生了的变化,这就更加促进了“休闲消费”的产生。

休闲消费是什么?休闲消费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消费活动{1}。休闲消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例如为了休闲,在日常生活商品、食品、衣物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满足健康娱乐的消费,例如体育健身、户外旅游、个人喜好、家庭娱乐消耗品、享受型的服务体验等支出;第三,满足消费发展水平的需要,如图书、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第四,友爱和其他慈善活动,以及礼品等情感消费领域。

二、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是一个多样化的问题,首先是休闲消费动机,休闲消费动机是对个人的休闲消费活动进行刺激和引导,使休闲活动向着一定的消费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2}。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直接影响到休闲发展、休闲健身、休闲学习、休闲时间等不同的休闲消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行为。

休闲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安排相比高中阶段宽松了许多,再加上各种假期,每年大约是170天休息时间,可以提供大学生们在一段时间条件内以实现休闲消费。

1.有理性,重发展,讲实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像有的人说的是主观的,没有计划,缺乏理性。因此,不应该把个别学生的消费或学生的个人消费都提及到所有的大学生。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更为理性,同时也注重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休闲消费。传统的“廉价”消费观念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中仍然认同,休闲消费时应考虑到实际使用,当代大学生是讲究实惠的。据调查,67.8%的大学生购物,将与商家讨价还价;96.5%的大学生在假期旅游期间有节约、环保意识{3}。

2.有攀比心理,重消费感受,讲舒适享受。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爱攀比,通过个别访谈认为:例如,一些学生为了流行的手机,或获得一双时尚的靴子,节省其他必要开支,或通过其他金融渠道来消费。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主要体现在交际费用和爱情支出方面。针对这些情况,他们更注重休闲消费的感觉。据调查,在通信消费中学生每月手机费高于100元的占43.3%,这说明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不合理支出是相当严重的,每个月花费100~200元左右的比例达16.2%。他们承认,恋爱和情感需要的投入,会使消费增加{4}。

3.科学理财观念淡薄,经济缺乏独立意识,休闲消费倾向追逐前卫。大学生虽然给校园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但要提醒大学生的消费要适度。据调查,做辅导或其他兼职学生,53.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为了获得独立,23.2%的学生是工作学习计划;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持闲置态度,和23.6%的学生没有做任何支出计划{5}。由此,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薄弱。

三、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

由于休闲消费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导致大学生们不懂休闲消费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适当的休闲消费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高休闲消费现象趋势化。所谓高消费是相对于低消费而言,基本上指的是消费水平比生产力发展水平能承受的限度,即人们的购买力消费{6}。休闲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父母的供给一直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追求奢侈消费和高消费是不可取的。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总额不到30%的真实成本,日常人际交往、买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恋爱、旅行等支出都是开销在他们的侧重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一直高于普通上班族。除了学习消费外,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也越来越多:一年的移动电话、电脑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达4000元到5000元{7}。“一月五百是贫困家庭,一月千元才够用,二千或三千才是酷,四千、五千算大户!”这些顺口溜,是对大学生活的网络评价,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面子工程”背后,是家庭经济的负担。

2.盲目从众型休闲消费现象普遍化。当代的大学生是具有成年人意识的,对休闲消费,他们喜欢时尚,但是相对盲目:不断“攻击”的电视广告,使一些学生不能忍受诱惑,在商家消费中,折扣销售,赠送消费等不必要的消费行为之前,“事后感到遗憾”,这种情况普遍存在{8}。大学生的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这些休闲消费行为与休闲消费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是一种休闲消费伦理的缺失。

3.攀比炫耀型休闲消费在蔓延。攀比在一定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坏事。如:与其他人的工作表现相比,要赶上其他人的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休闲消费问题上,比较,炫耀消费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从高中时期就努力奋斗,通过独木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想成功,但到了大学后发现,由于激烈竞争,自己在高中成绩一流,到大学并不突出,成绩平常和专业技能一般,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差距和损失感。他们认为通过购买高端、名牌商品和其他方式炫耀,从而提高自我价值,从周围学生的羡慕中,以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一些大学生甚至不顾家庭经济状况,为了不自卑,不在别人面前“羞耻”,看到周围的同学消费,自己也要不顾“囊中羞涩”,倾其所有,进行攀比。在他们看来,品牌代表身份{9}。名牌产品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满足人们的展示、比较心理。他们通过炫耀、比较休闲消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获得了一些同学的钦佩和尊敬,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但对家庭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4.浪费型休闲消费在扩张。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节俭的大学生应该提倡和发扬。但是,现如今大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却是愈演愈烈,节俭的理念已经不在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当中了,甚至有人认为节俭是一种“小气”,浪费的体现就是“慷慨”、“时尚”。高校学生的浪费现象正随着发展潜力而在扩大。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是令人震惊的:只吃一口的米饭,剩下就被倒掉;一条鱼没有吃完,就扔进垃圾桶;面包只吃一口被扔在餐桌上。在个人生活用品方面:牙膏只用一半就扔掉,铅笔只用几次,毛巾也只是用一次。在人际交往方面:适度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理解,但在大学生消费支出惊人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的生日晚餐要花上千元;在正在谈恋爱的男女生的消费也很昂贵;恋人之间的交流礼物,有的高达数百到上千元。当然,这种休闲消费是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分不开的,但人际交往的成本很高,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是很容易陷入窘境的。这种现象不仅使人际关系变味,而且与“双型社会”时代的建设相违背。

5.休闲消费观念及动机狭隘。休闲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花费时间,而是应该被理解为“成为人”的过程{10}。大学生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动机的性质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休闲消费动机是消极的,他们沉迷于网络,通过浪费时间,使他们的学校生活过得宽松。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休闲消费是一种误解,认为消费是打发闲暇时间,是很宽松的,无尽的游戏;而休闲消费是在线游戏,购物等;存在休闲消费和“丧志”、“游手好闲”的困惑。从大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就是互联网、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的狭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消费,更多地意识到休闲消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和提高素质。

6.休闲消费能力不高。大学生们虽然普遍“爱好广泛”,可是却谈不上多才多艺。因此许多学生的休闲生活是游戏,购物,看电影,听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技能是很低的。大学生在思维、想象上是不同于他人的,他们是一组高质量的社会群体,其休闲消费行为对其自身发展、社会变革和进步,以及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休闲消费问题,是学生自身与社会、社会与学校之间共同的问题。

四、大学生构建正确休闲消费方式的建议

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休闲消费内容的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生活,要肯定其理性、健康的休闲消费模式,也应重视休闲消费的问题,开展有效的休闲消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1.构建休闲消费教育的内容。

(1)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认真细致地跟进大学生的实际动态调查,科学决策研究和引导有效教育。没有科学的调查,是没有根据的说消费,也没有实施教育和决策的指导。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倾向,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大学生全年有1/2的休闲时间,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构建休闲教育体系。通过运用合理的规划方法和各种休闲消费活动的休闲消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时间和观念,自觉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高校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获得休闲消费技能,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优雅的休闲消费环境和氛围。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念,合理的休闲消费,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缓解压力,调试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回归生活的意义。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活动。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灵活、合理的休闲活动规模,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参与休闲消费观念,掌握活动的技能,体验休闲带来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休闲消费活动的目的。学校不仅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低消费场所的价格,为大学生提供娱乐的机会。让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活动不仅丰富,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

2.开展休闲消费教育的途径。

(1)根据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开展专题教育。相比于高中,大学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缺少了很多约束和控制。对于时间概念管理不善的许多学生们开展专项教育。专项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可操作、易掌握的方法,介绍给大学生们时间管理模式和指导理论,科学制定符合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计划。传统的系列讲座并不应用于这种特殊的教育。参加专项教育人数应该是合理的,规模要适中,便于学生们的互动。进行这种专项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休闲技能,审美文化和休闲消费方式,便于他们在当前及未来可以利用好休闲时间,以达到休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用科学的态度引导他们考虑个人消费,不要忘记科学的休闲消费计划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合理的休闲消费。但是,如果不考虑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消费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消费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形成合理的休闲消费心理和行动。

3.营造休闲消费的环境。

(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培养大学生消费观念。高校应该承担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的互动,注重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消费方式的课程培养良好的理财能力。

(2)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个好的家庭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家庭在某些方面比学校、社会影响更大。消费环境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载体,高校应促进学业成绩。消费观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科学消费活动的输出。社(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4页)会是一个大环境,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用正确的正面和积极的舆论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消费环境,引导学生走“健康与美”之路。

总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大学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现象也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者心理学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休闲作研究和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在各个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与科学的休闲消费观。

注释:

{1}田晖.休闲消费简论.太原大学学报,2006,7(3):28~33

{2}刘小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伦理问题及原因探索.消费经济,2013,(17):119~122

{3}翟丽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解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报,2011,(4):37~440

{4}李一男.简论大学生休闲消费.消费经济,2013,9(5):40~43

{5}http://.cn/o/2003-10-08/0649874922s.shtml

{6}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对策分析――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厦门大学学报,2011,12(2):69~74

{7}郝风龙.大学生休闲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4):53~57

{8}林婷.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013,9(2):92~96

{9}邓阳.“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特点的调查与思考.校园心理,009,3(3):166~168

{10}马秀峰,温利华.大学生休闲行为特征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2,7(2):160~162

参考文献:

[1] 耿富云.硕士研究生休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中国电子教育,2009(6)

[2] 谢丽丽(导师:王桂林).我国直辖市市民休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杨鲁(导师:邓国用).发展我国休闲消费问题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范文4

[关键词]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150-0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是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在挣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后,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课外阅读作为大学生自由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内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了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我们对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 调查基本情况

用于本文分析的数据来自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11所高校学生的随机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一对一访录式的问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收回396份,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样本数据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在38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90人,占49.48%;女生194人,占50.52%;城市学生120人,占31.25%;乡镇学生60人,占15.63%;农村学生204人,占53.12%。

2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现状分析

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是指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支出。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受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消费行为习惯和学习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仅从性别角度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方面的差异。

2.1 大学生每月总消费支出情况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之一,“每月消费总额”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还可以间接体现大学生的个人消费行为习惯。我们对大学生的“每月总消费额”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有44人,占 11.5%;每月消费在600~800元的有168人,占43.8%;每月消费在800~1000元的有136人,占35.4%;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有36人,占9.3%。

2.2 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情况

根据调查,大学生用于订阅报纸杂志、购买纸质图书、电子媒介资料和网络学习卡等方面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接受调查的384名大学生中,每月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116人,占 30.2%;在50~100元的有126人,占32.8%;在100~150元的有108人,占28.1%;在150元以上的有34人,占8.9%。

2.3 大学生课外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析

利用表2和表3资料,分别计算来自城市、乡镇、农村男女生的“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和“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进而算出“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从平均每月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785.42元,其中城市女生最高,为每月838.46元;农村女生最低,为每月744.44元。从平均每月阅读消费支出的绝对额来看,全部大学生平均为82.81元,其中城市男生最高,为每月95.24元;乡镇男生最低,为每月75元。从阅读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指标来看,全部学生的平均比重为10.54%,其中最高的是城市男生,为11.76%;最低的是城市女生,为9.17%。对比表4中的各行数据,可以发现:

(1)当代大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普遍不高。调查显示,有6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用于课外阅读的消费支出低于中学;有24%的学生表示与中学持平;只有8%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消费支出高于中学。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网络学习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免费而便利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是进入大学以后,许多学生觉得在学习上的压力明显下降,课余时间大多热衷于交际和娱乐,读书则呈现出功利化倾向,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动力不足,导致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消费支出都会减少。

(2)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从总消费支出来看,城市女生最高,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是最低的;农村女生的总消费支出最低,但她们每月阅读消费支出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与最高的城市男生十分接近,比最低的城市女生相对要高出26.17%。我们分析,来自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存在的这种性别差异,主要与他们升学前的学习环境有关。城市女生家庭条件较好,加上她们天生爱美,喜欢打扮,导致了她们的总消费支出较高。但由于城市女生中学时期的学习环境优越,课外阅读条件与大学相差不大,她们在进入大学以后,对课外阅读消费的心理需求不会很大。而农村女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受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的影响,她们在大学里的总消费支出相对较低。但农村女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学习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她们经常会感到知识面不广,缺少兴趣和特长,这时候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女生特有的自尊心会让她们想方设法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无疑会导致农村女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就男生而言,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不同,在课外阅读消费方面则与女生具有完全相反的表现。从表4中可以看出,城市男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消费支出比农村男生相对要高出10.31%。根据我们的调查,有73%的城市男生表示最喜欢购买和阅读的是政治人物和科普知识类书籍,而有69%的农村男生表示对专业书籍和教辅材料更感兴趣。

3 思考与建议

阅读是人类最普遍和持久的学习方式,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课外阅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对于课外阅读的目的存在偏差,功利性阅读现象明显,从众心理强,选择能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教育体制和有效的导读机制。大多数学生反映,大学里图书浩如烟海,不知道应读什么书。大学生阅读教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开导读讲座和开设导读课程,鼓励学生读好书。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提高学生自由学习和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学校应以团委、学生会牵头组织成立各种读书协会,定期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和读书比赛,开展读书交流会。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还可以让他们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满足他们交际娱乐的愿望,激发他们更为浓烈的阅读热情。

此外,大学生应该端正态度,淡化功利心理,改正阅读方法。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改进课外阅读状况的根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忙碌的学习生活,大学生应克服浮躁心理,加强自我管理,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自己通过阅读获得心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晓明,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界,2010(4).

[2]何玲华,周琼.“80末”大学生阅读状况――来自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文课堂的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5-0064-02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沈阳工程学院在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为了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学生的消费状况,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在调查问卷的发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差异等因素,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异质性、代表性和科学性[1]。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81份,其中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94.2%。其中男生355人,占总数的59.2%,女生210人,占总数的40.8%。按照年级划分大一学生120人,占总人数的21.2%,大二学生140人,占总人数的24.8%,大三学生150人,占总人数的26.5%,大四学生155人,占总人数的27.4%。按照生源差异划分,来自城市的学生176人,占总人数的31.2%,来自城镇的学生有98人,占总人数的17.3%,来自农村的学生有291人,占总人数的51.5%。此外,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还结合小组研讨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力求使所调查的内容能够更加准确和翔实。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特点

(一)消费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家庭是其主要经济支柱

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用于消费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生活费平均约90.2%来自父母,1.4%来自奖学金和助学贷款,0.9%来自亲戚朋友的资助,5.5%来自个人兼职的收入。另外,还有2%为其他收入所得。从生源来看,城市学生的95.5%和农村学生的82.7%的消费收入都来源于家庭供给。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除了大多数学生消费资金来源于家庭外,学生的个人兼职收入所占比重相对比较大,来自农村的学生打工、做兼职的现象较为普遍,其经济独立意识比较强。

(二)月平均消费水平不平衡,有两极分化趋势

在大一至大四学生群体中,大一学生“900~1 200元”选项占总人数的35.93%,为四个年级之首。而“1 200元以上”紧随其后,占总人数的29.69%。“700元以下”仅占12.5%,“700~900元”占21.88%。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仍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将数据分至不同年级进行内部统计)大一中“大于1 200元”仍位居第一;大二“1 200元以上”更是遥遥领先;直至大三,43.75%(多数)的人维持在700~900元之间;而大四或许因为找工作等开销,56.25%的人处于“900~1 200元”之间。

(三)消费习惯非理性,易冲动和盲目消费

以“平时消费习惯”切入,意在通过不同学生的花费心理研究得出不同的消费习惯。大一至大四学生群体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大一也许是刚刚脱离高考的束缚或对生活无过多定义,31.25%选A“大手大脚”;大二已适应独立的大学生活,但仍挡不住物质的诱惑,故43.75%的人多选B“事后后悔”;大三、大四已更深入地认识到生活的艰辛与赚钱的不易,均固定在C项。

(四)消费支出多样化,生活、学习消费支出比重高

纵观四个年级,娱乐休闲消费支出在“200~300元”占28.1%,但A―D比例不相上下,且D“400元以上”为18.6%,证明仍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娱乐而与现实脱轨。具体来看,大一,以“200~300元”高票当选;大二,“400元以上”以37.5%占大多数。两个年级进行对比,或许因为大二生活更安逸而导致学生沉浸于精神享乐中;较之大三、大四,他们更务实,均以“200元以下”为主,占43.75%。数据的最低值同样能反映数据的多样性,少数选“400元以上”,证明大多数同学更脚踏实地,不挥霍钱财。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缺乏合理的计划和控制

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缺乏计划和控制。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购因其网上商品的种类繁多、价格低廉、方便快捷而赢得众多大学生的青睐,成为购物的首选方式,这也使得有些大学生经常流连于各大主流购物网站,购物时不是关注其实用性,而是受到价格、视觉等因素的影响购买毫无实际用途的物品,大学生消费呈现非理性化的盲目消费。

(二)攀比消费现象比较突出

调查发现,大学生之间的攀比不仅局限于学习上的攀比,还有穿衣、交男女朋友等方面的攀比。总之,有比较的东西或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大学生之间的攀比对象[2]。在调查的565名学生中,有52.7%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主要关注商品的档次和品牌,很多大学生不是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而是以拥有各类品牌作为炫耀的资本,且这种趋势正不断蔓延。人民网的《世界奢侈品协会官方2009―2010全球年度报告》称,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其中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目前的25岁[3]。

(三)超前消费现象较为普遍

信用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是导致当前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很多大学生对信用卡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无法抵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便产生了超前消费的现象。这种超前消费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大学生生活压力和信用的不良记录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便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和校园、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勤俭节约是中华的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学阶段是他们形成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会对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产生影响。因此,各高校应该把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纳入“两课”教学的范畴,大力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比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等教学内容时,向学生进行消费观念的教育,倡导“健康与适度”的消费观念,反对过度消费、攀比消费、透支消费,提倡有计划、有节制的消费,要“量入为出”,充分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消费状况,不增加家庭负担。同时,各高校要在“两课”教学过程中,通过讲座、报告、辩论、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传播健康的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增强大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意识和能力。

(二)增强家庭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90.2%的大学生的消费开支来源于家庭。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作为家庭来讲,一方面,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实际经济条件和消费水平,教育孩子对消费要有正确的态度,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确定自己的消费标准[4]。要在大学生的金钱供给上严格把关,多给少给不应该由孩子说了算。有些时候,正是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或是把关不严,才养成了孩子不良的消费习气;另一方面,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把握他们的消费动态,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科学的消费习惯,对不良的消费行为应予以及时纠正,引导孩子合理、适度地消费。总之,家庭在大学生消费教育方面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

(三)增强社会对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影响作用

学校置于社会之中,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社会角度出发,应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适度的消费观念。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尤其要治理高校周边的环境,极力整治那些不良的、低俗的文化娱乐场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内容、形式兼优的精神产品,以满足大学生精神消费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5]。

参考文献:

[1] 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牟艳娟.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8,(4):195.

[3] 冯莉莉,徐凌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3,(12):120.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范文6

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所产生的新事物。民办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新形象,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下产生的一种新办学模式,其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何做好民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民办高校;学生现状;理想信念教育;对策思考

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全国高校名单,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3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03所,全国成人高校共计348所,其中民办成人高校1所。可以说,民办高校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倡导新的文化模式、生活模式的社会群体之一。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歪曲,诚实守信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较之公立院校,民办高校存在的这些现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更为严重。

1 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分析

1.1 民办高校学生基础知识较弱,学习激情不够

从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的情况来看,民办高校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比普通公立本科高校要低50-80分,因此,民办高校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普遍比较薄弱,所以,他们进校后在学习上往往显得比较吃力,造成他们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因此尝尝逃课、旷课,有少数学生也因为本身的学习习惯问题在中途就干脆放弃学业。当然,多数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少数学生违反校规校纪较为突出;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少数学生学习较为被动。

1.2 民办高校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自我奉献精神

民办高校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母亲社会地位较高。因此,出生于这种家庭条件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优越感强,自恃清高,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对班级活动不热心。这就造成有的学生在利益荣誉面前争先恐后,在奉献付出面前缩头缩尾。许多孩子也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有的学生甚至将学费都花在了其他娱乐项目上,养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

1.3 民办高校学生价值取向日趋现实,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由于本身性质的不同,民办高校学费比公办学校高,而且政府规定捐资办学者在民办学校享受某种程度的“回报”。因此,这可能会造成在公众心中,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变换成了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学生的心态必定会发生变化。同时,民办高校的学生对自身学历和就业抱有很大希望,期望自己得到普通本科生一样的就业前景和待遇,但是,目前国家对民办高校等三本高校毕业生的支持政策和力度并没有特殊倾斜,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有待增强,这使得民办高校学生缺乏足够的信心,这种矛盾与困惑加剧了他们对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的疑虑,进而影响到学生理想信念的养成。

2 民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民办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在理想信念理论教育方面,办学者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手段落后,按照以往的模式内容进行讲解,无所创新,课程枯燥无味;教学方式陈旧,“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倍感无趣,只是硬性地完成作业与考试,无深入了解其思想理念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更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造成现在大多学生对思政课较为反感,上课普遍积极性不高。

2.2由于民办高校的教师聘用机制及辅导员的岗位工作特性,加上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理念,使得辅导员们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处理学生具体事务上,无暇顾及理想信念教育。

2.3 新形势下,中国的大环境势必对民办高校学生产生影响,学生理念信念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而飞速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势必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总体上是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但是社会生活的多变和复杂,学生所处环境存在着一些诱惑、犯罪、暴力等负面能量,使得许多学生不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甚至是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3 民办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要创新理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一些实用性、实践性的课题研究,并把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搭建师生桥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同时,民办高校应顺应时代潮流,着手打造一支既懂计算机网络技术,又善于利用网络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师队伍,及时掌握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占领网络空间的主动权和大体主流,有针对性地疏导和化解学生不同方面的迷茫和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其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是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队伍的建设。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的特殊性,对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学问和内涵修养,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学校自身也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不断优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结构,调整思政队伍的男女比例、年龄比例、学历比例等等,通过一些辅导员岗前培训、学习进修、学习沙龙等形式,培养和提高这支队伍的工作能力。

总之,民办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必须结合自己学生的各方面特点来进行,只有这样民办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才能得到良好的积极效果和形成持续发展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江莉.《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教育方式方法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院《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社 2009.04.24

[2]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 汪金兰、彭幽兰《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