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范文1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地感谢为了我校本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成功的举办,而付出辛勤劳动和汗水的学校领导、老师、同学、演员、音控师和有关工作人员,您们辛苦了,谢谢您们!! 

2018,即将结束,2019年即将到来,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举办“东方市第三小学2018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新时代 新起点 新风采”,其目的就是要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活跃课外活动,它将有助于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有助于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陶冶思想情操,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有助于营造学习气氛、培养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校园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明底蕴;校园有了艺术,就会有灵动的精神升华;校园有了运动,就会有生命璀璨的阳光。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是师生魅力和才华展现的一个平台,它将昭示着一种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范文2

关键词:校园文化;艺术建设;组织实施

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一般是指在每年相对固定的时间段中,组织一系列文体艺术比赛活动,其大体内容可以涵盖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多个方面。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规模大、时间长、人数多、范围广。在经过比较长时间的完善后,会形成一个学校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才艺水平和构建高雅文明的校园人文环境。

一、开展校园艺术节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1.学校领导的认同和支持

学校领导如果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广博的兴趣爱好,则可能会把校园文化艺术节延续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和传统行为。在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增强艺术创新能力起着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2.专业的轴心力量和核心团队

需要专业的音体美教师和一些对文化艺术方面有特别爱好和具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朝着高效率、高质量、富特色、多形式的方向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活动,这部分教师在专业和艺术品位方面也可以得到一定提升。

3.完善的管理和鼓励机制

具备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管理鼓励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将文化艺术特长作为一种立身之本来进行不断钻研和完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管理机制,可以使教师将自己的爱好与工作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收获生活快乐的同时,也会享受到工作的喜悦和成果。

4.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教育部近年来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音、体、美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师资的培养和培训方面加大了力度。各级部门也设立了相应的文体室进行专门管理,并定期举行省、市、区级别的中小学生音、体、美比赛活动,带动了各学校对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热情,提高了重视程度。

5.融合地方特色文化

民风民俗、地方传统、旅游资源等,也会影响和促进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当地政府如果比较重视和支持,会进一步深化这一活动的开展。比如,办事处或乡镇每年举办各村和各镇之间的乒乓球比赛、农民趣味运动会等。

二、校园艺术节的组织与实施

1.启动与宣传

校园文化艺术节涉及学校各级部门,是一种比较大型的综合活动,所以,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大会组委会”,制订活动方案,为艺术节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并提供经费。针对艺术节范围大、项目杂、内容广、人数多的特点,学校还要做好全面的宣传工作,如,通过黑板报、宣传标语、校广播站等媒体进行全面的宣传,提高全校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关注度。

2.组织与实施

要周密计划和安排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根据内容、项目的多少,按学年或学期制订活动方案和计划。计划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可由音、体、美教研组负责,其他各部门、各年级要积极配合。

3.汇总与总结

各类数据的汇总是艺术节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目的是通过统计,及时反馈信息,让各班了解活动中本班的得分情况和最终名次,以发放奖品。温故而知新,在校园艺术节活动结束后,还要及时总结,改进不足,以便于以后活动的更好开展和实行。

总之,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发挥潜能、提高艺术修养的大舞台,让学校成为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让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开源,叶旭洋.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新闻爱好者,2011(13).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范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播种希望、憧憬未来的季节里,我校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拉开了帷幕。值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在百忙中莅临我校参加艺术节活动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精心组织和积极参加本届艺术节活动的师生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昨天的收获,使校园文化底蕴日益深厚;今日的努力,让我们精神品质灵动升华。举办校园艺术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师生才华和精神风貌的展示,是对我校师生文化和艺术修养的检阅。它必将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师生个性特长。

“东方风来满眼春”,自建校以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规模迅猛扩大,校园环境建设日新月异;内部管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学校体卫艺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已成功地举办了***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今年学校组织以“迎世博

促和谐

展才艺

显风采”为主题的第***届校园艺术节,目的就是想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锻炼能力、展示个性魅力的舞台,以此来提高我校师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养,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勤奋学习的动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提高自律能力;规范行为习惯;增进团结、增强自信、体验快乐!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范文4

关键词:食品;文化活动;大学生;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278-02

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是基于食品知识宣传、食品安全教育、食品文化传播、食品技能培养的一种专业文化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精神,提升审美修养,提高职业情操为目的。它在构建良好食品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笔者所在高校湖南农业大学为例,作为全国较早开设食品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始终将食品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教育的各个环节,自2002年开始,连续十三年开展食品文化艺术节,该活动以源远流长的中华食品文化为基础,以独具匠心的活动形式,诠释了食品文化的精髓、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食品艺术的创造性,本文笔者拟立足于高校食品文化艺术活动为基础,对高校食品文化艺术活动育人特色、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高校开展食品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育人特色

1.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食品文化艺术活动往往以食品制作、展示、艺术表演、品尝、观赏等为主要活动内容,以多种多样灵活新颖的形式来表现中华传统食品文化,让大学生把在第一课堂里学到的专业理论,通过食品文化活动予以运用,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融合,将专业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巧妙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实现专业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高校食品文化艺术活动往往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活动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它克服了传统专业教学活动的单调性、枯燥性和机械性,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文化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无形之中让学生牢固树立了专业思想,提高了专业技能,强化了专业素质,提升了专业境界,弥补传统专业教育的不足,实现专业发展与活动育人的有机交融,更好地促使大学教育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实现食品文化和食品安全教育相结合。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不仅是食品文化传播的窗口,更是食品安全教育的大舞台。比如,大学生们用各种日常食材为原料,手工制作出一件件精真的艺术作品,通过亲手制作蛋糕、水果拼盘等,有力地宣传了中华美食文化,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食品文化知识的普及、理解和传承。

4.实现院企合作与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例如,湖南农业大学食品文化艺术节一直遵循“打开门来办活动”,依托“学研产”良性互动的办学优势,充分挖掘与学院联系密切的企业资源,十三年来,邀请国内近二百家食品企业前来活动现场展示校企合作产品、企业产品,同时举行人才招聘。不仅为企业做出良好的宣传,促进了院企合作和双向交流,扩大了活动影响力,而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和创业机会,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二、现状与问题

1.活动涵盖面受限,育人内涵拓展不够。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往往离不开“食品文化”和“食品安全”这两个核心主题。但随着高校食品文化艺术活动的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对食品文化育人的内涵和活动形式缺乏深入的挖掘,食品安全和食品文化艺术教育尚未真正深入人心,问起大学生对有关“食品文化”或“食品安全”的理解时,发现他们往往只知其形而不知其魂,深谈则不知所以然。活动缺乏系统的文化内涵,往往局限于一些粗浅的层面,比如只涉及食品原材料的文化、食品加工的文化,忽略了与之相关的食品器械、食品典故等关联文化,而整个活动的各个版块之间联系性也不强。另活动中设计的内容涉及中国现代、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内容较少。这使得大学生通过参与专业文化活动的学习效果并不深刻,学习的内容也较为局限。

2.活动参与面受限,育人效果凸显不够。高校专业文化艺术活动育人的效果不应仅仅局限在主办高校,而应该带动其他相关院校和单位部门,产生广泛的育人效果,起到弘扬食品文化,宣传食品安全的实质作用,拓宽社会影响。而在现行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中,往往是由某一高校牵头来主办,举办地点往往局限在高校校园内,影响到了活动规模,也直接影响了活动的参与面和育人效果。加之,高校主办方经费有限,组织实力较为单薄,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和社会群众参与少,使活动规模、活动地点、活动持续时间和活动参与面受到了限制,未能使食品文化艺术节的效果辐射到校外乃至更广的范围,导致社会影响力受限。

3.学生能力提升受限,专业性指导不够。校园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大学校园生活相对沉闷的状况。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带动性的群体。高校食品文化艺术活动本身既含有丰富的专业元素,又含有活泼的文化艺术元素。因此,高校食品专业文化活动往往是在高校辅导员老师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行由大学生群体自主策划、筹办与参与的模式,这使得校园文化活动更加富有创造性、快乐性、民主性。但在实际组织过程中,由于专业教师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缺乏专业教师的直接参与和有效的专业指导,活动模式多泛而不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向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使大学生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教育的延伸不够。

三、对策与建议

1.寻求多方支持,实现强强联合。同一地区采用强强联合的方式筹办一场专业文化活动能够扩大其影响效果,单一高校可以和同一性质高校或含有相同专业的高校联合举办专业文化活动。高校更可以将每一届的专业文化活动以项目的形式上报地方教育厅,以省级专业文化活动项目进行开展,针对面拓宽到全省高校大学生,宣传效果也会增大。同时,多个高校合作可以争取更多方的赞助方合作,确保资金支撑并逐渐扩大规模。

2.挖掘文化底蕴,实现内涵延伸。把握时代背景,抓住高校自身的特色背景环境,着力熏陶文化氛围,是加强专业文化活动人文艺术性建设的重要点。食品安全的教育则应该挖掘时代热点与大众的关注点,例如,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食品文化艺术节中将世博会的各大展馆与艺术展结合等,用大众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达到育人效果。此外,随着精神文明意识的逐渐深入,每所高校都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以育人为根本目标,构建符合时展要求,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具有实效、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而在以往的食品专业文化活动中,较为缺乏的是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食品精神文化和关联文化,食品文化不仅仅是食品原材料、工艺的文化,烹饪工具、烹饪技巧等也是一门独特的文化。选择主题时,应注意选题的精读和广度,不局限在某个地域、某个时代或者某个方向。配合性地挖掘关联文化同样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3.加强专业指导,实现“学”、“玩”结合。专业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以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核心,紧紧围绕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展开,实现专业文化特色和活动育人紧密结合。那么,应将专业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实现全程指导。活动应使尽可能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参与筹办,还参与引导。同时,专业的内容、思维、视野和标准应贯穿其中。从专业的角度去筹办活动,才会使大学生深入认识和了解专业内涵,提升和巩固专业学习热情。除此之外,娱乐性的活动内容也应该进一步探索:以节日食品的制作与创意为内容的专业实践活动,以娱乐游戏、节日食品分享馈赠、诗文吟诵等为形式的文化熏陶活动等。只有运用专业和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方式举办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大学生“学”与“玩”的结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最佳育人效果。

4.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周密部署。要积极探讨食品文化的育人内涵,分析食品文化艺术活动的育人功能,紧扣专业和学科特色,科学设计和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从活动宣传、人员安排、后勤保障、安全保卫各环节要精心组织。活动前期要精心策划、广泛宣传。尤其要通过媒体、网络平台、海报展板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前、中期宣传活动,广泛发动,提高全校师生和周边社会居民参加食品文化艺术活动的积极性。确保活动当天人力物力及时到位,保障现场秩序有条不紊。

参考文献:

[1]谢蓝华,侯爱香,夏延斌.探索高校食品文化艺术节的现状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

[2]姚劲松,汪黎黎.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专业指向性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2012,(4).

[3]李冬娜.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8).

[4]糜红缨.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校园文化的双效互动[J].教育与职业,2009,(36).

[5]张斌,王洪光.打造学习型组织建设先进校园文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83).

[6]曲云进,姜松,刘凤英.中国传统节日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以食品类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7]黄群,杨万根,麻成金等.浅谈食品类专业大学生食品文化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8]权静.微时代――多元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3,(22).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范文5

关键词:黑龙江;地域文化;高校教育;文化艺术

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为高等教育文化发展提明了全新方向。为了不断贯彻好有关教育发展规划方针,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主题逐渐深化,有效促进高等教育改革,黑龙江高校文化不断完善[1]。

一、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概况

艺术教育对培养人们丰富的艺术创造和表现力意义重大,可进一步加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是一种提升人们修养和素质的教育。而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其成为优秀人才、提升学生艺术设计水平方面具有关键意义。另外,因黑龙江高校逐渐重视专业艺术团体合作和交流,适时开展大学生高雅艺术、艺术展演等活动,孕育出很多更加优秀的创作人才。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黑龙江艺术教育逐渐完善。随着近些年广泛举办全国性艺术学科交流座谈会,以及国家大力支持文化艺术发展,对艺术教育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产生极大的提升作用[2]。基于此,在原有的艺术专业基础上,各高校开设一系列关于艺术教育的专业,黑龙江高校广泛参与其中,逐渐完善高校艺术教育建设。但是即便如此,依旧会有一些问题存在于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中,像艺术教育课程内容涵盖知识少、课程设置随意等。因此,实现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探究正确的发展之路意义重大。

二、黑龙江地域文化特色现状

(一)转化地域文化特色为文化生产力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发展,需文化引领。同时,积极地开发地域文化特色,需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积极挖掘出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全面提升人的科学文化、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另外,还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黑龙江省整体的文化特色产业实力,积极发展地域文化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3]。我国孕育出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我国地域文化特色产业依旧处于起步阶段。转化地域文化特色为特色文化产品,就是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产业的关键。例如:应用多彩的地域人文资源,创作出各类艺术作品,包含小说、美术、设计、音乐、戏曲、诗歌等,促进黑龙江省地域文化发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同时,积极地大力发展黑龙江旅游业,坚持以开发历史、民族、冰雪、山林等资源为契机。

(二)地域文化独具特色在我国众多地域文化中,通过对比分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发现因其特殊化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地域文化。又因其特殊的人口构成、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历史积淀等情况,衍生出很多精彩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促成了独特的文化流变。

(三)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积极挖掘地域文化特色需积极地开发好黑龙江地域文化特色,实现对人们科学文化、健康、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黑龙江高校和地域文化融合现状

在长时间的碰撞和交流中,黑龙江高校和地域文化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一)高校体育和冰雪文化的融合黑龙江人民居住在严寒冰雪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不同工具或手段、物质材料,创造出当前哈尔滨的冰雪文化[4]。高校和冰雪运动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例如:冰上杂技与舞蹈、滑冰表演、溜冰车、轱辘冰等均是源自民间的冰雪体育活动,之后均进入到校园,增添了高校校园文化的色彩。除此之外,在地域体育文化事业中,高校为其增添了无限活力。同时,高校教育致力于培养训练专门人才,规范化源自于民间的冰雪体育活动,通过承办地方冰雪体育赛事、参与地方冰雪体育活动等,为地域体育文化带去全新内容。

(二)高校教育和黑龙江地域文化的融合在创业与生活的过程中,黑龙江人几十年来形成的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包含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关键组成部分。在对高校学生实施精神文化培养中,高等学校把其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了对在校生的精神文化水平的显著提升。例如:《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学习读本》,在黑龙江各高校中得到广泛流传,带领学生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产生极强且关键化的作用。高校的参与和推动,对地域精神文化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高校师生对地域精神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延续了优秀的地域精神文化要素,对其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促使黑龙江地域文化和高校教育发展永葆生机。

(三)高校艺术和民俗文化的融合民间舞蹈、雕刻、说唱文学、手工制作等黑龙江多姿多彩的民俗艺术进到校园,对高校的艺术文化类型产生极大的丰富作用。例如:独具黑龙江特色的文化艺术社团,像剪纸艺术、冰雕雪雕创意设计、说唱艺术等社团在黑龙江部分高校成立,对校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极大的丰富作用[5]。除此之外,在课堂中一些民俗艺术被引入其中,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并增强了校本课程的趣味性。

(四)地域和高校建筑文化的融合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黑龙江宝贵的物质文化资源中保留了大量的工厂遗址和建筑景观。例如:索菲亚教堂,为哈尔滨东正教教堂;新文艺运动建筑风格道里秋林商店;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等等。针对于存在的这些物质文化资源,黑龙江各大高校师生和学者们,展开对其研究与保护。又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的主楼建筑,均显现出造型简捷、注重细节、中西结合等优势特征,且讲究实用的特点。除此之外,对于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高校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一,很多黑龙江现代建筑是高校参与建造的,像大庆市人民医院、太阳岛观光塔等,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师生设计完成;其二,高校应用自身专业建造知识等,实现对黑龙江地域历史建筑的翻新和保护。

四、黑龙江高校教育和地域文化融合发展方向

(一)提升文化融合水平,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育中师生的参与,对推动地域、高校教育文化融合意义重大,相应地需积极改善高校师生对地域文化兴趣不高、了解少的现状。所以,需相应改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结合有关情况,提升文化融合水平。而在改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时,需先改革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有关课程的设置,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增加了解地域文化的途径[6]。所以在进行有关教学中,教师需具备极强的地域文化和校园建设的融合意识,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提升自主融合意识,树立共同大文化观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高校需加强和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地域间因素的关联。政府部门在实施相应政策中,积极地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强高校建立大文化意识,加强对大文化意识的宣传,开阔视野,发展为主动且积极地吸收融合,促进地域文化和高校教育间被动融合,促进两种文化间共同发展。高校在塑造自我校园文化中,应当致力于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结合地域特色进行鲜明的设计。例如:在设计有关校园文化标准时,可选择建立相关的纪念馆,对英雄人物进行塑像,有意识地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无形中实现对学生思想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在自身的发展中,地域文化还应优化好自身的结构,结合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情况,讨论关于文化建设中的相关内容,净化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地域文化环境。不仅如此,还要增强人民群众对地域文化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把握和传承自身特色,促进校园和地域文化间的认同感,创新有关文化,结合校园教育中优秀部分,增添新的活力,很好地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三)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和高校的科研水平实施必要的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社会能力高低的关键保障。在注重高端设备和先进技术时,加强有关科研工作,高校需结合起地域文化环境和资源展开研究,促进学生实际和专业知识的更好结合,引导他们关注地域文化要素对科学研究的影响[7]。除此之外,还应致力于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学生解决真正的问题,对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帮助。

五、黑龙江地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情况

在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中,南北、中西文化交融,地域文化形成多地域、多民族特色,高校教育中融入地域文化艺术,成就了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地域特色。因此,在积极开展地域文化特色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于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有极佳的推动作用。

(一)地域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在高校教育中深受黑龙江地域文化艺术影响,应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地域文化,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他们参观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基地,便于提升提炼艺术创作的灵感,抓住地域文化精髓,提出艺术设计的内容和题材,以黑土文化开放性特征启发学生思维,一定程度上提升文化艺术创作水平。另外,黑龙江独特的历史变迁和民族演变,决定了黑土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让高校教育中能够传承、创新黑龙江地域文化,做到不墨守成规,要兼容并包,例如可走访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和民间专家。了解前辈的心路历程,采访老艺人、工艺大师,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热情,便于他们更深入了解黑龙江的历史和地域民间艺术情况。另外,还可通过走访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基地,让学生体会黑龙江地域民间艺术创作精神和心理状态,提供第一手材料用于地域文化的再创作。又例如:可聘请民间文化传承人讲学,实现学生和艺术大师近距离的接触交流,实施地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地域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大师的艺术风范。再例如:还可积极地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切身感受、体验艺术带来的魅力,参与到黑龙江地域传统手工艺制作中。

(二)营造学术氛围在高校教育中,需致力于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自然影响学生,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例如:黑龙江高校应加强对旅游资源、民族服饰、地理和风俗等的研究,在学术氛围的营造中把代表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元素应用于其中,实现从学习氛围变化到专业学习的过渡,产生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加强理解和弘扬地域文化。又例如:可积极地应用代表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元素,在校内环境营造中,增加校园文化色彩,定期宣传黑土、东北、知青文化等,促进黑龙江高校和地域文化可持续化发展。

(三)对有地域文化特色校本课程的设置在高校办学中,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均是其核心。校本课程基于教师群体优势,以及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等情况,坚持以教学大纲、国家课程标准为前提,经细致分析之后开设。另外,通过对黑龙江地域文化艺术的深入研究,设置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校校本课程,依据具体的课程设置要求,了解黑土、东北文化等,设置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在其中融入地域文化。例如:需先了解黑龙江的黑土文化特点、内涵、形成历史等情况,设置像黑龙江文化艺术研究、流域民间手工艺品制作选修课等课程。在具体地域文化特色课程中,还应当保证边缘、外围、交叉课程等设置的合理性,促使其结构具有多元化特点。又例如: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教师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建立专门的工作室,结合本专业或其他艺术领域的民间艺术,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面对上文提到的黑土文化,可抽取其中有关的部分,把旅游、文学、艺术、地理等学科作为基础,设置多元的课程结构,像黑龙江风俗研究、珍稀物种研究等课程,实现彼此间的有机融合,可实现高校教育中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充分彰显校本课程的地方特色。通过坚持以地域的视角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能够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开拓视野、完善知识结构,还便于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极大地推动黑龙江地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范文6

 

关键词:文化艺术 教育 和谐 校园文化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 

艺术教育是思想教育、做人的教育,它不仅单纯属于审美范畴、更是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涉及、渗透和深入,是具有跨越性、综合性、多层面特点的、能在愉悦中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形式。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和途径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使人能够主动地、充分地实现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的和平共处,令其人格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人在心灵开发和交流的氛围中培养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内心的感受。加强艺术教育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全面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形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进而实现加大对社会各界的影响,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阐明了我国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十七大报告也指出,今后的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作为具有高学历的知识群体,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大的方面说,它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从小的方面说,它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够健康成长,将来是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了,才会形成爱国爱校、诚信友善、求实创新、严谨勤奋等优秀品质,才能够升华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的价值实现合适于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取向,成就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着重于人的全方面素质的培养,而其中艺术文化教育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践行国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育人用人标准具有现实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有利于构筑大学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就是要通过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三方面的协调发展,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活动秩序,实现校园文化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从而体现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对于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艺术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必然要求大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外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去克服困难、融入环境。加强艺术教育,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有助于降低大学生心理压力,塑造坚强的心理素质,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实现艺术课程设置的人性化,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它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其情操,促进其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许多大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艺术审美可以消除人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位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出现,从而有助于脑机能的平衡健康发展。艺术教育的动情自由,让学生在多元文化情境中获得宽容精神。加强艺术教育,使人在美的环境中产生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性格开朗,精神饱满,活力旺盛,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使人的气质和风度高雅大方,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同时它能够调整情绪,使情感获得正确释放的途径,而且还能够超越感性娱乐,进入人格塑造身心和谐的层面,以求在将来面向社会时具备更完善的心理。 

(二)增强艺术活动开展的多元化,提升大学生的思维创新 

高校中需要增强艺术教育的多元性和前瞻性,促进多元智能的开发。第一,开展专题性艺术活动。第二,开展竞赛性艺术活动。第三,开展趣味性艺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乐于接收来自外部的信息,尝试新的思想行为,立足于艺术的前沿来思考问题,始终保持个人成长的生机与活力。 

小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人才综合素质提高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更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和认识,认清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搞清艺术教育的概念是让学生获取基本艺术知识技能、艺术思想与审美等艺术能力的过程,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说是人的“修养”、“灵魂”、“做人”教育。其次,要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是使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推动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手段。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