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环境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环境现状

经济环境现状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合理、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终极目标。主要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包括其投资管理和价格的管理,即通过预测和监测计划提前做好准备,以获得巨大的收益。当然,也要做好可能会超出计划以外的价格管理。

1建筑工程造价实施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市场竞争不断增加,使得相关建筑材料的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建筑公司的利润也有大的波动。因为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专注于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施工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是针对市场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价格预算,可以是双方都可接受的价格,还可以通过相关部门和其他单位的公平招标来实现。

2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我国市场的竞争极不规范

现在,由于建筑业范围的增加,从而使得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有的企业为了取得相关施工任务,只能降低价格来完成工程总承包工作。这样一个市场,对于施工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正常工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就是需要国家政策的控制。但是,现有国家政策对这些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和限制,从而使建设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市场也越来越不规范。

2.2在确定工程造价及全过程造价的管理上易出现问题

目前,中国实施的是定额编制制度。然而,由于使用新材料和新生产工艺等,使得进行定额转换项目成本时,可能偏离了实际工程造价的真实价格。现有的定额定价制度是容易被忽视或遗漏的,这对于建设行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施工单位只专注于对自身效益最大的可行性项目进行投资,施工过程中改变的情况考虑不到位。对于项目建筑设计单位而言,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估,往往造成评估成本比实际需要的成本高出很多。

2.3工程造价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由于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缺陷,导致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只重视有关配额制度,使得造价过程中预算造价与实际预算成本的差距过大。对于工程造价管理的人员而言,他们没有很好地去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所以,也就不能客观地对不同的市场环境进行参考,来分析市场价格的波动变化,使得建设工程的造价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2.4施工变更的随意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就会想方设法的,为了满足建设目标,从而缩短了施工工期,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从而造成了建筑施工人员对于施工设计图纸重视程度降低,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有变更的现象出现。由于缺乏对项目建筑的监督和管理,这种不利于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的现象时常出现。

3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

3.1投资决策阶段

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规模、建设标准水平、建筑面积、项目地址、工程技术方案等,这些都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这些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和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投资决策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造价咨询人员对于投资计划必须优先考虑,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对于项目的总投资进行合理控制,权衡项目的风险和收益,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实际的投资决策阶段不只是看各种理论数据和理论目标。也需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客观的估计和预测,从而综合分析,以得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结论。

3.2设计阶段

目前,我国在实施工程量清单应大力推行设计招标和投标工作。实施招投标制工程的设计单位有利于公平竞争,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要大力推动限额设计,使得设计方案和建设工程造价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置限额设计的奖励制度,促使设计师实现设计和工程造价两者的结合,从而找到最好的平衡点。扭转了以往保守的设计和存在重技术、轻经济的偏见。

3.3招投标阶段

首先,应加强管理编制招标文件工作,使条款的文字表述严密、准确,让专业的造价工程师充分参与到审定造价条款的工作之中。其次,通过适当的投标过程,使得承包商的价格更加合理和可靠。从而避免了有些承包商为了降低价格,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以次充好、停工扯皮的现象。最后,在投标结束之后,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过程中,应加强合同签订的管理。批准由专业的造价工程师参与到全部费用的预算中,以确保合同价格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从而减少合同纠纷,维护和保障各方利益,并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3.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施工阶段建设项目价值的主要阶段,也是自己投入和落实的最大阶段。在工程造价控制实践中,往往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造价过程中的重要舞台。业主工程造价控制在施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控制工程预算,以达到实际的成本不会超过工程造价的计划投资。

4完善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建议

4.1政府统一管理制度的规范

在现货市场中,应扩大和确定审计工作中政府监管机制的主导地位,促进国家政府对建设项目造成进行控制,从而为企业工程造价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及时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投资公司,从而确保工程造价的高水平。为企业建立相关的咨询单位,使得工程造价为每家公司提供一定的公共信息支持,并进一步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4.2建立科学严谨的工程造价的管理体系

可以看出,只有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才能够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从而控制建设的成本和质量。识别相关的科学管理措施,并加以实施,可以逐步建立科学、完整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通过对于相关环境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创建工程造价数据信息数据库系统,从而进一步加强相关单位咨询服务的职能。在整个过程中,要加强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广泛使用。

4.3努力的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素质

对于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管理而言,它是一门多元化、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这也是为什么我国这么缺乏有关工程造价管理高素质人员的原因所在。工作造价管理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备应该有的知识基础,而且还应该具有对工程项目的基本知识储备,本身工程项目的知识就非常复杂,它包含了技术、材料、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这也就无疑增加了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困难性。所以,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工程之中,我们要让管理人员不断更新和学习有关施工建筑方面的知识,从而掌握为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预算和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且,还需要培养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为,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一下,许多施工单位在不断的竞争,这种竞争有可能会是恶性竞争,这就需要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这种恶性竞争环境下,帮助施工单位能够回归良性竞争之中,从而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作用,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其应该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程造价的预算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建路.谈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11(03).

经济环境现状范文2

关键词:环境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保护 影响

二十一世纪的全球是一个崭新的世界,但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矿物燃料燃烧、大面积森林砍伐及全球人口激增等,致使二十一世纪的全球面临着许多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次生环境问题。当下要做的就是要将全球环境保护摆上更为突出的战略地位,对所在地区进行切实可行的环境评价,以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间的关系。

一、环境评价的概念

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模式计算、类比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人类生产或生活行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措施的技术方法。环境评价是对开发活动后所产生环境影响的一个预测过程,相对于其他环境保护机制而言,环境评价更注重环境问题的预防,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可以通过环境评价对已存在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对新污染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等。环境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四种:统筹学评价法、经济评价法、决定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二、我国环境评价与环境保护

1、我国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在我国先后经历了引入和确立阶段、规范和建设阶段、强化和完善阶段、提升和扩展阶段:引入和确立阶段成立了环境保护小组,针对各区域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评价,针对一些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处理,取得了初步成效。规范和建设阶段对十年间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有效控制,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环境保护法》(1989年)等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评价的范围及方法。强化和完善阶段在法律法规、评价方法建设、评价队伍建设,以及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的拓展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展。提升和扩展阶段我国环境评价体系已形成,2002年10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5年颁布《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进入了新阶段。

2、我国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已经是全球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和技术也已经随着不同国家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正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个艰巨挑战,且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将会更加恶化。1973年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会议首次提到我国环境保护问题;1983年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明确将保护环境定位为基本国策;1989年在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喊出了“向污染宣战”的响亮口号;1996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根据我国现有环境明确提出“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正确思想;2002年,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环境保护与发展生产在我国发展中占有一样的重要地位;2006年,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我国要实现环境保护的三个转变。

三、环境评价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与作用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环境保护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民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环境评价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可以说环境评价已经成为我国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环境评价对地区经济、资源及环境进行分析,将人类不利于环境的一些活动影响的程度降到最低,以此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环境评价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与作用表现为下:

第一,环境评价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大体现。通过对制定地区的环境评价来制约部分项目开发者的不合理行为,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条例,从而保证项目开发工作都按照国家规定政策有力执行。

第二,环境评价是人们依据环境保护规定对所开发的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过程,它不仅能够起到环保概念的宣传作用,同时可以强化开发地区环境管理,有效保护开发地区的环境与资源,实现从开发根源杜绝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结合开发地区特点得出最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减少开发污染。

第三,环境评价是我国进行一切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样也是联系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纽带。实施环境评价,可以在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对新污染问题的控制和解决。

第四,环境评价为我国广大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充足条件。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应该履行的义务,环境保护也是为了保证我国所有公民的环境权益。环境评价制度能够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公民环境保护积极性。

第五,环境评价与当今各项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环境评价工作的进行需要借助于更多先进化技术设备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只有各项环节评价设备不断改革更新,只有具备更加合理的环境评价技术和方法,才能够获取最精确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够及时针对性解决地区的环境问题。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环境评价及环境保护的一系列研究,论证了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即环境评价对环境保护有着重大的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环境评价的辅助和推动。在未来,只有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关系,合理运用环境评价对环境保护工作保驾护航,才能够在推进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实现环保工作的不断发展,才能够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谭民强.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M].北京: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12(2).

[2]刘正初.浅论环境影响评价[J].绿色大世界,2007(10).

[3]陈俊.从立法上解决西部开发中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基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01).

[4]曾洁琼.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哲学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6).

经济环境现状范文3

1β-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

环糊精(cyclodextrin,CD)系环糊精聚糖转位酶作用于淀粉后经水解环合而成的产物。为水溶性、非还原性的白色结晶粉沫;是一类由D-吡喃型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结而成的一种低聚糖,常见的CD有α-,β-,γ-三种,其分子中葡萄糖残基数分别为6、7、8个,熔点介于240℃~265℃,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2]。β-CD呈筒状结构,其外部与两端为亲水性,筒的内部为疏水性,凭借范德华力作用、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将一些形状和大小合适的药物分子(如挥发油、卤素等)包含于筒状结构中,形成主—客体化合物。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层分子称为主分子(如β-CD、胆酸、淀粉、纤维素等),被包合到主分子中间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因为环糊精的外部亲水、腔内疏水,所以它能够像酶一样提供一个或多个疏水的结合点作为主体(Host),来包合各种各样适当的客体(Guest),如无机离子、气体分子及有机分子等等。这种具有选择性的包合即通常所说的分子识别,从而形成主客体包络物(Host-GuestComplex)。环糊精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类似于酶的非常理想的宿主分子,而且其本身也具有酶模型的相关特性。纤维素、淀粉及蛋白质等物质也可与某些药物形成包合物,但是,由于其性质不够稳定,易被体内多种酶水解,因此应用较少。β-CD由于其为环形结构的淀粉衍生物,没有尾端基影响药物在血液中的代谢和排出,物性改变的β-CD可用于直接压片,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硬度会随着颗粒的减小而增强。近年来环糊精包合物在药剂学上应用日趋广泛,作为偏激赋形剂、增容载体等,使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等各种理化性质均得到改进。

2β-环糊精在药剂学上的应用

2.1增加药物稳定性

由于药物在贮存过程中,会受到光、热、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物质量,因此药物稳定性是药物质量的重要考察指标。CD包合物相当于分子胶囊,药物分子被分离而包合在CD的空腔中,保护了药物分子免受外部环境中攻击性分子的进攻,因而,可以避免药物分子发生水解、酶解、氧化、聚合及异构化等。研究表明,木犀草素β-CD包合物使木犀草素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大提高[8]。包合物中药物与环糊精的分子比例对包合物及药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举例说明:曲尼斯特与γ-CD形成2:1型包合物时,曲尼斯特的降解速度反而增大5500倍,因该包合物极有利于药物分子发生二聚合;而1:1或1:2型包合物使曲尼斯特降解速度比未被包合的曲尼斯特降低19300倍[7]。另外,包合物的形成会使体系焓值下降,在较低温度下将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及药物稳定性的提高。

2.2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水溶性

许多药物具有强烈的疏水性,在水中微溶甚至不溶,生物利用度低,甚至影响疗效。与环糊精包合后,由于环糊精上的羟基与药物分子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包合物中的结晶度减少,从而使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增加。如布洛芬为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在水中几乎不溶,但将其与β-环糊精包合后,在水中呈高度分散状态,溶解度增大4~5倍。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不溶于水,与β-环糊精包合后,其溶解度可增大到粉针剂的水平。地高辛在水中的溶解度是0.007mg/mL,然而,在50%的β-环糊精溶液中,溶解度增至68mg/mL[3]。苯佐卡因系传统的局部物,用于创面、溃疡面等的镇痛,具有毒副作用小、作用时间持久等特点,然而,由于其极难溶于水,因而吸收差,起效慢,但是,将其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客分子苯佐卡因的溶解度极大提高[4]。尚有双香豆素[6]、齐墩果酸[5]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溶解速度、生物利用度均得到有效提高。

2.3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

用β-CD包合的药物溶解速度快、释放快,并且能有效增加生物体对药物的吸收,有利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如甾体激素与β-CD形成包合物后,不仅释放速度快,溶解度高,并且,包合物与未经包合的激素相比,血药浓度高出2倍左右[9]。中药挥发油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而得到的一种油状液体,它对空气、温度、光线的影响较为敏感,极易分解变质,通过被β-环糊精包合后,稳定性可以得到极大提高。大蒜素是大蒜挥发油中的一个主要活性成分,它受空气、温度、光线的影响易氧化变质。将其做成包合物后,做光照实验、加热实验、干燥失重等实验,结果表明,包合物的稳定性远高于对照组。同时降低了其粘膜刺激性,并具有矫味作用[10]。脂溶性维生素D、E等对光、热和氧较敏感,长期与空气接触易发生变质而疗效降低,因此,采用饱和溶液法将其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11-12]。

2.4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药物与β-环糊精包合后,毒副作用可显著降低。如血管扩张药尼莫地平难溶于水,口服易受肝脏首过效应。利用β-环糊精包合后制成注射剂,肌注给药,可使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显著增加,减轻药物对胃肠系统的损伤[13]。阿司匹林是古老的解热镇痛药,并且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的功能。小剂量长期服用,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大剂量服用,则会对粘膜产生刺激,严重时可引起胃肠出血,用β-环糊精制成小剂量阿司匹林缓释剂型,既能够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栓的形成,又能保持一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对胃肠系统的刺激,可长期应用于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14]。β-环糊精还可用作抗癌药物的超微载体,将刺激性强、无法服用的合成抗癌药物包含于环糊精环状结构中,可供癌症患者注射或口服,在体内经酶水解而释放药物。如5-Fu与β-CD形成包合物后,经临床证明,消化道吸收较好,刺激性较小,血中维持时间较长,基本上消除了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另外,在无花果中提取的抗癌制剂具有一股刺激性恶臭,导致患者无法下咽,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后,味道变甜,刺激性基本消失[15]。

3β-环糊精的的研究进展

经济环境现状范文4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正在积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基于相关政策法规与其社会责任必须调整经营策略,保护环境,节约有限的资源。在这一背景下,依据能源环境法律、核算环境开发与资源利用成本的环境会计已经成为了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会计概述

1、低碳经济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人类的生存发展观念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家地区的重视,以节能减排技术和产业结构制度创新为核心的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模式逐渐得到了普及,我国目前也在积极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担负着各种环境责任,经营中应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保护环境,节约有限的资源。

2、企业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是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律,以货币及实物单位计量企业在能源利用、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成本费用,考核并研究企业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利润的最大化。企业环境会计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入、环境成本以及环境利润等几大要素,具有全局性、政策性与预警性等特点,并要求对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

二、当前企业环境会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企业环境会计研究的起步较晚,初期在会计学界引起的重视不够,因此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完善的实践环境。

1、在信息披露问题上,引入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尚少,且多未对披露进行单独处理,披露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实用性,且披露报告不规范。信息内容一般对企业经营影响不大,对项目开发后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没有明确的分析和说明。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不同企业因其信息使用对象的不同,可能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使披露信息缺少可比性,降低了其利用价值。

2、在成本核算方面,由于企业环境会计涉及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学科的相互交叉,需要企业内部设计师、工程师、生产管理者、财务会计人员等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因此也就对环境会计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践中高学历、跨学科、有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并不多见,而素质有待提高的环境会计工作者在建设企业特色的核算体系、针对不同层次要求设计、记录相关工作情况的过程中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无法为成本费用的计量提供翔实准确的依据。另一方面,保障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利等问题都增加了环境成本核算方面的不确定性,不利于环境成本的精密核算,增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做好企业环境会计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信息披露问题

首先,环境会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已出台的环境能源法规及相关行业准则,学习环境学及符合企业生产特色的环境、能源技术知识,能全面记录企业的环境工作状态数据,以此为基础准确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能科学分析重点环境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对企业的投资和生产决策进行指导。其次,环境会计部门应重视与国家环保、资源部门等的交流与合作,依照其出台的技术性基础规定对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如上市公司应披露的主要污染指标数据等。再次,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应采取单列项目的方式,如增设资产负债表类“节能投资”、“环境固定资产”等明细科目;增设损益类“环境收入”、“低碳节能奖励”等明细科目;对企业无法以货币计量但现实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项目,应以报表附注形式进行解释说明,如对新型低碳能源利用情况、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企业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状况、企业对环保部门做出的环保承诺等。此外,应在政府部门的参与下,制定和健全相关制度,实行披露人员责任制,明确应披露的内容、规范披露的方式。

2、成本核算问题

环境成本在会计上表现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费用和直接计入利润的环境损失。在设置“环境成本”及其明细科目的同时,还应当在传统的损益类科目下设置与环境成本有关的明细科目,同时在“生产成本”总账科目下按照产品设置的明细账中,单独设置“环境成本”项目,与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并列。要做好环境成本核算工作,企业应首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依据,在重视环境成本可追溯性的基础上,参考环境会计准则规范对财务进行处理。应在确认和计量环境成本的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做出预测和分析,并将这些与法定标准对比,找出企业需要弥补的环境影响差距,再利用作业成本法确定环境成本。

3、相关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企业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在实践中应遵循着实用与效益兼顾的原则,一般来说,大企业会计系统健全,建立新的环境成本会计系统时成本相对较低,而取得的效益较大;中小型企业则没有必要新建一个环境会计系统,利用现有会计系统提供环境成本信息即可。此外,环境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准则不健全及其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环境会计系统的发展,因此政府应与企业及社会各方一道,深入研究中国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早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体系,并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和惩处力度,迫使企业认识到环境问题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从而自觉开始生产技术、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工作,促进低碳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楠.低碳经济时代环境会计发展局限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4

[2]张凤元,林努征.低碳时期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机遇和展望[J].中国农业会计,2011;9

经济环境现状范文5

关键字:准备;创新;激发;倾听;效率

中图分类号:X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18)24-0057-01

1環境的现状

1.1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在地球上一直都存在,近几年的荒漠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了。荒漠化对人类的生存会造成直接的威胁。荒漠化会导致土地丢失,严重影响人类种植的基础。荒漠化现在正以每年5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大,如果一直持续下去,人类将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地球,更谈不上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了。

1.2臭氧层遭到破坏。

臭氧层本身就只占平流层的十万分之一,尽管臭氧层的含量低,但是却在人类生活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臭氧层可以帮助人类吸收紫外线,减少人类紫外线的伤害。只是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也导致了臭氧层的伤害。一旦臭氧层被无休止的破坏下去,人类也将受到紫外线的袭击。因此导致人类的身体出现较多的问题。

1.3淡水资源危机。

全球水资源较丰富,但是淡水资源却不到水资源总量的百分之二。在这区区的百分之二中,我们人类还将大部分淡水都使用于工业、农业。人类的生活用水也严重缺乏,甚至很多地方的人们的生活都成了一大问题。

1.4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主要体现在全球的气温升高上。全球变暖既危害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威胁到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用品的供应。

1.5垃圾成灾。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垃圾生产速度愈发加快,可是垃圾处理的能力却远远无法赶超垃圾制造的步伐。我国的垃圾问题也非常严重,人们用肉眼也比较常见,垃圾到处堆积如山。这样不仅占用了可以使用的土地外,垃圾排放出来的有害气体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这一问题成为全球无法整治的环境问题。

1.6森林减少。

森林也是我们人类生存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当代人类对树木进行过度地砍伐,森林造成严重的损害。

2环境问题来源

2.1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根本来源是气候的无常变化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的行为而导致。

2.2臭氧层。

人类在当今社会,追求更高科技社会的同时,研发使用了空调冰箱等含有氟氯类化合物等的设备。因此臭氧层的破坏的随着人类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也愈发严重。所以,也有科学家说过,人类永远无法想象臭氧层的破坏程度有多严重。2.3淡水资源。

地球本身就很少的淡水资源,可是在缺水的环境中,水却被人类无情的滥用和污染。加上我国淡水分布不均,有些地区极度缺水。可有些水资源较富余的地方,人们却将水的使用没有节制,有的人常常将水龙头开着,把生命之水无情的抛弃了。工业上,更有人选择把生产垃圾以及生产污水排放于河中,严重影响水的质量。

2.4全球变暖。

引发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导致特别多的二氧化碳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二氧化碳大量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也就会引发全球变暖的后果,同时也会造成降水量的改变,最终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

2.5垃圾成灾。

垃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人类不节制的使用塑料制品等难以处理的垃圾。同时,人类为了追求高效和快节奏的生活,大多人喜欢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例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牙刷等等。同时人类也追求经济发展,工业上会残留大量且难以处理的工业垃圾。

3小结

3.1总结。

不管是什么事情,出现了相对应的问题。一定是有一方先破坏了另外一方,才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此我希望人类可以做出改变:(1)不能恶意砍伐树木,不随便破坏地球资源。(2)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3)节约纸张,将纸张双面使用。(4)尽量少开空调。(5)不把脏水、垃圾、有毒气体倒入河中。(6)随手关闭电源。(7)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8)不能滥杀野生动植物,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9)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则。

经济环境现状范文6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站; 应急监测能力;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和社会强度的增大,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重大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逐渐增多。这类事故形式多样,发生突然,难于处理,危害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已构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日益重视。

环境应急监测是事故应急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内容,它为事故应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保障,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恢复的各个过程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应急监测,才能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快速、准确地提供引起事故发生的污染物质类别、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现场动态资料信息,为事故处理快速、准确决策赢得宝贵时间,为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将事故的损失减至最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各级环境监测站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主要承担单位,如何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站在突发应急中的作用成为各级监测站必须认真考虑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按照城市管理布局,环境保护实行块块区域管理,作为县级监测站,如果辖区发生污染事故,必须承担急先锋的作用,在接到通知后的第一时间必须赶到现场,根据自身经验和仪器设备快速做出判断,超出能力范围内的污染事故必须马上通知上级监测站并协助开展工作。

1 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县级城市的经济文化与大城市相比相对落后,对环境监测的投入相对不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明显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普遍存在人员少、经费紧张、日常工作繁琐等问题。在应急监测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软件、硬件配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环境应急能力弱,应急防护设备差。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不能够满足应急监测需要。一些落后地区的监测站应急监测设备只是配备便携式pH计、溶解氧仪等十分简易的小型仪器,应急监测设备及防护设备几乎是空白。即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县级监测站其应急监测设备的配备也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的水平,监测管的使用较普通,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谱和质谱较少,不能满足各种环境基体多种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需要。

1.2监测力度不到位,缺乏高素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人员。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及技术相对落后,监测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既精通监测知识又熟悉电脑操作的综合性人才相当缺乏。日常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应急监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监测站虽然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建立了应急监测体系,但大都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实战演习和有效的组织,加上应急监测仪器配置水平较低,应急监测人员对多种现场采样分析仪器的掌握、相应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应急监测经历有限也影响了他们的应急响应能力。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很难立即组织起来以第一时间赶到第一地点,取得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和决策。

1.3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属于特种监测,一般的监测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在遇到突发污染事故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只能参照现有的监测规范和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这难免带有一些监测人员的主观性而不能完全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的对策建议

2.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组织监测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尽量克服县级监测站工作的局限性,多了解掌握各类新信息和各种先进仪器的原理及适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监测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判断。要珍惜所参加的应急监测工作,多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应急监测的体系文件。根据数据库资料,参照应急监测技术规范,整理出适合于当地实际情况的应急监测指导资料,人手一份,要求站内全体人员学通弄懂。监测人员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应从多方面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等有关资料,如《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处理和处置技术》等。同时要注意收集上级和邻近地区监测站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和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2.2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应急监测设备。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购置一批可以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在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条件下优先选择能代表当前环境应急监测水平、采用相对成熟可靠技术的仪器设备。充分做好日常工作,让每个工作人员都熟悉会用仪器设备,让先进的仪器在突发的环境事件中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2.3构建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以便适应现代环境突发事件的出现。监测部门应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与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一个高度符合需要并且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组建完成后需要确定好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一个即统一又灵活的整体,一旦出现突发性污染事故,体系能迅速响应,并且可以启动所有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领导应与县政府、环保局、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充分建立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县级应急监测系统必须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构筑一个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

2.4建立相应 的环境监测制度,并且要及时编写应急监测预案。各地环境监测站应当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的建设,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努力打造出高效的环境应急体系,探索建立适合应急监测工作特点的现场监测、逐步完善实验分析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应急监测的分析质量。在遇到环境突发事件的时候要主动的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突发环境事件的苗头,将重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的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注重编写应急监测预案,建立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编写方案是应考虑其可操作性,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在制定预案编制的时候要注意分步实施,抓住风险较为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先行编写,对辖区环境风险源的摸底调查,将高风险企业和地点作为优先监测目标,密切关注风险变化。

总之,作为县级监测站,必须清醒认识到应急监测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在开展工作时应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多向上级监测部门取经。只有不断提高和进步,才能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的需要,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志国,县级环境监测的创新 中国环境报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