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1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增长,当前社会初中语文教育的真正意义,除了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特别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语文。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学生自学,我认为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自学,教师的引导、点拨,即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同时又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希望本文能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策略的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策略

对于教师不能进行实物展示的教学内容,可以选用多媒体展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导入时可以播放视频,讲解课文时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重要知识点,范读时可以让学生听录音。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处理好多媒体展示和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形式固然好,但传统的教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亲手书写的板书会让学生感到更清晰和愿意接受,同样,花在讲述上的时间和多媒体影音播放时间的比例也应控制得当。

(2)多媒体展示资料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如在初中语文课文《土地的誓言》,这时老师则可展示与土地有关的各种景色图片,最好是作者的故乡关东大地的相关图片,先是展现这片土地的美景接着展现被侵略者强占后的土地的苍凉,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到作者那无法遏制的故乡情怀,体会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思乡之声。

(3)鼓励学生课下使用多媒体学习。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让学生课下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学习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尤其对于自控能力较弱、贪玩儿的学生而言,让他们在课下以这种方式学习,能够更好地提高其时间利用率并增强其学习主动性。

二、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背景知识传授策略

一般而言初中精读课中文化内容与语言内容的比例仅为1:5 到 1:4,为了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许多时候我们可以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背景知识进行教授。

例如在《论语》的课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及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贡献,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背景知识教好,那学生在逐渐突破语言学习瓶颈期的同时,不但会学到与之语言水平相当的文化知识,还能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且更好地保证他们顺利地进入到下个学习阶段。

三、教师要创新思想实施构建学生合作互动学习模式的创新策略

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对于学生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亲和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合作、平等、民主的师生的氛围。如何在师生关系中把握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尝试从学生的角度体验课堂教学,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师要把自学引进课堂的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1)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而言,学生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和自我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但是在真正学好语文知识而脱离老师还是不可能的,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就应当逐渐培养初中学生教育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把自学引进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2)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千方百计改进教法,授课过程中善于使用迁移联想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将新知识彻底自我掌握,把教落到实学上,落实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的自学如“画龙”,教师的指导犹如“点睛”,两者有机结合,效果更佳。

五、实施情感教育策略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在实施情感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往往会针对不同的学生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依据这样的教学实践,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感情交流,以情动人,让学生互相感受语文课文中真善美的人间真情。同时,教师也应为学习者提供有关的附加指示,帮助学习者改变错误的思路、误解或不完整的推理,并给予修改。相信这样的策略应该能够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带来一些灵动地改变,同时也将带领学生摆脱机械学习的怪圈,真正自主地去感知语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旧观念,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学目标应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教学应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师生应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希望笔者所讲述的一些语文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帮助,也希望同行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陈飞扬.语文教学的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6

[2] 张小阳.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2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严厉和严肃,他们在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导致课堂教学氛围压抑、死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有效地引导让学生解决这些困难。除了在学习上对学生投入关注,教师还要关心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使他们能从心理上信任教师,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对教师教学的内容也产生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对语文知识的探究中。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投入更多的关注,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能从语文基础知识学起,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要处于和他们平等的地位,善于倾听学生的看法和意见,从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来提高教学方式的适用性。

二、有选择地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现课堂互动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成为了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对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加深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是因为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用思考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就会打击他们探究的兴趣,使合作探究方式失去效果。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提出问题:这篇散文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文中作者用了哪些语言描述“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积极地参与了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思路获得拓展,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理解。由于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具有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思考的作用,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能够使他们对课文有深层次的理解,使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获得实效。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提高自学能力

在以人为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效提高自学能力。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预习,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在预习时,教师可以用问题来指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例如,在让学生预习《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出以下几个问题:这篇课文哪段描写最让你感动?文章几处写到了“背影”?作者用“背影”作为文章的题目的深意是什么?学生在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下来阅读课文,并通过解决问题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预习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四、运用综合全面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地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知识探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生尚处于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初步形成的启蒙时期,迫切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许,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倡导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纷纷采取肯定式、积极式、富有激励性式的评价。这种评价对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思维潜力、增强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决心,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在《我眼中的秋天》作文教学导入部分,教师选用了一段舒缓的音乐作为教学背景,帮助学生增加情感体验,音乐播放结束之后,向学生提问:“听完音乐,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仿佛来到了秋天的田野,风轻轻地吹,金色的稻子也在风中跳起舞来了!”教师听完学生回答,对该生竖起大拇指,微笑着说:“你说得真好!非常形象!”学生在获得教师肯定后,自信心得到极大满足,其他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开始发言,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脑海中的秋景分享出来,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使他们的素质能力得到多方面锻炼。

五、总结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活力,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即:课堂教学低效化,教学形式过于追求活动化,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不到位,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互动等。因此,初中教师急需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

一、制定导学方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重点,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制定相应的导学方案,最后让学生根据导学方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冯骥才《俗世奇人》一课中,教师首先可以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为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领会文章人物的精神风貌;情感目标为让学生深刻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引导学生体会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能力目标为让学生认真精读文章,品味文章语文的特点。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具体的预习任务。即了解冯骥才的生平及写作此文的背景,并且对《俗世奇人》的全文进行相应的了解;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的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深刻体会文章中小人物的大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思考课后练习题,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初步感知;最重要的一点是把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在这样的引导下,使得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语文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得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应有的

保障。

二、创设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而言,初中阶段不但是他们生理变化的时期,也是心理的成长时期,各种各样的烦恼接踵而至,假如调整不好,极易使得学生产生叛逆厌学的心态。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便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情境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香菱学诗》一课中,由于《香菱学诗》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电视剧版《红楼梦》的一个片段,使得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并且体会到作者写此文的真正意图所在,即作者写香菱写诗,就是为了抬高香菱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一来,当香菱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得悲剧性更为强

烈了。

再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中,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内容离学生较远,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放映相关的影像,把当时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破坏的故事重现,学生便很快地进入特定的环境,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也就是说,通过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三、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应把学生引向“问”之源头,使得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读出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受到什么启示等,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便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能生成问题,会问才会学。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关于“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恐龙的灭绝和地球的构造有无联系?对于“被压扁的沙子”一文,教师可以紧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恐龙又和压扁的沙子有何联系?如此一来,不仅使得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本质,而且可以让学生懂得不同的学科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可以互为见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再如:老师在讲解鲁迅《藤野先生》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即作者写自己在东京的经历目的是什么?又为什么写在仙台的一些生活情况?写藤野先生的缘由是什么?写本文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这与后文作者放弃医科学习有什么关系?这一连串的问题,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而且使得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导学方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此外,还需要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此一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呼啸.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若干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1).

[2]郝小柱.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现代阅读报,2013(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环节一体;教学策略

一、绪论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变革催生了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理念着力于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表现在学习方式上就是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意识到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从深化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以来,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提升学生语文修养、生命发展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教学同其他各学科一样成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高低。

二、相关概念解析

“多环节一体”这一概念涉及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是课堂上的教学环节流程、针对语文学科特点而设计的授课类型。指的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等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理念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研究与课程、与教材、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先期着力解决的问题。语文学科教学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特征的教学,即便是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往往也有着各自的规律。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所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在课程标准强调的“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前提下,针对课程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

三、初中语文“多环节一体”课堂教学策略

(一)先学后教策略

先学后教是从课堂教学结构以及组织顺序安排的角度确立实施的教学策略。教与学是教学行为中相互依存、彼此制约、互为影响、对教学具有支架作用的两个因素,教与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维系着教师与学生关系,维系着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方式关系。成功的语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满足被教育者个体成长的需要,而不应是以教育者的目的为目的,课堂教学不能只见教师的教,不见学生的学,教与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初中语文“多环节一体”课堂教学确立实施先学后教策略,把课堂教学确立为一种教是服务于学的活动,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激发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法要适应于学生学法的需要。先学后教策略一方面是从教学整体安排需要出发,课前学生先自主学习,课内教师再具体讲授;另一方面是从课堂教学局部需要出发,课内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精讲点拨。这一策略的实施不仅把教与学看作是构成教学不容忽略的两个关键构成要素,更为着力突出了教与学的先后顺序及其主次关系,鲜明地确立并凸显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地位和教学理念。

(二)以学定教策略

以学定教策略是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确立实施的教学策略。初中语文“多环节一体”课堂教学认为,语文教师的基本教学常规之一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不论是哪种备课,要求教师不仅要求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更重要的要备学生,即备学情。因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学习不是空着脑袋走进学校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经验背景,教师应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意见,洞察他们的想法,以此为依据开展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任何课堂教学都是有目标指向的,每节语文课也都有其需要完成的具体教学任务。这些任务的确定除了依据教材大纲规定的内容以外,教师要更多地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与实际接受能力,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维果斯基的观点看,学生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正是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领悟、掌握时会产生不同的实际效果,所以教师必须承认差异并尊重差异,不断认识到学生所具有的特殊认知能力及其优缺点,并据此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式,予以因材施教。

(三)多学少教策略

多学少教策略是从教学方式在量化侧重的角度确立实施的教学策略。课堂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负责。初中语文“多环节一体”课堂教学是在初中阶段进行的教学改革,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智力飞跃发展、个性逐步形成的中学生。“中学生的思维逐步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知识和经验不断内化,反映在语文学习上则是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明显加强。”作为母语教学,语文教学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任务是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和思考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语文教学要突破单一量化的传统智能观以及人类认知的一元化论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回归到学生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过程的机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中提升并确保学生的高参与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能动的创造者。

(四)以学评教策略

以学评教策略是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确立实施的教学策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因为教师主宰课堂,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落实的是重教重讲,所以教师讲的如何将直接成为评判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而对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状态和取得的效果往往被忽略不计,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初中语文“多环节一体”课堂教学则把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杠杆从重讲重教侧向了学生的学习,始终把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注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形式、表现与成效,主要从两大维度予以评价。

参考文献:

[1]吴文辉.中学文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5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该以“实”宇来当头

首先,“实”要以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为框架。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紧紧围绕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来制定。一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制定方面,词语过关重点需要锁定哪几个,文学文化常识是否需要重点了解;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文本的精点亮点品读能力等方面都应该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中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

其次,“实”要以了解学情为前提条件。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因而,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二是要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最近发展区”。力求教学目标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三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对依存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冲动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外,在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依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相互影响,也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倾向的培养调整。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该以“新”宇来支撑

“新”指的是新理念、新技术。新理念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新技术就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有在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新理念,灵活运用新技术,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和自身能力的有效提升。

第一,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新课标新理念。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而不是教师演戏学生看戏。3、引领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4、与学生对话而不是只向学生问话。5、共同探究知识而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第二,课堂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多媒体技术仿佛是一剂良药,给“腰酸背痛”的传统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命力量。只要因课制宜、因需所取、因势利导,多媒体技术能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鲜活生动、绚丽多姿。1、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因材施教。3、利用动态性,启迪思维。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最终归宿应该以“效”字来检验

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而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中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每节课都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追问追问:第一、对于这节课学生会感兴趣吗?第二、这节课我要让学生学什么?第三、课程结束学生都学到什么,要补充什么?

综上所述,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毋庸置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异彩纷呈。但是,物极必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旦走向了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依赖,甚至是让多媒体技术充斥初中语文课堂,教师的课堂组织完全变成是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本真之味。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实”字当头,以“新”字支撑,以“效”字检验。既要稳抓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之“实”,凸显初中语文教学的语文之味,也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之中彰显课改“新”理念,合理运用“新”技术,更是需要高度关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语文之“效”。找准“实”“新”“效”的最佳契合点,最终实现有语文味、有新理念、有实际效果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学习的过程乃是学生内部的心理素质与教学的外部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就是遵循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研究如何合理地利用教学的外部条件,去促进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以提高学习的实效。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建设新型课堂的科学依据,也是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以下几种教育心理学学派关于对学习理论的研究,给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新型课堂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理论基础。

一、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认知D发现"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他强调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新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即强调"发现学习"。以奥苏伯尔为代表的"认知D同化"学习论也同样强调在学习中应用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并有意义接受学习。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强调人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尊重学习个体,重视学习者的需要、意愿、情感和价值观,认为任何学习不仅要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挖掘自己的情感,还要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最终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经验的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习动机"。教师要贯彻"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即"教师要尊重学生、珍视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他主张"尊重学生的自我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1]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同学、伙伴、同事)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他们认为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他们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2]

以上几种学习理论共同强调了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即学生是求知者,强调学生的价值和潜能,提倡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发展,鼓励学生在协调、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达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建构初中语文新型课堂正是对这些现代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进行的最直接的实践检验。

新的学习理论促进了全新的教学理论的形成,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摈弃以教师为中心的、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的传统教学模式,并采取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对传统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新的学习理论也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方式,它是建立在前人或他人经验基础之上的学习,它通过继承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它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等两种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它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行为。发现学习是指人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这种解释,并对解释进行交流、检查与评价的过程。发现学习是培育学生主体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土壤,是传统课堂教学最忽视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最需要提倡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活动是沟通教育理想"此岸"和学生发展"彼岸"的具体转换功能之"桥"。新的课堂教学活动观强调其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和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所谓共时性是指,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多种和多方向的相互作用,这些活动在时态上是共时的;所谓灵活结构性是指活动方法、内容与过程都有结构特征,同时也富有灵活性;所谓动态生成性是指教育活动有计划、有目的、但其进行过程的全部复杂性及动态性相互作用过程,使其具有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和目的的可能,这种动态生成性是由参与活动者生命活力得到发挥后而创造出来的;综合渗透性是指教育活动本身具有综合性,它由具有生命整体性的人进行。因此教育产生的影响是综合的,不仅是显性的,而且是隐性的,不但是有形的而且是渗透的。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过程就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师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全面发展教育是的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它也强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因而的教育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和谐教育的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在今天我国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贯彻落实新课程理论的中心环节就是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也在不断推进,主要表现为: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讲授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初中语文课增添了趣味和吸引力,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也被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等;在教学模式上,突破了传统的讲授式五环节教学模式,许多新的教学模式被创造性地运用到语文课教学中来,如自学D辅导式、情境式、"问题D发现"模式等等;在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灌输式",许多教师创造性地应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活动形式,如辩论、讨论、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活动,等等。这些创造性的改革成为初中语文课教学的有益探索,为初中语文课堂增添了生命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为构建新型课堂提供了良好的现实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惠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