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1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学习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学生是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关系到学习水平能否提高。对学生数学学习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阻碍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因素。而且缺乏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得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折扣。关于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高中教学探讨的重要课题。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前预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按照教师的任务要求和自己的学习习惯提前认识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紧随教师的节奏,也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所以,课前预习作为重要的学习过程,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现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习题1为例,
习题1:已知ABC中,a=7,b=3,c=5,求三角形中的最大角及角C的正弦值。
在教学正弦定理时,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结合对教材内容的了解,完成基础预习任务。在学习任务的要求下,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对教材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并通过完成预习学习任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学生结合预习对教材内容的了解,就可以得出准确的答案,其解题思路为:
解:a值最大,A为最大角,cosA=(b2+c2-a2)/2bc= -1/2,
A=120?
由正弦定理得,c/sinC=a/sinA, 即5/sinC=7/(√3/2),得 sinC=5√3/14
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课前预习重要性形成足够的认识,并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自然而然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时,学生长此以往自觉进行课前预习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高听课质量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集中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解析,学生认真听讲,理解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纵观高中生数学课堂学习情况可见,学生一知半解的理解教学内容,且不容易对理解不透彻的数学内容深入探究,使得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形成了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探究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听课质量。现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习题2为例。
习题2:已知ABC中, A=60埃畲蟊吆妥钚”呤欠匠x2-9x+8=0的两个正实数根,那么BC边长是多少?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意选择综合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通过分析题目,学生明确问题的考点在于余弦定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由此学生得出解题过程:
A=60埃嘧畲蟊吆妥钚”咚械慕俏A,AB、AC为x2-9x+8=0的两个正实数根,则AB+AC=9,ABAC=8
BC2=AB2+AC2-2ACABcosA
=(AB+AC)2-2ACAB?1+cosA)
=92-2??/2=57
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听课中找到诀窍,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3加强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学习方法之一,通过课后复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特征而言,为了让学生从课后复习中获益,并且提高学生课后复习的效果,教师可以以专项例题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中,不断提高数学水平。现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习题3为例。
习题3:在ABC中,若c4-2(a2+b2)c2+a4+a2b2+b4=0,则∠C等于多少?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题意,就可以找出解题思路,其解题过程为:
解:由c4-2(a2+b2)c2+a4+a2b2+b4=0,得(a2+b2)2-2(a2+b2)c2+c4=a2b2,
(a2+b2-c2)2=a2b2,
a2+b2-c2=ab,
cosC=a2-b2-c2/2ab=?/2
∠C=120盎?0?
从课后复习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水平。
4结论
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究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伦福.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以高中数学为例[J].时代教育,2014(10):168.
[2] 唐桂明.异步分层让学生高考振翅翱翔――浅谈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25):70.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2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比数学的陈述性知识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内容。在提到时有的人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称之为: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统计的思想方法、方程的思想方法等。有的人将它们区别对待,称之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提到数学思想时,有转化的思想、公理化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提到数学方法时,有数学归纳证明的方法、加减代入消元解方程的方法、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不同说法反映了人们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关系的不同认识,这种不同的认识影响教师对数学教学目标层次的认识,也影响教师处理数学教材的方法,所以有必要澄清。那么,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思想在哲学中称为观念,是客观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那么数学思想就是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问题的理性认识。例如函数的思想就是人们对世界上很多事物之间存在的量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认识。
方法在哲学中的含义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应用的方式与手段。那么数学方法就是人们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解决一类数学问题而采取的方式与手段,这种解决数学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手段,会总结成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供大家遵照执行。因此,严格地讲,数学思想是观念层面的概念,而数学方法则是操作层面的概念。数学思想是数学中处理一类数学问题的思路,类似于处理问题的指导思想,而数学方法是在具体数学思想指导下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具体程序,类似于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措施,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明显的操作程序。例如,数学的公理化思想是一种如何解决数学完整体系的观念,它虽然思考使用一套不证自明、公认的公理体系,通过演绎的方法推出一套系统的问题,使得这一套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但这一思想不具有明显的操作程序,所以不宜称之为数学方法。又如,数学归纳法作为中学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证明的程序上有很明显的操作性,所以不宜称之为数学思想。但必须指出这种不宜也不是绝对的,公理化的数学思想虽然不宜称为数学方法,但不能说公理化的数学思想不含有操作的成分,确切地讲这种思想也包含两种操作程序:第一,找出一组符合条件的公理系统;第二,用演绎的方法进行推理得到一个推出系统。如果要强调这种思想的操作程序,将这种数学思想称之为数学方法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必须指出的是,强调公理化的思想远比强调公理化的方法对促进数学的发展更重要。同样,数学归纳法不宜称之为数学思想,但也不能说数学归纳的证明方法不含有一点数学思想的成分。数学归纳的证明方法也是在一定的数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种证明程序,但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要求学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远比将它作为一种思想要求学生体会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更重要。
总的来说,如果强调操作程序,那么现在大家经常提到的数学思想可以称之为数学方法;如果强调思想的成分,那么现在大家提到的数学方法也可以称之为数学思想。正因为强调的内容不同,以及思想和程序不能严格区别开来,有些人干脆不加区别,统一称之为数学的思想方法,这种归类的称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笔者认为:从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看,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既然存在观念与操作上的区别,这种差别也就决定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差别。数学思想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需要在较长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体会,才能深刻领会并形成自己的数学观念,然后自觉地用这种形成的观念去思考数学问题。而数学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需要理解并明确程序,通过适当练习形成一定技巧就可以较好地掌握。数学思想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远比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方法复杂和费时。数学教学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认识过程中的差别,我们认为还是适当区别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为好,在概念上抹杀这种差别,笼统地提数学的思想方法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既然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区别,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从数学的实际发展来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互为基础、交错发展的关系。人们在生活、生产活动以及数学研究过程中认识到的数学知识,按一定系统经过数学工作者的处理,形成数学教材的数学知识以方便学生学习,所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发展结构与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结构是有区别的。在实际生活中,数学发展遵循以下两种发展轨迹。一种是从个别的数学方法逐渐归纳、发展成一定的数学思想的轨迹。例如,通过数学的发展史可以知道,代数的思想就是人们在具体的各种符号代数的过程中体会到符号代数的优点,逐步形成了当今统一的以字母代替数字研究数学的思想,再发展成以字母代替数学研究对象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以字母代替各种研究内容为特征的特有的数学风景线。另一种是通过一定的数学实例,感悟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再以这种数学思想指导以后的数学研究,进而找到很多具体的数学方法的发展轨迹。例如,以笛卡儿坐标系为手段的数形结合的思想,使人们找到了解方程的新方法。
从数学理论来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关系,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基础,即数学思想是第一位的,数学方法是第二位的。例如,人们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总结、归纳成一定的数学理论时,总是先强调数学思想,再强调数学方法,这种观点在很多数学理论书籍中都有体现。而从数学教学中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关系,学生首先接触的具体内容是数学方法,然后体会并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从学生认识的角度看,数学方法是第一位的,数学思想是第二位的。数学思想较之数学方法是抽象的,学生只有在许多具体的数学方法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有关的数学思想。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3
一、枚举法
枚举法是一种基本且又重要的解题策略,其基本思想是解题根据问题所给的条件,把部分或全部可能的答案列举出来,通过这些例证逐个进行观察、分析,从中归纳出所求的规律性知识。小学数学中解决一些探求规律性的数学问题(例如一些计算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学习等等)时常常用到这个策略。
二、从整体看问题
这种策略是从全局去把握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从整体去综合思考,摆脱题目细节中一时难以理清的数量关系的纠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李林喝了一杯牛奶的1/6,然后加满水,又喝了1/3,再倒满后又喝了半杯,又加满,最后把一杯都喝了,李林喝的牛奶多还水多?
按常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错纵复杂,直接解答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从整体角度去思考,撇开每次喝掉部分又加满的细节,只抓住先后倒进的水一共有多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3次加进的水都喝掉的,一杯牛奶也同时喝光了。
“从整体看问题”的策略不仅在解答应用题时可用,在解有些计算题时,如能运用得当,可避免进行繁杂的计算,简捷地求出正确得数。
三、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小学生解数学习题时广泛且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他们在例题学习时掌握了一些经验知识(解题模式),在实际解题时,首先要将题目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发生联系,从题目的情境中识别出某种熟悉的东西,辨别出题目属于哪一类,唤起相关知识,然后确定解题的方法。解计算题时,就得识别题目的类型,唤起相关的计算法则、公式、运算定律等知识;解答应用题时,就需要辨别出题目属于哪一类应用题,唤起相关的数量关系知识,从而确定解题的方法。
例如,两个打字员合打一份2800字的文稿,甲每分钟打40字,乙每分钟打30字,要几分钟才能完成?
学生审题后,若能识别出是“工作量问题”,就会想起数量关系“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并很快列式解答,否则就不能很快找到正确的解答方法。“模式辨认主要表现为识别应用题的类型,被试者能否识别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迅速、准确地解答课题。” 转贴于
四、化归
化归是把生疏的新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旧问题、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较简单的问题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小学数学中常用且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思想,不仅在解答一些数学题时要用到这种策略,而且在引导学生探究某些新数学知识时也要用到它。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解决“如何计算小数乘法”这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化归的策略,先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然后还原乘积。化归的方法,可以变换条件,也可以变换所要求的问题,从而实现化新为旧、化繁为简的目的。
五、以退求进
华罗庚说:“先足够地退到我们所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这就是以退求进的策略思想。在小学数学里,运用以退求进的策略,可使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变得比较具体、简单明了。例如,教学“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时,就是要运用以退求进的策略,退到最基本的“份”的概念上来,从份的角度来推算的:100×3/4就是把10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00÷4或100/4,取其中的3份就是100/4×3,从而得到100乘以3/4=100乘以3除以4。
运用这一策略,在解答一些较难的分数应用题、比和比例应用题,退到从“份”的角度来分析,不仅可以得到简捷的解法,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用这一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典型应用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归一问题)也有很大的作用。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探索 数学 主动学习 方法
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正确理解小学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新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认真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至关重要,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培养,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课的研究,使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这种能动状态的激活,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动力,迸发出创造的热情,受益终生。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在这里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倾听老师的要求,然后再去实践。如果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李和小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小手指头。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李和小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小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二是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教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的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创设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果的情景。
其次,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根据教育心理学常识,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够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动如何学习数学,
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 让学生有效地利用耳目口脑。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思维用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小学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四个会字”:一是要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做法: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应用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二是要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三是要会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教师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够动脑筋去想。四是要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教师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看了会说就能刺激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里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微笑和鼓励。我们知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教师要想法设法鼓励学生 启发他的求知欲望,做到师生双边互动活动和谐进行。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掌握“会学”的本领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会学数学,学生就会在成功的喜悦中,在以后的应用中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在快乐中 面对每一个学生,良好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三是拉近与学生的情感间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觉到你就是他的亲人。
第五,用作业评语鼓励学生上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好的作业评语是激励学生上进的动力。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批改时要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还有潜能可以挖掘,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师要使评价的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鼓励和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肯定其好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5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面对新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如何在新课程下进行练习设计呢?
一、体现人文性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使学生一接触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设计中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练习中呆板枯燥的题目名称可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选择题可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应用题可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增加问题要求表述的亲和力,能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充满自信。
二、加强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例如: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狼山风景区游览,门票每人15元,人数满40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学生由于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15×36=54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40张,需要花15×40×80%=480元,比第一种少花6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6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42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打折”等知识,具有实际意义。这一练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能够激励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活用数学,培养应用的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特点在于:(1)趣味性。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2)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道实际问题,能使学生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3)开放性。本题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还可以摆出立体图形。练习这道题,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且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四、突出实践性
活泼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鼓励尝试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对什么事都愿意去试一试。教__魻鴂粞__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试”字上做文章,为学生提供尝试的实践机会。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在尝试中反思、比较、发现、体验,不断纠错扶正,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体验到创造性思维的愉悦,从而让学生在尝试、研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多角度参与解题方法的探索、创造,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例如:在教学进位加法35+7=这节课时,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索、验证运用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凭借从已知到未知的学习体会,设计出三个层次的研究方案:(1)用小棒摆一摆,用数学工具的方法完成计算。(2)小组协作讨论,探索计算的方法。①35+7=5+7+30=42;②35+7=35+5+2=42;③35+7=35+10-3。再如:教学“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不少学生列出1750÷(250÷5)。交流评议时,有个学生大胆提出:“为什么要先求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不先求它,行吗?”我顺势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认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索性思维火花竞相绽放。有的提出可以先求1750千克里有几个250千克,再求需要几小时,即5×(1750÷250);也有的提出可以先求磨每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再求磨1750千克需要几小时,即5÷250×1750。
关于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教学观念 方法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bject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ge characteristics, I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dhere to the "roles of teachers,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n a few years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have make some attempt, adopted the following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following a bit about my personal opinions.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dea method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 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学生作为21 世纪的接班人必须要具备这一能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性教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学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1 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在初中阶段,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初中教学模式与小学的教学模式相比大不相同。初中是由小学的手把手教学逐渐变为更多的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压力油然而生,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在必要时还要扩充课外知识。这种方法不仅将教材的用途发挥到最大化,还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举例说明,在计算机基础性知识教学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了解到搜索引擎的乐趣、作用,并让学生了解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体验到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乐趣与便捷,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2 组织协作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最佳的听课时间是开课后的5 到20 分钟,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良好掌握,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从而保证教师在最佳时段内能完成课程的主要内容,解决核心问题,然后在课后通过习题练习、学生间的自主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2.1 熟悉学生情况,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要了解全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了解程度、是否有基础以及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教师课程大纲的准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教授不同的知识。比如一些男孩子,不要只看他们调皮的一面,他们除了对电脑游戏沉迷,对计算机技术还是很有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教授一些例如PPT自定义动画技术、动态网页技术等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学生团结起来,会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教师,教师也可以从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获得学生更多的信赖与支持。
2.2 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使课堂有秩序而不失活泼,需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时,可以适时的运用演示、讲授的方法;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如今的教学理念,如果仍然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课程,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了,所以运用分组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与竞争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它巧妙地利用了青少年好胜的特点,更将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带入到学习的大军中。
3 加强过程研究,提供学习支撑
3.1 要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应该将课程内容的难度简化,运用最简单的方式来教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开发学生动手机会和能力,只有学生在运用中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才会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教学生打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讲解一下打字的应用程序,包含哪些内容等,然后告诉学生打字的重要性,以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就让学生自主练习,让学生随心所欲的想练习什么就练习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打字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用口头描述方法更深入学生内心。
在进行Excel 的教学时,知识点繁复杂乱,这种情况下用死板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勉强学会方法,记忆力不深刻,也不会对Excel这门技术感兴趣。此时可以讲述一个空调销售的故事,再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利用Excel 处理了一组空调销售数据,同时显示出增长率与对比结果。这样的实例解析让学生印象极为深刻,也就被其中的Excel 功能吸引,从而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设计一项任务,比如用word 制作科普小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先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吸引学生,然后再向学生讲解Word 用法,最后布置一个任务,由学生自由命题,做一个科普小报。这样,整个课堂都会是学生热闹的讨论声,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尝到了乐趣。
3.2 益智游戏的合理利用
许多教师都反映,很多学生之所以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是因为可以玩一些小游戏,对此,一些教师的做法是将游戏删除。游戏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不能玩,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而且有一些益智型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大脑的开发,帮助学生熟悉键盘的运用、练习指法。比如,单一的打字练习很枯燥无味,教师可以让学生玩打字游戏,这样不仅学生练习了指法还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了乐趣。
3.3 教育学生健康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