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学案例范文1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Applicating in Planning Ecology Curriculum
Zeng Liqun Zhu Peng fei
(School of Planning and Ecology,Beihai College of Beihang University,Beihai Guangxi,536000,China)
Abstract:Basing on the analysis of"Planning Ecology"curriculum’s teaching status,it was proposed this curriculum’s case investigating,arrangement desig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better sound effect.Problems during the curriculum’s case teaching wa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gain more effectiveness.It would be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 curriculum’s teaching.
Key Words:Planning ecology;Case-based teaching;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1 《规划生态学》课程教学现状
《规划生态学》课程介绍生态学和规划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强调以生态学理论来指导规划,[1]是我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是我校城乡规划特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广西区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特色课程之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该生态学与规划的理论知识、方法体系和研究步骤,能够将生态学和城乡规划结合起来应用到城乡规划案例分析和编制工作中。近年来,《规划生态学》的教学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的课程知识,但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不高,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应用,未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教学效果,影响了城乡规划特色专业特色的体现,因此,需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2 《规划生态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哈弗商学院倡导应用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和培养学生互动性,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独特教学方法。[2]发展至今其内容、方法、经验已日趋完善。[3]为了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具有生态学背景和特色的城乡规划专业特色人才,在《规划生态学》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2.1 案例选取
适当的教学案例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作为当事人参与到教学中,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选取适当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引发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并应用已学的生态学知识对案例进行优化和完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分析应用两大板块,基础理论板块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分析应用板块采用案例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正面或反面教学案例,以达到案例式教学的效果。
2.2 设计编排
传统的理论教学进度主要由教师来控制,而案例式教学的课程进度在案例引入、学生参与讨论、分析的过程中不容易控制,需要仔细安排好案例式课程的进度。需要教师对讨论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引导学生讨论的内容和方向,避免交流时间太长、研讨范围漫无目的和一些不相关内容介入而影响课程的教学进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选取适当的案例,理清教学思路,合理进行教学过程安排设计,形成教学方案。该课程案例教学分为:案例引入――分组讨论分析――总结评价三个环节来展开,以控制好课程教学的进度(如表1课堂进度安排表,以1次课2学时计算)。
2.3 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案例开展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总结交流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4]该课程教学的实施,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如表2)。
为了能够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达到教学目标。案例课程教学之前需要学生利用课程知识、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对类似的案例有一定的了解,保证学生分组讨论教学环节的质量。例如在规划案例生态分析的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课前了解生态分析的步骤、内容和方法,以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案例能够有话可说;而在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生态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作品,保证学生在课堂给定的设计条件下,对给定区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能够有一定的思路。
案例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主题和内容展开讨论,以避免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引导包括案例的介绍和问题的提出两大方面。在案例介绍时要为之后的分组讨论埋下伏笔,而在分组讨论中又需要提出一些关键且具有引导性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而不是漫无目的浪费时间的闲谈。例如在第6章规划生态分析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教学基地广西钦州大芦村为例,进行案例式课堂教学(如表3)。
3 《规划生态学》案例式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先修课程的要求
《规划生态学》课程注重学生对规划案例的生态分析和规划项目生态规划的编制能力的培养两大方面,要求学生此前具备一定的生态学和城乡规划的基础理论。因此,在课程开设之前需要先修生态学基础课程和城乡规划基础课程。生态学基础课程包括:生态学原理、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园林植物学和生态学原理教学实习;城乡规划基础课程有: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设计、场地设计和专业认知实践。
3.2 案例选取应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好的案例是案例式教学成功开展的有利保障,城乡规划的案例很多,但如何能够选择具有启发性、难易适中、重点突出的案例需要教师不断揣摩和设计。[5]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和城乡规划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特色课程,案例选取以突出城乡规划专业的生态学特色为主。
3.3 案例和教材相结合
规划生态学课程案例教学,需要案例和教材相结合。教材侧重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案例来源于实践,其蕴含的知识点不能脱离教材。因此,在案例选择时要以课程知识点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按照培养能力和课程教学的要求来设计案例,组织教学内容和梳理知识点,使知识案例化、实践化。
3.4 提高师资力量
案例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课程所需的生态学和城乡规划相关知识,而且需要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最好能够是双师型的,能够利用城乡规划工作中的经验积累,编写教案、划出重点、难点,将教学的内容和案例融会贯通,更有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保证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
生态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 健康状况;体格检查;动态;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08-03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ndex in Students from 1985 to 2005 in AnHui Provice/CAO Xiu-jing, TAO Fang-biao, ZHANG Hong-bo, et al. Department of Child and Maternal Health Car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23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long trends of students'
function index from 1985 to 2005 in Anhui Province, so that government could make corresponding policy to promote studen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velopment. Methods
Changing trends of function induces including puls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vital capacity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y use of th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Physical and Health Surveillance of Chinese School Students in 1985, 1991, 1995, 2000 and 2005. Results
It was shown that from 1985 to 2005,pulse increased while vital capacity decreased in students aged 7-18 years old. The diastolic pressure in students aged 18-22 years old increased by years. Conclusion
All the function indices decreased in students excep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in Anhui Provi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sports and physical training.
【Key words】 Health status;Physical examination;Tendencies;Students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5 a 1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提示,我国青少年学生身高等形态指标增速迅猛,但机能、运动素质却呈停滞或下降状态[1],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为了解安徽省城乡学生的机能发育特点及其随年代变化规律,以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促进城乡学生身体机能的良性发展,笔者对1985-2005年的5次学生体质调研资料中的机能指标进行了动态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1985,1991,1995,2000及2005年安徽省教育厅所公布的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和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报告中安徽省资料[2-5]。研究对象为安徽省城乡7~22岁在校学生,5次调研均选择合肥、宿州、黄山3个有代表性的地区,先选择点校,再以年级分层,然后随机抽取整个班级为调查对象。对资料中的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4项机能指标加以分析。
各项指标的检测与测试均严格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工作手册”的要求执行,最终分析数据由卫生部审核后统一公布,本文资料录入与分析用SPSS 10.0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脉搏 由于1995年脉搏不是必测项目,因此本文比较1985,1991,2000年和2005年脉搏的变化。从图1,2可以看出,脉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18岁后趋于稳定。各组脉搏在16岁前均以2005年最高,尤其是城市学生升高明显,1991年相对较低。
2.2 血压 从图3,4可以看出,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增大,18岁后增幅减小。各组收缩压均以1995年最高,尤其是16岁之后差异更为明显,其余年份之间无明显变化规律,女生各年份间波动大于男生。
由于1985年舒张压以变音为测量标准,1991年部分年龄段测消音,部分年龄测变音,而1995年后均以消音为标准,因此只比较1995,2000年和2005年的舒张压。从图5,6可以看出,舒张压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大,18岁后增幅减小,18岁前各组舒张压以2000年最高,18岁后以2005年最高,22岁时舒张压出现随年份而递增的趋势。
2.3 肺活量 从图7,8可以看出,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大,18岁后趋于稳定。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也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1995,2000,2005年的各年龄段肺活量均明显低于1985年和1991年结果。18岁前的肺活量以2005年最低,尤其在低年龄阶段(7,8岁),各组的肺活量随年份递增而相应递减。20 a间,7岁组儿童的肺活量城男、城女、乡男、乡中分别下降了390,349,481,380 mL。
3 讨论
通过安徽省20 a学生体质调研资料机能指标的动态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7~16岁学生脉搏较1985,1991,2000年明显升高,特别是城市学生升高明显。脉搏反映心脏每分钟射血次数,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长期体育锻炼能降低脉搏,从而使心脏有更多的休息时间,有利于心血管功能的发育[6]。分析结果提示,安徽省7~16岁学生体育锻炼较以前有很大滑坡,特别是城市学生更缺乏锻炼,从而导致脉搏升高。
2000和2005年安徽省学生舒张压高于1995年,尤其18岁后呈现随年份递增而递增现象,与赵宏林等[7]结果一致。由于近年来儿童少年参加劳动锻炼的机会减少,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心肺器官得不到充分锻炼,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饮食的增加,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长期处于紧张学习状态,使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造成动脉血管弹性减弱,血管壁张力增加,导致舒张压升高,尤其是当代18岁以后的青少年面对的压力与竞争更大,从而使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明显。
安徽省7~18岁学生肺活量以2005年最低,特别是在低年龄组,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全国1979-2000年肺活量下降水平[5]。湖北、陕西及青藏高原地区也有相似报道[8-10]。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与呼吸肌发达程度,肺、胸壁的弹性和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弥散过程等因素有关。此结果同样提示安徽省学生体育锻炼不足,包括时间和强度均欠缺,尤其是日常体育课教学内容缺乏,发展心肺功能的手段和方法如长跑等耐力或力量耐力练习活动减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而制约了学生呼吸功能的提高,呼吸肌和肺弹性组织生长发育缓慢,肺活量和人体供氧能力下降。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体质监测是掌握学生体质健康动态的“金钥匙”.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16):371-373.
[2] 安徽省教育委员会.1985年安徽省学生体质调研资料汇编.合肥,1987:119-138.
[3]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91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报告.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72-235.
[4] 95年安徽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资料汇编.安徽省教委体育卫生艺术处,1997:142-155.
[5]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编.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75-431.
[6] 沙伦•M•代利,阿尔贝特•奥伯曼,俞虹.运动员心脏.体育科学,1994,3:16-19.
[7] 赵宏林,佟伟军,李绍山.蒙古族中小学生15年间机能发育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05-207.
[8] 陈明清,舒建智.湖北省初中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动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10-412.
[9] 刘晓军,张一民.1985-2000年陕西省小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13-915.
生态学案例范文3
钟凌,2001年2009年在国内一家知名的出国留学服务公司任咨询部经理、留学中心副主任职务,在出国留学服务行业浸染多年,积累了上千案例经验,近十年来,钟凌关注留学动态、客户需求、申请规划,领导工作团队在树立行业专业水准及标准化模式上颇有建树。同时,多年来与众多海外学校的沟通合作,使她在海外招生及升学要求等方面积累下独到而系统的经验。
2006年,钟凌精心将多年积累的一线留学经验集结成书,由新东方大愚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出国留学DIY全攻略》,面世以来市场反响热烈,在全国多次举办讲座研讨。为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举行座谈介绍,并聆听听他们的心声以及留学申请路上的喜怒哀乐、该书面世以来已经再版三版,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趋势诊断:
如果该家长真的要孩子参照X的经验模式,可能在时机、准备都十分幸运的情形下,实现一个不错的结果;可孩子也有可能心不甘情不愿,放着国内名校深造的机会于不顾而到一个他全然无法把握未知的未来,在一个仓促的决定下来促成,这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很容易患得患失,总想着“如果当初怎样,我该如何如何”。而且家长给孩子和自身预留的时间、空间过于有限,很容易患上焦虑急躁的情绪,这样一定会对申请过程起负面影响,极易造成全盘皆输。且高不成低不就。
总结陈述:
总的来说,这对家长本来没有充分看到孩子的优秀闪光之处,有些被旁人的幸福成功给冲昏了头脑,变得有些盲目或浮躁;或许由于认为自己的孩子非常出色,担心给孩子耽搁了大好前程,从而希望复制旁人的成功模式,为孩子架设一条通向顶尖名校的大道。
通过与家长多次深入沟通,比较现有的申请条件,弱势,双方差距、机会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案的主人公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占优势,最关键的是弹药不足。在此也强烈建议各位读者,为孩子做留学规划的时候,时间规划是最最要先行的,打好申请的时间差,所有的机会时间都没有浪费,才是最高明的规划。
心态的充足准备尤其重要。或许TIAN也很适合本科期间在海外深造,但准备已晚。或许TIAN本身希望在国内大学度过充实而快乐的四年,也搞清楚未来深造的方向,也许是更适合他本人、全家的方式。幸福的模式很多种,请不要过早下以定论。
最后,TIAN在北大读书时被调配到他不擅长也不喜欢的对外汉语专业了。中国的保送生就有这么多的无奈,既然是保送,大学就保留对学生专业任意调配的权利,学生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但因学生放弃了高考,很多学生;中着名校金宇招牌仍然选择了一个全然与自己兴趣志愿违背的专业来读,也因而制造了很多“名校低能儿”的学生。之后通过TIAN与父母多次认真的沟通,仍然选择去美国读书,利用一年的机会准备所有的语言考试、申请文书、家庭资金陆续准备;同时,笔者建议学生不要放弃北大一年的学习,大学GPA仍然是他的申请资历与可利用素材,如G点很高仍然可为他的申请胜算加分。
经过一年仔细规划,TIAN顺利在次年秋季入读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就读工艺制造专业,得偿所愿。同时,也获得50%的奖学金以及助学金机会。应该说结果是接近他们的最大期望规划了。只不过很无奈的是,他们的申请经历又在被他们周遭的朋友列为经典,拿来揣摩学习了。
专业介绍及职业规划参考信息:
1 金融精算专业:金融数学,金融保险,精算专业,属于关联性非常高的专业类型,这类专业对于数学学术能力的要求非常高;精算一般而言应用在投资、保险业、金融业,这些行业都具备一个共同特色。要风险控管、投资管理以及金融商品设计。
2 精算与保险的区别:保险主要是介绍相关的法律、保险业的特性以及保险的功能,保险学位的设置,也是为了将来要在保险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经理人做准备。精算运用到大量的数学、统计等数理概念,注重金融商品的设计,不像保险将重点放在金融商品的管理。
3 保险业,在亚洲绝大多数的地方除了日本、新加坡、香港之外,都处于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随着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时韵稳健崛起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保险业的成长将来会非常惊人,相对地,人才要求也会大幅提升。生涯规划:精算人才其实不只是保险业有这个需要,银行、金融、投资与大型企业都会有这项需求。他们都需要有精算背景的经理人,因此这两个行业的前景十分看好。
4 在精算师奇缺的同时。保险公司的发展却是突飞猛进。2004年12月11日,保险业入世过渡期基本结束,我国保险业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5 工业设计专业专业优势:现代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业设计的成功。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不再是主要矛盾。抢占市场,获胜的关键在于工业设计的创新。在于其能否引导世界潮流。今天的汽车、手机、电脑市场中,各企业越来越关注其设计问题。
6 目前国外许多大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设计机构,像日本东芝,拥有的工业设计师数以百计。还有国内大企业海尔集团,就高薪聘用了多名外国工业设计专家,每年投入的开发设计费高达8000多万元。这说明,市场需求更多的专业设计人才。而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只相当于韩国该专业在校生的数量。可以预见,工业设计专业的前景空前灿烂。
7 美国是最早实现工业设计职业化的国家,其工业设计教育也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美国工业设计教育的重点,一开始就放在产品设计上,而且有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例如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主导专业是汽车设计,克兰布鲁克设计学院的主导专业是家具设计,而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设计学院的工业设计则有重视通用设计(Untve rsaDesign)的传统。这种专业化的趋势是与美国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对设计人材要求的结果。
问:据说澳大利亚、英国和荷兰的物流专业比较强,所以目前我考乎虑的会是这几个国家,但目前还不确定将来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我们学校是比较普通的二本学校,大二下学期考英语四级,今年寒假我报了一个雅思班,因为周围的问学都认为去英国留学费用偏高,所基本上就在澳大利亚和荷兰的几个学校考虑了,我们学校有职业规划的测试,我测出来是技能型和事务性,我本身特点是不善交际。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不知道物流的一些分支里面哪些比较适合我?另外,烦请告诉我具体开学时间和具体申请,目前为止我的在校成绩平均分大概是79分。
答:1如果是读硕士,英国的硕士学制是一年制;澳洲的硕士大多是一年半到两年的,也有少部分是一年设置。所以总的费用预算来说,两个国家差不多;荷兰的硕士大多是两年的设置。一些知名的大学,费用也不太便宜。
2我个人觉得,个性上不爱交际是你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所致,绝对不是定向终身的性格。做任何工作,难免都会遇到与人交道的工作性质,不能避免,你也不应该现在就预设这个条件,采进行筛选未来的专业选择,不然就真成了“闭门造车”啦!即使你造好车还得拿出去卖,还是得张口说话呀:所以大学期间,你要多锻炼,打开心胸多参加下学校的各种社团,增加实践机会,既能锻炼你的社交能力,也是未来申请大学的时候,丰富的大学实践活动还会为你申请增加附加值的。
3专业规划上,物流有分篇工业流程类的物流,这些适合理工生申请,有分纯物理管理科学的物理,适合物流专业的,管理类的学生申请、如果你的大学课程设置中。少有工艺,工业,制造方面的课程,我建议你选择物流项目管理专业LOGISTIC PROIECTMANAGEMENT。据我所知,英国的华威大学就有开设这个专业,毕业就业率很不错一另外,物流有分物流预算,物流流程管理,是比较宏观的管理,也比较适合女生。
4,最重要一点,关于学习成绩、GPA:将来你无论申请哪个国家哪所大学,最重要的是你大学四年的所有学科成绩,特别是必修课的成绩。你可能以为雅思分数高就行了,其实大学成绩更为关键。现在你还在念大二,还有机会,如果你头两年的成绩不够理想,后面就要加倍努力7,争取在大三的时候把成绩提上去。一般来说,申请英联邦的大学,如果是211重点大学,平均分75分就够;如果是非重点二本,需要平均分80经上;申请物流类课程,数学,经济,管理类的课分数一定要高
生态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案;人类发展生态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153-03
瑞吉欧・埃米利亚(Reggio Emilia)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市,它以富裕、低失业率和低犯罪率、广泛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以及高效的地方管理机构闻名于全国。近三十年来,其所创建的独特而富有变革性的瑞吉欧・埃米利亚学前教育方案(Reggi0 Emilia Preschool Education Approach)(以下简称“瑞吉欧”),无疑是吸引全世界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目光的一个焦点。1981年,瑞吉欧的教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现代博览会上第一次展示了他们的工作,并以此为开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他们的早期教育思想。此后,瑞吉欧引起了世界各地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倾情关注。
瑞吉欧倡导:“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儿童,但不是孤立地看待他们,而是要把他们与家庭、其他儿童、教师、学校环境、社区和广阔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每一所学校都应被看做是一个系统,并且在每个系统中都包含着所有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彼此支持。”
我们到底要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来解读瑞吉欧“儿童发展的关系系统”这一生态体系,从而进一步思考我国学前教育应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一、人类发展生态学介绍
生态学(Ecology)这个词最早是由德国的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厄恩斯特・黑克尔提出来的,它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之后,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对生态学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创建了人类发展生态学,并将其界定为“是对不断成长的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变化着的环境之间相互适应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且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即时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受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环境赖以存在的更大的环境的影响”。布朗芬布伦纳将这里的环境称为生态环境(ecologicalenvironment),这个生态环境包括微观(小)系统(microsystem)、中间系统(mesosystem)、外系统(exosystem)和宏观(大)系统(macrosystem)。每个层次的系统都和上下级系统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并且系统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
将儿童的发展放置于各种生态关系之中是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基本观点。瑞吉欧正是在这样的生态关系中将各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强调了各个要素之间的互补、互利、互动与互生的生态关系,使各要素共同组成了一个开放的有机系统,实现了对早期教育的一种超越。
二、“将儿童的发展置于各种关系之中”的瑞吉欧生态体系解读
瑞吉欧以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观点看待儿童的发展,将儿童的发展放置于各种生态关系之中是其取得瞩目成就的重要原因。其所强调的“儿童发展的关系系统”的构成如下:
1.小系统――直接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
人类发展生态学中的小系统是指“发展中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小系统中的情景是指人们可以参与其中的面对面的交往场所,如家庭、托纨机构、操场等,活动(activity)、角色(role)和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是其主要的构成元素。布朗芬布伦纳用克分子活动(molaractivity)表示小系统的第一个特征,他认为克分子活动既是个体发展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也是促进和影响其发展的最为有力的环境因素。
小系统是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生态环境。在瑞吉欧中,所有儿童都有机会承担多种角色,并参与各种角色活动,但瑞吉欧是不讲以“儿童为中心”的。“‘以儿童为中心’暗示了把儿童看做是一个能动的、与背景无关的个体”,丽瑞吉欧将儿童看成是有潜力的、强大的、有能力的且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相关联的人;教师被视为儿童的合作者,与儿童共同分享学习的过程。在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中,教师不断研究儿童的学习过程,不断发展着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与之建立了合作式的人际关系,马拉古兹特别强调,教师应多为儿童创设同伴交往的机会。
正是在这样的小系统的作用下,活动、角色、人际关系等直接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各自发挥着作用,并构成了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协调的、整体的微观环境,使儿童能在一个他们喜欢的环境中,在同伴和有专业知识的成人的陪伴下学习和成长。
2.中间系统――促进儿童发展的各种环境之间的关系
布朗芬的中间系统是指“由发展的人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情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对儿童来说,就是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中间系统是小系统所处的环境系统,只要当发展的人进入了一个新的情景之中,中间系统就形成了或者是扩展了。就中间系统而言,“如果发展主体在不同结构的环境中所参与的联合活动和所形成的基本双人关系的数量越多,尤其是与之相联系的有经验的人越多,那么中间系统作为人的发展情景的潜力就会随之提高;如果不同环境之间的间接联系有利于促进它们相互之间建立充分信任、积极定向和目标一致的关系,而且活动的均势能够朝着有利于主题的方向发展,那么中间系统作为人的发展情景的潜力就会提高”。
瑞吉欧的学校被看做是一个组织体系,由教研员、教师、家长等构成了该体系的一个紧密联系的中间系统。瑞吉欧把儿童之间的关系、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儿童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看成是教育系统中一切的中心,家长是瑞吉欧方案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家长的参与有助于保障学校中所有儿童的福利。如很多家长是学校管理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他们通过与学校保持日常联系、共同讨论教育问题和心理案例、处理特殊事件、参加远足和庆典活动等,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
3.外系统和大系统――支持儿童发展的广阔情景
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小系统和中间系统等微观系统,对发展的人的影响,或受发展的人的影响,都是在更广阔的情景中得以实现的,而这个更广阔的情景指的就是外系统和大系统。
所谓外系统是指“发展的人虽然并没有参与,但却影响或受其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影响的一个或多个环境”。发展的个体虽然没有具体加入这些系统,但是,系统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发展。所谓大系统是指“较低层次的生态系统(小系统、中间系统和外系统)在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水平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以及与
此联系并成为基础的信念系统或意识形态”。
从生态学看,在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及其所包含的较低层次的生态系统中,具体的表现可能差距很大,但是却具有内部的同源性。任何关于人的发展的研究都必须考察来自大系统的影响作用。瑞吉欧正是体现了这种生态学的同源性,强调儿童的发展是与意大利社会的整个文化或者亚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意大利人的家庭之间都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当地居民对幼儿教育非常关注,儿童能够经常体验到大家庭式的合作气氛。这种社区文化理念在教育系统中表现为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儿童之间以及家长和社区公民之间的积极合作,民主参与与合作成了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它将儿童的发展放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情境中。
正是这种将儿童的发展置于家庭、托幼机构、社区的关系中的生态价值观,使瑞吉欧成为了当今世界学前教育的一个典范。我们学习瑞吉欧,是孤立地将瑞吉欧视为一种“技术主义”去模仿、去复制,还是学习其根植于文化情景下“将儿童的发展置于各种关系之中”的生态价值观,笔者认为后者更为重要。
三、我国学前教育向瑞吉欧学习什么
笔者相信,我国的学前教育具有其他国家学前教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同时,笔者也希望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而完善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其他国家好的学前教育方案。显然瑞吉欧的学前教育体系就是好的课程方案中的杰出代表。
瑞吉欧给我们的学前教育带来的最大的启示就是“将儿童的发展置于各种关系之中,而不是孤立地看待他们,学校应建立与社区合作的办学模式,家长和整个社区对学校活动的参与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向瑞吉欧学习的应是一种根植于我国文化实际,将“儿童的发展置于各种关系之中”的人类发展生态理念。
1.关注儿童自己的活动
我国的学前教育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坚持着“成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教师的教往往重于儿童的学,教育者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教育影响源上,对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其学习的特点认识不足,将儿童看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儿童“原本就是一个具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主体,是一个具有各种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器官和‘精神器官’的主体,是一个由漫长的进化历史赋予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主体,是一个具有主动成长的需要和积极的生命意志的主体”。
因此,我国学前教育应关注儿童自己的活动,并为儿童提供与他人交换自己经验的机会。我国应学习瑞吉欧将儿童作为活动主体置于发展中的经验;学习其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作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做法。我们的教师应当尊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应注重启发儿童开展探索活动;教育的内容不再由教师一方面单独抉择,而应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织儿童活动的方案。
正如马拉古兹所言:我们为幼儿所做、所想的一切只能从幼儿身上找到答案;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跟随着幼儿,而非计划”。我们也相信,只要教育能够与儿童的本能、儿童的兴趣、儿童的需要相符合,这种教育便会成为成功的教育。
2.建立家庭、幼儿园、社区间的合作体系
从瑞吉欧的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的发展不是孤立于家长、幼儿园和社区之外的,他们把各种关系――儿童之间的、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儿童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看成是教育系统中一切的中心,由家庭、学校和社区紧密联系而构建的中间系统,是瑞吉欧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有些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之间的联系往往不太密切。然而,儿童所处的社会关系对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也要学习和借鉴瑞吉欧“关注儿童所处的社会关系在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早教思想。
我国学者周新就学前教育应在家长、教师、社区和幼儿园之间建立密切联系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她在文章中曾指出,“幼儿园是教育的主导力量,担负着协调方方面面关系的责任,应主动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家长的参与应体现在幼儿园的政策制定、课程计划和评价及活动方案的组织方式上;教师的作用是在它们之间架设桥梁,包括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家长和公众介绍儿童的成长情况,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调整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让家长直接参与儿童的教学活动等”。幼儿园要主动与社会沟通,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改善幼儿园内外的关系,把幼儿和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性,实现各种教育之间的互补,加强教育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总之,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在幼儿园的教学管理中汇聚更丰富的智慧和资源。加强家庭、社区与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在促进儿童发展方面体现出组织体系的合力。
3.立足本国文化,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背景
瑞吉欧为人们提供了充满积极参与精神和反思性文化的实践,体现在对文化的尊重、对周围世界所持的开放态度以及教育应立足于与他人的交流和关系之中等方面,这才是如此有生命力的瑞吉欧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微观系统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影响是在外系统和大系统这种广阔的情景下得以实现的。因此,微观系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外系统和大系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据此,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得益于意大利广阔的、民主的文化背景。
我国的学前教育与我国的文化是同源的,而与来源于欧洲的瑞吉欧之间必然存在“非同源性”。每个国家的学前教育都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发展历史、知识、信仰、价值观和兴趣等,面对外来的瑞吉欧,如何能够自如地面对其成就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多元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应脱离本国的文化背景,简单地将其作为科学的、客观的“标准”去复制、运行。因此,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而言,关键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尊重本土文化的方式来进行变革。
我国学者朱家雄教授曾提出,“在思考瑞吉欧教育实践的价值何在以及究竟应向瑞吉欧学些什么的问题时,是不可能脱离瑞吉欧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背景的,也是不可能脱离思考者本人所处的文化和政治的背景的”。
生态学案例范文5
那么,怎样来搭建这个平台呢?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用“案例”或说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分析具体案例中去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用学生自己独特的视角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逐步融合他们所掌握的政治知识,在那样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随着问题的解决逐步总结出分析解决政治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但是在案例教学的运用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利用案例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天南地北,学生课上听得云里雾里,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课下却不知所云。这样的“案例”实际上仅仅是一种装饰,因为它不是为学生的探究与体验服务的。因此我认为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要精心选取典型案例
这里据所说的典型是指选取的案例中要蕴含我们要讲述的政治原理或规律,即“个案”中要有“类”的知识,否则案例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
2.讲解的重点不在案例本身,而是在于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政治原理与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
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个”到“类”的思维过程,我们引用案例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去掌握“个”的现象,关键在于让学生透过“个”的现象去提取“类”的规律与原理。
3.案例最好从热点问题,或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中选取
教学中我们可结合教材内容收集一些新鲜的案例来激活政治课堂教学,可以结合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这样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和学生是处在同一个“关注者”的角度,容易找到教学中与学生的共同语言和兴奋点,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觉亲切。
4.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
生态学案例范文6
案例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课题二:跪拜的藏羚羊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藏羚羊及它们的生存现状;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及生态道德价值观。
2.运用绘画、制作等手段对藏羚羊这一题材进行创作练习,能创造性地使用表现材料进行个性化的表现。
3.根据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学生尝试用表演等综合形式进行表演,注意把握不同角色的心理特征,用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对藏羚羊产生深厚的情感,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生态道德意识。
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表现藏羚羊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表现藏羚羊的美术作品。
3.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所需的工具、材料等。
一、导入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的欣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结构,观察、分析藏羚羊都有哪些显著特点。
二、新授
1、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藏羚羊是怎样一种动物,它们现在的处境如何,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藏羚羊。
2、结合学习活动内容,有选择性地观看藏羚羊惨遭杀害的图片,以此激发学生对藏羚羊命运担忧的情感,树立自己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由于人类的贪婪,野生动物正面临着灭顶之灾。让学生知道美丽的羚羊角与柔软的羚羊绒,只有生长在活着的藏羚羊身上才能构成真正美丽的风景线。
3、制作参考:(1)创作一幅表现藏羚羊题材的绘画作品。(2)选择多种材料进行表现藏羚羊题材的手工制作。如:挂饰、装饰画等。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3)组织学生制作表现藏羚羊的头饰、面具,为以后的戏剧表演学习做准备。
三、布置作业
试一试,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藏羚羊跪拜》的艺术创作。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分组进行连环画创作。
四、小结展评
1、能否抓住特征将藏羚羊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2、能否在作品中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并有一定的创新。
3、能否欣赏其他同学的优点?
4、能否在本课学习中体会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延伸课后讨论。
五、课后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所导致的生态灾难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不要让我们子孙后代孤独地生活在一个没有野生动物的世界里。
案例 2:结合包头本地特色,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人文为目的的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小丽花文化科技节” 美术综合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创意:国有国花,市有市花,人们常用花卉的品质、外形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形象,而小丽花作为包头市的市花,其喻意何在呢?活动通过对小丽花起源、种属、习性、栽培等知识的了解,探究其作为市花的喻意;通过美术拓展性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改善关系的认识,体验绿色与环保的关系及重要性;通过对小丽花及包头历史文化的了解,引发对拓展小丽花文化,打造包头文化大市形象的兴趣和行动。从而使队员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建立活动新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意识,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准备: 1、召开队干例会,组织假日小队,确定活动方案。
2、联系家长,做好协同调研准备。
3、联系市园林研究所,做好调查访问准备。
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左琳(校长) 沈宏伟(副校长) 常廷俊(书记)副组长:赵欣(大队辅导员)顾 问:汪恩长 (校外科技辅导员)组 员:一—五年级中队辅导员和美术教师、常磊(校科技辅导员)四、活动过程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4 月初):通过队干例会、队会、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全校队员宣传“小丽花文化科技节”的活动创意,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
要求:三~五年级每中队选出 5 名队员,其中小队长一名,自定队名,以假日小队的形式组织中队调研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4 月—12 月):(一)、刨根问底:为什么?(4 月初—5 月中旬)包头作为祖国的塞外明珠,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只适合耐干旱、抗风沙、花期长的植物生长。而小丽花为什么会在“市花”评选中脱颖而出?其中有许多原因和故事……三—五年级各假日小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1、小丽花的起源、种属、习性;2、小丽花的栽培;3、小丽花的品质与象征;4、小丽花被评为市花的根本原因及意义。
要求:以调查报告、资料册的形式写出调查结果。(如是资料摘抄,请写清出处;如是网上下载,请保留网址、网名,最好附带图片资料。)(二)、奇思妙想:做什么?(5 月中旬—10 月中旬)小丽花不畏恶劣环境,仍然顽强生长,而且其姹紫嫣红、竟相开放的景象,把包头装点得如塞外春城一般,这种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也是包头人民所认同和宏扬的包头精神。我们作为包头的一个小市民,既应积极学习种植小丽花的知识技术,培养更多的花卉美化城市、净化环境,还应从不同角度去开发“小丽花”资源,发展“小丽花”文化,继承和宏扬小丽花精神。
1、活动标志征集:为我校“小丽花文化科技节”设计标志(每假日小队设计一份);2、花仙子行动:以小队或个人为单位,栽培小丽花。一段时间后以花卉生长效果及体验日记的记录情况为标准,以年组为范围评出“花仙子”若干名。
3、各假日小队以查资料、访问、上网等形式调查:“小丽花”文化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开发?以此拓宽活动思路。
4、以中队课题组为单位,成立“小丽花”文化资源开发组,从衣、食、住、行、玩等方面,开发小丽花的文化资源,如:研究小丽花植株品质、制作小丽花系列插花(干花)、设计小丽花服装、制作小丽花相关网页等。
5、找出队员身边与小丽花品质相似的人和事,在黑板报中建立“小丽花在闪光”专栏,宣传我们身边的“小丽花”。
要求:各中队自选一项感兴趣且力所能及的内容来开发“小丽花”文化资源,活动强调队员间的合作、互动,重在培养队员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日积月累:show(秀)什么?(10 月中旬—11 月)将前期活动成果以各种形式积累起来,展示出来!1、“花海如潮”时装设计展:以花的形状、色彩为设计元素,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小丽花”系列童装,进行展示。
2、“花香满径”花卉图片展:以植物分科为范围,拍摄或积累菊科花卉的图片,进行专题展示。
3、“花草影集”干花标本展:制作小丽花系列干花标本,并附说明文字或诗歌等。
4、“花之物语”花卉知识册:将一些花卉知识、花卉礼仪等积累制作成册,进行展示。
5、“花间小憩”网页作品展:将小丽花的相关知识及个人作品制作成专题网页,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