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的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校园的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校园的发展前景

智慧校园的发展前景范文1

【关键词】 物联网 智慧校园 应用要点 调试策略

前言:现如今我国智慧院校内部的物联网技术结构被顺势划分为基础感知、深度网络、多元化实践应用三类层次,其中基础感知层利用不同样式的传感设备以及网关加以构筑,能够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将各类物体信息高度采集并全方位传输;实践应用层处于物联网、用户接口位置,能够切实预测行业日后发展动态,确保开放沿用的物联网智能应用功能,能够逐渐趋向完善形态。

一、物联网技术协调控制特征研究

第一,基础连通性能。不管是专用、无线或是任何样式的感知物体,有关内部连通状态是必须要清晰呈现的,同时经过互联网终端协调引导过后,有关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架构形态也便得以有机舒展。单纯透过国际化电信联盟验证结论审视,物联网内部连通性方面保留四个维度特征,如任意时间、地点、物体以及人员的连通性细节。

第二,物物相联规则。如今人们一切交流工作都可以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操作,主动克制一切时间、空间影响要素。实际上是物联网经过特定传感、射频识别以及全球定位技术调节过后,完成的物与物技术交流结果,正是在这类人-物之间即时性互动氛围影响下,涉及虚拟、现实世界连接转变的梦想才能尽快实现。

第三,智能化操作。实质上就是整合计算机、传感、控制等技术优势,进行系统内部多个对象智能化监控管理,当中对于物联网技术规范要求极为严格,使得世界内部不同物体可以摆脱传感途径而随意灵活交接。物联网在智能化程序感知方面绩效优良,能够最大限度地观察人们实际所处生活环境,必要情况下借助高端环境资源分布状况,进行后期发展模式清晰预测。

二、物联网技术在新时代智慧校园内部科学沿用的策略内容解析

2.1学生日常生活活动监管方面

首先,食堂管制。主要利用RFID技术进行食堂管理体系灵活划分,包括保留RFID电子标签的饭卡,数据读取和消费金额扣除设备,以及后台数据综合控制系统。其中后者主张将各类用户已经注册的信息内容及时灌输到数据库内部,进而在日后督促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各自业务绩效精确查询与确认。其次,浴室水控管制。同样是利用RFID技术进行水资源自动化控制。其主体功能表现为:运用实时计费方式进行读卡出水管理,并且依据外接脉冲流量表实现对应费用计量转换和科学扣除目标。最后,考勤事务管制。以往校园内部学生考勤管理工作基本上全权交由教师处理,使得其额外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对应课程讲解质量势必造成深刻影响。而利用RFID技术为核心单元的日常考勤管理流程机制,督促学生在每次上课之间运用校园提供的卡进行数据记录,并交由远程服务器统一处理。

2.2教学流程疏导控制层面

第一,日常教学流程的紧密衔接。主张透过物联网技术进行全面、主动化教学管制体系构筑,全程彰显RFID技术独特的支撑引导功效,逐渐健全既有教学管制组织和个体素质考核评估系统,使得学生自觉树立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意识。例如:某市生长校园数字化农植物园系统,主张督促内部学生全程参与到各类动植物生长状况感知活动之中,同时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观测信息整编梳理,自觉分组进行高超种植经验交流推广,展示前所未有的研究成就光芒,最终合理提升学生的基础性科学素养。

第二,智慧型图书馆的构建和系统化开放。此类结构单元希望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现场自动化协调管制,无须借助任何形式的人工服务项目支持。单纯拿智能化书车为例,其作为一类移动式RFID文献归架管制仪器,能够同步发挥信息精确查询、定位、书架智能化导航等功能优势,确保不同文献架位信息能够得到更为妥善的收藏、分拣和保管。

另一方面,物联网应用到实验室中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和智能插座等。至于RFID存储实验设备的基本属性等信息,则是利用阅读器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再利用网络进行统一管理。需要加以强调的是,RFID可以帮助学生方便地获取实验步骤、操作要点、使用帮助等信息。

三、结语

按照上述内容陈述,我国智能化校园布置活动如今广泛交接,对于日常教学流程、学生生活秩序、图书馆系统等提出更加严格的规范要求。如今要做的就是,尽量强化物联网技术对不同数据信息的记忆、分析能效;同时合理开发研究各类创新技术型资源设备,进一步为日后标准教学文化形态舒展积累深度适应经验。

参 考 文 献

[1]王雄青.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13(04):78-96.

智慧校园的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信息安全;IT治理;智慧校园;等级保护;信息服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40-05

一、引言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服务成为支撑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职能开展的基础手段。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校园建设向智慧校园建设过渡,高校信息服务也从以网站为主向网站与移动应用相结合转变,规划、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高校IT环境也更加繁杂;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从“自主”建设为主向“开放与自主”相结合转变[1],提升高校IT环境管控水平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而网络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推进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也对高校IT环境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在信息安全管控要求下,不断提高高校信息服务的管理水平已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点之一。

本文在总结智慧校园建设下IT治理思想的基础上,梳理和分析智慧校园建设下信息服务安全管控需求,提出面向信息安全管控的高校IT治理支持平台的建设理念,采用支持移动多终端访问的开发技术和组件化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分析、设计和实现面向高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开展的IT治理支持平台的实际应用系统,最后结合平台实现和运行状况及IT治理发展前景,提出平台下阶段完善和拓展方向。

二、智慧校园建设下IT治理思想

随着校园网络建设和信息应用建设逐步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从最初以校园网络和数据中心等硬件为主的建设阶段,过渡到以数字化校园等软件为主的建设阶段;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国家层面提出“互联网+”概念以来,高校信息化建设领域也从传统的以“构建虚拟校园”为特征的数字校园建设向以“移动互联、智能感知与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为特征的智慧校园建设过渡[2]。图1所示是目前主流的关于智慧校园系统层次逻辑的描述。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模式也逐步摆脱数字校园建设阶段以学校“自主”建设模式为主的状况,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提升学校IT资源利用效率为主要目的,采取“开放与自主”相结合的建设模式,通过“开放”充分利用信息行业各类服务和调动校内外各方建设热情,通过“自主”牢牢掌握关系学校核心利益和师生各类需求的数据、流程和安全管控,营造关注学校核心职能和师生实际需求的“合作开放、利益共享”的信息化建设生态圈[1]。图2所示是“开放与自主”相结合高校信息化建设模式的逻辑结构。

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随着服务外包的采用和社会服务的集成,如何高效管理学校相关的各类IT资源成为制约数字校园建设向智慧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高校在数字校园阶段也没有很好解决IT资源管控问题,造成IT资源浪费、数据准确度差、项目实施风险高等问题。通过IT治理(IT Government)将IT战略和高校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将学校信息技术资源转换成优势资源,对信息化相关的决策、激励、控制紧密协调,整合学校相关IT资源应用的全过程,整体提升学校IT政策、组织、服务与资源的管控水平,成为保障智慧校园建设顺利开展的有力举措[3]。

IT治理的思想来源于Brown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信息系统治理(IS Governance)的概念[4]。IT治理是描述组织是否采用有效机制,使得IT应用能够完成组织赋予的使命并平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确保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解决“做什么决策?谁来决策?怎么来决策?如何监督和评价决策?”[5]。IT治理的使命包括:保持IT与组织目标一致,推动组织业务发展,促使收益最大化,合理利用IT资源,适当管控与IT相关风险[6]。

信息化建设程度高的美国研究型高校很早就接纳和推行IT治理思想,多采用联邦式的IT治理模式,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决策、激励和控制形成有效机制,在设置专职的首席信息官(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的基础上,建设服务全校的信息技术服务(IT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部门支持高校研究和教育、跨地域和跨机构的合作和协作、服务学习者和推动IT技术传播[7]。我国高校信息化领域在2010年前后逐步关注IT治理思想[8],之前对于在高校设置专职CIO的呼声也一直持续到现在,但是真正的对学校整体信息化治理水平提升的影响十分有限。也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管理推动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只有少数信息化领先高校才得以实施,而部分高校通过技术推动的信息化建设模式逐步向管理推动靠拢[1];而随着“互联网+”背景下各类社交化应用不断渗入高校职能的各个方面,真正实现以师生实际需求来推动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也有了实际案例。

信息化组织体系与决策机制、信息化发展与项目规划、项目实施与过程控制等三大核心要素是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三大核心要素[9],也是智慧校园建设下IT治理主要关注的三个方面,在政策制度、组织架构建设的基础上,对于高校IT资源情况感知、监测与管理,对于高校IT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等都是需要相关的支持平台来完成。

三、智慧校园建设下信息服务安全管控需求

高校信息化建设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职能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撑智慧校园服务发挥作用,服务层、数据层、环境层和通讯层涉及多个建设方和运维方,实际运行中的包括电子邮件、外网访问等网络基础服务、网站群、门户系统、身份认证、业务系统、移动应用后端支撑系统等各类信息化应用系统,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负载均衡等各类IT硬件设备,统一的系统运维管理是智慧校园建设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随着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新的重要战略资源,以及我国在IT相关领域缺少核心技术支撑的现状,促使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要投入更多管理措施。虽然之前对于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都当作是信息化建设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实际建设和运维过程中却关注很少,或者常为功能实现而牺牲安全水平,缺乏统一的安全政策制定与执行、安全事件无法及时发现定位和应急处置;在实际的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信息系统管理水平低、定级备案整改落实不力、等级测评脱离提高安全管控能力实际等问题。随着国家通过推进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以提高国家整体信息安全水平的工作不断推进,对高校IT环境管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以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响应制度等软环境和以防火墙、VPN、堡垒机、IDS/IPS、应用防火墙等各类安全设备硬环境组成的统一的信息安全管控也成为智慧校园建设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基于等级保护要求,智慧校园建设中对信息服务安全管控提出如下需求:

1)信息服务安全管控应该以全面掌握各类IT资源基本情况、配置变动、状态监控等为基础实施。

2)信息服务安全管控应该贯穿智慧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实施、运维等各个阶段,并在组织、战略、架构、基础设施、业务需求、投资等各方面充分被考虑,实现安全管控的全过程参与。

3)信息服务安全管控应该充分考虑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对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测评、整改等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

4)图形化、集中化的对信息服务安全管控态势相关的各个支撑环节进行展示和分析,在充分获取各类安全日志、威胁情报的基础上,分析和定期实现安全评估报告和态势分析,并对发现的不足方面及时完善和加强监控。

5)信息服务的状态监控、安全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等都要充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工操作工作量份额,以实现全天候状态监控和安全响应的要求,并通过各类事件分析与告知机制实现信息及时交互与分享,提高整体安全防控水平。

在对高校整体IT资源环境进行管控的基础上,智慧校园中信息服务安全管控将在组织和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实时获取、维护、管理、分析信息服务相关的各类信息,将各类智慧校园建设利益关联方整合在统一的IT治理支持平台上,实现决策、激励和控制相关信息的充分共享,不断推动高校信息化决策实施和项目实现,支撑高校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战略转型。

四、面向信息安全管控的高校IT治理支持平台的实现与应用

高校IT治理支持平台是根据实际采纳的IT治理框架,实现全过程的信息服务支撑。目前国内外主流IT治理框架包括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框架、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ic,信息通用审计标准)框架、PRINCE2(Project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2,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框架等[10],各有侧重点和优势领域,其中ITIL重点关注IT过程管理,对整个IT治理流程和信息进行完整的实现和管控,特别强调对组织的IT服务支持和IT项目交付,很契合支撑高校各自特色发展目标的信息化建设的治理需求。

ITIL是由英国政府商务办公室(The 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OGC)为解决“IT服务质量差”的问题提出和逐步完善的一套被广泛承认的用于IT服务管理的实践准则。ITIL以流程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整合IT服务与组织业务,提高组织的IT服务提供、运营和管理的能力,详细指明了IT管理流程应当如何构建和落实,操作性和指导性优良[11]。

ITIL主体框架包括服务管理、业务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应用管理、IT服务管理实施规划、安全管理等模块,以服务管理模块为核心,面向IT基础设施管理提供支持,面向业务管理提供服务。其中,IT服务支持关注基础设施的日常服务支持,确保IT服务的稳定性与适应性,通常包括一个服务机构(服务台)和五个管理流程(配置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IT服务提供承担为业务用户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IT服务,与IT服务能力评估有直接关联,与组织阶段规划和持续评估相关,通常包括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可持续管理和IT服务财务管理。

面向信息安全管控的高校IT治理支持平台,就是在基本的ITIL IT治理主体框架和流程基础上,结合高校信息化建设特点和智慧校园建设要求,对业务和基础设施的描述和监测进行数据化,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安全管理,在服务台中增加安全服务职能,根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具体要求增加专门的安全管理流程,与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等流程形成完整的支持信息安全管控的治理结构,具体主要流程结构参见图6。

1.业务和基础设施描述与监测数据化

智慧校园建设中,业务和基础设施的描述都要与具体的建设和运维相关,并在业务与基础设施间建立起有效的可监测的关联。

业务可以看作是面向具体用户方的服务,而基础设施也是提供自己能力的服务。通过将业务和基础设施都看成是基础服务,来对其进行描述与监测,并实现集中的监测与展示。

1)服务相关的具体组成部分的逻辑定义,从具体相关用户角度进行,建立对象、内容项、数据项、元数据的层次结构供IT治理支持平台建模和对象监测使用;

2)服障喙氐挠没描述,根据用户类型和服务功能对用户角色进行分析和归纳,智慧校园建设相关的用户角色通常包括普通用户(注册用户、校友、教师、学生等)、管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运维人员、外包人员等;

3)服务根据相关对象组成的流程进行组织,如,某台交换设备和教务课表查询功能、成绩查询功能、校园网网费查询功能都成为一个可识别的服务[12]。

2.安全管理细化与服务台增加安全服务职能

智慧校园建设中,安全管理是基本的保障机制,不仅仅是安全环境监测、安全设备管理、安全漏洞发现、安全事件处置,还包括等级保护合规、数据安全管理、安全态势感知等功能,在IT治理后台知识库中也要专门为安全建立专门结构,并与第三方安全服务厂商紧密服务获取漏洞信息和安全态势。在IT治理框架中服务台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增加具体的安全服务职能,该服务即是面向业务部门提供安全建议,也是面向信息部门提供安全预警,并接受安全管控职能部门的来访和反馈。

3.根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增加安全管理流程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建设已经是智慧校园建设中不能回避的IT治理内容,也是推进高校IT治理水平的一个抓手和动力。安全管理流程需要在原有的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管理等信息服务系统信息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相关管理办法和标准指南,实现对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相关动作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对信息系统的立项、定级、备案、上线、测评、整改、变更、撤销等的管理,集中管理和呈现组织信息系统数据,并提供对等级保护指定动作的主动告知和预先准备,提高整体安全管理合规程序的执行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并提供第三方测评机构、人员、活动的信息支持和可控共享。

面向信息安全管控的IT治理支持平台的建设理念是来源于校园信息服务日常运维和安全管控的实际经验,主要是为学校IT治理体系和工作推进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服务,并面向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开展提供面向信息安全管控的专项提升功能,促进IT治理能力和信息安全管控能力的不断提升。该平台的IT服务支持侧的系统架构图参见图7所示。

东北大学拥有高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实施与运维团队,长期自动自发的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推动学校数字校园乃至智慧校园建设,分阶段分层次的实现学校各类用户的信息服务水平[13],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氛围,推动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组建和顶层设计推动。

现阶段,东北大学在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推进下,实现对校内相关的IT资源的全面调研、排查和系统管理,并通过在原有的面向用户的智慧校园信息服务集中监测平台的基础上,结合ITIL IT治理思想设计和实现了面向信息安全管控的IT治理支持平台。该平台采取数据层面的统一逻辑化和抽象化,通过插件化设计为系统提供预先定义的各类对象模板、流程模板等,系统访问界面采用基于Boostrap框架的响应式界面技术设计和实现,基本实现在桌面电脑操作系统、移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上提供相对统一的用户体验,数据交换参考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述性状态传递)实现。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学校整体IT资源情况得到集中统一的获取、维护、监测和统计分析,为学校推进IT治理思想提供了前期的信息技术手段,同时也满足现阶段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对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定级备案、整改测评等相关信息的集中管理,对及时发现与处置漏洞和安全事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明显提升学校信息安全管控水平。

五、总结与展望

面向信息安全管控的高校IT治理平台是在总结智慧校园建设下IT治理思想基础上,结合等级保护管理要求,在ITIL IT治理框架基础上,提出和设计的IT治理建设信息支持手段,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合规的信息安全管控能力,对于提升安全管控与信息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和交互。

该平台主要完善信息安全管控方面功能,是对现有IT治理支持平台的有益补充,特别是对于提ITIL中服务台功能完善是对高校实现信息安全整体管控的有益推动;接下来,可以进一步吸取其他主流IT治理架构优点,结合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社会化、服务化、用户体验中心为主等特点进一步完善IT治理支持平台,如通过可视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对IT资源的实时监控与展示,还可以集成校内部门IT能力绩效评估等功能促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不断向深层次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宇,吴炜鑫,王兴伟.“互联网+”下高校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C].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学术年会(ICoC 2015)论文集,2015:235-241.

[2]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125+131.

[3]刘晓文,胡克瑾.美国高校IT治理的现状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3):20-22.

[4]Carol V. Brown. Examining the Emergence of Hybrid IS Governance Solutions: Evidence From a Single Case Study[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March 1997, 8(1):69-94.

[5]丁天翔.IT治理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1):109-112.

[6]彼得.维尔,珍妮.W.罗斯.杨波,译.IT治理:一流绩效企业的IT治理之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7]杜荩朱悦月,付小龙,蒋东兴.美国研究型高校IT治理结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9-11.

[8]李林,王贺松.校园IT治理框架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9):4-6.

[9]赵亚萍,贾春燕,程艳旗,鲁东明.美国高校信息化推进机制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0-23.

[10]孟秀转,于秀艳,郝晓玲,孙强,等.IT治理:标准、框架与案例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1]李萍,郭玉娇.高校IT资源管理服务平台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138-141.

智慧校园的发展前景范文3

自去年10月起,良乡大学城启动“FUNHILL智汇城”品牌战略,提出智库经济的资本化运营模式,中国首个智库产业聚集区落户北京。与此同时,房山大学城的建设也吸引了众多知名房地产企业前来争夺高校园区内待开发的商业、金融、居住等10块具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的“热土”,区域当前机遇与未来发展前景获各界一致看好。

中国智库产业相形见绌

智库,Think Tank,也称“思想库”,即智囊机构、智囊团,是指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按照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库――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弗兰克・科尔博莫的定义,智库就是一个“思想工厂”,一个没有学生的大学,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和坚定追求,同时无拘无束、异想天开的“头脑风暴”中心,一个敢于超越一切现有智慧、敢于挑战和蔑视现有权威的“战略思想中心”。

作为各国政府的“参谋”智库往往可以直接影响各国政府的决策,甚至许多智库的专家还出任了政府官员,制定国家政策。如前美国国务卿赖斯来自胡佛研究所,基辛格曾在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任职等。

在2008年全球智库研究的报告结果中显示,全球现有5465家智库,其中美国占到了1777家,排名第一。而中国大陆的数字是74家,香港和台湾分别是29和37家。在该研究报告的全球智库排名中,仅有2家中国智库进入了前50位,分别是排名第25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排名第34位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另据统计。中国现有研究机构2500多家,专职研究人员3.5万人,工作人员27万人。其中,以政策研究为核心,直接或间接为政府服务的“智库型”研究机构达到2000多家。表面上看,中国似乎不缺研究机构和人员,但在全球智库报告中,中国仅有74家智库被认可,与美国1777家的数字相比较,中国智库产业的发展相形见绌。 在美国,如果说纽约“华尔街”是国际金融中心的话,那么华盛顿的“K街”可谓是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中心。K街北连乔治城,东通国会山,乃“游说一条街”,云集了大批智库、游说集团、公关公司、民间组织、国际总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此落户。

中国能不能打造出自己的“K街”?中国智库产业该如何取得突破和发展?……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答。

民间智库将成发展重心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对各国智库的谋划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与挑战。中国智库的企业化经营,公司化运作呼之欲出。但是,中国智库产业企业化的道路却是羁绊重重,现有智库单位多是政府所属机构,民间智库比例相对显得很薄弱。美国学者就明确表示:“中国智库缺乏独立性,研究受限过多”。

智库产业企业化对民间智库的依赖比重十分高,因此,民间智库产业的发展将是未来几十年智库经济发展的重心。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作为北京市重点打造的两大高教园区之一的良乡高教园,把智库产业确立为园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成功启动“FUNHILL智汇域”品牌战略,此举正是为中国智库产业走向企业化摸索道路,为国内智慧型人才创业搭建舞台。

4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良乡高教园举行了盛大的新校园落成典礼,经过三年的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良乡新校园正式落成,该院实现了整建制搬迁,正式落户良乡高教园区。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良乡新校园占地610亩,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竣工面积为56500平方米,投资约3亿元,包括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图书馆、行政楼、餐厅、设备中心等已经正式启用,有近3000师生在这里工作和学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整建制落户,意味着良乡高教园将中国最知名的“智库”揽人怀中,中国的“K街”或许将由此诞生。

众所周知,大学是盛产人才资源与智慧资源的沃土,人才与智慧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力量。当前,良乡高教园区具备了独一无二的人才资源,园区囊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全国一线高等学府,形成了高精尖人才发展的土壤,成为高端知识资本输出的重要力量。

FUNHlLL智汇城为高校人才与产业发展之间,为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之间架起了桥梁,为优质资源实现良性互动搭建了平台。

良乡大学城将依托国内一线高等学府云集的资源优势,将FUNHILL智汇城打造成为首都智慧型人才集聚高地,中国科技文化产业核心区之一,中国“知本家”的创业舞台。

同时,FUNHILL智汇城将开启中国智库产业企业化的先河,园区提出以打造中国首个合伙人制示范区为目标,为参与高新技术研发的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利益空间。 据了解,FUNHILL智汇城核心产业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引入合伙人制,引导中国智库企业走出事业单位束缚,为智库产业参与者提供更多的利益空间。

在现实市场环境中,往往是投资人有钱没处投,而真正具有管理和研发能力的创业人才又缺少资金,合伙人制恰恰能够实现投资者与创业者的最佳结合,确保资本、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最佳组合,实现效益最大化。

同时,智汇城内智库型创业基地以保税策略支持创业公司发展,入驻创业企业纳税总额不超过营业额的9,5%,这将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吸引越来越多的智库型企业。

智汇城以合伙人制为特色,以保税策略支持创业公司发展,将成为中国智库型企业走出事业单位体制,面向市场实现企业化经营的试验基地。

智库经济“给城市一个未来”

FUNHILL智汇城作为高端知识研究人才聚集地,可吸引大批知识精英进入,发展成辐射全国的智慧产业经济新区,涵盖智库、科研、公关、社交、金融、会展等众多高收益低功耗的新产业。

据了解,位于良乡高教园区核心位置的中央设施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是园区中寸土寸金的地方。未来的中央设施区将成为豪华酒店、顶级购物中心、甲级写字楼,以及酒店式公寓等汇聚的现代化中心,成为吸引众多高端品牌汇聚的商业平台,服务数万高校人才及商务精英。FUNHILL智汇城的配套服务将在房山轻轨沿线形成聚合效应,打造“轨道经济带”,未来良乡大学城将被定位到国际最先进大学城的行列之中,并在不久的将来发展成为良乡新城、城南地区,乃至首都的城市亮点。

事实上,正因为看到了无限商机,万科地产、今典集团、远洋地产、中房地产、百达行等多家与房地产业相

关的企业已经闻讯而来。

去年末,首开集团通过挂牌方式以总价14.7亿元获得房山良乡高教园区(FUNHILL智汇城)中央设施区西区北侧住宅混合公建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抢滩良乡高教园区。

首开集团是国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年开复工能力超过500万平方米,员工总数近万人,其房地产开发主业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可与万科、保利等一线开发商媲美。旗下拥有京内外一大批精品房地产项目、两家上市公司、包括海内外在内的十几家三星级以上的中高档酒店以及办公楼。

业内人士分析,作为实力地产公司,首开集团此番在房山高调拿地,一是看中房山越来越凸显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二是看中良乡高教园区引入“FUNHILL智汇城”的概念后彰显出的产业价值和持续走高的影响力。FUNTIILL智汇城的建设不仅推动了中国智库产业的发展,更促使周边商业发展日趋繁荣,周边地块和楼盘也随之迅速增值。

目前,随着园区内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和社会影响力的持续提升,FUNHILL智汇城的土地出让工作已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土地出让地块均位于中央设施区,中央设施区是商务办公、交通、金融、娱乐、居住等综合配套服务区,占地1635亩,首开集团拿得的土地即是在此区域内。

园区中央设施区经营性用地共计10个地块,首开集团竞得的为2号地,1号地公租房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其它3--10号地将于近期陆续挂牌上市。土地出让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快了FUNHILL智汇城的建设,公建项目和商业、住宅项目的接连上马,也说明了FUNHILL智汇城的未来不止是一个智库产业基地,更是一个宜居的商业之城,财富之城。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良乡高教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投资5.6亿元,完成20.5公里、面积达80万平方米的阳光大街等“五横六纵”道路网络建设,给水、中水、污水、雨水、供电、燃气、通讯、宽带等大市政配套设施已趋完善,保证了高校投资建设、教育教学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园区管委会与区内各部门在公共安全、食品卫生,社会治安、黑车整治、交通疏导、环境整治、公共交通、文化场所等方面为人驻院校提供全面的服务并加大管理力度。大规模、长效性的整治使校园内外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交通秩序井然、道路畅通,为师生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智慧校园的发展前景范文4

(一)楚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1.楚文化的概念

楚文化作为我国春秋时期文化的重要代表,起源于古老的华夏文明,也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延续。楚文化吸收借鉴了华夏文明和南蛮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挥着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借鉴,楚文化自身的风格更加突出,文化艺术成就显著。楚文化的文化性质源于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劳动创造。楚文化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并独具风格。楚文化作为一整套文化系统,包括历史、文学、经济、科技、文艺、人文等重要方面。楚文化的发展和成熟是古代中国人民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的结果,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古代中国人民审美意识的发展。因此楚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之一。

2.楚文化的内涵

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内涵十分丰富。最杰出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楚文化是一种神秘想象力的象征。楚文化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其中包含着中国人民最原始的崇拜。楚文化的神秘性正体现在古老的图腾艺术中,古代中国人民发挥想象力,将耕种和祖先的崇拜结合起来,创造了属于各个氏族的图腾文化。主要有凤凰、公鸡等图腾符号。通过图腾艺术传达人们祈福、祭祀等最原始的意识。楚文化丰富的想象空间还体现在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春秋时期我国的青铜器冶炼达到了顶峰,人们将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在纸质、青铜、陶器和漆器上,从而成就楚文化中绘画、青铜器、陶器和漆器的繁荣。

2)科学技术的进步。楚文化时期不仅人文艺术繁荣,相应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表现在数学和天文知识的新探索和新发现上,也表现在建筑和农业的发展上。春秋时期的建筑集中反映在都城的建设上,楚文化建筑地址的选择和建筑的布局设计已经逐渐成熟,楚文化的建筑都城已经集群化发展,不仅有了护城墙,也开始建造护城河,兼顾建筑美观、居住舒适和国家防御的功能。举世闻名的章华台就建筑在这个时期。楚文化时期的农业发展十分迅速。楚文化我国的南方和北方相互学习和借鉴,楚国融合了南北农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修筑水利工程来解决农田旱涝的问题,孙叔敖修筑的期思陂就是我国第一个水利工程。

3)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文化艺术不仅是楚人智慧集中体现,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审美意识的进步。青铜器是春秋时期出现,并在战国时期走向成熟,因此青铜器是楚文化艺术的集中代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冶炼和青铜铸造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楚国人民能够博采众长,结合焊接和铸造技术冶炼青铜器。同时还将自身的审美情趣和传统的装饰纹样结合起来,通过圆雕、浮雕和透雕的技法让我国的青铜器走向成熟。除此之外的制陶业、漆器、丝织刺绣、文学、音乐、绘画也彰显了楚文化的特色。

(二)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艺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1.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艺术的应用现状

富含楚文化艺术精髓内质的湖北高校校园文化系统是中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应用楚文化的代表。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的应用现状还不容乐观。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指校园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行为文明和制度文明的共同和谐发展。其中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都是静态的,而精神文明和行为文明却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动静结合,在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碰撞的基础上,促进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但是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实际上楚文化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范围不广,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数量在逐年壮大,每个学校也有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但是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地域性比较强,北方学校十分注重儒家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应用,南方特别是湖北的部分高等院校会结合地域文化适当的吸收和借鉴楚文化。因此总体而言楚文化在我国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范围还很小,甚至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对楚文化并不熟悉。

2)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楚文化在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是为了起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但是实际应用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为数不多的楚文化应用高等院校中,楚文化有的单单作为符号,被摆放在学校当中,学生缺乏对相关校园景观的了解,楚文化在校园中的文化认同度并不高。因此楚文化的传承作用完全不能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学生也没有从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中受到教育。以武汉大学为例,武汉大学的建筑应用了楚文化的建筑风格,学生只知校园美,却不懂得将这种楚文化的美传承。

2.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艺术的发展

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艺术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楚文化艺术的发展前景很广阔。

1)楚文化和高等院校的精神文明的融合。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明主要是指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传统、人文环境、校训等潜移默化的软件。这些都可以和楚文化结合。利用楚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古代楚国人民勤劳智慧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来教育影响高等院校的学生,让他们形成勤劳、创造、智慧的观念,将楚文化融合到高等院校的学校文化中,形成高等院校独具特色的文化软实力。

2)楚文化和高等院校的物质文明的融合。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明是指学校中的建筑、雕塑、教学设备、科研设备和基础设施。楚文化可以充分的和高等院校的物质文明融合,楚文化中的青铜器和漆器等手工艺作品可以作为学校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增加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利用楚文化中的绘画、文字、音乐符号来装饰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利用楚文化中的建筑成就来设计学校的教学楼,让楼宇更加具有文化气息,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硬件条件。

二、国内外高校在导入民族地方艺术特色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内外高校导入地方文化艺术特色的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外高校在导入地方文化特色方面各有千秋,本文选取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典型代表进行研究。

1)中国高校在导入地方文化艺术特色方面的应用差距很大,有的高校能够将民族地方艺术特色完美的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相互融合。以江苏省的苏州大学为例,苏州大学校园不仅自然景观优美,民族文化气息浓厚,学生置身校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但是部分中国高校在校园的建设方面过分的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民族文化和地方文艺的教育渲染作用,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缺乏根基。不仅让民族地方文化艺术渐渐被学子淡忘,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岌岌可危。

2)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导入民族地方文化艺术应用方面存在着地方上的差别。以山东高等院校为例,山东是孔孟之乡,因此山东文化中一直具有浓厚的儒家氛围,山东的高等院校在导入民族地方文化艺术应用方面多重视儒家思想的再现,在山东高等院校的校园中孔子雕像在校园中很常见,孔夫子在时时刻刻教育学子勤奋努力。但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高等院校的校园中多注重地方文化的发扬,还是以苏州为例,苏州校园中处处流露出古代吴国的文化气息,东吴文化盛行,学子在漫步校园的时候也仿佛回到古代和圣人对话。

3)国外高等院校在导入民族地方文化艺术应用上要略胜一筹。国外的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仅吸收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将地域文化融合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经过长久的发展和融合,已经实现了民族地方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和谐相处,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富含魅力的校园文化。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的校园文化中不仅有美国的传统建筑等硬实力,也有美国传统文化等软实力,因此哈佛大学的校风一部分的贡献来自于美国的民族地方文化艺术的应用。

(二)湖北省高等院校建设楚文化艺术内涵的校园文化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湖北省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理所当然的应该承担起传播楚文化和发扬楚文化的责任,高校作为地区文化集中地,更加应该将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的融合。湖北省高等院校建设楚文化艺术内涵校园文化十分的迫切和必要。

1)湖北省高等院校校园建设中存在很大程度的文化失根现象。校园文化缺乏民族文化的渲染,而民族文化在重塑校园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民族文化也容易引起学子的共鸣。因此解决湖北省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失根现象,需要借鉴楚文化的优势,将楚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应用于校园,渲染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将楚文化的理念传播给学子,引起学子的共鸣。

2)楚文化的传承本身遭遇危机,楚文化发源于湖北省,但是人们目前对楚文化的认同感并不高,只是简单的知道楚国的青铜器和漆器等文物,对楚文化的内质并不清楚,湖北省的高等院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有义务将楚文化艺术内涵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既让楚文化得以发扬,有让校园文化得以鲜活。

3)湖北省高校建设楚文化艺术内涵的校园文化是创新发展的需要,湖北省高校的学校建设需要创新,楚文化要想在时代的潮流中继续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因此湖北省高校建设楚文化艺术内涵的校园十分必要。

三、结语

智慧校园的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入学教育 必要性 主要内容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必要性

新形势下,我国价值趋于多元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和行为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其次大学新生均是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一起,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个人性格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而产生不适应。再次新时期下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物质和财富的追求超过了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个性张扬、缺少团队合作。近年来,大学新生出现不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环境问题频频出现。有的学生难以适应新的环境,有的学生学习目标迷失,有的学生存在着心理调适不当、人际交往困惑等问题,甚至个别新生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退学。根据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最新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满意度不高自动退学率近3%。不少学生因为不适应高校生活而终结自己的大学梦。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加,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切实做好新时期下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对加强学院学风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期下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新时期,新生入学教育主要使新生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适应大学阶段的要求,认识专业及其发展趋势,认识自我,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西安翻译学院的工作实践及新时期大学生的主要特点,我认为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 校史教育

校史是一所学校历史和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学校新建、发展、壮大的历程,是办学经验、教训、智慧等方面的长期积淀。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以及学院的发展史、发展前景、校园环境、功能布局、条件状况、特色和培养目标等内容。发挥学院光荣的传统和优良的校风、学风等,激发新生对学院的热爱,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去安心学习,思想有提高、学习有动力、生活有规律、前途有希望。

2. 专业教育

新生入校后,由于新生在高考期间选择专业的盲目性,所以对专业大多比较陌生,对专业发展的前景不清楚等,专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分专业介绍专业设置和专业优势,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目前的发展前景、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要求掌握的专业技能、考证情况安排、社会需求情况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等,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专业思想,初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专业学习信心。

3.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自营自救,锻炼自护自救能力,能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我保护,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危险。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可见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人身安全教育,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对学校所在环境想更多的了解,周末或节假日离开校园,容易发生迷路、不熟悉当地交通路线等发生的意外。其次是财产安全教育,简要介绍高校财产安全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以及预防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的防范意识,加强对自身财物的保管,避免财产损失。再次是消防安全及安全实用常识,介绍常用消防常识,学习相关消防法知识,常见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及一些简单的安全自救能力等等。

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及目标,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做到有的放矢,为就业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明确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及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以及在大学期间需要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各项技能,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全面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就业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

综上所述,认真做好大学新生的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帮助大学新生很好地完成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顺利地完成一个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强文化,树立整洁文明、亲密互助的宿舍风气,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风,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健康成长。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辅导员应通过座谈会或报告会等形式向新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入校伊始就确立新的目标,成为均衡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郭淑华.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轻工教育,2006(3).

智慧校园的发展前景范文6

0 引 言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1]圈定了10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智能农业便是其中之一。据工信部统计,智能农业在其领域五年内需要的人才约为1 000万。从产业需求看,物联网人才[2]总体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应用型人才两类。

研究型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层次或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各类“研究型企业”或“高新企业”的研发部、研究院所急需的人才。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物联网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面,偏重于研究型和创新型,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特点。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各类高职学校或信息类本科学院毕业生,以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物联网项目实施等为主,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策划与实施为主的企业,更应注重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近几年大量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完成,开始转向系统的实施与维护过程,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占比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研发型人才需求。巨大的市场潜力,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急待提高的人员素质,为职业学校办好此朝阳专业建立信心和决心。很多高职院校抓住此良好环境和契机,建设好该新兴专业,物联网实训室应用平台是保障此专业能较好完成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台的需求分析

1.1 实训室建设意义

从教学方面来说,应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系统开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物联网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具备在物联网领域跟踪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及较强的物联网应用能力。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并结合实训室的实验,让学生、学员亲自动手,接触各种实训室设备。最终实现能让学生独立构架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结合来提高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水平。

从科研方面[3]来说,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包含RFID射频技术、有线传感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交换与网络异构、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实训室物联网设备通过射频识别等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通过建设物联网实训室为教师提供物联网应用研究的科研平台,通过实训室设备促进教师与科研人员进行更好的科研研究。

1.2 实训室的建设特点

物联网实训室设计以技术全面化、业务典型化、应用教学化三个方面为指导思想进行建设。

1.2.1 技术全面化

主要解决技术知识层面的问题,实训室引入物联网龙头企业工业化产品体系,融合产业发展趋势,设计模式吻合教学实训体系。实训室不仅可以全面支持物联网培训认证所要求掌握的技术,还全面涵盖了物联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4],如物联网概论、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均可在此完成并创新拓展。

1.2.2 业务典型化

主要解决应用和就业层面的问题。众多教育集团公司将多年成功的商业模式及成熟的行业应用如车联网系统、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转化为典型的业务场景以用于支撑物联网行业应用实训,使学生在实训的同时了解、融入真实的行业产业应用。

1.2.3 应用教学化

应用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培养和定位问题,通过物联网实训平台、行业应用实验箱、实训墙、行业应用实训场景等多种形态、多种应用的实验实训设备以及物联网技术体验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的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的结合。

1.3 实训室的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实训室,建设一个教、学、研、培训认证统一的实训平台,集教学、实训、培训认证功能于一体,围绕物联网主题,同时兼顾当前IT流行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c灵活应用,既可满足日常教学要求,又注重项目实训及创新试验,各设备之间还可以灵活组合。学员不仅可通过实训室里的相关设备掌握物联培训认证所要求的所有技术,还可以基于各种模块,按照自身需求进行独特设计,融合各种技术进行创新试验及项目实训。建设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实训室,进行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视频技术等教学实验,模拟典型智慧校园、智能追溯等实际应用。通过实训培养物联网方面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学生、学员可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工作。

物联网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在物联网的识别、感知、通讯传输、组网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面,衍生至物联网整个产业链,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物联网核心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训水平为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基础的实训架构体系。实训室的建设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农业院校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

(2)能够支撑学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

(3)能够支撑学校物联网教学实训,实现物联网各知识点的实训;

(4)能够满足物联网产业综合创新的实训,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

2 智慧农业实训室应用平台

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5](智慧农业套件)以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联网智慧农业设备为基础,结合可灵活部署的移动实训台。学生可通过应用平台实训产品的训练进一步了解各种农业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进行模拟训练;从实训产品中学习传感器、WSN及嵌入式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实验案例及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供多样化的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超强用户体验。让学生可以在实训室中看到农业物联网行业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特色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2.1 实训室平面图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面设计图如图1所示。具置可按实地重新规划,根据教室实地情况,使用20+1套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对20~40学生进行教学。此外,结合农业院校特色,新建一个农产品温室大棚,充分体现了智慧农业套件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丰富实训课程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2.2 系统结构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属于移动实训系列产品,主要由物联网网关、工控平板、数/模采集器等11个物联网典型部件构成。其中移动实训台、物联网网关、安卓工控平板是核心部件,采集器使用四输入模拟采集器和数字量采集器,有继电器I和继电器II,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开关,通过风扇I和风扇II完成。

2.3 平台实现流程

智慧农业套件实训平台通过网关连接到公共网云平台,构成了基于感知层基础的物联网云平台。具体数据流转流程[6]如下所示:

(1)通过四模输入量采集器采集光照、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通过ADAM-4150采集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

(2)模拟输入量采集器通过ZigBee传输协议将数据传到网关,ADAM-4150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至网关;

(3)网关通过TCP/IP协议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或者工控平板进行数据逻辑处理;

(4)云平台或工控平板形成控制指令,并通过TCP/IP协议传给网关;

(5)网关通过串口将指令传给ADAM-4150;

(6)ADAM-4150给继电器输出指令,控制风扇的开闭。

3 核心部件功能介绍

3.1 网关功能介绍

物联网网关作为系统设备域的重要部件[7],集成物联网核心采集器、控制器,通过ZigBee协议、Modbus协议等采集、解析数据,具有透传、控制命令下发等功能,可将数据实时显示于网关显示屏。网管功能截图如图2所示。具有采集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的功能并进行显示,还可手动下发指令,打开风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工控平板或云平台,同时工控平板或云平台通过网关可下达对继电器的开关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农业套件平台网关具有以下特点:

(1)LCD显示功能,可同时显示6路传感器数据;

(2)本地声光报警功能,具备超温、断电报警功能;

(3)通过WiFi/GPRS/以太网传输可将温湿度数据实时传送至后台;

(4)内置后备电池,断电后可继续工作2小时;

(5)支持断线储存功能,最大支持5 000条记录。

3.2 工控平板功能介绍

工控平板是智慧农业套件的数据处理核心,通过对网关传输数据的逻辑处理,可自动下发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自动生成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案例进行开发并展示;对网关下达继电器开关指令,或通过串口对ADAM-4150下达控制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工控平板具有以下特点:

(1)支持通过网关连接和通过串口与采集器直接连接两种数据采集方式;

(2)显示内容丰富,界面友好;

(3)多通道数据传输,支持WiFi、串口、RJ45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4)可旋转支架。

3.3 云平?_功能介绍

物联网云服务平台[8]以云计算架构实现系统的云平台管理,包含用户管理、数据存储、逻辑处理,设备管理、配置,资源管理、配置等功能,如图3所示。支持多个网关、传感器、执行器等物联网设备动态接入和管理;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存储;可远程手动或自动下达控制指令;BS架构可实现远程管理、监控;提供了丰富灵活的API接口,可通过API接口获取数据,组建具有逻辑功能的各种应用场景。