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基本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基本理论范文1
(一)成本会计课程内容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会计工作实践上来讲,都是一个重要环节。成本会计的内容可以从两种角度界定,一种是以成本核算为核心,主要包括成本报表编制、成本计划和成本分析等。另一种是成本会计在此基础上还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内容。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其它成本管理的内容。同样以成本核算为主。本文以第一种角度来分析。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决定了它的特点:计算多、方法多、公式多、表格多,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腻烦心理。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其运用的方法多且灵活,不同的费用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又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比如辅助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代数分配法、顺序分配法5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在成本会计中,每一种费用的计算与分配、成本核算方法的使用都要有一个载体,就是表格。因为计算方法众多,所以表格的编制方法与格式又有很多种,可以很灵活。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需要编制费用分配表,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需要理解成本计算单,也是表格。要理解这些表格以及其中的方法运用、数字的来源,有一定难度。而且学生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时,学习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比较多,计算简单,编制分录是主要内容。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是以表格的形式主要讲计算,表格众多,表格之间也有联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数据之间的来龙去脉。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在学习中获得收获和成就感,应该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和对课程的认识等方面,改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直至热爱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难点
(一)教学内容局限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一般是以传统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为主。其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成本费用分配方法的基础上,对整个产品成本形成过程再做进一步介绍。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不到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在整个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计算,仅仅是单一的费用计算方法学习,无法从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看到一个完整的案例,要使学生掌握产品成本形成和计算的完整过程,把课程核心的成本核算各部分内容衔接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成本会计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目前对成本会计的教学,常见的多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学生的听能消化吸收的能有多少,每一堂课是很难衡量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教师讲的基本是理论知识,缺乏趣味性,且欠缺实践环节,缺乏实用性。学生缺乏对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也很难直接把握实际操作方法。会计的实务操作性很强,成本会计也不例外。但是对于课堂讲授的各种计算方法等,要求学生真正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会计资料对于一个单位来讲,有一定的保密性,是不变随意外传的。这也造成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的前后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由于表格的应用有一定局限性,不可能将所有表格都绘制在黑板上,只能单一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数据的来源与计算,学生听起来易产生疲劳感,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很难达到。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群体,朝气蓬勃,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有着更多的未来个人发展的空间。同时,他们也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会容易受到拜金主义的冲击等等。成本会计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应用性强,其内容主要介绍成本核算的方法。学习过程计算较多,这些计算多以表格的而形式呈现出来,内容显得枯燥乏味,且不易掌握。学生理解有难度。这样一门课程如果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作为补充,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提出的改革思路
(一)整合教学内容,易于学生学习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应从学生易于把握的角度,规划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不连贯,加之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缺乏耐性,很多学生认为成本会计课程计算较多,不容易掌握。整合教学内容,应该从整体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例如,可以在介绍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一个完整的例题、案例进行成本会计整体说明。既可以帮助学生从成本核算上掌握计算过程,又利于同时理解账务处理。同时,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也为了避免与其他相关课程(如管理会计)重复,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适当介绍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前瞻性。
(二)加强实践教学,利于学生学习
大学生重视所学内容的有用性,因为将来要就业、要深造,体现自我价值。如果课程有用,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消极心理。成本会计教学要“有用”,教学内容应与会计岗位工作和学生的今后就业需求密切相关,这样才能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为一体,不脱离社会需求。为此,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使学生体会到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运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例如开设实训课,学生完成实训任务,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工作任务完成的成就感。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分组分批深入生产一线,到企业中去,了解真实的生产情况。了解实际生产过程,便于理解不同企业类型适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做好成本计算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和有用价值。
(三)扩充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成本会计往往以学习财务会计的思维习惯来对待,对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缺乏理解,因而感觉学习困难,很少感到学习成本会计很有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成本会计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呢?可以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比如
1.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指从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出发,将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的技能分成若干个项目,每项项目的结构形式均是围绕该技能形成所组成的,与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行动化学习任务。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教师在旁进行指导。有利于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示教学法,使用多媒体,图示直观明了,配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说明,费用的计算、结转过程形象生动,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应用,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结合。学生已不再是课堂和教师的简单的受众,而是课堂和学习的主人,可以从网络、视频中自主学习,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控制学习,而不再是简单的课堂上教师指令的回应者。教师的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有时间回答学生的问题,实现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在作业问题上,也可以将集中的问题汇集起来,专门、及时的给予指导。同时,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指挥学生。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理解课程的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
4.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课下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知识。课上向教师提出问题,而不再是由教师先向学生发问。我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蒙文通,在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任教时,使用的考试方式即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更加扎实、印象深刻。
四、小结
心理学基本理论范文2
[关键词]信任 风险 道德共同体 道德责任
[中图分类号]B82-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1)05-0099-05
我们正处在一个焦虑不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所珍视的某些价值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人们由此感到恐慌、无助、厄运当头,并对世界逐渐失去信心。2011年3月,一场由地震和海啸带来的核危机将这一点表露无遗。日本核危机已然成为“社会结构中的公众论题”,这一论题远远超越了人们有限日常生活范围内的个人困扰,并将一个更宏观的社会和历史生活结构问题推向前台。
由现代传媒技术所制造的舆论在地震灾害与核危机之后正笼罩着我们的生活。如果“社会学的想象力”作为一种心智品质可以增进人们利用信息、看清世事的理性能力”,那么“伦理学的想象力”与“哲学的想象力”则可以将这种理性能力置于人性的拷问和哲学的审视之中。哲学的想象力提供了这样一种视觉转换的功能,即从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他人的视角,从社会事件的事实性考察切换到道德的考量,从简单的、流俗的道德谴责切换到复杂的、深刻的人性追问。日本核危机作为一个全球性、现代性事件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运用“哲学想象力”的契机。在这个契机中,人们的敏感神经正被现代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后果所深深刺痛,与之同时被刺痛的还有作为社会整合力量的信任关系。
一、风险与信任
日本核危机表征了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风险。风险在广义上意指各种威胁、意外或危险。这种风险是指向未来的,即风险意味着未来世界发生有害情况的某种不确定性,以及阻止这种情况发生的至少部分的不确定性。风险既可以由自然原因造成(地震、台风等),也可以由人为原因造成(战争、犯罪、经济危机等)。日本核危机中的核辐射、核扩散是一种派生的风险,它是人类改造自然所引起的风险,是文明的、技术的风险。人为的风险和派生的风险都是由于人们的行动、选择和决定引起的。在这个意义上,风险是与人的“行动相关并起因于我们自己的承诺的灾祸的可能性”。
人类常常忽略生活中各种可能的风险,尤其是人造技术所派生的风险。风险作为可能性一直普遍存在,它一旦发生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产生危机。日本核危机的局面实际上就是潜在的核辐射风险凶自然造成、因人为原因不断恶化的结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类对现代社会的风险未有足够的估计,对现代性的后果没有充分的认识①;另一方面来自于人类某种程度的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核能虽然满足了人类追求现代化生活的要求,给现代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量,但同时也将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推向了前所有未的危险境地。日本核危机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灾难使得风险普遍化了,它的影响扩展到更加广泛的地区和人口。人类能否安全地驾驭核技术,不仅考验着人的理智能力,而且考验着人的道德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信任与风险紧密相连。按照卢曼的观点,“信任是针对风险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是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信任者借助信任卸下了自己无法承担的复杂性,信任行动减少了未来世界的复杂性。首先,我们的世界已经变得高度地相互依存,为了这种彼此共存,我们需要信任。现代社会已经从依赖于命运的社会发展到了由人的行动而推动的社会,为了积极而建设性地面对未来,普遍的信任不可避免:政治家必须相信提出的政策具有持久性和公正性,教育者必须信任学生的能力,技术专家必须相信技术产品的可靠性和有用性,而普通民众必须相信所有那些在政治、经济、科学和技术领域中代表其利益的所有那些人,包括核专家。
其次,现代社会高度地依赖于技术,为了应付技术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我们需要给予技术专家们必要的信任。“技术应用于自然和社会越多,生活就变得越不可预测。当技术对自然和社会产生影响的时候,它们之间复杂的互动造成非常多的无法预料的后果。”我们自己的创造物可能非预期地转过来反对我们自己。日本核辐射危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再次,制度、组织和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及其运作的全球化进程也需要民众的信任。它们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民众的理解范围,甚至专家们都不能完全搞明白。大多数时候,人们好像在黑暗中行动,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黑箱。人们的利益越来越依赖于社会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信任变成了人们应对晦暗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策略。
最后,社会的陌生化、匿名化和非人格化也使得信任成了必需的资源。我们的生活不断被大量的陌生人包围。公共机构和组织的管理者、技术人员、商品生产者、服务提供者,我们几乎全都不认识。我们没有能力去控制或监督他们的行动。他们是完全隐蔽并独立于我们的,而我们却非常依赖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了跨越这种陌生性、匿名性的鸿沟,人们唯有求助于信任。
在不确定和不可预测的条件下相信他人,意味着在冒险、在赌博,也就是拿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他人的自由行动来赌博。给予信任,意味着我有一个信念,即相信他人会做出某种确定的行为,从而忠于我的利益,就好象未来的不确定性被消除了一样。比如,我相信IBM的产品没有缺点、国航的飞机能安全地飞行、法院能够公正地判决。在所有这些例子中,“信任都是对成功预先支付的预付款”。
根据郑也夫的考察,“信任关系具有下述性质:第一,时间差与不对称性。行动和兑现较之诺言和约定必然是滞后的。言与行,承诺与兑现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信任者与被信任者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对称性。第二,不确定性。具备了确定性,就不存在风险与应对风险的这一特定方式了,也就不叫信任了。第三,因为没有足够的客观根据,信任属于主观的倾向和愿望。”在这个意义上,“信任是一种态度,相信某人的行为或周围的秩序符合自己的愿望。它可以表现为三种期待,对自然与社会的秩序性,对合作伙伴承担的义务,对某角色的技术能力。它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理解,它处在全知与无知之间,是不顾不确定性去相信。”
依据信任对象的不同,信任一般分为人际信任和社会信任。人际信任的对象是具体的人,比如父母、朋友、邻居、同事,它涉及的是面对面的承诺,并以人格为基础。而社会信任的对象是更为抽象的社会客体,比如社会角色(母亲、法官、教授)、社会群体(白人、黑人)、机构或组织(大学、政府、企业)、技术系统/专家系统(通讯系统、交通系统、计算机网络)和社会系统(社会秩序、政权制度)。社会系统是最为抽象的信任对象。从人际信任到社会信
任是一个渐进的、扩展的信任的同心圆或“信任的半径”,它们都根据相同的逻辑在运作。在各种形式的信任背后都存在着原始形式的信任――对人及其行动的信任。上面所有的信任对象都可以还原为具体的人及其行动。
二、系统信任与道德共同体
系统信任作为社会信任的一种形式,在现代社会结构中有着突出的地位。系统信任的概念类似于合法性的观念。根据韦伯的区分,可以说魅力合法性预示着个人信任,而法理的合法性则预示了制度信任及其特殊形式程序信任。但在传统合法性中,没有必要预设任何形式的信任,它用古代和永恒的惯例认可来代替信任。但是在后传统社会中,信任就变得至关重要。“整个制度机构一旦脱离传统,就依赖具有潜在不稳定性的信任机制。”
相比较而言,人际信任很容易被个别事例破坏,而“系统信任则不必总是从起跑线重新学起”。系统信任是现代性的一个后果,它是不以人格因素来建立信任的方式。人际信任“向系统信任的转化似乎使信任的习惯变得方便了,使大部分的内在保证可有可无,或干脆用功能互动取而代之,但另一方面,它似乎对信任的控制变得更困难了”。所以对系统信任的控制要求增加专家知识。人们不得不依赖于形形的专家,从而处在事件的边缘。在核危机中,我们依赖于核专家告诉我们核反应堆是否有爆炸的可能、核辐射量有多大、是否对人造成致命危害、是否应采取防护措施。这些风险必须在系统中得到控制,人们只能期望核反应系统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
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给个人施加了焦虑。在系统信任中,个人无法实际地控制风险,却又不得不给予信任,在这种情境中个体应该如何自处?对这一问题,尚没有合适的回答。也许每个人面对风险的策略都是不一样的。那些适应能力强、知识渊博、能够运用理性策略、将情感与事实分离的人能够更好地面对这种处境。在这里,我们再度遭遇了社会对个体化人格能力的要求。事实上,3月16日开始,发生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抢盐行为恰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恐慌、焦虑和无知,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人们普遍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应对策略。为此,专家们不得不出来辟谣:抢购碘盐没必要,酱油防辐射纯属无稽之谈。这再度印证了人们对专家角色和系统信任的深层依赖。
就系统信任中的个人焦虑问题,作者在此提出一个可行的伦理策略:建立道德共同体。道德共同体的设想虽然并不是什么新的创见,但将它引入到信任问题中来却尚未被人提及。面对日本核危机的局面,一个良好秩序的道德共同体的建构对于稳定和控制核扩散的趋势尤为必要。
道德共同体就是能够按照道德规范相互对待的一切个体和群体的总和。这是道德共同体的范围。道德共同体的特征在于共同体成员能够建立统一的伦理规范,并对他人的行为有合理的期待。据此,社会成员相互信任关系的建立应当存在两个基本前提:在普遍共识的基础之上存在着为人们共享且有实效的伦理规范,以及社会成员对这种伦理规范的自觉遵守。正是在这一点上,以美德伦理为基础的道德共同体为解决人们的焦虑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在一个共同体内,人们相信他人与自己一样都共享某种道德规范,而且会认真践履之。
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信任就是存在的不孤独,不信任就是存在的孤独。在现代社会,当人们从传统的家庭中独立出来之时,就意味着同时陷入一种无家可归境地的可能:以传统文化和道德信仰为基础的人际信赖关系在现代性社会中解体。个体获得了独立与自由,而周围的一切却成为非我的他在和偶遇。“在家”意味着对家人情感和行为的可依赖性。“在家”意味着家人对我的承诺,而现在以血缘亲情为基础的家庭逐渐瓦解,我必须在生活中独立地作出选择,必须独立地面对可能发生的一切,必须独自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与风险。因此,个人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存在方式的选择:是以绝对纯粹自我主体的方式存在,还是以共在的方式存在?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建构共在的交往方式,还是固执于纯粹的自我?这是现代性社会中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
建立道德共同体就是选择一种彼此共在的生活方式,它可以缓解人们的存在性焦虑和孤独。投身于共同体之中,我才能感到他人的存在与关怀,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道德共同体的形成是个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它意味着一种敞开自我、接纳他者的开放性过程。个体存在于世,并不是简单地“在”那里,而是在生活、在实践,与生活世界互动,与他人共在。在互动与共在的生活中,人们获得安全感、期待和信任,获得对世界的信心,从而远离存在的焦虑和孤独。相反,道德共同体的瓦解将会导致良好生活希望的破灭。
通过信任关系来建立道德共同体有利于促进该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合作。“信任的重要性直接来自于人作为社会动物的天性,人只有通过协同与合作的活动方式才能满足自己的绝大部分需要。在社会系统中,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依赖于其他人所采取的行动。信任是合作的条件,也是合作的产物。不信任将会破坏合作。如果没有相互之间的横向信任(人际信任)和对公共机构的纵向信任,一个团结的市民共同体将不会存在。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社群中,人们得以结成稳定而可靠的道德共同体。
此外,道德共同体内信任合作关系的建立,还可以起到团结和凝聚力的作用。在一个共同体内,人们拥有相同的目标、彼此之间的行动协调一致,从而形成一股强烈的信任氛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共同体/组织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信任增强了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联结,并产生合作、相互帮助、为共同体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倾向的集体团结。“信任他人的人们是基本规范的最强支持者,这种规范有利于建立合作型的公民社会。”
三、社会信任与道德责任
社会信任的建立依赖于被信任者的可信性。可信性意味着被信任者应该做出让人值得信任的行为,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承担责任的一种方式是事前承诺,答应给予信任的人自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行为,以满足他的期待和要求。做出承诺意味着一个人要以人格来担保,并严格地遵守诺言,所谓“一诺千金”。打个比喻,“这种情景好像是人们愿意捆上自己的双手或烧毁退路上的桥梁”。
日本核危机局面的形成将企业社会责任带入公众议题之中。在此次危机中,作为事件的主要责任对象――日本东电公司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使得我们不禁要重新审视现代企业的立足点,以利益最大化为使命的公司所追求的究竟是谁的利益?是民众的还是公司自身的利益?日本东电公司在3月27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积水的辐射水平超标10万倍,误报为超标1000万倍。虽然第二天东电公司予以了更正,但他们的这种过失不可原谅。在一些关键性信息上面误导民众,引发了市民的恐慌和愤怒,致使市民们在事后拒绝东电公司的道歉。在这些事件中,东电公司显然承担着巨大的道德责任,他们的一些错误行为不仅伤害了
民众的感情,而且极大地削弱了民众对他们的信任。
企业的道德责任是一种社会责任,只有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社会约束机制,它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出了社会性的要求,这种要求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置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而不是将企业分离、独立于社会之外。很明显,企业离开了社会的资助和支持就很难获得前进的动力。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不是要去限制它的发展,恰恰相反,它的目的在于促进企业稳定而健康地发展,促进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否则企业一意孤行地追求自身的利益,最终将会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可而失败。
同样难逃干系的是政府责任。政府必须在紧急事件爆发之时采取果断的措施,以挽救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惟其如此,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同时,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着力培养自身的公信力,尤其是要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瞒报、谎报和误报,切断谎言、流言和谣言的生长渠道。日本民众的恐慌和市民游行部分地反映了他们对政府信心的下降,要求政府成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政府。因此,政府要转变自身的职能,以真正负责任的姿态来取信于民。
对政府的不信任是由于政府缺乏信用造成的。信用,“一般是指由于守约重诺而取得的信任”。对政府的不信任将会导致对政府敌意活动的上升。政府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权力行使不当、公共产品提供不足、社会秩序混乱、社会严重不公正、社会福利增长乏力。诚实和守信是个人的品质,更应该是政府的品质。无信用或信用低下的个人是不道德的,无信用或信用低下的政府在本质上也是不道德的。信用充分的政府实现承诺的能力比较强,守约重诺的程度比较高。要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就必须实行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尽可能多地了解政府,相信政府的决策和行为是正确的和合理的。
四、何去何从:信任的社会建构
面对核危机时代的民众恐慌,我们该何去何从?一个很简单的回答是,通过有效的路径来进行信任的社会建构。这涉及多方面的参与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伦理道德的建构。因为信任文化的出现只是社会结构、规范系统、制度、组织和其他社会宏观实体被塑造并定型的更一般过程的一个特例。任何一种制度的实践都离不开信任的伦理建设。
五、种宏观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信任文化的社会建构。第一是规范的一致性,而不是规范的混乱或失范。规范的一致性为社会生活提供了可靠的框架,人们按照它来生活,会感到有安全感、有秩序和可预测性,这种规范的要求提高了他人满足我们期望的可能性,从而鼓励我们对他人给予信任。第二是社会秩序的稳定性,人们遵守不断重复的行为惯例使得预测他人的行为成为可能,信任因此更容易被给予。第三是社会组织的透明度,信息的透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安全和可预测的感觉。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核危机局面下政府要建立正常的信息通报和披露制度,及时地向民众反映最新的事实进展,从而消除民众的恐慌和焦虑。第四是人们对行动环境的熟悉,“熟悉是信任的根本”,“熟悉是信任的前提,为人们提供了安全、确定、可预测和舒适的感觉。第五是他人和机构的责任性,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
信任文化的形成需要公民广泛、积极地参与。特定的个体人格特征对信任文化的生成也有大的价值。比如,积极主义、乐观主义、未来主义、志向远大、成就取向、创新驱动等正面的心理特征能够促进信任文化的形成。这种正面的人格特征具有自我增强的能力,一旦传播开来就能影响他人,促进共同体内成员的相互确认和信任。
参考文献
[1][美]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6.
[2][波兰]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种社会学理论[M].程胜利,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38-39.
[3]Luhmannt N.Familiarity,Confidence,Trust:Prob-lems and Alternatives,in D.Gambetta(ed.),Trust:MakingandBreaking Cooperative Relations,Oxford:Basil Blackwell,1988,p.55.
[4]Stivers,R.The Culture of Cynicism,Oxford:BasilBlackwell,1994,p.91.
[5]Luhmann,N.Trust and Power,New York:John wi-1ey,1979,p.25.
[6]郑也夫.信任:溯源与定义[J].北京社会科学,1999。(4).
[7]Beck,u.,Giddens,A.,and Lash,s.ReflexiveModernization,Cambridge,England:Polity Press,1994,p.90.
[8](德]尼克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套复杂性的简化机制[M].瞿铁鹏,李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76.
[9]王海明.论道德共同体口.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
[10]高兆明.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解释口.学术研究,2002,(4).
[11]Benn,s.I.and Peters,R.s,Social Principles andthe Democratic State,London:AHen&Unwin,1977,p.279.
心理学基本理论范文3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指省属本二类型的高等院校。这些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一般都安排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在这些院校中的受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以偏重“应用型”作为借口,大量删减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这严重影响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功能的发挥,如不改变,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灵魂。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艺术设计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它为艺术设计人员在艺术设计创新道路上节省了大量的理论摸索时间,为艺术设计创新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为艺术设计人员设计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强有力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基础。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要重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重要作用,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理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是本二类省属地方院校,受招生批次、地域、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招艺术设计类学生大部分文化成绩较低,学习艺术设计理论的积极性不高。要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高校与教师就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1.革新旧有观念,引导学生重视艺术设计理论学习。
高校与教师要真正重视艺术设计理论教学,革除片面重视技法教学、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可有可无的旧有观念,革除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有长远目光,从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强化艺术设计理论教学;要改变学生只重直觉、技能而轻视逻辑推论、理论思维的思想观念。所谓“应用型”是在一定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的“应用型”,艺术设计理论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名设计师创新能力的大小,往往与他所学习的及自己总结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多少成正比。高校与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度,引导学生重视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
2.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化,逐步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结构越完善,设计创新能力越强。而要使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结构完善,则必须使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有一定体系。删减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课程设置七零八落,不仅会严重损害学生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化,首先要保证艺术设计理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门数开足、课时充足。其次要注意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开设的时间先后顺序、前后联系性和对专业技能课程的指导作用。基础类设计理论课程如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设计概论、设计艺术史等在一二年级开设,其中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在设计概论、设计艺术史前面开设。三四年级随着专业技能课程的不断开设,可伴随着开设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民俗学、设计伦理、设计思维科学、设计文化等课程。这样才能使得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艺术设计理论知识,逐步提升他们的设计创新思维能力。
3.革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习惯。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理论本科阶段教材大部分偏于史论发展过程的讲解,对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背景,设计师的生平、设计组织的发展概况和历史意义等方面讲述内容过多,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教师往往“满堂灌”,学生的听课效率低。由于文化基础本来就相对薄弱,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材编写者应当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实际,编写适合的教材。教材内容分必修与自学两部分。必修部分删繁就简,在理论知识上留下最重要的、目前应用价值高的核心理论和与之相配套的应用实例,在设计史知识上留下一些重要的设计风格、设计流派、设计师及其作品的介绍性内容。在必修部分设计史论内容的编写上,不宜深挖,而应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需将所有知识点都讲透,而应留下一些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课后去研究与探索。在选修部分,可以适当多介绍其他不同流派的设计师和不同风格的作品,适当加以分析,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与研究。这样,既能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习惯。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注重课堂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综合利用讲授法、图示法、讨论法、案例示范法、习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讨论法有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教师、同学针对某一命题展开广泛交流,改变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只用耳不用脑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艺术设计理论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某一设计理论或者某一设计历史知识时,不仅要配合图例讲解,而且要联系实际,采用这一设计理论进行创作示范,给学生留下学以致用的深刻印象。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创作示范,不仅能便于学生理解某一部分设计史论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设计训练。
教师要改变设计理论教学只是单纯讲授设计理论知识的传统观念,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某些重要设计理论知识,可以适当增加课堂训练,这样既能使学生的设计实践知识得到拓展,各种设计技能得到训练,又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史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学生对设计理论知识作用理解不清的认识状态。例如,我在讲授艺术设计史课程中“新艺术”运动章节知识时,在这部分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用“新艺术”运动时期典型的“C”型、“S”型自由流畅的抽象线条进行创作示范,并要求学生根据我所给的与当代实际运用紧密联系的课题进行设计创作,最后我进行集中的作业讲评。我校在艺术设计理论教学过程中常常辅助以艺术设计训练,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设计创作技巧与经验。第二,通过设计训练,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相关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便于以后在设计中更好地运用。第三,学生认识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的联系,认识了艺术设计理论对专业设计实践的指导作用,提升了学习艺术设计理论的积极性。第四,检查了学生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哪些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学生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熟练,都可以通过设计训练检查出来,便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补充与强化。第五,学生提升了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5.采用网络手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服务。
当今世界,网络无所不在。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到学校相关教学网络或自己设立的网页上,这有利于学生课外学习。同时在网络上,师生可以展开交流,学生的作业、相关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提交,教师直接在网络上批改,便于批改意见的及时反馈。我校采用网络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查找与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丰富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设计创新能力。此外,通过网络信息查询,学生还可以在网上不断参加设计竞赛,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中的教学研究,从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多样化、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联系等方面,为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服务,让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在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心理学基本理论范文4
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包含了才能以及心理,心理健康属于教育的一个目标,并且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实现目标教育的具体措施及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依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令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提升心理机能,挖掘心理潜能,以加快学生总体素质的提升以及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能力对其未来在社会中身心潜能的研发与运用程度有影响。
近些年来,大学生有较大的压力,如学习方面的压力、情感方面的压力、竞争压力以及经济压力等。正因如此,大学生出现了各类心理问题,有的还出现了行为障碍或人格出现缺陷。学科教育在学校的整体教育中占据最多的实践,学生大部分时间均在课堂中度过。教育部指出:在学科教学中,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学科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1]
舞蹈教学作为特殊的艺术类别以及课程方式,在培养学生个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充分优势。舞蹈艺术不但展现着运动的身体,还属于运动的精神展现。舞蹈是身体艺术,并且也属于心灵艺术,是通过心灵来驾驭身体,通过身体展现心灵的艺术。舞蹈艺术是心灵的产物。从这一认知可以看出,如果在舞蹈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心理教育,则可以彰显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 舞蹈教育心理能够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认知能力属于最关键的基本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认知能力,才可以将舞蹈的基本功练好。认知能力包含听觉、视觉以及与运动的记忆力乃至注意力。对于一些才开始踏入舞蹈教学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了解舞蹈的概念,也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此时,老师应当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与记忆力,如此才可以使未来的教学工作更加顺利。
1.1 通过舞蹈教育心理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对于人的心理活动而言,记忆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假如不具备记忆,学生就无法更好地进行学习,甚至平时的生活也无法正常执行。舞蹈是人体运动的一种形象艺术,对学生而言,他们应当先具备视觉的记忆力。也就是说,在老师的教学当中,学生应当牢记老师的动作。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十分优美的姿态乃至十分标准的动作进行示范,如此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记忆力。除视觉记忆力以外,还有运动记忆力和听觉记忆力。运动记忆力指的是学生在活动当中,所有身体均能体会到一种反应。实际而言,人们在所有技巧当中,均可以令自身体会到身体各处在活动当中的信息。而在培养学生的听觉记忆力方面,老师应当在教学当中透过较为生动、科学、合理的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述。在表述时,要做到准确,如此方能良好地提升学生的听觉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记忆力的过程中,老师应当通过较为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记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进行培养,研发学生智力,令其构成一个思维体系,真正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2]
1.2 通过舞蹈教育心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应当将学生的注意力转至教学当中,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时,老师可以利用标准的示范动作、生动的语言乃至积极的教学情绪。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老师很难长期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想尽方式令课堂变得更为丰富、有趣,提升训练的价值。
2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是舞蹈基本功教学的重要所在
学生学习的中级阶段,通常是指大二、大三学生的学习,属于思维与想象力提升的心理过程。因此,强化培训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在这一时期尤为关键。
2.1 培养思维
思维是认识活动的重心,不论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均为打造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所在。在学习的中级阶段,学生对舞蹈基本功认知能力的提升,对周遭环境的适应,对舞蹈知识乃至舞蹈技能的把控,均属跨越。此时,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成熟给予肯定,还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令学生融入教学当中。在课堂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以提升思维能力。老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通过换位教学法,让自己处于学生的位置,对如何教学进行思索及观察;同时让学生做老师,谈论自己学过的舞蹈组合或者舞蹈技巧。学生需要将动作的标准乃至正确的概念讲解清楚,并且将规范的动作示范出来,以更好地理解所有时期的动作要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分辨正确动作以及错误动作的能力。要通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令其想象力更加丰富。
2.2 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对人脑中原本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以构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依照自身的观察和想象,感受四肢与身体部位所需的力度以及相互协调的关系,将动作表达得比老师的示范更加精准动人,对学生而言尤为关键。并且,还要加强学生的情绪想象力与音乐、文学、构图的想象力。这就需要老师精于想象、勤于想象,如此才可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在舞蹈教材的设计和传授中,除却动作的规格外,切不可强加其他给学生。应当激励学生超越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令学生的想象力更富生命力,更为生动。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是提升舞蹈基本功教学的重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心理方面协助学生平安度过,是提升教学品质的良好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艺术创造力是舞蹈基本功教学法的根基
3.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包含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方面。发散思维为根基,集中思维为理论依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的是在已经具备的知识与经验无法处理目前的问题时,则需形成一种特有、新颖的探索性思维方式。在课堂训练当中,由于学生条件各异,在传授技巧时可以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获取最好的结果。例如,通过地面转动的方式处理身体直线的问题,让初学者不会有腰部的负担,并且能够迅速将脚、膝、跨、肩一同打开,规避了常规训练时无法一同打开的问题,获得了良好的成效。[3]
3.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向老师学习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时,无法摆脱模仿,可是绝非单一地模仿,应当在学生模仿当中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在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创造力培养的比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意志,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热情。
心理学基本理论范文5
[关键词]高等数学 数值计算 MATLAB 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O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6-0082-03
一、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值计算的必要
本人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结合多年的专科教学实践,以及对我院第一次招收的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情况的掌握,感到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巧都有欠缺,要想掌握严密的高等数学理论体系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我们也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随时都可能遇到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教师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注意适时地引入数值计算和加强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数学软件的不断更新,有关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软件的日益成熟,教会学生掌握数值计算的技能已经变得相当容易。作为一名高等数学教师,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入MATLAB辅助教学,加强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MATLAB作为一款成熟的数学软件,具有优秀的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强大的绘图功能。它无需专门训练,编程简单,编程有时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将MATLAB语言引入高等数学教学中,无疑是培养学生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
二、高等数学教学引入数值计算的具体做法
对于应用型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鉴于教学计划和学时的限制,不可能作为一门课程专门讲解数值计算方面的内容。MATLAB的数学函数库包含了大量的计算算法,包括基本函数、矩阵运算和复杂算法等。我们的做法是:不增加课时,精讲高等数学内容,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同时,通过介绍MATLAB软件的基本应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适时地引入MATLAB数值计算,并安排一定时间的上机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掌握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下面介绍MATLAB在几方面的应用。
(一)极限运算
在介绍两个重要极限时,对于第二个重要极限,以前总是从数列极限■(1+■)n开始,通过列表观察数列取值的变化规律。现在借助MATLAB语言,让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观察,效果更好。程序如下:
x=1:1000;
y=(1+1./x).^x;
plot(x,y)
(二)定积分运算
(1) 对于定积分运算,由于学生不定积分运算技巧的欠缺,掌握起来感到较难,我们的处理方法是,除了教给学生定积分的基本知识外,把定积分的计算交给计算机来完成。
有理函数的定积分计算起来较麻烦,利用MATLAB的符号运算,只要两条很简单的命令即可解决。如计算定积分■■.命令结果如下:
syms x
int(x/(x^2-2*x+2)^2,0,2)
运算结果
ans =
1/4*pi+1/2
我们知道,有些函数的定积分是没法应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计算的,这时就要用到定积分的近似计算。MATLAB的数值计算能力在这方面就更加有优势了。如计算定积分■ex2dx.
梯形法计算,命令结果如下:
x=0:0.01:1;
y=exp(x.*x);
s1=trapz(x,y)
运算结果:
s1 =
1.4627
辛普生法计算,命令结果如下:
x=0:0.01:1;
s2=quad(′exp(x.^2)′,0,1)
s2 =
1.4627
(2) 定积分数值计算的应用
汽车里程表原理。汽车的速度表用来计算汽车轮子转动的快慢,并把它转化为汽车前进的速度。那么里程表又是怎么计算行驶里程的呢?这就用到了定积分的实际意义,即通过计算速度曲线从初始时刻到当前时刻之间的曲边梯形面积而得到行驶的里程。通过该例,既加强了学生对定积分实际意义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释工程应用的能力。
假设某辆汽车在3小时内行驶的速度函数为:
v(x)=25(2sin2(2x)+■xcos2(■)),x∈[0,3]
求该时间段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先画出速度曲线,命令如下:
x=0:0.01:3;
y=25*(2*(sin(2*x)).^2+5/2*x.*(cos(x/2)).^2);
plot(x,y)
用数值积分计算汽车行驶路程,命令结果如下:
x=0:0.01:3;
y=25*(2*(sin(2*x)).^2+5/2*x.*(cos(x/2)).^2);
s1=sum(y(1:300))*0.01
s2=sum(y(2:301))*0.01
s3=trapz(x,y)
f=inline(′25*(2*(sin(2*x)).^2+5/2*x.*
(cos(x/2)).^2)′,x);
[I,n]=quad(f,0,3)
运行结果为:
s1 = 169.9960 s2 = 170.0444 s3 = 170.0202 I = 170.0213 n = 165
(三)微分方程数值解
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教会了学生解几种典型的微分方程,但生产和科研中所处理的微分方程大多很复杂而且得不出一般解,实际问题的处理中更多的要求数值解。对初值问题,一般是要求得到解在若干个点上满足规定精确度的近似值,或者得到一个满足精确度要求的便于计算的表达式。因此,研究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是十分必要的。MATLAB有相应的求解函数解决这类问题,而且相当简单。
如求解初值问题:
■
按照学过的微分方程类型是无法求解的,只能求其数值解。
解: 令 y1=x,y2=y1′
则微分方程变为一阶微分方程组:
■
程序如下:
先建立函数文件
function dy=shuzhijie (t,y)
dy=zeros(2,1);
dy(1)=y(2);dy(2)=1000*(1-y(1)^2)*y(2)-y(1);
取t0=0,tf=3000,输入命令:
[T,Y]=ode15s(′vdp1000′,[0 3000],[2 0]);
plot(T,Y(:,1),′-′)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利用 MATLAB语言处理高等数学问题只能辅助教学,应避免学生过于依赖计算机解题
诚然,利用数学软件解题速度快、准确。但要知道,如果不明白数学原理,再好的软件也起不了作用。高等数学的教学目的始终是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训练,教学中第一位的还是要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运算能力、加强实际应用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谈得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软件处理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一个实际问题建立不了数学模型怎么能用数学方法求解呢?利用 MATLAB语言解数学题只能起验证作用,不鼓励学生动辄就用计算机解题。要让学生明白再好的软件也是以准确掌握应用原理为前提的,不然,谈不上应用更谈不上编程。
(二)教学中注意引入 MATLAB语言的时机
由于利用 MATLAB语言处理高等数学问题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决定了教学中不可能占用过多的学时去介绍这方面的知识。教学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结合每章的习题课进行,尤其是结合实际应用类型的习题的求解。先有数学基础再介绍必要的MATLAB语言知识,然后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运用数学软件求解。这既加强了章节知识的理解也同时训练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计算应用能力。
(三)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引入MATLAB辅助高等数学教学时,教师不能仅限于学生会用计算机解数学题,而应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加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更为重要。比如在进行函数与极限教学时,特别要注意零点定理与介值定理结合导数应用中方程近似解的介绍,因为实际应用中的代数方程只能求其近似解。导数应用中,加强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的训练。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定积分的实际意义外,还要真正掌握定积分的元素法,会处理变力沿直线所做的功、水压力、引力等实际应用问题。在微分方程一章的教学中,更要注意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结合,因为这一数学分支在数学的应用中尤其活跃。总之,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还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所要求的。
[ 参 考 文 献 ]
[1] 金明阮沈勇编著.MATLAB实用教程(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02
心理学基本理论范文6
更新)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基本原理概论》
网络核心课形考任务
6(专题测验六)
答案
专题测验六
一、判断题。(共
12
题)
题目
1
1.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使得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2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改变了资本主义的
本质,
从而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3
3.2008
年,
由英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发酵,
成为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灾
难,
暴露出了在物质利益驱使下资本主义贪婪的本质(
)。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4
4.2016
年,
反建制派政治人物特朗普入住白宫;
2017
年法国总统大选中,
独立候选人马克龙高票当选,
终结了法国传
统两大政党轮替执政的历史。
这一切,
都说明欧美传统的精英政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5
5.美国福特公司的莱曼汽车,
设计在德国,
而制动装置生产在韩国,
在美国生产燃油泵,
在澳大利亚生产发动机,
一部
车从设计到装配,
竟涉及
8
个国家。
这说明莱曼汽车这个“全球产品”,
是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6
6.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以后,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由美苏对抗带来的世
界经济体系的分割被打破,
经济全球化开始萌芽(
)。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7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最早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8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
但它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
性质,
在本质上维护的仍是资本主义制度(
)。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9
9.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10
10.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
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
选择一项:
错
题目
11
11.大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排挤或吞并中小企业,
资本积聚和集中,
从而引起生产集中,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
必然
形成垄断(
)。
选择一项:
对
题目
12
12.垄断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
所以垄断可以消灭竞争(
)。
选择一项:
错
二、单项选择题。(共
6
题)
题目
13
1.二战后,
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
使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这一变化的是(
)。
选择一项:
C.
工人大会具有生产的最终决定权
题目
14
题干
2.长期以来,
美国等西方国家向外“输出民主”,
进行了一系列争,
中东地区战乱不止,
许多国家政局动荡,
宗教和政
治派别冲突不断,
致使经济凋零,
民不聊生。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战争(
)。
选择一项: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题目
15
3.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
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
也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其消极影响
(
)。
选择一项:
B.
资金、
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
题目
16
4.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一书中曾指出,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
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其中,
不
包括(
)。
选择一项:
B.
垄断资本获取一般利润
题目
17
5.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D.
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题目
18
6.关于垄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私人垄断阶段,
这是垄断的最高形式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报名条件
电大是什么学校?
电大全名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已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成人大学。电大是成人学历提升的一种学习形式,其他的成人学历提升形式还有自考、成考、网络教育。电大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成年人更方便的拿到理想的专科或本科学历。电大在全国各省市均有分部,考生可就近报考。
学生须参加在线学习或面授学习,完成课程作业,参加课程考试。学生主要利用文字教材、录音、录像教材、微课程和网络课程等多种媒体资源和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进行学习。学生可通过登录学习网点播和查看网上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利用论坛、网上直播和视频系统等网络交互手段与同学、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到学习中心(教学点)参加集中面授学习或参加小组学习。
国家开放大学报名要求
报考高起本或高起专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中专或职高毕业证书也可以)。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本科结业证书或以上证书的人员。经吉林省招生委员会核准录取的成人高等学校应届专科毕业生,可报考我省成人高等学校,录取考生2020年春季入学报到时须持有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或以上毕业证书,否则不得办理注册手续,同时取消专升本录取资格。
国家开放大学报名材料
本人身份证正反面电子版、报考医学专业要求出具对口单位证明等等,因此考生如果选报这些有特殊要求的专业,一定要预先备好相关工作证明书。不在户口所在地报考,也需要出示当地的工作单位证明,或者当地暂住证、居住证。学历证明:本人*高学历毕业证书复印件,按照教育部规定,报考专科起点升本科的考生,须持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及其以上文凭,蓝底二寸电子版照片等相关材料。
国家开放大学招生专业
工商管理,行政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学前教育,水利水电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