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知识重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知识重点总结范文1
病理学主要是针对疾病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病理变动等方面进行判断,实际上就是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合理结合的重要渠道,能够为患者医治过程中提供可靠的依据以此进行有效的诊疗。因此,在开展病理学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病理学注意形态、功能、局部或整体、病理变动及临床情况等内容之间的关联教导,构建医学知识网,为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目前的基础教学大部分都是以大班授课,填鸭式、广播式、传教式等讲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容易大脑疲劳,抓不住重点,或零散的知识点对于总结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相对吸收困难,使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另外,课时的压缩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形态学实践的时间减少,导致无法真正融入形态学的宏观和微观世界,对实习课上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无从下手,也无法提高学生的描述表达能力,对临床本科病理学教学极为不利。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数内提高教学效果,这里将讨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即微课。
一、“微课”的概念
实际上,微课最早是由国外相关人员提出的,随着长时间的发展被广泛运用到各类学科教学中。我国教育学者站在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层面对微课概念进行了讲解。微课又被称之为微课程,也就是利用卫星视频网络教学方式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支持自由化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并可整合一系列资源形成一种新型教学平台[2]。微课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在全国被广泛应用到医学教学实践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除课堂以外的学习需要,消除大课堂听课疲劳,并且重点突出,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二、“微课”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病理学教学中运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病理学是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渠道,知识点繁多、零散且抽象,又是基础医学中极重要的一门课。目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授课方式是“理论 + 实习”相结合。这种授课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 ①理论课以大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师在理论课中既要讲授各系统疾病病理变化的理论知识点,特别是相关形态学的知识点,又要把病例分析穿插其中,在有限的课时数内很难把病理学的重难点结合病例分析完整、清晰地进行讲授; ②对于学生而言,病例讨论往往是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的教学活动之一,所以探讨式问题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优越性,但也很难在一节 40 分钟的课堂上将大量零散的病理学知识点与相关病例分析深入理解、吸收消化,形态学描述表达能力的培养也相对欠缺,很多学生认为“吃不饱”; ③课后缺乏复习资料,无教师讲解病例,复习效果相对不佳。
2.“微课”的可行性 针对以上三点不足,“微课”以它短小精悍以及形式的新颖性,方便学生课后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又以大量形态学的教学资源进行视觉冲击,可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作为学习发现问题和复习巩固知识点的一种途径。这样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从被动性学习转为主动性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效率更佳; 同时“微课”迅速切入课题,讲授路线清晰,收尾快捷,可以说是传统课堂授课的一个精华浓缩,既保留了课堂的精髓,又极好地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微课”又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的一种特殊途径,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给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此外,录制视频技术简单易学,成本低廉,并可搭配一定的教学技术,教师利用公共网络平台制作一堂微课并不困难。
病理学知识重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教学方式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纽带。口腔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但要对疾病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也需要能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为学习口腔临床医学打下理论基础。笔者对病理学的教学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教学方式应生动活泼
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师要想教好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课程,其自身不但要在专业知识上有一定的造诣,还要能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对语速、语音有所控制,不得使用平铺直叙、尖利生硬的语言,不应太快要使学生有时间思考、消化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相近的知识点相互联系,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口腔组织病理知识,使其养成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师在课堂讲课的过程中,要对难点、重点等进行重点讲解,同时也要学生之间互动。对于口腔组织病理知识中的难点、重点,学生难免会产生疲劳,这时教师通过适当的病例让学生相互讨论,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疲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作为基础学科,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以口腔组织病理形态下的组织形态。只有熟悉掌握了口腔组织正常状态下的形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口腔组织在病理状态下的形态。但是,现在的高中口腔医学班的课程安排根本没有遵守这一规律,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大多数口腔课程几乎同时安排。这使得教师在讲解口腔组织病理形态时,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讲解口腔正常组织的形态。这既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量,也使学生不仅要理解口腔组织病理的状态,也要了解正常情况下的形态,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所以,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课程应该安排在学习完基础学科之后再开课。
三、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口腔组织病理学这门实验课。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践课上,大体标本还是显微镜下的微观观察都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口腔组织病理实验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观看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观察切片,这让学生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的切片而对口腔组织病变特点进行记忆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并使他们可以将口腔组织病理知识和口腔临床知识有效地连接起来。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不但加深了对口腔组织病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观察口腔组织病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从形态学上来描述口腔组织病变及显微镜下的微观变化。对于教师来说,已经掌握了挂图、黑板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通过一组口腔组织病理的变化的挂图来详细讲述各种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和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生发展规律,使学生能紧紧跟着教师的思路来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它们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有些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用语言是很难描述清楚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其形式固定单一呆板很难详细地描述和表现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使用大量的口腔组织病理切片、图片、音频等,可以把口腔疾病组织病理变化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口腔疾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这易于学生理解,也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PBL教学法的广泛报道和应用,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也得到应用,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欲望。
五、结语
为了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使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有机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汲取知识,从而也提高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宝华,张庆莉,康敏等.关于医学院形态学数字化实验教学切片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1,6(4):86-88.
病理学知识重点总结范文3
1.1传统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教学模式的缺点现今,大多医学院校一般是在一年级开设组织胚胎学课程,二年级时开设病理学课程,其教学模式为:第一年学习正常形态的组织胚胎学,结课进行考试考核;第二年学习病理学内容,以组织胚胎学为基础,学习病因病机及与临床的联系。此模式下,使组织胚胎学与病理学的教学时长间隔达1到2个学期,学生对组织胚胎学的内容已经模糊遗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理学的教学。如此沿用的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使二者之间在教学上相互渗透及结合不足,学科之间未能密切联系,难以适应现代教学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水平和综合能力[2]。
1.2制订教学计划,修整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且对教学、实习和科研等作出全面安排。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教学计划构成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依附教学计划,修整教学大纲,将分散在两个学期的两门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以一门课的形式讲授。坚持以教学内容改革为中心,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合理调整、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使重新修订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大纲实现“内容先进、层次清楚、重点突出”[3]。
1.3教材编写依据教学大纲,将《组织学胚胎学》和《病理学》这2门课程按教学内容有序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编写适合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组织学与病理学》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大量,前沿的《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教材,结合影像学专业的特点,突出“正常形态结构—病变形态结构—影像学观察”的撰写思路,做到由浅入深,由简渐难,先正常后异常,先总论后各论,让学生通过教材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融会贯通的医学学习思路。
2教学实施
2.1理论教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总论的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教学内容分别由组织学教师和病理学教师讲授,先各自侧重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授课,再由病理教师进行区别总结。在各论的教学中,病理学的临床病理联系就成为组织学与病理学的教学难点,因此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本此部分课程。病理学是涉及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变化或病变、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的一门学科,教学跨度较大,学生如果在基础结构学习过程中效果不理想,将对学习病变的内容产生陌生枯燥,又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想法,本次改革减小了两门课程间隔的长度,利于了病理学内容的学习。教师在各论环节,在正常结构的基础上添加病变机制及病理变化,有针对性的用病理改变解释影像学上的临床表现,突出教学改革在不同专业的果效。并加以总结归纳,使其条理化,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注意正常和异常之间、各系统疾病之间的比较,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断结合临床实例讲解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2.2实验教学病理学是医学生首次真正接触与疾病、临床相关的医学科目,内容多而广,对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加大,同时病理实验课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就是会用微观的改变解释宏观的大体变化,因此对刚刚接触病理学的医学生来说,想学好异常,就应先学好正常。如在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上讲到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时,应先带领学生学习正常肝脏的结构,掌握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再对比观察病变的肝脏,这样使学生一目了然,杜绝了时间间隔过久造成利用过多时间复习的情况。又如,与学生观察血细胞的形态,为后期学习各论中各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奠定了基础,这又加深了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同时,在实验课程中加添病例分析,使整个组织病理学完成正常—病变—临床病理联系的教学内容。
病理学知识重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激发病理学;学习兴趣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53-02
病理学是一门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病理学又是一门形态科学,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的形态不仅是病理学的重要部分,而且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病理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
如何针对中职卫校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病理学的学习效率,本人在中职卫校病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了解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的不断扩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都选择上了普通高中,而选择卫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或者受家长之命被迫来的学生,他们的内心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和压抑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病理学的自主性,首先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逐渐建立学好病理学知识的信心。此外,教师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对回答错误、回答不上来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多方面引导,千万不可斥责挖苦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善于探索的科学思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积极改进或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必须重视研究教学方法。在当今医学教育中,教学方法种类多样,不拘一格,选择何种方法应以教学任务、内容和实情而定。对病理学而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应该让学生感兴趣,易理解,好记忆。传统的“照本宣科”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喜新喜奇的学生来说,会很快失去吸引力。只有不断改进或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语言,形体等多种方面的综运用。如果教学方法僵化,就会导致课堂僵硬,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真正教与学的目的。一是,教与学做到有效结合。首先,我们必须要有标准的普通话,在授课时需要重视语言的精炼、准确。语言要亲切生动。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其次,教师的教法可以多样化,重点突出、难点解析这是大家都比较重视的方面,但不能忽略与学生的互动。课前可以预先提出几个问题,激发学生自学能力和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每个章节可以导入一些病历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合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不仅注重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以前只能依靠课堂绘图和挂图进行讲解。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课程中,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更应该合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应当掌握多媒体的制作技术,把文本资料,病理图片、动画以及录像有机结合,制作成各具特色的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对病变的认识和理解。实验课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教学平台软件,可以让老师和学生直接对话,学生观察切片时,教师可以通过电脑直接观察进行指导,使学生对切片能真正做到认识和理解。如果教师熟练掌握这些系统,便能让教师既清楚描述了病理变化又教授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教师应该时刻警惕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同时要做好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把它们更好应用于教学。
3 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课时尽量抓住机会,多设置启发式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和讨论,以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既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使医学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转换和作用的更新,是崭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具体运用的结果。新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注重保护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创新开拓精神、全面发展的学生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个教师不仅要钻研专业知识,还要注意将现代的教育理论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基于“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的运用将为病理学教学改革和创新开辟一个新的思路。
4 重视理论联系实践
病理学知识重点总结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采用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病理学课程教学,对两种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进行效果对比。结果:采用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结论:在病理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病理学;PBL教学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42-021969年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了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问题中心式学习法,之后迅速在医学教育中施行,现已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是现代医学教育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为了改进病理学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我们在病理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并对PBL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1.对象
选择医学院内均经过全国高等院校考试入学的2010级护理专业10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两组主要医学基础课成绩经统计学检验无差别(P>0.05)。2.方法
2.1教学内容: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病理学教材,教学大纲的内容及教学总学时数相同,授课教师均为病理学教研室的同一教学教师。
2.2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即根据教学要求,课前设置一定的问题,要求学生自行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的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并提高解题能力。其实施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积极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归纳总结。3.PBL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
3.1实施步骤:
3.1.1课前提出问题: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教师设计授课提纲,并为学生精心设计问题,提供教材及资源。选择合适的病理学病例,提出问题,于每一次课前布置给学生。学生先对相关病理知识作复习或预习。
3.1.2根据问题查阅资料: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结合资料,自己预习教材,利用图书馆或网络等信息渠道查阅相关资料,观看病理学实验标本,得出结论,准备发言提纲。
3.1.3课堂分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分析,围绕病理学问题,解决问题,探讨疾病发病机制与病理临床联系,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活跃讨论气氛。
3.1.4归纳总结:教师综合不同组的讨论结果及时总结,进行小结,并讲解重点和难点,写出讨论报告。
3.2评价方法:
3.2.1考试:比较两组考试成绩。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实行病理学学期统一命题考试。实行教考分离,集体阅卷。
3.2.2问卷调查:无记名式问卷调查,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3.2.3统计学方法: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4.结果
4.1考试成绩比较:学生病理学考试成绩比较,具体数据,(见表1)。
表1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后学生考试成绩比较[n(%)]
组别N考试成绩PBL教学5098.2传统教学5067.3结果显示:PBL教学模式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4.2满意度比较: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病理学教学进行PBL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满意度为98%,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满意度为62%,具体数据,(见表2)。
表2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后学生满意度比较[n(%)]
组别N满意度PBL教学5098传统教学5062结果显示:PBL教学模式组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P
以上结果显示,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无论在考试成绩还是满意度调查等方面,都具明显优势,应用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PBL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1]。应用PBL教学模式可以变枯燥无味的病理学知识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通过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积极主动地运用学习资源完成任务并获得新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为以后工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同时,应用PBL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能够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学习活动[3]。在解决问题的求知过程中,学生不断查阅资料,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中形成的合作、互助的友好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具有积极、活跃、主动思维的优秀品质。此外,PBL教学模式充分培养自主学习、动手、思维、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倾听的技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病理学教学中,从教学效果来看,成绩是肯定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这正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
[1]张庆慧,侯建新,周庚寅,等.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系统病理学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7,6(4):308-310.
[2]宋晓环.病理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对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9,22.
病理学知识重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学生,医科;病理学;双语课程;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对于我国医学院校来说,主要是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这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接轨,加强科技交流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教育部已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开展双语教学[1~3]。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目标,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我院率先在护理学本科专业(英语方向)学生中开展了病理学的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的医学专业词汇、学习兴趣、英语应用能力和阅读医学英语文献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体会,以便更好地促进我院双语教学及提高教学质量。
1 双语教学的准备
1.1 教师的准备 以往研究证明教师的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专业外语的复合型教师,还要求教师对公共英语有较为熟练的掌握。因此我们挑选的病理学双语教学教师同时具备如下条件:①已过专业英语八级;②已在国外权威医学杂志发表过英文语种类医学论文;③病理学讲师以上职称;④具有医学英语口语培训资历;⑤具有扎实的病理学及其它相关学科医学知识;⑥双语教学试讲为“优秀”。
1.2 双语教学大纲及双语教学教材的准备 病理学课程主要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进行,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较少和听力水平较低,因此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根据我院护理学本科专业(英语方向)培养目标重新制定了该专业病理学双语教学大纲,该大纲具有如下特点:①采用中英两种语言对照进行编写;②知识点按熟练掌握、掌握、理解及了解四个层次进行分类;③明确规定并罗列专业英语词汇量及要求;④附列全部专业名词及要求;⑤内容根据国内统编教材章节排列。过去一些研究认为双语教学应选国外原版教材,但国外原版病理学教科书价格昂贵,而且内容量过多,与国内相应专业病理学统编教材相差较大,国内学生不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消化吸收,而且目前国内缺乏病理双语教学的专用教材,因此我们根据国内护理学本科专业统编病理学教材[4]自编了病理学双语教材,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①内容及排版与国内统编教材相一致;②专业英语词汇附中文解说;③图文并茂;④适当介绍了该学科的研究进展如严重呼吸困难综合征;⑤每章均附有根据教学大纲精心设计的练习题。
1.3 双语教学课件的准备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以下原则制作双语教学专用多媒体课件:课件清晰,用词精确简练;内容条理清楚,尽量避免成段的英语内容,各章节、提纲、病理学的基本概念中英文对照表示,并辅以较多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在每一章节后制作简短的英文小结,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内容。
1.4 学生准备 做好对学生的宣传鼓励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向学生阐明双语教学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搞好双语教学的信心。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中文教科书相关内容,便于课堂上对照理解。
2 双语教学的实施
2.1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 病理学作为医学本科生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重点突出本专业常用专业词汇的介绍和用英语描述本课程专业内容,因此我们采取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我们先后采用了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全中文讲解模式(模式1)、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讲解模式(模式2)及中英文对照式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中英文对照式讲解模式(模式3),我们发现以模式3进行双语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模式1和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讨论式、病例分析式并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方式理解掌握专业知识。通过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专业学习效果,作业应紧跟教学内容,难易适中,鼓励学生使用英文作答。
2.2 教学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总结、及时改进、课后通过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逐步完善双语教学的方法,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2.3 效果评估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情况,同时检测双语教学效果,我们在病理学考试中采用中英文混合出题,分别检测学生的病理学专业理论水平及专业英语水平。
3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开展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对于国内医学院校尤其是民族医学院校来说确实是一项重大挑战,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没有适合国内医学教育的双语教材,因此编制与国内相应医学专业统编教材相适应的双语教材是必需的,这样才可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其次是教师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也成为一个必须跨越的障碍。鉴于口语一直是困扰中国人英语学习的一大难题,因此国内医学院校专业教师的英语或多或少都带有“哑巴”英语的痕迹,而且思维或多或少带有中国人的习惯,另外语音的标准化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全面提高其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只有具备了英语思维能力的教师才可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第三是国内学生的英语水平及适应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在具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才可保证双语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通过三年的病理学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在民族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可行的,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充分的课前准备、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时的教学总结等可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波,陈超,黄国英,等.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及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42-44.
[2] 路振富.40年双语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