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

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范文1

关键词:生态园林;环境保护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 、经 济 ,自 然 子 系 统 复 合 而 成 ,具 有 开 放 性 、依 赖 性 、脆 弱 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 ,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 ,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 ,这一严峻的现实 ,迫 使 人 们 保 护 自 然 生 态 环 境 、仿 造 自 然 环 境 ,以 谋 求 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 市 生 态 环 境 有 重 大 影 响 的 有 利 因 素 和 改 造 不 利 的 因 素 ,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

1.1依 靠 科 学 的 配 置 ,建 立 具 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

1.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 物 能 的 转 化 率 ,调 节 小 气 候 ,吸 收 环 境 中 的 有 毒 有 害 气 体 ,衰 减 噪 声 ,调 节 生 态 平 衡。

2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2.1 调节小气候

小 气 候 主 要 是 指 从 地 面 到 10 余 m 至 100m 高 度 空 间 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 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 20℃~24.5℃,比地面低 6℃~7℃,比柏油路 面 低 8℃~20.5℃,而 在 冬 季 ,铺 有草 坪 的 足 球 场 表 面 温 度 则 比 裸 露 的 球 场 表 面 温 度 提 高 4℃左右。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 ,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 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 10%~20%。城市的带状绿地, 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 ,为炎 夏 城 市 的 通 风 创 造 良 好 条 件 ;而 在 冬 季 ,则 可 减 低 风 速 ,发挥防风作用。

2.2 改善环境质量

2.2.1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有 关 资 料 表 明 ,每 ha 绿 地 每 天 能 吸 收 900kgCO 2 ,生 产600kgO 2 , 每 ha 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 收 1000kgCO 2 ,生产 750kgO 2 ,供 1000 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 ha 每小时可吸收 CO 2 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 CO 2约为 38g,所以在白天如有 25m 2 的草坪或 lOm 2 的树林就基 本 可 以 把 一 个 人呼出的 CO 2吸收。 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 25m 2 的草坪或 10m 2 的树林, 才能调节空气中 CO 2和 O 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如考虑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 CO 2和 O 2比例平衡的影响,则绿地的指标应大于以上要求。

2.2.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污 染 空 气 和 危 害 人 体 健 康 的 有 毒 有 害 气 体 种 类 很 多 ,主要 有 SO 2 、N0x、Cl 2 、HF、NH 3 、Hg、Pb 等 ,在 一 定 浓 度 下 ,有 许 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 有研究表明: 当 SO 2通 过 树 林 时 , 浓 度 有 明 显 降 低 , 每 公 顷 柳 杉 林 每 年 吸 收720kgSO 2 。臭 椿、夹 竹 桃、罗 汉 松、银杏、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2.2.3 吸滞粉尘

植 物 ,特 别 是 树 木 ,对 粉 尘 有 明 显 的 阻 挡 、过 滤 和 吸 附 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3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3.1 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 ,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 ,合 理 布 局 ,使 城 市 绿 地 不 仅 围 绕 在 城 市 四 周 ,而 且 把 自 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 开 始 了 城 郊 结 合 、森 林 园 林 结 合 、扩 大 城 市 绿 地 面 积 、走 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

3.2 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 ,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 、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 、合 理 选 配 植 物 种 类 、避 免 种 间 直 接 竞 争 ,形 成 结 构 合 理 、功 能健 全 、种 群 稳 定 的 复 层 群 落 结 构 ,以 利 种 间 互 相 补 充 ,既 充 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 件 下 ,应 将 抗 污 吸 污 、抗 旱 耐 寒 ,耐 贫 瘠 、抗 病 虫 害 、耐 粗 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 如在上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中 ,槭 树 、马 尾 松 等 生 长 状 况 不 良 ,不 宜 大 面 积 种 植 ;而 水 杉 、池杉、落 羽 杉、女贞、广玉兰、棕榈等适应性好、长势优良,可以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

结束语:

总之,生态园林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符合植物学特性,又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美化城市的社会功能,同时在艺术上还要体现创作哲理和个性风格。单纯、极端地追逐其中一项功能,都可能是不完整的。因此,园林设计师应有较全面的修养,坚持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高起点、大视野、全方位地把握生态园林的建设,从而营造健康、美观、和谐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封云.试论中国园林的山石之美[J].中国园林,1996.

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范文2

1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基本思想

1.1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所谓循环经济,是指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将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融为一体,实行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以物质能量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倡导经济与环境相协调,要求把经济活动建立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做到物尽其用,其根本目标是要求人们在经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或减少废物,实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循环经济有三种表现形式:单个企业的小尺度循环、面向共生企业的中尺度循环和整个社会范围内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大尺度循环。文中探讨的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即是基于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大循环。

1.2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

生态城市概念最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随后,生态城市的理念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概念。1987年,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ky正式提出生态城市这一概念,依照Yanitsky的理论,生态城市是一种"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此后众多生态学家对生态城市作了深入探讨。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生态城市的"生态",不是纯自然的生态,而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在空间上不再是"城市市",而是"区域市",是一种城乡空间的融合;城市生态安全和卫生可靠、优质;城市产业实现生态化和高效益;城市交通、信息传递、物资供应等运转系统和管理系统快捷、高效;创造现代城市风貌,完善区域生态支持系统;发展高水准生态文化和高度的社会文明。与传统城市相比,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持续性、循环性和整体性四大显著特征。由此可见,生态城市的根本特征是既拥有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又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3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关系

生态城市是一个集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共生的城市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体现着循环发展的内涵。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手段和策略,生态城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因而,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之间是路径导向、目标导向和趋势导向的关系。

2乌鲁木齐市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现状及意义

2.1乌鲁木齐市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现状

乌鲁木齐市是我国西部干旱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但是,其环境状况一直为人所诟病,特别是冬季的大气环境污染。工业既是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命脉,也是环境污染的大户。图1、图2和图3展示了近五年乌鲁木齐市工业的"三废"排放情况。图3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Fig.3Totalamountofemissionofindustrialsolidwaste由图2、图3可以看出,虽然2009年较2008年乌鲁木齐市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表现出下降趋势,但"三废"排放总量总体仍呈增长势态。具体而言,2005-2009年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年均增加9.58%,其中以2007-2008年排放增加量为最大,增幅为25.28%;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年均增加7.59%,仅2008-2009年下降了22.59%;虽然2008年较2009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下降了17.13倍,但五年间其年均增幅仍高达13.32%。此外,乌鲁木齐市还有诸如交通拥挤,大片旧建筑及棚户区的拆除、规划和重建等许多"城市病"亟需解决。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将承受越来越大的挑战,人地关系矛盾的局面将愈发紧张。由此可断定,乌鲁木齐市如若不采取措施,未来乌鲁木齐市的环境状况仍将堪忧。

2.2乌鲁木齐市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意义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市要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其最佳选择,建立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是其最适宜的目标。因而,乌鲁木齐市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已势在必行。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成后,其意义将是十分深远的。它将不仅仅提高乌鲁木齐市市民的人居环境,起到以发展促稳定的作用,同时也将为干旱地区,甚至全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其它拥有更好的自然条件的城市,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3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我国关于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一直都没有确切的标准,直至2010年8月18日在河北承德市举办的第四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王如松教授才建立了一套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文中借鉴生态城市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遵循生态城市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和乌鲁木齐市的生态和环境实际,最终确定了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1)。城市是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大型复合型生态系统,该体系遵循此思路,将指标体系设计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总目标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和三级指标层。各级指标层释义如下:总目标层-实现城市生态的综合发展。一级指标层-实现总目标需要考核和控制的三个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二级指标层-综合反映一级指标层,具体为:反映经济发展的经济水平、结构和效益;反映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生活质量;反映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化、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三级指标层:评价和考核各分目标状况的具体因子。

4保障措施

4.1法律保障由乌鲁木齐市人大制定并颁布

关于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法律,从而以法律的形式,将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固定下来,以确保这场城市建设运动持续性。同时,对于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做到有法可依。

4.2合理的城市规划

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重点。规划区不应局限于261.88km2的城市建成区,也不应是1.42万km2的行政面积,而应统筹乌鲁木齐市的周边,将其纳入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规划之中。具体措施包括:(1)将各行政部门分散到各区,并在乌鲁木齐市建成多个商业中心,分散客流以缓解拥挤交通。(2)将污染严重的企业搬迁至常年风向的下风向、流域的下游处,新建污水处理厂,推广清洁能源,从而增强"三废"处理能力,减小环境污染。(3)利用乌鲁木齐市经济开发区建设食品饮料加工制造基地的机遇,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在乌鲁木齐市郊外及周边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及旅游业,从而全面实现乌鲁木齐市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建设。(4)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关联紧密的企业集中于此,形成生态工业园(图4)。

4.3加强宣传教育

作为城市的主体,公众的力量必须参与进来,否则这场城市建设运动将变成政府的独角戏,这样的建设是难以为继的,这也是国外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宣传教育要长期坚持并且形式多样化。只有长期的宣传教育才能使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理念得到提升,从而与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步伐相协调。在宣传方式上,将电视、报刊、户外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与网络、数字媒体等新兴媒体相结合,从而扩大公众参与的面和深度。

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范文3

关键词:讨生态城市体系;建设;城市规划;关系

Abstract: in the advocate a harmonious society today, the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urban planning. In this paper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city discusse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cological city in city planning in the many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for ecological city system; Construction; Urban planning;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我国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加快生态城市的构建是未来城市规划的热点内容。然而,在进行生态城市的体系构建时与实际的诸多领域造成很大的冲突,例如,经济发展、工业建设与生态建设都有实质的冲突。因此,在实际的规划当中,规划单位要合理的统筹好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合理的对城市做到统筹规划,做到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生态建设的现状

城市在生态城市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整合多元化的影响因数,这就使得在生态建设当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阻碍城市规划中的生态系统构建。从当前城市的生态建设的主体看,生态建设状况主要如下。

(一)城市人口基数大,造成生态建设用地缺乏。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城市人口压力越来越大,进而造成大面积的土地用于商品房等民生基本设施的建设。而且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索取,甚至出现诸如乱砍乱伐的违法行为。

(二)城市工业建设,严重制约着生态建设的进程。我国城市的经济建设往往需要依托于工业的发展,而我国目前的工业建设化程度低,存在高污染、高消耗的诸多弊端。现在的城市往往以工业经济建设为主,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建设。所以,短时间的工业经济建设取代了城市的生态系统构建。

(三)生态系统建设的标准和管理不够规范。在我国,城市的生态系统构建起步的比较晚,在具体的系统构建上不规范。生态系统的各项指标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例如,我国的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在生态建设上的指标不一致,往往东部的建设标准低于西部城市。

(四)生态系统的建设基础薄落。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城市的环境能力非常的脆弱,城市的各项环境指标已经严重了生态系统的构建。例如,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指标高于国家的控制范围,一些公共财产受到市民的严重损坏。

(五)环境等部门疏于监测和管理。在生态系统的构建中,往往会出现人为的非法破坏和占用,这些违法的行为都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而相关部门疏于监管,对于一些非法土地占用、森林资源过度砍伐的行为,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禁止。而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加剧,这些非法行为将会越发的普遍和严重。

三、城市规划中关于生态系统的规划原则

在城市的生态规划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划原则,进而进行有效的生态工程的建设。而且在规划的当中明确好规划的主体,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一)经济建设应该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即为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好物质资源基础。同时,经济的建设需要服从生态建设的控制和分配。

(二)生态建设中,遵循自然规律。在城市的建设中,要以自然发展规律为建设的基准,尊重生态工程建设中,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且,在生态系统的建设中,要在不改变原有生态资源的前提下进行。

(三)注重体现生态系统的实际功效。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的生态工程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而更多的是为人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关系质量。

(四)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城市的生态建设不只是单一的植被种植,而更多的是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要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规格做到合理的布局和规划,进而确保生态工程的功能。

(五)生态系统要整合好城市的文化和地理结构。现在的城市建设,越来越突出本土文化的特点,在进行有效的生态规划时,依据这些文化特色做到合理有效的规划。

四、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保障生态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建设在一定的程度上,有着它的独特性。首先,城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生态的构建。城市的生态系统往往以人造的为主,这就使得城市的生态具有一定的脆弱性,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城市的生态建设多以人造森林、湖泊为主,这些人造的生态结构非常的脆弱,而且容易受到人们的破坏。人们在公园等地的观赏旅游时,不注重环境的维护,大量的生活垃圾给人造生态结构带来巨大的破坏。其次,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度高、范围广阔。城市的人口流动大,而且比较的集中。这就使得居民的生活垃圾集体处理的效率低下,采用掩埋的方式造成了生态的土质、实质污染,这些对于生态系统而言是致命的伤害。而且城市的物资运输流量大,城市的大气污染严重。最后,城市的生态监管模式比较的单一,主要是以检测为主。因此,要建立好相关的检测部门,制定一套良好的检测制度,这是生态系统在后期维护中的有力保障。

在进行有效的生态规划时,城市各方面的规划都得加强。加强的方面不仅仅是工业建设的有效规划,而更多的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有效规划。在这个以人为基准的生态系统中,要充分的规划好城市的人口发展。人口规划主要是人口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升。城市人口的技术过于庞大,非常的容易造成生态系统的崩溃,人们的活动范围超出了生态系统最大的承受力。同时,人口素质的提升,可以便于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诸多设施和工程,需要人们的文明使用,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需要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因此,人口的合理规划时生态系统建立和为冲的关键。当然,工业经济规划也得加强。在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中,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是生态构建的一大制约因数。现在的城市建设往往以短暂的经济发展来壮大城市的实力,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照成了严重的污染。例如,随着陶瓷产业的转移,大多的陶瓷产业迁移至了江西等内地城市,在短短几年的瓷生产中,就给当地城市的环境造成了重大的污染,甚至是永久性的破坏,也就使得城市的生态结构非常的脆弱。

五、加强城市的规划,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建设脚步必将加快。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好城市的规划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鉴于城市的人口基数大的缘故,生态建设的用地严重的缺乏和破坏。现在的城市生态系统往往缺乏自然性的森林、湖泊。所以,这就要求在城市的规划当中,重点突出解决“生态用地”的问题。从目前的城市生态建设来看,未来的城市规划,会加大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为生态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当然,要更加做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还要依托于相关环境部门加大管理的力度和规范好生态资源的保护制度,从而减少城市的环境破坏。

六、城市生态规划的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生态结构已不能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现代的生态结构更加的注重舒适、美观、科学等特点的突出,基于我国当前的生态建设,城市的生态规划模式主要有如下:

(一)山水结合的生态城市规划。这种生态系统的规划主要依据城市的文化和地理特点,注重城市文化底蕴的突出和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生态规划在广西的柳州、桂林做的比较的成功。

(二)观光旅游的生态规划。现在的城市更加注重旅游业得发展,城市在生态规划中,更多的注重人们的审美要求,打造出适合休闲旅游的景观园林。

(三)文化底蕴的生态规划。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加的注重城市的文化保留。因此,现在的城市生态建设越来越注重文化的打造。

七、结语

当代的城市发展,不仅仅要求经济发展,而更多的要求城市的生态工程的建设。通过有效的生态工程建设,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晶晶;郭熠.聚焦地毯经济,共话生态城市[J].滨海时报;2011(09)

[2] 王森;赵贤钰.总论生态系统理论,建设生态城市[J].滨海时报;2011(09)

[3] 李静.循序渐进地建设生态城市[J].中华建筑报;2010(04)

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范文4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调查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will further perfecting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mprove the urba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level, and improve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make the city more advantageous to the people to live. I reference shaoxing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for example showing some experiences and thought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for brother author.

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struction survey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生态城市化,就是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好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人类住区发展的高级阶段。 “生态园林城市”是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

本人借鉴绍兴生态城市建设为例浅谈几点生态城市建设的体会和想法,为兄弟城市的建设抛砖引玉。

一、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要步骤,是建设和谐社会必由之路,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绍兴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人与自然融合的独具绍兴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全面推进绍兴城市化进程。

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可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创建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二、绍兴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

㈠空气污染。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绍兴市煤耗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迅速增加 ,同时机动车尾气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影响正在增加,属于省酸雨控制区,近年来我市降水酸度明显增加,酸雨率不断上升,酸雨发生强度增大。2007年我市城镇年均值浓度范围为0.028~0.053毫克/立方米,全市年均值为0.043毫克/立方米,与2006年相比,二氧化硫的年均值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㈡水资源污染。绍兴由于印染业的发展,造成绍兴不缺水,但缺少清洁水源。曹娥江、浦阳江(诸暨段)、鉴湖、绍虞平原河网和绍兴市城区河道的44个市控河段(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有25.0%的水质为Ⅳ类,9.09%的河段水质为Ⅴ类,22.73%的河段水质劣于Ⅴ类。水质的污染特征为较明显的有机型污染。

全市地表水水质变化图

㈢噪声污染。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中,交通噪声占44.4%,工业噪声占9.8%,建筑

施工噪声占10.5%,生活噪声占32.3%,其他噪声占3 %。近年来因噪声扰民引起的纠纷不断出现,其中以反映商业、饮食服务业和建筑施工场所噪声扰民居多。

㈣垃圾污染。如果以每人每天产生0.6垃圾,绍兴市区每天就有大约40吨生活垃圾,没有及时清运所造成的污染暂且不论,清运处理中大约有50%是通过填埋法处理的。简易填埋的垃圾,其内所含水量和淋入堆放垃圾中的雨水产生的渗滤液流入周围地表水体和渗入土壤,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㈤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程度不高。我市有大量可再生资源尚未得到回收利用,流失严重,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吨废钢铁、600多万吨废纸、200万吨玻璃未予回收利用,每年因再生资源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0-300亿元。据了解我市还没有废干电池回收和处理办法,也没有专业的机构从事回收处理工作。

三、对策和措施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产业和机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绍兴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绍兴市生态建设规划。要建好生态园林城市,达到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㈠制定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其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生态环境的和谐,为保证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可持续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限物质法则。保证城市对生态系统的索取和废物的排放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以内,使城市的发展强度与城市的发展能力相适应,从而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多样性共生原则。城市生态规划过程中,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将城市生态系统置于整个生物圈范畴内进行规划,建立市区和郊区的复合生态系统,保护城区及周边的各种生物。

3、相生相克原则 。城市的生态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普遍联系并识别城市生态环境中各组成要素间密切的利害关系,找出现象的本质、根源,从而将这种关系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㈡确保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建设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型城市。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绿地系统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以发挥城市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

2、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还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旧城有机更新,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

3、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遵循生态学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生物群落,在城市建立人与自然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新秩序,才能使城市生态园林发挥它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速度、生命周期等因素,以及绿地的性质、土壤环境等综合的条件,优化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使城市园林植物群落保持可持续发展。

4、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创新。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城市建设科技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今年绍兴市成功创建联合国人居奖,表明我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绍兴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还有许多可以继续提高的空间。城市建设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奖项,而是为了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居民,使他们在享受现代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仍能清晰地感受到古城的灵魂和原有的生活韵味。做到即保持了绍兴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又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5、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旧城有机更新,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

㈢积极开展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宣传活动

环境保护意识对人的环境行为有指导作用,能够使环境行为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从而对环境保护的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人们都注重各自家庭的小环境而忽视了公共的大环境,如果能够将市民们的小环境意识延伸到社会公共环境上来,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建设必将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要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利用生态环境观、垃圾资源观、资源危机观等来教育市民,让市民了解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

参考文献:

[1]《中国21世纪议程》

[2]邹振扬.《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重庆大学出版社 225-228

[3]欧阳志云, 王如松.寻求区域持续发展的途径 生态学和持续发展,1993

[4]王建国. 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 规划师论坛[J]. 2002 , (4): 15

[5]王样荣.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与实证研究[J].规划师, 2002, (4).

[6]汤茂林.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J]. 1999, 4,38-41

[7]《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浙政发〔2003〕 23号

[8]冀凤全,姚崇怀.生态园林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04,2124

[9]孟婷婷,倪健,王国宏.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植物生态学报,2007,31(1):150~165

[10]孙丽,廖爱军.生态园林城市―未来人居模式.辽宁林业科技,2005,6:39~42

[11]涂以全.论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3):116~117

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环境;特征;现状;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同时又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共同构成的有机生态巨系统。它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城市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相反,强度过大的城市活动反过来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持续破坏,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类自身。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生态城市的内涵

作为城市生态休闲的空间载体,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不仅是生态休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生态休闲环境,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生态休闲带的科学内涵在于:①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调节生态平衡;②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休闲、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③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群落;④以有效的绿色屏障和隔离作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也是城市景观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2.1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生态环境的概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绿化带减少,引起城市环境质量大大下降;②城市水污染加重,例如不少造纸厂、印染厂等将未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逐年不断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③大气污染不断加剧,不少工厂将未达标的烟等排到大气中,影响了空气质量,进一步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2 城市规划欠缺,环境得不到保护

城市规划的好坏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近年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规划,然而设计院在规划过程中过分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建筑物全部采用钢结构,一方面显示了技术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从使用年限上来说更占优势,但是并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建筑物全部采用钢结构从外观方面直接影响环境的绿化,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并未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这必然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环境的忽视,最终导致生态不平衡。

2.3 人们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

“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名词不少人可能听过,但真正关心或者去从自身做起改善不足的人却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深层次认识了。人们对其认识的不足,遍减少对其监督,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的建筑物等是否适应现实环境等问题若无人们的监督干涉,在规划上可能就达不到对环境完善的保护,最终损害的依然是人们的身心利益。

3 城市生态休闲环境系统规划

(1)市区规划范围内的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各类附属绿地是构成市区绿地的基础,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达标的基础,应该严格依照规划的各项指标和布局安排落实,以确保城市总体绿地系统有机完整地形成。

(2)充分发挥城市内河水体的作用;城市内河按照风景观赏通航河道、通航河道和排水河道三类,以规划蓝线予以控制,加强沿河绿化,形成水体绿化网络,与道路绿化网络一起,共同形成城市的水陆绿化网络系统,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网”。

(3)山水界面的景观控制。山水界面的景观控制是针对城市主要交通空间和其他开放空间处对山水之间的界面的规划,体现自然山水和城市空间的互相渗透,达到实际显山露水的效果。

(4)强化中心城两条环路的绿化:城市绿化树种的规划,是一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系统地进行树种规划,对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园林风貌和城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布置成优美的观光、游览路和城市外环园林景观道。

(5)绿地分类规划。一个城市的绿地主要是以公园绿地为主,而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主要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及街旁绿地几类。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6)古迹绿地保护性规划。文物古迹绿地不是城市生态景观绿地系统分类中的一个类别,而是分属于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绿地之中,但是它是全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和具有特色的部分。

(7)湿地对改善和调节人居环境有重要意义。国内很多城市由于早期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随着建筑用地的日益扩张,不同类型的湿地的面积逐渐变小,而且在一些地区开始呈现消失的现象。所以,要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景观系统,我们就必须在城市化过程中保护和恢复城市湿地,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而产生环境污染。

4 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1 科学分析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中,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理论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城市规划建设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其需要在城市规划中更多的考虑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现代生态环境理论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发展目标为重点,科学的开展城市规划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得到缓解,使城市规划工作中更多的关注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4.2 了解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开展

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首先对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以此为基础指导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指导城市规划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理论的应用。立足与城市生态环境基础现状、关注城市规划需求,以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为中心实现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4.3 针对现有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

针对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运用的重要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对现有在建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在原有城市江边、湖边的休闲建筑中加强环境保护设施的运用,同时注重植被保护设施的设置,减少人员活动对水环境及植被的影响。另外,在城市会现有建设工程中,还应注重植被景观、绿化等配套工程的设计与应用。将生态环境理论切实落实在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作中,促进城市会话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4 以生态环保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应以生态环保理论为中心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构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从政策导向以及政府引导入手。使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将生态环保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从宜居环境的改善入手、运用景观设计、生态环保技术等实现城市的科学规划。例如:增加高层建筑设计应用、减少对周边湿地等环境的征用。增加现代城市节能住宅小区的规划、注重城市道路规划、注重城市绿化设计等,以此构建节能减排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目的。

5 结 语

在现代城市扩建、改建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以生态环保理论为中心进行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通过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焦胜.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生态规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湖南大学,2005.

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范文6

关键词:植物景观;城市园林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植物景观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将园林植物进行有序的组合,在进行组合的时候将植物的形态色彩和生长规律加以利用,使植物表现出来不同的美园林景观将植物的活力更好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对城市的环境能够进行改善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的时候不但要有好的设计方案,同时要有专业的施工方法和后期养护措施,这样才能使园林景观建设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园林工程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得到体现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的时候,设计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方案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园林景观达不到原来的效果在进行园林景观施工中,植物的栽植技术对景观的整体效果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一、城市园林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1.1发展城市园林建设是生态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

现在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度也不容忽视。广大城镇居民已经感受到环境破坏后带来的危害,其中最突出的是人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各种怪病、疑难病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城市园林建设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氧气,保持了生态平衡,使空气,水资源变得更为纯净。使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使人与自然的相处更加和谐;使城市发展更为美好。总之,发展城市园林建设是生态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

1.2发展城市园林建设为人们放松心情提供了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强度的社会竞争使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尤其是城镇居民,他们的压力更大,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迫切希望身心能够得到放松。人们在不断提供物质需求的时候,精神品位需求同样也提高了不少,因而对环境有着较高要求。城市园林建设如果得到有效地发展,可以给人们提供放松心情的重要场所,园林工作者要努力地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使人们能够在欣赏品味中获得精神上的高度享受和放松,充分满足了人们对绿意美的渴望。

二、我国植物景观现状

目前,从总体上讲,国内植物景观水平不高,从科学内涵到艺术外延还没有很好地实现,多层次的景观效果尚有欠缺。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主案景观设计师鄂树成认为,植物景观设计不仅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设计相比,植物景观设计发展比较滞后,从艺术角度来说,缺乏完整系统的设计理论做指导;从技术角度而言,缺乏明确的设计标准和结果评判标准。加之植物景观配置特有的生态问题和时空变化等特性,无疑增加了设计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设计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更多地了解植物,才能做出更合理的植物组合。设计师们不断摸索、分析、总结经验,设计单位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努力为城市提供更多亮丽的植物景观环境。

三、植物景观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植物景观的建设可以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对城市的污染情况进行处理,园林景观不但使城市更加清新,同时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园林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园林建设可以弥补城市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生态系统要想达到稳定性就一定要保证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绿化建设也是这个道理,在进行绿化建设的时候,使用的植物应该非常多样的多样性的植物来进行城市的园林建设,可以使园林在物种方面更加的稳定,同时园林景观的调节能力也能得到发挥在城市建设中,使用单一的生态系统来进行园林景观的建设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个城市的园林景观就有可能失去原有的效用城市园林绿化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一定要进行充分的重视。

3.1地理环境和植物特性相结合

在城市中进行园林绿化建设一定要保证城市当地的地理环境和选择栽植的植物特性相结合 城市园林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城市的环境进行改变,这样就要做到选择的植物要和城市的气候环境相适应植物对生长环境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按照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植物的选择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栽种的植物在城市中能够更好的生长,这样园林建设也能更好更快的完成 如果选择的植物不适应当地的环境,那么在栽植以后非常容易出现植物成活率低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城市在园林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最后没有获得任何的成果,还要进行重新的选择。

3.2保护地域特色

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的广阔,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也是不同的,这样就使得很多地区的植物种类也是不同的,出现了很多的地域性植物,这些植物可以对当地的生长环境进行反映很多城市在进行园林建设的时候,都在积极的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风貌,使得城市的特点表露无遗在进行植物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当地的特色能够得到保护,这样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时候才能体现更好特点。

3.3选择的植物要具备多样性特点

单调的物种在遭受到自然灾害破坏的时候对城市的园林破坏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更好的确保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在植物种类上要尽量做到多样性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生长的植物品种越多,生态系统就能够更加的安全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才能在面临外来干扰的时候保证城市的景观不会受到影响。

3.4与城市性质相协调

城市园林景观的植物在引进的时候要考虑植物自身的适应性,同时还要保证植物能够和整个城市的性质相协调不同的城市在进行建设的时候立足点是不同的,很多的城市在发展中对工业企业的依赖是很大的,这样的城市在园林景观建设的时候就要考虑植物对污染的净化能力还有些城市在发展的时候,依靠的是高新技术企业,这样的城市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对植物的选择要考虑的就是景观的效果。

3.5应用生态美学理论指导城市园林建设

我们国家的景观理论,是以生态美学为指导的,一直以来都是在推崇自然,把自然之美当成园林生态建设当中核心的思想,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却宛如天成之审美游览环保效果。随着城市生活的枯燥、乏味,人们开始希望在城市中看到接近自然、体现乡间野趣的景观。一些公园、小区里开始流行成片种植油菜花、向日葵、观赏草等植物。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开始倡导用乡土植物打造低碳、生态的植物景观,乡土树种强势回归,植物景观行业掀起了一股返璞归真、崇尚生态的风潮。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近年来一直倡导“低碳创意花园”的营造,开展了低碳园林技术性和艺术性的探索。2012年,他们在天津逸仙科学工业园设计建设的低碳创意花园荣获了2013年美国芝加哥最佳设计奖。低碳园林景观的重点就是围绕植物造景来体现。相对于大投资的奢华景观,质朴、良性的植物造景能给人带来更多体验和感受。

3.6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

植物不能脱离自然环境而生存,然后要考虑场地的功能——为谁做设计。如果是公园,要考虑公园建成后给城市、给市民带来哪些益处;如果是校园,要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生活空间;如果是企业,要考虑如何给员工带来舒适的工作环境,感受温馨的企业文化;如果是居住区,要考虑如何为业主创造更丰富的户外生活方式,为邻里交流、孩子健康成长创造空间。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园林设计当中,需利用植物景观来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需要利用不同的植物的形态线条等等来进行构思,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构图,来表现植物造景的艺术化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丰富了城市植物景观的色彩和层次,增添了城市的生机和野趣。

参考文献

[1]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