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05-0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浅谈本人的几点想法。
一、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1、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小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2、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3、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二、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启迪思维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和自信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创设了如下的问题: (1)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呢?(化曲为直法)(2)出示一个硬纸板圆,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呢?(滚动法)(3)怎样量出我们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测绳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设置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由疑问D讨论D解疑,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知识,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三、有效地“说出”数学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思维的开始,经历中间过程,再到结果,都要以语言来定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通过“说”这条主线,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十分有效的策略之一。
1、提供“说”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较好的语言环境,改变满堂讲的做法,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维的过程或结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才能激活思维因素,诱发学生的回忆、想象、分析、判断、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在教学概念知识时,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主要依靠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尝试概括和表述,尤其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字斟句酌,咀嚼体会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为此,我们经常设计一个“说”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比较,并结合某个概念知识的特点的学习、体验,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数学语言尝试概括这几个概念,反复说,边说边对比一些典型例子,理解概念中的数学定义,还特别对一些准确性难以把握的字词进行了科学的推敲,使概念的表述恰当、合理。
2、引导“说”的规范
准确、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流畅地表达数学思维过程,合乎逻辑地描述数学规律或数学发现,既是学生思维深刻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目前所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深层需求。
注意学生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逐步形成准确的数学语言。生活语言自由、宽松,没有固定的约束。而数学语言不同,受数学学科性质的影响,有严谨、准确、逻辑性强的特点。提炼生活数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由自己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如每件商品的价格在数学中简称单价,买的件数简称数量,总件数的钱简称总价等。当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把数学语言用于生活,解释生活,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四、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重要方式之一。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是好的问题所给予的方向和动力。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把学生的单向思维活动转变为全方位的立体思维活动,开发学生的潜在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
1、设计发散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灵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设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考,就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并且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很多,教师应该参透教材,认真研究和分析,设计出更多并适合学生所接受知识程度的发散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2、设计互逆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82-01
数学教育家玻利亚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说善于解题,不仅善于解一些标准的题,而且善于解一些要求独立思考、思路合理、见解独到和有发明创造的题”。他还指出:“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在初中阶段,解题是掌握数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虽然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本身也不是目的,而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始终贯穿于教学始终,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注重数学“双基”教学
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数学解题能力高低的关键,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保障。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定要从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抓起,要求学生做到理解、熟练。对于概念,不仅要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还要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提出问题来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多角度、多情况的运用中加深对它的理解和掌握,解题才能有依赖的基础,解题能力才有提高。
二、有针对性的强化解题教学与训练
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外,更重要的培养途径就是加强解题教学和解题实践。
1、在教学中注重例题、习题解题教学
课本的例题、习题,是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展示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例题教学要突出其目的性、启发性、示范性、延伸性、规律性,使学生从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决策能力。使学生在解题时能知常达变、举一反三、真正提高解题能力。
2、解题教学中充分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
数学解题教学时,老师应重在“引路问津”。教师向学生解释某个步骤是可信的(合逻辑的)和可行的(可以达到目的),这些应该讲,但不是重点。重点应该讲解自己是怎样想到要实施这一步骤的,即重点放在暴露自己猜想、试探的过程和感受,就是充分展示自己对题目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知道到老师是“怎么想到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必要时,也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解题错误思维、探索失败的过程,然后分析原因,从反面衬托正确思路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解题的启发性也正体现在这里,能给学生十分有益的启示。
3、帮助学生分析疑难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
由于数学解题能力的高低受数学认知水平结构、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数学认知知识结构还不及老师,所以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学生看的角度和分析思路与老师有可能不完全相同,有时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帮助他们分析问题障碍时,要注重学生的原有思路,顺着他们思路分析,找出造成解题失败的原因,进而引导纠正他们思路的偏差,充实完善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这个过程切记不要一开始便否定学生的思维方式,直接把自己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否则只能让学生的对自己的解题思维能力产生怀疑,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4、强化解题训练
不论在作业题或考试题中,学生们总会遇到自己不懂的疑难题,对待这类问题,孤立地对概念、性质、公式、定理本身“讲深讲透”还不足以化熟知为真知,还不能提升解决知识的有效性问题。知识所具有的功能只有在其被运用和不种场合才能显现出来。虽然知识自身蕴含各种功能,但它无法说明在怎样的场合及如何运用自己,这需要人们在活动中去提示,并通过多角度,多次被运用中反过来对知识本身全面、深入地理解。因此,有针对性的强化解题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显得非常必要。训练时要注意变式训练,这包括延伸问题、变换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与已知条件互换等。
三、培养学生掌握数学解题过程和方法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虽然问题各不相同,但在解题过程基本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进行。一般采用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将解题过程分为的四个步骤:
1、审题:仔细、认真地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解题的首要前提.审题时,对题目中的条件(特别是发现题目中隐含条件)、问题及有关的情况,进行整体认识,充分理解题意,把握本质和联系,理清正确的解题思路。
2、寻找解法:通过审题,确定题目的类型,联系解决此类型问题可能用到的知识、方法,根据这些知识和方法把已知条件与未知(所求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中数学中,解题常用的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等推理方法外,还有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等,运用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转化、分类讨论等。探索解法时要考虑解题思路的推理是否有理有据,分析是否缜密无漏。
3、写出解法:各种形式的数学习题都有一定的解答格式,解题中要根据寻找到的解法,用正确、合理而简明的数学语言(式子或文字)严格按标准格式表达出来。当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标准格式的详略可以不尽相同,但逻辑顺序不能违反,证明推理中关键步骤的大前提必须表达清楚。这样做,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4、小结反思:解题后的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就是对解题的结果和解题的方法进行反省,对解题中的主要思想观点、关键因素及类同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推广,从而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加以掌握,成为今后解决新问题时的有力工具。因此,使学生养成解题后的反思习惯,是解题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重视。
总之,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双基”教学、例题教学、习题讲解,善于引导学生按解题过程步骤认真审题,把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断反思、总结、归纳、推广,举一反三,那么就能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范文3
【关键词】初中 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19—01
我们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教师单纯的讲述知识点,然后再让学生大量的做题,让学生在题海中去复习巩固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教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刻板生硬,不能很好的贯通应用,更谈不上能和实际生活结合,在生活中应用创新了。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要让学生真正能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推行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及立足点,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去发现数学的规律,在课堂的讨论中,在现实生活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创新来把数学学的更好。要做到这些,主要是从下面几点做起。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本身要有创新的教学意识
21世纪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时代,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只有拥有很好的创新能力,把知识转化为创新的手段,才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也才能够让自己在社会中站稳脚跟。要让学生拥有创新的能力,教师本身必须有创新的教学意识。因为学生要获得数学知识以及形成数学应用能力与教师在教学之中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的教学意识,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慢慢的养成创新习惯,培养创新能力。所以,做为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提高充实自己,掌握更多更好的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做出很好的榜样。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从下面两点来做。
1.1 及时更新改变教学的观念
做为一名好的教师,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不断更新改变教学的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要尊重并保护学生的人格,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逐渐引导学生能主动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自己去学习,并在学习中总结摸索自己的学习经验。
1.2 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讨论发言,不断发扬民主精神,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畅所欲言的讨论中,学生们会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比如在讲述“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时,单纯的讲述,学生们很难对“围成”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透彻的理解。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述,学生们只是机械的记忆,课堂的成效并不大。后来我尝试,让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棒,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自己用小棒去围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这样的实际操作中,学生们对三角形的了解认识由晦涩的文字理解,变为现实的操作,很容易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并在操作中发现更多的问题。比如有同学发现用10厘米、16厘米、8厘米能围成三角形,用10厘米、8厘米、6厘米也能围成三角形,但是如果用16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小棒时,就不能够围成了。因此说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及氛围,能够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动脑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有兴趣,才会有想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欲望,如果他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你花费再多的经历与时间也是枉然的。所以做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适时的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逐渐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要把数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中随处都能用到数学,激发学生去发现了解,在这种发现了解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去创新,去不断的实践。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范文4
一、对小学生“美”的传承要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时刻牢记对学生传承美的教育,通过传授相关美术技能,如识别物体的点、线、面和色调等,让学生学会认识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刺激学生去寻找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二、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儿童有好奇心强、爱看视觉冲击力强的东西和偏爱模仿的特点,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针对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使用各种各样的趣味性教学方式方法去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面具教学这一章节,教师可模仿部分学生较为鲜明的个性表情,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模仿对方的经典表情,让其他学生猜猜这是谁的表情,这个表情有哪些特点,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让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对面具制作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情绪高涨,就可获得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效率和效果自然也会提升。
三、开展学生之间的作品互评,搭建交流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欣赏比较美术作品来发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美术课堂上组织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增加交流机会。经过学生互评和师生讨论等环节,活动的最后,教师再针对特别的作品点评、总结。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相互了解,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欣赏、交流中提升了审美能力。
四、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艺术作品一般要突出表现物体的显著特征,使物体获得更鲜明的形象体现。针对物体的基本特征作者首先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的观念,再加上一个想突出表达的观点,然后进行艺术创作,最后的作品成为了艺术家表达自己某种情感的载体。不同欣赏主体欣赏同一美术艺术品或相同欣赏主体在不同的环境中欣赏同一个艺术品时,产生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也要多引导,要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要使学生明白欣赏没有标准,艺术作品仅是艺术家创作性思维的一个体现。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其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使学生在其中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五、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小画展
课外可以组织学生小画展,把学生的画作都集中起来展览,让学生有机会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审美评价可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画展中学生可以以个人名义投稿也可以以小组的名义投稿,教师在其中仅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从作品的征集到展品的选定,展出时的版本设计等问题都交给学生去做,使每个人工明确,都能参与进来。学生通过办画展,评定获奖作品,对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画展结束后,还可把获奖作品张贴在教室或装于镜框挂于楼道两侧,这对得奖学生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其他学生也会更加努力以使得自己的画作也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
六、回归大自然,让学生发现生活的美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范文5
一、精心备课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在实施数学教学之前,教师精心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数学教学要搜集整理数学教学的各种备用资料,以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搞清弄懂一些抽象的数学理论问题,教师要通过摘录、整理书本及现实中的相关资料的方式,备齐数学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典型事例或案例,以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数学教师要了解全体学生的个性,大多学生的个性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搞好提优补差工作。数学教学要编写好预案,坚持有效性备课,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这里面有合理安排好课时;设计出讲授思路及程序,注意新课的引入、课堂提问、课后小结等环节。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满堂灌滔滔不绝的在上面演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在学习上对老师往往是一种依赖,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怎么讲他们怎么听,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指导学生思考,思考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把知识点和阅读充分结合起来,巧妙设疑,分散难点,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再者,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学生往往不能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更不能针对不同数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符合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学习经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数学能力也不例外。因此经常不定期地、不同形式地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的经验体会,相互合作这样对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在班集体中进行,其他同学或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他。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并为他们创造学习的平台。
三、重视学生数学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重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数学素质的一个过程,它包括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形成、发展、提高及参加工作后的检验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评定。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又因为“应试教育”种种弊端的影响,用数学意识的培养还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数学应用问题的设计要与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相一致,要与课堂教学进度相一致,不要拓宽、加深知识面,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数学应用问题设计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以利于发挥数学应用教学的良好导向作用,不搞新的“题海”战术。对于术语专业化较强的应用题,要讲清楚其含义,达到理解程度即可。如几何图形的对称美,“黄金分割”的和谐美,在服装设计、建筑装饰行业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中可以挖掘诸多几何知识的应用实例。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方程和不等式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关系也十分密切。在当代社会中,数学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工具。总之,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是当前国际数学教育的潮流,也应是我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向。
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媒体型学习模式,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追求高效课堂使用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教师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对学生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加快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些难点问题的突破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就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效率的同时更要注重效益。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初中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高效的数学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能力范文6
[关键词]解题能力;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39-01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与抽象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身认知能力要求较高,很多教师与学生都认为只要多做题目,就能提高学习成绩。实际上,题不在多,而在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选习题,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层层挖掘。不断引导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层层挖掘,了解问题的内容是什么,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基本的思考问题的逻辑,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挖掘哪些条件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问题,探讨解题方法。
例如,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如何计算图形周长》这一章节时,有这样一道题:正方体的周长为12,求边长是多少?用该边长作为圆的半径,圆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学习了关于周长的概念后,会了解到周长是指图形各个边长的总和。教师可从这个概念人手,层层递进,引申出更多内容。学生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后,继续思考其他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各个图形的性质和定理等内容。另外,对问题进行层层剖析,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根据题中已知条件发现隐藏的未知条件,从而通过一步一步解决小问题,实现对大问题的解答,防止有漏掉或疏忽的地方,提高解题效率。
二、将旧问题的结束变成新问题的开始
在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后,教师可将这个问题的结束转变成另一个新问题的开始,再引导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研究。这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将旧问题的结束变成新问题的开始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这一章节中,有这样一道题: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如何证明该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得出平行线的性质中有“同位角相等,商踔毕咂叫小薄N颐谴痈锰獾耐黄频恪―同位角出发,思考与同位角相关的角有哪些,另外一些角相等是否也能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经过交流讨论,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这种将旧问题的结束转化成新问题的开始,可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的定理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很多数学理论知识都建立在不断推导与实验中,我们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而应学会思考和推理。
三、解题方法多样化。寻找最佳的解题方法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还要强调解题方法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并比较各种解题方法,找到最佳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解题效率,为考试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