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起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学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学起源

生态学起源范文1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冰雪奇缘》;字幕翻译;“三维”转换

1. 生态翻译学简介

生态翻译学起步于2001年,创始人为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是兴起于中国本土的翻译研究范式。生态翻译学由翻译适应选择理论发展而来,主张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在达尔文进化论指导下,通过比较翻译活动和“求存择优”自然法则之间的关联性和共通性,探讨“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适应于选择行为的相互关系、相关机理、基本特征和规律,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等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胡庚申,2008)。其中“翻译生态环境”是指由原语、原文和译语系统共同组成的世界,是由语言、交际、文化、社会,加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共同构成的互联互动的整体。

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方法分为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的转换。其中语言维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在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转换要求译者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交际维的转换则要求译者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也就是说,译者翻译时应关注文本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方面的功能,不仅要熟悉原语和译语在语言层面的差异,采用接近目的语的语言风格,还要关注两种语言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在适应原语所属文化系统的基础上,将文化因素转换成受众可以接受的表达方式,同时还要注意传递原文的交际意图,有效传达原文的信息,这也是选择转换的侧重点。

实际上,三个维度的适应性转换并不是孤立存在,往往需要同时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原文和译文达到语言、文化和交际生态的平衡与和谐。

2. 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

影视作品集文学、艺术和技术于一身,其语言有一定特殊性。我国著名影视翻译家钱绍昌曾提出影视语言有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的特点(钱绍昌,2000:61)。聆听性指人物语言应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和情感;综合性指影视作品中语言和人物动作、行为以及所处背景应和谐统一;瞬时性指影视作品中画面停留时间短暂;通俗性指语言不可过于晦涩,而应通俗易懂;无注性指影视作品无法像文学作品一样在欣赏的同时做出注释。

影视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影视字幕翻译的特殊性。麻争旗(2003)提出了影视翻译中的五项基本原则:

1. 口语会话原则,要求译文活泼化、生活化;

2. 声画对位原则,要求译文在形式和结构等方面严格遵守影视语言的特点;

3. 雅俗共赏原则,要求译文清楚明白、通俗易懂;

4. 人物性格化原则,要求准确把握人物性格,译文语言应符合人物性格;

5. 情感化原则,要求语言真实感人,准确自然地传递原作所蕴含的感情。

字幕翻译时,由于空间、时间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译者不仅要考虑人物对白,还要考虑当时的背景条件,准确把握和适应所处翻译生态环境的各个层面,以求获得最佳译本。由于电影屏幕的显示空间和字幕停留时间有限,在翻译字幕时,应尽量选择常用词和简短词,并且断句要适当,每段对白语义应完整,信息衔接应连贯,以便观众精确掌握剧情发展,有效理解影片信息。

字幕翻译的特殊生态环境要求译者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适当转换,进而向观众展现一个最贴近原语和原文的译文,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3. 《冰雪奇缘》中字幕翻译的适应性转换

《冰雪奇缘》讲述了姐姐埃尔莎在加冕礼上意外导致魔法失控,将整个王国覆盖在冰天雪地之下,妹妹安娜勇敢无畏,为了破除魔咒、拯救姐姐和王国踏上了一段冒险旅途。影片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除了情节引人入胜、时代感鲜明、人物刻画丰满,也离不开对英文字幕恰到好处的翻译。下文将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方面,结合影片中的实例来阐述字幕翻译的适应性翻译策略。

3.1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适应所面对的翻译生态环境,熟悉影片语言风格、文体、修辞和句式等特征,并进行适应性转换。

例1 Ice has a magic can’t be controlled

寒冰的魔法无法被掌控

There’s beauty and there’s danger here.

美丽与危险共存

这是影片开场时山民们在凿冰时的两句歌词,若按照字面翻译,两句应分别译为“寒冰有一种无法被掌控的魔法”和“既美丽,又危险”,这样不仅嗦,也不符合歌词简短有力的语言风格,所以译者并没有拘泥于原来的句式,而是调整句子结构,也使得歌词铿锵有力,符合当时的语境。

例2(1)Of course,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当然了 如果她把秘密告诉我的话

if she just told me her secret

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2)And I understand if you don’t want to help me anymore.

如果你不想帮我了我也理解

(3)But you won’t get your new sled if she’s dead.

如果她死了你就得不到新的雪橇了

这三个例句汉译时做了较大调整。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英语句子重心在前,先叙述主要内容再用从句补充或修饰;而汉语句子重心在后,先叙述原因、条件等状语从句,最后说明结果和目的。在翻译时应适当调整句子结构,使译文适合翻译生态环境,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从而易于被目的语观众所接受。反之,如果按照原句式的顺序翻译,译文会显得生搬硬套,不仅读起来拗口,也不利于观众欣赏影片和理解影片。

3.2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任何一部影片或多或少都会反映出本国特定的文化风俗,大到时代背景、典故内涵,小到不同称谓和流行用语等等。字幕翻译应尽可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蕴含文化特色的内容表达出来,适当取舍,在维持翻译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达到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目的。

例3 I’m Olaf and I like warm hugs.

我是喜欢热情熊抱的雪宝

这是埃尔莎创造出来的雪人“雪宝”在向安娜和克里斯托弗介绍自己时说的话。此处译者将“and”连接的两个小句合为一个句子,并将“warm hugs”译为“热情熊抱”,“熊抱”一词是近几年来流行起来的词语,泛指“大大的、十分热情的拥抱”,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译文本地化的特点,也更符合“雪宝”诙谐可爱的性格特征。

例4 They don’t call me “the little dipper” for nothing

译文一:人称小北斗星可不是白叫的

译文二:我的外号“小北斗星”可不是浪得虚名

威斯顿公爵在影片中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次出现其滑稽搞笑的行为都为影片增添了一些亮点。以上两个译文各有千秋,但也各有缺陷。译文一中“人称”这一词语符合汉语常用说法,但后半句相比译文二稍稍逊色;译文二中的成语“浪得虚名”运用得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威斯顿公爵自大的特点,使人物形象饱满而又鲜明,但使用了双引号。一般来说,影视作品的中文字幕只保留省略号和间隔号,其他标点符号不可出现。

例5 I’m guessing you don’t have much experience with heat.

我猜你没经历过马路煎鸡蛋的人间烧烤吧

这句译文充分体现了汉语文化特色。雪宝向安娜和克里斯托弗表达自己渴望经历夏天的心愿,随后克里斯托弗说了这句话。如果直译为“我猜你没怎么经历过炎热”完全可以,但整个译文显得过于平淡,无法表达出克里斯托弗调侃雪宝的心态。译文处理为“马路煎鸡蛋的人间烧烤”,贴近中国人民生活,因为近些年来夏季高温,经常发生马路高温烫伤行人,甚至可以煎熟鸡蛋的情况。译文不仅充分表达了克里斯托弗对雪宝的调侃,同时也使影片更加活泼诙谐,吸引观众。

3.3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时注重源语和译语的交际意图。译者应使译文有效表达原文意思,完成信息传递的功能。

例6 Stronger than one, Stronger than ten.

不害怕一个人 也不害怕十个人

Stronger than a hundred men!

一百个人也不放在眼里

这两句也是影片开场时山民们在凿冰时的两句歌词。译者为准确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没有将“stronger” 译为“强壮”,而是译为“不害怕”和“不放在眼里”,更能体现冰雪的伟大力量和人们对冰雪的敬畏之情。

例7 Elsa, what have you done? This is getting out of hand!

埃尔莎 你做了什么 你又乱用魔法了

埃尔莎用魔法误伤了妹妹,父母看到这一情景后说了这样的话。第二句话如果直译为“这要失去控制了”,观众们可能会感到十分困惑:“为什么失去控制?”因为前面并没有做出任何铺垫。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将原文译为“你又乱用魔法了”,一个“又”字点明埃尔莎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魔法,且常常会因此造成麻烦,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3.4翻译中的不足

例8 I’d like to formally apologize for

我正式地为我

Hitting the Princess of Arendelle with my horse

不小心骑马撞上了美丽的安瑞戴尔公主以及

And for every moment after.

之后我所有的举措而抱歉

由于是动画片,其语言较为简单,没有出现很多长句和难懂的句子,译文处理得也相当不错,但以上这个句子的译法存在明显缺陷。字幕出现的时间限制要求每行字幕的语义应完整,且不能出现特别长的句子,因为观众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一个长句的意思。所以以上例句的译文尚待完善,以下译文可作参考:

我正式向您道歉

因为我骑马撞到了安瑞戴尔公主

也为之后发生的种种而道歉

4. 结语

翻译是一个不断适应和选择的过程,字幕翻译也不例外。译者应首先适应由原文、原语和译语共同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并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进行适应性转换,使得译文符合字幕要求,并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有效传递原语的语言和文化信息,从而利于观众欣赏影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参考文献:

[1] 成怡.从生态翻译学看影视剧名的翻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2):160-161.

[2] 杜志峰,李瑶,陈刚.基础影视翻译与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3]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解读[J]. 中国翻译, 2008(6):11-15.

生态学起源范文2

关键词:启示;赤壁公园;三维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20-01

一、引言

旅游景点的翻译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描述表达景点内容的同时能吸引游客。基于这样的原则上,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观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湖北黄冈赤壁公园的英译为分析译例,探讨其对景点翻译的启示,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正。

二、“三维”策略下赤壁公园的英译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本世纪初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的,它着眼于翻译整体性并对翻译的本质作出了新的描述和解释。其中的三维是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

(一)语言维

胡教授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原文作出语言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不能生搬硬套地进行翻译。

例1:相传苏轼同友人游赤壁酒醉后曾躺卧这里,其状若仙,故后人改名为睡仙亭。

译1: Su Shi used to drink here with his friends and was said to “like an immortal” afterwards, so it was renamed Shui Xian (sleeping as an immortal).

原文中 “酒醉”是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译成了“used to drink”.不如改译为Su Shi used to drink here with his friends and after he got drunk……

(二)文化维

胡庚申教授指出翻译就是一种文化的比较。译者需具备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避免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盲区。

例2:问鹤亭原名玩月台,因位置高显,为赏月佳处。1922年扩建赤壁时,为彰显苏轼《后赤壁赋》中孤鹤在为道士于梦中回答的韵事,始将玩月台更名为问鹤亭。

译:Originally called “WanYue” (Appreciating the Moon), this platform was the best place for moon gazing. It was renamed WenHe (ask the crane; from the red cliff 2 poem) in 1922. 显然moon gazing难表达出赏月的意境,宜译为this platform was the best place to enjoy the glory of the full moon.

(三)交际维

生态翻译视角下的交际维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之外,需要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比如景点的描写趋向模糊抽象,英译时就宜去除华丽抽象辞藻。

例3:因楼依山而江,晚涵落日赤霞,夜摇明月清辉,故名“涵晖”。

译: The light of the setting sun, and the light of the moon, were reflected in this pavilion so it was named Han Hui在原文中,“晚涵落日赤霞,夜摇明月清辉”是对美景的虚描,直译出其中的意境即可,不如改译为 Being opposite to the mountain and facing the Yangtze (Chang Jiang) River, the pavilion offers a good position to enjoy sunset and moon gaze, that the source of its name——Hanhui.

三、结语

生态翻译学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把翻译放置于生态的范围,引发了人们对翻译整体性的认识和思考。译者只有在翻译中遵从“三维”的策略,才有可能保证英译的质量从而吸引游客的慕名前往。

参考文献:

[1]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b.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 “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2009.

生态学起源范文3

关键词: 园林; 植物配置; 生态学; 效益

中图分类号: S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023-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园林绿化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在我国城市园林的造景要素中,植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植物配置也是造景的主要手法。古人就曾经说过:“庭中无松,无疑于画龙而不点睛也”,在园林景观中加入植物,不仅能够丰富景观的内容,而且植物自身的特性能使园林富于四季变化,体现出生命的活力,相对于传统观点中过度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从而导致种植形式模式化,群落结构单一化的问题而言,新时代的园林生态学观点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配置也不仅仅再是用植物来营造一个简单的视觉效果,而是能够发挥出植物的生态效益。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提高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应该充分利用其生态学原则,在发挥景观作用的同时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能,从而获取最佳的园林配制方法。

一、生态学原则

植物是唯一一个具有生命的造景要素,它的生长必须给予必要的土壤、水分、空气、光照等自然条件,否则将无法生存。因此,植物配置首先要保证其成活,才能实现其各种功能和效益。

(一)地域性

任何区域的植物对本地区环境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些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存活下来的植物就是地带性植物,也称乡土植物。如,槐树(Sopora japonica)、旱柳(Salix matsudan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榆(Ulmuspumil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等是榆林地区的乡土树种,在榆林的北部、南部山区均有大面积的分布。同时它们也是榆林的主要绿化树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如云杉(Picea asperat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圆枝卷柏(Selaginella sanguinolenta)、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等外来植物,经过长期驯化,已经融入到榆林本地植物群体之中。但是应当注意到,这些外来植物只是对绿化物种进行有益的补充,不可能充当主流。

(二)适地适树

如果地域性是针对大环境而言,那么适地适树则是针对植物配置场所的环境条件的(包括土壤、温度、湿度、光照、水分等各种自然条件)。每种植物都有自身的生长习性,有的喜光,有的耐阴;有的喜湿润肥沃,有的耐干旱瘠薄;有的抗污染能力强,有的能指示某些有害气体。植物对环境条件有严格的选择性,即使是地带性植物在该地区也不能任意栽植。比如,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因耐干旱瘠薄、忌水湿,在榆林也不能栽植在季节性积水处。所以植物配置时根据所在地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可选择杏(Prunus armeniaca)、杜松(Juniperus rigid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等喜光的阳性植物,而在庇荫的地方可栽植相对耐阴性的旱柳(Salix matsudana)、圆枝卷柏(Selaginella sanguinolenta)等植物,在干旱瘠薄的地方可选择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等性强健的植物,真正做到适地适树。

(三)物种多样性

在一个植物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植物种类的丰富度,也反映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水平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与植物群落的相互关系。天然形成的植物群落一般由多种物种组成,与单一物种的植物群落相比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能更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城市中多为人工植物群落,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注重"物种多样性"原则,尽量避免采用单一物种的配置形式。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园林植物群落不仅对环境及其变化有更好的适应调节能力,还可以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和发挥多样化的功能。

(四)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由于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寿命长短以及对光、水、土壤等环境因素要求不同,配置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的种间关系,那么就会影响每一个体生长,如接骨木(Sambucas williamsii)与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搭配种植,接骨木(Sambucas williamsii)会因为萌蘖力强的紫穗槐迅速生长,最后没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而死亡。种间的恶性竞争会导致在数年后植物群落退化,功能衰减,达不到设计的预想效果,同时也是对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因此在我们榆林人工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中,除了注意构建规模、物种多样性外,还应根据榆林本地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充分考虑群落的物种组成,选配生态位重叠较少的物种,并利用不同生态位植物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差异,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结构,以保持群落的稳定性。此外,正确处理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增强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持群落自身系统以及与外环境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过程的正常进行,维持植物群落平衡与稳定的发展。

二、生态效益

一个良好的园林绿地系统不但能够给城市和建筑带来舒适、优美、清新和充满生趣的环境而且能够有效地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为生物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优化人类居住环境,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满足人类心理需要

被“现代文明”污染的人们从心底里呼唤着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而众所周知,绿色代表自然,象征生命,又象征和谐。因此,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生活中的绿色理想。而园林绿化就是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城市园林的配置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因此,在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配置是人类厌倦现代化生活和心目中理想生活的一个缓冲地带,能够有效地缓解人类的厌倦情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多种多样,包括水体、林地、草地、硬质铺装等,为生物提供多种生态类型,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园林植物为例,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的层次结构都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因素,如乔木能改善群落内部环境,为中、下层植物的生长创建良好的生境条件,有利于中、下层植物的生长。

(三)改善空气质量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空气中氧的含量,净化空气作用明显。科学家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绿地植物具有能吸收氯化烃、氯气、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能力。另一方面,园林绿地对空气中的粉尘有明显的阻滞、过滤和吸附作用。

(四)防治噪音

研究表明,园林绿地对噪音有吸收和消音的强度,这是由于噪声波被树叶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以及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音减弱。据日本近来的观测,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音1015分贝,绿化的街道可以减低噪音3-6分贝。

(五)调节城市小气候

园林绿地的呼吸蒸腾作用,能够吸收和消耗大量的热量,能降低上空的温度同时,蒸腾作用还能促进水分的小循环,从而增加空气湿度。园林绿地还能降低风速,减弱风力。由此可见,园林绿地具有改善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和城市干岛的效应。

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是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理有效的利用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才能使城市园林这个生态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城市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原则作为园林设计的前提,因为生态学原则的运用与否以及运用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生态效益的高低,而生态效益的高低都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系统的成败,与人类的幸福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黄斐.德国图宾根城南新区建筑给我们的启示[J].世界建筑,2001(4):74-75.

[2] 周燕,王民.日本集合住宅及老人居住设施设计新动向[J].世界建筑,2002(8):22-25.

[3] 石铁矛.建立生态意识 走向建筑生态设计[J].新建筑,2002(2):21-23.

生态学起源范文4

【摘要】 目的 提升和完善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容和层次。方法 搜集整理了我馆所订购的所有期刊、数据库以及网络上的免费资源,筛选出其中的生物医学期刊,利用ASP.NET和SQL Server 2000语言,构建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服务平台。结果 该服务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浏览、检索和链接,通过检索用户可获取我校所订购的外文生物医学资源和网络免费资源。结论 该平台涵盖了我校能够获取的一切生物医学期刊资源,提供从检索到获取的一站式服务。

【关键词】 期刊资源整合;学科服务;生物医学;全文获取

为学科服务是大学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图书馆不仅仅是大量引进数据库和提供简单的静态网页,同时还应该建立能满足用户需求、适应学科发展的学科知识服务体系[1];通过对学科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访问路径,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检索与调用服务[2],真正实现服务的动态化、专业化和个性化。我馆的外文生物医学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即是在此指导思想基础上诞生的,其作为医学学科知识服务的一部分,在我馆现有的信息资源基础之上,又充分整合了网络上免费的资源,成为我馆提供高质量外文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的保障体系。现将该服务平台的资料搜集、制作技术和主要功能等简介如下。

1 信息源的选择

该平台共收录外文电子期刊34 060种,有综合性的,也有医学专业的,提供了我校可获取生物医学期刊全文的一切可能途径。其中馆藏资源有:外文生物医学期刊馆藏目录、Elsevier Science Direct、EBSCOhostAcademic Source Premier、Springer Link to Journals、World Sci Net和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免费数据库或网站有:PubMed Central、BioMed Central、BioVisa、HighWire Press、Free Medical Journals、Findarticles、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Open JGate(World’s biggest Open Access English Language Journals Portal)、Scielo(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JStage (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ggregator, Electronic)、BlackWell Synergy(Online journals for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巴西网上科技电子图书馆;馆际互借系统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和国家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因为有些数据库不能准确分离出生物医学期刊,即把其收录的所有期刊全部列出,并著有“全部”字样;数据统计的截至时间为2008年3月15日。

2 基于ASP.NET语言的理论基础以及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方法

ASP.NET语言区别于以前传统编程方法,具有功能强大、效率高、性能好、终端操作方便、显示结果简单直观等特点,是Microsoft公司继ASP语言之后推出的新一代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它与ASP.NET框架紧密整合,使服务器可以实时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通过IE浏览器显示出处理结果。

该平台在ASP.NET基础之上,以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采用当前比较流行的Browser/Server结构模式,与Web技术相结合,完成了管理和查询两大核心系统的构建。其设计原理大致为:客户端采用模糊查询的设计,以确保用户找到尽量多的查询结果,用户在查询界面选择浏览、检索、库选择等控制参数,通过提供程序中的Connection对象与数据源建立连接;而在服务器端通过ADO.NET接口访问数据库的 Command对象,同时通过DataGrid数据控件实现与数据库的数据存取;最后将DataReader对象或DataSet对象绑定到DataGrid数据控件上来完成输出。为了提高数据的处理速度和查询功能,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数据转换功能转换数据,再使用编制的带输入、输出参数存取各项数据。

对于数据层中数据的处理,先将筛选出来的生物医学期刊形成Exel文件,按照数据库的字段设计表格,即期刊刊名、ISSN号、期刊网址、全文起止时间、学科分类、来源数据库、来源数据库网址和备注8个字段,其中备注字段用来表明该期刊在不同的数据库中的免费时间,再将上述Exel文件利用import技术方法导入到系统的数据层中。

3 整合服务平台的功能

本服务平台共包括浏览、检索和链接三大功能[3]。另外,为进一步完善该系统,增加和用户的联系,在右上角设立了意见提交页面,同时为了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又增加了“使用说明”项。

3.1 浏览功能

浏览功能包括按期刊字母顺序浏览、按学科浏览和按数据库浏览3个功能。按字母顺序浏览:服务平台提供26个英文字母列表,用户点击某个字母,即显示出以其为首字母的所有期刊列表。按学科浏览:服务平台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分类标准,并参考一些数据库或网站中期刊的分类情况,设置了生物科学、医学和药学3个大类,其下再设置29个学科,可以纵览该学科领域的期刊总况。按数据库浏览:点击检索框下各数据库或网站的名称,可显示出该数据库或网站收录的生物医学方面的所有期刊,从而帮助用户更深入地了解各个数据库或网站生物医学期刊的收录情况,有侧重地选择和检索;同时,在每一个数据库后还配有该数据库的简介。

3.2 检索功能

整合服务平台配备有一个简单检索框,其后面的字段选择设定了刊名、关键词和ISSN号3个。另外,通过数据库和学科分类前面的复选框,用户可以从数据库和学科等多方面对检索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3.3 链接功能

根据本整合服务平台的检索结果,用户即可很清楚地知道所需期刊在不同数据库的全文收录情况;对于我馆所订购的数据库,只要IP地址在我校的有效范围内,均可直接点击到达相应的期刊或数据库网站,可进一步检索和查看;同时点击任一期刊刊名,可直接进入数据库查看该刊的目次内容,从而简化了用户的查询步骤,提高检索效率,实现了资源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恰当”链接,有效地解决了二次文献到一次文献的原文索取请求[4]。

4 服务平台的维护和管理

现在数据库或网站的变化更新非常频繁,不仅包括页面和内容上的改变,还有链接地址的变动,要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必须定期甄选跟踪,及时补充更正,所以管理维护是保证系统顺利运行最重要的后续工作,可通过“管理员入口”来实现。ASP.NET通过ADO.NET存取数据,ADO.NET是以离线的数据为基础,即可以在本地的机器上对数据集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或修改等操作,然后更新回真正的数据库。该平台采用session全局变量进行维护,在管理模块的各个页面,首先会对session变量进行身份鉴定,如果为非管理员身份,则会跳转到系统登录模块,重新进行系统登录并认证。数据记录的修改和删除命令通过SQL语句中的sqlstr进行传递,其修改和删除分别对应Update、Delete命令。

5 整合服务平台的评价

本整合服务平台具有如下几点优势。①全面的整合功能:把我校图书馆已经订购的电子期刊和网络上免费的电子期刊整合在一起,特别是比较全面整理了目前可获取免费生物医学期刊全文的数据库或网站;把网络资源和我馆历年订购的所有印刷型期刊整合在一起;将传统服务与网络服务整合,使本馆所订购的印刷型外文期刊得到充分利用。②便利的链接功能:多元化的网络资源链接功能是学科服务平台的宗旨之一,对于一种期刊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即同时列出其多种获取方式,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最方便的一种方式获取全文;另外,也可进入收录该刊的数据库进一步详细查询。③个性化的检索功能:该系统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不同检索需求,设计了一系列的多选按钮,可同时对数据库或学科等多方面进行选择限制;同时点击某个数据库,即显示出该数据库收录的全部期刊,点击某学科分类,也显示出该学科所有的期刊列表。④计算机技术简单,不需大的投资:对于中小型图书馆,没有经济实力引进已经开发好的资源整合软件,本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模式,解决读者获取全文的困难。

但同时,本系统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如:在数据库的更新方面,仍然主要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期刊和数据库的筛选和添加,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影响了系统的更新速度,下一步希望能够采用一种人工智能软件,如MutiAgent系统,根据用户需求与兴趣主动寻找信息源,并协助完成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评价、分类、标引、等过程,从而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质量和效率[5]。

总之,该平台整合的全面的数字信息和强大的链接功能,为我校医学科研人员获取国际学术研究信息提供了保证,为文献获取提供了多种便捷途径,促进了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作为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一个子项目,完善和加快了我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恺英,刘佳,班孝林.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51(3):5355.

[2]崔瑞琴,孟连生. 数字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7,51(7):3570.

[3]史淑君,董哲. 利用JavaScript技术建立馆藏外文电子期刊导航系统[J]. 现代情报, 2006(11):7781.

生态学起源范文5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理论 思路

Analysis of landscape ecology in research ideas

LI Qi-cai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Tourism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830054)

Abstract:Landscape ecology originated in the 1950s and 1960s in Europe, landscape ec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worldwide, in the 1980s. Landscape ecology started late in China, domestic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but the popularity of the course at the university, many students have many questions.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 ecology and basic theory, put forward research ideas of landscape ecology on the basis of academic, provide some help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learn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and method of landscape ecology.

Key words: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thinking

1、景观生态学

1.1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一词首先由德国著名的生物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在利用航片解译研究东非土地利用时提出来的,用来表示对支配一个区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之后,许多学者开始了大量的研究。Vink(1983)在讨论景观生态学在农业利用中的作用时强调,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一个控制系统。基于此,他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把土地属性作为客体和变量进行研究,包括对人类要控制关键变量的特殊研究[3];Forman和Godron(1986)在给出确切“景观”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变迁的一门学科[4];傅伯杰(1991)把景观生态学定义为: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综上所述,景观生态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兼有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等许多现代大学科群系的多功能优点,适宜于组织协调跨学科多专业的区域生态综合研究,因而在现代生态学分类体系中处于应用基础生态学的地位。

1.2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的综合叉学科,其理论的直接源泉是生态学与地理学,同时从许多学科的诸多相关理论中也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为开放系统的自然等级有序理论,以及综合性和组织性理论;它的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系统之间生物控制共生理论是以控制论为基础的。但对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认识却并不完全一致。一般说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时空尺度;等级理论;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缀块一廊道—基底模式;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复合种群理论;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

2、国际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现状

2.1国外景观生态学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景观生态学发展迅速。景观生态学研究最为活跃的地区集中在北美、欧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东亚(中国),表明了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学科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从研究内容上看,景观生态评价、规划和模拟一直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景观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探讨[4]。

欧洲和北美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基本上引领了国际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方向。景观生态学关注的重点从土地利用规划和设计逐渐扩展到资源开发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在理论上强调景观的多功能性、综合整体性、景观与文化的协同,并提出了整体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框架。北美的景观生态学在欧洲的影响下,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并逐渐形成注重数量化和模型建设以及自然景观研究的特色。尽管欧洲和北美两大学派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关注的对象、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但是二者也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推动着景观生态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2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现状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介绍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以来,我国地理学、生态学、林学、农学、植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极大的关注着景观生态学得发展,并积极开展了景观生态学的讨论与研究,使景观生态学成为不同学科的共同研究热点。

我国学者主要关注的重点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方法及应用这三个方面。首先,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是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石,它对人们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理解景观生态学中的概念、原理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学者在理论基础上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思路,例如:WU[5]等(1995)在总结前人缀块动态理论基础上,创立了等级缀块动态范式;俞孔坚(1999)提出了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并给出了案例,这些无疑为我国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的拓展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其次,在应用方面,我国真正开展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其标志是肖笃宁(1990)发表的《沈阳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从近30年的研究情况看,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在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中已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景观生态学具有多学科的特点,再加上我国类型丰富的生态系统,使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城市与农业景观及其交错景观、森林资源的保护、土地利用、干旱区景观、湿地景观等。

3、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思路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经历国内外学者30多年的研究与探讨,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在学习景观生态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和理论基础经行概括性的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区域的景观分类、实地的野外调研,做出该区域的景观格局图,再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适当的指数来检验,最后结合选定区域的景观特色进行景观生态的分析,讨论、评价或给出设计规划的方案。

3.1景观的分类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是针对选定区域进行的,学者们进行研究时,首先是在确定自己的研究目的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后,再对该区域进行景观结构的划分。在景观生态学的区域研究中,一般情况下学者们主要是在土地利用、植被、生地貌态、生态保护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的。

学者在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阐述的问题后,对目标区域景观结构的分类。景观结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斑块、廊道和基质,斑块—廊道—基质模型的提出被多数学者所接受,班一廊—基模式关系给出了一种普遍适用于各种景观分析、设计、规划的语言[6]。在景观生态研究中三者的时空配置形成的镶嵌格局即为景观结构。

3.2景观格局图的制作

景观格局图的制作是在景观分类确认的基础上,并且需要结合实际卫星航片的判读与野外工作的调研后,最终制作成一幅由各种斑块、廊道以及整个区域的基本基质的景观格局图。具体的方法是如表1。

表1 由作者整理而得

3.3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包括两本分,即景观单元特征指数和景观异质性指数。应用这些指数主要是对景观格局的定量的描述,对不同的景观进行比较,研究它们的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异同,从而对景观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而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五个方面:(1)确定产生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2)比较不同景观相前提的特征和他们的变化;(3)探讨不同景观格局的尺度性质;(4)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与过程的相互关系;(5)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3.4研究结果的判读

研究结果的判读主要是为了确定我们的研究是否有实际的意义,是为了达到我们的研究目的。研究结果是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几部分指数,通过我们对研究区域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得出各部分的指数。然后,根据这些指数的特征对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效应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最后找到景观生境破碎化的程度或驱动因素,进而对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效应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得出该区域尽管生态效应的优劣,然后讨论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在近几十年内的变化趋势,从而设计研究区域景观格局的规划方案。

然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常不必要做出这么多的研究结果,而是根据我们的研究出发点,在对区域的景观生态效应的分析、评价、变化趋势的谈论、规划方案的设计这些方面进行选择性的研究。我们对研究结果在每一个方面的判读,都具有重要意思,从而对应我们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4、结论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学科,它亦是当今生态学研究核心之一。由于景观生态学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性质,所以在学习景观生态学时,首先应该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学科性质、相关概念、基础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然后再进行实地的研究与理论探讨。本文就是通过阐述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基础理论,简要的介绍国内外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现状,而为学习景观生态学的大学生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思路,期望他们在景观生态学的学习历程中抓住景观生态学学习的关键问题,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科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东进等.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及中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4:276-282

[2]曹宇,肖笃宁等.近十年来中国景观生态学文献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474-477

[3]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1.7

[4]傅伯杰等.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J].生态学报,2008.2:798-804

[5]Wu J.Loucks O L From balance of nature to hierarchical patch dynamics:aparadigm shift in ecology, [外文期刊] 1995(04)

[6]楚新正.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及在绿洲研究中的应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12:56-62

[7]陈昌笃.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和实际作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8]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J].生态学杂志,2000:42-52

[9] 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生态学起源范文6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自然生态系统;对外直接投资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F752.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3.03.002

“生态学”一词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1]1866年提出的。海克尔在《普通形态学》中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后来,其他学者[2]在生态学定义中又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观点,并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归纳为物质流动及能量交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学则被进一步概括为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

美国生态学家E.P.Odum[3]38在其经典著作《生态学基础》中提出,生态学起源其生物学,但早已超越了生物学的范围,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更多的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生态学是一门广泛的多层次的学科,与其他相对较狭窄的传统学科有着较好的交叉。胡艳[4]认为,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有两种:一是研究对象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如农业生态学、医学生态学、工业资源生态学等;二是研究对象本身具有生态系统的特征,即研究对象具有生态系统的特征的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如知识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等。

在投资行业实际上也存在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投资生态系统。硅谷银行主席魏高思[4]表示,美国硅谷产业群实际上就是一个整合了高校学科优势、风险资本和创业企业等资源要素的良好投资生态系统,使得该地区获得了良好的投资效果。胡艳[3]等提出了风险投资生态系统概念,并对其框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也认识到投资行业里存在一个生态系统,并认为中国本地的(风险)投资生态系统越来越成熟[4]。

上面介绍的投资针对的是风险投资,目前还没有专门介绍对外直接投资的生态系统的文章。而风险资本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在投资者、投资方式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从我国2000年提出“走出去”战略到2011年温州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凸显出OFDI在经济中的地位在加强。但是从十多年的成效来看,我国OFDI之路并不顺畅,2009年中国企业跨境收购的失败率为全球最高,达到12%;2010年这一比率降至11%,但仍为全球最高。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公司2010年海外收购的失败率仅为2%和1%[4]。笔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生态学特征。理论和实践日益表明,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的加快,应该从生态系统的角度,保证对外直接投资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笔者在本文中提出OFDI生态系统概念,并分析其基本特征。

一、对外直接投资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对外直接投资生态系统的定义

对外直接投资生态系统(简称OFDI生态系统),是模仿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在研究和分析对外直接投资问题时提出的。OFDI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直接投资主体在特定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制约束下,通过与对外直接投资运作中的劳动力、资本、管理、制度和信息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机统一体。

(二)OFDI生态系统的内涵

理解OFDI生态系统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在该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完整统一体,主要投资主体是企业、政府、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等,个人也是重要投资者,但通常是依托于某个其完全控股企业的,因此将其视为企业组织。主体结构及其职能分布状况直接影响到投资生态系统的效率。第二,对外直接投资环境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也覆盖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内部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自身投资决策程序的科学性,投资效率的高低以及企业组织结构、文化、资源等部分。外部环境主要是影响企业OFDI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的总称。宏观环境主要是政府投资政策、经济周期、资本市场等因素。中观层面的环境主要指行业组织、投资产业相关政策及产业结构。微观环境主要指企业竞争力以及相关中介机构(包括金融机构)的影响。第三,OFDI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系统的能量(如劳动力、资本、管理能力、制度约束和信息等要素)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互为反作用。

(三)OFDI生态系统的意义

提出OFDI生态系统的概念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参考生态学比较成熟的思维模式,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对外直接投资框架,从整体效用最大化出发,明确相关利益方的职能和地位,推动我国“走出去”战略持续快速地发展。生态学的重要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和特定环境下,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是在实现国内外资源要素平衡和特定的投资环境下实现投资价值的持续积累。另一方面,如果对外直接投资符合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那么就可以借鉴比较完善的生态学数学模型和相关指标来定量测量OFDI有关指标,这也是很多其他学科积极与生态学结合的原因之一。

二、OFDI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对比分析

随着生态学成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生态”二字有了更深刻的含义和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李宏煦[6]认为,生态是一种竞争、共生、再生、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生态是一种追求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和秩序的持续与和谐的系统整合功能。随着对OFDI发展的进一步认识,人们逐渐认识到OFDI在机制和功能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下面从构成要素与行为模式两个方面,将OFDI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类比。见图1。

生态位在生态学中的含义是指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它具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生物个体或种群来说,它在种群或者群落中的地位与功能,包括空间、时间、营养及与其他生物个体或种群的相互关系;其二是环境所提供的资源和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度[7]。显然,对外直接投资中的生态位是指各参与方在群落中的功能和地位的定位,以及对投资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多年的经验表明,各相关利益方并没有充分认识各自的职能,甚至一些职能长期缺位,如中介机构队伍并没有相应壮大,相关的金融服务缺位,尚无专门提供海外投资保险的保险公司,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阻碍了海外投资的步伐。同时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些分析模式,如种群增长模式,都可能适用于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增长模式,因为OFDI中母国的投资企业要受到相关国家的资源、技术以及政策法律、市场规模影响的限制。

(二)OFDI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行为模式对比

OFDI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从各自的行为模式来看,也具有共同的生态学特征。以互利共生为例,自然生态系统中互利共生是指两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双方获利的依存度达到了彼此不能独立生存的地步。在OFDI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如中介机构与投资者的关系,还有投资产业分布中上下游产业的关系,其结构的优化都会促使其产生互利共生关系。再如竞争关系,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食物网中资源有限,不同的物种之间可能产生竞争关系,是一种此强彼弱的关系。在OFDI生态系统中同样有这样的问题,比如东南亚接收外来投资,长期以来是日本占其直接投资市场的主导地位,而最几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在东南亚投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中国在东南亚的市场侵入必然将引起中日两国在其投资市场的竞争关系加剧。从生态学的竞争关系考虑,或许我国可以找到一些投资应对策略。再如耗散结构系统、反馈调节机制方面,OFDI生态系统都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类似特征。见表2。

三、OFDI生态系统框架的构建

1959年E.P.Odum[3]94建立了一个普适的能量流动模型。他认为该模型利用不同的能量通道,根据能量流动路径,将不同的营养级连接起来。其中自外由内有日光输入和现有有机物输入两个能量输入通道。同时也具有自内而外的三个能量输出通道,即光合作用中没有被固定的日光能、生物呼吸以及现成有机物的流失。

对外直接投资生态系统中也具有类似的能量输入通道,并将各参与方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输入通道来看,一个是资格准入通道,通常一些国家都会对直接投资准入行业设置相关权限,或者对投资者身份有相关的规定;另一个是要素输入通道,通常会对资本、劳动力、技术等方面有相关的要求,如对股权比例和用工条件设置要求。从输出通道来看,一方面是产品输出、技术输出(这有赖于OFDI不同的投资动机),另一方面是价值的输出,表现为资本的回笼和利润的汇回。从实践来看,签订多边或者双边的投资协定,提供投资便利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通投资的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只有比较通畅的投资通道(包括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整个投资生态系统才能高效率地运转。

四、OFDI生态系统的特征

自然生态系统与OFDI生态系统都是依据生态学原理运作的,他们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但是因为研究对象的不同,也具有各自的个性特征。作为一个系统,OFDI生态系统具有其一般特征。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L.V.Bevtalanffy[7]3031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他认为系统都具有如下共同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结构性、功能性、变异性和相对稳定性。自然生态系统与OFDI生态系统还存在如下共同特征:都具有开放性特征;都在远离平衡状态中发展;要素间都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联系。

作为一个非自然的生态系统,OFDI生态系统具有自己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OFDI生态系统是一个人为的、非自律的生态系统。自律系统是指那些处于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但OFDI生态系统是以人的行为为主导,以社会投资环境为依托,以生产要素为命脉,以政策体制为经络的复合生态体系。投资体系所需要的能量和信息需要人为地传输转换和加工处理。人既是决策者又是调控者;既是建设者又是破坏者。

第二,OFDI生态系统是一个依赖性很强而且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虽然该系统本身具有投资运作中客观存在的反馈调节机制,但是由于对外直接投资能量的输入和输出通道对政策的严重依赖且参与者较少,从而使得该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例如,跨国公司依据全球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分布等因素决定其经营决策,并通过掌握这些相关的市场要素变化来调整其经营决策。这些市场要素在短期内并不会轻易改变,但是对外直接投资流动规模却受要素之外的政策影响较大,如税收、对外国投资者政策等,同时少数的巨型跨国公司占据了直接投资市场的较大份额,因此当环境变化时,相对于国际贸易而言OFDI波动更为明显,这表明OFDI生态系统是脆弱的。反过来说,要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OFDI生态系统,就要努力控制经济系统参数之外的变量,如保持投资政策的稳定性,形成一致性预期。

第三,OFDI生态系统是一个流量大运转快的开放生态系统。从二战以来,世界直接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投资兼并浪潮,并且从二战以来的经济周期和数次金融危机来看,直接投资规模变化都较为显著,这表明OFDI生态系统的运转速率较快。同时,OFDI生态系统是开放的,随着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外部条件的成熟,除了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进入到这个系统,成为系统分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四,OFDI生态系统能量和信息是循环流动并且增值的过程。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单一方向的,能量以光能的状态进入生态系统后,将以热的形式不断逸散于环境之中。能量在生态系统流动的过程,就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7]124。但是,OFDI生态系统中,能量和信息是循环流动的,并且在投资运作中与其他资源要素结合,通过再投资运作产生增值。在外部和内部环境承受范围之内,通过能量和信息的循环和增值流动,投资者规模实力不断壮大发展。

五、结语

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企业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元素,通过搭建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长期合作平台,促进了母国与东道国的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使得各国近年来日益重视本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OFDI生态系统的构建,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其投资增值的可持续性的思维方式为我们合理构建投资框架体系提供了指导。提出OFDI生态系统概念后,后续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生态运行的机制问题,同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型OFDI生态系统,并建立系统的运行监测指标。

[参考文献]

[1]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

[2]孙振钧,王冲.基础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7.

[3]E.P.Odum,Gary W.Barrett.生态学基础[M].陆健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9.

[4]胡艳,张光辉.风险投资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J].: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8):9899.

[5]薛松.中国企业跨境收购屡受挫 失败率全球最高[EB/OL].(20110225)[20120328]http:∥/a/20110225/000163.htm.

[6]李宏煦.生态社会学概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