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常遇到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中常遇到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中常遇到的问题

国际贸易中常遇到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非专业;国际贸易;授课方式;建议

一、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国际贸易》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两大部分,是一门主要研究国家间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规律,以及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该课程主要介绍和讨论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和当今国际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不断涌现的一些重要问题,同时,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要求,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商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方法,认识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原因与趋势,讨论和解释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开放条件下的贸易问题以及相关有争议的问题,以及国际商品交易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

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特点是:

(1)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而复杂。一门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内容通常包含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通常情况下,若无特别要求,两大部分都需要在课堂上讲述。

(2)课程设置方面具有独有性。首先,各高校各经管类专业鉴于各自专业的培养方案,对于国际贸易课程所设课时都相对较少,总学时一般仅仅为48学时。而且,在制定教学大纲方面,内容通常包含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两大部分,从而使得一门课程的授课时数并不能满足讲授得需求。其次,非专业教学主要以认识、理解为主。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和理解基本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并自觉运用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实务操作层面则要求较少。

二、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授课方式的现状分析

(1)授课方式多种多样。由于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本身包括理论和实务部分,同时,国际贸易课程本身就内容多且复杂,所以,教师在具体授课时授课方式上呈现出多样性。最常用的授课方式为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其也是其他课程授课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授课方式造成学生没有自主性,兴趣不高,掌握知识差,实践应用更是无从谈起。毕竟规范化授课与大型精彩讲座不同,单纯的倾听很难实现精力的高度长期集中。

(2)传统教学效果评价掣肘了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开展。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效果评价下,通常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而期末成绩(卷面成绩)占较大的份额,通常为70%以上。即使在卷面考核中增大应用类题目的份量,但大部分也为概念、选择、问答和论述类等应试教育的考题模式。

(3)教学方式应用混乱且缺乏系统性。虽然在国际贸易课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但是未达成统一的标准量化,各专业教师大多数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创新性教学手段和方式。而该种模式下的教学效果问题,则基于授课教师的能力和方法而参差不齐,甚至远远不如传统式授课方式。而且,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各位国际贸易授课教师对于教学方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无统一的标准,缺乏系统性。

三、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建议

在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上,总体而言,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效果要好于传统式教学,只是其需要逐步完备以更好的适应教师、学生和当今的教学制度环境。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方式,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完备,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对于非专业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于其他创新性的授课方式上,具体如下:

(1)同一授课内容中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除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外,对于同一授课内容应采取其他多种创新性授课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比如在FOB贸易术语中采用了案例教学,同时也应该引入研讨教学。具体操作为:首先,由授课教师把案例向学生们表述清楚,这时并不是紧接由教师分析案例而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就变成了“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然后,由学生组成小组充分讨论,由学生对案例问题进行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多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总结出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理论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自然而言的就被调到起来,使得课堂由教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授课模式。

(2)注重课前知识的预习引导。对于创新性的非专业国际贸易授课方式而言,其宗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以教师主体为学生中心,形成主动式学习。由于大多数授课方式都需要在课堂来完成,而课堂时间又是极其有限,因此,教师就应该强化学生们的课前知识预习。有鉴于此,教师在每节课开始以前都需要进行适当的知识引导。对于不同的授课方式,则需要不同的准备引导。最好是在开课之初就将教学计划明示于学生,其中包含每节课前学生应该做哪些环节,应该提前进行哪些准备等等。同时,为了适当与传统的授课评价体系相结合,可以把这些前期准备的成果以作业的形式于课后进行提交。如在讲授反倾销税时,需要引入案例和研讨式教学,教师则可于前几节课或者于期初就将所要探讨的问题交与学生。这样,学生在具体分析案例和研讨式便有的放矢,而不至于临时翻书查找,将大大提高创新性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3)增强对于学生的课堂激励。创新性授课方式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因此,需要对于课堂各环节加强对于学生的激励。当然,激励主要是从课程考核和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层面满足来实现。对于通常的加分激励,这是教师在授课中常采用的激励方式。

参考文献:

[1]郑展鹏.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经贸,2011,(5)

[2]刘德光,黄传荣.互动式模式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中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

[3]原玲玲.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式研究与探索,2011,(4)

[4]包翼.试论竞赛式激励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36)

国际贸易中常遇到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

一、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Manufacturing)的出现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统一整合企业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增加企业对市场的预测性,减少库存,提高发货供货能力;减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总体采购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市场响应速度,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确保顾客满意,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物流运输商,产品服务商以及往来银行结合为一体,从而有效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强竞争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

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计划部分:企业设定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所生产产品的需求。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之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部分:这一部分的任务是选择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的流程,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本企业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在这一部分,企业还要制定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对之实行监控,针对其中的问题加以改进。

制造部分:这一部分是指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在这部分中,企业要测量供应链中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内容。

配送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部分,这一部分要做的工作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

退货部分:指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也就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如下的效益:

(1)降低供应链内各环节的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

(2)使供应商随时掌握企业的存货情况,根据需求及时组织生产,由此降低企业的存货水平。

(3)方便供应商及时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减少采购管理的人员,降低采购成本;

(4)便于企业准确及时地预测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减少生产时间。

二、国际贸易融资与中小企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进出口商选择的国际结算为依托、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以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以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国际贸易融资可以改变企业的资金流,影响企业资信调查、催收账款、信用担保等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可以同时服务于两个市场,使外贸企业对内、对外业务的资金链实现对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取消对公有制经济对外贸经营权的垄断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生力军。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虽然中小企业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较为灵活,但是受经营规模和自有资金规模所限,在发展中常常遇到资金短缺的约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银行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融资条件苛刻: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

(2)银行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贷需求量小、次数多,贷款的机会成本较高。

(3)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普遍缺乏,我国传统的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如果银行参照针对大企业的财务指标标准,那么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将达不到要求,企业也就无法得到贷款。

中小企业融资往往具有金额小、次数多、周转速度快等特点,而贸易融资则具有高流动性、短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强调针对资金流和物流的操作控制,淡化财务分析和准入控制,有利于动态把握风险,规避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的特点,相对于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国际贸易融资具备风险度、银行准入门槛、审批流程速度等方面的优势:

(1)在银行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过程中,银行要对企业的规模、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及担保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无法融资。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察的是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背景及进出口企业的历史信誉状况,无需采用传统的评价体系。银行通过封闭式运作资金,通过确保每笔真实业务发生后的资金回笼来控制风险。因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难以获得融资贷款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真实交易的单笔国际贸易业务来获得贷款,进而通过滚动循环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融资困难。

(2)在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模型下,银行需要对贷款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指标、发展前景、融资情况、信用记录、可抵押物或可担保单位等各个方面做出严谨的调查,审批流程比较长。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较为紧张,因此融资的时效性要求较强,经常发生等银行审批完毕企业已经不需要融资的情况。在国际贸易融资的模式下,银行可以整合简化国际贸易融资流程,在调查企业单笔贸易背景和企业历史信用记录的基础上,就可以放款,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要求,使得企业可以较为快速地获取所需资金。

(3)中小企业的流动性贷款具有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特点,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很容易挪用流动贷款,银行承担的风险加大。在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下,银行注重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业务的连续性,通过审查企业的信用历史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来确定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此确定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由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融资额度,将期限限定与贸易周期相匹配。一般说来,资金不会被挪用,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

(4)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由于直接获取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中小企业普遍对贸易融资需求很大。国际结算作为一项银行中间业务的支柱产品,可以扩大银行的收入来源;此外,银行可以从对进口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出口贴现、保理业务、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等中间业务中直接收取手续费,扩展中间业务收入。

三、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贸易融资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球生产总量的增长。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目前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进出口额贸易占比超过60%。但由于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与具备较强实力的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谈判过程中,中小企业不得不接受苛刻的贸易条件,导致其正常现金流周转困难,加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普遍较低,无法提供银行传统贸易融资授信所需的抵押或信用担保,因此往往遭遇到现金流的困扰。根据UPS的年度《亚洲商业监察》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23%以上的中小企业遭遇现金流困扰,而与此同时,全国中小企业却有近11万亿元的存货、应收账款。企业遇到的这种情况其实就好比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这里的金饭碗就是让企业苦恼的大量原料、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市场呈现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单笔贸易额降低、赊销贸易增多,账期延长等,市场竞争也已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的各企业相互依存,供应链的整体运转与管理成本受到供应链中包括核心企业和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的整体资金的运作能力和效率影响。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应运而生,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从大企业转到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为企业分别提供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分别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无需再为进出口融资问题苦恼。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市场具备很大的需求,发展潜力巨大。

所谓供应链融资是银行在掌握整个供应链情况的前提下,对核心企业的上游和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从这个角度来说,供应链融资实际上可以说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以中国银行的“融易达”为例,“融易达”是一种供应链融资,它是在以赊销为付款方式的交易中,在买方签署书面文件确认基础交易及应付账款无争议、保证到期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下,银行在占用买方授信额度的前提下,不再占用卖方授信额度而为卖方提供的贸易融资。“融易达”充分利用了作为核心企业的买方的额度资源,为周边的中小企业卖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从而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实力。

与传统贸易融资相比,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针对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不强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而是增加了货物质押或应收账款转让作为授信条件,以控制物流及应收账款为风险控制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在银行授信审查中,不再是单纯强调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的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固以及目标企业所在的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银行关注的重点。经营较稳定,贸易背景真实,货物流或应收款可控的企业成为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良好客户群体。

通过提供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银行可以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融资服务,满足企业供应链环节的不同需求。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从核心企业入手研判其整个供应链,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对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改善其谈判地位,使供应链成员更加平等地协商和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企业只需付少部分的保证金,就可以借助于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获得足额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这种杠杆经营效应,企业得以迅速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在供应链环节的竞争实力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实力。

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方案,可以通过盘活企业动产和应收账款来改善企业现金流,并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进出口规模。另外供应链融资可以解决企业在不同供应链环节融资困难的问题。银行通过针对企业不同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各类新型产品和一揽子服务,降低供应链平均融资成本。银行还可以通过延迟支付进口款项或者提前收回出口货款,帮助企业有效防范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

在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银行围绕企业供应链,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充分运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物权等多种信用增值工具,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提供融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下,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是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企业需求已经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因此银行需要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通过管理和控制现金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整合贸易环节中资金、商品、信息,形成供应链融资新理念,围绕供应链形成完整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合作伙伴。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供应链提供资金和结算支持,协助企业进行资金流、信息流管理,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供应链融资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质量和稳固程度,也培养出一批处于成长期的优质中小企业,改变银行一味依赖大客户的局面;同时银行通过掌握供应链企业的信息来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更深入地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最终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达到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多方共赢。

四、结语

供应链对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企业具体的供应链运作并没有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供应链的重要性和其实际表现尚存在差距,供应链的控制不完整,企业以成本控制和客户服务为目标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存在很大的难度。企业应该针对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改进措施,使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融资相互促进,增强供应链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学军.创新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势在必行[N].中国证券报,2007-12-25.

国际贸易中常遇到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中职;国际贸易实务问题;教学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它为处理各类国际贸易问题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支持。那么,在课程教学中,如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与研究。

一、《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按教材讲授,学生通过听讲、记笔记、解题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来获取知识,最后通过考试来考核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是目前中职学校普遍采用的授课方式。如果也按照这种照本宣科的方法来教授国际贸易课,不仅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而且不能学到实践技能。

(二)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在国际贸易课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技能的倾向。其实,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理应将理论与实务紧密地结合起来。有的中职学校虽然也制定了实践教学计划,但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作保证,从而使实践教学环节无法落实,甚至流于形式、走过场。

二、改进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一)国家对外经贸事业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必将以更快的步伐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将在众多领域,特别是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领域与国际接轨。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物流、电子商务等专业必须为我国对外经济和贸易事业培养更多既懂得国际贸易规则,又了解国际贸易运作具体程序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贸易法则与程序,并能从事外贸经济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也必须实施改革。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项目,教师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这种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笔者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了项目教学法,以表格形式予以说明(见表1)。

表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情境

项目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教师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

(二)“互动――实践式”教学法

鉴于本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同时,也根据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和自学能力较差等情况,笔者运用了“互动――实践式”教学法。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与双语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案例、讨论、学生讲课等方式来具体实施贯彻此方法,从而达到“互动”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到“反倾销”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会提前安排学生上网浏览近两年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典型案例,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对这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来探讨反倾销程序、裁定、反倾销的措施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学着做”和“做中学”。在此基础上,提出接下来讨论的题目,即我国屡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组派代表发言,在讨论中,学生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最后,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分析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也可适当安排学生自己制作课件并上台讲课,比如,在学到“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时,因为这些内容在前面的章节中都涉及到,难度较小,所以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作业,即制作“国际贸易政策演变过程”的课件,由学生在下次上课时向全班同学讲授,教师只做个别指导。这种“互动――实践式”的教学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的教学内容,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将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情景教学融为一体的仿真模拟演习教学法,具有仿真性、参与性、互动性等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角色演练中体会到某些角色的地位作用,产生身临其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到“世界贸易组织”内容时,我们可模仿国际政务进行知识的学习。首先,由教师来设计角色,将本班同学分组,其中一组作为欲加入WTO的国家,并指定几位同学作为该国家的谈判代表,进行申请加入WTO的双边谈判,其余各组同学则分别作为该国家加入WTO谈判小组的不同成员国。通过这种角色模拟,使学生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好地体会到了中国“入世”的历程。

为保证角色扮演教学法更好地应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事先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广开思路,学生积极参与,使角色模拟教学法真正达到效果。

(四)现场观摩教学法

现场观摩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和学生深入现场,对现场事实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符合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相长的目的,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比如,在讲到“通关手续”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当地海关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讲解进出口货物通关的一般程序,特别是检验与征税环节,了解关税征收与通关程序对贸易规模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这样比在课堂上单纯的讲授印象要深刻得多。在学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几家进出口公司,看这些公司进出口的产品处于国际上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当场总结出这个阶段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撰写相应的调研或调查报告。通过这种方法的应用,现场成为课堂,事实成为教材,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而且印象非常深刻。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上述多种教学方法,做到优选结合,实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创新探析[J].当代经济,2009(10).

[2]申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式探讨[J].当代经济,2008(9).

国际贸易中常遇到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微课;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五年制高职商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难教难学。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信息网络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1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

微课(Micro-lecture)源自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美国新墨西哥圣胡安学院的David教授最先将微课应用于教学,他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教学效果。胡铁生(2011)指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反映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一词伴随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出现,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分不开。笔者认为微课应该具有以下特点:①服务于自主学习,兼顾移动学习需求;②针对某一知识点,主题突出、设计合理;③以教学视频为主,包含其他学习资源;④时间较短,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2五年制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稍差,课前预习效果不佳

教师一般会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但学生被动进行课前预习时往往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稍差引起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普遍反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科书上的文字太枯燥,文字所描述的理论知识很难内化。即便现在使用的项目化教材,书中有大量的案例,但对大多数五年制学生而言,社会阅历和实践能力远没有达到能够完全自主预习的条件。

2.2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开展不足

五年制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任务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工作任务的布置引导学生探究,通过操作实践各个项目促使学生熟悉外贸业务的基本流程,掌握贸易实务的一般做法。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强调理论知识服务于外贸实践。实际教学中,教师迫于学生课前学习预习效果不佳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会利用更多的时间讲授相关理论内容,实践教学部分不能充分开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2.3学生对专业课的复习习惯尚未形成,复习效果一般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开设通常是在五年制高职的二年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刚刚开始,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没有良好的习惯,加上缺乏统一的课后辅导与监督,使学生没有充分地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复习,降低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熟练程度,最终获得的复习效果一般。

3微课在五年制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优势

3.1短小精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微课的授课时间较短,一般用时5至10分钟,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能在这一段时间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

3.2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微课围绕独立的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授课内容具体,能够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外贸业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易于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的项目教学做好铺垫。

3.3碎片化学习,符合学生个性需求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平台中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每个微课知识点,如有不懂可进行反复、随时观看,学生可以根据项目需要或者自身进度有选择地学习。

3.4网络学习,评价反馈及时

学生学习时遇到问题可以在网络平台中提出,由教师或同学解答,这样就能形成自主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微课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调整项目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做出针对性的辅导。

3.5课外学习理论,课堂强化技能

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部分迁移到课外,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理论,强化技能训练。

4微课在五年制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具体做法

4.1设计讲授式微课辅助学生预习

讲授式微课需要教师对某一知识点细讲,对其中的重难点及考试与现实中常用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精细化的讲解,并且搭配预习作业,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学生课前预习。这就使得学生的课前预习不是光看课本的文字知识,而是观看动态的视频,就像教师在提前对学生做辅导。加上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预习,从而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贸易术语为例,《INCOTERMS2010》包括十一个贸易术语,这些内容都是买卖双方订立合同的重要内容,对于解决双方的争议与纠纷,促进贸易的顺利开展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五年制商贸类专业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尚未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极易混淆这些术语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笔者针对这十一个贸易术语设计了四个微课,其中又以《<INCOTERMS2010>之FOB》最为基础与重要。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创设学生容易理解的情境进行讲授,引起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运用动画形式生动展示FOB贸易术语买卖双方的风险、责任和费用的划分,在不知不觉中,将FOB贸易术语的核心内容渗透给学生,增强学习效果。另外,通过案例分析,以故事的形式渗透FOB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逐步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量化评价,领悟内化新知。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FOB贸易术语的深入理解,强化学生的专业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外贸实际问题的能力。

4.2设计实践性微课丰富课堂教学

实践性微课是将实践过程完整记录的教学视频,具体做法有两种,可以是外贸企业从业人员工作的实拍,也可以是学生的模拟操作。这种微课使学生获得实践性体会,快速进入职业角色,学生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学习之间快速转换,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签订为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实际的签订合同的微视频给学生学习,视频中包含签订流程,让学生明确实际签订合同的场景和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具体了解。

4.3设计作业式微课激活课后复习

作业式微课是一种课后复习模式,教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设计,鼓励学生以团队方式制作微课视频,视频制作完成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台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可以对微课设计与内容进行点评。这种微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生生合作、师生互动讨论巩固所学。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出口合同履行为例,教师给出业务背景资料,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出口商、进口商、运输部门、银行、保险公司、商检部门等相关部门,模拟完整的出口合同履行过程。这种微课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到对外贸业务实务环节的理解中,促进了学生课后复习相关专业知识,创新了学习方式,给学生的自主复习提供了一个平台。

5结语

总之,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若能运用合适,能够提升五年制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McGrew,L.A.A60-secondcourseinOrganicChemistry[J].JournalofChemistryEducation,1993,70(7):543-544.

[2]Kee,T.P.Theoneminutelecture[J].EducationinChemistry,1995(32):100-101.

[3]Shieh,D.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J].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009,55(26):A1,A13.

国际贸易中常遇到的问题范文5

我国自2004年7月1日加入WTO,这就意味着我国将全面开放我们的市场,将进出口经营的权利都开放出去.随着贸易的开放,我国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也遭到一定的风险,给我国的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影响.同时世界经济贸易存在风险,对于我国的经济市场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规避贸易风险,保护我国经济市场,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外贸的管理,建立风险防范体系,规避经济贸易中的风险.

2经济贸易中遇到的风险

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由于本身交易的复杂性,涉及范围的广泛性,所以很多细节都可以引发贸易的风险,为了更好地解决贸易风险,我们需要对贸易中遇到的风险进行分析.

2.1信用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经过报盘、还盘、确认、订约、履约几个过程来完成整个交易,但是在协商过程中,由于市场的变化,很有可能出现买卖双方的尤其是买方的财务出现变化不能及时履约,这样在结算的时候,就会出现由于商业信用或是银行信用等问题造成出口商货物与单据不符的情况,或者买方出现拒绝付款、拖欠货款等情况,这样就会危害出口企业的经营.这些情况都属于信用风险.

2.2货币汇率变化引起的风险.货币汇率变化引起的风险也称作外汇风险,是指在外贸交易中,由于签订合同到付款之间有时间间隔,所以很多时候会因为国际市场汇率和利率的变化而给外汇持有人带来经济利益损失或者收益,外汇风险分为交易性风险、经济性风险、融资性风险这三种.在经济时刻变化的时代,由于外汇的变化引起的企业经济利益受损或者受益的事情十分常见,例如外币升值,那么本国企业的货币贷款、关税、增值税等都会受外币增值的影响而增加,由于这些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势必会增加,成本的增加就会减少企业的利润收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为了保证企业的利益,应提前定制防范措施.

2.3单据风险.单据风险给买卖双方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条款本身给双方当事人带来的风险.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条款中如果有漏洞出现,被买方利用就会损害卖方的经济利益.如:合同条款中出现过于重视价格和付款方法而忽视了品质条款、检验条款及法律条款,一旦被买方利用,卖方的利益就没有保障了.同时海运中也容易出现很多的问题,由于货物是海运,所以在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提单欺诈、祖传合同欺诈、海运保险欺诈以及集装箱欺诈等欺诈行为,这些都是单据欺诈中常见的欺诈行为,对出口商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害相当大.

2.4政策风险.随着世界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各国间的经济互相联系起来,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增多了,同时利益纠纷也在不断地增加,摩擦数量也在不断的上升.当发生经济危机或者其他的事件时,很多的国家会通过贸易壁垒或者反倾销的规定来转接危机,将本国的危机转嫁到经济实力不强的国家,或者通过设制贸易壁垒将外国商品挤出本国市场,从而为本国市场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政策风险.

2.5工作环节出现的风险.外贸出口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环节越多,可能出现的错误就越多.在进行外贸交易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合同的准备、交易切磋以及履行条约阶段,如果条约不能正常履行,还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调节,这些过程中都需要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才能够正常的完成,如果有一环节出错,就有可能出现贸易风险.

2.6贷款风险.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我们为世界贸易建立了一系列的轨迹贸易制度,这些制度我们的贸易提供了一些准则,但是这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一系列的漏洞.在这些制度的支持下,世界各地的贸易更加的密切,同时没有奶一个国家希望世界发生经济危机,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危机会危及每一个国家的经经济.在国际贸易中,贷款危机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如果贷款之前没有做好相关的调查导致贷款方没有能力偿还贷款,这会对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打击,所以贷款必须在双方互相信任且借款方有能力偿还的情况下才能将款贷给贷款方.

3我国出口企业遭遇风险的原因

3.1忽视信息的全面收集.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上,进行对外贸易,我们需要对市场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对市场上的信息进行分析,主要试分析交易方的各种信息.在国际贸易中,很容易出现由于课上的资信不良、经营状况不佳、支付能力不足、利用虚假合同、陷阱条款等欺骗交易一方导致交易一方的资金受到损害.很多对外贸易公司忽视对客户的信息管理,缺少对客户合作可行性的分析,从而出现外贸风险.外贸工作人员收集信息时主要是对这些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出与该客户的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帮助企业进行安全贸易.

3.2缺乏专业的风险防范人才.外贸风险防范管理是一项专业的管理工作,所以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但是在很多对外贸易公司中,进行风险防范工作的人员很多都是非专业的人员,这些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没有管理经验,对外贸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这就容易导致他们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忽视风险防范.缺乏对外贸易风险防范的专业人才,导致企业遭受对外贸易风险,严重影响企业的利益.

3.3外贸工作人员防范风险意识淡薄.外贸中出现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贸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差,对市场的判定不准确,导致外贸中出现很多风险.有些外贸工作人员注重对市场的开发,市场的占有额提升之后,企业的利润就会随之上升,但是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市场上的风险.很多外贸公司内部本应进行国际贸易防范教育,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很多主管人员认为这些无用或者其他原因就将这项教育取消,导致外贸工作人员从事外卖工作的时候缺乏防范意识,无视市场上存在的风险.

3.4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组织不健全.外贸企业防范管理的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风险防范组织的不健全,组织不健全的后果就是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没有相关组织对国际贸易进行相关的检测,不能及时的提醒外贸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防范措施,出现风险之后就会措手不及.当企业的外贸风险防范组织不健全,企业的就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在交易中出现风险的概率.

4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的几点建议

4.1加强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加强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制主要分为两方面:加强制度方面的建立和加强对客户信息调查体制的进程.首先是设置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部门,选出相关的风险防范管理者,并制定相关的风险防范管理机制,降低外贸企业的外贸风险.其次是建立客户信息调查机制,在进行贸易的时候,需要对客户的信息进行调查,对客户的资金流动情况、支付能力、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确保客户可以在后期的合作中将货款定时支付.

4.2提升外贸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提升对外贸易人员的工作素质,主要可以有三种途径:首先可以引进大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弥补贸易部门的风险防范缺陷:其次可以加强对风险防范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专家讲座、短中期集中培训等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客户开发、信用评估、合约签订、资金安排货物跟踪等,通过专业的培训,提升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额能力;最后就是加强整个对外贸易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教育,提升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牢固的防范意识,培养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潜在风险并规避风险的能力,使得公司上下都具备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抵御风险的准备和措施.

4.3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以及问题政治化.贸易保护主义即对外贸易过程里实行通过限制进口以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且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待遇,以便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很多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的财政政策,将用于社会福利的资金削减,同时为了安抚民心,就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是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对于国家之间的发展很不利.

4.4提升应对危机的信心.抵御经济贸易风险,我们还需要增强抵御经济贸易风险的信心.当今世界的经济贸易量逐步上升,但是外贸经济危机还是存在,面对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采取了有力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将经济危机爆发的规模控制住,逐步恢复经济.所以在面对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应增强应对经济危机的信心,以一颗积极的心态面对经济危机,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对抗经济危机,逐步调整经济的发展状况,逐步提升经济发展速度.

4.5增强对市场的信任.对于地域经济贸易风险来说,国家的政策也是一项重要的调节手段,国家出于对本国企业的保护以及维护市场的正常运作的目的,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帮助缓解市场经济风险出现的次数.但是对于政策的出台的结果,我们还要看市场的反应程度.国家出台的政策应与市场相契合,防止出现落差,将政府的承诺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政策,增强企业对市场的信任度,企业对市场的信任很重要,只有企业对市场的信任度提升了,才会不断地扩大市场,增大市场的规模.

4.6将短期的经济政策和中长期财政政策有机结合.短期经济刺激政策和中长期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将两者在不同经济条件下有机结合,才能够发挥好财政政策和经济刺激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国家经济的增长才是重点,因此,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有利于财政政策实施的手段.稳健的财政政策同时也是经济政策的重要前提,中长期的财政政策与短期的经济政策相结合才是保障经济发展的政策基础.

4.7加强政府协会的建设.加强政府协会的建设,切实发挥好商会、协会代表企业利益的作用,政府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好经济发展的引导者,通过各协会、商会之间的交流,加强与国外企业的沟通和协调,针对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加强商会、协会的职能建设,让政府协会真正发挥好构筑起完整的外贸风险方法和预警机制、利用好国际规则提高我国企业出口标准、提高应对风险等职能,从而达到推动我国出口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维护好出口企业商业利益维护的目的.

国际贸易中常遇到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外贸函电》;教学内涵

当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也日益频繁,因此,国际贸易事业发展迅猛,对懂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外贸函电课程是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从事国际经贸工作必需的技能之一,大中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既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流程,又熟悉国际贸易中的英语术语和表达方法的人才。

该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结合自身的商务知识,在掌握函电写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妥善处理贸易当中所涉及的各个流程的相关商务信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是必要的。所以,该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应用水平的高低。要提高课程质量,就必须结合外贸当中的实际案例,老师和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案例分析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实际写作技能。

一、案例教学内涵

案例教学最开始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商学院,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通过全面有效地分析案例来实现互动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在课前要对案例进行精心的准备,并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课上要灵活运用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对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进行总结和完善。

二、案例教学的教学优势

1.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课程改革强调的就是“教学做”一体化,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在传统的《外贸函电》教学中,老师习惯将英语的教学方法照搬过来:分析结构、讲解句子和词汇,然后就是练习。外贸函电中的内容有很多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函电写作的基础;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将这些内容具体化。所以,如果还是按老式的教学法,即便学生学了各式各样的商务信函,但一到真实的商务环境就不能灵活自如地操作了。如:外贸函电写作里要求遵循“7C”原则,即以C开头的7个英文字母,中文解释基本就是礼貌、具体、正确等意思;传统的教学或教材也大都是对这几个词的详细解释,并没有将这些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具体体现,学生学下来还是觉得一知半解,太抽象。

2.增加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抛出案例,学生来比对、来讨论,遇到瓶颈,老师要适时加以引导,因此,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浓了,老师上课的积极性也高了。比如,在讲支付方式一节时,本人没有按传统的方式对支付方式的种类、概念、区别进行讲解,而是抛出了一段案例材料,大致是:美国的一家公司向中国某外贸公司订购了一批某品牌的鞋子,在谈到支付方式时,美国公司要求用D/A来代替保兑的不可撤销的信用证支付方式,而中方最后只同意用D/P来结算。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再用信函来体现这一过程。学生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要了解买卖双方的角色定位,要了解三种支付方式,即:不可撤销信用证、D/A和D/P三者的概念和区别,最后,再确定写几封信函。学生分组讨论完毕后,派一位代表来表达全组的统一意见,老师再给予点评并指出不足的地方。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搜索知识点,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比起传统的知识灌输效果要好;并且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也得以互动交流,课堂氛围活跃。

三、案例教学在《外贸函电》课程中需要改进和完善

尽管案例教学在《外贸函电》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优势和功能独特明显,但是在实践中,它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教材落后,案例陈旧

由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居多,因此,现在使用的大部分外贸函电教材大多沿用了20世纪传统的教材体例,多半为全国外贸学校统编和各高校自编教材。由于函电属于正式文体,所以多采用正式文体,包括我们在讲解信函格式时,也是会强调这一点,在老式的教材中,这点也得到了体现,过多强调了语言的正式性和礼貌性,而忽略了语言的时展性,因此,学下来的实际效果较差。过于正式的语言容易造成你和客户之间的疏离感,所以不是每个词语都必须是书面用语。尤其是现在通讯、交通设施的发展迅猛,商务节奏也大大加快,日常性用语既能降低阅读难度,也能节省客户的宝贵时间。比如,经常可以看到“We acknowledge with

thanks the receipt of your letter of September 12.”这样的句子在实

际运用中几乎是看不到的,其实,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述“Thanks for your letter of ...”因此,编写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教材势在必行。

2.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外贸函电不仅涉及英语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它的任课老师应该是英语知识过硬,而且还得是精通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会使用案例教学的教师,要求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否则就是纸上谈兵,雾里看花了。因此,老师应该是“双师型”的,而且学校也应该定期派老师到相关单位进行实务操作,增强实践经验。

外贸函电课程对于外贸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外贸函电》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将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完美地结合,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实际操作,还要重视让学生从案例学习讨论中获得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参考文献:

[1]矫萍.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探索,2009.

[2]于捷.高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创新与特色[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

作者简介:刘娜(1978—),女,汉族,湖南生物机电职院人文科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