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儿科护理;护理纠纷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医疗护理服务相关工作所承担的风险系数也在提高。新生儿的健康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因此其相关护理所肩负的责任格外重大,如何有效防止新生儿护理纠纷便受到了广泛关注。鉴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显得十分关键。如下,笔者选取了10例新生儿科护理纠纷例子,对纠纷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范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儿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发生的10例新生儿护理纠纷例,男6例,女例;年龄范围在12min~22d。10例护理纠纷事由分别是:2例新生儿家属未遵守医院的探视规定,在院方说明新生儿抵抗力与免疫力差,不合理探视会造成流行感染几率增加的情况下,强求探视,因此发生纠纷;2例发现新生儿身上有发红现象,怀疑是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1例新生儿面部略有发胖,其家属认为面部有浮肿现象;1例家属要求对新生儿进行具体标识,怀疑抱错孩子;2例出现收费差错,在病区预收款处互相推诿责任时矛盾极化;2例在护士接待时认为其态度不好,导致矛盾。

2 原因分析

2.1护士方面

2.2.1 护理工作人员缺乏"慎独"精神,责任心有待加强。新生儿由于不能够表达自身的需求,除了护理人员以外无第三方监管,这便要求护士具有"慎独"修养和强烈责任心。部分护理人员明知新生儿身上有发红迹象,也迟迟不通知医师进行诊断处理;未按照规定进行巡视,导致新生儿面部抓伤等。

2.2.2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有待改善。在进行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护理人员工作方法不当,说话举止欠妥当,语言描述不够恰当等问题。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外状况,如上述新生儿家属强烈要求在非合理时间内进行探视,并不听原因解释;护理人员未详尽做好新生儿标识工作,或未向家属解释清楚表示方法,使家属存在是否有"错抱婴儿"的顾虑;未告知家属新生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导致家属认为其发胖是护理不当所导致的浮肿等,工作态度有失恰当只能激化矛盾[1]。

2.2.3 新生儿科护理观念太过陈旧。尽管医院行医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理解患者,增强服务患者意识,然而,还是有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患者在医院看病处于被动方,忽略了患者的实际感受。

2.2家属方面 很多家长对于新生儿过分溺爱,在孩子离开大人身边后便缺乏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不能很好的配合医院的探视制度,经常违规探视;另外,部分家属对于院方新生儿科的消毒情况存在怀疑,过分增加对医院护理的期望值。

3 预防措施

3.1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护士应为家属耐心、细致的解释医院规定的日常探视制度、新生儿科护理流程及医院的消毒制度,另外还要为其介绍管床医生并交代每日费用等,在要求家属签字的同时,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向家属发放意见调查表,询问其关于新生儿护理的具体要求及疑问,以此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改进依据,待新生儿家属填写好意见调查表之后,及时整理、归纳,并针对家属所提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在产生新生儿科护理问题后,悉心听取家属陈述,并弄清事情的详细过程,以中立的态度,设身处地的为家属解释疑问,避免产生误会与纠纷[2]。为有效防止"踢皮球"现象的出现,新生儿科应建立其"首问责任制",凡事都由首位接待的护理人员负责。

3.2 护理人员要提高深度修养。慎独者能够在独处环境中坚持道德信念,自觉履行职责。由于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其生命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本着爱心、责任心来接手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有效落实新生儿护理流程,做好日常新生儿基础护理,如按时定期为新生儿修剪指甲,减少划伤几率;若需要对其静脉注射,要兼顾考虑到新生儿健康和形象两方面因素,选对针型和注射方式,避免反复穿针带来的痛苦,及刮掉头发对新生儿形象的影响。

3.3 护理人员要妥善处理纠纷。当护患纠纷产生时,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争取尽早解决问题。要争取新生儿家属的理解,必要时可采取有效方式疏导其不满与顾虑。要尽可能以平和的态度控制态势的发展,若纠纷比较严重,可以请相关领导出面进行解释,争取在处理问题方面达成相互谅解和共识[3]。

3.4认真做好入院、出院查对关工作。在护士与家属交接新生儿时,应当面核实好新生儿的姓名、性别、床号等信息,由护士为其佩戴腕带和胸牌,若新生儿由产科转入,也要保证信息核对。坚决杜绝先抱入,再佩戴腕带和胸牌的现象,避免出错。在新生儿出院时,由两位护理人员将床头信息与新生儿信息进行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才可出院。

参考文献:

[1]吾洪,姜岚.浅析儿科护理纠纷及其防范对策[J].贵州医药, 2004,28(07):672.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2

黄江医院新生儿科,广东东莞 52375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对新生儿家属进行系统健康宣教的措施和效果,为其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接受系统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健康教育达标情况,并评估其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2%、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和86%(P<0.05)。 结论 加强新生儿家属的系统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其照顾新生儿的能力,对于促进新生儿健康,减轻痛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家属;系统健康宣教;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165-0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进步,以及医疗深化改革的逐渐深入,护理工作逐渐受到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重视。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新生儿护理中必不可少的措施,在进行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时,适当选择教育方式对于保证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该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新生儿,分析系统健康宣教在新生儿家属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为出生后10 min~1 d,新生儿家属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2例,高中以上38例;观察组,男64例,女40例,年龄为出生后10 min~1 d,新生儿家属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0例,高中以上4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年龄及家属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健康宣教方法的干预,新生儿和家属入院后向其讲解医院的相关制度,向家属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入院后2~3 d向家属接受相关疾病知识,新生儿出院时向家属发放患儿的出院计划单,讲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观察组新生儿接受系统健康宣教,根据新生儿家属的陪护能力、文化水平以及新生儿的发育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①入院宣教:新生儿和家属入院后向其讲解医院设备的使用方法、设施的位置、用餐时间、病区作息时间、探视制度等,并嘱咐家属只需提供奶粉、纸尿裤和湿纸巾等,其他的衣物和奶瓶都是由院方统一提供,都经统一清洗高压消毒后使用的,每天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宝宝在新生儿住院期间每天早上沐浴、口腔护理及脐部护理一次,每3 h喂一次奶和更换一次尿片(如有大便随时更换)。向家属强调患有腹泻、上感及皮肤病的患者不能够接触新生儿[2]。限制探望新生儿的人数数量,以免将过多病菌、细菌带入病房内,影响新生儿的恢复。新生儿入院2~8 h后接受全面的检查,同时做好护理评估,全面了解新生儿的出生情况,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吞咽反射、吸吮、喂奶及皮肤护理的措施,预防新生儿发生颅内出血、窒息、烫伤等意外[3]。②入院期间宣教:新生儿入院后2~3 d向家属讲解相关病症的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等,同时帮助新生儿家属了解生理性黄疸的发生原理、母乳喂养的优势等。告知家属及时为新生儿更换尿布的重要意义,应充分保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协助新生儿保持正确卧姿,以免发生窒息。入院后4~5 d告知新生儿口腔上皮珠、阴道流血、女婴乳房肿大等的发生机制,评估家属对知识的掌握情况。③出院宣教:嘱咐新生儿家属保暖、隔热、母乳喂养、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4]等,告知其辅食的添加原则及其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和疾病筛查。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教育,有效指导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的科学护理,强调对新生儿的保温护理,以免新生儿受凉生命,保证新生儿的饮食科学和营养均衡,以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有效的营养供给。告知家长保证新生儿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

1.3 评价标准

采用健康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总分100分,主要针对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内容、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估。健康满意度的达标率评分≥85分为达标;护理满意度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8%、护理满意度为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发展进步和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护理工作广泛受到患者和医师的关注,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新生儿患者临床期间需要家长的陪护护理,故做好对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护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以该院收治的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健康教育在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不具备自我照顾的意识和能力,且婴儿刚出生后的各项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十分完全,且初为人父、人母的新生儿家长的新生儿护理经验不足,缺乏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急需科学合理的新生儿护理计划,以满足其需求[7]。该研究中,新生儿家属在路径教学的安排下,熟悉了解患儿的检查、治疗和护理项目,改变以往新生儿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情况。健康教育与一般的卫生宣教不同,其在具体的设施过程中需要体现出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检测及评价原则,以有效的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路径教育使健康教育逐渐趋于具体化和制度化,较大程度的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自身责任感,保证患儿只入院起的整个治疗过程均能够接受全面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8]。除此之外,系统健康教育还可对护理行为的规范和护士的综合能力均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该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临床期间给予家长系统健康教育,通过表1可以看出,其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2%、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78%、86%,说明对新生儿家属进行系统健康宣教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健康宣教的效果。该结论与付凯丽等[9]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加强对新生儿家属的系统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其照顾新生儿的能力,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减轻痛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俊,田鸾英,易烈致,等.新生儿监护病房应用多媒体辅助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的探讨[J].广东医学,2011,32(16):2221-2223.

[2] 欧阳海梅.护理干预对早产新生儿出院后视网膜复查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8-9.

[3] 李明霞.新生儿转科后产妇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45-146.

[4] 凌燕芬.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2,2(3):289.

[5] 周碧琼,周鑫,何涛,等.封闭式管理新生儿科患儿入院时对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与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109-111.

[6] 苏琳,田玲.健康教育在计划性剖宫产孕产妇家属中的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2):70-74.

[7] 史丽荣,马颖,芦献莉,等.FCC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3):254-255.

[8] 胡怡萍,周莹,张婧洁,等.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优生优育,2011,17(2):97-99.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新生儿;疼痛干预;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096-02

近年来研究表明,新生儿可以感知疼痛,而疼痛是其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面对细胞刺激和组织损伤,通过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射表现出来的特质,虽然不能自我表达,却同样可以通过表情、生理指标及行为活动等来进行评估[1]。疼痛的短期影响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来代偿和调节平衡的,如疼痛应激反应使调节失衡可导致患儿睡眠障碍、胃酸过度分泌,对患儿情绪和喂养产生不利影响。而疼痛的长期影响就在于影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早期的疼痛记忆会进一步引起患儿日后出现社交障碍、注意力分散、学习和调节情绪能力差等不利影响[2]。有文献报道,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平均每名重症新生儿每天要接受0~53次用于诊断及治疗目的的临床致痛性操作,如足底挤压采血、动静脉穿刺、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和吸引、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腰椎穿刺、骨髓穿刺、引流、去除黏性胶布、外科换药等[3]。有学者认为对于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极低体重新生儿抢救的成功率和预后良好率的提高,不仅有赖于技术手段的提升,更在于对其疼痛和应激反应干预手段的提高[4,5]。因而在新生儿护理工作、特别是早产儿护理工作中,疼痛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160例新生儿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为我院NICU收治的新生儿,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46例,女34例,足月儿51例,早产儿29例,平均胎龄(36.95±3.12)周,平均体重(2 970.00±6.97) g,患病类型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4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23例,新生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对照组中男45例,女35例,足月儿53例,早产儿27例,平均胎龄(37.13±2.92)周,平均体重(3 010.00±5.66)g,患病类型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22例,新生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例,新生儿肺炎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两组患儿日龄均7分,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患病类型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新生儿排除标准:①新生儿危重评分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为第一次致痛,致痛方式均采用微量取血笔对足跟部进行取血时致痛,操作中保持针刺的深度和力度一致。观察组患儿在致痛全程给予综合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在采血前给予安慰奶嘴,使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音乐疗法、并予以抚摸和喂葡萄糖水以及治疗等方法,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具体实施;对照组患儿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只给予常规护理。由专人分别于致痛后1 min和5 min观察患儿的疼痛表现,应用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根据新生儿面部肌群活动进行观察并评分[6,7],具体包括:伸舌(用于早产儿)、皱眉、嘴呈“O”形、挤眼、下颌颤动、鼻唇沟加深、舌呈杯状、张口、嘴水平伸展(咧嘴)、嘴垂直伸展(撅嘴),每项计1分,总分为10分。得分7分表示重度疼痛。根据两组新生儿NFCS分值,将患儿分别按1 min、5 min三种疼痛等级进行分类对比。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1 min后两组新生儿NFCS疼痛分度比较

见表1。

3 讨论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受,伴有组织损伤和应激的情绪反应,不能否定无交流能力的个体有疼痛体验,需要适当降解疼痛的可能性。”[8]新生儿由于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将疼痛进行表达,只能通过面部表情变化、啼哭、动作反应表现出来。长期以来“新生儿神经组织缺乏髓鞘,不能传导痛觉感受”等认识误区严重制约了人们对新生儿疼痛的认识。实际上人类的疼痛感知系统在胚胎时期就已开始发育,新生儿可以感知疼痛。而疼痛、特别是过于频密的临床操作对新生儿的近、远期影响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需要特殊救治的重症新生儿,由于经常要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性临床操作,如何降低对新生儿的影响,以及如何对新生儿疼痛进行量化评估,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和预后的良好率就成为近年来广泛关注的问题[9,10]。

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只能是间接根据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如面部肌群表现、行为表现以及各项生理指标来进行评估,可以是根据某一方面表现进行评估的一维评估,也可以是综合评估多种表现的多维评估,临床上对于首选哪种评估方式尚无定论、但对于很难定义的持续性或慢性疼痛以及有神经发育缺陷的新生儿急性疼痛,目前没有很好的系统性评估方式。我们在研究中采用的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稳定性较好、对于日龄

新生儿疼痛护理干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疼痛预防措施,如建立规范的临床操作规程减少不必要的致痛性临床操作,对新生儿治疗药物加强监督指导以避免滥用药物对新生儿造成疼痛等不良影响。二是药物干预,必要时使用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催眠药、局麻药等,但使用前要权衡利弊。三是非药物干预,包括环境干预和行为干预,环境干预即减少外界灯光、噪声、繁密操作干扰对患儿造成的不良影响;行为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喂葡萄糖水、袋鼠疗法(kangaroo-mother-care,KMC)、母乳喂养、治疗以及音乐、针灸、抚触等其他方式。其中非药物干预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研究发现,通过对患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抚摸、喂葡萄糖水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11-13]。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疼痛综合干预措施,主要采用非药物形式,从研究结果上来看,新生儿1 min后NFCS疼痛分度为轻度疼痛的比例分别为58.75%、26.25%,5 min后NFCS疼痛分度为轻度疼痛的比例分别为97.50%、57.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特别是NICU中治疗的新生儿必须从对新生儿远期预后高度负责的高度上来认识疼痛护理干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临床致痛性操作,对新生儿的药物性疼痛干预要慎之又慎,同时加强对新生儿疼痛的非药物干预,就能有效减少疼痛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新生儿的疼痛护理干预在临床上是行之有效的,需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护理操作中要大力提倡。

[参考文献]

[1] Anand KJ,Craig K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definition of pain[J]. Pain,1996,67(3):3-6.

[2] 陶莉,周伟,陈克正. 新生儿疼痛[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2):123-125.

[3] 戴海英. 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11,9(2):347-349.

[4] 蒋犁,李函. 疼痛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及干预对策[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5):289-295.

[5] 罗晓萍. 180例新生儿疼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 天津护理,2008,16(3):141-142.

[6] 李婷婷,李莉,杨玉婷,等. 疼痛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635-637.

[7] 刘玉芬,杨晓清. 新生儿疼痛的护理[J]. 家庭护理,2008,6(1):232.

[8] 戴海英. 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11,9(2):347-349.

[9] 张宝华. 护理干预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09,16(11B):49-51.

[10] 汤亚南. 新生儿疼痛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儿科,2007,9(3):281-284.

[11] 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等. 非营养性吸吮对足跟采血所致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53-55.

[12] 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roup for Neonatal Pain. Consensus stat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in in the new born[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1,155(2):178-180.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98

病历资料

孕妇,33岁,农民。因停经38+5周孕于2009年4月27日8:00入院。产检:无宫缩,未见红,未破水。骨盆测量正常。宫高33cm,腹围96cm,臀位,胎心音136次/分。未作肛查。8:30分产科B超提示:臀位,胎儿双顶径90cm,胎盘Ⅰ~Ⅱ级,胎盘下缘覆盖宫颈内口,羊水指数约61cm。术前准备。禁食、水。建立静脉通道。给氧。查血、尿Rt,血凝、定血型。备血。T 37℃,P 90次/分,R 20次/分,BP 116/76mmHg。化验室检查:WBC 70×109/L,RBC 39×1012/L,Hb 103g/L,中性086,淋巴010。血型“B”型,Rh(D)、阳性(+),血凝正常。9:30入手术室在持麻下行剖宫产术。消毒铺巾时未见阴道流血,10:35手术开始,刚切开皮肤即发现阴道大量流血,迅速手术剖宫取胎,于10:40分剖宫取出一活男婴,足月成熟儿(新生儿苍白窒息),娩出时面色苍白,肌张力差,无哭声,心率100次/分,APgar评分5分,即刻抢救,1分钟及5分钟阿氏评分为7分,8分。留置针穿刺建立头皮静脉通道,遵医用药,给氧、保暧。新生儿面色仍苍白,不止,心率120次/分,呼吸60次/分,于11:45分转上级医院。产妇术中出血约200ml,阴道流血约1500ml。10:40分产妇面色苍白,血压降至90/50mmHg,P 106次/分,诉头晕,恶心。二组静脉通道快速补液,遵医使用抢救药,持续给氧。抽血,交叉合血后及时输入“B”型红细胞悬液45U,输血无不良反应。术后5小时尿量1100ml。24小时尿量2000ml,BP稳定在110/70mmHg左右。产后子宫收缩好,恶露量不多。2天后复查血Hb 80g/L,WBC 70×109/L,中性088,RBC 336×1012/L。

预防与急救

预防:产科B超,做到前置胎盘早诊断,采取正确处理措施。接近预产期提前入院行剖宫产手术,防止大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急救:建立静脉通道,有出血者二组静脉通道。给氧。积极术前准备,通知手术室人员作好手术准备。查血、尿Rt,血凝、定血型、备血。视病情交叉合血。新生儿用物及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准备。及早行剖宫产手术,以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结 果

经过积极术前准备与手术,及时输入“B”型红细胞悬液45u,给氧,保暖、补液,抗感染,缩宫,止血治疗,术后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产妇于2009年5月3日9:30痊愈出院。新生儿经过有效抢救,及时转上级医院,于5月1日愈出院由家人接回病室。

护 理

术前护理:①产科B超:协助产科B超检查。了解胎儿、羊水、胎盘功能及位置,核实孕周及前置胎盘早诊断。②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④积极术前准备:建立静脉通道、禁食水、抽血查血Rt、血凝、定血型、备血、视病情交叉合血、查尿Rt、备皮。⑤新生儿用物准备:新生儿衣物及窒息抢救的准备。⑥术前用药:遵医用药,阿托品05mg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视情况给予胃复胺10mg肌肉注射。

术后护理:①床旁交接病人,观察产妇神志,面色,输液管及留置尿管是否通畅,测P、R、BP,观察恶露量的多少,并做好记录。视情况给氧,保暖,输血。输血者严格输血查对制度,严密观察,严防输错血事故的发生。②护理:平卧位,头可垫枕头,使产妇感舒适。有呕吐倾向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头低位。术后4小时鼓励并协助翻身,促进肠蠕动及排气,防止肠粘连。6小时后产妇可采取舒适。③留置尿管观察及护理: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管弯曲,受压及脱落。尿袋接于低于耻骨联合的床边,严防尿液倒流。观察尿色及尿量,记录24小时尿量。会阴及近尿道口10cm处尿管用005%碘伏擦洗,2次/日。麻药解除,在不影响产妇情况下,术后12小时可拔尿管,最迟不超过24小时。擦洗会阴及尿道口后拔管。拔管后嘱多饮水,2~4小时有尿意时自行排尿。不习惯床上小便者,鼓励并协助下床小便,防止尿潴留发生。④观察宫底高度及切口,恶露情况:术后子宫底一般平脐或脐下,若宫底在脐上或更高,则考虑宫内出血,积血或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应及时检查处理。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恶露量、色及气味。⑤饮食护理:鼓励产妇早进食。术后3小时可进食米粥,以促进肠蠕动。6小时可进食无糖流质饮食,摄入营养,有利于恢复体力和早泌乳。排气后,进食营养易消化饮食,纠正贫血,增强体质。嘱多饮水,多食蔬菜,防止便秘。⑥术后用药及观察:术后抗感染,缩宫,止血治疗,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静滴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也有利于恶露排出,但滴速不可过快,以免子宫强烈收缩,产妇感腹痛难忍,一般滴速40~50滴/分。⑦术后心理护理:告之手术顺利结束,新生儿有人看护,如切口疼痛会适当给予止痛,消除顾虑,使其能安心休息。⑧有效母乳喂养:宣传母乳优点,提倡母乳喂养及早哺乳。教会正确喂奶方法及清洁与护理。新生儿暂未吃奶者,指导挤奶。⑨新生儿护理:做好新生儿皮肤护理、预防注射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告之家人新生儿安全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

健康教育:宣传母婴保健知识,提高健康保护意识。加强产前检查,做好前置胎盘的早诊断及正确处理措施。前置胎盘一旦确诊,应多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避免用力及外伤。禁。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铁的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刺激,减少出血的发生。接近预产期,提前住院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以防止大出血而危及母婴生命。出院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经期注意卫生,指导避孕措施,避免多产,多次刮宫和引产,防止宫腔感染,对减少前置胎盘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5

确定问题:产妇入院后,根据产前记录了解待产妇的一般情况,如结婚生育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既往病史、家庭史、过敏史、月经史、生育史、妊娠史等。掌握此次妊娠的经过,如末次月经、预产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无阴道流血等情况,行血、尿、肝、肾功能及特殊感染性疾病筛查,测量骨盆各径线、胎先露、胎方位、羊水量及胎盘情况等。

收集证据:根据存在的问题,掌握的真实性、可靠性,预测找出在产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确定结论,作出评价。

第一产程中的质量监测

了解心理状态问题:第一产程的待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助产士应通过待产妇的语言、姿势、表情来评估其心理状态。产妇初进待产室、产房会对新的环境有陌生感、恐惧感和孤独感。主要担心腹中宝宝能否顺利健康娩出?能否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自己顺产?丈夫及家人能否陪伴在身边?腹痛时当自己难以控制情绪而喊叫时,医护人员能否关心自己,服务态度好坏?产程中医生、助产士会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分娩?会用什么药物?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护理干预:产妇的心理状态在分娩过程中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产妇的精神因素能够影响机体的生理调节平衡及适应能力。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爱、理解、同情、尊重待产妇,体现出和蔼的态度,认真听取产妇的各种疑问及不适,给予解答和及时处理,一对一的全程陪伴。②减少各种刺激:提供舒适、安静、温暖、整洁无刺激的环境。③实施康乐产:允许其丈夫及亲人在分娩过程中陪伴产妇,消除产妇恐惧和孤独感,由丈夫陪伴听家人的声音及抚摸额头、脸部等使产妇感到温暖,再加上亲人的开导、支持,加强精神鼓励,对其丈夫及亲人进行产程中的健康教育,如分娩的整个过程、宫缩痛的护理措施,将每次检查的情况及时告诉产妇及家人,如胎心、宫缩、胎头下降、宫口扩张等,以便取得产妇的配合。④提供相关信息:对分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交代,说明医生护士的应对措施,使产妇及家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效果评价:待产妇消除恐惧、紧张心理,表现较为放松,不适减轻。积极配合参与第一产程,能回答正常分娩过程中要做的各种检查等知识。

第二产程中护理技术操作质量

接生准备:在第二产程中助产士面临着新生命的出生,不但要有过硬熟练的各项操作技术,而且要有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如新生儿急救中的正压给氧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术及气管插管术、脐静脉注射药物技术及产妇大出血等处理。

护理干预: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如胎儿宫内窘迫、羊水Ⅲ度污染可能会出现新生儿窒息。准备新生儿急救药品、喉镜、辅助呼吸气囊、脐静脉穿刺针,保证吸引通畅、氧气及时供给等。药物纳洛酮、副肾素、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等。宫缩乏力可能会引起产后大出血,产前做好配血,待胎儿前肩娩出后即静脉推注5%葡萄糖液20ml+催产素20U,若胎盘剥离不全而出血多时,应采取手取胎盘术。胎盘胎膜完整娩出后,按摩子宫,加强收缩,以减少出血。

效果评价:助产士均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抢救应急技术。为抢救新生儿、产妇赢得了有效的第一时间。

第三产程中预防监测

避免新生儿及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而采取相关有效的预防措施。

新生儿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范文6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链球菌等病原菌侵入新生儿皮下引起的感染,而且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新生儿皮肤角化层较薄,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发育不成熟。②新生儿长期卧床,使背部、臀部的皮下血流减慢,发生局部营养障碍。③哭闹时四肢骚动,尿布摩擦、易引起表皮损伤,再加上尿、粪浸泡。④少数可由上呼吸道感染、脐部感染、局部注射引起。

临床表现

发病日龄 常于出生后6~10天发病,偶见于生后第2天。

发病季节 以冬季多见。

发生部位 常发生于腰骶部、背部、臀部,也可见于会阴、枕、颈、肩或胸部等处。

局部症状 病变皮肤开始呈广泛性充血肿胀,边界不清,稍硬,由于起病急而发展迅猛,皮下组织出现坏死、分离、液化,使红肿的中央呈暗红色,触之变软或有漂浮感。随后,范围可逐渐扩大,而表皮完整,晚期皮肤呈黑紫色,可坏死脱落。少数患儿在病变区出现小水疱及脓疱,偶见血性水疱。也有少数患儿仅有红肿而无漂浮感,或形成薄皮脓肿者。

全身症状 主要为高热、哭闹不安、厌食、精神萎靡等感染性中毒症状,也可出现腹胀、呕吐、脱水等。

实验室检查 大部分患儿的白细胞总数均升高。血培养多可获得阳性。诊断

当新生儿有发热、厌食时,应检查好发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如局部皮肤稍有红肿,则应引起怀疑,及早使用抗菌药,密切观察。

应与尿布疹、硬肿症鉴别。尿布疹局部不肿,硬肿症局部不红。

发红或硬及时到医院救治。

预防措施

做好产房和新生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及时进行新生儿护理宣传,嘱咐家长在每次换尿布时均应查看新生儿腰骶部、背部、臀部和会,如发现局部发红或硬及时到医院救治。

治疗

皮肤仅有轻微红肿,可用如意金黄散涂抹(天花粉、姜黄、橘皮、黄柏、大黄等),并配合应用抗生素,如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万古霉素。

皮肤出现暗红及有飘浮感时,应早期切开引流,先在暗红处中央做多个小切口,长1-1.5cm,距离1.5-2cm,边切边填塞凡士林纱布,以免出血过多。

引流切口应达坏死边界处,一般可引流出混浊或血性液体,若有脱落的坏死组织应一并取出。术后,每日应换药2~3次,每次用无菌盐水、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并观察病变有无蔓延,以便及时补充切开。保证引流畅通,防止皮肤坏死。

当有粪便污染时应及时换药。感染初步控制后,可配合理疗,促进肉芽生长。

一般愈合后不留严重瘢痕。皮肤坏死脱落后,皮肤缺损较大时,应点状植皮消灭创面,否则易造成瘢痕挛缩畸形。

中毒症状较重的患儿除切开引流及应用抗生素外,尚须注意热量及维生素的补充,并少量多次输血浆或全血。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热时及时给予降温,通常解开衣服即可。效果不佳时应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高热引起抽搐。保持室温22-24℃,湿度55%~65%。定时开窗对流,保持空气流通,开窗时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受凉,并注意室内消毒。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患儿必须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少量多次给奶,避免发生溢奶而引起吸人性肺炎或窒息。母乳喂养时,哺奶前要清洗手和。较重患儿,应及时补液或输血,每日输入血浆30-50ml,可很快改善全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