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1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是当前数学教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在我就来谈几点教学体会吧!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对应用数学的意识的认识。
应用数学的意识,就是指运用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性。具体表现在当学生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当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又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只有对应用数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才能有效的应用数学。
(二)面对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各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基于这个总方针,我们主要从“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研究。“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即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问题”才能有“应用”,有“应用”才能有“提高”。我希望通过两者的结合,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实现途径。
(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新大纲)开宗明义:“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生活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基于上述原因,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谓是迫在眉急,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运用的价值。
教师在引入新的知识点后,要加强具体实际应用的介绍,让学生学会思考怎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习惯。
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后,有的学生就提出“我们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可以用来计算什么呢?”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知道在计算烟囱、通风管道、抽油烟机管道等的表面积时就要运用圆柱的侧面积知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的兴趣,体验到知识应用的价值。
(二)开展数学活动,激发应用的兴趣。
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构成了学习活动两部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四)加强课外实践,拓宽应用的渠道。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深刻地理解,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还要加强课外实践。
如在教学之余,教师可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补充,调整所学的知识。如学习“利息”这节课时,课前我就先让学生到银行调查,定期、活期的利率,让学生拿一些压岁钱,自己尝试着到银行存款,计算出自己存款所获得的利息。学生通过实际存款发现了课本的利率和当前银行的利率不同,为什么呢?原来这几年我国利率连续调整了很多次,而课本还是按往年的利率。学生还发现课本求“利息公式是=现金×利率×时间”,而现在存款利息还得扣除利息税。使学生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的课本的知识与现实不相符合,要灵活地运用知识。经常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一些资料、信息。通过实践,使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生活。我们学习时不能一味地根据死记硬背的知识,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地解决实际的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指导实践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五)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的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19-02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综合与实践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载体。在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中,不仅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收集和整理数据等掌握数学知识,而且通过实践活动探究身边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应用意识。在此,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1.明确应用意识的内涵,提升驾驭综合与实践课堂的能力
关于应用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W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教学中,实践能力的提升,应用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数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实际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学段目标,合理设计并组织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
2.探寻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策略,在实施中提升应用能力
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1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问题情境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同时问题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让学生在体验到解决问题建立运用数学的自信,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这些问题既可来自教材,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开发。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且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思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比如,在教学《分扣子》可创设送礼物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努力又综合运用分类的不同标准的知识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和挑战性。通过创设送礼物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认知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感知到形状、扣眼数的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动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快速参与到分类的活动中,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激发应用意识。
2.2探索学生参与的方式,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应用能力。实施综合与实践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综合与实践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提升应用能力。
体验操作可以说是深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好方式,对知识的理解内化起着重要作用。实践操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如《分扣子》教学中重心放在"做一做",让学生经过动手操作,亲历分类过程,通过操作、交流、讨论认识到:分法不同、但是结果一样。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体验分类的不同标准,课堂教学中学生说的多了,动手操作多了,参与面广了,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在轻松的气氛中实现知识点的突破。在学生操作、合作、交流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学生独自体验,去感悟,去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积累、分析、反思,使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3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当中,所以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际应用的学科。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是受到整体教育环境的影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计算方面普遍降低要求,这一改变不利于学生后期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二是教师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播者而非引领者,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向学生灌输各种理论知识,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做得不够;第三是绝大部分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即数学教学更多地偏向于培养学生的解题和应试能力,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在新课标教学要求下,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灵活应用于生活中,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然后重点介绍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措施。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更是学好其他课程、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前提,而数学作为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其学习过程就是锻炼、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得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一过程没有课堂学习那么枯燥,学生可以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另一个过程,学生在具体问题中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学习能力、思维的跨越式跳转,并且会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减少抵触情绪。
3.有利于教育现状的改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相应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教育现状。这主要是因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从而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利用生活经验强化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措施
1.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应从实际出发
教育改革后,小学数学教学明显增加了许多接近学生生活和日常生产的例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中,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灵活应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编制数学问题,尤其是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这样可以是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要创建合理的情境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需要教师认真做好引导者这一角色,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来看待实际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积极创建合理的情境,合理的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环境基础,在合理的情境下,学生可以最大限度激发自身学习数学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教师创建合理的情境时需要考虑当前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课本,开展有价值的实践活动。同时,当前许多方面都涉及了数学知识,小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师设置的实践活动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和对具体问题的认知能力,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记录家里电表每天的使用量,通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得出日使用量,估算出月使用量,最后与实际使用量对比,探讨家里用电是否满足环保标准。在类似的这种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结合,有助于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4.加强总结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数学课程十分注重连贯性与系统性,教师要定期总结前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对后期教学计划进行合理修改,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结语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4
一、寻求数学知识的来源
学生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和数学本身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和、差、平均有关的事件,以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入加、减、乘、除、负数、等式、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实际背景。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典范。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索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场景。
二、努力营造具有“应用”氛围的数学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但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却是截然分开的。新教材已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纠正。例如:估算的方法、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旅游费用的预算等,都从新的视角体现着数学的实际应用。
1.新授,把学生生活中的现象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应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创设新知情境。这样学生能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长方形的门,变出一个圆柱体?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后知道:把门旋转一周,就是一个圆柱体了,很自然地掌握了圆柱的特征。
2.练习,收集“真”数学,学习“活”数学 我们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所学为我所用”。例如在条形统计图练习中,我安排了这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1)收集最近四个星期你家用去的塑料袋的只数,并用适当的表格进行统计;(2)你能根据数据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吗?(3)上课时,相互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你从中有什么新发现?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上课时,根据各自表中的数据推测、估计,并通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发出了“少用塑料袋,为环保贡献一份力”的倡议。
3.拓展延伸,设计挑战性、开放性的数学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对小学数学应适当增设一些开放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收集与处理信息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统计中设计这样一道题:“某鞋店要进100双童鞋,大约应该进多少双运动鞋?多少双帆布鞋?多少双皮鞋?”这是一个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学生需要作社会调查,结合学习到的众数以及可能性等一系列知识对现实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合理的答案。如对校园内的同学抽样调查,统计鞋的种类以及比例;向鞋店老板了解鞋的销售情况等。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5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应用意识 培养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是当前数学教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意义
(1)对应用数学的意识的认识。应用数学的意识,就是指运用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性。具体表现在当学生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当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又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只有对应用数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才能有效的应用数学。
(2)面对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各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基于这个总方针,我们主要从“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研究。“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即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问题”才能有“应用”,有“应用”才能有“提高”。通过两者的结合,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实现途径。
(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新大纲)开宗明义:“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生活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基于上述原因,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谓是迫在眉急,接下来,本文就来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二、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运用的价值。教师在引入新的知识点后,要加强具体实际应用的介绍,让学生学会思考怎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习惯。
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后,有的学生就提出“我们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可以用来计算什么呢?”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知道在计算烟囱、通风管道、抽油烟机管道等的表面积时就要运用圆柱的侧面积知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的兴趣,体验到知识应用的价值。
(2)开展数学活动,激发应用的兴趣。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构成了学习活动两部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4)加强课外实践,拓宽应用的渠道。“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深刻地理解,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还要加强课外实践。如在教学之余,教师可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补充,调整所学的知识。如学习“利息”这节课时,课前我就先让学生到银行调查,定期、活期的利率,让学生拿一些压岁钱,自己尝试着到银行存款,计算出自己存款所获得的利息。学生通过实际存款发现了课本的利率和当前银行的利率不同,为什么呢?原来这几年我国利率连续调整了很多次,而课本还是按往年的利率。学生还发现课本求“利息公式是=现金×利率×时间”,而现在存款利息还得扣除利息税。使学生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的课本的知识与现实不相符合,要灵活地运用知识。经常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一些资料、信息。通过实践,使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生活。我们学习时不能一味地根据死记硬背的知识,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地解决实际的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指导实践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5)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的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完新知识后,应联系实际生活,设计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的途径还有许多许多,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只有多用,才能有效的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我们可以利用辨证唯物主义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的方法来根据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途径、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实现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及提高。希望老师们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使学生看到数学如何才能够应用到真正的“现实生活”问题上去,并且可望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会自然产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机会,明确“数学模型化”的确切意图,从而实现二十一世纪的一个主要目标――有效应用数学。
参考文献:
[1]胡香兰.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04, (02) .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6
一、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数学学习。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的。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二、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的价值。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问学生你准备统计什么?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