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环境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环境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环境设计

智能环境设计范文1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角度;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设计思路

结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时代特征和背景,做好智能茶园景观设计体系建设将为茶文化传承发展奠定重要支撑。从环境心理学角度看,完善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基础是社会大众消费理念实际需要的融入,同时也是整个茶园功能价值的最大发挥。而在融入环境心理元素和智能技术的过程中,也为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1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状况认知

在开展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的茶园景观设计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整个茶园的观赏品质,同时也能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但是就目前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其存在相关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景观设计元素的不足,加上景观设计理念中缺乏文化属性和价值内涵的有效融入,从而使得茶园景观设计的实际需要与整个设计活动开展实际之间存在极大差距。但是就整个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需要看,融入文化元素内涵,展现生态绿色特性已经成为当前茶园景观设计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茶园作为茶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其在今天仍然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当然,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实际上是一项内容更加全面丰富、要求更为多样立体的元素机制,无论是具体的文化要素,还是相关精神内涵,都实现了设计素材与具体设计理念的全面融入,因此,想要实现整个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须立足时代特性,尤其是要准确感知当前人们的实际需要,以满足社会大众根本诉求为基础要求,进而实现茶园经营的最佳效果。结合当前时代前进的具体特征看,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时展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带来了整个产业的革命性变化。而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融入和全面应用。对于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具体开展来说,其在实施过程中,本身就是一项形式多样、全新特点的活动,因此,融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优化该设计活动的表现形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为我们更好利用各种元素技术提供了有效帮助。因此,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立足时代特征,通过具体探究设计诉求,从而实现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

2智能茶园景观设计的具体需要分析

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整体开展实施过程中,其需要对传统茶园景观设计活动思路进行整体改造和全面优化,尤其是要将景观设计活动的价值与特点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融入具体的价值需要和时代内涵,从而满足智能茶园建设的整体性需要。客观来说,景观设计作为茶园的重要外在展现与表达,其不仅是设计理念的诠释,更是茶园整体观赏效果提升的重要的要求。就整个时展的整体特征看,完善的景观设计活动,需要融入具体的要素内容,从而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其需要注重完善的茶文化元素融入机制,尤其是要通过文化内涵的诠释和表达,从而实现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做好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要注重将生态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凸显生态理念内涵,从而实现整个生态价值的最佳呈现。当然,对于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来说,要注重景观元素的综合应用需要,通过满足社会大众的实际需要,进而实现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而结合环境心理学的具体内涵和价值要素看,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景观元素与设计内涵的全面统一。

3环境心理学的价值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从生态环境应用与心理学认知相结合的理论,而该心理学理论是从心理视角来探究和认知在整个社会环境、人的具体行为。可以说,环境心理学的价值内涵,是整个环境元素应用的最佳效果。当然从系统论视角看,社会环境与生态自然环境之间是整体统一,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从环境心理学视角来研究各项事物的布局,能够实现整个环境营造的最佳效果。对于环境心理学应用来说,其通过优化多样化元素内容,尤其是将客观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整体需要,尤其是人文素养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心理学的最佳应用效果。对于茶园生态设计来说,其本身就是客观生态环境与人文需要的整体性融合,而想要实现整个茶园经营建设的最佳效果,就必须从整体适应性出发,通过探究合适的设计思路,从而实现茶园景观设计活动的效果展现。在环境心理学理论中,随着该理论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该理论的价值作用认知不断成熟,其最关键的是对生态理念和绿色内涵的应用价值日益突出。该理论实际上是人与生态社会关系的有效结合与统一,整个理论的本质与核心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存,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诉求的要求不断深化,做好环境景观设计活动就更为成熟。

4基于环境心理学角度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

环境心理学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生活中对生态元素应用价值成熟的重要表现,而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看待整个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不仅仅是优化设计元素的选择,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大众需要与茶园功能价值角度出发,探究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思路。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化活动,更是茶园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将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样元素内容应用其中,从而提升消费者在整个茶园参观体验中的实际感知度。对于茶园来说,良好的景观设计活动,不仅能够展现出茶园的绿色理念,完善的景观设计机制,实质上也是茶园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景观设计元素的应用与融入,同时也为智能茶园的价值提升提供全面推动力。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来具体看待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实际上是整个设计活动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认知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的开展要求,不仅是环境诉求的具体呈现,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大众实际消费理念的必然抉择。就目前多数茶园的经营状况看,其仍然处于传统经营状态,特别是缺乏文化元素和时代技术元素的综合融入,进而限制了整个茶园的发展层次,从而无法与时展的具体需要相结合。因此,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融入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元素,其不仅能够丰富具体的设计体系,同时也能实现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结合智能茶园建设的整体性需要看,完善的茶园建设机制包含着多种元素的应用,信息技术和景观设计活动的充分融合,实际上也实现了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当然,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融入多元化要素的过程,客观上也是茶园这一茶文化传承载体功能价值发挥的重要过程,通过满足社会大众的具体消费需要,进而形成智能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

5结语

随着茶叶产业经营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茶园在运营过程中,其元素内容更为丰富,尤其是当前整个时代赋予了其新的更多特色,比如智能化、信息化等等,就成为整个茶园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因此,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环境心理元素,能够实现茶园景观元素的有效发挥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祖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156-159.

[2]刘博新.城市商业外部空间吸引力的物质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外部空间调查为例[J].中国园林;2015,(04):144-146.

智能环境设计范文2

摘要:以北京市温榆河生物通道设计为例,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提高城市自身的环境质量调控能力,其设计应注重2个方面:①把以

>> 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刍议 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资金“洼地”效应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问题研究 豫中地区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与对策 石嘴山:努力打造生态城市,改善环境质量 健全耕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产业结构变迁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的扬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分析 基于AHP法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宁安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保护对策 渤海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加强白云湖湿地建设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河北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测评 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探讨 基于AHP法的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川西北某县域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嘉兴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与对策建议 陕南三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调控能力设计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调控能力设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以北京市温榆河生物通道设计为例,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提高城市自身的环境质量调控能力,其设计应注重2个方面:①把以植物为主体的、具有合理异质性并达到一定面积的自然组分作为控制性组分,并保证其持久存在;②要保证“物种流”在城市景观内的顺畅流动。关键词:生态城市;控制性组分;物种流;生物通道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N)02―0018―04

智能环境设计范文3

随着中国经济近几年的腾飞,中国服装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服装业正经历着异化深长的变革。网络服装定制在中国市场上呈现出越来越迅猛的发展姿态,无论是从时尚产业角度,还是社会文化角度,网络定制都已悄然兴起。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加的理性更加的追求效率,随着消费者对个性的追求,以及希望能够穿出满足自己体型和审美需要的专属服装。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诉求的转变,服装设计师的职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以及基于于网络平台下的新型设计模式,所以服装设计师在为消费者提供设计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考虑服装的质量、品质以及功能上,更多的是要考虑到消费者对于体验式服务的追求,由此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会增加更多的互动,设计师的工作也会有消费者的参与,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享受到充分的体验。

在传统的服装定制过程中,设计师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测量用户的体型和尺寸,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和设计师的经验为用户裁制服装。这种方式既浪费了顾客的大部分时间,又不利于为异地的用户量体裁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三维人体扫描仪(3D Body Scanner)在服装设计以及制造过程中的应用,颠覆了设计师传统的服装设计流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定制服装过程中,专属的定制体验以及基于网络的服装定制原型系统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设计师的职能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一套完善的设计指导,对于解决网络定制过程中设计师的链接工作,对提高定制服装的竞争力以及定制服装的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网络服装定制现状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技术更加精准,消费群体区分更加细致,致使产品生产方式以及销售方式均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当今的“定制”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时尚领域,更不是极度奢华的代名词。更多企业调整自身品牌战略,为消费者提供平民化的定制服务,更加全面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研究数据表明大规模定制背景下消费者参与设计的实现有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

由于手工与大众产品的关系发生改变,以及客制化需求背景下产品内容和提供方式的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产业的逐步完善,网络定制具有以下特点:一,定制服装在中国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二,新技术的应用与定制的程度对服装定制具有一定的影响;三,“定制概念”不仅专属于奢侈品牌,也可以将其平民化与大众化。

由此不难看出,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实现高效快捷的服装定制生产的目标下,将传统服装定制过程中的测量、设计和销售建立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系统上,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了用户定制服装的时间,降低了服装定制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服装定制的效率。

设计师的主要职责

网络时代的服装定制系统均已在定制服装中得到运用,网络时代的大规模定制主要是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调研,将用户需求、喜好等资料进行分类收集,除此之外,还要对设计素材进行分类收集,最后将所有的资源整合以及建立集成信息库,一个完整有效的信息库的建立,则需要设计师进行层层筛选、录入。由于定制系统的使用,使传统的服装设计模式发生了变化,现在少有直接探讨基于网络平台服装定制中,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方法的研究,所有要知道设计师的职能,如何了解消费者定制需求让消费者可以体验到完美的参与感,则显得尤为的重要。

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时尚敏锐度要高,独立系列款式开发能力强;具有时尚创意思维,对服装设计有独到的见解、能把握服装流行趋势,眼光敏锐且能较好把握产品的风格,然后需要熟悉自己的固定客群,然后为其设计符合其需求的服装,设计师的关注点只需着重放在消费者与产品之间即可。

基于网络服装定制系统下,设计师需要关注的接触点将变得更多。首先从自身能力上说,最好是有资深的设计经验,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因为真正有想法的设计,才是真正的能打动人的设计。具有敏锐的时尚触觉,对流行趋势有卓越的洞察力,能把握每季的流行并把其转换成买点,这些都是基于网络平台下对设计师技能的重要考量;其次,设计师与设计系统的关系的重新组合,所以这更要求设计师具有全局意识,熟悉网络定制系统下的整个设计流程,从了解顾客到从设计库中筛选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设计元素,从而跟进整个的设计到制作到工艺以及后期都要有整体的思路,这要求设计师具有良好的策划能力与统筹实施能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了,服务的人群更加有针对性,所以做出的设计也要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就需要设计师非常了解自己的顾客群,在与正式进入设计环节前,要对自己的消费者具有完美的调研,完成立体多方位的信息收集,以帮助后期设计成品的准确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应准确判定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尽可能完成顾客所有的要求,最好做出他们喜欢的服装。

结论

定制的过程是顾客享受服务的过程,但是由于面对面的服务放到了网络平台,消费者的体验感相对会减少,如何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既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又良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一次完美的购物体验则是对设计师的一个巨大的考验。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说除了熟练掌握的设计技能之外,要更加具有全局观念,了解定制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这样才能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快速考量订单的可行性。除此之外还需要更了解自己的消费客群,用对他们的了解以及满足他们的消费愿景,来增强他们的体验感,用完美的设计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定制体验。

智能环境设计范文4

关键词:教学环境;物化环境;文化环境;“教学做”一体化技能训练;职教情景教学技能训练

一、教学环境建设的界定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外部条件。根据这一定义,教学环境涵盖了地理位置、天气条件等自然环境,仪器设备、教室布置等物质环境,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人际环境,以及学习氛围、舆论信息等观念环境。湖南师范大学张楚廷教授认为,教学自然环境和教学物质环境属于物化环境,人际环境、观念环境等属于文化环境。物化环境对显性教学起直接作用,是显性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文化环境则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隐性知识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影响着学生在显性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参与意识,进而对显性学习的成效产生影响。

因此,教学环境建设,必须同时考虑物化环境建设和文化环境建设两部分,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由于教学自然环境在建校之初甚至之前就已经基本确定,属先天性条件,后期建设很难有根本性变化,因此,一般意义上的物化环境实际上是狭义的概念,特指仪器设备、教室环境等物质环境。

二、普通师范教学技能训练环境

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需通过反复训练获得。目前,教学技能训练中采用最广泛、效果最突出的方法是微格教学法,即利用视音频技术将学生的教学训练过程记录下来,师生共同观摩分析教学录像,提出改进建议,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系统是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主流环境,一般包括微格教室、总控室和观摩室。微格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视音频录制系统,可以将学生讲课过程录制下来。总控室可以控制各室的摄录设备,并监听、监看学生授课过程。观摩室是配备视频终端的普通教室,可以实时观看各室内的教学训练过程,供师生观摩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实时直播、点播系统也开始被纳入微格教学系统。这就使得传统的微格教学系统得以无限拓展,只要拥有摄像头和话筒,便可以将教学训练的视音频信号记录下来,并通过网络传输出去,便可以实现教学观摩点评,如图1所示。在保证微格教学的核心要素(授课、录制、观摩、评价)不变的情况下,微格教学的时间和地点更加灵活多变。突破时空限制的微格教学,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应用方法更加灵活,微格教学训练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在不同场地借助一定的视音频录制设备和无处不在的网络,便可以完成实验教学、实训教学、技能训练等各种不同的训练任务。职教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物化环境正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实现的。

三、职教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环境建设

职教师范生作为职业教育的储备师资,其教学能力的养成,必须通过反复的教学技能训练来完成。目前,大部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是在普通的微格教室内完成的,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等,职业技术教学技能模块的训练鲜有涉及。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具有典型职教特色的教学技能训练环境。从系统论的角度讲,环境是系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环境对系统具有调控作用,系统的功能也只有在环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要推进职教教学技能训练的发展,必须先建设典型、规范的职教教学技能训练环境。这就需要先对职教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界定,然后从物化环境和文化环境两方面入手,探讨训练环境建设问题。

(一)职教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强调职业技能训练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决定了职教教学活动必须围绕专业知识的获得以及专业技能的养成而展开的。因此,职教教师除了具备传统的课堂授课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教学能。对此,很多专家学者都有着明确的论述。

湖南农业大学邹立君副教授认为,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包括一般的教学能力和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特殊能力。特殊教学能力包括,专业实践场地的设计与运用技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技能、专业操作与示范技能、专业课程的开发技能等。湖南师范大学肖化移博士将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普适性能力、通识教学能力和职业技术教学能力。普适性能力是指应用在各种情境下的一般能力。通识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职业都应该具备的教学的素质能力,分为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职业技术教学能力包括教学实践能力、技术实践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职教教师教学技能是一个复合型的能力体系,由两大模块构成,一是基本的师范教学技能模块,也就是所有师范生都应该掌握的体现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训练模块,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评价能力。二是职业技术教学技能模块,包括实践教学技能、职教教学法实施、职教课程与项目开发,以及基于职业情景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管理等。

(二)职教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物化环境建设

1.职教教学技能训练环境的系统构成。典型的职教教学技能训练环境包括三部分,一是普通师范技能训练环境,也就是传统的微格教学训练室。二是“教学做”一体化技能训练室,也就是集传统教室与工作间于一体的综合训练环境,培养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施能力,以及开展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职教教学活动的管理能力。三是职教情境教学技能训练环境,锻炼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技术工作环境开展教学的能力,包括综合性实训项目教学、设备仪器维修维护等,提高学生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现场组织、实操演练与技能传授能力。

三种类型的训练室在物理空间上是分离的,采用流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视音频远程录制。具体思路是,利用摄像头(摄像机)和拾音器(话筒),录制教学现场的视频、音频信号和计算机动态屏幕信号,通过IP网络传输到录播服务器,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将收到的信号进行同步组合录制,并进行实时直播及点播,如图2所示。

图2 职教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系统

微格教室的建设已经非常成熟,很多文献教材都已经做过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主要阐述“教学做”一体化技能训练室和职教情境教学技能训练室的建设思路。

2.“教学做”一体化技能训练室的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技能训练室,其实是在微格教室的基础上,根据职教“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增设实践教学区,形成“理论授课+实践教学”的综合训练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视音频录制系统、师生桌椅、实验台、设备柜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技能训练室,与职业院校中真正的一体化教室有所不同,首先,它不是为某一专业服务,而是为全校的各专业师范生共同服务的,其训练环境必须具有普适性,能够满足各个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需要。其次,作为模拟的教学技能训练环境,“教学做”一体化训练室的数量多、场地小、不配备大型的专业设备。因为训练的内容是职教教学技能,不是职业劳动技能,专业仪器设备只是开展教学技能训练的载体,因此,考虑到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因素,“教学做”一体化训练室不配备大型的专业实验设备和实验台,只选取各专业中较为典型、体积较小的专业元器件、仪器仪表及其他专业用品,如电子专业的电阻、线路板、示波器,财会专业的记账凭证等。这些教学用具可以方便地存放在设备柜中,当职教师范生开展教学训练时,他要像真正的实践课教师一样,从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开始训练,先选择实验设备、检测设备性能,然后搭建实验情景、开展实验教学。

转贴于

为了记录和观摩学生的教学过程,每间训练室配备两个固定的摄像头,一个摄像头用于拍摄理论讲授过程,拍摄内容包括投影幕、白板(黑板)、授课教师。另一个摄像头在实验台的正上方,垂直向下拍摄学生在实验台的各种操作。录音采用无线话筒,当学生在白板前或者实验台前讲课时,声音都能被清晰连贯地记录下来。两个摄像头及电脑屏幕与视频信号编码器相连,视频及VGA信号通过网络记录到录播服务器中。录播服务器作为系统的核心,负责信号的处理,完成视频、音频、计算机VGA信号的同步录制和直播,录制生成的文件存储在本地服务器或网络存储设备。

3.职教情境教学技能训练环境的构建。职教情境教学技能训练,顾名思义,就是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展开教学技能训练,应该是职教师范生必修的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要求实训室模拟相关行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并配备专业的仪器设备。由于很多专业设备比较庞大,价格非常昂贵,建立涵盖各学科专业并配备相应专业设备的职业情境教学训练室比较困难。比较经济可行的建设方案是,在已有的专业实训室及实训设备基础上,增添视音频录制设备,通过网络连接到视音频服务器,实现信号的记录和传输。

摄像设备的选择需要根据实训室和实训设备的具体情况决定。对于不需要精密操作、实训室面积较小的教学训练,比如客房服务、前台接待等实践教学训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实训室内装设固定摄像头。其优点是,不会干扰学生的教学训练,无须专人拍摄,操作简单,缺点是拍摄范围大,拍摄内容较杂,无法展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微工作。如果实训环境复杂、设备实操过程中有精细操作,最好使用摄像机进行教学视频录制。比如,学生在讲解数控设备的使用时,师生位于设备前方,数控机械的操作面板和刀具运行过程都会被身体挡住,如果使用摄像头从较远的地方进行录制,则无法记录演示讲解的关键视频,因此最好采用摄像机拍摄。一般采用DV拍摄即可满足画面质量要求,而且移动方便、操作简单、价格适中。

图3 职教情景教学技能训练场景

(三)职教教学技能训练的文化环境建设

职教教学技能训练的文化环境建设主要从制度、氛围、活动、资源等方面为学生营造开放自由、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营造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定期举办教学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竞赛,通过班级选拔、年级选拔、学院选拔、全校选拔等层层选拔机制,营造人人参与的竞赛氛围,提高师范生对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

建立个人学习档案,每次教学训练的授课视频、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个人反思、讲义教案等资料都收入其中。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将学生们的个人档案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在教学网站上,作为宝贵的学习资料。鼓励学生多去了解师兄师姐们的教学成长历程,用这些鲜活的案例来感染和鼓舞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2.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职教教学技能训练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个性化教学实践,主要锻炼学生在不同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设计、实施、组织、评价的能力。开放式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训练环境,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之下,学生可自由选择实验项目、授课内容、教学形式等,在信息化实训管理软件的辅助下,学生可以进入开放管理系统后,查看各实训室的面积、设备、开放使用情况等具体信息,能够看到该室的开放预约情况,包括预约时间、训练项目、预约申请的受理情况等,学生可以选择通过留言窗口提问,也可以提出预约申请,如表1所示。

3.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建立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包括不同版本的专著、教材、参考书、电子文献、教学网站、教学电视片等等。之所以强调不同版本,是希望学生能够博览众家,了解不同著作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不同教材之间的异同,思考职教教学技能训练的要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技能训练计划。同样,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教学视频案例,包括知名教授教师的授课实录、各种教学技能大赛的参赛作品、往届学生的教学训练视频等,尽量涵盖各个学科,让学生在大量的真实授课案例中,领悟不同的授课风格,思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资源利开发的流程和方法。

表1实训室开放申请表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张楚廷.论教学环境与课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01).

[3]朱永海,王传旭.教育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现状、问题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0(01).

[4]肖化移,周一苗.基于质量标准的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5]魏薇,彭玉琨.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6]吴利敏.创设学校组织文化环境促进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J].云南财贾学院学报,2005(06).

智能环境设计范文5

【关键词】LED;色温;光环境;单片机

一、引言

随着白光LED价格的下降和发光效率的提高,LED照明已经逐渐进入室内照明领域。LED照明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LED照明光环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很多学者对于在LED照明光环境中色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色温越高给人的感觉就会越清爽;反之,色温越低就会越温暖。中间色温与高色温及低色温相比之下,产生的视疲劳更为轻微,中间色温可使大脑保持适度的兴奋性,使大脑更为清晰敏捷[1]。

目前,LED照明广泛采用的单一色温模式,而人们对光环境的要求与从事的活动密切相关。实现高显色性且光环境智能控制的LED照明可以改变亮度、改变色温创造不同的光环境,以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要求。

二、室内照明光环境的分析

由于家庭室内活动对光环境的需要不同,按照季节、时间、活动对室内照明光环境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果制定智能控制装置的工作模式,使智能控制装置能满足使用者对室内照明光环境的个性化需求。

随季节的变化大多数人对室内照明色温的冷暖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在冬季人们更多选择使用暖色温的灯光,而到夏季则选择使用冷色温的灯光。同时,冬季较夏季太阳照射时间较短,所以冬季照明还应提高室内照明光环境的照度,从而改善冬季光线照射不足引起的心理和生理不适[2]。

根据家庭生活规律可以按时间划分为五个状态,分别为早晨、日间、晚间、就寝前、深夜。早晨状态:在设定起床时间前逐渐增加亮度,通过灯光照射人体,使体内的褪黑素含量下降,达到轻松起床的目的;日间状态:随着周围光线的变化,对室内光线进行调整,通过补充照明,实现调整室内各表面的亮度分布;晚间状态:可以根据各种室内活动,切换成不同的照明方法;就寝前状态:在设定就寝时间前逐渐调低照明亮度,并切换为色温较低的灯光,有利于促进褪黑素的形成,提高睡眠质量;深夜状态:在卫生间里和通往卫生间的过道上设计夜间照明装置,采用亮度和色温较低的灯光,有利于夜间行走,同时提高继续睡眠质量。

对于室内活动主要可以分成日常、会客、工作三种场景。日常场景:主要以就餐、休闲娱乐及一般家务为主,室内照明平均照度不宜太高;会客场景:增加局部照明,吸引客人注意装修风格,同时采用较明亮的光环境,为交流创造良好气氛;工作场景:主要是阅读、工作、学习、操作电脑等,在相应的位置增加局部照明用灯具,提高工作面的照度。

三、可调光环境的LED灯具设计

针对LED照明的特点,可通过对LED灯具亮度和色温的动态调节,从而实现室内照明光环境可自动调节的功能。LED照明亮度调节可以采用模拟方式和PWM调制方式。因为模拟方式会出现LED颜色偏差且需要采用模拟信号,所以使用率不高。本文设计中采用PWM调制方式,PWM调制方式可以保证在提高输出电流精度的同时LED颜色不会发生偏移,而且可以方便单片机进行控制。

目前,白光LED要实现色温调节,一般采用不同颜色LED组合方式,如分别控制红光、绿光和蓝光LED的驱动电流,实现色温可调。但是这种方法电流的调节复杂,成本较大;且不同的基色光衰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一致性较差[3]。本文设计采用不同色温白光LED混色方法调节色温,利用低色温白光LED和高色温白光LED进行混色,通过改变不同色温LED的驱动电流,从而改变不同色温的光通量,也就改变不同色温的光谱功率分布曲线,则由不同色温产生的新的光谱功率分布曲线叠加混合形成一条新的光谱功率分布曲线,也就得到动态可调的白光[4]。

四、智能控制装置硬件设计

智能控制装置由控制面板的输入电路、电源电路、控制器、传感器模块、LED驱动电路和LED灯具组成,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控制装置系统框图

智能控制装置是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对被动式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的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并对LED灯具进行亮度、色温等控制。被动式红外传感器主要用来采集室内空间人员活动情况和在深夜模式下识别人活动情况,为单片机智能识别晚间活动场景和自动开启夜间过道照明提供分析依据。光敏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主要采集周围光线和温度的变化,实现LED灯具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亮度和色温。除了可以自动调节以外,该装置还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人工设定LED照明的工作模式。

五、小结

本文设计的LED照明光环境智能控制装置解决了目前LED照明色温不可调问题,并利用传感器模块采集周围环境变化,经过单片机分析后,对LED灯具进行动态控制。通过该装置提供多种模式照明,为人们室内活动创造合适的环境,提高室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严永红,关杨,刘想德等.教室荧光灯色温对学生学习效率和生理节律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 32(4):85-89.

[2]刘炜.住宅人工照明光环境智能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

[3]卫红,王小辉,周鸿飞等.LED照明中色温因素的研究[C].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2010.

智能环境设计范文6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素质能力

前言

中国职教界特有的名词,“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教师个体所同时又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或教师群体结构队伍中,由部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任教经验丰富的“理论型”专职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高职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

“双师型”教师这一名词,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是高职院校所特有的。“双师型”教师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比较而言,具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结构。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以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而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

(2)能力结构。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有所不同,具备操作是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根本特征。高职院校教师要同时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操作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3)素质结构。“双师型”教师除必须具有普通教师所应该的良好职业道德;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以外还应凸显“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二、高职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职业道德

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是一个社会服务型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是其基本要求,因此,“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这一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

(2)专业素质

环境艺术专业要求“双师型”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播理论知识,也不能一味传授具体的方法、技能,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了解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或工种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能正确完成技能操作示范,带领学生按行业标准进行综合项目的实践,从而要求“双师型”教师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其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提高。

(3)创新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外环境的社会服务型专业,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开拓事业的前提条件之一。环境艺术专业 “双师型”教师具有敏锐的创新能力是其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职责,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新信息、新观念、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

(4)产学研的能力

环境艺术专业 “双师型”教师产学研能力的具备主要表现为:一是把教学实践上升为教学理论,把教学理论应用为教学实践,不断的总结、提高自我;二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合作或者是独自承接项目设计的能力。能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熟知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方向及在市场中的定位。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双师型”教师,应该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规格、方向的定位,正确应用教学方法传授学生职业岗位知识,培养市场所需专业人才。

(2)善于对行业法规的理解和解读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市场未来需求接轨。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是行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依据。环境艺术“双师型”教师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毕业后能谋求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2、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把握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能力

岗位工作标准是企业根据劳动岗位的特点对上岗人员的条件提出的综合要求。岗位工作标准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生产技术规程和上岗标准四个部分。环境艺术专业“双师型”教师要充分了解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关于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生产技术规程和上岗标准的具体内容且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出符合行业岗位工作标准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