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的预防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暴力的预防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暴力的预防措施

网络暴力的预防措施范文1

>> 工业遗产产生原因及特点分析 网络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控制 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浅析网络英语新词的构成及产生原因 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及流行的文化原因 浅析当代中职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及产生原因 我国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中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应对方法 浅析幼儿攻击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行为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北方高校公共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干预对策 消费者非伦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对策 浅谈儿童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分析听障儿童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干预策略 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 农村高中生暴力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干预对策 小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油库职工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⑤钟瑛、刘海贵,《网络身份的意义探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⑥薛可、余明阳编:《人际传播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⑦Patricia Wallace著,谢影、苟建新译:《互联网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⑧钟瑛:《网络传播伦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网络暴力的预防措施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犯罪;成因 预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067-01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犯罪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犯罪问题也得到了关注。笔者到万州区检察院了解到中职学生暴力犯罪事件的基本内容归纳为以下特点:

1案件基本情况

2010年以来,共受理审查案件2707件/3905人,其中,在校生犯罪案件38件/81人,占受案总件数的1.4%,占受案总人数的2%。在校生犯罪案件中,涉及盗窃罪占13.6%、涉及抢劫罪占24.7%、涉及故意伤害罪占24.7%、涉及聚众斗殴罪占16%、涉及寻衅滋事罪占7.4%、涉及罪占6.2%。属于未成年人作案的有27件/66人,占总件数71%。发生在校内的有9件/19人,占总数的23.7%;发生在校外的有29件/62人,占总件数的76.3%。提起公诉28件/59人,占总件数的73.7%;作出不决定10人,占总人数的12.3%;建议侦查机关撤回案件12人,占总人数的14%。

2在校生犯罪的特点

2.1犯罪动机多数是图财或逞强好胜。

在校生犯罪突发性、偶然性较大,他们作案目的和手段较为简单,初犯、临时起意犯罪的占绝大多数;其犯罪的主观恶性相对较小,罪过心理不明显,盲目性大;暴力犯罪、侵犯财产犯罪是主要类型,其中又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主要包括多发性抢劫、盗窃、寻衅滋事,侵财类犯罪人数占总数的45%。暴力犯罪案件主要因青少年逞强好胜、易冲动、易受带动。如吴某、黄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聚众斗殴一案,因琐事而产生纠纷,双方纠结数十名学生在公路上斗殴,社会影响恶劣,我院依法提起了公诉。该类案件占总数的40%。

2.2作案形式多以团伙为主。

由于学生个人能力有限,个人往往难以实施犯罪,于是他们转向同学、朋友寻找“兄弟伙”、“铁哥们”,进而形成团伙犯罪。这些团伙成员有的来自同校,有的来自同村、镇,有的是朋友的朋友,有的属于校内外勾结。如办理的李某、袁某、冯某、王某、何某、杨某等6名被告涉嫌抢劫案,6名被告来自不同学校,因沉迷玩游戏而无心向学,向家里要钱不遂,于是共谋抢劫他人财物,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2.3对犯罪的认识不清。

大多数在校生犯罪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但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严重性,不知道抢劫、故意伤害等行为是严重的刑事犯罪,认识不到犯罪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如在校生刘某、熊某抢劫案,犯罪嫌疑人仅因无钱购买零食、饮料而抢劫人民币10余元。

2.4再犯罪率较低。

由于在校学生犯罪突发性、无明确动机犯罪占大多数,多数在校生犯罪之后往往产生悔恨心理,经过家庭、学校、司法机关的系统教育后认罪态度普遍较好,具有悔罪表现,比较珍惜机会,重新犯罪较少。

3犯罪成因

3.1家庭背景问题突出。

从犯罪人的背景看,缺乏正当家庭教育的在校生犯罪所占比例较大,如特别是双亲在外的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等,其父母大都不能对孩子进行正常的管理和监护。如犯罪嫌疑人向某盗窃案,向某双亲在外打工,为不给家里增添负担,偷拿旅社财物数千元给自己庆16岁生日。

3.2自控能力差,缺乏抵御不良习气的能力。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矛盾时期,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增强,但什么是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自由观等还搞不清楚,片面性很大。主观上报把哥们义气说成主持正义,把贪图享受、摆阔气说成自己能干,有本事。

3.3社会的不良诱因。

首先是享乐主义的滋生,很多在校生把穿名牌服装,买高档手机等看成一种时髦,享乐欲望的膨胀促使自控能力欠缺的青少年追求畸形消费,特别是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面对同学间生活水平的强烈反差,心理上很受刺激,一旦自我调适不当,就不惜采取违法犯罪的行为来满足物质欲望。

3.4学校的管理、教育缺失。

一些学校在学生日常管理上、法制教育上做的力度不够,甚至有的学校根本不开展法制课程,以致于学校存在安全漏洞,学生的法律意识谈薄,给违法犯罪行为埋下隐患。如在校生谭某抢劫一案,谭某因无钱购买新款手机,便邀约朋友抢劫低年级学生,还教唆同案犯翻供,情节较为恶劣,学校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未发现。

4预防、减少在校生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4.1着力建立帮教体系。

针对在校生犯罪再犯率低的特点,应有针对的建立帮教体系,要多方位、多层面地开展社会帮教工作。对于能不收监执行的,坚决不收监,对于决定不、判处缓刑、免刑的,要坚持与所在学校联系、磋商,由相关部门出面协调,争取让学生继续学习。同时,及时建立以司法机关为主、学校、监护人为成员的帮教小组,建立帮教联系制度和帮教网络,定期让他们向小组汇报思想工作状况,促进其思想转变。

4.2构建预防网络。

要加强对开展校园治安调研工作,分析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在校学生犯罪及侵害中小学生权益案件的治理和预防建议,在全社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少年的毒害。严厉打击教唆、胁迫、引诱青少年犯罪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屡教不改、扰乱、破坏校园教学环境、危害学生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犯罪人员加大惩处力度,未达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送工读学校,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责的从严处理。

4.3优化社会环境。

联系公安、文化、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严格管理各种毒害青少年的文化市场,特别是校园周边违规设立的网吧、娱乐会所、电子游艺室等娱乐场所。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及学校周边环境,消除不良影响,使在校生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网络暴力的预防措施范文3

关键词: ARP;网络;攻击;原理;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8-4188-02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办公网络和学校的校园网络中,经常会由于ARPP攻击而造成大面积的电脑无法上网甚至网络瘫痪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还有可能会影响到个人信息的安全。现通过分析ARP协议及攻击的原理,提出防范ARP网络攻击的对策。

1 ARP协议及工作原理

ARP协议也就是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底层协议,对应于OSI七层体系结构之中的数据链路层,在局域网中,该协议的作用是将IP地址转换为与之对应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在网络中尤其是局域网中,ARP协议对网络的安全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

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数据是“帧”,帧里面包含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在以太网中,如果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就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为了获得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就要通过使用地址解析协议。地址解析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主机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网络中数据通信的正常进行。

2 ARP攻击的原理分析

ARP实现欺骗攻击的主要手段是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从而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得网络变得拥堵不堪。攻击者通过不断的发送伪造的ARP响应包,就能够修改目标主机ARP缓存中的IP-MAC表,造成网络的中断或者是中间人攻击。

每台主机中都有一个用于记录IP地址和MAC地址对应关系的ARP缓存表,在局域网中,数据的传输主要是利用MAC地址实现。假设当前有主机 A 192.168.1.2,B 192.168.1.3,C 192.168.1.4和网关 G 192.168.1.1;在同一局域网内,主机A和B通过网关G相互通信,就好比A和B两个人写信,由邮递员G送信,C永远都不会知道A和B之间说了些什么话。但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安全,在ARP缓存表机制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当请求主机收到ARP应答包后,不会去验证自己是否向对方主机发送过ARP请求包,就直接把这个返回包中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对应关系保存进ARP缓存表中,如果原有相同IP对应关系,原有的则会被替换。这样C就有了偷听A和B的谈话的可能。

一旦局域网中某台主机遭受ARP欺骗攻击并执行木马程序后,会欺骗局域网内所有主机和路由器,让所有上网的流量必须经过病毒主机。原本可能通过路由器上网的主机,现成也必须经由病毒主机才能上网,在这个切换过程中,会断网一次。

切换到经病毒主机上网之后,如果用户已经登陆了服务器,那么病毒主机就会经常伪造断线的假像,那么用户就得重新登录服务器,这样病毒主机就可以盗号了。

由于ARP欺骗的木马程序发作的时候会发出大量的数据包导致局域网通讯拥塞以及其自身处理能力的限制,用户会感觉上网速度越来越慢。当ARP欺骗的木马程序停止运行时,用户会恢复从路由器上网,切换过程中用户会再断网一次。

3 ARP攻击的危害

ARP的攻击问题的影响很大,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3.1影响局域网正常运行

局域网内一旦有ARP欺骗攻击的存在,可能会欺骗局域网内所有主机和网关,导致用户不能上网,或者所有上网的流量都必须经过攻击者控制的主机。其他用户本来是直接通过网关上网的,现在要由攻击者控制的主机上网,由于被控主机的性能影响,这种转发并不会非常流畅,因此就会导致用户上网的速度变慢或者时断时续甚至频繁断线。另外ARP欺骗需要不停地发送ARP应答包,会造成网络拥塞甚至大面积断网情况的发生。

3.2 攻击手段变化多样,破坏力强

ARP 作为可信任协议,在设计上是有一定缺陷的,黑客可以最大化的利用ARP协议缺陷进行欺骗攻击,将它与其他攻击方法组合运用于多种攻击,如:侦听、拒绝服务、挂载病毒等,使得网络内大面积账号丢失和数据失密等等,以窃取用户机密信息、传播病毒、破坏路由、暴力广告等攻击目。

3.3 攻击范围广,攻击快速隐蔽

由于ARP欺骗攻击不需要攻占具体主机,在不获得目标主机的权限的条件下,只要在局域网的中任意一点安放一台“肉机”,不需要改动任何目标主机的配置,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够造成约300台规模的电脑掉线。在攻击完成后,立即停止攻击并更正ARP信息。如果网内没有日志功能,再去通过ARP命令观察,已经很难发现攻击痕迹。

4 ARP攻击的防范措施

对于ARP攻击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积极预防,同时要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单个主机要安装防病毒软件并且及时将病毒库升级到最新版本、及时下载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关闭一些不使用的服务、使用个人防火墙等。另外,不要接收、打开或运行陌生可疑文件,不访问有安全隐患的不良网站。除了这些防范一般性病毒和攻击的措施之外,针对ARP攻击,还需要考虑以下措施。

4.1 静态绑定ARP

静态绑定是指通过使用ARP命令,将IP和MAC的静态绑定,其具体操作步骤是:1)打开Windows附件中自带的“命令提示符窗口”; 2)在命令窗口中输入命令:ipconfig/all,获得本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等详细信息;3)继续输入命令arp -d ,将ARP缓存表中的内容清空;4)输入命令arp -s 192.168.1.1 00-21-00-10-22-aa,向ARP缓存表中添加一下静态网关的MAC地址;5)输入命令arp –a,如果执行结果显示为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192.168.1.1 00-21-00-10-22-aa static,则表明绑定成功了。实际操作时,可将上述IP地址和MAC地址更改为实际的IP地址和MAC地址即可。

静态绑定后,可以通过ipconfig interface arp完全禁止ARP,这样网卡不会发送ARP和接受ARP包。另外,还可以将上述命令编辑保存为批处理文件,加入开机启动项中。

4.2 双向绑定法

双向绑定是在路由器和终端上都进行IP-MAC绑定的措施,它可以对ARP欺骗的两边,伪造网关和截获数据,都具有约束的作用。这是从ARP欺骗原理上进行的防范措施,也是最普遍应用的办法。它对付最普通的ARP欺骗是有效的。但是在终端上进行的静态绑定,很容易被升级的ARP攻击所捣毁,病毒的一个ARP–d命令,就可以使静态绑定完全失效。另外,在路由器上做IP-MAC表的绑定工作,也是一项比较繁琐的维护工作。换个网卡或更换IP,都需要重新配置路由。所以,双向绑定只能是防范ARP攻击的基本措施,但管理麻烦,防范效果有限。

4.3 路由器绑定法

这种方法就是使用具有ARP防护功能的路由器,其原理是定期发送自己正确的ARP信息,以维持网络稳定运行。另外还可以在路由器中绑定主机 IP/MAC 地址,启用路由器自带的防止 ARP 欺骗攻击功能和在 WEB 配置界面中启用 ARP 绑定的功能,以在确认路由器动态 ARP 表完整无误,或人工添加局域网所有主机 IP/MAC 地址后,进行绑定和保存为静态表。

除上述方法之外,安装ARP个人防火墙软件,以及定期检查和轮询ARP缓存,检查ARP响应的真实性也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

5 结束语

网络安全问题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了,病毒和网络攻击几乎无处不在,该文通过对ARP攻击的原理及危害入手,提出了预防措施,但只靠技术手段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才能尽可能的保证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 甘刚.网络攻击与防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陈芬,张永志,沈吉锋.ARP病毒攻击浅析[J].电脑学习.2010,4.

网络暴力的预防措施范文4

 

一、校园凌辱行为预防与职责

 

“Bullying”通常译为“欺凌”“欺负”,台湾地区译为“霸凌”。校园凌辱行为是指发生在校园这一特定物理空间内的暴力侮辱行为。根据美国国家欺凌预防中心的定义,欺凌除了包括显而易见的身体伤害外,还包括隐藏的心理创伤及影响。一般来说,欺凌行为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欺凌是对他人的身体或情感进行伤害、侮辱的行为;(2)那些被欺凌的人难以阻止针对他们的欺凌行为,并努力保护自己;(3)存在一个真实的或者所感知到的“实力不均衡”,该“实力不均衡”是指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在身体方面、社会关系方面或情感方面有更多的“实力”。

 

对于校园凌辱行为的预防,中美两国法律规定之主要差异体现在我国法律规定之实操性不强,甚至有些规定因缺乏具体操作程式而成为“僵尸条款”,而美国法律规定较为务实,权利义务较为明确,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应遵循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司法保护四位一体的保护体系,其中第25条强调对于有那些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与其家长配合管教,对管教无效或无力管教的学生应将其送往专门学校予以矫治。然因管教无效与无力管教标准缺失而使行为偏差少年于父母过度溺爱与学校之无能为力间一步一步走向犯罪深渊。对于校园暴力的预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指出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将法制教育纳入正常教育体系尤其是针对常见多发犯罪的预防教育。未成年人所在学校或监护人发现其组织、参与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这种报告义务还体现在当未成年人对针对自己或者发现其他未成年人实施的不良行为时,其亦可通过自己或者学校、父母等人或组织向有关机关报告。就报告义务而言,美国法律规定了强制报告义务,并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而我国的报告义务带有号召属性,具体责任的承担未明确,因欠缺法律强制性而收效甚微。

 

美国法律在详述校园凌辱行为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强调具体责任的分配与承担且更具专业化。如特拉华州法律规定,校园志愿者与学院雇员在预防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上应尽义务,包括发现可能存在的身体、心理伤害,敌对、威胁的教育与校园环境等。加州法律规定,公立中小学应当制定校园安全与暴力预防策略计划,这一计划由教育部门负责人负责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负责人还应听取州总检察长的意见并制定评估标准与指导方针。该州法律还明确指出要加强对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人群进行专业化指导、培训,这一人群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工作者、医生、辅导员。

 

二、中美凌辱行为刑法规制之差异

 

当社会大众从道德角度谴责发生在大洋彼岸的留学生凌辱同胞这一恶性案件时,涉案人员或面临终身监禁的刑罚也让大众诧惊,中美校园凌辱行为刑法规制之差异有了解之必要。

 

(一)实体差异

 

实体差异集中体现在定罪与量刑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以何种罪名评价涉罪人之罪行,后者是指在所涉罪名成立的前提下如何选择刑罚措施。从定罪角度审视中美凌辱行为之刑法规制应以或判刑名为逻辑起点。按照美国刑法规定,此类行为可以殴打、折磨、绑架等罪名定罪处罚。如加州法律规定,绑架罪是指在违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强制、灌输恐惧、挟持、扣押等方式将一个人带至另一个国家、州、县或者本县的其他地方,通常涉罪人会被判处三年、五年、八年的监禁(州监狱),当在绑架过程中造成被绑架人死亡、人身伤害或者置被绑架人于死亡危险之中时,其可能会面临终身监禁的刑罚。本案中洛杉矶检方指控被告人绑架、折磨等罪名及被告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的刑罚正是基于此。

 

然而此类校园凌辱行为在我国的刑法规制并非美国那么严厉,其行为评价或可遵循以下路径予以规制:(1)侮辱罪,根据《刑法》之246条规定,以暴力方式侮辱他人人格,情节严重的便可构成侮辱罪。本案中翟某等人的殴打、剃发及侮辱行为符合侮辱罪的客观行为标准。(2)寻衅滋事罪,《刑法》之293条详述了包括随意殴打、辱骂他人等行为在内的寻衅滋事罪行为模式,可见翟某等人的行为符合寻衅滋事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以上罪名的讨论均以犯罪人年满16周岁为前提条件,本案中的当事人年龄介于14-18周岁之间,若按照我国刑法规定,部分未成年人可能会因年龄原因而免于刑罚处罚。

 

探寻量刑方面差异宜以量刑结果与量刑模式为切入点。我国的量刑结果由主刑与附加刑组成,注重以罚代教的方式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而美国的量刑结果包括死刑、监禁以及社区制裁,强调对涉罪未成年人的行为矫治。在美国,保护观察、训练营地、家庭监禁等措施被广泛使用,其强调未成年人应在其熟悉的社会环境中成长,本案的其中一名被告就被判处训练营地的处罚。此外,在罪数形态处理方面,作为英美法系代表的美国采用不同于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的吸收犯、牵连犯等罪数形态模式,而不论罪数形态怎样,均分别定罪量刑。宣告刑也并未采用限制加重等并罚原则,而仅是简单相加。在量刑模式方面,我国实行定罪与量刑相统一的刑事案件司法量刑模式,而美国将定罪与量刑作为两个相独立的基本程序,在定罪程序完成后启动量刑程序,并遵循《美国联邦规范指南》对罪犯予以量刑。

 

(二)程序差异

 

中美在此类案件的刑事处理程序中存在一定的程序差异,该差异主要体现在庭审设置、刑罚理念与辩诉交易上。

 

从庭审设置看,我国少年法庭属于人民法院的一个审判业务部门,负责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而美国的少年审判司法组织可分为有独立建制的少年法院、家事法院与依托地方普通法院以少年法则审理案件的审判组织。从刑罚理念看,我国《刑事诉讼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均强调少年法庭应遵循教育、感化的基本方针给予涉罪未成年人轻缓化的刑罚处罚、以尽可能多的给予其洗心革面之机会。美国则坚持二元有护有罚少年司法政策,对那些所犯罪行极其恶劣的未成年人以类似于成年之刑事程序审理,坚持防卫之职。(张鸿巍.少年司法二元化有罚有护[N].检察日报.)作为美国刑事程序的一大特色,辩诉交易的双方是控诉方与刑事被告方,而非受害人与刑事被告人。发生在被告方与其他人的非法诉讼交易则极易触及法律底线而构成伪证、贿赂等新的罪行。此次虐待同胞案件的审理进程就曾因被告方的父母试图贿赂证人而一度中止。在我国,因民间纠纷引起并对当事人人身民主权利造成侵害的刑事案件可以适用刑事和解。具体到此案,翟某等人可与检察官达成辩诉交易而获得从轻处罚的机会。若在国内,翟某等人虽无法通过辩诉交易寻得机会,但其仍可在第三人或其他组织的主持下与被害人达成自愿的民事赔偿和解协议,以获得司法机关对其从轻或者免于处罚的可能。

 

三、美国法律对中国校园凌辱行为规制的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对校园凌辱行为的认识水平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较为接近,在校园凌辱行为盛行的当下,以借鉴的眼光比较中美在校园凌辱行为上的刑法规制差异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借鉴。

 

首先,降低校园凌辱行为的认定标准。我国刑法中的侮辱罪、寻衅滋事罪等罪名无不将暴力、情节严重作为客观要件予以认定,倘若将“暴力性”作为认定校园凌辱行为的重要标签,那么很多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校园凌辱行为将逃离法网。正如上文在凌辱行为的定义与特征中提到的那样,凌辱行为还应包括言语的辱骂、情感的伤害,美国也已将言语辱骂、针对种族及肤色的歧视性威胁以及网络人身攻击等行为纳入凌辱范畴并予以打击。在校园凌辱行为零容忍的背景下,学生之间的殴打、谩骂与攻击看似简单,实则早已埋下罪恶的种子,以降低认定标准的方式打击猖獗的校园凌辱行为是必然的选择。其次,调整刑罚思维,加强刑罚力度。美国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二元有罚有护的少年司法政策,即该保护的要保护,该重判的绝不手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留学生凌辱同胞的主角或面临终身监禁的刑罚。然我国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未成年人刑事原则,对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味讲求教育与宽容,事实上这并不可取。对于那些有前科且手段残忍的校园凌辱行为的施虐者来讲,将其作为成年人刑事案件予以审理是必要与可行的。再次,设立强制报告制度。虽然报告义务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已有所体现,但多为号召性指引而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正如特拉华州法律规定的那样,校园志愿者与学院雇员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上应承担注意与报告的义务。鉴于此,我国可适时引入强制报告制度,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对校园凌辱行为有监督责任的主体以强制报告的义务,承担此类监督责任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教师、学校、家长以及医院;而接受报告的主体应当是教育行政、公检法等职能部门。最后,完善共犯理论,打击团体暴力欺凌行为。我国将共同犯罪中罪犯按照所起作用的不同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与教唆犯并据此处以不同的刑罚,而与我国共犯理论所不同的是,美国的重罪谋杀理论(felony murder rule)认为在团伙作案中,一人犯罪,其余人均按最重的刑罚予以处罚。事实上,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暴力性事件多为团伙、帮派作案,而打击集团、团伙犯罪亦是我国司法实践的重要内容。重罪谋杀理论在遏制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方面成效显著,实可为我国所借鉴。除此之外,训练营地、家庭监禁等矫正与处罚措施及辩诉交易等刑罚程序亦有借鉴之可能。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国校园凌辱行为刑法规制在表现出不足的同时也蕴藏着些许期待。校园凌辱行为在造成身体创伤的同时,也给被害人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而这些痛处可能会伴随其一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在当今追求法治和文明的时代潮流中,入乡随法远比入乡随俗更为重要。所谓西方之民主并不意味着可以恣意妄为,法律亦是保障民主的有力武器,尊重法律方可赢得人生。

网络暴力的预防措施范文5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预防

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和严重,并一度与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并称为人类社会的“公害”。自2000年以来,我国各级法院裁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研究青少年的犯罪动机,以便更好的制定预防措施,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发生,还青少年一片净土。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突发性

青少年在犯罪之前往往很少考虑后果与详细的过程,通常是跟着自己的感觉,或者只是单纯的出于某种目的,又或者是感情用事,这就造成了在犯罪的时候他们并未意识到是在犯罪。

(二)低龄化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

(三)复发性

再犯比例高、有前科,构成累犯的人员占很大比例。青少年在以此犯罪成功之后,往往会有侥幸心理,从而再次甚至多次作案。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模仿心理

青少年好奇心理,喜欢模仿,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善与恶的选择,而恶的事物往往是披着美丽外表的,而青少年由于涉世不深,辩别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容易激发起他们的神秘感,激起想尝试的愿望。一旦受到不良影视作品、网络、暴力行为或犯罪分子的唆使与诱惑,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逆反心理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多变期,渴望成长,渴望独立,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希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独立自主。当自己的意识受到学校、家庭的反对时就会发展为抗拒社会道德和法律,偏要与成人们的规定、纪律对着干。在遭到家庭、学校或社会不公正对待时,不但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反而迁怒社会,仇视比自己强的同学,仇视自己认为看不惯的人。

(三)意气心理:“为朋友赴汤蹈火,为哥们两肋插刀”的心态在少年犯罪中尤为多见。有的青少年模仿一些黑帮影片中的帮派结成团伙,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狭隘的认为所谓哥们兄弟的利益最大,完全可以不顾其他人的合法权利。

(四)报复心理:未成年时期,情绪的兴奋性高,情绪的波动性大,具有极大的冲动性,既表现为热情活泼,又易急躁,激动,好感情用事。当与他人产生矛盾认为自己吃亏时,十分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失去控制,不计后果的进行报复,最终导致违法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一)家庭预防

家长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提高自身素质,用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子女,并且身体力行,为子女起好的表率作用。父母要营造良好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在健康幸福的氛围中成长,同时也要更新教育观,与孩子成为良师益友,让孩子敢说真话、错话,使家长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便于有针对性的及时进行引导,同时也要敢于承认错误,学会向孩子道歉,使未成年人感到自己在家庭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受到大人的尊敬,心理得到满足。另外家长要有“换位思想”,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必然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后孩子也必然会懂得凡事多为他人着想。

(二)社会预防

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应该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参与的大型课题,不仅仅是家庭及学校的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青少年中受到不良的媒体内容、网络资源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我们要共内努力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以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打击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2、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3、立足社区,群防群治。

(三)学校预防

学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力度。学校作为教育的载体,在开设文化课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孩子的心理问题应该受到广泛的关注。“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是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他们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应该开设相应的心理课程,并且加大课程量。引导青少年走进心理学,深入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因不适应内外环境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调控自己,恢复内心的平衡,提高自己应对各种人生难题的能力;另外,鼓励青少年在面对烦恼时多进入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老师们谈谈自己的烦恼,及时的排忧,以免情况恶化。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开展法制教育,将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现在的青少年,普遍的对法律不够了解,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应当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普及法律知识的教育,让青少年知法懂法,不去触碰法律的底线,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四、结论

没有健康发展的青少年,国家就没有未来。对于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犯罪的增多,无疑敲响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警钟!犯罪学者、社会学家,教育家、教师、政府官员们都把青少年犯罪问题当成是头等大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相信随着工作力度的加大及其他一些社会学科在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域的渗入,青少年犯罪预防领域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张兆利. 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2]顾军. 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M].法律出版社. 2010.

网络暴力的预防措施范文6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a rich and strong country, national revival and people's happiness. To construct a peacuful and orderly harmonious campus concern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fe and property, the stability of teaching order, and the stability harmony of the university and society.

关键词: 构建;安定;和谐校园

Key words: construct;peaceful;harmonious campu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48-02

0 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同志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就是指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陕西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了《陕西省“平安校园”创建实施办法》。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关系到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稳定和谐的大事。

西安科技大学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总体上看是和谐的,但从最近发生的几起盗窃、伤人案件上看,也还存在不少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科学地分析引起事件的产生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

1 健全安全管理机制

为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要把构建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同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吸引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要以相互关爱,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激发活力增进师生间的团结和睦。

保持校园的安定有序必须健全领导管理体制,各部门协同共管,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格局。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层层担责任,人人抓落实的安全管理体系。学校各部门都要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设立负责安全的防护员,狠抓常规安全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改革和加强校园警务工作,营造服务教学,维护安定有序的第一线安全平台。要深人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服务于教学的思想,设立安全教育宣传专栏,定期向师生介绍安全防护知识、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知识、饮食安全知识等。为了落实《陕西省“平安校园”创建实施办法》,认真开展思想到位,行动措施到位、检查总结到位活动,加强教育、校舍、消防、交通、饮食、健康,周边环境的安全管理。建立学生住宿联络,请假登记考勤制度,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确保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

2 实行联合治理

学校不是脱离社会的“世外桃园”,周边环境直接影响着平安校园的构建。尤其是临潼校区地处城郊农村的结合部,临憧又是著名的旅游区,外来游客很多,更需要与当地公安街道居委会、农村党支部的通力合作、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学校应积极开展警民共建“平安校园”活动,联手治理学校周边环境。要定期举行周边安全治理座谈会,相互沟通信息,协调相互关系,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通力搞好积极预防事故的发生。

西安市公安局临潼公安分局为了创建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专门成立了治安防范办公室,对临潼校区周边环境提供了详尽的信息。学校发生的几起持刀抢劫伤人案件能及时侦破,是与临潼治安防范办公室紧密协调,通力合作联手治理的结果。所以说联合治理周边环境,是构建安定有序“平安校园”创建的有力保障。

3 加强安全教育

教育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法治观念和公德意识,自觉遵守安全法规,保护公共安全设施。掌握事故发生后自救自护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抵御暴力侵害的安全自救能力,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

比如2005年临潼校区发生持刀抢劫手机伤人案件,如果受伤者掌握一点自救自护的基本方法,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或是把事故发生的可能减小到最低限度,不至于危害人的生命。这是血的教训,应该记取。

学校还应经常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定期举办安全教育讲座,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师生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以及电器使用方面的应急处理能力。比如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件,说明食堂卫生安全检查存在漏洞,没有购入食品安全检查制度,没有设立专门负责检查食品的卫生检查员。一旦发生食品中毒,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甚至相互推卸责任。又比如学生宿舍发生的几起电器使用不当发生的触电伤人事件,说明学生违反了电器使用操作规定要求,违反了学校再三提出的严禁学生宿舍使用电炉、电热装置器材的规定。事件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学校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预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要深人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服务于教学的思想,教育广大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

4 增加安全设施的投入

安全防护设施是防止突发事件的物质保证,是预防为主的前提条件。学校应在财务、档案、饮食、银行、实验室等要害部门安装统一的闭路监视系统,成立监视控制室长年监控,完善校园110报警系统。家属宿舍安装单元楼门电子防盗门,杜绝陌生人闯入校区。

例如该校职工家属楼发生的多起破门盗窃和夜间人室盗窃案件,说明家属区的防盗设备不够完善。假如安装了单元楼门电子监控防盗门,一旦发生了破门盗窃,就会自动起动报警信号,是可以避免盗窃事故的发生。

要在楼道设立安全出口应急灯,安装远红外线报警系统。设立安全警示牌,经常检查消防设备处在待机动状态。安全警示牌可采用便于记忆的顺口溜的方式,比如出门要检查门窗、随手关门、防止被盗的提示,电器电源、常查常看、生人敲门、谨慎询问的提示,不良信息切勿轻信、网络交友、防止情诱、约会网友、慎重前往的提示,贵重物品不要外露、购物商品、防止调包的提示等。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只要全校师生团结合作,锐意进取,一定能建成安定有序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许建萍,卢洪刚.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