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究;逻辑思维;问题化;过程化;数学模型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当前有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与之相距甚远,即使是在比较规范的重点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也是体现甚微。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这是一个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秧田式”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随堂听课和观摩一些教学大赛,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总认为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没有看到学生真正的潜能有多大,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配角,一切都包办代替。二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准确,例如有的教师在讲《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时,仍花大量时间去讲述科学家对膜的结构的研究历程。为什么不能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呢?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呢?三是教法不新颖。目前一些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流程是:熟悉课标与教材确定授课目标谋划教学策略实施课堂教学反馈评价,然后是高强度和大密度的巩固知识点的对应训练,其出发点是教材而不是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是被动的获取知识,而不能主动尝试去获得自身能力的发展。四是实验方式不恰当。比如学生实验,多数教师是让学生照搬教材,当然这没有什么错,但我认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根据教材实验进行改编,甚至是拓展创作。如:教材上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以让学生更换实验材料再做此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老师提出的一系列拓展问题,如:怎样判断成熟植物植物细胞是否有生物活性?如何测定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等。我希望用自己的思考和声音,唤醒铁屋子一般沉闷的生物学教学。
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美国当代认识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他强调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也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思维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课堂教学的流程主要包括: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情景问题化)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学生探究问题(实验学生化)师生解决问题(思维展示过程化)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巩固训练(思维飞跃)。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和把握学习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明显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对探究的问题进行选择,因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开始由课程走向生活,由学校走向社会,由个人转向团队合作,这其中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逻辑思维的角度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是主体为了认识某种客体(解决某个问题)而对现在认知结构和认识方式进行改造和超越。我们知道,科学的发现能力是从简单发现中发展起来的,只有重视今天学生课堂上的“小发现”,才能创造明天的“大发现”,因为二者的研究过程(尤其是心理过程)具有相似性,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就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创设探究情境,教学内容问题化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即教学内容的问题化,问题生活化,问题层次化。通过这些问题,给学生选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例如,学习了《人类遗传病》的知识后,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我国部分地区遗传病的视频资料,资料中谈到遗传病的类型,那么如何去调查某地的遗传病情况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部分学生就开始自己设计调查方案并开始实施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进一步探究,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尽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一问套一问,互相串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纵深发展,始终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问题解决之中。比如,在讲到ATP时,问太阳光能如何转变为肌肉收缩的机械能。若学生回答该问题时感到思考范围太广,难以有条理的回答,教师可以把此问题改成若干小问题:①太阳光中的能量人体能直接利用吗?②太阳光能首先被谁吸收,贮存在何处?③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形成的ATP动物能利用吗?④植物光反应形成的ATP,其中的能量到何处去了?贮存在何种物资中?⑤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被动物所食、吸收,其中的能量能直接利用吗?⑥动物能直接利用的能量物质是什么?⑦动物体内的ATP从何处而来?用在何处?这些层层深入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2.突出思维过程,知识形成过程化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受应试因素的干扰,生物学教师大都是按照知识原理训练反馈测验的流程实施教学,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较多地关注了结论,得出结论后就开始了强化训练,学生的学习过程基本上是按照听课练习巩固复习备考的流程,大多处于一种被动应付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学生,放手学生,注重展示学科思维过程。特别要注意实验的设计过程;原理定律的推导过程;问题思路的详细分析过程;模型的建构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次反复其思维过程,不同学生可以使自己的不同思维过程互相取长补短,教师也便于发现学生思维中的优缺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教师不要将结论轻易地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想象,主动去发现,将原来面对结论的被动学习转化为面向探索的主动学习,使知识的形成过程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宏观把握新课标,实现课堂教学从“一言堂”变成“多言堂”,由 “结果性”到“结果性”加“过程性”的转变。
3.培养动手能力,教材实验学生化
新课标教材在编写时,考虑受教学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仍是教师演示,大部分课堂都是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引导例题训练巩固反馈,其效果不能很好地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创造条件,努力拓展教材实验,使教材实验学生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亲自动手实践。例如:教材中的《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的实验原理,然后让学生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实验中有一部分学生实验失败了,未产生二氧化碳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培养其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要观察什么?观察到什么?记录什么?数据说明了什么?现象表明了什么?当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要进行设计、发明、创造和筹划,尤其在解决问题的假设和办法中,如果能自己解决一个问题,那么他的思维就跟科学家思维一样是探索性、创造性的,就会使学生的眼、耳、口、手、鼻等有机结合,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同时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便落到实处。
4.重视学法指导,逻辑思维深入化
目前的教学,我们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引导学生思考获取知识的方法,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即不但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还要激发其学习的“欲”。逻辑思维是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不依常规,寻变求异,将知识不断引向深入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从更高层次、从更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述染色体组的概念之后,我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哪些条件呢?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呢?学生归纳了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根据基因型判断等方法,思维非常活跃,此刻教师应注意采取延迟评判的方式,给学生留一个再比较、再质疑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指导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深度思考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进一步调动了思维的欲望和学生探究的主动性。
5.运用数学思维,生物问题模型化
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知识,它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尤为重要。数学的理性思维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等,建立数学模型是研究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学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之后,学生要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之一,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结束语:本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提出的以上途径和方法,供同行们参考,希望用自己的思考和声音,唤醒铁屋子一般沉闷的生物学教学。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2
【摘 要】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成为综合应用型人才。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老师如何在教学方面创新和做好总结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引言
社会的发展壮大需要教育质量来做保障,为了适应社会的形式所趋,高中教学方法在不断做调整,尤其是数学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是数学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大,而且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学习基础,尤其对与理科生而言更显得重要。学习数学可以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看世界、用逻辑的眼光看问题。而对于教师而言,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不仅要求教师本身会“教”,而且还要求“授人以渔”。目前,高中数学在授课形式上存在一些不足:(1)灌输式教学,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2)题海战术,以熟能生巧为目的,忽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注重与学生沟通和交流;(3)知识性的数学教学,单纯的讲授有关本学科的知识,忽略与其他学科穿插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是现代数学的教学目标,而数学恰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很好的学科,因此,如何积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几点是我从事教学经验的感触。
首先,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让学生分析整合问题、比较题与题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并进行概括推理,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感性问题到理性问题的分析,最后整合为数学的问题来解决;引导学生从讲过的知识到新知识的过度过程,积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对问题进行比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问题;强化联系指导,促进学生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了解概念,理解原理,掌握方法,培养对抽象问题具体化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最初判断的能力,不能犹豫不决,并且培养学生从判断到推理得出数学模型的思维过程上来,使学生认识到思维过程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的过程,培养和锻炼思维方法,要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方向至关重要。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培养学生思维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巧妙安排和设计引导学生对感性问题的归纳总结,最后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教学的创新
有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也是教育的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最近几年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就是很多大学都在研究如何创办应用型大学,把大学生培养成综合型的人才而不再是纯理论性的人才,我认为这需要在初高中阶段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到大学学习过程中,经过大学老师的指引才就能很快蜕变为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让老师更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主动积极的热爱学习。教师还要从教学思维上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抛开对权威的束缚,学会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师授课过程是“给予”和“被给予”的课堂活动,教师授课不能只注重把课本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是在课本基础上知识延伸。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备课准备阶段。教师传授知识面的宽度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数学方面还是非数学方面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是有益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的学习提升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教师授课阶段。教师在授课阶段,不能只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要灵活教学引导学生。现阶段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对学生进行“强灌输”教育,把数学理论灌输给大家,然后进行大量模拟训练,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厌烦情绪。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完课学生就按部就班的在下面做练习。我认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转变一下角色,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一个人在社会上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培养自己的兴趣,这样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学习也同样如此,学生感兴趣,那么他就不用老师过于用心来督促,老师就是前方的灯塔来给学生指引方向。其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取代老师强迫性灌输知识。最后,要建立发散性思维模式,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同时还可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把数学的知识贯穿到各学科中,从中提取出数学模型。
4.小结
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老师如何在教学方面创新和做好总结几个方面来探讨教学方法,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经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玲,杨彬.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M].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4(2):62-64
[2]后敏,邓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M].科教导刊.2012.5(中)33-37
[3]赵文啸.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M].教法新探
【作者简介】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3
关键词:文本结构;巧妙推理;有效信息;辩证解读
作为信息的输入环节,阅读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我们培养语感,形成语言能力的基本条件。但是,“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我们只让学生去摇头晃脑地死记硬背,也是对教育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因此,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深层思维能力。当下的各种考查都有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它侧重的是理解能力,不是只能读下来就行,这是一项重要的英语技能考查标准,对学生的英语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有效校准与指引。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文章表层意思,还要对学生进行深层阅读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拓展思路,生成语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人文素养,从而真正掌握英语基本技能。下面我们对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进行讨论与探索。
一、捋顺文本结构,厘定主要线索
我们要想理解作者的写作内容,就要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作者的写作纲领和框架,这样才能提纲挈领,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维路线。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分析标题捋顺文本结构的好习惯,也可以通过辨识文章体裁进行内容厘定;再细节的话还可以通过捕捉过渡承接的语篇和词句进行段落扩展;或者通过寻找段落主题句,来寻找文章脉络。比如,我们在学习牛津英语9 A Unit 5 Films时如果我们只强调让学生通读和背诵,那最多也就是训练学生的语感,而笔者让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到文章的时间写作顺序,一些相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完后,学生发现凡是人物传记类还有人文资料讲解类文章多是时间顺序,可见,学生掌握了一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值得欣慰。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提示大家,要根据段落中的关键词,诸如:“when/where/who/how/what/feelings”,等来判断文章的的阅读及理解重点,这样一目了然很快就把握了文章的整体结构,然后再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推理和普及,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英语材料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巧用逻辑推理,进行巧妙推理
逻辑推理能力是培养深层阅读思维能力的重点,是深层阅读思维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从小处着手,巧妙设疑,创设探究问题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利用逻辑推理,大胆推测,增强思维的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
如,我们在阅读“Neil Armstrong”一文时发现句子“There are reports that say Armstrong and Aldrin saw alien spacecraft when they were on the moon. The US government has never said that these reports are true…”这里就是一个设疑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巧妙推理的契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引导:“In your opinion, why has the US government never said that these reports are true?”这样设问才是开放性的,可能没有固定答案,但是这样的问题也正能激发同学进行详细的全文阅读及逻辑思维推理,然后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利用逻辑思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细枝末节,筛选有效信息
“细节决定成败。”英语阅读中如果我们不注意细节,那肯定会一败涂地。比如,在句型中,最常见的转折句,如果我们不注意细节,只读了前半句就下结论,其结果只能是理解错误。比如,“―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dinner tonight?―I’d like to, but I’m too busy.”该句如果我们只看到I’d like to...就草率地做判断那就大错特错了,转折词后面的内容才是重点。
此外,文本阅读中,有些文章看似没有结果,但是只要我们从细节推理就能发现结论,这样的情况多出现在叙事类文体中。针对这类文本,同学一定要把握文本细节,千万不要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笔者曾引导学生阅读过Murder in Valley Town侦探故事,该文就是给出了一些受害者信息及嫌疑犯情况,但是文章没有下定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细节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的问题也比较常见,是我们亟须掌握的阅读理解能力之一。
四、强调辩证解读,走出局限思维
阅读是直观地获取文本信息的手段。狭义地讲,读者通过阅读获取基本信息,然后通过大脑的处理、筛选和加工,这样才能达成和作者的信息交流。在读者与作者“交流”过程中,读者借助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与文本进行互动,解读作者传递的信息、观点、思想。同时,读者又会不自觉地判断文本中的信息是否正确,分析、决定是否接受作者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的评析。这种在潜意识中开展的批判性阅读可以激发学生深层次的阅读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阅读,鼓励学生质疑文本的思想观点,分析以确定是支持还是否定作者的某个观点,再阐述自己的看法。
以牛津英语Unit 6 Natural disasters为例,文章详尽地讲述了自然灾害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但是本文不是为了让大家见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的,而是引导我们反思如何善待自然。为此,笔者将对话改编成了short passage,让学生通过“Learn by heart”“Talk show”以及“Tick out the natural disasters”等环节来进行辩证解读,进一步拓展思维,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有步骤、有计划、有层次地进入深层思考和探究,从而汲取知识,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上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深层次思维能力的讨论与探索。总而言之,语言能力不仅仅是阅读能力,还要有对语言的判断和驾驭能力。客观地说,学会英语的关键不仅要学会运用语言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学会用英国人和英语的思维去思考。阅读英文文本,也不仅是学会几个单词、短语,而是要利用文本,在理解文章表层意思的基础上,去和作者对话,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去发掘语言背后更本质的文化,从而自然习得第二语言。
参考文献:
[1]杜珍.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快乐阅读,2011(12).
[2]王常林.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26).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4
不同的企业,不同层次的销售人员,究竟如何对销售人员进行对症下药的培训?又如何作出让感兴趣、感觉有用、有效呢?
关于培训方面一个小小误区,数年来一直缠绕着我:培训的时候反映好,培训的效果就一定好吗?但是要清楚,如果培训师在培训的时候总是反响不好,那么培训师又还有什么前途呢?培训师为了现场气氛,为了企业的满意度,造成现在的培训过程基本上就徘徊在:案例、经验、故事 、游戏、互动、口号和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或总结。在这样的一个培训课程中大家究竟学到了什么,究竟有多少知识能够得以运用,没有人去思索。企业培训组织部门要么埋怨“所找非人”,培训师不合格;要么埋怨销售人员学习能力太差,不能学以致用。
其实,讲师在做销售培训的时候,必须事前对受训学员做出充分的了解,把握他们的需求,知晓他们的短处,不能把自己包装犹如“明星”一般,脱离群众。这样一来,仿佛就是把自己片面的、局限性知识和经验,强压给求知的学员们。一个优秀培训师,必须要是个优秀的咨询师,如果一个培训联学员的需求都把握不住,就知道按照自己的讲义,按照自己的套路,按照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学员,无论当时反映是如何激情、激烈,事后难免留下“一场欢喜一场空”的遗憾。
据生理专家分析:人的大脑分两个半球,左脑和右脑。右脑产生的是感性直观的认识,左脑是理性逻辑认识。右脑是很容易对问题产生好恶,而左脑却必须通过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时间阶段。所以培训师在培训时,不得已制造那些故事、案例、互动、游戏等气情节,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学员的右脑中造成影响或好感,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得到个好评,至于学员学习后的应用效果如何,那是学员他们自己的事情。
人的右脑针对情感方面,所谓模糊意识,感性思维、激动、冲动、热情等都是右脑所支配的。这就是许多销售人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先是激动、再是冲动,最后懒得动的原因了。人的左脑多考虑是的需求、利益,逻辑推理,理性思维。所谓的深思熟虑、客观评价都是来自左脑的杰作。这也是许多销售人员在培训几天后埋怨企业选择的培训老师根本不懂他们的需求,培训就是“忽悠专家”,在通过不断的鼓掌、泪水、拥抱、呐喊、讲故事等表演的一场闹剧罢了。
其实,销售人员的培训总的来分应该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性格改造工程的培训;一种是关于销售技能或管理提升!为什么要分为这两类方面的培训呢?许多成功学、潜能学的大师所推崇的学说,其实就是在改造人性格的一项工程,这项工程任重道远,不是一时半下就能提高销售业绩的。因为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可以说是天定得,就像《亮剑》李云龙的性格,他的领导仅仅是惩罚他,从来没有试图改变他的性格,试图改变意味的将是“戕害人才”或者“徒劳无功”。为什么许多学习成功学的人很难成功和或者很难做好销售,有的搞成神经病了。所以如果针对销售人员的作些成功学、潜能学等方面的培训,最好是针对那些刚入职的销售人员进行,给他们一种理想、一种幻觉来坚定他们的意志和决心,调整他们面对突发困难得信心,但必须结合系统性的销售技能提升,而且以此为主。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教学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56
每一门学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数学学科也不例外,数学语言比较严谨、简约,正是数学语言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才有了数学学科对错分明的可贵品质。下面从数学语言入手,开展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重视预习和做笔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数学语言相对简单、晦涩,可引导学生从预习和做笔记入手。对于课前预习,很多学生从来不重视,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充分的预习工作,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快速吸收相关的知识点,对于所要学习的新知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的笔记本,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及时做笔记,这样的随手记录,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消化和吸收知识点,深入理解晦涩的数学语言。
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小节的知识点中,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商和余数都有单位,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板书随时做好课堂笔记,比如对于有余数的除法,几个公式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理解起来并不容易,这时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阐述,从而对新授课知识点有全面的理解,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课后结合笔记进行更深入的拓展,从而进一步理解数学语言。
二、构建教学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升阅读素养。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引导学生提升阅读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时、分、秒”的时候,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大家都很熟悉时间吧。我们平时通过什么标准来衡量时间的长短呢?”学生提到钟表、手机、太阳……答案可谓千奇百怪。我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时、分、秒”的理解。就有学生提到:“秒是最小的单位,60秒相当于一分钟。”“不对,60秒就等于一分钟。”这里学生提到了“相当于”和“等于”,这两个词汇对于学生来说看似差别不大,但是在数学语言中却有质的差别,只有抓住了其中的差异,才能形成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
三、强化习题阅读训练,活跃学生的阅读思维
不少学生之所以解题中出现困惑,主要就在于没有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解题能力。如果说逻辑思维能力是相对抽象的,那么阅读就是相对具体的、感性的认知。
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很容易出错,主要原因是对习题的数学语言把握不够到位。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总数一样多,并且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第一堆黑子的个数等于第二堆白子的个数,第三堆黑子的个数占棋子总数的■,问:白子总数占棋子总数的几分之几?看到题目,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要求学生认真读题,引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进行转化。通过反复阅读,学生很快列出了两个等量关系:第一堆黑子的个数=第二堆白子的个数;第三堆黑子的个数=棋子总数×■。有了等量关系,问题迎刃而解。 “熟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强化数学习题阅读训练,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可以活跃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6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人终身受益。”学生将知识忘却了以后剩下的东西。这其中核心的成分是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的外在形式是逻辑推理。但其内涵要比逻辑深刻得多。日本数学家小平邦彦曾说过这样的话:“一般认为数学是按逻辑构成的科学,即使与逻辑不尽相同,却也大致一样。但是事实上,数学与逻辑没有关系,数学当然应该遵循逻辑,但逻辑在数学中的作用就像文法在文学中的作用一样,符合文法的文章与按文法拼成小说完全是两码事。”“通常的逻辑谁都明白,要是数学都在归结为逻辑,那么谁懂数学了……所以我认为数学在本质上与逻辑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思维就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思维方法,它应该是一个由思维材料、思维方式、思维观念组成的立体结构,其中应包括丰富多彩的研究对象、逻辑化的量化抽象和模式推理、非逻辑化的似真推理和猜想、数学的直觉和思想、数学思考的动力和信心。等等。
那么怎样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呢?这里我想先从一位特级教师从教经历的感悟说起:他在早期的数学教学中总是很精心地备课,把最优的解题方案和最精当的推理过程讲解给学生,学生听了以后很佩服,但总感觉学不会,学生就问:老师,你怎么会想到这么巧妙的思路,我们怎么就想不到呢?老师如实回答说:我也不是一下子就想到的,也是通过反复思考,有时往往也会失败,进入死胡同,于是再调整思路,也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那学生就说:你能不能把你这些思考、调整的过程讲给我们听听?老师说可以啊。此后老师就在上课时时不时把自己对问题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展现出来,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很有兴趣,也逐步学会了思考问题。最后学生又建议:老师,你能不能留点时间让我们自己来讲讲探索问题的过程?老师欣然同意。通过相互交流探索问题中的曲折调整,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这位特级教师从教经历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数学教学的3个阶段:讲解思路――讲解思路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交流探索思路的过程。从这3个阶段的逐步提升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探索式教学的意蕴所在:讲解探索思路的过程比讲解思路显然前进了一步,展现了老师探索的过程,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推动作用,但毕竟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思维;让学生交流探索思路的过程又比展现老师的探索过程又进了一步,它使学生也参与到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思考自己的问题、构建自己的思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索式学习。
由此可见,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关键是要展开探索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有两种不同的教学过程,一种是认知建构,一种是问题解决。在以认知建构为特征的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对知识结论的多角度把握和反复操练,也即重视获得知识以后的理解,而忽视了得出知识结论以前的探索经历。由此,学生不明白知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知识层面,没有进入到探索层面;同样,以问题解决为特征的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按思路有逻辑地表达解法。也即重视得出思路后的陈述。而忽视了寻找思路、探求解法的过程,由此,学生不明白解法是如何发现的,是怎样出来的,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解题术”的层面,没有进入策略层面。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展开数学学习的全过程,特别要展开探索知识、探求解法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学的探索性才能得到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