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区块链技术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区块链技术现状

区块链技术现状范文1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9-055-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的产生和广泛使用,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以其高效、安全和透明的优势逐渐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和热点。

随着区块链的不断发展,其也吸引了保险业的关注。在2016年7月的《机会还是威胁―区块链在保险业中的发展》报告中,麦肯锡定义区块链为“通过运用共识机制来检查事物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的分布式寄存器,其过程并不需要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记录和协调。”在国内,各家保险公司也纷纷参与到区块链的研究中,阳光保险于2016年3月推出“阳光贝”积分,同年7月推出具备区块链特性的微信保险卡单。

在区块链对保险业的影响方面,Mainelli(2015)提出,新兴的举措和创新战略对保险公司改进个人定价方案、提高盈利能力和保留客户有着重大意义。英国首席科学顾问报告(Walport,2016)中指出,预防欺诈行为仍然是当前保险行业的首要任务。Kosba A, Miller A, Shi E, et al. Hawk认为,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简化付款和索赔处理流程,可以减少欺诈性索赔的风险。Martin Stellnberger(2016)认为,保险行业当前存在的不道德的营销手段和不透明的定价模式损害了保险业的声誉,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重新塑造保险业的保险模式。王和(2016)认为,区块链中的去中心化将使得保险公司的角色从传统的风险直接吸收者和处理者转变为风险管理顾问和风险资金池的管理者。

而在区块链潜在的风险方面,Henk和Bell(2017)提出:“公司必须考虑采用区块链后带来的潜在效率增益和潜在风险。将这种网络设施到公众或半公众的网络中,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可能会造成重大障碍。”德勤(2017)调查发现,缺乏技术标准是当前尚不成熟的区块链所遇到的主要障碍。Mark Crawford(2017)则认为,监管治理问题将是保险业采用这项技术必须面对的最大障碍。对于区块链的监管,可能需要新的法律和协议,而这些则需要数年的探索才能得出。李赫(2016)认为,保险区块链面临着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和数据泄露风险,此外,区块链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实践中存在着技术风险、业务管理风险、智能合约风险和法律风险。赵岳(2016)认为,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行业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区块链,如何整合各种区块链并确定行业标准是监管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保险业各家企业对区块链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实践和研究时,保险监管方却对区块链的监管却毫无动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其必然会经历一个“创造性破坏”的阶段。在实际发展中,基于区块链所创造的比特币在发展中出现过很多意外事故,区块链自身存在很多安全风险。基于此,本文根据区块链自身的特点以及当前在保险业中的运用情况,对国内的区块链监管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中的运用现状

(一)区块链概念与工作原理

根据麦肯锡对区块链的定义,区块链是指通过运用共识机制来检查事物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的分布式寄存器,其过程并不需要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记录和协调。通俗地来说,其利用密码的方式将交易产生的数据进行编码形成新的数据块,其数据块不仅包含该交易自身,同时还会包含其他交易数据的信息。

如图1所示,交易信息Tx1,Tx2,Tx3,Tx4,Tx5,Tx6,Tx7,Tx8经过区块链中的编码,转换成默克尔树中的根1和根2,再组合形成一个区块。各个信息按照时间轴顺序编码,因而前后的区块往往是前后相继。各个区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联接而成的链条即为区块链。与传统的保险公司将数据存储在中心保险系统不同的是,区块链的信息是记录在各个系统的终端设备中,即各个节点上。

(二)保险业内区块链运用现状

自2016年后,国内各家保险企业纷纷开展对区块链的实践:中国平安于2016年4月加入区块链国际联盟组织R3,同年8月成立金融科技部门;阳光保险于2016年3月推出“阳光贝”积分,同年7月推出具备区块链特性的微信保险卡单;易安保险、慕尼黑再保险于2016年7月成立“区块链保险实验室”,共同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前景;众安保险于2016年11月成立众安科技,发起上海区块链企业发展联盟。

从上述各企业的具体实践情况来看,保险业参与区块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在保险公司内部成立区块链研究部门;第二是成立科技子公司,使其可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对区块链进行探索;第三是直接将区块链进行小范围的运用,从实践中摸索;第四种是联合其他机构一起建立一个新的区块链研究所,共同研究。

以上四?N区块链的实践情况中,目前可以观测到的保险公司对区块链技术进行运用的只有阳光保险,而其他在区块链方面的研究则是尚处于实验室之中,并未真正在现实实践中施行。与国外的比特币、莱特币等方面相比,国内在区块链方面的实践处于较为谨慎的状态。

阳光保险目前在区块链运用上主要为积分互送和保险卡单方面的设计。在积分互送中,用户可以以“发红包”的形式将积分个人积累的积分向他人转赠。而在微信保险卡单中,只需在微信端输入被保人和航班信息,就能立即获得保障,赠送者也可以随时随地在微信端发红包将航空意外险赠送给他人,免去了繁琐的操作和时间成本。从阳光保险当前的区块链应用上,可以发现:首先,区块链在保险业的运用有利于缩短保险投保、索赔和理赔的流程,减轻投保人和保险人的负担,节约时间;其次,区块链的应用有利于减少保险欺诈,缩短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平等;最后,区块链的运用在灵活保单转让上有着巨大的优势,省去了保险人繁琐的确认流程。

从各家保险公司的研究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区块链还将涉及到保险理赔、承保履约等各方面。保险公司也可引入客户的个人数据,以更低的成本设计出更个性化、更符合公众需求的保险产品。

(三)国内区块链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调查追踪难。区块链的设计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除去设计者外,别人很难介入其中对信息进行解析。监管者若想追踪交易链条并寻找相应密匙来破解,有着一定的难度。这便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定的监管空白区。

其次,风险管控难。由于区块链交易发生即清算,风险传播速度将大大快于以前。当区块链系统出现巨大风险时如何迅速做到风险隔离保护投保者是个较大的难题,这也需要监管者设计出一定的安全隔离方案。

最后,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区块链在去中心化的同时,也将投保者(交易者)的信息附带编入了其他服务器和其他交易信息区块中,倘若编码方式和密匙失窃,大量投保者信息也将随之流出,易造成个人隐私权侵害。

综合以上种种,可以发现,区块链带来保险业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何把控风险,如何监控风险,是监管机构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关于区块链的监管建议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目前国内对于区块链的相关法律法规尚存空白,对于区块链的概念、区块链使用者的资质等方面缺少规定和限制。因此,国内需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平台的提供者、平台的使用者和平台本身实施监管。此外,还应出台区块链的行业标准,争取在各家公司各类型区块链泛滥之前确定其基本的行业标准,从而为后期的整合提供基础。法律中还应要求保险公司运用区块链之前将区块链的编码方式和密匙在监管机构内部进行备份,从而避免后期追踪时的不利。

(二)采用包容性监管的沙盒机制

沙盒机制是指将其比作是在一个非人工干预环境下让业务创新发展壮大,待初具规模以后再逐步介入监管的一种过渡性机制。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环境予以成长。其成长过程中定然会出现一定的错误,通过“沙盒机制”,既可以筛选出条件成熟的区块链业务,也可以帮助监管者更好地建立区块链监管制度,实现监管与保险业务的共同创新。

(三)控制好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节奏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会最终抹去中心的存在。从保险业来说,区块链使得每个人成为全区块的一个节点,而系统对于其个人信息的记录亦会帮助了解其个人的风险状况、确认其保费的定价。在这过程中,保险公司的保费定价功能会慢慢退化,其资产管理功能会慢慢占据一个重要地位。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有个渐进过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保险机构与区块链平台的差别与界限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化。但作为监管者而言,需要控制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节奏,使其始终能够控制对整个系统的监管,而不会因为行业技术领先于监管技术而导致监管能力不足。

区块链技术现状范文2

关键词:“区块链+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举措

一、引言

近年来,区块链基于去中心化的特点,采用加密技术、共识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技术,成为协助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会计必将给我国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带来巨大的变化,并且会对新背景下的会计人才有新的要求。因此,本文从区块链的本质出发,对其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探索其对我国会计人才发展方向的影响。

二、区块链概述

(一)区块链的含义

区块链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08年11月中本聪阐述的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比特币系统的构架理念。2009年1月,自从出现了第一个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典型案例———比特币,比特币的底层核心技术———区块链,开始被人们了解。区块链是一种按交易达成的时间顺序,将交易数据存储到相应的区块中,利用密码学原理记录交易情况,并通过哈希索引将各个区块相连接组成一个主链的链式数据结构。其中的密码学技术维护其中数据记录的完整性,使得被保存的信息无法被篡改。区块链具有三大特征:第一,公开透明。在区块链系统中,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保密外,每一笔交易信息都对所有节点可见。第二,去中心化。整个网络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是管理系统,每个节点信息独立交互使得系统有序运行,无需信息中介即可实现。第三,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技术,使得数字签名得以实现,保证了数据的不可抵赖和不可伪造。第四,信息不可篡改。区块链的特地机制保证信息无法篡改。

(二)区块链的系统架构

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1所示。值得说明的是,应用层封装了各种应用场景,目前区块链技术已逐步应用于金融、政务、能源等多领域。会计领域也试图探索区块链驱动传统会计发展,在会计的应用探索包括应用于会计记账、税务、审计、仓储库存等多方面。

(三)分布式账本

分布式账本是多方可以共同参与记账的一个数据库。区块链实质上是一个分布式账本系统,当分布式账本系统进行交易时,没有中心的存在,每一个节点都是中心,且该系统有一个公共的总账本。每一个节点权力平等都可以拥有这个总账本,每一个节点都可以维护这个总账本,任何节点都可以以交易者身份使用它。假如甲和乙进行交易,甲可以直接把交易信息发送给乙,其他所有节点一起验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分布式账本系统,拥有时间戳机制,时间戳和数字签名,可以保证交易数据不会被随意篡改。并且,这种分布式账本不仅可以保障交易的重要信息不泄露。

(四)去中心化

中心化即在系统中有中心的管理设备,对其他节点有控制作用,各节点的权力不平等。中心化的组织结构是由一点向多个方向分散的形成的结构。与中心化系统相对的是去中心化系统。在区块链系统中,每个节点权力平等,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自由选择相互独立交互。不需要中心化的管理配备。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相比有很多优点:第一,交易更加安全性。去中心化的交易方法便捷且简单,无第三方介入,不需要因第三方泄露而引发的风险。第二,节约资源。因为去中心化处理方式比传统处理方式更加简单与便捷,因此在大量数据进行时,去中心化的方式会更节约资源。第三,自主高效。在去中心化区块链中,无第三方介入各节点之间直接进行交易,使得交易更加高效率。

(五)智能合约

传统的交易,为了保证交易可信赖,交易双方或者多方签订一个合约,使交易有序正常的进行。但是,在区块链中引入了智能合约后,将传统线下签订的合约以一定的方式固定下来,这种方式也就是程序的方式,通过一段固定的代码,使交易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因此,智能合约实现了在没有第三方机构下的可信交易。智能合约程序不是一个可以自行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它由外部信息推动执行,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服务程序,能够在状态上执行。在交易中,区块链只看交易完成与否,而并不在意付款方是否支付了钱、收款方是否收到了钱,这样就会出现系统漏洞,智能合约恰好能够弥补此漏洞。为了理解智能合约在交易中扮演的角色,以转账交易为例:A转账一笔钱给B,智能合约保证A支付价款,B收到价款。//简单的转账智能合约Contract{functiontransfer(addressto,intamount){addressfrom=msg.sender;from.eth=from.eth-amount;//A支付金额to.eth=to.eth+amount;//B收到金额}}

三、区块链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一)记账方式改变

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是以集中式记账方式为主,在区块链技术引进之后,记账方式将会发生改变,从传统集中式记账方式转变为分布式记账方式。从传统集中式记账方式转变为分布式记账方式,得益于分布式记账方式的几大优势:1.区块链系统下通过分布式记账方式形成的账本只有一个,也就是总账。所有节点的权力完全相等,可以共同维护和运行这份账本,对于这个公共账本的交易信息需要经过广播机制的核对才能记录,在这情况下的各节点拥有的会计信息相同。因此,能够保证了交易信息无法被篡改,一定程度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2.在分布式记账系统中,每个节点权限平等,无需分级授权,各节点拥有同一份账本,所以即使某一个节点因为故障导致的账簿的信息丢失,也不用担心交易信息无法恢复,提升了系统的容错力。3.在传统的集中式记账方式中,企业会计人员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需要人为的按相应的基础进行确认、记录和存储,再将交易信息进行排序。区块链技术因为拥有时间戳机制,加之分布式记账方式,能够使每一笔的交易信息可以追溯,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二)数据结构完善

在传统的ERP授信系统中,需要中心领导者根据职位授权才能完成会计记账,所以信息冗杂集中。但是,在区块链系统中,时间戳可以记录每一笔交易的时间,并且对区块链中每一区块的交易信息按时间的顺序记录,使得区块链上记录的数据相比传统的记录更加清晰、更具有优越性。区块链系统中,特定的算法可以保障信息真实,使会计信息可以追溯。并且,区块链系统中只有通过加密验证才能进行各项查询、记录操作,能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中,每一个节点都拥有完全一样的权力,除了一些节点交易各方持有的私有信息可以保密外,交易的其他所有信息都是对外开放的,并且无论哪个节点的信息都可以被查询。所有,在区块链系统中,整个系统的交易信息可以实现高度透明,数据使用者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得到。

(三)会计事务所的商业模式改变

审计完成一个项目,是一个复杂且高强度的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项目负责人根据专业能力不同,分配不一样的工作。在目前的技术下,审计人员还需要从事最基础的工作,去现场核对最基本的信息,比如核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存货存量是否与账本记录的相同。然而,在区块链技术下,因为区块链拥有时间戳机制,可以保证交易信息不被随意篡改。因此能够消除取证、跟踪等方面的痛点和难点,减少获取审计证据时花费的时间,进而提高审计效率。在区块链技术下,所有的交易都可以集中的记录储存在区块链中,由于区块链系统中每个节点都有相同的权限,所以内外部信息使用者都可以随时跟踪这些信息区块链获得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并以此来监督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因为去中心化的独特优势,可以使公司管理层与除管理层之外的其他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降低信任成本,公司不再需要花费高成本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来审核内部账务信息或增强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目前,人工智能、云会计在不断发展,对会计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一些低级的审计劳动力,简单的工作,机器人将可以自动完成,并且其效率远远高于人类。区块链的进一步的应用,加速了低端审计劳动力被取代,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低端的审计人工。不仅如此,企业还可以实现自动化税务合规申报这些变化将使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盈利模式变得难以维续,事务所并将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四、区块链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一)作业成本管理更加高效

作业成本管理是指对企业的作业和作业成本,通过构建许多的作业中心,来对企业的各个产品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以达到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目的。在区块链会计系统中,每个作业中心都由原始的职业中心转变成了作业区块,在作业区块上,会计人员可以清晰全面地反映企业成本业务的全过程。在区块链系统中,每一个区块向下一区块转移的过程就是作业转移的过程。由于技术的改进,使得企业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产品成本在各步骤如何形成,分析产品成本发生的原因,分析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可以控制可以减少的成本。在区块链技术下,直观的数据流动,能够帮助企业对想要分析的相关数据进行追溯和定位。会计人员利用完整的成本信息,通过对成本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会计人员找到企业的决策漏洞,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纵向价值链优化

价值链分为横向和纵向价值链。以企业而言,横向价值链是指与之相同的各个企业;纵向价值链是指供应商、企业和客户,通过一系列交易活动将他们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种链条关系。在区块链技术下,纵向价值链中的各个参与人员都是区块链系统上的一个节点,各节点都可以输入与业务相关的交易记录,而且各区域的节点都能够独立存储交易信息。在区块链节点上,不仅包括交易金额、商业折扣或现金折扣、销售退回政策等有关交易信息的财务信息,还包括交易时间、与各供应商协商的时间、与客户交易的时间等非财务信息。由于在区块链系统中数据结构完善,交易信息为清晰的链式数据,且区块链中的时间戳功能保证了以时间顺序录入交易信息,每一个与交易相关的信息都可以公开透明可获取,这为能够获取更精确、更完整的资产计量、成本分摊等基础会计信息提供途径。除此之外,全部的数据对各节点开放,企业可以借鉴以往的客户供应商信息,通过协调上游供货商与下游销售渠道的关系来优化价值链的流程。据此在相关上下游企业中进行价值链的重新选择,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

五、区块链技术下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与培养举措

(一)区块链技术下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1.需要具备更深入的管理会计思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是,管理会计侧重对内的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为目的,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较多。而财务会计是对过去交易事项的反映和监督,强调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较少。在区块链技术背景下,会计人员的职能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对会计信息的核算,并且随着大数据、云会计、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简单的会计操作必然会被逐渐的取代,社会需要的是更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从现在起,会计人员就该更加积极主动的加深自己的管理会计的思维,积极了解企业发展的现状和行业发展的现状,通过对比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向企业管理者反映,积极为企业的发展献言献策。2.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数据库处理能力目前,我国的会计人才,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但是懂得计算机相关知识的会计人才较少。而在这个背景下,要理解区块链的一些技术和机制,需要会计人员懂得计算机的知识。并且,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必定与计算机不断的打交道,如何在区块链技术下的顺利的完成会计的日常操作,对计算机和区块链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维护,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做到这些,需要会计人员掌握较高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另外,针对企业具体的管理问题构建数据分析模型,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需要一定的数据库处理能力。

(二)区块链技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举措

社会的大背景在改变,在区块链背景下,给会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会计人才有新的要求。因此,高校也应该适应时代要求,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备新素质的会计人才。区块链技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举措,主要是提升学生多元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公共基础课中增加数学建模、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跨学科的基础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各种数据结构的组成以及计算机上的软件如何被开发和有效运行。2.在专业课程中,高校增加公司管理方面的选修课,如《公司战略》《企业兼并重组》《财务报表分析》等,打开学生的视野、树立企业及行业全局观,培养先进的管理思维。3.高校在公共课中,专门开设区块链、网络安全、计算机的运行和维护等有关信息技术的理论课程和重要的实践课程,真正帮助学生懂得区块链的系统架构和运行机制,懂得区块链技术下的日常操作,让学生明白区块链后期运营维护的原理,使学生具备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4.加入SPSS、excel、SQLSever等数据分析课程,使学生能够初步或者熟练的运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辅助管理层决策的操作,真正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5.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终生学习”的观念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传授“终生学习”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实践是提升自身专业性的好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经常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会计实践。6.最重要的是,面对信息技术的环境,充满诱惑,高校要特别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让学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丢失基本的职业道德。

六、结语和未来展望

区块链技术与会计的不断深入结合,势必会引导着会计行业发生巨大的变化,新时代会计人才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我国会计人员应该提高专业素质,并且着重培养更深入的管理会计思维和提高自身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数据库处理能力。同时,高校也应以提升学生多元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为目的,提高在区块链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虽然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区块链技术要完全应用于会计并给会计行业带来益处,还有一些局限性需要克服。人们观念的束缚、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区块链的技术瓶颈、区块链系统的稳定性、区块链如何可以大量稽核数据、如何统一各部门数据接口,都将阻碍区块链的发展。因此,区块链技术要真正应用于会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钟玮,贾英姿.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展望[J].会计之友,2016(17):122-125.

[2]贺慧.“区块链+会计”的前世、今生与未来[J].会计之友,2019(18):155-159.

[3]唐萌萌.浅析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下的会计发展现状[J].山西农经,2019(09):142.

区块链技术现状范文3

一、区块链基本情况介绍

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核心支持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变成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通俗的说,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分布式账本(账簿系统)。每个区块作为一个独立的账簿,包含着所有交易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交易记录被添加到每个区块,一旦书写很难修改或者移除。

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去中心化。整个网络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者管理机构,任意节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且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均会不影响系统其他节点的运作。二是去信任。参与整个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是无需互相信任的,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公开透明,所有数据内容也公开,因此在系统指定的规则和时间范围内,节点之间不能也无法欺骗其它节点。三是信息不易篡改。除非能够同时控制整个系统中超过51%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也无法影响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内容。

二、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前景

尽管金融科技与保险行业的创新融合不及银行、证券等行业,但由于区块链与保险存在基因上的相似性互助和信任,因而可能成为应用场景中较早实现突破的行业之一。例如咨询公司麦肯锡2016 年7月了一份报告表明,当前境外有20 家区块链初创公司都在关注保险市场,还有不少保险公司也已投入大量资源研究区块链与传统保险业务融合。区块链将深刻影响保险业态和商业模式,成为未来保险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支撑保险业服务模式的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区块链技术通过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来表达协作规则,实现更有弹性、更加高效的协作方式。智能合约无需投保人申请理赔,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理赔,只要触发理赔条件,保单自动理赔,支付理赔金额。由此,通过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化关联和执行相关业务流程,不仅可以大大缩短理赔流程,还降低了人工操作成本。实践中,该技术应用于航空延误险、车险。未来通过关联灾害气象数据及对应的损失金额,其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应用亦有广阔前景。

(二)区块链技术可以加快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推进保险业供给侧改革

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共识机制重构信任以建立新型协作机制的特点,可以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定价能力和水平,通过对相关物品、数据的追溯回溯,实现对医疗、审计、公证、物流等信用缺失领域险种的开发和创新。以健康险为例,未来区块链解决健康数据的信任和安全问题后,既可以有效降低健康险发展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可以降低信息成本、管理成本等,促进保险公司健康险的发展,满足社会利用保险手段抵御健康风险的普遍需求。又如,围绕区块链数据的不可篡改的特点,保险公司可更好地融合积分奖励进行风险定价,加快产品创新。

(三)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提升行业信息安全,促进保险行业规范发展

保险经营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其基础为信息(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因此信息安全是保险行业的立身之本。针对区块链技术信息不易篡改和安全性高等技术特点,部分保险公司正在研究将保单信息、客户信息及理赔信息放到区块链进行存储,避免意外事故对数据安全的冲击。同时,区块链技术重构社会信任形成机制,将有效缩短承保和索赔周期,降低行业交易成本,还有助于保险公司防范欺诈和杜绝道德风险。

三、区块链应用于保险行业的相关建议

客观来讲,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保险行业的落地,还需要经历技术发展和业务模式迭代融合创新的过程。

(一)辩证看待区块链发展现状,积极融入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浪潮

一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中心化组织的消亡。从金融行业发展角度看,基于消费者保护以及公平对待各方利益的原则,中心化部门提供标准规范和规则支持必不可缺。

二是业内既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顺势而为,又应避免追时髦跟风,落入概念的炒作和造词的窠臼。从保险行业发展来看,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落地,初期必然涉及大量的投入,应尽量减小对现有行业基础设施和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妥善处理好短期盈利和长期转型升级的关系。

三是行业机构应积极融入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浪潮。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大规模应用,需要经历试错、标准化和迭代融合的过程。而标准的制定过程,除了需要一定时间,往往还存在竞争。

目前境内外已组建多个联盟,通过让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其平台搭建区块链,实现标准化,进而确立标准。四是区块链在保险行业落地应更加注重与保险需求、应用场景、互动模式的结合,如再保险、相互保险、保险征信等领域,强化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程度,实现单个应用场景的突破比多个场景的浅层次实现意义更加重大。如上海保险交易所联合9 家保险公司成功通过联盟链技术验证,扎实迈出了借力金融科技加速我国保险市场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二)区块链技术还需突破诸多技术瓶颈,提升拓展性、安全性和体系性

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技术尚不成熟,如近期发生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最大众筹项目(1.5 亿元左右)被攻击事件。因此,区块链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技术上还需突破以下几项瓶颈:一是网络拓展性有待加强,吞吐量和存储带宽的矛盾较为突出,一些应用程序上,区块链还无法承载数百万用户的使用。二是安全性仍需提高。区块链的数据安全性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而非对称加密还面临量子计算技术破译的挑战。这大大威胁到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可信任性,采用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基础架构的安全性也因此受到威胁。三是行业标准和体系尚在摸索。区块链技术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使用多种多样且通常不兼容的技术。为了实现区块链的相互之间的可操作性,需要金融产业参与者的沟通与协调,避免不兼容的账本技术体系相孤立。

区块链技术现状范文4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食品安全审计;信息化;框架构建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依旧存在比较突出的隐患,食品安全风险的识别与防控具有复杂性、差异性等特点,食品安全治理仍存在比较大的难度。作为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审计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在信息化技术水平、流程体系以及数据完备性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在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独立性、安全性与匿名性等特点,利用其智能合约、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可有效保障审计数据的质量与可追溯[1],同时还有助于风险的及时捕捉、人力资源的节省以及审计效果的提升等。因此,分析探讨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食品工业来说,审计与食品质量标准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中起到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评估管理系统,获得某些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的认证,评估场所和产品的条件,确认法律合规性等等[2]。审计应用于食品安全治理,最早是在西方国家产生的,由此也逐渐衍生出一项新领域的审计———食品安全审计。国内学者将食品安全审计界定为:“一套集成本审核分析、质量管理机制考察和企业产品质量状况核算评价为一体的科学方法”[3]。该领域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大致开始于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并且集中在乳品行业,食品安全审计的具体实施也基本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主持进行,且审计对象主要聚焦在大型企业[4]。目前,就我国已有的食品安全审计案例来看,还存在中小型企业审计不够到位、审计依据标准不够明确、审计数据不够安全可靠以及在专业审计人才与方法上存在欠缺等问题。因此,亟需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和应用。近几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展了其在许多领域和场景应用的研究。区块链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相关的研究如: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实施审计框架[5-6]、区块链技术在企业联网审计中的应用[7-8]、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审计中的应用[9-11]以及区块链审计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等等[12-13]。在具体的审计模式探索中,毕秀玲等[14]提出要大力推进“审计智能+”的建设,在5G、区块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提高审计信息化的水平。传统审计过程中所面临成本、效率、质量、安全性等问题恰恰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有效解决[15]。房巧玲等[16]便提出了基于双链架构的混合审计模式,即智能审计程序与人工审计程序相结合的模式。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还尚未见有关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研究。基于此,文章首先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工作原理与优势点,分三个层次构建起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逻辑框架。其次结合传统审计工作,通过技术代入,进一步阐述区块链技术下的食品安全审计工作的大致流程。最后,充分考虑当前区块链技术在运用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以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1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的应用逻辑

1.1区块链的工作原理

区块链是在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思想形成的网状结构,在这个网状结构中,信息存储上链主要有以下流程:当某个节点有新的数据信息录入,该节点将会把信息网络中的其他节点进行广播,其他节点在接收信息以后会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进行检验,检验无误后该信息将被储存在一个区块中,经过随机Hash算法得出Hash值,该过程可以视为一种单向的加密手段,不仅可以将复杂无章的数据信息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字符代码,而且其破解的困难程度也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此时,全网将基于共识机制对该区块内数据进行审查,审查通过以后该区块将被正式存入区块链的主链中,相应的数据也将被打上时间戳标记,更新复制保存到每个节点里[17],如图1所示。

1.2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逻辑

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在各个领域加速应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审计领域,这种模式被称为区块链审计。而在区块链审计的定义上,徐超等[18]提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在审计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而狭义上则包含了区块链审计和审计区块链这两种方式,二者的审计对象不同,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区块链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基于信息系统对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进行测试,通过借助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性,对各类业务执行自动化审计和持续审计等行为[19],具体包括:对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以及可靠性进行审计;对系统设置、共识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等进行审计;对区块链技术所涉及的系统节点等安全性进行审计[20]。事实上,区块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协议层、应用层和访问层,它们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构成了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领域的运用逻辑,如图2所示。协议层(又称基础层)是基于共识机制展开运行的,通过共识机制来保障每个节点的数据是真实一致可靠的。在利用分布式数据存储、加密算法、网络编程以及时间戳等技术的基础上,对食品供应链上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各个企业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与记录,如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配比情况、添加剂的使用量情况,食品物流环节的负责方信息、车次时间以及冷链条件情况,食品交易过程中经销商情况以及流入消费者的时间地点等信息[21]。企业彼此间的信息验证以及共识算法记账使得审计需要的众多数据信息能够公开透明、不易篡改,也有助于扩大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对于应用层而言,智能合约的存在使得区块链在没有人工控制以及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能够按照网络编程出的代码进行自主运行,有助于明确执行标准,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以及数据的收集分类等重复性工作,在预先设置的程序代码中,一旦触发相应的条件和标准,将会作出各类分析行为,这样一来,审计人员通过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对食品质量安全实现实时监控、及时预测和灵活预警[22]。就访问层来看,无论是通过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端还是移动终端,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可编程性采用公钥与私钥授权的机制,能够实现数据的安全独立便捷获取。同时,时间戳技术有助于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使审计工作的的可靠性和便利性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

1.3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中应用的优势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信任机制的构建对于品牌形象的树立是十分关键的,而品牌形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甚至是行业的兴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审计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可追溯将有助于信任的构建。而区块链技术在审计中运用的优势,将有效推动信任机制的形成。首先,去中心化的优势使得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都可以分别作为一个节点,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的应用,使得众多企业在信息的记录和储存上互相监督、互相利用,具有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透明的优点。同时,每个审计项目由指定的审计组执行审计,每个审计组也相当于区块链的一个节点,若干个审计组节点组成分布式节点组织结构,相当于一个分布式账本。于是审计的范围变得更加广泛,所涉及的审计对象也更加的全面而具体,不需要非得围绕核心企业实施审计,解决了审计范围的局限性问题,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审计结果的质量。其次,交易可追溯性、数据透明性的优势使得信息在供应链上变得更加可靠、真实。在供应商的选择、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等等方面具有督促作用。例如,就已有的食品安全审计案例呈现的结果来看,存在如下问题:企业不能持续保持生产条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落实不到位、企业自身的检验能力不足、生产信息记录的不完整甚至伪造记录以及不合格品和变质食品的及时处置问题等。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追溯系统将会不断完善[23],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也会更加具有约束和威慑作用。在现实中,已有具体的应用案例,如2017年7月沃尔玛、京东、国际商业机器(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组成了区块链联盟,在产品的地产、批号、生产厂家、到期日期以及运输细节等各种详细信息的获取上,可以实现从天数到秒数的速度提升,这将极大地提升审计实施的效率。最后,可编程性则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相比于传统审计中的人工操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得审计的流程更加严谨、更加快捷。食品安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质量标准、规范等十分复杂,对于不同品类食品的特殊性质、不同添加剂的使用规定等所涉及的知识更加多样和复杂[24],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则可通过代码的编写,将有关审计标准、审计法规等进行定义,在区块链中实现数据信息的智能运行。在既定的规则和协议下,区块链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传递与存储,高安全性、高透明性使得审计效率大大提升。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Rubix平台就是通过将自动化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又能达到降低成本等作用[25]。同样,沃尔玛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供应链管理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理想成效[26]。

2区块链技术下食品安全审计的流程

区块链技术下的食品安全审计流程是在传统审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融入区块链技术,对审计流程进行重塑,保证审计大环节不变,即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以及审计报告阶段,但细节更加优化、效率更高,如图3所示。

2.1审计准备

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先对审计信息和数据等进行预处理,通过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存储,利用区块链中各个节点所达成的共识机制,实现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一致性。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被审计食品行业的相关标准、企业会计准则的选取情况、企业的性质以及监管环境等的了解,对相关获取信息进行更新记录,并利用时间戳技术,相当于会计记账中的连续编号机制,对新产生的区块做上时间标记,充分保证了数据在一定时间内是可追溯的、可验证的以及完整的。

2.2审计实施

在审计实施阶段,面对食品供应链本身的环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区块链应用平台会及时向各个节点的企业、账项往来银行以及其他关联方进行信息的检查与考证,并将结果进行实时反馈。在对某一生产、加工业务或者交易进行审查以后,将问题点进行汇总与分析。在审计过程中,同时需要伴随着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可视化操作、实时处理、风险识别与评估以及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等技术支撑,也需要借助传感器、物联网、射频识别以及CPS/GPS等审计工具[21],因此,这将对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2.3审计报告

在传统审计流程的收尾阶段,需要对整个审计流程所记录的工作底稿以及证据信息进行整理与汇总,并出具最终的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而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下,审计人员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系统建模进行智能化自主分析,并且能够做到对审计结果的实时记录、对被审计企业进行随时随地的监控,还可以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以及审计要求的变化,随时出具定制化的审计报告,大大提高了审计结果的质量以及需求度的满足程度。

3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审计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3.1技术问题

现阶段,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具体的个人,对于审计的水平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监督再到上市公司的财报结果公开,处处离不开审计的参与,审计也逐渐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作用,例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信息科技审计以及本文所探讨的食品安全审计等领域。在食品安全上,任何小的风险都不容忽视,这对于审计的执行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尽管区块链技术在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对食品安全审计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区块链的复杂度也急速增加,无论是从硬件上还是软件上,对计算机的算法处理能力、存储能力以及硬件配置有着越来越严苛的要求。因此,进一步提高硬件的可靠性以及软件的适配性是技术层面需要持续努力的方向。

3.2安全问题

区块链技术尽管有着Hash值非对称加密算法、时间戳等技术的支持,但安全性问题依旧是区块链技术在发展中不容小视的关键问题。随着黑客技术的不断进化,以往的51%攻击成本已经不再具有很强的约束性,这对于审计工作是一项不小的潜在威胁。在区块链共识机制的基础上,很多企业将自己的关键性信息乃至核心机密都进行了上链操作,而黑客的行为将会对企业们造成重大损失甚至致命冲击。这就说明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保障,各项技术需要在不断的挑战和威胁中,始终保持高度的预警态势,在面对不法分子的各种花样攻击时,能够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这就需要相关信息技术人员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素质。

3.3监管问题

事实上,尽管区块链技术中的分布式数据储存技术使得数据的记录、存储与读取更加便捷、安全,但其却弱化了国家对于交易情况的监督,对于现有的监管体系具有一定的冲击。区块链技术还在逐渐发展走向成熟,在食品安全审计领域的应用也将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有关监管的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的完善与明确,如果真的出现监管漏洞,那必然影响该技术的健康、稳定与向好发展。因此,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与监管体系也要完善跟进,二者相辅相成,为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保驾护航。

4结语

区块链技术现状范文5

关键词:FinTech;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88-03

一、FinTech的内涵

FinTech是Financial Technology(金融科技)的缩写,指的是金融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型产业。主要是指,高科技和互联网公司借助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开展的低门槛金融服务。FinTech与银行提供的服务和金融产品互为补充,不是颠覆的关系。

FinTech具体内涵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从两个维度上讲,首先是数据维度,金融科技公司的数据规模要够大、维度要够广,且要合法;其次是技术维度,在数据基础之上,叠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

第二,提升行业效率,降低行业成本。FinTech可以快速、大规模获取用户;可以通过用户标签,更精准地找到特定的目标用户,提升转化率;可以利用大数据风控体系,减少人工审核。风险决定融资价格,风险控制得越好,资金成本也就越低。

第三,FinTech不应该跟传统金融机构抢生意,而应更多去做传统金融不能做或做起来成本很高的业务。

第四,服务金融机构。FinTech对传统金融机构不是挑战,而是服务与支持。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模式需要验证,另一方面,在用户体验要求上,传统金融机构跟金融科技公司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差异。

二、全球Fintech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FinTech的融资规模

金融行业的每次变革都与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新技术的运用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有着天时地利的因素。由于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各国政策都在鼓励并支持金融新范式,金融科技公司则适时破土而出,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也都参与其中。全球在金融科技领域的融资规模在迅速扩大,2013年为 40.5 亿美元;2014年为122.1亿美元,较上年翻了3倍,其中11%的资金为A轮投资;2015 年预计超过 200 亿美元,增速达到 66%。截至2016年3月,共有1 400余家金融科技拿到总计超过350亿美元的融资。

(二)Fintech的公司性质

在 TOP50 金融科技公司中,有 5 家为上市公司,其中 4 家是美国的公司,细分行业包括借贷、支付和征信,最后一家为新西兰的财务软件服务公司。

(三)Fintech分布的地域

在 TOP50 金融科技公司中,美洲公司有 27 家,欧洲、非洲和中东公司有 11 家,亚洲公司有 9 家,澳洲公司有 3 家。从国家分布来说,美国公司占了半壁江山,有 25家公司上榜,中国排名第二,占有 7 席,英国排名第三,有 5 家公司入围,见图2。

(四)Fintech分布的行业状况

在 TOP50 金融科技公司中,借贷行业占比最高,为 30%,有 15 家公司上榜;其次是财富管理行业,有 9 家公司上榜;保险行业排名第三,有 6 家公司入围;支付行业排名第四,有 5 家公司入围。

三、FinTech带来的金融创新分析

(一)FinTech对金融服务的创新

金融科技公司致力于利用科技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包括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信息技术的运用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受众数量,并提高了金融服务的频率,因而扩大了整个金融服务市场的规模。虽然传统金融机构受到了来自新型金融科技公司的冲击,但是金融科技带来的最大影响是满足了过去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实现的金融需求,服务了过去未被服务的客户,其实只是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使普惠金融成为可能。

金融科技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金融科技公司根据大数据征信为贷款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贷款方案和贷款利率,根据个人理财目标和风险属性选择最合适的投资组合,而这些服务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完成。根据互联网用户的特征,更多创新的金融产品有望诞生。

(二)市场化贷款平台的创新

随着机器的入侵,新一代金融模式通过分享经济与数字化的结合,直接将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撮合在一起,这其中最大的入侵者是市场化贷款平台。

市场化贷款平台最初只是个人与中小企业的借贷空间,现在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目前约80%的资金来自银行、对冲基金和养老金等机构,早已超越了P2P所包含的内容。市场化贷款平台掀起了一场贷款范式的革命,贷款平台的核心部分在于智能化机器,贷款的审核、批准、定价、信用评分、资金支付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换句话说,机器替代了传统银行中的信贷员、审批人以及后台的一系列流程,将贷款审批流程从几周缩短到几分钟的时间。机器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直接将借款人与贷款人配对,并实时监控借款人资信和经营方面的动态变化,解决信用风险难题。市场化贷款平台在融资成本方面有很大优势,平台的支出平均只占贷款余额的2%,远低于传统银行的5%―7%。2014年美国市场化贷款平台交易额达55亿美元,据普华事务所预测,到2025年该平台规模将达到1 500亿美元。

(三)对支付的创新

经济活动中的每笔交易都要经过资金的支付和结算。几十年来,信用卡和借记卡一直占据着支付的绝对优势。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体验经济崛起,第三方支付公司应运而生,移动支付成为众商家争夺的新战场。三星、谷歌、微软和美国一些大型零售公司也在构建自己的移动支付系统,争夺对客户体验的控制,一场硝烟弥漫的大战拉开序幕,2016年成为移动支付年。

美国的Paypal和中国的支付宝等运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解析能力和安全保障技术,通过一系列应用接口程序,绕开传统的信用卡公司和银行,形成独立的支付平台。中国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移动支付共发生45亿笔,总金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253%和194%。其中,支付宝在移动平台市场份额为70%,腾讯支付平台财付通19%。中国银联于2015年12月18日宣布同苹果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推出Apple Pay,顾客只要将苹果手机靠近支持银联云闪付的 POS 终端,通过指纹认证即可,让顾客获得极致的支付体验。

(四)区块链――破坏性创新

区块链技术是机器重塑金融业的最具颠覆性的创新,意味着重新开创一个金融资产交易清算体系。区块链是一种以数字化形式在分类账本里完整记录公共交易的机制,并且这些记录是被所有网络共享,一旦交易被确认,就不能修改,每位参与者都可以查询到每笔交易历史。它同现有金融机构清算体系最大的不同在于去中心化,不需要任何一个中心服务器或中心机构就能完成工作。由于区块链信息透明,解决了金融业最令人头疼的信用问题,让交易活动更加通畅、高效。区块链(Blockchain)受到各大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格外关注。

区块链的应用存在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巴克莱银行已经为这项技术找出了45种用途,从客户身份信息的储存、跨境支付处理,债券或股票交易的清算和结算,到那些自作的智能合约如信用衍生合约等,再到如果一家公司出现违约机器会自动支付等。区块链技术将对现有金融机构的清算系统产生巨大冲击。

美国和英国的300多家技术初创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如何让区块链技术为金融服务,许多大银行的前高管也投入其中,如JP摩根的Blythe Mastes,CDS之母,正带领着区块链创业公司Digital Asset Holdings,再次站在金融创新的前沿。花旗集团正紧锣密鼓在其实验室开发行内模型,创建一种数字化货币Citicoin;高盛也于2015年11月申请将正在测试中的虚拟货币SETLcoin用于证券交易的实时清算。20多家大型银行之间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共同制定金融服务的区块链标准,打造一个全行业的新平台。另外,纳斯达克开始对区块链技术做试验,希望交易所的业务不被吞噬。

(五)智能化交易方面的创新

金融市场交易成功的关键在于智慧与速度的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后,交易员操纵金融资产价格等违规频发,对比之下,机器主导的交易逐渐在金融市场上形成气候。未来几年,随着多层级计算机网络通过自主学习,在图像、语言识别方面产生技术突破,机器交易员必将全面替代人工操作成为金融市场的主人。

例如,利用新闻在影响市场走势方面的作用,道琼斯和彭博等金融数据供应商早已开设了专供机器阅读的新闻专栏, 为机器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机器硬件技术方面的突破也让金融数据传输速度日新月异,0.001秒就可以拉开高频交易获利差距,在把握金融市场上转瞬即逝的套利机会和完成复杂的交易方面拔得头筹。

(六)理财方面的创新

机器在投资理财方面开始步入金融专业人士的神秘地带,自动理财软件的登场取代了理财师和财务顾问的角色,在降低手续费的同时,又借用了理财专家的智慧,解决了投资者的困惑。嘉信理财集团(Charles Schwab)、美国先锋集团(Vanguard)等大牌投资公司先后加入到自动理财的浪潮中,一方面希望新技术为公司带来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解决财务顾问正在老龄化的问题。目前理财顾问平均年龄51岁,30岁以下的不到5%。从理财师指示机器到机器指示理财师的转变迟早要到来。Future Advisor是一款在美国具有影响力的智能理财软件,由两位前微软工程师开发。软件根据现代组合投资理论建模,在市场机会的把控、股票的选择等方面模拟优秀金融理财师的思维,利用算法调整投资者年龄和风险偏好。智能理财软件Robo-adviser通过年龄、工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等一系列参数,自动设计投资组合,由于大部分自动理财资金以跟踪一些主要股票和债券指数基金为主,目前已被大型资产管理公司黑岩集团收购。

参考文献:

[1] 李扬.中国发展消费金融研究[J].当代财经,2016,(2).

[2] 廖雯.基于经济增长的消费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金融在线,2016,(5).

[3] 李娜.基于中英消费信贷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16,(4).

区块链技术现状范文6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2016年4月14日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针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此次整治覆盖多种业态,包括第三方支付、线下理财、P2P网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及首付贷等引导配资资金的房地产金融产品,专项整治为期一年于2017年3月底完成。经过专项整治,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制与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证券、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从IT技术对推动金融行业变革的角度看,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科技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是金融科技2.0阶段。即互联网金融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第三方支付、P2PW络借贷、众筹融资等。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

目前中国还处于金融科技2.0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正处于发展调整期,《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暂行办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颁布后,目前大部分网络借贷企业都在走合规化发展阶段,包括与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获取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证书、金融办备案、取得ICP许可证等一系列工作成为目前企业高管的重要工作,这个工作将持续到今年8月底。合规之后,2018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将走入稳健发展元年,平台发展趋势将呈现两级分化,好的将更好,不合规的将被并购或者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