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从众心理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从众心理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 从众心理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 言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与群体发生意见分歧时,个体放弃自己意见并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倾向[1],它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大学生在社会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年龄相同、心理类似、共同学习生活和成长成熟的特点,这些很容易导致他们在日常行为中相互模仿和跟随,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因此,探析大学生从众心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避免它的消极影响,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象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获得社会的共同语言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希望有共同的行为模式。要想成为新时期的一名合格大学生,他们必须在多方面和班级同学、宿舍舍友保持一致,自觉地融入到群体中去,以减少因与群体隔阂造成的心理冲突,展现自己理想化人格的一面,适应大学生活,适应社会。本文通过对某高校500名学生的在线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认为大学生会表现出以下三大方面的从众心理,如图所示:
从该表我们可以看到,选择学习从众同学共有423人,占84.26%,选择生活方式从众的同学有350人,占70%,选择择业从众的有430人,占86%[2],无论是哪个方面,受访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从众心理倾向。
(1)学习方式从众
该从众心理主要包括学习、逃课及作弊三个方面。
学习从众。与高中阶段不同,大学进入了全新的“自学”环境。由于大学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区域性和限制性,逐步形成了他们特定的交流圈,从而导致学生慢慢的以自己接触的人或群体为中心,相互效仿、相互学习,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分布在一定的班级和宿舍之中,学习从众从而形成。
逃课从众。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学习处于相对自由和轻松的环境,因此,也养成了他们的惰性,逐渐形成不好的学习风气。随之而来的逃课现象也随着年级上升而愈演愈烈,成为很多高校的难题之一。
作弊从众。近年来,大学作弊现象呈现出由高年级向低年级学生蔓延,作弊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方式多样,严重妨碍了高校正常的考试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2)生活方式从众
在消费方面,大学生们有了更为宽松的经济条件和相对自由的金钱支配权,许多人无视自己的经济基础,下餐馆、过生日、会朋友、比穿着,名目繁多,盲目从众,出现很多挥霍浪费现象,造成消极影响。在恋爱方面,大学生的生长发育已趋成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非常在意异性的举动以及异性对自己的看法,有着恋爱的冲动。加上高校在学生个人自由管理方面相对放松,所以,高校恋爱现象十分普遍,大学生谈恋爱已不是什么罕见现象。
(3)工作选择从众
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当前的“公务员热”到“大都市情结”的走俏,透露出了大学生选择工作时盲目从众,毫无个人思考的问题,呈现出就业岗位和人才需求比例失调的现象[3]。
三、大学生从众心理原因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期,尽管他们的生理已基本成熟,但心理成熟度还有待提高。针对上述列出的三大从众心理,这里主要分析了产生这些从众心理的原因。
(1)生活环境的影响
生活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他们对大学生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在这些环境成长中,大学生不断接受来自家庭和世俗的观念,潜移默化的变成了自己的处世风格,长久便形成了自己的心理习惯。
(2)人格不完整导致自信缺失
在进入高校之前,学校教育大多属于“填鸭式”,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缺乏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形成了在学校和老师的影响下盲目跟从的“随大流”现象,导致人格不完整,易受暗示和蛊惑。进入大学后,学生一时间适应不了高校自主选择的大环境,在没人引导的情况下失去方向,从而使得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只能跟随“大队伍”,缺乏自主选择的自信,行动上易受他人左右。
(3)责任心不强导致避错心理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期望得到奖赏而不是惩罚,因此,在人群中个体常常失去自我控制、理性和批判态度,比较容易屈服于不理智的冲动和暗示,这就是心理学上所称的“非个体化” [4]。
(4)喜欢群体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在群体中,当群体做出一个决定时,个体由于害怕被孤立,往往不敢表达自己意愿,而是拥护群体做出的决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行为。所以,从众的真正原因是害怕同群体有分歧,孤立自己。
四、从众心理应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理性的从众心理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使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克服矛盾心理达到道德社会化的目的,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5]。
那么,如何利用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呢?
(1)利用从众心理,发挥积极文化的影响力
学校可以通过建设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校园群体文化,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科技和文体活动,创建一个充满学术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尚的人生情怀,使大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抗挫能力
大学生具有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的特点,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可以模拟一些受挫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演练中做出群体抉择,达到共同选择目标,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逐步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力,又能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挫能力。
(3)增强责任意识,塑造独立人格
大学生群体虽然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是传统的中华美德和道德认同仍然存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因此,利用不同的媒体方式,比如言传身教、经典再现、主流网站等进行广泛宣传,引起大学生共鸣,形成积极的心理导向和集体意识,鼓励大学生在遇到责任问题时,能够勇于承担责任,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教育,抓住大学生积极人格特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帮助大学生群体塑造具有积极特征的独立人格[6]。
(4)做好榜样教育示范工作
利用榜样教育和情感带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从高年级大学生群体中选取品学兼优、作风优良、有能力有热情的学生来引导他们树立起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大学学习生活习惯,对新生开展“传”“帮”“带”工作,促使学生积极从众行为的发生,达到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此外,要帮助新生做好心理调适,消除他们在陌生环境中的学习生活压力,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5)注重群体教育,提升心理素质
“从众的实质是通过群体来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抓住大学生在群体教育中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从众心理,注重群体教育导向,为大学生群体创造一个严谨学习的班风、和谐团结的院风及生动活泼的学习社交网络[7]。
五、总 结
进入新世纪,时代的进步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创新发展,需要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本文从大学生学习方式从众、生活方式从众和工作选择方式从众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旨在挖掘大学生心理变化和心理特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渠道和方法。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君亮.从众心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3).
[2] http:///s/bIbURz,http:///s/bEbQNn,http:///s/fIFNvu
[3] 方鸿志,朱玲.从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4] 石成奎.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
[5] 栾忠恒; 李君亮.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J]学理论,2013(9).
[6] 缪勇.刘红胜.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研究[J]佳木斯学院学报,2012(10).
[7] 王喜蔚.从众心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史志,2009(12).
注解:
① 李君亮.从众心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3).
② http:///s/bIbURz,http:///s/bEbQNnhttp:///s/fIFNvu
③ 方鸿志,朱玲.从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④ 石成奎.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
⑤ 栾忠恒; 李君亮.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J]学理论,2013(9).
从众心理的影响范文2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前列腺增生电切术;依从性
【中国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035-02
【Abstract】ObjectiveExplorethepsycholongical.nursing.intervention for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with severe resectionoftheimpactOfcompliancemethodsRetrospectiveanalysisfromJanuary2004toDecember2009.85casesofbenign.hyperplasiapatientswith.severe.transurethral.resectionofcareinformation.ldentifyproblemsand.implementappropriate.nursing care.measures.Results85cases.of benign.prostatic hyperplasiatransurethralsurgerywith.severepsychological.careof patients.after intervention are to.eliminate anxiety,pessimism,fear,depression.and psychological..To actively.cooperate.withtreatment,cured.Conclusion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forresection,of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 significantly im prove patientcompliance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Keywords】psychologicalnursingintervention;Transurethral.resection of.prostate.hyperplasia;Compliance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多发病,一般55岁以后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尿频,并以夜间为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但发生的早晚与个体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排尿困难,排尿等待、射程变短、尿线变细、尿滴沥不成线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目前,前列腺重度增生治疗的以电切术治疗仍主。由于手术有创伤及康复过程相对较长,很可能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容易造紧张、恐惧、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在手术前,为了配合医生做好心理护理,提高其护理能力,改善护患关系 提高治疗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沁尿外科住院的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共85例,年龄53-85岁,平均年龄69岁[1]。术前均有夜尿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或尿潴流,术前常规直肠检查、PSA测定、沁尿系B超检查,均排出上尿路梗阻及前列腺癌,确定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硬膜下麻醉,全部采用电切术治疗。
2、方法。
(1)术前心理护理。鉴于大部分患者的恐术心理,在确定手术前,先与患者家属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根据患者的人格特征,适应能力,病情轻重、病程等,确定手术方式。告知患者,当前医学对其治疗的效果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合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旦被确诊为前列腺重度增生需行切除术,患者往往恐惧心理,总认为得了此病等于得了“慢性癌症”的片面认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前列腺切除就认为少了男性的器官,就不是男人了。表现为惊恐、烦躁、焦虑、抑郁、悲观、不良心理等。所以,在术前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合患者的身心、社会需要,解释疾病的常识,用药的注意事项及饮食、活动、休息等,疏导其心理压力。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劝导有吸烟史的患者戒烟;指导高龄患者训练卧位及排痰;为糖尿病患者制订糖尿病食谱,说明控制糖摄人量的重要性[2]。(2)术后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特别注意术后创口的加压包扎[3],根据麻醉方式选好,麻醉期过后,取斜坡卧位,以利膀胱引流,预防坠积性肺炎。记录24h出人量。严密观察血尿情况。一般早期出血发生在术后24h内。注意排尿次数和特点,特别是夜尿次数,为保证患者的休息和减轻焦虑的心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眠药物。避免急性尿潴留的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多摄人粗纤维食物。残余尿量多或有尿潴留致肾功能不全者,及时留置尿管引流尿液,做好膀胱冲洗护理,术后需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膀胱3-7d,冲洗速度可根据尿色而定[4]。宣传应对知识、有效应对方式和策略应对是人们通过持续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去缓解内外压力的需求而减轻心理压力的过程。应用最多的应对策略是:试图从家人及医务人员那里得到建议和支持,并借此了解病情,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感觉和接受同情并得到理解。所以,在工作中要利用各种机会,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讲解有关前列腺增生的手术知识,术后注意事项、康复知识。重点宣传应对知识、有效应对方式和策略。引导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有效的应对方式,以缓解心理压力。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前列腺增生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通苦,而且也影响到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因此,护士要注意引导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不仅要给予生活上的照顾,还要给予精神上地鼓励。尤其对患者妻子要做好其工作,争取其配合,向其介绍一些前列腺增生的知识,引导其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体谅、理解患者,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患者体验到亲人的关心和理解,帮助患者重建精神和生活信念,尽快重返社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其配合医生。激发患者的生活情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仅要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还要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恢复社会功能。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如进行遵医行为教育,多与患者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多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坚持锻炼等。
3、判定标准。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量患者的焦虑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评价患者的抑郁水平。恐惧程度指标:无恐惧或轻度恐惧,但不加回避为I级;有恐惧感并试图回避为Ⅱ级;有明显烦躁、恐惧尽力回避,并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尿频尿急为Ⅲ级。
4、数据处理。
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p
结果
1、对85例临床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后收到了较好效果。术后6个月随访,85例患者日常生活均能自理,无严重的心理障碍。平均住院时间14d,本组经心理干预后均消除了焦虑、恐惧心理,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
2、干预前后患者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表1显示,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干预前后受术者SAS、SDS评分比较(x±s,分)
注:干预前后比较,P
3、干预前后受术者恐惧心理比较见表2。表2显示,干预后受术者恐惧心理总发生率32.94%,干预前75.2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干预前后恐惧收理比较
注:干预前后比较,P
讨论
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对受术者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应激源,本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受术者在术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原因主要是对手术不了解、怕痛、怕影响肾功能、怕后遗症等;而心理干预后受术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恐惧心理总发生率32.94%,干预前75.2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小结
心理护理干预是康复护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实施机体康复训练的基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临床护理工作者认识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患者康复的影响[6]。加强患者焦虑情绪的判定并对其实施心理干预,对于提高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明显提高,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琚玫媛.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22-23.
[2]许亚群,毛祝英,沃奇军.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与康复.2009,1(8):37-38.
[3]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3.
[4]孙海庆,王红梅,李欣.临床常见病的诊治与护理.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48.
从众心理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从众心理
从众指个体在群体情境中,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使之与群体的标准相一致的一种行为倾向。由从众的概念可以看出,产生从众心理现象的前提条件是群体的存在。大学生处于校园群体中,其个人在群体中的表现,往往受到群体影响,这种影响迫使个体在认识与行为方式上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无论群体观点对错与否,都倾向于放弃自己的观点而赞同群体的观点。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进行过从众的经典研究,关于让被试比较线段长短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有被试的平均从众行为是34%,75%的被试至少有一次从众行为发生。由此可见,从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一、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具体表现
1.学习从众
进入大学后,由于上课时间、地点的原因,大学生倾向于以宿舍为单位来进行比较。例如:一个宿舍的大多数成员学习上进,积极考取证书,那么,其余少数成员也会像大多数成员一样学习上进,他们的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但是也有的宿舍成员普遍认为大学考试只要及格就行,那么这个宿舍成员的成绩就都集中在及格线周围。
2.考研从众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大学生不得不通过考研来进一步深造,提升素质,锻炼能力,这些决定考研的大学生也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 据统计,本科生考研人数占本科生总人数的一半还要多,这就导致一些没有学术研究兴趣,且适合进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他们也投入到考研队伍中来。
3.消费从众
进入大学后,部分大学生有虚荣心理,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盲目和同学攀比,穿流行服饰,用名牌电子产品等。最近,大学校园里最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手机的变化,自从智能手机流行后,大学生的手机也紧跟着发生变化,这其中不乏一些有从众心理的大学生。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1.自信心不足,渴望相信他人的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由于大学生个体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和实践经验都是很有限的,他人就往往会成为个体所需要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研究发现刺激情境越模棱两可、任务越困难,人们就越容易从众于群体的判断。对于那些在中小学期间学习成绩差、缺乏特长的大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因为他们感觉任务困难,而且很少能受到表扬,自信心不足,倾向于相信他人,这样才感觉有安全感。
2.渴望被接受和喜欢
有从众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有较高的社会赞誉需要,特别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以他人的要求与期望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大学生通常希望别人能够接受自己,喜欢自己,与他人建立友谊,因此,大学生所处的群体就有高度的凝聚力。如果群体中只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那么个体则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个体更倾向于从众。大学生渴望被群体接受和喜欢,提高人际适应能力,使自己在大学里有归属感。
三、大学生要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大学生达成共同目标。特别是学习方面的共同目标,大学生你追我赶,拼搏奋斗的精神值得提倡。二是有利于增强群体责任感。在群体中大家为了群体目标共同努力,同时个体也会为了群体利益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标准。三是有利于发挥榜样的力量。群体中表现良好的大学生可以为其他成员树立榜样,带动群体成员共同进步。大学生从众心理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盲目的从众会抑制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所以,大学生要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避免其消极影响,需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自信心
大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敢于坚持主见,不盲目效仿他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经常给予鼓励,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既要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大学生在情感上感到被认同。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举办各类挑战杯竞赛、书法竞赛等,使大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3.树立明确的目标
如果大学生目标不明确,则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不盲目从众。大学生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涯有一个详细的规划,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在发展共性的同时,更要保留个性。我们要正确发挥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抑制从众心理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佐斌.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6-287.
从众心理的影响范文4
一、高职学生从众心理的主要表现
从众行为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所谓口服心服;二是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表面服从,违心从众;三是完全随大流,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高职学生从众心理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道德从众
大学时期是高职学生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众心理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道德观的形成。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把握从众心理对高职学生道德观念的引导至关重要,同时也要避免消极的从众心理。大学校园里,有很多学生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如爱心募捐、青年志愿服务等,同时也有很多学生旷课、夜不归宿、考试作弊。很多同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和道德观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要把握从众心理对高职学生道德观的正确引导。
2、消费从众
上了大学,大开眼界,校园里不乏有“穿衣戴帽各有一套,抽烟喝酒各有所好,吃喝高档穿戴时髦,烟酒名牌网吧长耗”之辈。进餐馆、游名胜、过生日、喝补助,名目繁多,五花八门。主要原因就是高职学生从众心理在左右着他们的消费观,从而引导学生跟风潮流,使大学校园攀比之风日渐盛行。这种从众心理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身心健康。
3、学习从众
有这样一种现象,进校时随意安排的班级、宿舍,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各种不同,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步现象。得奖学金的、英语过级的、考证的总是集中在某些班级、某些宿舍。有同学说,哥们几个都在考证,我不上进,岂不丢人?也有同学说,我们宿舍英语三级都没过,我急啥?勤奋学习和虚度时光在大学校园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气,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4、作弊从众
社会上流行“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样一句话,大学校园里也是如此。有学生说“不抄白不抄,考试没过,看谁同情你”,有学生说“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有学生说“你辛苦一学期还赶不上我突击一晚上”,考试作弊方法越来越多,同学间互相学习,考试时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些不作弊的或不会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笑为“傻瓜”、“蠢蛋”。
5、恋爱从众
众目睽睽之下,青年男女同读一本书、同吃一碗饭、同坐一张凳,在大学校园随处可见。大学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恋爱场所和环境。时间、环境、年龄、文化程度相差无几,无疑方便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所以很多学生走向了恋爱的天堂,坠入了爱河。可是随着时光流逝,那些本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的学习爱好者也耐不住寂寞,也走向了恋爱的潮流,“再不谈就没有机会了,马上要毕业了”。这种现象也是从众心理的误导。
6、择业从众
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就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职学生就业日渐市场化,大多数高职学生就业观掺杂着功利性。现如今的高职学生在就业上产生了盲目性,不从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的能力出发,盲目跟从别人。看到其他同学工资高,选择盲目跟随,从而耽误了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种盲目的从众心理对高职学生自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高职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当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行为。主要因素有:1、群体因素,2、情境因素,3、个人因素。一般地说,智力低下、自信心不足、性格软弱者,较易从众;妇女比男子容易从众。从众可能是盲目的,也可能是自觉的;可能是表面的顺从,也可能是内心的接受;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
1、社会环境是高职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高职学生在选择社会价值观念时无所适从,从众心理成为高职学生的必然选择。高职学生面临着传统价值体系重构和新的价值观念形成的复杂状况,当他们对自己的观念无所适从时,就会选择跟从自己群体或团体盛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成为当代高职学生的从众和模仿的标准。高职学生对社会规范的遵从,也是产生从众心理的主要原因。社会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下,形成了固定的共同的遵守规范,因而遵照规范办事,是高职学生心理准则和模式的首选。
2、高职学生自身心理需要是产生从众心理的内在原因
高职学生从众的根源就是环境对自身的无形压力。现如今高职学生在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欠佳,在自己观点与其他多数人观点发生冲突或产生异议时,大多数的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选择从众。每当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与群体的观点或行为准则发生矛盾时,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紧张不安,使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改变原有的观点,保持与其他人一致的状态。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平时没有主见的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从众心理,随大流。致使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服从大众,导致盲目跟风。
三、高职学生从众心理的弊端和危害
有的人对“从众心理”持否定态度。其实它具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和误会等。
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发扬“从众”的积极面,避免“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能够正确判断,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1、从众带来的学生个性消失
当今社会,家长都重视孩子的特长,“大家都在学,我不学不就落伍了”,于是乎也不管有没有天赋,什么钢琴、足球、跆拳道等等,什么都学,课余时间一点没有,文化课成绩也下降了,高考也考不到理想的大学。最终结果到了大学,个性特长不专不精,落得两头失误。这就是从众心理造成的个性消失,在高职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
2、从众的心理使学生获得了匿名感
从众的心理在群体高度一致性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了匿名感,因此学生做事会无所顾忌。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做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时出现。过马路红灯亮时,本来还打算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时再走,可发现闯红灯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便有了大家都闯,自己一个人也没什么大事的想法,也就无所谓了;很多像随地吐痰、不遵守公共规则等现象,都受这种从众行为的影响,导致学生很多不文明现象发生。
3、从众的心理给学生带来了淹没感
从众的心理因为群体的共同行为给学生带来了淹没感,扼杀了创新的勇气和锐气。从课堂上的发言到开会时的表决,从思维的定式到惧怕风险的承担,无一例外的都有从众心理在作怪。这种心理有的是因为利益,有的是因为怕出风头,有的是因为要明哲保身,有的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这一切最终的结果就是将本来刚刚萌发的新思路和新观点活活扼杀在萌芽状态。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差,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4、从众也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障碍
从众心理的影响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见心理现象的描述,分析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且从学校、社会、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
一、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
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择业和今后的发展。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一)焦虑、虚幻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人们生活中预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造成危险的、或者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的事物将要来临,而又感到自己对此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表现出的忧虑和不安,担心和恐慌。择业焦虑的表现为担心自己的理想能否实现,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身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大学生择业中焦虑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急躁。急躁往往使他们烦躁不安,无所适从。焦虑在心理上会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许多大学生在焦虑之下产生虚幻心理,这是由心理冲突或害怕挫折引起的。他们或幻想不参与竞争,就能找到理想工作单位,或幻想用人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容易脱离现实,幻想代替现实,整日处于幻想状态中,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很难找到理想职业。
(二) 自卑、胆怯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生理或心理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自己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在择业前,往往踌躇满志,很想一显身手。而一旦受到挫折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减弱,自尊心受损,从而对自己全盘否定。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会伴有胆怯心理,不敢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这在毕业生面试中表现尤为明显。
(三)盲目、攀比、从众
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容易引发攀比心理。从众心理表现为受大多数人的影响,思想、行为等出现的趋同。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十分盲目、缺乏理性思考。盲目、攀比、从众表现在择业过程中就是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
(四)害怕挫折、依赖他人
挫折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阻碍时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在择业时,心理期望值过高,一旦受挫就容易怨天尤人,自惭形秽,丧失自信。由于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竞争意识,信心、勇气不足,所以将找工作寄希望于学校、家长、亲戚、熟人等,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置身于就业市场中。
二、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对就业形势了解不清,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受到打击后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心理上的不完全成熟,自我同一性混乱,这种混乱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特长以及适合职业的判断上紊乱不清、自主性弱化、自我目标的追求受他人和同伴群体的影响。由于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在就业中很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盲目从众和攀比。他们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为子女操办一切,学生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容易依赖他人。
三、应对措施
(一)学校加强教育,完善体系
加强全面认识就业形势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勇于面对竞争、不怕挫折,自主择业、克服依赖心理,先就业后择业,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完善就业指导体系,使学生尽早树立起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健康的就业心理素质,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课程中,同时加强对负责就业辅导员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就业心理干预机制,加强就业心理咨询工作,了解掌握择业阶段毕业生的心理状况,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对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和疾患,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途径,如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利用校友的力量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等。
(二)社会给予大力支持
政府应在就业政策上应给予倾斜,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公平竞争的平台;对于到基层、艰苦地区、西部的大学毕业生应给予大力支持、鼓励、资金奖励;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对于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应给予积极扶持,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取消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户籍、性别、身高、相貌等方面的限制条件;采取法制的手段管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塑造一个良好的就业法律环境,使他们的就业权益得到保护,使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三)学生调整心态,做好就业准备
在心理方面,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面临求职择业的人,只有对自己理想追求、道德品质、个性、才能和特长、兴趣爱好、生理特征及弱点都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和估价之后,才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从而克服盲目、攀比和从众心理。其次大学生应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同时树立竞争意识,增强竞争实力,勇敢面对挫折。再次,及时排解心理障碍,调控情绪,及时求助于心理机构。
在专业知识方面,大学生应该扎实地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努力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在择业技巧方面,大学毕业生应全面掌握择业技巧,因为心理问题形成,部分原因是由于不了解或没掌握就业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就要求做到:第一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扩大就业视野,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减少盲目性;第二是学会自我推荐,掌握自我推荐的策略,写好求职自荐信;第三掌握面试面谈技巧,注意形象设计的训练和应对技巧。
参考文献
[1]黄静宜,大学生就业心理一瞥,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第12卷第3期
[2]孔波,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调适,科技创业月刊 2008年第2期
[3]王贤来,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合肥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第9卷第2期
[4]许拥旺,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及对策研究,科教文汇,2007年6月
[5]王季桃,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探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第14卷第4期
从众心理的影响范文6
【关键词】中职生;从众心理;原因;控制
从众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受某个群体的影响,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通俗地讲,从众就是“随大流”“人云亦云”。中职生从众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学习从众、消费从众、择业从众、恋爱从众、作弊从众、旷课从众。
一、中职生从众心理产生的需要
(一)与群体保持一致并实现共同的目标
人们总是会选择和其有共同爱好或者共同目标的人做朋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小群体。在这个小群体中,大家会尽量和这个群体的成员保持一致,并且希望和他们一起实现共同的目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出现一些意见不同的时候,持有不同意见的那个人会放弃自己的意见来和群体保持一致。
(二)为取得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
中职生在进入一个群体时,总是希望能被群体里面的其他成员所喜欢,没有一个人愿意被群体中的成员讨厌。这样一来,群体中大多数人的言行就会影响少数人的言行,因为大家都想被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喜欢,不想与他人不一致而引起其他成员的讨厌。
(三)想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职生加入一个群体是因为自己需要朋友,加入群体之后也希望能和群体中的所有人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自己和群体必须在言行上保持一致,害怕自己的意见和别人不一样时,群体里面的其他成员会因此而孤立自己,怕自己失去朋友。
(四)不愿承受c众不同的压力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时,总是要承受很多压力,要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要承受那些冷嘲热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承受这样压力,所以中职生会选择“随大流”,不与众不同,就不会承受什么压力。
二、中职生从众的原因
当今的中职生之所以产生从众心理,是由个体内部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
(一)个体因素
1.缺乏自信
有些中职生从众是因为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的行为、观点或者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时是错误的,严重缺乏自信心,于是就会放弃本来的行为、观点和想法来追随别人。
2.依赖心理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从小被父母溺爱,什么事都依靠父母。等到离开父母时,这种依赖心理依然存在,他们只能将对父母的依赖转嫁在同学身上,盲目地从众。
3.害怕孤独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有强烈的被他人接纳、理解和尊重的需要,一旦集体中的大多数人产生某种行为,自己不敢也不愿“反潮流”,怕受到其他人的非议和排斥,乃至孤立,怕大家不理解或被别人抛弃,于是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放弃个人意见而附和集体或社会要求,以取得外界给予种种补偿,并把从众当成适应群体的良方。因此,为确保所采取行为的安全性,不被排斥惩罚,很多中职生在同宿舍或同班级的大多数人的意见面前通常会选择“随大流”。
4.攀比心理
攀比是青年人很容易产生的一种行为,攀比是由比较而产生的。有了攀比,中职生就很容易选择一个“参照物”来进行比较。一旦选中了“参照物”,中职生就很容易不顾一切地去模仿。
(二)社会因素
1.社会通信的发展
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都还不成熟,中职生在行动上往往缺乏深思熟虑,往往具有兴奋性和冲动性的特点,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存在很大的好奇心。而社会通信的发展导致其出现从众行为。
2.学校的群居生活环境
人是社会性动物,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地生活。校园是一个群体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地方。由于学生之间年龄相差不大,属于同辈群体,因而容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
3.家庭教育
在家庭中,父母的权威过于强大,很多学生只好顺从父母,不愿意违背父母的意愿,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唯唯诺诺的性格,此后变得什么都害怕,在群体里面也不敢发表与他人不一致的观点。这也是中职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因素。
三、从众心理的作用
(一)积极作用
1.有利于群体集中全力达成共同目标
群体成员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会和群体保持一致。
2.有利于中职生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凝聚力
在群体中从众可以使大家同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这样一个互助过程可以使群体成员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并且可以增强群体凝聚力。
3.有利于中职生良好作风、习惯的养成
中职生中的正面典型,可以带动身边一部分人,如果这群人都这么干,那就会使另一部分人产生从众心理,并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二)消极作用
1.抑制个性的发展
盲目地从众对于在群体中处于劣势的中职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中职生在班级、宿舍中处于劣势,很容易放弃己见而从众。如经济贫困的学生如果把贫困看作自己的一种“缺陷”的话,那么他们会向经济阔绰的学生看齐。
2.阻碍创新意识的形成
盲目地从众会形成“一家之言”,容易形成死气沉沉的学术氛围,严重妨碍创新火花的产生。
3.社会不良现象的侵入
现在通信日益发达,社会中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各种渠道侵入校园,使校园文化处于一个亚健康状态。盲目地从众更使得中职生深受其害。
四、消极从众行为的有效调控
从众是不能被完全消除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职生的从众心理,来建立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让中职生在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并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对于消极的从众行为,我们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增强中职生的自信心
对于缺乏自信的中职生,要控制其从众行为,首先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让中职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使其体验成就感;也可以让他们做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比较投入,获得成功的概率也会增大。家长与教师对于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予以肯定或表扬。
(二)培养中职生健全的人格
中职生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思想情感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学校应该注重中职生人格的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中职生课程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帮助中职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会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科学管理。教师运用强化管理方法,抑恶扬善,将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发扬光大,使之成为集体的精神财富。
(四)在实际情景中减小群体压力
中职生从众有时候是迫于群体的压力,群体成员选择了和自己不一样的意见时,人数越多,压力越大,这样就更加容易影响自己的判断。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减小群体压力,群体中的意见可以不公开,大家各执己见。群体压力减小,就减小了中职生从众的可能性。
(五)积极帮助中职生规划中职生涯
中职生的目标不明确是产生从众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辅导员应该尽可能地和学生建立起一定的友谊,以更好地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困惑和迷茫。学校应该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入教学范围,帮助中职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且认真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然后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慢慢地前进,最终达到目标。
(六)培养中职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教师应培养学生明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道德品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自X抵制不良行为,克服自身弱点,用自己的言行来维护群体的利益。
总之,从众是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心理活动的一部分。中职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从众心理,但是要分清是非标准,对于消极行为和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必须清楚自己的立场,坚定自己的信念。教师应充分利用中职生的从众心理,将中职生的行为带到一个积极健康的轨道上,让中职生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