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 就业前景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提升,各行各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为研究人类组织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更侧重于管理科学的基础与前沿,因此更加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条件。由此可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明朗,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对具体的学科应用方向以及就业范围还不是很明确。因此,本文有必要为大家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并根据这些就业要求,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若想探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一,专业具有特色,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第二,满足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第三,就业环境具有优势。

(一)专业具有特色,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管理科学与工程及管理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联系紧密,属于一门交叉学科。因此,与其他的专业相比,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面要更宽广,且由于管理科学与工程无论是在管理学、经济学还是系统科学方面都是偏向策划与管理方面的教育。因此该专业属于比较特色化的管理专业,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会更明确。

(二)满足社会对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管理、技术、工程是支撑该学科的三大支柱,而这三个领域也是目前我国最稀缺的人才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工程应运而生,而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存在,既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又为很多企业的发展以及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因此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其不仅需要具备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更需要的是集管理、工程、技术于一身的全能人才,科学管理与工程专业的人才恰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了高等人才的培养,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由此可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一定特别明朗、宽阔。

(三)就业环境具有优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在企业集团、政府决策部门和金融部门从事相关的经营策划或是决策管理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都到科研机构中进行科研教学工作。无论是这其中的哪一种,与其他的小企业相比,这样的企业都能够让其得到更多的历练,且相对来说,待遇福利以及发展前景等各方面也更好。由此可见,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好。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宽,但并不代表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若想拓宽毕业生的就业之路,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除了要保证该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好外,最重要的是采用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进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通识+专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的今天,仅仅具备理论基础,不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今天,竞争如此激励,企业没有精力去花时间培养新人的实践能力,更加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可以随时适应岗位的工作。尤其对科学管理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由于毕业以后大都是管理层的人员,因此更没有时间培养其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学生的知识面,更要注重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通识+专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实验+实践”三结合的教学形式,先是讲解基础知识,在学生全面了解了基础知识以后,再展开实验,进行深一步探究,最后利用实践活动验证知识的准确性。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理论与时间的双培养,又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交叉教学,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虽然本学科要涉及经济、管理与科技等多个方面,但是由于这几个专业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各个学科之间进行有效的链接,实现交叉式教学。建立以专业为核心,以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为辅助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与学校相关的部门进行协调,举办联合教学。例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互相探讨与经济学相关的问题。同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到计算机专业学院去进行交流或学习,一方面增进他们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通过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交流,了解自己专业的技术与他们之间的技术学习之间存在哪些异同点,同时还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最后,学校应该想办法与社会中的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银行、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等。总而言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培养与提升复合型人才的能力,进而为将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由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且专业方向比较明确,最重要的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也比较高。因此,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的前景比较宽广,学校教师更应该想办法建立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培养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使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保障。

(作者单位为安徽大学)

参考文献

[1] 孙卫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5.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新闻专业 就业前景

现阶段,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新闻类专业毕业生之所以就业难,最主要原因就是新闻教育机制不完善、新闻媒体人才供大于求、新闻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不足三个方面。当前高校普遍扩招,新闻专业数量急剧上升,但国家在新闻类用人方面实施“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政策[1],当前新闻教育机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设备相对落后,这样的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当前传媒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新闻专业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使学生的就业范围拓宽,而不仅局限于新闻媒体,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新闻专业发展现状

就最近几年实际情况看,文科录取中,新闻专业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简单来说,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充足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同时具有较为宽广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在各大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与新闻采访和编辑等相关的工作。该专业毕业生具备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有扎实的新闻编导、新闻摄影摄像及节目主持等基本能力,此外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有深入了解,对外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动态有良好掌握。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发展与提升,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在持续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新闻媒体的就业门槛相对来说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高校新闻人才的就业渠道,再加上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与冲击,很大一部分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开始放缓,在很大程度上增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新闻专业人才就业现状

1.以企业就业为主

就现阶段实际情况看,大部分新闻专业学生就业时很难与专业对口,很多毕业生都是到各种企业当中任职。如各种传媒公司、中小企业和汽车公司等,从根本上说,企业逐渐成为接纳新闻毕业生的一个主要通道。

2.就业队伍膨胀

目前,由于最近几年来的大规模扩容,新闻单位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这种新闻专业就业队伍膨胀问题,进一步导致新闻单位招收毕业生时条件过于苛刻。如此一来,使新闻毕业生的就业难题进一步加重。

3.自己创业

随着国家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对大学生的创业扶持政策越来越完善,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全面又系统的创业教育,进一步培养起较强的创业意识,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一些新闻专业的毕业放弃就业,而选择自己创业。

三、新闻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分析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目前很多企业都会办一些不定期的刊物,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新闻人才的主要用武之地。不过,由于公司主营业务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对采编人员的专业背景有不同要求。所以,要想胜任该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较广泛的知识面。

2.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编导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已有1500余家影视节目制作公司。从根本上讲,这些公司对影视节目编导、播音和采编人才等往往存在较为广泛的需求。也就是说,只要新闻毕业生具备良好的新闻写作能力和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并且能够对电视节目的具体制作流程有深入掌握,文字功底较强,思维较为活跃的话,那么就非常有可能被这类公司录用。

3.高校教师

从某种程度上讲,新闻传播学不仅有较广泛的理论成分,同时比较实务,在很大程度上开拓毕业生的就业范围。由于该学科属于新兴学科,并且正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使高校新闻专业教师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因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研究生可以在毕业后进入高校当教师,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或者进入相关科研咨询机构进行相关理论研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现阶段,我国已有将近300万人从事网络编辑工作,而传统新闻实际从业人员却只有75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都已经全面超过了传统媒体,现阶段,网络编辑进一步成为市场中较为抢手的人才。

5.“泛媒体”岗位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大企业为了更好地树立品牌,并实现产品信息的推介,都开始将各种具有充分媒介素养的人吸纳到企业中,这些人才不仅能在企业的网站和内刊等重要舆论阵地上发挥作用,而且能有效地提升企业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新闻专业高校毕业生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只有了解和掌握用人市场的需求动态,才能更有把握地通过面试。只要分析清楚市场形势,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新闻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定会比较广阔。

参考文献: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3

2022十大热门专业排名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长沙牛耳软件教育是湖南最专业的电脑软件培训学校)。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女生就业前景好会计

女孩子一般比较心细而且有耐心。会计也是近几年比较吃香的一个专业,尤其是女孩子比较适合,找工作也比较好找。这种属于是越做越挣钱的,一开始实习肯定很辛苦,但锻炼出来比较实用又不会很累。

师范

女孩子选择师范也是比较合适的,中国很重视教育这一块的发展,师范毕业一般都是当教师,我们也都知道近几年教师的工资还有福利都有好转,休假时间又长,工作比较稳定。

护理

学习护理专业当个护士或者配药人员也不错,最起码工作可靠稳定,而且咱们国家的医药市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你必须学好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这样才能有机会找到好工作。

金融

其实金融跟经济差不多,小编单独区分开来讲的,因为针对的专业不一样。学好金融专业,不仅可以投资理财,而且有机会的话可以进银行工作,这是很多人都比较向往的,福利待遇好。

男生就业前景好机械

男生一般对机械类的都很感兴趣,动手能力强,立体感也比较擅长。而且中国近几年的机械行业发展是很可观的,要求很高的技术性,所以男生学的比较快比较适合。

土木

土木建筑、设计也是大家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一个行业,所以男生有兴趣的可以研究研究,生活有需要的那么就业前景自然比较乐观。

石油

能源专业这一块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这个专业的待遇会更好一些,毕竟这关系着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发展。日常生活也是离不开的,所以男生可以选择这类的专业。

物流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观念 求职准备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81

An Empirical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ncept and Job Preparation

――Tak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s an example

NIU Hang, CHEN Zhanghua, ZHANG Linhu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 survey data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other job preparation and employment concept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a clear understanding, did some degree of career planning, employment outlook, more than half of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mployment process and related systems. Students are able to recognize their own objective condition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n employment and constraints. Different gender, education, family status of students,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job preparation and employment concep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concept; employment preparation; employment guidance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个社会各界关心、千家万户关注的热门话题,又是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促进就业己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求职准备的研究对大学生、高校和政府劳动就业相关部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使用北京科技大学课题组对本校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观和求职准备的基本状况,为学校制定有关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1 数据与样本说明

为了全面客观的了解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求职准备的情况,就“就业形势”、“就业流程和手续了解情况”,“就业认识”、“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75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有效率为95.65%。其中理工类专业学生375人,占68.18%;文科类专业学生175人,占31.82%。博士研究生19人,占3.45%;硕士研究生76人,占13.82%;本科学生455人,占82.73%;女学生215人,占39.09%。大城市生源学生111人,占20.18%;中小城镇生源学生223人,占40.55%;农村生源学生216人,占39.27%。独生子女学生187人,占34%;非独生子女学生363人,占66%。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50人,占9.09%;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388人,占70.55%;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112人,占20.36%。

2 求职准备方面

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清晰的认识,做过一定程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前景乐观,超过半数的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和相关制度。这些情况说明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取得了成效,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大部分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表1),有10.24%学生表示“非常了解”,有73.39%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相对而言,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学生对就业形势了解的比例要多5%。家庭经济状况的是影响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的因素,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情况,随家庭经济情况的好坏,呈正相关线性分布,分别以8%的等差数列上升。根据数据统计规律,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更多的重视对非独生子女和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2.2 大部分学生做过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表2),有13.98%的学生做过“很认真的规划”,有67.44%的学生做过“一些简单的规划”,仅有2.71%的学生表示“没做过,无所谓”。相对而言,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来自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选择“不知怎么规划”的情况要多6%,生源地差异比较明显。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学生选择“很认真的规划”的比例要多6%,选择“不知怎样规划”的要少4%,非独生子女在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中应得到更多的重视。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选择“很认真的规划”的比例达到1/3以上,是家庭经济一般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的3倍。

表1 对就业形势了解情况

表2 对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2.3 半数以上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和相关制度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表3),有12.45%的学生表示“非常清楚”,有47.87%的学生表示“基本清楚”,超过半数的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和相关制度。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来自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选择“不太清楚”和“不清楚”的比例要高,大城市生源学生了解就业相关工作的主动性较弱。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和相关制度的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选择“不太清楚”和“不清楚”的比例,比家庭经济一般的学生低17%,比家庭经济差的学生低27%,呈明显的差异,经济状况导致的主观差异性值得重视。

表3 就业流程和制度了解情况

2.4 大部分学生对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表4),有24.36%的学生对就业前景表示“乐观”,有51.38%表示“一般”,大部分同学对就业前景充满期望。对就业前景的期望值上,学科、性别等差异性比较明显。

相对而言,文史学科类学生选择“不乐观”的比例要高于理工学科类学生6%。各年级的学生中,应届毕业生选择“不乐观”的比例均要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从侧面可以看出学生在真正面临就业的时候才会对就业前景有更加客观的分析和判断。同时,博士生选择“不乐观”的比例最高,硕士研究生选择“不乐观”的比例最低,既反映出博士生就业姿态高的对就业前景乐观程度的反差,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硕士研究生就业姿态与就业前景符合度高的特点。由于社会就业市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现象,导致女学生对就业前景的乐观程度低于男学生。来自大城市的学生选择“不乐观”的比例高于来自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7%,同样反映了大城市生源学生就业姿态与就业前景符合度不高的心理。在选择“不乐观”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要低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比例要远远高于家庭条件一般和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这需要就业部门加以重视。

表4 就业前景态度情况

3 就业认识方面

问卷以“就业影响因素”、“自身具备的能力”、“就业制约因素”和“就业中突出自己”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对学生开展了就业认识方面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对综合条件、自身条件和人际交往等就业影响因素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自身具备和不具备的能力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对自身条件欠缺、知识结构欠缺、容易引起困扰的问题、专业不对口等就业制约因素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在就业中突出自己的问题有比较科学的认识。这些反映了广大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就业认识观念和舆论氛围。

3.1 学生对影响就业的因素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统计数据显示(表5),多数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是“自身条件”,其次才是“专业行情”和“学校知名度”。相对而言,由于学科专业的特点,理工科学生对“专业行情”比文史类学生更为看重。由于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对自身准备就业的行业和岗位的期望不同,存在着对“学校知名度”看重程度的差异性,表现在学历层次越高的学生,越看重“学校知名度”,博士生最看重“学校知名度”。同时,硕士生对“专业行情”更为看重,这与硕士生就业面相对较宽、就业层次相对较高的学历特点有关。

表5 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表6),“影响就业最大的自身条件”因素很多,排在前3位的是“综合能力”、“实践经验”和“社会关系”,比例分别是28.13%、21.71%和20.50%。

相对而言,由于不同学科学生的专业特性和能力要求的不同,理工科学生对“综合能力”的认可度高,文史类学生对于“社会关系”的认可度高。博士生普遍社会阅历较深,实践经验丰富,选择“实践经验”的比例远远低于总体水平,对于“社会关系”的认可度远远高于总体水平。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对于“综合能力”的认可度,比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低9%以上,反映了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存在比较独特的就业心理,值得深入研究。

表6 影响就业最大的自身条件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表7),“影响就业最大的人际交往因素”最集中的是“父母或其他亲人”,认可比例是37.23%,突出反映了社会上传统的家庭观念对学生就业的重要影响,体现了就业工作的中国特色。其次是“学校老师”和“学长或校友”,比例分别是18.84%和16.36%,对于“同学”、“不认识的成功人士”等人群的影响持认可意见的比例很小。

相对而言,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和科研,与学校老师互相了解更多,老师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更大,博士生对“学校老师”的认可度比平均水平高得多。女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的缘故,独生子女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缘故,都表现了对家庭更大的依赖性,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认可度高。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就业中家庭依赖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对家庭依赖性越大,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认可度越高,反而是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就业帮助认可度远低于平均水平。

3.2 学生对自身具备和不具备的能力有比较客观的认识

统计数据显示(表8),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近1/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1/4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实践能力”。这反映了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需要锻炼的能力所持的态度、树立的目标和达成的结果,也反映了学生对自己参加就业竞争时对自己能力优势的评价和自信。

表7 影响就业最大的人际交往因素

表8 已具备能力情况

相对而言,博士生各项能力比较均衡,“团队协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远低于平均水平,这与博士生年龄较大、性格可塑性较小有关。来自大城市的学生见识多、视野开阔,来自农村的学生依赖性少、独立性强,这两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均高于来自中小城镇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影响了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发挥,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生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越强,这与社会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观点一致。

统计数据显示(表9),近半数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创业能力”,近1/3的学生认为不具备“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近1/4的学生认为不具备“管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与历史形成的立足现有岗位稳妥就业的观念有关,也和我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追求内敛、不张扬、不突破的观念有关。

3.3 学生对制约就业因素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统计数据显示(表10),1/3以上学生认为在就业中最欠缺“实践经验”,这与用人单位强调“人才的直接可用性”的短视行为有关;1/4的学生认为最欠缺“社会关系”,这与我国社会的传统习惯有关。同时,少数同学认为“综合能力”、“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学习成绩”、“所学专业”、“人文素质”、“外表及形象”等也是较为欠缺的条件。

相对而言,博士生认为自己欠缺“社会关系”的比例更高,这与博士生与社会接触更多有关。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社会关系较多,来自农村的学生社会关系少,但期望的较多的社会关系帮助,这两类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相反原因,在“社会关系”的认可度上达到了观点上的基本一致。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认可“社会关系”的欠缺性起了重要作用,家庭经济状况越差,学生越认为自己缺少“社会关系”的帮助。

表9 不具备能力情况

表10 最欠缺综合条件统计

统计数据显示(表11),近1/4的学生认为自己欠缺“工具性知识”,特别体现在博士生认为缺乏“工具性知识”和“科学基础知识”的比例较高,而缺乏“学科专业知识”的比例较低。

3.4 学生对在就业中突出自己的问题有比较科学的认识

统计数据显示(表12),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突出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优秀”来突出自己,4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突出特长,表示胜任招聘岗位要求”、“事先了解单位,表示有兴趣和准备”和“通过沟通让招聘者记住”的方式来突出自己。这种强调内在因素的就业观念,有利于消除社会上“唯包装论”的片面观点,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非常有好处。

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认为“制作精美、详尽的自荐材料”和“请有信誉威望的人推荐”的比例高于其他学生,反之,选择“突出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优秀”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学生。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和总体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观点:(1)大学生对参加就业的心理准备比较充分。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了解,做过一定程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前景表示乐观,多数学生了解就业流程和相关制度。(2)大学生对参加就业的条件认识比较客观全面。大多数学生对综合条件、自身条件和人际交往等就业影响因素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自身具备和不具备的能力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对自身条件欠缺、知识结构欠缺、容易引起困扰的问题、专业不对口等就业制约因素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在就业中突出自己的方法有比较科学的认识。(3)在不同类别的学生在求职准备和就业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大城市生源学生、非独生子女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学生群体在求职准备方面处于较低水平,文史学科类学生、女学生在就业前景方面存在着更多的困难,这些问题需要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找出规律,在工作别关注,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闵维方,等.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高职考生 就读学校专业 影响因素 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039-04

开展高职考学生选择就读学校和专业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可为学校进行特色办学、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招生宣传等提供依据。本文试基于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的问卷调查,对影响高职考生选择就读学校和专业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五点启示。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设计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是想获取学生性别比例、来源乡村与城镇比例、农业户口与非农户口比例等方面的数据资料。第二部分是学生选择就读院校与专业倾向的内容,主要是想获取学生了解学校的途径、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考虑因素、选择专业所咨询对象、对就读专业可从事工作(职业)的了解程度、对专业就业前景看法、否考虑重新选择就读专业等方面的资料。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共发放问卷2543份。回收的问卷情况如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构成

参与调查学生1927人,其中,男生870人、女生1057人,男女生比为9:11,与2011级全体学生的男女比9:10接近。来自乡村的学生1525人,占79.2%;城镇学生405人,占20.8%。农业户口1562人,占81.1%;非农业户口365人,占18.9%。

从学生来源来看,80%学生来自乡村,81%学生为农业户口。这与该校是广西唯一一所农类高职院校有较大关系。农类专业是该校当家专业、品牌专业,农类专业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想学农考生自然把该校作为首选学校。

(二)关于学生了解学校途径的调查

对于学生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学校的问题,设置了13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结果看,学生了解学校4种主要途径依次是:《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一书、招生考试院网站、学校网站、学校招生宣传册。而通过报纸、参加招生咨询会、学校到中学宣传、电视4种途径了解学院的比例最小,均不足2%。

《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一书是广西招生考试院编印的,专供考生填志愿用,考生人手一册。从该书了解学校招生情况既准确可靠又便利。当今,网络已十分普及,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上网十分方便,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最快捷的途径之一,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具有较高权威性和知名度,当然成为考生和家长了解招生学校的主要途径。另外,考生和家长对想报考的学校都会到学校网站去了解情况。现在,普通百姓很少订阅报纸,加之从报纸中查找信息不够方便,自然而然,通过报纸了解学校的人就少了。招生咨询会上来的多数是名牌本科大学,本科以下分数的考生一般不去这种咨询会;招生院校到中学去招生宣传通常是在高考前,学生正处于复习备考紧张阶段,还无心关注招生院校。

(三)关于影响选择就读学校因素的调查

对于选择就读学校是基于什么考虑的问题,设置了7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48.4%学生看中学校“专业优势与特色”,34.4%学生看中“学校地处南宁市内”,28.2%学生出于“父母亲友的建议”,仅有7.7%学生看中“生活条件”,有7.0%学生是基于其他原因(主要是高考分数限制、个人兴趣、学费较低等)的。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以农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农类专业数和学生人数均占50%多,“农”字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大部分教学改革成果和科研成果是与农相关的,农类专业的社会知名高,影响力大。另外,大家都向往到城市里读书,学生和家长都把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情理之中的事。现在的考生家长大多数40岁左右,文化教育程度较以往的家长高,对子女读书和将来的出路有较多考虑,影响子女选择学校的作用自然就增大了。仅7.7%学生看中“生活条件”,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选择学校时是很理性的,目的明确,即来学校是为了读书,而不是来享受生活。

(四)关于影响选择专业因素的调查

对于选择专业是受什么因素影响的问题,设置了11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从结果看,有53.8%的学生把“将来的工作(职业)”作为考虑因素,有53.3%的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考虑因素,有45.3%的学生把“就业前景”作为考虑因素。这说明大部分高职生选择专业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和目的性,同时把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考虑。值得注意的是,有19.3%的学生把“有利于自己将来创业”作为考虑因素,这说明一部分高职生有创业意识,这可能受当前就业形势、家庭自有实业(生意)和个人理想等的影响。有11.3%学生把“专业热门”作为考虑因素,说明大多数高职生在专业选择方面是比较理性的,知道就读高职院校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五)关于选择就读专业所咨询对象的调查

对于学生选择就读专业时会向什么人咨询,找谁商量的问题,设置了7个选项,可多选。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结果显示,在选择就读专业时,56.8%的考生会咨询父母亲友,28.5%学生会咨询同班或同届同学商量。父母亲友、同班或同届同学都是考生身边的熟人,无疑是比较值得信赖的。多数考生父母40岁左右,有一定文化程度,对子女将来的职业、出路有较多的影响。再者,从尊重父母、争取父母支持的角度考虑,考生也需要听取父母的意见。有23.8%的学生自己拿主意,说明高中毕业生是有一定的个人主见的,当然也可能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等背景因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招生学校老师或同学熟悉情况,学校也开通了咨询电话和网络,但可能存在陌生、联系不够便利等诸原因,选择咨询想报读学校的老师或同学的人数不多,仅占14.2%。

(六)关于对所选专业可能从事哪些工作的调查

对于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对所选专业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是否了解的问题,设置了5个选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学生填报专业时对于毕业后可从事哪些工作是有一定了解的,其中,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人达25.3%,一般了解的人达47.2%。这与“大部分高职生选择专业有明确的职业倾向性和目的性”的结论是相一致的。了解较少和不了解的人占27.4%,表明有1/4的学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存在盲目性,没有明确的职业意向性。这与近3年来每年新生入学时都有300人左右要求调换专业的情况基本一致。

(七)关于对所读专业就业前景看法的调查

学生对所读专业的就业前景看法的问题,设置了5个选项。调查结果是:选择“很好”227人,占11.8%;选择“比较好”913人,占48.3%;选择“一般”726人,占37.7%;选择“不好”43人,占2.2%;选择“很不好”18人,占0.9%。如图2所示。

从调查结果看,选择“很好”、“比较好”的人占59.2%,表明近六成的学生对所读专业就业前景充满信心。选择“不好”或“很不好”的仅3.1%,表明对将来就业前景担忧的学生为少数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对有关专业作了较多的思考和判研。

(八)关于是否考虑重新选择专业的调查

对于是否要重新选择专业的问题。有1699人选择“仍选现读专业”,占88.2%;有228人选择“另选其他专业”,占11.8%。另选的其他专业主要是:管理类、园林园艺类、计算机类、畜牧类、建筑工程类、机电汽修类;另选其他专业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个人兴趣和就业前景两方面。

这一结果符合2011年该校实行第一专业志愿录取的做法,除补录的少数学生外,学生专业志愿满足率达100%。

四、几点启示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中,可得到如下五点启示:

(一)优化招生宣传策略,提高宣传效果

1 招生宣传途径与方式。应将《高考指南——招生计划》一书、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学院网站、《学院招生宣传册》作为招生宣传的主要途径。尤其要加强学院网站建设,网站要图文并茂,全面展示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优势特色专业、就业工作成效等;抓住考生关注的问题精心设计制作《学院招生宣传册》。另外,可适当减少在报纸登广告、参加招生咨询会、考前到中学宣传、电视广告等方面的投入,以节约宣传经费,以较小投入获得较大收益。

2 招生宣传对象。除针对考生进行招生宣传外,要重视对考生家长的宣传工作,让家长了解学校、熟悉学校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家长对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19.5%的学生通过家长亲友了解学校,28.2%的学生选择学校是听从父母和亲友的建议,56.8%的学生在选择专业上咨询了父母和亲友。

(二)注重培育优势专业,形成鲜明特色

好比是企业的主打产品,优势专业是支撑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拳头产品”,也是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并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高职院校要科学地规划专业的发展,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要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位置,培育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形成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成为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摇篮。

(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优良环境

作为育人场所,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条件也十分重要。既要加强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的建设,又要加强生活、学习环境条件的建设,给师生营造一个环境优雅、设施设备先进、文明和谐的大学校园,使师生在校园内能开心生活、愉快学习和工作。

(四)加强新生专业教育,帮助了解专业

作为职业教育,应该让学生一跨入校园就有一个较强的职业意识和明确的职业目标。开展新生专业教育无疑是帮助新生及早全面了解所学专业,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毕业后能从事哪些工作(职业),就业方向如何等内容,树立学生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前述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一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存在盲目性,没有明确的职业意向性。据调查,88.4%学生认为经过新生专业教育后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了解,43.9%学生认为对所学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要把新生专业教育作为学生跨入校园艺的第一课来抓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

环境科学专业就业前景范文6

城乡规划专业主要职业能力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参与中小型民用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工作的能力;

3.掌握编制镇详细规划、乡规划的内容及方法,能够参与镇详细规划和乡规划的编制工作,能够从事常见的建筑场地的规划设计;

4.掌握编制村庄规划的内容及方法,能够完成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5.熟悉编制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能够参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6.熟悉规划管理的工作内容和程序,能够参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思路的铺开,我国城市化进程将加快步伐。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得当,关系着城市的发展与稳定布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公众参与热情的提升,城市规划者开始从幕后走到前台,城市规划人才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受人注目。

毕业生主要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环境管理、城市规划编制、城市公共管理政策制定和城市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主要去向是城建、规划、发展计划、经济贸易、行政执法、环保、公用事业等部门,就业面很广。

城乡规划专业考研方向建筑学

建筑学是工学领域下的专业学位专业。建筑学专业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在通常情况下,以及按其作为外来语所对应的词语(由欧洲至日本再至中国)的本义,它更多的是指与建筑设计和建造相关的艺术和技术的综合。

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城乡规划学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是支撑城乡建设事业的人才技术的重要保障。因此,将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进行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乡和谐统一的重要支撑性工作。

培养目标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积极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期对高层次规划人才的需要,培养适应于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和建筑学科基础审美与工程技术方法的专门人才。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