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渔业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渔业技术范文1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人力耕作方式被机械所取代,使生产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对种植农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国机械化起步晚,在现代农业种植中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在机械设备使用中生产人员对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生产成本较高[1]。随着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逐渐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转变为规模化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开始广泛引用自动灌溉设施等,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从长远来看,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要提高综合农业生产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农业机械化生产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产生阻碍。农业种植技术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借鉴多年来的农业种植经验,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采取的一种种植方法。在农业生产中要改善农业生产状态,提高农业紧急效益,就要和农业机械化相互结合,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服务[2]。在农业种植技术的实际使用中,离不开农业机械设备的辅助,同样农业机械的使用,也需要农业种植技术作为其技术支撑,共同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影响
2.1使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通过利用机械设备,使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国农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大多是利用人力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和种植,机械化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规模小,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技术并不重视,不仅增加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还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明显提高了一个层次,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现代农业机械化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结合地区差异,根据地形环境,气候差异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机械设备,例如华北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生产规模较大,在农业生产中就可以使用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只能使用小型机械设备,不适合集中生产[3]。
2.2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
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在农业种植与生产过程中已经更加重视对设备的使用,有利于实现规模化集中生产,例如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中可以通过机械设备来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种植,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生产效率,实现了从体力劳动到机械劳动的转变,减少人力生产成本,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在农业实际生产中,还要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根据地区差异以及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以及改进农业政策,增加设备使用范围,为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提供使用依据,从而提高机械设备利用效率[4]。此外,为了全面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了解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保养及维修知识等,切实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水平。
2.3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农业种植技术与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对生产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使用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还要提高生产人员机械设备的使用意识,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与生产技术。从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现代农业种植中年轻人较少,农业技术人员的技能落后,观念陈旧,不能很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少,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建设创新人才队伍,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专业人才,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现代渔业技术范文2
关键词:消防;计算机;应急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935-02
Discussion Based On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Of Modern Fire Fighting Operation
LIU Xiao
(Tengzhou City Police Fire Brigade, Zaozhuang 277500, China)
Abstract: The fire protection of China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tatus and problems about making,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fire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fire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fire, as communication planning reference proposals.
Key words: fire protection; computer; emergency
火灾事故是当今社会中危害性极大、发生较为频繁的灾害之一,火灾事故的发生也是又诸多不安全因素集合在一起造成的,其中有很多是因为人们的不良行为导致的。因此须时时、处处、事事注意行为安全和保障环境安全,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火灾危害的。在作好各项防火工作(如监督,检查、建审、宣传等)的同时,对于救援队伍的建设同样不能放松。不但要加强专业消防队伍(即公安消防队伍)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的建设,同时需重视群众的力量,加强群众义务消防队伍的建设,在企业中建设一支专职消防队伍,这样在火灾最初发生时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组织有序的救火,可大大减少因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计算机技术在消防作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协同工作,在现代化发展阶段,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计算机技术在消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包括防火监督管理、通信调度指挥、消防仿真训练、消除火灾隐患、应急预案、火灾统计、消防知识普及、部队管理等。
1.1制定全方位的应急作战预案
灭火预案是在火灾事故发生初期,制定出各个物体的布局、具体的疏散通道、以及消防设施的具置,为消防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重要的依据,现场指挥的效率也会提高很多。可以充分和直观地表现内外部的空间结构特点,对建筑物内部火势和烟雾的蔓延发展进行合理的分析及预测,根据预测估计对人员的疏散产生的影响。及时了解各消防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为了火灾事故发生时预案能顺利的实施,需要进行消防演习,同样也便于战士们熟悉消防设备的具体操纵、实用以及熟悉预案的内容。类似地,为了保证火灾中人员能够及时安全疏散,以及检查疏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建筑内部空间过于复杂,疏散标志不够明显等),还需要举行紧急疏散演习。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解决实战演习成本高昂,可重复性差,安全隐患等问题,为消防领域工作方式和观念的带来变革。
1.2身临其境的仿真训练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再现真实世界中的场景,也可以是完全虚构的场景。使消防人员感觉身处火灾事故现场。借助场景模拟技术,动态实时的立体听觉生成技术,三维定位、方向、触觉反馈传感技术,通过计算机合成分析现场的各种参数,按照灭火预案基本的组织指挥程序,把任务以数字的方式反映到人的大脑中,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职能展开灭火作战。消防人员需要在救火过程中灵活掌握,运用自己的思维处理突发事件,凭借自己的技能、体能以及日常积累经验处理恶劣环境中的困难。尽最大努力进行救援工作,将事故损失降为最低。在灭火过程中可以对消防人员现场作业能力进行测试,根据成绩调整训练计划。在实际救援过程中,虚拟技术的应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3最大程度的消除火灾隐患,科学调查火灾原因
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发现所有被忽视的安全隐患,例如,建筑内消防通道的数量、位置是否科学,商场高峰期可容纳人数及通道吞吐量,都可以利用三维实境的效果进行试验。通过分析建筑内部结构,将应急照明指示灯安装在最恰当的区域,在事故发生时 群众在惊慌之中不会毫无方向。UR技术可以根据商场的装修和堆放品材料,对喷淋系统的灭火能力进行检验。对火灾细节做出精确判断,为火灾原因的分析和鉴定提供依据。
1.4远程通信指挥系统
为了能实施快速的灭火救援,城市间需要建立和完善整套消防通讯指挥系统。通过在现场建立的临时移动通信指挥中心,将现场情况及时汇报,以便快速制定一套完善的处置方案,反馈给现场指挥。这个过程最初是火警受理指令出动消防车、将作战预案等资料发往行动中队,中队则是随时接听调度电话。终端发出出车指令,这样整个过程中,终端可以完全自动工作无需人员值守。指挥中心与指挥车之间通过无线传输系统联系,通过计算机将预案、图纸、火灾现场地形等资料发给指挥中心。
1.5火灾统计
火灾统计包括火灾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计算以及统计信息服务、统计工作管理等日常统计业务。以覆盖全国的消防网络信息系统为目标发展基础和应用平台,通过采用先进的网络计算技术,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2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对的问题
1)成本较高,难以大批量购买并投入使用;计算机技术在消防应用在很多地方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并没有应用与实际的灭火救援过程中。
2)系统工程庞大,消防都队中现有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学校中可开设相关课程学校,多培养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样消防救援在某些时候简便很多。
3)国内系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上相对稚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消防的整体实力。我们可以多吸收国外计算机模拟消防救援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在国内实际灭火救援过程中予以应用。
3讨论
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缩小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在今后的消防工作中,必须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以高度重视。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潘刚.城市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通信新技术[EB/OL].深圳消防咨询网,2002-10-11.
[2]莫晓漪.现代城市消防规划的若干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8):117-121.
现代渔业技术范文3
关键词:林业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现代林业;发展;途径
随着林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改革,人们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林业资源也得到了保护,为了使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改善和稳定增长,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对林业技术进行不断研究,使现代林业的发展更加迅速。实践证明,林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生态危机,稳固了林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经济上的地位,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更大贡献。
一、当代创新林业技术对林业资源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健全林业产业体系
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呈现出严重紧缺的状态,长期以来林业一直未能避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进而导致林业结构问题不断涌现,林业经济也开始陷入困境,同时林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基本较低,缺少专业性,使林业经济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不断在林业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应当及时完善并健全林业产业体系。
随着林业科技的缓慢发展,产生了更多的滞后问题,许多矛盾关系也因此显现。面对目前林业生产水平低下的问题,要想使林业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林业产业结构,健全并完善林业产业体系,首要任务则是建立一定的创新机制,从而在提高林业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完善林业产业的原有结构。
(二)健全林业生态体系
生态环境建设主要以林业为建设主体,在促进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为止,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如重点生态林业工程的实施和天然林业资源的保护等,对于我国林业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尽管如此,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也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就我国目前林业发展的情形来看,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我国的林业技术还是相对较薄弱的,目前很难满足建设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需求。然而,要想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也必须将创新林业技术放在首要位置,同时通过各类技术的相互结合与实践改变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提高林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远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人才的队伍,但是目前我国林业技术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还无法满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求,大多数工作者基本都是坚持以往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使现代林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为了培养林业技术人员成为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林业技术创新,使林业教育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因此唯有配备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有效的使林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出来,进而使现代林业发展更加迅速。与此同时,在林业技术方面不断的创新,既能改善林业技术结构,又能使林业劳动者的素质得到全方面的提高。那么随着社会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坚持林业技术创新才能使林业教育发展得以顺利进行,从而推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二、现代林业在技术创新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伴随世界各国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林业建设方面需要更多的林业技术科技成果来进行不断创新和对林业产业的技术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成果较匮乏,林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使我国林业发展持续减缓。同时,林业科技成果处于结构性短缺的情况也使得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技术无法达到平衡,特别是重点科研项目方面不突出,缺少研究,致使林业技术创新与许多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二)缺少技术创新意识
通常林业从业人员往往坚持以往传统的经营理念,对于林业的研究、投入、发展和开发利用等缺少创新进步意识,从而约束了林业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同时相关部门对林业技术开发工作的不重视也是影响现代林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林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一)健全林业技术创新体制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来看,林业企业、林业经济危机和森林资源危机表现较突出,在经济方面更是长期坚持粗放型增长模式,进而使我国的现代林业在发展道路上受到很深的影响,使林业产业结构呈现出相对不合理的状态。因此,为了改善目前的林业发展现状,必须尽早培养林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健全林业技术创新体制,使林业产业化,结构更加合理化,实现现代林业的发展与林业产业技术齐头并进,良好发展。
(二)加强林业教育改革
当今社会,无论是哪个行业都离不开创新,更加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人才的队伍,现代林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因此唯有提高林业技术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全能型人才,现代林业要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林业教育的力度,将林业教育作为发展中的主体,深化并不断改革林业教育的具体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林业教育水平相对低下的问题,从而全方位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激发林业技术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所以,为了满足现代林业的发展需求,必须不断进行林业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林业教育改革。
(三)储备林业技术创新型人才
无论是企业还是企业中的一个独立部门,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都是衡量其发展好坏与速度的重要标准,那么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想要跟得上目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必须要储备大量的创新型林业技术人才,这样才能为现代林业的发展和不断创新打下基础,提高现代林业发展的速度。首先,应该适当调整林业部门的组织结构,培养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相互学习和交流,从技术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意识;最后,林业部门应该将林业教育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并给予高度重视,从多方面为林业技术实现不断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技术创新不仅关系着现代林业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影响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对现代林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林业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对林业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促进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逐步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并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配备,将不断创新作为林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努力为我国现代林业再创新高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洪昌,苑冰冰,罗燕娟,赵亮. 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 中国农业信息,2015(03):143.
[2] 唐元,吴军,戴洪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4) :07-09.
现代渔业技术范文4
关键词:现代林业育苗;理论与技术;育苗容器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13302
1选用不良容器造成的危害
人们通常认为选用容器来育苗造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由于容器可以将根系保护得比较完整,应该有比较好的造林结果,然而自始至终都没有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容器育苗的过程中会出现劣质根系等。根系会出现发育不良,例如发辫根、反转根、无主根、卷根、稀根、歪根等问题,将会造成最后成活的树苗没有主根,锚地也会不牢或主根生长缓慢、停止生长或其抗病能力减弱等。如果选用此类坏根系营造的幼苗作为林分,那么不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2科学有效的容器式育苗方法
2.1合理选择容器
无纺布的容器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容器之一,其制作的过程最主要的特点是:选用无纺布以及轻基质材料,用机器制造出具有透明底部的育苗容器 ,机器可以完成装填基质、切段成型以及焊接布缝等过程,这些是用在移栽育林苗或者进行下种、扦插等。容器的成型机还要附带一个大的料斗,其用在基质的供进上;成型筒内装有一个推进的螺杆,筒的外表面还有一个无纺布卷,筒的上方分布了一个电烙铁,成型的筒端还有一个斜型的开口,螺杆在输送一定的物料时,无纺布会自动重合,同时,烙铁会将它们粘合。在成型筒的底端有无纺布卷挂着。通过装料、粘合,以及成型等一系列操作之后,容器从机器内推出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电子部件数控部分的自动控制,采用一个无齿锯片并且按照计算好的长度将其切段,再将它们放在出口处的平面之上,工人就能直接取出装箱。同时,进料筒可以造成不同大小的口径,亦即能生产口径大小不同的容器,这样就适宜栽种不同植物的幼苗。改变控制器的参数 ,就可以立即获取长度不同的切段。一般情况下,一台经过改进后的机器每个小时能够生产出4000只已将基质装填好的容器,其无纺布消耗材料的成本大约每只为0.004元 (和塑料袋价格相当)。其在容器箱内是由“蜂房”中 4个小的支点来支撑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和箱壁发生接触。摆放有容器的蜂房周围,要预留4根相同的导根肋,这样能够保证伸出的根会朝着向下的方向生长。
无纺布的育苗容器还具备一个特点:根系的穿伸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因此也不会出现缠根的现象。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比较好的功效:造林后不会产生蹲苗期,也就是说当苗刚入地时就会呈现爆发式生根,地面上的部分长势也十分迅猛。这是目前为止,其他的容器苗一直都不可能实现的。其中的原因包括:幼苗在伸出了容器壁之后再通过切根会生长成为粗壮的愈伤组织,此时和土壤的湿气有接触,就会立即吸收,苗木就会开始迅速繁衍。愈伤组织原本都会成为根,但在育苗过程中会发生断水,使得向外的露出部分比较干枯,内部还在提供营养,这样就会形成蓄势待发。此类愈伤组织在现在的育苗观念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还需要补充的是,选择了无纺布的容器育苗,同时还要选择一些与之相对应的容器箱,要不然就使得选择的无纺布容器毫无意义。
2.2选择有效的育苗基质
选择以上提到的相关机器生产无纺布的容器,应该把一些有机质选为育苗的基质,且不允许掺加进入任何粘土。制取此类基质所需要的基本原料主要包括树皮、稻壳、甘蔗渣、糖稀、椰糠、锯末、泥炭、秸秆等,甚至是炉灰也行。这些原材料要在使用前先粉碎,然后再充分进行腐熟。动物的废弃物(例如鱼类的加工废物、粪便、屠宰场的下料等),在充分腐熟后还要掺加入植物有机质中,最好有机质就是北方地区的松树皮以及水藓泥炭等。椰子壳也有着长纤维,很难被切断,就应该注意将其腐熟透。南方地区每年会有很多香蕉的秸秆,现如今还没有任何用途,它们也可以作有机质来使用,但首先需要利用实验进行研究,香蕉秸秆中包含的纤维一般基本不会彻底腐烂。
大多数苗圃都采用了黄土以及添加生的稻壳作为培育基质,这样可以用在扦插育苗上,但最终却没有取得好的预期效果,有时还会由于生稻壳中含有很多的病菌,使得插条的生根被破坏。一部分人觉得如果将有机质作为基质,不会产生很高的成活率,但事实上这不是完全由基质决定的,而是由于腐熟不充分。还有一些人认为育苗基质不应该太肥,过肥的基质会对插条的成活率有危害,因此倾向于选择黄土,这也是一种误区。
选用有机质作育苗基质,必须关注它的理化特性,如果是用在培育南方地区的树种,一般会使用酸性偏高(最适pH值在 5~6之间)。如果是选择在北方的基质上培育南方地区的树种,这样一般不会有很高的成活率。
将有机质选作育苗的基质,使用前应该先加入消毒剂、珍珠岩、缓释肥、蛭石等,再进行均匀混合。假若无纺布是一种理想的材料,成型机也是一种理想的设备,那么基质也就是最核心的构成了。轻基质,不但要求质量要轻,利于进行上山造林,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培育较为粗大的根系。
3现代林业育苗理念
3.1分析桉树根部以及平衡根系和卷根苗的生长差别
幼年期的桉树出现卷根。这是由于将组培小苗转移到不良的容器内(或者塑料袋)时导致的,在移栽过程中用手指往下面压挤,最终就形成了幼苗卷根。此现象在实际的林业育苗中十分常见。
分析平衡根和卷苗根的生长差别。其研究对象为2株(也可以说是2块林分或2批树木)同种、同龄、同时移栽到同一块土地上的树木,并且具有相同的遗传品质。其不同之处在于2株树是在育苗时采用不同技术,左边的那株是采用的平衡根系式容器进行育苗,右边那株则是卷根苗。这样在生长的时间完全相同时,左边的树木可以长到接近数米高度,但右边树木则已经完全挤压为下木。主要原因是左边树木拥有着分布广泛的根系,但右边的树木只能利用非常小的营养空间。在实际的造林中,此类现象十分常见。然而,人们通常把原因归咎于土地不肥沃,而忽视根系方面出现的问题。
上述表明在育苗过程中有关根系问题的必要性,特别是利用容器进行育苗时。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容器进行育苗才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效果。针对桉树等一部分深根性树种,它们的卷根一般会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如果条件批准,桉树的根最好要扎入到地下20m以汲取水分和营养。但是,它的根系如果窝为一团后,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3.2现代的容器育苗的概论
该理论的框架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采取幼化技术,在种植的大棚中构建采条母株,采取工业化生产方式培育优良的插条。此类生产方式主要归于流水作业,要求每天进行。采条母株一般选择组培苗进行建立,这是因为在组培处理时幼化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培育母株的最佳方式是选择盆栽,当然池栽也行。栽盆不需要太大,重点要有良好的基质。以桉树为例,把组培苗转移到花盆之后几天才可以完成采条的结合,并且开始进行整形,也就是培养树冠。之后将顶芽剪去,这样能够促进腋芽的快速萌发,可以形成多枝的冠层。通常情况下,一次性就能采摘插条数量超过50只。此类嫩条均有顶芽,不需要剪成段。然后在大棚内进行母株的培养和产条操作。这样有利于保持母株和插条的幼化。一般情况下,桉树的母株需要保持 1年,如果超过2年,那么就需要进行更新。采条的母株的主干尽量保持越低越好。并且桉树产条区一般不要超过它的根径部的10cm左右,最长的不要超过20cm。一旦超过30cm的部位而形成的条,都是很低的生根率。
第2部分:制条、采条、扦插、光照、喷雾、水肥管理、空气切根等一些步骤。好的插条一般附带顶芽并还带有叶子的半木质化的枝条,重点是可以形成空气切根和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以及支撑的根段越粗越好,这是在造林后快速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储备以及新根发育依赖的营养基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新概念。
第3部分:容器的类型和育苗的设备。应当把选用不卷根、易穿透、单体的育苗容器作为必须遵循的原则。尤其是不能选用装黄泥沙的塑料容器。南方地区在育苗时期选用最多的就是“辣椒管”,但它的容积一般过小,不能用来培育粗壮的苗,提倡尽早舍弃。其次,一个合适的单体容器,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容器箱相结合,才有可能得到预先设想的效应,如果容器较容易就穿透了,并且容器又使得它们缠绕在一起,就将完全抵消了科学容器的效果。
第4部分:育苗基质选择。比较好的基质不需要太过于肥沃,只需要有较强的持水性、通气性以及输送营养的功能。好的基质因为在毛细管孔内部存在很多水分可以供植物进行利用,因而即使容器外部环境很干旱,苗木也不可能出现枯萎的现象。
第 5部分:借助一些外源激素或者引进同化作用来促进苗木生长以及根系发育。
上面提到的几个部分是容器育苗概念的核心。该5个特点的集中体现,就称作“平衡根系”。因此现代的育苗理念的主体内容讲的是“平衡根系的容器育苗”。
4结语
林木育苗无性繁殖需要提高幼苗生根率以及改善根系质量,二者具备同样重要的意义,应该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此外,科学家还应加大林业育苗的理念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切实改善我国林业育苗的现状。参考文献:
[1]刘勇. 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00(5).
[2]魏红亮,周晓光. 浅谈林业育苗及苗期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
[3]军,杜华兵. 林木平衡根系育苗技术与育苗容器成型机使用方法[J]. 山东林业科技,2007(1).
[4]杨文忠,杨斌,王卫斌. 林木育苗产业化关键技术[J]. 世界林业研究,2009(1).
[5]周璟,张旭东,周金星,等. 我国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2009(2).
[6]费本华,樊宝敏. 中国现代林业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浅析[J]. 世界林业研究,2007(5).
[7]刘红. 国外林木种苗发展概述[J]. 世界林业研究,2007(6).
[8]刘勇. 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00(5).
现代渔业技术范文5
关键词农业技术;新型农机;推广与应用
1现代农业技术与新型农机具推广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工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即针对一些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大规模推广,这也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是传农业生产大国,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的农业工作者思想还十分传统,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还仅仅凭借着早年的生产经验,并不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并且思想非常守旧。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我国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整体来说相对较低,对于一些新型的设备和技术接纳不够积极;2)我国传统的农业经验已经不能在新的农业生产形势下发挥优势。科研院改进和改良的一些设备和技术并没有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在实际生产的实际经验方面出现明显不足的态势。同时,很多设备和方法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造成一些有关农业设备和农业技术的研究成了纸上谈兵,一些具有实验性质和概念性质的设备及技术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2加强现代农业技术与新型农机具推广与应用的主要措施
2.1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
让农业工作者从心理上对这些技术和设备接纳是对农业技术与新型农机具进行推广的首要环节。只有当农民真正接受了这些技术和设备,他们才能将其真正地用于实践[2]。所以根据我国农业工作者的实际情况,要对农业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农业培训,使他们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做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新型的设备。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状况可以看出,很多年轻人远离了家乡到大城市打工,真正从事一线农业生产的人往往都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导致农业群体的劳动力减少,劳动效率降低。此外,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一代人的文化水平相对有限,对于一些新兴的事务和新型的设备技术接纳能力和学习能力保持在较低的状态。所以政府等有关部门必须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和农业新型机器设备,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培训。具体操作如下:针对不同地区的状况来宣传和开设一些农业知识大讲堂,使农业专家通过示范和操作指导等方法来使农民对设备和技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便于以后传统观念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这是现代化农业发展迈出第一步的坚实基础。另外,各级政府部门还应该出台与农业、农民相关的法律政策,鼓励青年人从事农业生产,并且在对新型农具和新技术的使用方面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2.2加强同研究机构等的交流与合作
除了提高农业工作者的科学素养以外,政府部门应该促进科研院所与农业从业者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一些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部门也加入到宣传队伍当中,大幅度提高设备和技术的推广力度。很多农业工作者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框架,学习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意愿十分低,且机会不多,所以他们对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了解较少。对于上述这种现象,工作人员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可以对这些设备和技术的优势进行重点宣传和介绍,以便于农业工作者认识到这些设备和技术的优越性。设备和技术的研发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大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成本,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以备促进我国农业的研究和发展[3]。在研究过程当中,要注意设备和技术的平民化和人机工程的友好性,最大限度地保证设计和制造出来的设备是便于农民操作和理解的,以便于推广和获得农业工作者的青睐和认可。另外,高校组织农业专业的学生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多接触实际生产,在实践过程中将更多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新型技术的操作方法逐步推广到农业生产者中。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农业设备和农业技术在农民群体中进一步推广。
2.3加强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
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推广可以通过实验和演示培训等多种方法进行。推广农业设备和农业技术的大部分单位是事业单位或有公益性质的非营利性单位,主要职责是为基层农民提供基础的农业生产帮助,其中包括新型设备和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但是由于基层农业生产过的条件异常艰苦,导致很多高学历、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不愿意深入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调研和推广,造成了这些工作者对基层农业生产活动的了解呈现不足的状态。此外,由于这些单位大部分都是公益性质的非营利机构,所以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方面都捉襟见肘,造成工作开展的阻力相对较大。所以,应逐步加强高素质和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对这些人才给予足够的政策优势和物质条件奖励,并且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制订相应的推广方案,逐步加大农业设备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资金力度,最终确保推广能够顺利完成,并且实现理想的推广效果。
现代渔业技术范文6
关键词:商业艺术设计现代设计教育综合素质
据调查,2000年以来大学商业美术设计类学生数量呈几何状增长,短短几年间,不论是美术学院或者综合院校,甚至各类矿业、石油、医科、外语等专科学院,都设置了艺术类课程。从人才需求的角度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商业繁荣是商业设计专业扩招的主要动因;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讲,大专院校的多元化发展亦是必然趋势。
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动机,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固然是良好的愿望,但是不能仅仅通过扩招来解决,还要提高商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保证优秀人才的诞生与成长,这一点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职能部门的充分重视。
现代设计教育面临的困惑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设计教育应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改革。而现存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纯艺术院校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原本设立的一些专业学科并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艺术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调整和增加,三大构成、材料应用、现代设计技法基础,再加上一些实用课程的配合,便完成了初步的课程设置转变。这种转变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起到过渡作用,是可行的,但从商业设计教育长远的发展来看,必须建立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而建立这种体系便需要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解决办法
(一)艺术与商业并重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对人的灵魂有直接的改造提升功能。而商业为满足人类物质追求或某种欲望而存在。两者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艺术在作为个人追求时可以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但当它成为一种社会行为时其商业价值就体现了出来。
“艺术设计”就其表现语言来说,应当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当它应用于商业目的时才具有了商业属性。绘画、文学、摄影、书法等艺术是它的思想基础。因此,艺术设计首先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与实用艺术的时候,商业理念就开始时刻影响着它。我们不得不考虑观众的口味与商业上的成功与否。艺术设计作为艺术,同样需要商业化的理念。因此,“商业艺术设计”既有“艺术性”又强调“商业性”,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思想基础。
(二)大学教师自身要具有开放式的教育思想
1.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具备综合素质
现代商业设计教育体系是一个综合门类的教育体系,它集合了各个艺术门类优秀的艺术成果和艺术形式:绘画、音乐、摄影、人体工程学、建筑学等。单纯将其局限在某一个研究领域是很片面的。作为教师要涉猎其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院系,公开资源、增进交流并且及时吸收其他院校以及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是现代商业设计教育开放式思想的体现。
2.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商业意识的培养
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个人经历是这样的:从正规艺术院校毕业,考取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一直在学校内工作,他们缺少了一个参与商业实践的工作经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传达的是美学、纯艺术的信息,而忽略了学生们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我们并不提倡所有的教师都涉足真正的商业领域,去做公司,去给学生真正的“商业”资讯,但是,教师的关注范围是可以扩展的:除了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可以与设计公司或广告公司有长期的接触与互动关系,并从中汲取最新的商业动态、设计趋势、就业信息等,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教学增加实用性,同时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注他们这个阶段最关心的问题,帮助他们制定有效可行的就业计划。
(三)教育软环境的改善
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科的硬件条件已经较为完备,但软环境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商业艺术设计的学习来说,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比较优良的外部环境条件。这包括艺术教育群体努力奋斗的志向与力量和其营造出的艺术设计良好的教育学术氛围,以及设计界与教育界联手为学生提供的有效的社会实践、实习机会。
(四)教学重点的转移
1.培养复合型的、一专多能的、集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身的设计人才
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或公司并不需要某一专业极强、其他方面平庸的员工。企业或社会的发展更需要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应认识到这种需求的变化,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增加选修课,拓宽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大多数学生具有专业的宽泛性、实用性和对岗位要求的应变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